丙部﹙計劃詳情﹚.doc_第1页
丙部﹙計劃詳情﹚.doc_第2页
丙部﹙計劃詳情﹚.doc_第3页
丙部﹙計劃詳情﹚.doc_第4页
丙部﹙計劃詳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計劃編號: 2006/0090 (修訂版)丙部計劃詳情一目的及目標:a目的:學生透過網上科學探究教室進行常識科各種探究活動及進行專題研習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培養自學精神,促進學習效能。b目標:i短期目標:1)建立網上科學探究教室。2)學生在在網上科學探究教室,隨時隨地都能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提高他們對科學探究的認識。ii長期目標:1)讓學生在網上科學探究教室的情境中進行科學探究、專題學習,培養他們探究精神。2)培養學生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問題,促進終身學習。3)透過本教室不同的科技器材進行科學探究及實驗,提升他們學習興趣。4)把探究學習的要素,透過不同的課堂活動,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5)透過網上科學探究教室,提高本校各年級學生及家長對科學探究的認識和興趣。6)建立社區學習網絡,促進不同學校交流,達至資源共享。二對計劃的需要及申請人的能力a背景探究教學的需要本港小學教學長期存在着一些問題:諸如過於強調知識的授受過程,僅把教學看成是將人類積累的知識精華傳遞給學生,而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探究、主動建構知識的作用。我們的學生長久被培養成被動學習、思維趨同的行為模式,知識面狹窄,創意薄弱、實踐能力較弱的問題迎運而生。18世紀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盧梭在他的一部傳世巨著愛彌兒中寫道:假如一個科學家被拋到一個荒島,他會做什麼?通過探究,建造自己的居所;通過探究,建立起與外界的聯繫,從而擺脫困境。探究教學就是讓學生成為探究者。教師通過教學方式的變革,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師生的交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成為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學習主人。探究教學在世界已發展的國家已經成為當今教學改革的主流。科學探究教育有利中學通識課程學習教育局已率先在小學常識科把科學及科技教育列為必修內容。它有利中學通識課程的研習方式的開展。本計劃科學探究課程,著重透過不同的科學探究活動,學生使用不同的探究科技儀器去進行探究,提升他們靈活思考的能力,讓他們獲得科學知識,理解科學概念,掌握科學技能,主動運用探究過程,從而提升對科學,對探究的價值觀及態度。那麼有系統及連貫的培訓,相信更能夠和中學課程接軌,學生已在小學階段作好通識學習的準備。甚麼是科學探究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會不期然對四周的自然現象產生好奇心,對於種種自然現象的成因,人類都希望瞭解答案。很多科學家窮畢生之力,也是為了解開自然界的種種疑團。兒童不是科學家,但他們好奇的天性與科學家並無二致。兒童常常會就他們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例如他們會問:如何在炎熱的天氣下保存食物?怎樣令窗前的植物長得更加茂盛?又譬如在寒冷的日子裏,穿甚麼衣服最可以保暖?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的生活變得比以前更複雜,新的問題不斷湧現,例如我們會問:使用哪些物料才可以減少對環境造成污染?怎樣治療新的疾病?這些問題能否獲得解決,對人類的健康以至自然環境的保護,將有極之深遠的影響。無論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好奇心,還是為了生活上的實際需要,我們都可以嘗試運用科學探究技能,以科學方法找出以上問題的答案。簡單來說,科學探究技能,是指進行科學探究所需要運用的不同層次的技能;而科學方法,則是指進行科學探究所運用的具體策略及步驟。而科學探究技能包括觀察、量度、分類、推論、預測、假設、分析、作出結論及溝通。要進行科學探究,我們必須仔細觀察,盡量蒐集有關的資料,才可以對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觀察所得到結果可以提供證據,以證實或否定我們的想法。不過,單憑人類的感覺來決定觀察到的結果是不可靠的。故此,我們需要借助儀器來量度,以便獲得客觀的數據。主觀及不可靠的結果很容易會導致錯誤的結論,亦違反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精神。在小學適合進行的各類探究活動介紹如下,它們包括公平測試、分類、探究及設計。各類科學探究活動的特色進行活動的步驟公平測試型分類型探索型設計型1.辨認變因。2.決定如何觀察及量度變因。3.改變某一操縱變因的數據,保持其他變因不變,量度變變因的改變。4.分析數據及作出結論。1.認出特徵。2.選取可分辨的特徵。3.對物件進行測試。4.作出結論及把物件分類。5.應用分類的結果於更概括的情況。1.觀察一個與科學有關的現象。2.選擇要觀察甚麼及如何進行觀察。3.利用觀察的結果引發甚他科學探究的問題。1.辨認製品的特性。2.設計製品。3.製造製品。4.測試及評估製品的性能。摘自:watson, Goldsworthy & wood-Robinson, 1999, p.101b本校資料:1.學校簡介宗旨:本校秉承鳳溪公立學校一貫辦學宗旨,以謙、信、勤、敏為訓,實施德、智、體、群、美全人教育;鍛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並協助他們建立正確及積極的人生觀。本校為學生提供優良學習及全面而均衡的課程,讓他們愉快學習,發展潛能,為日後回饋社會作好準備。目標:i)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ii)配合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以全方位學習活動,誘發學生的潛能,充實生活知識與技能,並發展成為本校特色。iii)建立良好的紀律及純樸的校風。iv)重視五育均衡發展,並積極培養及發揮關顧文化。v)善用學校環境,提供多元化學習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多方面發展。現況:i)本校現有十九班,人數約有六百四十人。ii)本校一、二年級學生已全日制上課,而待教育局分校後,本校所有學生將會全日制上課,學生學習環境及時間更為理想。iii)本校常識科教師已開展科學探究課程,並與香港教育學院及香港教育城合作,進行試教、實踐教學及課堂研究。2.率先實施校本科學探究課程發展經驗本校一向以課程發展議會發表的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報告2001,及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各盡所能,發揮所長2002為藍本,以規劃校本課程發展路向,並以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由1999年開始,本校已參與教育學院舉辦有關小學科學教育計劃,為全校老師作探究教學專業培訓,介紹探究教育理論及課程設計策略。往後,本校在常識科自行設計小小科學家課程活動,參加常識百搭科學專題設計比賽,並於2005年9月將科學探究課程編入常識科常規課程內。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需要,訂立及設計了一系科學探究課業,讓所有學生以探究學習模式學習,簡單表列如下:年級主題科學探究模式一我長大了探究二自製玩具車設計與製作三食物的處理公平測試四污水處理器設計與製作、公平測試五最佳隔音室設計與製作、公平測試六保溫大行動回力罐設計與製作、公平測試為了可讓本校更進一步發展科學探究課程,提昇學生探究能力,發揮其潛能,此計劃實有需要。3.資訊科技配套充足本校在2000年已全面鋪設網絡,並在01年得優質教育基金撥款發展無線數碼校園2000 / 3157,及在02年至04年,與教统局合作電子書包計劃,本校的資訊科技已力臻完善。本校全體教師的資訊科技能力已達中級水平,使用資訊科技教學率也超過25%。而學生方面,擁有電腦的家庭約有70%。故此,本校的學生皆能透過不同媒體進行自學,這對於日後發展網上科學探究教室進行網上學習及探究均有幫助。4.專題研習基本技能課程的成效本校一向重視有效的教學策略,藉此提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早於1999年,本校已開始推行一連串的課程改革,尤以專題研習更得到學界的讚賞,並獲貴基金邀請分享成功的經驗。由此可見,本校老師早有足夠能力及條件進行本計劃。5.實現計劃的需要性本校各科在近三年都進行校本評估。學生在常識科中對科學的態度和自我觀的問卷中,對科學的趣味、學習態度的範疇得分較其他範疇分數高出很多,他們都期待能經常用科學探究方法了解日常生活的科學。因此,學校在未來五年的學習發展計劃長遠目標中其中一項重點是發展及加強本校現有的科學探究課程,並讓學生能在家中隨時進行學習,並能循序漸進及由淺入深地利用自學模式進行探究學習。因此,本計劃實能幫助本校課程發展。6.科學探究的限制本港小學既沒有實驗室,也沒有實驗室助理,常識科老師上課時教授有關科學課程時,效果往往未如理想。另外,科學實驗經常需要長期觀察,學生下課回家後難以進行觀察及紀錄,影響探究的效果。教師如能把科學探究實驗利用錄影方法在網上科學實驗教室直播,學生能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強化學習的興趣。c計劃如何成為學校策略發展的部分本校一直以來積極應教育局倡導的教育改革,並不時與各大專院校合作,吸取專家的專業意見,讓本校老師發展成學習型組織,建立學習群體,讓莘莘學子獲得愉快而有效的學習經驗。在未來五年,本校仍會以課程發展議會發表的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報告2001,及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各盡所能,發揮所長2002為藍本,以規劃校本課程發展路向,並以提升學生的各科基本知識、共通能力、閱讀風氣、德育及公民教育、專題研習能力及科學探究為重點。i)本計劃與學校週年發展計劃配合本年度本校常識科的發展計劃明確表示期望培養兒童的思考分析、探究、解難及有關生活技能。加強學生專題研習的能力。啟發學生的創意及潛能。而本年度學校的資訊科技教育發展計劃亦表明期望:推動學生使用網上學習平台,並將網上學習元素融入科務內。繼續加強資訊科技的設施,鼓勵師生更多使用資訊科技有關的設備。本計劃是希望學生透過運用資訊科技工具進行探究式學習,並配合應用網上的網上探究教室,全面以提高同學的共通能力,這正是回應以上各點。ii)配合全方位學習教學理念近來政府致力推行全方位學習,目的是把學習空間從課室拓展到其他環境的策略。全方位學習強調要讓學生在真實和實際的環境下學習,所以是次計劃會利用網上科學探究教室,建設一個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網上利用各科技工具等資源來觀察和紀錄,加上課程的配合,讓學生更有效地掌握有關科學探究的知識、技能,這種學習模式既符合全方位學習的理念,也符合科學探究的態度。d申請機構如何就推行計劃作好準備1.本校過往舉辦有關科學探究、資訊科技及專題研習等計劃經驗w2005 / 2006課堂研究與香港教育城合作五年級主題:地球的運動、我們的經濟六年級主題:生物與環境w2004 / 2005 課堂研究與香港教育城合作六年級主題:生物與環境二年級主題:大自然的探索w2004 / 2005發展學校評核平台及校園電視台優質教育基金項目2003 / 0725w2002 / 2004電子書包計劃與教统局合作項目w2003 / 2004專題研習全接觸校本課程設計及體驗優質教育基金項目2000 / 3157w2002 / 2003課堂研究日蝕與香港教育城合作w2001 / 2002無線數碼校園優質教育基金項目2000 / 3157w1999年參與教育學院舉辦之思考與探究邁向優質小學科學教育計劃香港躍進學校計劃與中文大學合作由此可見,本校有系統及計劃地利用資訊科技推展科學探究課程,對科學探究的發展路向十分清晰,老師對推行校本課程設計及科學探究有豐富的經驗。2.教師專業發展本校老師除了積極參與多項的課程發展及教改的計劃外,在科學探究的培訓方面,亦已作好準備,本計劃其中三位負責人更在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0506科學教育學習領域獲組別卓越獎,是全港三間獲獎小學之一。另外,本校每年都會與香港教育城及教育學院合作進行課堂研究,評估網上課程,並進行試教、拍攝教學片段,以提升教師專業發展能力。3.共同備課及觀課文化本校早於1999年已推行同儕觀課,藉此提升教學效能及推動教學的素質。於每學期進行教學交流觀課活動。另外,由2002年至今,本校已將課堂教學內容及技巧之過程拍攝,藉此互相觀課,共同反思及修訂教學計劃,提升學與教的質素。每學期定期舉辦校本工作坊,同儕進行教學交流,藉此與同科老師互相分享教學心得。因此,本校老師對觀課及評課文化已建立校本分享文化,在各範疇作好準備,並對是次計劃的成效能有效作出評鑑。4.外間機構合作本校一向積極推動課程改革,並於2004年成為全港首10間與香港教育城合作小學常識學科園地網上課程之一。期間,本校教師共同設計課程,共同備課,進行協作教學,並獲香港教育城拍攝教學活動影片,上載網上平台。本校教師更多次獲邀出席經驗分享會,推廣有關計劃的成效,與其他小學老師分享。5.申請機構所具備其他推行計劃的因素 / 設施及有利條件i)已有的課程經驗由1999年開始,本校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推行香港躍進學校計劃。曾舉辦強效活動日、多元智能訓練班,學生及家長反應熱烈。另外本校在近數年不斷舉辦教師發展日、聯校學科研討日,本校老師已有開放的態度及心理準備迎接新知識、新挑戰。ii)辦學團體的支持本校的董事會委員熱心教育工作,他們對教育方針及課程改革十分熟悉,具前瞻及開放的態度。他們熱切期待本校在課程改革的洪流中扮演積極的角色。iii)成功的課程改革經驗除了19992002年度中文大學的躍進學校計劃外,承蒙優質教育基金的支持,本校得以連續三年為學生進行以生為本的課程改革,如20032004年的專題研習、20042005年的校園電視台及20052006年的語文全方位校本課程。此三項計劃,不單為學校的教師提供舉辦課程改革的行政、實務經驗,並為教育改革提供清晰的路向,更為本校學生提供發展九種共通能力的準備。iv)健全的行政架構本校行政組織完善,由校長、副校長、以至科主任,均權責分明,彼此更合作無間,使學校各項行政措施都能有效進行。v)家長的支持本校與家長的關係良好,本校七成學生的家長均是本校的家長教師會成員,擁有龐大的家長義工隊伍,他們熱心服務,經常協助本校舉辦不同的活動,為本校提供了重要的人力支援。vi)學生的興趣本校自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本校學生對科學探究學習十分喜愛。課程改革的成敗,與學生的興趣和投入度有莫大的關係。以現時本校學生對自學課程的熱愛程度,我們深信這是發展科學探究課程最有利條件。vii)良好的學校網絡本校一向與區內和區外社區組織及大專院校有緊密的接觸和聯繫,可以在短時間內舉辦大型的教師或學生經驗交流分享活動。viii)學校具備完善設施本校設施完備,有三個標準課室大小的活動室可進行工作坊、講座,教員室全體老師擁有自己的電腦。而兩間電腦室內八十部電腦已接駁寬頻,全校課室也鋪上網絡。故此,本校在外在及內在環境、人手已具條件,若得到優質教育基金的資助,在全校教師培訓方面和充足的資源下推行此計劃是沒有問題的。e本計劃課程主要特色w課程特色讓同學在具器材真實的實驗環境下,或沒有器材的網上實驗環境下,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提升同學解難的能力。w目的為科學探究活動提供背景知識及指引,提供一個網上或真實的實驗環境,讓學生能透過觀察、推論等活動,進行探究式學習。w使用的學習 / 教學策略及所採用的有關科技透過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的探究問題,例如:為什麼葉片是綠色的讓學生定下假設,然後教師提供指引,讓同學透過分組討論及實驗找出答案。w主題、內容、資料及所覆蓋的數據計劃擬分為三大項目:有關使用數據提存器的探究活動有關使用電子顯微鏡的探究活動有關使用數碼相機及其他實驗儀器的探究活動w活動 / 教學材料的組織i)電子顯微鏡在探究學習上的應用電子顯微鏡可以觀察一般物件及生物,並能把樣本圖樣儲存到電腦上,以便觀察、紀錄。另外,生物樣本的動作也可以短片儲存在電腦上,讓學生觀察,進行探究。ii)數據收集器在探究學習上的應用數據收集器通常可以量度一些極高速或極緩慢的變化:包括動力、光、熱傳遞、聲音的高低和溫度的改變等等。由電腦控制數據的處理和展示的方式可以減少重覆運算的時間和圖表的繪畫,教師及學生可騰出多點時間來進行分析實驗結果,來預測、改善和使用另一個變數來再進行測試。此外還可用電腦螢光幕把實驗結果顯示出來,電腦彩色數據顯示更可吸引學生的專注力。數據收集器絕對可應用於香港小學課程中的科學課題,它可以用在課室以外的地方,包括量度學校中不同地點/環境的噪音情況、測量物體是否透光/不透光、光的反射、天氣變化、熱的傳導等。iii)本計劃網上科學探究教室初擬網上實驗教室有五個主項目見下圖,包括1)實驗守則:提示學生做實驗要注意的地方,例如注意安全等。2)工具介紹:教導學生使用數據提存器、電子顯微鏡、數碼相機的正確方法。3)實驗項目:實驗的主題及內容。4)理念:實驗背後的理論基礎。5)實驗活動冊:印製工作紙,內容包括實驗步驟、觀察記錄等項目。三對象及預期受惠人數1.接受本計劃課程全校一至六年級學生約700人。2.以全校家長而言,保守估計約有600位家長參與。3.本校教職員約35人。4.透過出版刊物,本校網頁,讓教育界同工分享有關本計劃資料及教材。四教師及校長參與計劃的程度此計劃有完整的架構,校長、主任、老師及本計劃所聘請的員工都分工細緻,各司各職,參與程度甚高。計劃核心小組課程策劃組成員本計劃負責人主任資深老師主任常識科及資訊科技科主任教學助理技術支援員負責工作制定計劃大綱,詳列推行細則和步驟制定財政預算聘任代課教師聯絡安排教師培訓、家長培訓設計教學內容,編寫教案設計教學工作紙根據教學計劃在課堂上施教為網上科學探究教室提供意見為各老師提供輔助及支援組織網上課程學習活動協助出版特刊及將資料上網同儕觀課評估學生表現就疑難共同討論檢討計劃成效校長:領導及調控v監控 / 調配財政運用。v策劃人手分配及協調各方意見。v與大專院校學者或課程專家聯絡,為前線員工提供支援。副校長:支援v設計彈性授課時間表。v負責管理層和教師間的訊息傳遞。v聘請本計劃的技術支援員、教學助理及代課老師。計劃核心小組:策劃及參與v透過參與研討會和工作坊,掌握課程發展的理念和發展趨勢。v在校內營造協作氣氛,成立包括不同階層同工的策劃小組,以便集思廣益,使計劃能事半功倍。v與家長教師會合作,聯絡家長協助本活動擔任義工及監察員。v參與施教,根據從理念和實踐結合所獲取的親身體驗,將計劃不斷改進,並持續施行。課程策劃組老師:科務協調及支援v策劃及協調施教細節,並向校方反映實施過程所體驗的利弊得失,並提供改善建議。v向老師提供支援。教師:施行、輔導及評鑑v按既定計劃施教,觀察學生的反應,作為修訂計劃的依據。v鼓勵學生主動學習,並按自己的興趣進行探究學習。v在探究過程中,給予學生適當的輔導和建議,擔當學生的求知伙伴。v評估學生的表現,並給予回饋,幫助學生調校學習方向。五推行方案及時間表整個計劃由二零零七年九月展開,至二零零八年八月完結,共分成四個階段進行,以全校學生為施行對象。本計劃施行概要如下:第一階段:成立核心小組籌辦本計劃,並為教師舉辦探究教學工作坊,購買有關器材及建設網上科學探究教室。另外,成立課程策劃組,組織科學探究課程,聯絡有關大學及機構,協助本計劃進行。第二階段:製作網上科學探究教材套,常識科及資訊科技科老師進行集體備課及協作教學。第三階段:是計劃的教學活動時間,學生及教師利用網上科學探究教室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另外,本階段將建立社區學習網絡,並舉行聯校科學探究活動設計比賽。第四階段:主要是計劃的推廣及總結期。透過成果展示日及學生向外界介紹成果讓他們認識及評鑑本計劃的學習課程。同時,本校老師亦進行多元化的總結性評估,以評定本計劃的成效。計劃施行的詳情第一階段二零零七年九月至十月活動項目活動詳情預期結果1.核心小組及課程策劃組的成立邀請學者或課程專家提供意見,讓核心小組共同計劃探究課程及教材。另聘請下列職位:技術支援員,協助建立網上科學探究教室平台以及製作科學探究教材。教學助理,以協助本計劃所有文書工作及各項評估工作,以減輕教師的工作量。1.擬定工作計劃及工作分配。2.訂定一至六年級各科自學課程、大綱及教材。2.教師培訓邀請學者或課程專家主持工作坊,讓全體老師了解探究教學及本計劃的詳情。全體老師對整個計劃的理念、內容及進度均有充份的理解,並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協助施行。3.購買有關器材核心小組採購有關實驗教室的科技器材,包括數據收集器、電子顯微鏡等。購得本計劃的科技器材。第二階段二零零七年十一月至十二月活動項目活動詳情預期結果1.建設網上科學探究教室平台建立網上科學探究室平台及設計平台上各個項目。開發出一個學生可能隨時進行科學探究的系統平台。2.製作網上探究教材套將教學效果良好的教材以網上科學探究教室的形式發佈,內容包括動畫,拍攝片段,超連結等。設計一套各級科學探究自學課程。3.同級常識科及資訊科技科老師進行集體備課及協作教學。增加教材套內容,並對網上科學試用版提供改善的地方。老師能熟習平台上各項操作。4.家長工作坊為家長舉行工作坊,促進學校與持分者的夥伴關係。家長認識本計劃的平台操作及教育用途,並協助子女進行學習的角式。第三階段二零零八年一月至五月活動項目活動詳情預期結果1.利用網上科學探究教室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生能在網上科學探究教室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生能完成各項科學探究紀錄。2.建立社區的學習網絡,並舉行聯校科學探究活動設計比賽開放本計劃的平台,邀請同區學校合辦優質探究活動設計比賽。優異作品將存放於網上科學探究教室內。3.舉辦科學探究訓練班拔尖課程高能力學生透過不同形式的科學實驗去學習科學知識、原理。外聘服務學生對科學概念有進一步認識,引發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究精神。第四階段二零零八年六月至八月活動項目活動詳情預期結果1.本計劃總結階段參予本計劃學生繳交課業,並製作攤位展示成果。邀請家長及校外人士參加。進行評估。學生繳交各探究學習報告。製作介紹本課程刊物及小冊子出版刊物,向小學同工及家長介紹本計劃大綱及成果。印製刊物派給小學同工及家長。六預期產品及成果產品:1.網上科學探究校本課程及電子教材。成果:1.建立網上科學探究教室平台。2.透過成果展示日,加強學生及外界人士對科學探究的認識。3.透過與大專導師及教育機構的專業人士共同備課、觀課及工作坊,提升教師對探究教學的認識及專業成長。4.建立社區的學習網絡,提供平台,共享優質教學資源。七財政預算項目詳情金額a.職員薪酬1.招聘技術支援員一名,協助網上科學實驗教室平台建立,製作學習教材及負責本計劃所有攝錄工作、活動及網頁製作。技術支援員要求中學會考五科合格及持有資訊科技有關文憑QEF撥款薪金$8,000 12個月=$96,000強積金$400 12個月=$4,800合共$100,8002.招聘教學助理一名,以分擔本計劃核心小組老師的部份工作,讓他們有足夠的空間及時間進行各活動的策劃、統籌及推行等工作外,亦有助課程的設計、教材及計劃報告的編寫工作等。教學助理亦需負責本計劃文書及各項跟進評估工作,並方便老師監察。QEF撥款薪金$6,000 12個月=$72,000強積金$300 12個月=$3,600合共$75,6003.招聘兼職代課老師,以代替課程策劃老師開會時的教學工作,讓他們騰出時間與課程施行組老師開會,設計課程及進行活動安排。申請代課老師日期為20天。QEF撥款薪金$819 20=$16,380本分項擬申請撥款額$192,780b.設備1.購買儀器,作為網上科學探究教室設備a數據提存器4部內置溫度、光度及聲音傳感器$2,850 4$11,400b傳感器酸鹼度2部$1,120 2$2,240c傳感器電傳導性2部$1,050 2$2,100d電子顯微鏡4部$1,350 4$5,400e數碼相機2部$2,500 2$5,000f實物投影機2部$5,000 2$10,000g數碼攝錄機2部$4,800 2$9,6002.購買有關科學探究書籍,以便老師資料搜集,製作教材。$5,0003.實驗器材加熱器、量杯、溫度計等$3,0004.儀器貯存櫃$1,500本分項擬申請撥款額$55,240(上調至$55,320)c.服務購買專業服務1.教師培訓工作坊費用探究教學教師工作坊大專院校 / 大學$700 /小時6小時$4,2002.大專院校 / 大學到校支援網上科學實驗教室技術及提供顧問服務$30,0003.學生科學探究拔尖班分初班及高班初班約20小時,高班約20小時,參加總人數約4050人。$20,000本分項擬申請撥款額$54,200d.工程/e.一般開支1.成果展示及分享會宣傳、攤位、佈置及活動$3,0002.製作特刊1,000份派發給各小學同工及家長$5,0003.舉辦網上科學探究比賽聯校活動$7,000本分項擬申請撥款額$15,000整個計劃擬申請撥款總數$317,220($317,300上調至百位數)八計劃成效a評鑑參數及方法本計劃着重學生使用網上科學實驗教室進行各科學探究活動,學習各種探究方法,掌握科學探究技術,以培養自學及解難精神。因此,本計劃評鑑參數著重於學生對各科學探究活動的成效及學生的科學探究經驗及過程。評鑑方法如下:i)過程評鑑:評估網上科學實驗教室平台是否依計劃進度進行及量度成果。評估方法參與者評估方法達標準則檢視本平台各設備及設計校長及核心小組設備清單及使用者意見調查方式依計劃表指定時間完成ii)成效評鑑:目標:培養學生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培養探究精神。衡量準則小學生對科學的態度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