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影响纳兰容若词创作的因素作者:陆林燕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摘 要:纳兰容若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被国学大师梁启超誉为“清初学人第一”、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后人尊为一代词宗。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纳兰容若的词纯然、直率、性灵,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建造了一个属于他的独有的精神世界。文学反映生活,纳兰容若的词的创作离不开他所生活的时代和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与生活道路。一部纳兰词正是纳兰容若他自己独特的生活、独有的心灵的悲歌,是他心灵的内视,是真情之流露。本文就从纳兰容若所处的时代、家庭环境、从事的职业以及情感生活四个方面,分析影响他词创作的因素。关键词:纳兰容若,影响因素,时代,家庭,职业,爱情 纳兰容若,清代有名的词人,名为性德,容若是他的字,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原名为成德,因避太子胤礽(小名保成)的讳,改名为性德,是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纳兰容若聪颖俊逸,文武全才,是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极受康熙的赏爱,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但是,纳兰容若却仅活了三十一岁,不,还不满三十一岁,刚刚而立之年,恰似一颗划破夜空的流星,华光异彩,却倏忽即逝,然而那生命的璀璨美丽,那诗章词篇的忧伤而挚情,却永久地留了下来,让他身后的人为之泣,为之歌。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1,。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又一颗流星。纳兰容若的词纯然、直率、性灵,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建造了一个属于他的独有的精神世界。真情实感加上真才实学,他的词全以一个“真 ”字胜,情真景真,“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况周颐蕙风词话)。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并以高超的白描手段出之,看去不加粉饰,却如天生丽质,无不鲜明真切,摇曳动人。王国维曾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2然而,在这个精神世界里却又凝聚着一股感伤情结。特定的地位与环境,使他比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们多了一份深刻的阅历,因而在当时充斥盛世之音的文坛上,他也显得落落寡合,不合时宜,显得不大合群。纳兰容若的词是多样的,影响他的词的创作的因素也是多样的,纳兰词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的结果。文学反映生活,纳兰容若的词的创作离不开他所独有的生活的时代、家庭背景以及他个人的现实人生与生活道路。就如冈察落夫所说:“我有(或者曾经有)自己的园地、自己的土壤,就像我有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乡的空气,朋友和仇人,自己的观察、印象的回忆的世界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过和知道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自己的生活和与之长在一起的东西。”一切作家,都只有在自己的这个世界中,他才能自由驰骋、应对自如。一部纳兰词正是纳兰容若他自己独特的生活、独有的心灵的悲歌,是他心灵的内视,是真情之流露。正如歌德说的:对本身自在价值,也就是本来具有诗意的材料,也需要契合主观世界,才能被采用,如果不契合主观世界,那就用不着对它进行思考了。本文就从纳兰容若所处的时代、家庭环境、从事的职业以及情感生活四个方面,分析影响他词创作的因素。一、时代的铺就词主乎情,它不可能像小说、散文那样去表现和干预现实,但是诗人之情又是一定时代下的产物,诗人真实地抒情,也就将时代的信息暗暗透露,将时代的生活作了折光的反映。所以,不妨说纳兰词之无限低徊,无边怅惋,其无终的幽怨和无尽的伤感,也是他所生活时代的一种曲折反映。清兵入关之初,遭到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清皇朝采取残酷的镇压政策,把各地的义军一一击败,乃至清朝的第四代皇帝康熙时代,抗清的浪潮才逐渐平息,清政权才逐渐巩固,就改变了以镇压为主的民族政策,而采用安抚的手段。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是“尊经崇儒,开设博学鸿词科,以网罗汉族知识分子。”3因此,在这一段时间,各种文学艺术都有所发展,当然词也不例外。纳兰容若生活的时代, 正处康熙盛世的初期。康熙皇帝是历史上少有的具有雄才大略的开明君主, 自亲政以来, 诛鳌拜, 削三藩, 统一中国, 发展经济, 使四海升平, 人们安居乐业。国家的统一,使满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相融合;经济发展、太平盛世,使人们有精力去发展文化事业,而不在是只注意吃穿冷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满汉文化的发展,使得纳兰容若能够接触到有着长久历史积淀的汉族文化。然而, 封建王朝已成了强弩之末, 暂时的表面繁荣也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封建制度的弊漏、社会发展的阻碍、政治形势的险恶,潜伏着的各种矛盾一系列消极因素在表面的繁荣下潜滋暗长,使人们在心头上形成了又厚又重的沉积层, 使当时不少明眼人透过这表面的繁荣稳定, 看到了又深又大的黑洞。一时间,空虚、彷徨、迷惘、苦闷、幻灭的情绪到处弥漫,莫名的感伤和无法摆脱的悲哀、抑郁,便成了这一特定时期流行的时代病。”4在这样一个充满感伤的封建末世,生活在这乍暖还寒阴晴未准的环境中, 又怎不叫人心神飘摇?许多具有民族意识的汉族士人, 在民族失败的耻辱、家国毁灭的哀痛、个人仕途的坎坷面前深深感到人生的空幻无常, 对于封建时代嫉贤忌能、才人抱屈的现实充满了悲观失望情绪。纳兰容若受汉文化风习的耳濡目染,也看到他那些汉族士人朋友的遭遇,感伤思想、感伤情调自然而然地影响着他。这种情绪反映到文学创作中来,就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感伤的意味,从而常常莫名其妙地激起对人生、历史、功名的虚幻的哀叹,如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 醒也无聊, 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这词表现一种莫名其妙的心情,词人在风雨中听到凄凉的曲调,不知怎的,变得坐立不安,寂寞、凄凉、失望、空虚的情绪,笼罩着他的心头。他患的可以说是时代的忧郁症。“不知何事萦怀抱, 醒也无聊, 醉也无聊。”这正是哀叹感伤中的正话反说。真是两眼茫然,有时甚至连他自己也弄不清为何如此无聊感伤! 又如金缕曲酒浣青衫卷: “酒浣青衫卷,尽从前、风流京兆,闲情未遣。江左知名今廿载,枯树泪痕休泫。摇落尽、玉蛾金茧。多少殷勤红叶句,御沟深、不似天河浅。空省识,画图展。 高才自古难通显。枉教他、堵墙落笔,凌云书扁。入洛游梁重到处,骇看村庄吠犬。独憔悴、斯人不免。衮衮门前题凤客,竟居然、润色朝家典。凭触忌,舌难剪。”这首词的愤激之情溢于言表,特别是其中的那句“高才自古难通显”,深刻而犀利,道尽封建时代摧残人才的现实,这是怎样的慨叹啊!用另一句话印证就是“好花月,合受天公妒”。 正是由于处在那种时代,社会矛盾的冲突和感伤气氛的铺就与熏染,使纳兰容若从他自己的小天地里走出来,放眼社会人生,唱出了、谱写出了与其处境不合的哀音悲调。 二、家庭的塑造对于一个人来说,从出生到死亡,第一个所接触到的环境就是自己的家庭,而这个环境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如我们平常所说的“父母,是一个人学习的启蒙老师。”不可否认,家庭这个环境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展基础等。纳兰容若出生在一个典型的贵族家庭,是满州八旗中的正黄旗人。他的曾祖姑是满清开国皇帝太极的生母,可谓是皇亲国戚,麟阁贵胄。他的父亲纳兰明珠官运亨通,家势炎炎,跃然王公之列,宰相的显赫更是万臣莫及。这种高贵的地位,使他从一开始就有条件在最佳的环境中受到最好的教育。据说他四岁学骑马,七岁学射箭,十四岁通诗文。作为封建官僚家庭中的嫡传长子,又聪颖早慧,在科举的道路上,他也完全依靠自己的才华,并不需要父亲的荫庇,这无疑使他成为纳兰明珠夫妇的掌上明珠。家中为他延请的数位先生,都是名扬一方的饱学之士,使纳兰容若的个人天赋得以被尽早的发现、培养。贵族子弟会受到比平民、庶民更多的重视、关照,有更多的机遇,这是不言而喻的。如在纳兰容若入太学时就被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校长)徐文元看中,并推荐给在朝为官的徐乾学。后在徐乾学的帮助指导下,他编辑了大型书籍通志堂经解,著录渌水亭杂识等。在这个过程中,纳兰容若丰富了他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内涵,表现出勤奋好学的精神,这使得他更锦上添花,较寻常、普通、平凡人更加的一步一层楼,十步一层天。还有就是封建贵族大家庭的优裕生活,使纳兰容若在入仕做官之前能够想自己所想的,做自己乐做之事、想做之事。他无需也不可能会需要体验生存的辛酸,无需经历创业的艰难,无需饱偿仕途的坎坷,使他能够有闲情逸致地在他的“渌水亭”里咏兰、咏梅等,以水为友,以水为伴,逍遥自在。如点绛唇咏风兰: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忒煞萧疏,怎耐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这是一首咏物词,容若对填写咏物词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唐人诗意不在题中,亦不在诗中者,故高远有味。虽作咏物诗,亦意有寄托,不作死句。”他是这么主张的,也是按照自己的主张去创作的,这首咏风兰的词就是如此。风兰本非富贵之花,它只是生长在深山野壑中的小草而已。但词人对其情有独钟,大加赞美和称羡。词中字字刻画,又字字天然,不即不离,不粘不脱,即“意有寄托,不作死句”。风兰之形象绰约可见,而又不无词人性情的处处流露。既咏物又抒怀抱,显然颇含骚雅之旨,富有词人深挚的情怀,尤其是“一段意识,全在结句,斯为绝妙。”又如眼儿媚咏梅:“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梅花冰肌玉骨,斗寒开放,清幽高洁,自然标格,不与凡花为伍,向来受到诗人的赏爱,故诗词中诗人每以梅花之品格喻人之品格,是花品、人品合一的咏叹之作,表现了诗人一种自足,一种孤往的性格与情怀。在不受过多世俗干扰的环境中,精心地经营着他个人的文学艺术生活,编织着个人细腻的情感之网。否则,就该咏米、咏盐,哀叹吃穿冷暖了。既不必担心大作富贵诗的可笑,又不必顾及小人得志的洋洋自得与轻狂。他的文学艺术,进入到了比较自然、纯粹、本质、不受世俗干扰的境地。纳兰容若的那种恬淡、平和、自然正是在那种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基础上的一种超越,一种超俗,使他活出了自己,真正的自我。“劳苦西南事可哀,也知刘禅本庸才;永安遗命分明在,谁禁先生自取来。”也许是他满族贵族的身份使他没有了那份顾忌,但也不能不说他活出了那个时代难得的真性情。但是,也正因为纳兰容若生活在这样达官贵胄的封建贵族家庭,作为相国公子和出入宫禁的皇亲近臣,置身于上层权力的中心之中,耳闻目睹包括父亲明珠在内的官场中惊心动魄的倾轧,使他比同时期其他任何诗人(词人)对统治阶层内部的污浊腐朽看得更加的清楚,他的感触也就更加深刻,甚至使他鄙视富贵,如他的金缕曲寄梁汾: “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特别是“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认为自己生长在京师的富贵之地,不过是比别人蒙受更多尘世污浊。这是怎样的鄙视,怎样的感触,体现出怎样的现实! 三、职业的雕磨细读纳兰词会发现,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身为权相明珠之子、康熙帝一等侍卫,身处喧红闹紫、高门广厦之中,心却游离于繁华热闹之外。“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一句无限风光惊绝。人尚留在“星影摇摇欲坠”的壮美凄清中未及回神,“归梦隔狼河”的现实残酷已逼近眼前。帐外响彻的白狼河的涛声将人本就难圆的乡梦击得粉碎。纳兰容若被点进士后,授予三等侍卫,后又一路晋升至一等侍卫。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他忠于职守,南来北往,侍从左右,受到康熙皇帝无数次的赏赐,得到了许多人所羡慕不已的特殊荣耀与眷顾。随着康熙闯南闯北,侍卫的生活给他带来了创作灵感,使得他的词作更具丰富性。每当康熙南下出巡时,纳兰容若都护驾伺候左右,这使得他开阔了眼见,增广了见闻,领略了不同的风俗民情,避免了生活的狭隘局限,使他的词创作不再局限于北方大漠与边塞,使江南风光美景,也出现在这个出生在北方的词人的词作中,丰富了他的词作内容。如梦江南:“江南好,一片妙高云。砚北峰峦米外史,屏间楼阁李将军。金碧矗斜曛。”这是写镇江。“江南好,佳丽数维扬。自是琼花偏得月,那应金粉不兼香。谁与话清凉。”这是写扬州。“江南好,虎阜晚秋天。山水总归诗格秀,笙箫恰称语音圆。谁在木兰船。”这是写苏州。如果是一般世俗之人,也许就这样跟随皇帝大览江山风光美景,看看风俗美景,写写词,享受美好人生。但是,纳兰容若,他是一位真正的诗人(词人),而“诗人所拥有的是人类古老生命中涌动与奔流着的诗的性灵。诗的性灵既敏感又自由,无羁又无绊。诗的性灵以情感为思维的端绪,诗的性灵不要规矩或者是方圆,他超越甚至是叛逆传统的人伦纲常、思维观念而坚持对社会的自我体悟与认识。”5诗的性灵,与官场的繁缛、龌龊、黑暗是不相干的,甚至是完全不相融的。“天性的力量与理性的选择在纳兰容若走入仕途后很快遭遇,他必定要承受这种无法调和的强烈的冲突而带来的精神上的巨大的痛苦。”6纳兰容若其显赫的门第和尊贵的身份,非但没有使他养成一般封建贵族那种骄横自傲、尚俗轻狂的习性,反而像是编织了一个精致的牢笼,锁住了他那一颗敏感细腻的心。平庸的侍卫生活与理想相去太远,而所处环境又充满讥谗和危机,加之羁旅天涯、亲人分离的凄苦,种种重压和折磨长期在他心头笼罩着愁云惨雾,渐渐冷却了他的仕宦之心,并且使得他非常厌恶官场仕宦生活,厌恶官场中的尔虞我诈, 厌恶天涯飘泊使他饱尝羁旅行役之苦, 厌恶侍卫生活桎梏了他自由的个性与灵魂,从而使他产生渴望挣脱套着无形枷锁的侍卫职务,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心绪。长期枯燥而艰苦的侍卫生活磨损了纳兰容若的意志, 摧残了他的青春,磨灭他的心志,使他壮志难酬, 美梦难圆, 夫妻无法相随, 朋友无法常聚, 灵魂无法舒展。但是,他尽管非常厌恶仕宦生活, 然而他又无法摆脱“天已早, 安排就”的一切, 却又必须逼迫自己在其中周旋,他的心底有着吐不尽的凄苦与悲凉。这就使他的词创作又注入新的血液。因此,发泄仕宦生活的苦闷, 痛诉金阶侍立的辛酸, 抒发天涯飘泊的哀愁, 神往遗世高蹈的情怀, 就成了纳兰词作中的重要内容。如忆秦娥:“长漂泊, 多愁多病心情恶, 心情恶, 模糊一片, 强分哀乐, 拟将欢笑排离索, 镜中无奈颜非昨。颜非昨, 才华尚浅, 因何福薄。”“福薄”二字是为感慨所在、“多愁多病”之身,长年漂泊之境,朱颜衰改之貌,种种不如意事如此,遂令“心情恶”,尽管“拟将欢笑” 采排遣索难耐的离愁别绪,但奈何日月蹉跎,人生易老,故而只有自叹自恨福薄了!比别人看得透澈却又强迫自己必须与别人保持同步做一个兢兢业业的臣子和一个粉饰太平的文人,这二者之间的矛盾是纳兰容若的又一痛苦所在,如他自己在踏莎行倚柳题笺中所说的:“金殿寒鸦, 玉阶春草, 就中冷暖和谁道。”因此,虽然纳兰容若的词仍然是景物壮美、意境幽阔,但他的词意却没有盛唐边塞诗那种昂奋的热情,而是更多地展现了黄河草莽、秋水冬山、金戈落日、地老天荒,以情衬物,以景托情,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创造了另外一种幽旷、郁结的深远词风。既无满人豪迈的一统江山之骄衿,又无征夫戍卒含泪泣血的哀叹,更无骄横四顾的雄豪鲁莽,在他的词中,更多的是伤情恋景的泣叹。纵观其词,苍凉盖过慷慨,抒怨多于豪迈,自有一番别有情致的艺术感染力。如浣溪沙 :“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黄花时节碧云天。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不知征战几人还。”词人使至塞上,又于客中送客,由此联想到长年戍守边关的将士,遂不胜悲悯和伤怀之感。上片写客中送客,结句以景烘托“愁心”与“离颜”的苦况。下片写边关苍茫凄凉之景。结句点出悲悯之意。“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又如长相思:“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一己厌于扈从的情怀。此种况味,此种情调表现了容若之深层的伤感、痛苦的内心世界。 四、爱情的渲染纳兰容若的诗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爱情词,不管是描写夫妻感情生活的,还是悼念妻子的,还是描写贵族爱情生活的,其都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走入纳兰容若的爱情词特别是悼亡词的世界中,就是置身于他的情感的氛围中,会感觉到被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攫住,感受到一个至真至深的情感世界的存在。 在婚姻爱情方面,纳兰性德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爱情因而成为他诗词创作的一大源泉。他走在仕途,却一生为情所累。在纳兰容若短暂的生命旅程里,有两个女人成了他永远挥不去的记忆,一个“生而婉和,性本端庄”;一个“绝代佳人,江南才女”!一个是纳兰容若逝去的梦,一个是纳兰容若未续完的缘,这两个女人历史性又戏剧性的成为了纳兰容若婚姻的起点与终点,陪伴纳兰容若风雨一生。但是,对纳兰容若的词创作影响比较深刻,转变比较明显的是他的妻子卢氏。卢氏有幸,成为了纳兰容若一生的至爱,这位两广总督的爱女,既贤淑敏思,又丽质巧手。婚后,夫妻二人恩爱有加,感情甚笃,朝夕相处为伴。不知有多少个深夜,只闻寒蝉孤鸣,一盏纱灯把两个鲜活的人影,清晰地印在了珠帘之上,一个伏案奋笔疾书,激扬文字;一个研墨摇扇,陪伴左右,才子遇佳人,天地浪漫,风月无边。当时的纳兰容若可以说是“仕途平坦、意气风发、少年得志、才杰出众”,又有娇妻佳人相伴,那时的诗词创作充满了对婚姻的美好感受!如:“戏将莲菂抛池里,种出莲花是并头。”“偏是玉人怜雪藕,为他心里一丝丝。” 然而,“红颜自古多薄命,才子自古多伤情”,就在卢氏与纳兰容若爱得死去活来的时候,无情的上苍把霹雳掷向人间,投向他们。结婚三年的卢氏,因为难产,在19岁这个如诗如梦的年龄香魂遂断。从此纳兰容若的书桌前,再也没有佳人为他红袖添香;花前月下,也再无人为他扶瑟邀琴!浪漫随风飘散,幸福消失无踪,孤苦伶仃的一个人,独自哀叹!爱情是甜蜜的,也是痛苦的,更何况是多情善感的纳兰性德,在失去所爱的时候,比常人更要来得痛苦万分。卢氏的死对纳兰容若来说是一弯残缺冰寒的月,是一曲断肠伤魂的歌,谈笑间,往事千年灰飞湮灭了!此前一切都太美好、太完满、太浪漫,这个噩耗太突然、太残酷、太无情,因此对纳兰容若来说,这打击也太大了!谁能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呢?从此以后“殊途天涯路,人鬼两茫茫”,纳兰容若只能在梦中与娇妻相会,只有在梦中与卢氏再作梦中鸳鸯,续未断之情。不在乎天上人间,不在乎人鬼殊途,只求香魂一缕,音容一睹,灯火阑珊处,相思入梦里,卢氏化为风、化为雨,终于走进了纳兰容若的相思梦中,“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多愁善感又多情的纳兰容若在领略了人间至情爱情后,卢氏的早亡,使他原本哀伤的心更加的枯萎凋零,他的词风也为之改变,悼念之作不止,哀吟之唱不绝。如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 寒更雨歇, 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 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 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 冷清清, 一片埋愁地。钗钿约, 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 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 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 他生知己。还怕两人都薄命, 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 纸灰起。”此词纯是一段痴情裹缠、血泪交溢的超越时空的内心独白语。时隔三载,存亡各方,但纳兰痛苦难泯。结篇处尤为伤心动魄,为“结个他生知己”的愿望也难有可能而惊悚。剪不断的爱意情思, 道不尽的柔肠悲歌。有时哽噎难鸣、欲哭无调;有时锥心泣血、泪如泉涌; 凄凄惨惨戚戚, 悲悲切切啼啼, 如断肠之曲, 摧人心肝。7妻子的逝去,使纳兰容若的心情悲痛得无以附加,他无法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伤痛,只好把对妻子挚爱的一腔热血,把对亡妻的一往情深,以满腔的热血来遣句填词,化作了青衫湿遍悼亡:“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共银缸。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斜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铸出婉丽,致使痴极恸极的悲欢离合之情充溢在其词作之中,酿造出真挚强烈的情感氛围。而每当花前月下、清明、七夕、重阳、忌日是时候,只要一念及,无不泪下如雨,他睹物思人,无限悲哀。因而他所写出来的词句,也无不沾满泪痕哀思,如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严昌迪的清词史中云:“卿自早醒侬自梦也即对人间无味是否醒悟的表述。词人设想旗子早醒(逝去)也就是早离尘海,弃去无味之人间,自己却仍梦瞢独处其间,了无生趣,怨苦、怨怼转生出离世超尘的幻念,是古代文人通常谋求生态平衡、自我解脱的药剂。”这词说明了作者不但对爱妻有刻骨铭心的怀念,同时也说明了伤心人别人怀抱的苦哀,即他虽躬逢“盛世”,但却有老大的不愉快,幽独孤愤使他“更更”苦熬,凄然不欢。妻子的死,使纳兰容若开始以他那纤柔敏锐的词心, 去感受那所无法掩饰的重重矛盾, 社会的矛盾、人生的斗争、生活的冲突、龌龊、罪恶、衰落、凋敝、虚无幻灭、反复无常弥漫在他的心间。 感受那仕宦生活、侍从生活的重重压力和苦闷, 感受那爱妻早逝的深悲巨痛, 感受那理想与现实的冲击和无奈, 感受那人生的虚幻和历史的无常, 似醒非醒, 似醉非醉, 朦朦胧胧但又确实真实深刻地感到了时代和生活赠予他的无聊和绝望,从而使他的境界又提升了一层,达到了新的高度。他开始有人生无常的独特体验和思考,并在一定程度上上升到透视宇宙人生、感悟个体生命的层次。许多人认为,纳兰容若的妻子卢氏的死,对纳兰来说是一个悲剧,是他不幸的存在与证明。但是,我不认同这种观点。我认为,他妻子卢氏的死,对于纳兰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刺激。即使是一个天才或说是全才,有时也需要外在的刺激使得这个人提升到更高一个层次,更深的体悟。纳兰容若他本身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公务员重庆面试题及答案
- 个性化定制型个人门面租赁合同
- 全球科研资源整合模式-洞察及研究
- 护士面试题目及答案专业
- 专业写作面试题及答案
- 科协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 2025至2030推土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区域市场与投资报告
- 偏头痛的护理查房
- 2025年智能可穿戴设备跌倒检测技术在老年人生活照料中的技术创新
- 离婚子女房产权益保护与监护抚养责任合同
- 数字图像处理教案
- 初一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科学出版社-课件
- 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度调查报告书
- GJB9001C质量保证大纲
- 挑战64 新疆卷(新疆近四年共30题)(解析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压轴挑战》分类汇编
- 消化道出血护理新进展
- 【浅析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8900字(论文)】
- 新材料引领创新创造的新驱动器
- 蛋白质分离纯化及鉴定
- 2024年化粪池清理合同协议书范本
- 老年痴呆认识老年痴呆的预防和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