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大毕业论文-松华坝水源区保护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doc_第1页
西南林大毕业论文-松华坝水源区保护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doc_第2页
西南林大毕业论文-松华坝水源区保护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doc_第3页
西南林大毕业论文-松华坝水源区保护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doc_第4页
西南林大毕业论文-松华坝水源区保护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林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011 届)题目: 松华坝水源区保护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教学院系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会计学 学生姓名 赵 斐 指导教师 赵 璟(教授) 评 阅 人 2011 年 6 月 8 日 目 录前言11松华坝水源区保护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21.1 松华坝水源区概况21.2松华坝水源区保护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21.2.1 人口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31.2.2 农村面源污染日益加剧31.2.3 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41.2.4水源区水量逐年减少42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保护对农民收入影响分析42.1 松华坝水源区保护前农民收入分析42.2 松华坝水源区保护后农民收入分析62.2.1 种植业收入62.2.2国家政府补贴收入72.2.3 务工收入82.3 松华坝水源区保护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92.3.1 百合种植减少与农民收入的关系92.3.2政府补助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92.3.3 水源保护对阿子营发展的影响92.4 水源区保护前后对农民收入影响对比分析103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农民增收面临的问题113.1 水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存在矛盾113.2 农改林地租和群众的生产生活补助低123.3 特色产业培育困难123.4 农村基础设施滞后123.5 农民整体素质较低124提高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农民收入的对策探讨134.1 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134.2 及时兑付土地租金及生产生活补助,适当提高补助金额134.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134.4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144.5 加强劳动力素质培训,转移富余劳动力14参考文献16致 谢17指导教师简介17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松华坝水源区保护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赵斐(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学07级 昆明 650224)摘 要:昆明市是全国14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缺水问题是严重制约现代新昆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是昆明城市的生命之源,对水源区实施重点保护,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不仅关系到城市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关系到昆明市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为正确处理该水源区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松华坝水源区农民收入进行调研分析,探讨实施水源区保护后对农民收入带来的影响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相关对策建议。关键词:农民收入;可持续发展;松华坝水源区Protection of Songhuaba water source area impact analysis of the peasants incomeAbstract:Kunming is one of the 14 cities which are extremely short of the fresh water in China, lacking of the fresh water is a main reason of restric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is city. Songhuaba water source area is the vital one to supply the fresh water to Kunming, therefore, to which,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protecting the water source area is not only urgent to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life quality, but significant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society. To deal with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Songhuaba water source area more correctly,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ing in person, we analyse the peasants income in the area,and lay out many existed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o solve.Keyword: peasants incom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nghuaba water source area前言松华坝水源区对于昆明市人民的生存、昆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长期以来,由于对水源区的投入不足,水源区的生态建设和保护不到位,往往导致水源区产水量减少和水质下降,生态服务能力降低,水源区生态的不可持续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饮水质量和安全。另一方面,城市水源区为了保护水源,当地政府和居民丧失了许多发展机遇,使经济本来就落后的地区,更是雪上加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水源区生态保护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来保证当地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对于缓解水源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松华坝水源区保护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1.1 松华坝水源区概况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饮用水源保护区,是昆明最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也是滇池水体交换的重要水源,1981 年经云南省政府批准建立1。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地处昆明城市北郊, 距市区16km, 横跨嵩明县和盘龙区, 保护区总面积629.8平方千米,包括昆明盘龙区的松华乡、双龙乡、龙泉街道办事处, 嵩明县的阿子营乡、滇源镇5个乡镇,保护区内居住着84169人,平均人口密度139 人/平方千米。在总人口中, 农业人口占96.6%, 非农业人口占3.4%2 。第一产业整体上为传统农业,第二、三产业发展相对薄弱,支柱产业为种植业。种植业主要在入库冷水河与牧羊河两侧平坝地, 农民纯收入中约90% 以上来源于种植业收入。松华坝水源保护区范围按照水域功能和防护要求,划分为一、二、三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为水库正常水位线(黄海高程1965.5米)沿地表外延200 m的水域和陆域内,冷水河、牧羊河河道上口线两侧沿地表外延100 m的区域内;二级保护区为一级保护区外沿1 500 m的区域内; 三级保护区为一、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径流区域.区内耕地面积近10050亩,山区、半山区占95%以上,经济结构主要为烤烟、稻米、包谷、蔬菜花卉等作物为主,养殖业、林果及其他收入所占比例较低约为10%左右,人均年纯收入2067元。1.2 松华坝水源区保护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松华坝水库径流区面积629.8平方公里,总人口8万多人,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16万立方米,耕地24.9万亩,年施用化肥1120吨,农药150吨,农膜400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较为落后,农耕面源污染和村镇生活污染是水库的主要污染源。农家乐、养鱼塘等生产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河道,垃圾和粪便随意堆放,没有垃圾处理设施。最后都汇入水库,加剧了水质恶化。库区内坡耕地连片,有相当一部分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极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壤中的氮、磷极易随雨水流入水库,污染水质。近年随着农作物结构的改变,化肥、农药施用量大增,更加重了水库氮、磷污染负荷。松华坝水库水质类别为类, 未达到类水质标准要求, 主要污染指标就是总氮和总磷, 氨氮、高锰酸盐。松华坝水源区一级保护区人口19469 人, 占水源区总人口的23.6%。近年来城市饮用水日供水在45万立方米左右,松华坝水库供水量占城市日供水量70%以上。由于水源保护区内大量的人为活动,造成了垃圾、废水污染水体等现象,水源保护区内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十分突出3。松华坝水库水质保护目标为类,但目前松华坝水库水质年度平均值总体评价为超类、达类,已劣于既定保护目标。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水污染形势已十分严峻。按照不同级别保护区的污染程度进行统计的结果为:一级保护区占20%,二级保护区占50%,三级保护区占30%。污染物质产生于二级保护区的量最大,三级保护区次之,虽然产生于一级保护区的量相对不多,但由于其距离河流水系距离最近,对水环境污染负荷的贡献相对较大,因此,污染防范中重点区域是二级保护区和一级保护区。1.2.1人口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近几年来, 松华坝饮用水源区人口不断增加,总人口数量现已超过8万多人。人口迅速增加,人均耕地少,人口与环境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4。为了增加收入,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使库区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1.22 农村面源污染日益加剧松华坝水源区人口以农业人口为主,农业面源污染为水源区的主要污染来源。按面源污染排放量大小排序为:人畜粪便污染、农田废弃物与化肥流失、水土流失、农村生活污水与垃圾、水产养殖。由于居民居住分散,沿河村庄农户环保意识淡薄, 防治及管理难度很大,加之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管理及奖惩制度,农户直接将生活、生产垃圾倾倒入河岸两旁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大量垃圾冲到河中, 对河水造成污染。另外,大部分耕地被用作种植花卉、蔬菜等施肥量大的作物,而且农户为追求高产稳产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大量多余的化肥随着雨水及农田排水直接流入书库及河流中,对水体水质造成严重污染。水源区人口大多为农业人口,经济收入较低。为改善生活,松华坝水库上游大多采取“高化肥、高农药”的传统种植方式,据统计,水源区内年使用化肥量为6 535.34 t;农药使用量为138.96 t; 每天生活污水排放量达1.06 t,生产垃圾73.62 t,破坏了当地农业生态环境,加速了农业面源污染。另外水源区广大农村生活污水随便排放,集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就近直接排入河道,污染水体,致使水源区水质恶化。1.2.3 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水源区90%的农家能源靠区内的森林供给,由于人民生活不富裕,形成“吃穿住,靠砍树”的局面。乱砍滥伐,使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5。近几年来,水源区森林面积虽有增加,但大部分为人工次生林,天然林比例较少,森林林分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差,森林中的水源涵养林比例低,水源涵养功能较为脆弱,不足以发挥其维持生态良性循环的功能。另外,边种植边破坏现象突出,加上人为的草田轮歇,陡坡垦种,铲草皮等种种原因,使土壤表层失去保护能力,加剧了当地水力、风力和重力对土壤侵蚀的作用。水土流失使土壤瘠薄,肥力下降,直接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1.2.4水源区水量逐年减少水源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设施投资规模小,建设标准低等原因,已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需要。为了保障昆明城区饮用水的持续补给,当地的经济发展机遇受到某些限制,加之不合理的开发,导致水源林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地表径流逐年减少,部分泉眼干枯,区内水资源总体有下降趋势6。2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保护对农民收入影响分析2.1 松华坝水源区保护前农民收入分析松华坝水源区包括昆明盘龙区的松华乡、双龙乡、龙泉街道办事处, 嵩明县的阿子营乡、滇源镇(原白邑、大哨两乡合并组成)5个乡镇。松华坝水库的两条水源河流之一牧羊河,起点为阿子营乡上游的黄龙潭,终点至小河,全长51km,其中阿子营乡境内长42km,滇源镇境内长9km。牧羊河流域涉及阿子营镇的大部分村委会,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对水源水质产生很大的影响。以阿子营镇为例,当地农民敢于放弃种植多年的蔬菜、烤烟,利用当地良好的气候条件成功生产出反季节百合,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7。阿子营乡的百合花发展初期,政府投入30多万元扶持农民种花,但由于百合是个高投入的产业,种球、设施等一次性投入每亩需7至10万元,加上缺乏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所以产业发展不快,2001年全乡百合种植面积不足300亩。随着百合切花生产带来的高效益及云南省花卉业的飞速发展,阿子营乡的花农们倾注了更大的热情,想方设法多方筹集资金8,大力发展百合产业。2002年全乡百合种植面积达到500亩,产值2000万元,之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3年达到了1380亩,2004年达到了5000亩,种植品种增加至30多个,种植地域涉及12个村委会、62个自然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百合之乡。2004年全乡年百合切花纯收入达到了2000万元。2003年以前的阿子营百合利润丰厚,是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花”,绝大多数种植户每亩百合平均收入达5万元以上。但是由于2004年种植规模突然扩大,开花时间又主要集中在610月份,产花高峰期每天超过30万枝百合花上市,导致暴跌的花价几乎让生产户血本全亏。后经社会帮助及花农自身努力,年底结算,阿子营百合全年盈亏两抵,净赚2000万元。在种植区域内62个自然村、829户花农中出现了40%的种植户赚钱,30%持平,另外30%亏损9。亏损原因是种植百合花的新手缺乏经验,缺乏市场预测能力及百合花质量不高所致。从阿子营乡政府提供的数据看,2001年至2004年,百合在农村经济收入中的比例在不断增加,2004年的比例虽然下降,但其比值仍然大于烤烟和蔬菜,花卉占了农民经济收入中很大的一部分(见图1)。图1 2001-2004年阿子营乡烤烟、蔬菜和花卉的产值在全乡经济收入中的比例据统计,2004年每亩百合的纯利润4000元,而每亩烤烟、蔬菜和粮食的纯利润分别为600元、800元和200元,而2004年之前百合的亩纯利润可达到800010000元,其经济效益远远高于其他经济作物。每亩百合首次投入大概需要5万元左右,其中竹竿、棚膜等设施投入0.7万元、种球投入4.3万元。如果每支百合(一代球)按目前的6-7元计算,那么第一年可全部收回成本,且还有0.7-1万元的利润,到了第二年,如果管理得好,1亩百合(以二代球为主)纯收入可超过1万元。百合促进了全乡经济较大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餐饮、运输业的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和地租价格的不断上涨,农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此外,百合的发展也吸引了外地企业以及外地花农不断入驻,使得阿子营的土地不断增值。该乡的土地租金已由500-600元/亩,涨到了800-1200元/亩。给当地百合种植户或企业打工的农民,月薪也已上升至四五百元。当地餐饮业也因花卉产业的发展而火热起来。2.2 松华坝水源区保护后农民收入分析 受水源保护政策的影响,当地农民的收入构成也发生了变化,主要包括种植业收入、国家政府补贴收入和务工收入。2.2.1 种植业收入2009年,全镇种植烤烟17600亩,收购烟叶267万公斤,平均单价15.32元,完成收购总值4091万元,实现烟叶税收899万元,人均增收100余元,群众种烟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烤烟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继续被评为市级烤烟生产先进乡,烤烟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粮食产量10627吨,增2.8%,顺利完成24万元的农业补贴兑付工作,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绿色产业不断丰富,全镇种植无公害蔬菜11040亩,大力推广种植鲜销蚕豆、鲜食玉米、雪莲果、生态茭瓜等绿色经济作物,实现产值2000万元。百合花种植经过引导和调控,逐步向外转移,面积减至4800亩,产值与去年持平,达1.6亿元。全镇水果面积达1万亩,品种改良3000亩,产值180万元,增100万元。核桃产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核桃种植6082亩,全镇累计种植核桃13183亩。核桃产业发展规模迅速扩张,为全乡提供了新的产业支撑。2.2.2国家政府补贴收入据不完全统计,省、市政府投入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的资金5657余万元,其中:省级投入水保经费288万元,市级投入小农水经费2446万元,松华坝水费投入2923万元。昆明卷烟厂连续12年,每年100万元用于水源区内烤烟用煤补贴。林业部门投入经费800多万元,农业、环保部门投入经费300多万元,整治河道、建设沼气池,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生产生活补助办法(试行)的通知(昆政通200539号)10,对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居民的生产生活补助情况见表1。表1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生产生活补助标准 补助类型补助内容补助标准备注一、生产补助1.对种植优质水稻和杂交水稻的补助20元/(亩.年)2.退耕还水保林补助320元/(亩.年)补助期限为12年,第一年补助苗木费100元/亩3.退耕还经济林补助320元/(亩.年)补助期限为12年,第一年补助苗木费100元/亩(续表1)4.平衡施肥补助50元/(亩.年)每月8元/(年.人)二、生活补助1.能源补助96元/(年.人)实物补助,不兑付现金2.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助8元/(年.人)个人承担2元/(年.人)3.高中(含中专、技校)学生补助300元/(年.人)指到水源区外就读的在校学生4.对到水源区外务工者给予补助300元/(年.人)三、管理补助1.护林员补助200元/(月.人)共300人2.保洁员补助300元/(月.人)共160人3.乡镇工作经费补助22万元/年其中滇源镇8万元,松华乡及阿子营乡各6万元,龙泉镇及双龙乡各1万元从以上实施的补助内容来看,主要是向被补偿地区提供生态建设和水源保护的资金,还没有补偿发展机会成本的损失,提高当地发展能力和社会福利水平的资金和援助欠缺,而这往往是贫困阶段当地群众更关心的一个问题。 补助标准普遍较低,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其生态补偿难以满足该区域农民实现可持续生计的需求。政府要建立经济补偿政策,即对经济基础薄弱梗域进行特经济支持,补偿其因落实保护措施而遭受的经济损失。11目前,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补偿标准的确定缺乏科学依据;补偿资金来源单一,补偿数量不足;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不够;由于缺乏统一的归口管理,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政策和法令不够健全,原来的一些资源、环境方面的法规与条例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2.2.3 务工收入松华坝水源区实施保护后,该保护区耕地面积大大减少,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绝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向水源保护区外转移,来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外出务工收入形成了该水源保护区的农民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阿子营的土地被政府收租后,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出了20%,为了给这些富余劳动力找到工作,政府积极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集中输出转移,加大了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力度,邀请了种植、栽培、家政、陪护、月嫂、挖机等方面的老师,定期到村子里进行培训,一个培训周期20天左右,分别培训多种技能,培训完了,区劳转办会给每个参加培训的人颁发技能培训合格证,然后给他们找工作。全年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3253人,转移就业3421人,完成年计划的106%,其中省外输出122人(含国外输出2人),省内县外575人,县内输出2724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达3800万元。2.3 松华坝水源区保护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2.3.1 百合种植减少与农民收入的关系为治理35条入滇河道之一的牧羊河,保护松华坝水源,昆明市政府2006年提出,松华坝水源区要“限花、控菜、减烟”,最后要达到“灭花”。然而百合种植,既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又大量占用水资源,因此首当其冲成为被“灭”的对象。2007年,昆明市政府开始在阿子营收租沿河土地,开始减少阿子营百合种植,到2010年,共收租了2.7万多亩。阿子营被收租的土地,几乎占了总量的50%,且都是好田好地。之前一直种着百合花的很多农民,变成了无事可做的失地农民。虽然政府对于收租的土地每亩支付630元,10年内每年每亩递增30元,但是远远不能支付农民到外地种百合所耗费用,而且风险也增加了很多。外出种百合的农民每户至少要花3万元买一辆拉百合的车;支出每亩1000多元的土地租金;支付拉百合到斗南卖的油费和过路费。这些额外的费用都致使农民收入减少,甚至返贫。2.3.2政府补助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昆明市政府从2007年起,从阿子营农民手里收租土地,1亩地630元,10年内每年每亩增加30元。对水源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年分别补助1000、1200、1500元,大学生一次性补助3000元,新农合每人每年补助24元,燃料费每人每年补助10元。这些补助全部加起来,平摊到土地上,每亩土地收入有1000元左右,这与之前农民种植百合或蔬菜的收入相比,相差了许多。2.3.3 水源保护对阿子营发展的影响受水源保护政策的影响,阿子营多年来难有发展的机会,第一产业结构单一,第二产业几乎为零、第三产业发展受到限制,导致全镇经济结构单一。全镇的经济支柱是烤烟,也是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源除烟叶税外,其它工商各税不到6万元,致使税源单一,财政增收困难,历年财政赤字大。2.4 水源区保护前后对农民收入影响对比分析根据对松华坝水源区保护前后统计的数据来看,阿子营镇的农民收入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2004-2009年,该镇的人均纯收入由1541元增加到2515元,增幅为63.21%,然而这一增长主要集中在2006年以前。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1.2%,从2007年起,增长速度逐年下降12。图2 2004-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变动图(%)对这个时期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在对水源区进行保护以前,阿子营镇农民放弃种植多年的蔬菜、烤烟,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成功生产出反季节百合,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然而,随着对水源区保护的力度加大,昆明市政府2006年提出,松华坝水源区要“限花、控菜、减烟”,最后要达到“灭花”。 河道主流两侧100米内,支流两侧50米内,要退地还林,建成永久性生态林带。而且,2007年昆明市政府开始在阿子营收租沿河土地,开始减少阿子营百合种植面积,很多农民变成了无事可做的失地农民,虽然政府给予被收租土地的农民一定数量的补助,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减少了农民收入。图3 水源保护前后阿子营镇农民收入构成比较图3显示的是水源保护前后阿子营镇农民的收入构成。农民的现金收入总体上包括种植业收入、畜牧业收入、外出务工收入和政府财政补贴收入四部分。种植业的收入主要是出售烤烟、生态茭瓜、雪莲果等的收入;畜牧业收入是指出售牛、羊、猪等的收入13;政府财政补贴收入主要是政府对收租土地及生产生活的补助收入。图中表明,阿子营镇的渔业、林业、其他收入所占比重较小,水源保护前,农民的主要收入是种植业收入、畜牧业收入,分别占到总收入的45.1%、37.78%;保护后,种植业、畜牧业收入占的比重减少到39.13%、10.02%。从水源保护后农民收入构成上看,种植业和畜牧业收入所占比例逐渐降低,这与政府提出的“限花、控菜、减烟”、禁养的政策有关。随着土地收租的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没有事可做,在领导的组织下,很多人到外地去打工,务工收入也占了总收入的20.4%。另外,财政补贴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高达27.91%,可以看出,水源保护后,财政补助收入占了很大的部分。3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农民增收面临的问题3.1 水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存在矛盾随着水源保护政策的深入实施,水源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保护措施不断加强,受水源保护政策限制,水源区的生产发展受到较大制约,第一产业结构单一,第二产业几乎为零、第三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导致经济结构单一,发展缓慢,人民群众生活贫困14。与发达地区相比,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仍处于落后状态。阿子营镇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515元,仅为盘龙区平均水平6495元的38.7%,全市平均水平5080的49.5%。全镇贫困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64%,水源区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禁养”、“灭花限菜”及控制烤烟种植政策,严格制约了产业发展。百合产业被取消后,核桃等新兴产业一时无法见到经济效益,农民增收步伐放慢。3.2 农改林地租和群众的生产生活补助低农改林地租和群众的生产生活补助涉及千家万户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多次到镇政府反映补助过低,要求提高地租和生产生活补助标准。由于地租较低,农改林实施难度较大。收租的耕地,农户正常情况下每亩每年可收入20002500元,而地租每亩每年仅720元。3.3 特色产业培育困难由于在水源保护区实行“控花限菜”及烤烟“双控”政策,对产业发展控制严格,百合产业被取消,核桃产业刚起步,一时无法见到经济效益,替代产业一时无法培育,农民增收步伐放慢,富镇难,富民更难。3.4 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由于镇级财政资金紧张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导致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公共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道路、供水、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村缺少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部分村饮水困难问题突出,农村综合防洪能力比较脆弱。3.5 农民整体素质较低首先,农村基础教育水平低,导致农民文化水平低,缺乏就业技能,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市场意识淡薄、因循守旧,劳动致富能力欠强;其次,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阿子营乡仍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方式,经营规模、手段都处于传统农业水平,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甚远,也同现代生产方式不相适应;同时农民思想观念落后,这也影响了其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15,使阿子营农民难以在城镇中实现稳定就业,从而增加收入的机会减少。4 提高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农民收入的对策探讨 4.1 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水源经济本身就是特色经济,我们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认真搞好农业区域规划,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好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培育产业特色、区域特色、产品特色。在水源一级保护区禁养止耕,恢复生态;二级保护区实施“农改林”,适度发展有机农业;三级保护区压缩耕地面积,调整种植结构,重点发展经果林和水源涵养林,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对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充分发挥水源区生态优势,打好“生态牌”,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技术扶持等措施,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16,做到生态环境保护和维护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和谐统一。减少蔬菜种植面积,取缔花卉种植,推广无公害蔬菜种植,大力推广雪莲果、马铃薯、生态茭瓜等的种植,加大中草药的试验种植推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引进生态项目,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用生态效益支撑生态文明,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充分发挥生态资源、林木资源、水资源、草资源、劳动力资源五大优势,把潜在的资源优势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五大特色基地,即绿色食品基地、林果生产基地、农产品基地、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突出加工流通,壮大龙头企业。围绕特色基地,建立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强化环评,提高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和档次。加快农产品市场开拓,健全乡村农副产品销售组织和建立农副产品专业协会,培育规模销售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利用资源优势,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优势,发挥天然氧吧的宜居环境,适度发展生态旅游。4.2 及时兑付土地租金及生产生活补助,适当提高补助金额完善对水源区的反哺政策,对政府性收租土地的租金及群众的生产生活补助按时兑付;昆明市政府从2007年起,从阿子营农民手里收租土地,1亩地630元,10年内每年每亩增加30元。然而这些地租仍然不及农民种植百合和农作物所得,政府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酌情上调;同时加强对阿子营人均能源、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高中(含中专、技校)学生及到水源区外务工者的补助等。4.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交通、通讯设施的完善,水利、电力设施的建设,教育、卫生设施的提高等都决定着山区开发的程度和发展前景。以道路硬化比率变量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对农民增收影响上仅次于人均经济营业收人水平,排在第二位17。事实上,基础设施也要影响到农村经济总体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增强。因此,要在已有基础上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快公路、通讯、能源、水利建设的步伐,例如加强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堵排工程、人畜饮水工程等,改善当地居民的生存条件和投资环境,为经济的全面振兴奠定基础;对水源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电信事业发展,实施农村移动富民信息工程,加强农民信息沟通和交换能力;最后对“四类房”户及住房困难户,又不允许建盖房屋的问题,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给予妥善解决。4.4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了保护好水源区,提高水质,改善水环境,把更多更优质的水资源贡献给昆明全市人民,水源区的经济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地方财政增收十分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升反降,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他发达地区的差距日益拉大,仅靠当地街道(镇)自身已无法完成每年的财政税收任务。因此建议加强市级财政对水源区街道(镇)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进一步缩小当地经济社会与其它地区差距,维护水源保护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区内群众希望政府从资金、政策上给予倾斜,尽快培育支柱产业。结合现有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转移支付,对水源区为保护水源造成的增支减收,按照一定的系数予以补偿,并对水源区实行100%的财政转移支付。4.5 加强劳动力素质培训,转移富余劳动力 加强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切实搞好农民技能培训,使新农村劳动力全部接受就业技能培训,加快培育新型农民。重点帮助被征地农民、新增长劳动力和特困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一方面加强“怎样当好农民”的培训,让农民掌握更多的种、养、加工实用技术,提高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重点抓好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及农民企业家的培训,培养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另一方面加强“怎样不当农民”的培训,使农民掌握务工经商的一技之长,提高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建立水源区农村适龄人口小学至大学的扶持保障制度,通过教育扶持,把青少年转移到外地学习、生活和就业;建立水源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设立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基金,每年安排一定的岗位优先安排工作。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建立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和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人身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办法。将水源区群众全部纳入城镇低保,尽快建立长效生态补偿机制,保证水源区人民能跟上昆明市发展步伐,共享发展成果。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大病救助比例和标准,参保率达到90%以上。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贫返病,引导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整合救助资源,扩大对农村弱势群体各项救助范围。参考文献1 赵璟,秦海龙,方小林.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建议J.西南林学院 学报,2008,28(4):137-140.2 李俊,和丽萍.松华坝水源区环境保护与管理规划中的搬迁措施J.环境科学刊,2009,28(1):17-20.3 毛建国,张卫新,闫双庆.浅析乌拉泊水源保护区现状及保护治理措施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7,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