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 论文题目 重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发展研究报告作者姓名 刘颖 性别 女 年龄 52 职务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重庆市教科院高教所所长) 职称 副教授 工作单位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 通讯地址 4000015 重庆市渝中区桂花园路12号 电话13709430459 E-mail 2008 此文为2008重庆教育发展报告一书中 “2008年重庆教育研究报告”之一 重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发展研究报告 专业是高等学校实施专业教育的基础,是高等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平台。合理的专业结构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利于学科专业自身的发展,更有利于增强高校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现行专业的管理体制与设置模式与市场需求和受教育个体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已经日渐突出。重庆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由于特殊的教育市情,使高校在专业设置和发展上,不能很好地适应重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专业设置,已成为重庆高等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就重庆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作一粗浅的分析研究。一、 专业设置发展与现状 (一)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专业种类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直辖以后,随着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市普通高等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学校数量增长较快,高校从1997年的22所增加到2008年的50所,其中本科院校总数由16所增至25所(含部属院校2所、独立学院7所、军队院校3所);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整个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本专科)从8.4万人增至41.3万人,本科在校生总数达到219647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8%上升到24.5%。与规模扩大相同步的,是学科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带来的本科专业种类的快速增长。培养直辖市经济社会建设所急需的人才,成为重庆高等学校增设和调整本科专业重要的动力和目标。1998年,重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种数仅为104种,占教育部新颁目录全部专业的41.8%;经过十年发展,到2007年3月,重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种数由直辖时的10大学科门类104种,增加到现在的11大学科门类199种,增长了86.5%;其中20种专业填补了原来的空白。(二)专业覆盖面大为拓宽,学科专业结构渐趋合理由于历史的沿革,改革开放前,重庆缺乏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普通高校大都为行业特色明显的单科院校。直辖初期,重庆的本科专业涉及10个学科门类,专业目录中71个二级类,重庆仅有48个,占67.6%。理学的电子信息科学类、工学的生物工程类、管理学的图书档案学类等23个二级类为空白,医学大类共8个二级类,重庆只有2个。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急需的二级类水利、交通运输的9个专业中,重庆仅有2个。直辖以来,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本科专业数量持续增加,学科专业覆盖面大为拓宽,到2007年二级类覆盖率占专业目录的83.56%。(见表1)(见表1)表1 重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按学科类别分布统计表 学科门类项目哲学经济法学教育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合计所占比例()专业目录中二级类别数1152411621785731001998年重庆设置类别数01324110157244867.62007年重庆设置类别数11424111187846183.56(三) 顺应扩招大趋势,专业布点数大幅度增加1998年在渝16所本科院校,专业总数为104,专业布点数为205个,平均每种专业布点1.9个。自99扩招之后,特别是 2000年以来,全市本科专业布点数持续增加,其中20012004年增幅均保持在20左右;到2008 年本科专业布点总数达到656个,是1998年的3.2倍。按院校平均计算,1998年,每个院校仅有12.8个专业;截止2008年6月,全市15所本科院校(不含军队院校)开办本科专业592个,平均每个院校39.47个,比1998年的平均数增加了26.67个。 1998至2007十年间重庆高校本科专业布点的增长趋势和增长幅度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与重庆市经济高速增长和非农业快速发展的关系;由于产业结构向“三二一”方向的发展,就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从专业布点数来看,主要集中于工学、文学、管理学和理学四大学科门类,分别为189个、158个、126个和94个,分别为总专业布点数的27%、22.3%、17.8%和13.3%,共计占所有专业布点的80%。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和医学四类专业布点数也有较大的增长,分别为26、23、19、13个。本科专业数量的增加和专业点的分布基本满足了经济建设与文化事业发展对本科人才的需求。专业覆盖率大幅提升,本科专业学科门类覆盖率达100%,二级学科覆盖率达87.32%,目录内专业种数开办率达66.26%,比2003年的33.2%增长了一倍。目录外专业开办率约为全国的14.29%,引导性专业约为全国的50%。 (四)本科院校转型和新建本科院校是专业增长的主体20032007年,重庆市共增加专业布点数221个(见表2)。一些老牌大学为增强综合性或调整专业结构,增设了相当多的新专业。如重庆大学新增专业24个(其中2个为原有专业调整),西南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新增14个,重庆邮电大学12个,四川外语学院11个,共占同期专业增长数量的27.6%。新建本科院校成为新办专业的重要力量,如科技学院增设专业25个,长江师范大学16个,文理学院13个,三峡学院11个,共占同期专业增长数量的29.4%。上述8所院校新增专业数占同期专业增长数量的57%,成为整个本科专业增长的主体。另外,独立学院也是异军突起,共申办新专业36个,共占同期专业增长数量的16.3%。表2 2003-2007年各高校新增加专业数20032004200520062007合计重庆市总数5829543941221重庆大学9046524西南大学14000014重庆邮电大学5022312四川外语学院1041511重庆科技学院0885425长江师范学院5160416重庆文理学院5303213重庆三峡学院0163111(五)专业设置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比较齐全的专业种类和比较高的专业覆盖率,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有力支撑了重庆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据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累积增长目录(20002007年),专业累积增长超过5个(包含5)的有21个专业,其中,国际贸易专业增长9个,增长最多;累积增长超过6个(包含6)的专业有5个,分别是:人力资源管理、艺术设计、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些新办专业市场需求旺盛。表3 重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按在校生培养规模排序(前20名,截止2008年7月)专业名称所属二级类学科门类培养规模培养规模排序英语外国语文学类文学262361法学法学类法学12315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信息类工学93133汉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文学80754会计学工商管理类管理学70635艺术设计艺术类文学80386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类管理学65027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类理学59508工商管理工商管理类管理学59039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类工学587010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类经济学540111土木工程土建类工学533312电子信息工程电气信息类工学489313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医学481314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类管理学442015通信工程电气信息类工学349816经济学经济学类经济学333317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管理学329218新闻学新闻传播学类文学319119自动化电气信息类工学319120表3 显示,就专业培养规模而言,规模最大的十个专业分别是:英语、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艺术设计、会计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工商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培养规模最多的是英语专业,达26236人;而第十位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其招生规模是5870人。培养规模最少的十个专业分别是:意大利语、核工程与核技术、基础医学、法医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景观建筑设计、投资学、会展经济与管理、阿拉伯语、朝鲜语;但值得关注的是,其中部分专业属于最近两年获准设置的新专业,如核工程与核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意大利语、阿拉伯语、朝鲜语、会展经济与管理等专业以及针灸推拿学、知识产权、航海技术、生物信息学、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尽管其招生规模小,属于前景看好的新兴专业,顺应了人才市场新的需求。二、专业设置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一)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整体专业布局同构化倾向突出 1998年以来我市新增布点数在5个以上的33种专业中,共计新增了208个布点,占了全市10年新增布点总数的46。20022004年三年间, 15所本科院校中,有9所院校新增专业超过14个,最多的增设了24个专业(平均每年8个);三年间全市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增加249个,占直辖以来重庆新增本科专业布点总数(451个)的55。布点数在5个以上的专业有50种,有13种专业布点数在10个以上,布点最多的英语专业达到21个。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数学与应用数学、艺术设计、经济学、汉语言文学等20个热门专业新增布点数量比1998年该专业的布点数量至少翻了一番,布点总数大大增加。尤其是管理学门类专业10年间增长79个布点,其中仅二级类的工商管理新增50个,平均每个专业新增近6个布点。即使是国家严格控制的新闻学专业,2001年以来也增加了7个之多(见表4)。表4 重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雷同情况统计专业名称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艺术设计数学与应用数学工商管理会计学经济学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学新闻学人力资源管理电子信息工程设置该专业院校数211715141215131313111212129911所占比例(22所院校)95%77%68%63%55%68%59%59%59%50%55%55%55%41%41%50%按照教育部1999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第六条规定:“高等学校年度增设专业数一般不超过3个。”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在扩招的行政压力和生源市场经济利益双重驱动下,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盲目适应市场需求,缺乏自律和自控机制,在专业增设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规定。由于在短时间内的迅速扩大规模,竞相申报设置办学成本低、投入少的文经管专业,几乎所有本科院校都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办成了多科性院校,导致全市本科院校的专业布局的同构化、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的同质化。同时也正是由于高校新增设专业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充分的分析论证,热门专业设置过“热”,不同院校同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雷同,特色不突出,同专业人才供给过剩,客观上加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专业布局的同构化与专业设置的同质化既包括原来一些办学特色非常明显的部属行业院校,也包括应剥离于母体的独立学院。重庆市从2004年起到2007年间,共设有独立学院7所,共设置85个本科专业。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师资力量薄弱,独立学院的专业几乎全部是复制母校的已有的专业,师资也主要依靠母校相同专业的教师。在独立学院的85个专业中,仅有西南大学育才学院的汽车服务工程和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的网络工程2个专业不同于母校的专业,其余全部与母校专业相同。独立学院大面积复制母校的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剧了重庆市本科专业布局的同构化与专业设置的同质化。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是高等院校本身扩大规模、拓展发展空间的要求和专业目录中专业数量减少之间的矛盾:在扩大高等院校办学规模、扩招的前提下,各高等院校的积极兴办新专业,以满足扩大办学规模和拓展发展空间的目的;但是,新颁布实施的专业目录,专业数量明显减少,使高校的专业设置增加和办学规模的扩大遇到困难,出现专业布局的同构化和专业设置的同质化。二是高校自身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盲目性主要表现在学校方面的专业设置市场预测和科学论证不够,不研究社会需求,因人设置专业,有什么条件就办什么专业,和社会市场要求的脱节;另外,由于信息渠道不充分,无法对未来的不确定因素作出准确的预期,只有根据当下社会热点和周围高校申办专业的反映来确定学校的专业开办,形成专业申办中的“羊群效应”;而随意性则表现为不顾办学条件,看到市场需要什么就设什么,盲目跟风,导致专业设置趋同。(二)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创新性,新增专业中目录外专业偏少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共有249种专业。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积极增设目录外专业和试点专业,以适应经济发展对本科教育层次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截至2005年10月,全国普通本科院校共设置目录外专业和试点专业258种,已经超出了目录内专业种数。如表4所示,2005年重庆布点的目录外本科专业和试点专业仅有17种,是四川的1/3,不及浙江、江苏、湖北和云南等省的一半。与高等学校数量相近的广西、云南、天津相比,也相差10种左右。2007年我市设置的目录外专业种数达到26种,尽管有所增加,也仅与天津、广西2005年的水平持平。近十年重庆新增专业布点主要集中在目录内少数热门专业,是被动和盲目适应市场的结果;而目录外专业设置明显偏少,显示重庆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前瞻和科学的预测,缺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主动适应市场的能力不足,对人才市场对新专业需求的反应滞后。表5 重庆与广西等8省市专业设置比较 省份 类别重庆(2005)重庆(2007)广西云南天津四川陕西浙江江苏湖北高校数量22222323263643465262专业种数175194174213189234230206245228目录内专业158168150171161183191159200182目录外专业17262442285139474546 (三)相关专业设置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应随着我市和全国产业结构的变动不断调整、优化。2006年,重庆市各学科在校生人数占在校生总人数的比重如图所示,11个学科分类的分布结构居前三位的依次为:工学、文学、管理学。工学占据绝对地位的科类结构与我国整个高等教育工科第一的科类结构相似,同时又有重庆市的地区特色。图1 2006年重庆市普通高校各学科在校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的比重(重庆统计年鉴2007)该图表明实用型、技术型学科专业学生数比例偏大,而基础学科专业学生数比例偏小,这说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布局受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较大,学科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仍然存在。按照三类产业的划分和学科分类在三类产业中的粗略覆盖情况统计,重庆普通高校学科分类在三类产业中的粗略覆盖率以第三产业最高,第一产业最低。2003年以来重庆市普通高校专业结构变动的状况如表6所示:我市高校本科专业种类在第三产业中的变动呈增长趋势,但在第一产业中,专业点数却减少了。 表6 2003年和2007年专业设置在三类产业结构中的覆盖数比较产业结构年份专业种类(个)专业点数(个)第一产业200371320071010第二产业200351122200746128第三产业2003883022007106343高校专业设置沿“三二一”的路径发展,即为第三产业培养人才的专业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需求的增长,在专业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为第一产业培养人才的专业相对稳定并呈滞后的状态。2004年以来,全市高校共新设置专业点199个。然而,其中131个新增专业高度集中在管理、文史等四大类别中,而理工科、农科类专业增长甚微,导致人文社科类专业毕业生过多,而理工科、农科类专业增长甚微。以农学专业为例,2007年,全市本科农学专业毕业生为124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58%;农学本科专业在校生总人数为6088,占全市在校生总人数的2.6%;两个数据充分反映了农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远不能满足作为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直辖市事情。此例表明重庆市高校专业设置还不能够自觉地为区域经济产业升级、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服务,高校专业设置欠缺合理的规划。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快速变化,人才培养的滞后性是高等教育的最大弊病之一。比较理想的专业设置模式应该是,对人才需求进行预测,超前设置专业,甚至以超前设置的专业进行超前人才的培养,带动地方产业结构的改造和调整。但是,由于我市目前缺乏对学科专业设置的预测研究和专业设置运行机制的科学研究,而且社会评价机制也很薄弱,因而难以实现科学预测为前提的专业设置与优化。(四)高水平学科专业整体数量比偏少 ,缺乏有效的学术引领本科专业建设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水平学科的支撑。专业以学科为依托,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就目前重庆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水平而言,高水平学科整体数量偏少。全国一级重点学科72个,重庆只有3个(全部在重庆大学),占有率为4.17%;全国二级重点学科265个,重庆有21个(含军队院校5个),占有率为7.9%。一级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重庆高校共有149个,其中一级学科重点学科37个(军队院校6个),二级重点学科112个(军队院校11个)。因此,我市高校尤其是市属高校高水平学科数量偏少,占有率偏低,整体学科水平亟待提升;本科专业发展缺乏高水平学科的引领,缺乏高质量人才队伍的支撑,学科专业建设亟待加强,专业培养目标和育人质量远不能适应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三、专业设置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一)建立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机制,专业预测机制是以市场发展为导向,提供全面准确的人才信息服务,以指导学校按照社会需求和高校自身人才培养规律来进行专业的新建和调整,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以救济措施为手段,促进各校的专业设置科学合理,进而实现整个重庆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1.加快建立全市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就业状况信息资源库,加快市级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的建设。2.定期发布本市、本地区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趋势和供求状况等信息,加强人才需求预测。紧密跟踪并准确把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趋势,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等途径,广泛听取社会各个方面对学校专业设置的意见和建议,为高校前瞻性地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与设置,提供科学依据,促使高等学校密切与社会的联系。3.依托国家专业设置预测系统,获取来自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人才需求信息,为高校和政府的宏观决策服务。(二)建立健全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运行机制1.科研机构及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高校的信息服务。提供各专业就业率、本地人才需求、现有专业设置和布点等信息、数据,为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提供决策信息,引导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变动及时调整专业结构。2.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对高校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的宏观引导和管理。应根据目前全市高校的专业结构布局、专业设置现状、经济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状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重庆市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加强在渝高校专业设置的宏观引导与统筹协调。统筹考虑本地高校现有专业布点情况、人才供求情况和学校办学基础,降低重复布点专业数量。3.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申报新增专业的审批和控制。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审核控制一些专业布点的增长,同时限制一些不具备相应办学实力和办学条件的学校盲目申报新专业,以保证新增专业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保证新增专业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对就业率太低的学科、专业,要限制其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主管专业设置的部门与主管招生计划的部门和主管就业的机构要畅通信息,加强协调合作,以便实施有效的调控。应以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高校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高校各专业 的招生计划应参考毕业生的就业率;对于就业率明显偏低的高校或专业,原则上要减少招生,对毕业生就业明显偏低的学科,要控制其新增数量。4.通过地方政策法规、拨款和评估等方式“扶优汰劣”,对高校的专业设置、建设和结构调整进行宏观调控。对布点较多、人才培养超过或基本满足本地社会需求的专业暂停或限制新增;对近年来新增的尤其是布点较多的专业开展评估,通过评估进行横向比较,对办学条件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缺乏专业特色,就业率偏低的专业予以停办整改或淘汰。对办学条件较好、有一定特色的专业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资助,扶助学校创建特色专业或品牌专业。5.加强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自律和自控管理机制。 重庆高校专业建设应该在加强政府对高校专业设置宏观调控的同时,进一步确立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主体地位,按照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和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办学目标、发展定位、服务面向和资源条件等,自主设置、调整专业,形成专业设置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的,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良性运行机制。高校要认真做好专业设置和建设规划工作。要突破传统专业规划就是专业点的申报安排,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各层次人才的需求及变化趋势基础上,科学规划、调整专业设置与专业结构。要紧密结合重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实际,加大新增专业建设投入,充实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要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专业数量的有增有减,即实行专业设置的退出机制,对相近的专业应进行裁撤和合并,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在新增专业上要严谨、严格,充分考虑学校的性质、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市场需求和现有专业布点情况,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等方面的关系。6.加强高水平学科建设,拉动专业发展上档升级。高水平学科对专业设置的拉动和辐射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相关专业及专业群得到共升共进,优化专业设置。因此,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高水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专业布点和设置中优先考虑学科发展水平较高、学术引领较强的专业,将专业调整与高水平学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优化结构,择重扶持”的思路加强学科统筹规划,大力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学科队伍的优化组合,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品牌学科”。(三) 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建立健全专业评估机制。建立健全专业评估体系,大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市的高等学校专业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广泛开展专业办学水平评估。通过评估,对改革力度大、办学水平高、社会声誉和就业形势好的专业给予政策倾斜与重点扶持,在我市高校努力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明显办学优势和特色的专业点,带动和促进全市高校的专业改革与专业建设;对办学条件差、社会声誉和就业状况欠佳的专业,给予“黄牌”警告,限期整改,直至撤销,以促使各高校更加重视专业内涵建设,确保各专业的办学质量。同时,鼓励我市高校提早谋划,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路灯维修维护与节能环保服务合同
- 2025年水电设备进出口代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汽车经销商与银行分期购车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度别墅项目销售认筹协议书
-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含笔试答案无听力)
- 2025年度堤防加固工程环保验收合同
- 2025版停车场停车场停车费用结算与分成合同
- 2025版公共设施挖掘机租赁与设施改造服务合同
- 2025年度保密速记服务与隐私保护标准协议
- 2025版兽医行业期刊兽医专栏作家聘用合同
- 可下载打印的公司章程
-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全册配套优质教学课件
- 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记录表(共7页)
- 农业模型PPT讲稿课件
- 公开课教学评价表
- 消防验收规范标准(最新完整版)19844
- 教研工作手册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课堂PPT)
- 制钵机的设计(机械CAD图纸)
- 生产设备控制程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