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基础资料.doc_第1页
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基础资料.doc_第2页
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基础资料.doc_第3页
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基础资料.doc_第4页
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基础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政府台州市路桥区旧城保护委员会2002年6月基础资料汇编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4一自然环境概况路桥区位于浙江中部沿海,我国黄金海岸线中段。境域东濒东海,南接温岭,西邻黄岩,北接椒江。陆地东西最长33.3公里,南北最宽18.8公里,介于北纬28。27-28。38和东经121。13-121。40之间,内陆总面积274平方公里。全区背山面海,低山丘陵和平原相间;河网密布,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浅海滩涂宽广辽阔,面积达21.33平方公里。路桥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它距吞吐量居浙江第二的海门港仅14公里,该港有班轮直达香港、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路桥区境内拥有全国第一家县级民航机场,开通了到杭州、上海、武汉、广州、郑州、深圳、西安、厦门、北京等地的13条航线。104国道、75省道穿境而过,连接着全国公路网络。每天有150多个班次的长途客车发往全国各地,往返周边地区的短途班车日均达1000多班次。目前建设中的甬台温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金椒、甬温铁路,将使路桥海陆空的交通更加便捷。二历史沿革 台州市路桥区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考古证明西周时期路桥附近就有居住活动。路桥先秦时地属瓯越。战国末,属楚。秦始皇25年(公元前222年),路桥属会稽郡。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以鄞县回浦乡置回浦县,县治回浦(今章安),属会稽郡,隶扬州。东汉建武(25年-56年)年间,回浦县改名章安县,此后五百余年,路桥一直隶属章安。隋开皇九年(589年),灭南朝陈,废郡,并临海郡各县(包括章安县)入临海县,隶处州。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临海县南部置永宁县,路桥即属永宁县。唐武后天授元年九月,改永宁县为黄岩县,县治从章安迁至永宁山西北,县境包括今黄、椒、路三区和温岭市。五代时,路桥隶属吴越国之台州黄岩县。清沿明制,黄岩县属台州府,隶浙江省宁、绍、台道。1914年,省下设道,黄岩县属会稽道。1949年4月,成立黄岩县人民政府,下辖路桥镇;6月,成立黄岩县人民政府,属台州专区。1978年10月,改称台州地区,路桥属黄岩县。1989年10月黄岩撤县置市,路桥仍属黄岩市。1994年8月2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台州地区和县级黄岩市、椒江市,建立地级台州市和县级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新设立的路桥区,以原黄岩市东部的八镇两乡作为其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路桥镇。 三河街成市 路桥是一个有着千年文明史的古老集镇,风貌独具特色:城区背山面海,地貌以平原、河网为主要特征,山青水秀、独具魅力,素有“水乡泽国”之称。这基本的自然环境影响着路桥老城的城市格局,即历史上城市以河流为依托,形成河街一体、带形发展的城市形态。 路桥具有江南一带城镇发展的典型特征,依河成镇,沿街而展。历史上,官河是路桥的交通动脉,商品通过官河运至老街出售给顾客,孕育出商贸城市的雏形。路桥的市面几乎与街面一道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在这里设立邮亭的时代,至今有近2000年的历史,路桥的商贸活动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杨晨的路桥志略云:“路桥三八为市,远通数州,自宋南渡,近属毁辅,人物惭繁,商贾渐盛,水利渐治,仕学渐兴至乾隆而盛。”,说明路桥街市的发达自南宋开始,已经有800多年历史,而清乾隆年间路桥发展成为浙东沿海著名的商埠,主要以蔬菜、粮油、水产品交易为主,土特产有草席、土布、土染及铜铁制品。民国时期,台州的工商业大多集中在路桥镇。工业以棉织业为主,辅以碾米、酿造、发电、烟业、伤工、铸造等。路桥最早创办实业的是杨晨,他经营了路桥第一家航运企业。后来又出现了优秀民族工商业家郏道生兄弟、阮晋暴和刘治雄等。郏道生和阮晋魁经营纺织业,刘治雄经营酿造业。解放后,路桥被列为浙江农村七大集镇之一。 如今在旧城中心地区,还可以找到过去经商的痕迹:如在树西街卖蒲鞋(故称蒲鞋巷);卖羊在三桥巷;卖肉巷卖猪羊肉;削著巷卖筷子;粜糠桥上粜糠;卖猪桥上卖小猪;磨石桥上卖磨石。 历史上的路桥“无街不市、无巷不贩、无户不商”,“万物涌市、万商云集”,市场极为活跃。市场的繁荣带来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赶集成市形成傍依南官河的十里长街自南宋以来长盛不衰,这不但给路桥的城市发展提供了社会经济方面的动力,也使路桥数百年商业城市风貌延续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路桥依托原有深厚的商贸传统,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商贸为龙头产业,社会经济得以迅猛发展,成为江浙一带有名的几个大型市场之一。其中,作为路桥商业街的十里长街功不可没。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政府台州市路桥区旧城保护委员会2002年6月基础资料汇编十里长街不仅是一种纯粹的物质空间,它也是路桥人民历来用心血写成的路桥的史书,是路桥文明的缩写。四城市历史文化要素1 景观特色要素路桥城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西南侧的石浜山系沿伸市区边缘,官河水系环绕城市中央,具有典型的山水城市的特征。悠久的历史以留下众多的文物古迹与人文景观,庙宇楼台、民宅府第、河桥树影,路桥老城内体现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除此之外,路桥沿袭至今的民俗文化、社会习俗都是老城风貌特色的重要体现。 南官河横贯路桥的主要水系为南官河,它记载了路桥千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南官河属西江水系,它自黄岩城关东禅桥南行,至十里铺、药山滩,再东南至璜山头,过坝(已入路桥区域),复东至桐屿街、马铺桥、后於,入河西(进入十里长街),折南经福星桥、中桥、三桥,至卖猪桥,鉴洋湖水自三水泾东流来会,复至石曲塘桥,与东官河会合,最后向南直到温岭街。其经过白枫桥部分称白枫河。东官河进入路桥区的龙头王、李家洋、长浦后,分向东流,复南至塘桥,与南官河会合,复东南流入金清港。在新安改称路桥后,此河被叫作“潞河”,后又称“月河”。 十里长街依河而建的街衢记述了路桥发展变迁的历史,它包含了河西街、邮亭街、路北街、路南街、下里街、新路街、石曲街等七个街区,总长达3公里以上,民间称为“十里长街” 。十里长街人类活动的起源可上溯至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石浜山的出土文物提供了先民活动的可靠佐证。有史籍可据的当推东汉时在河西建灵山乡乡主庙为最早,时路桥尚称灵山乡,已在河西一带聚居了相当人口,先民充分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水网,赋予其交通、灌溉、生产、生活诸多功能,民居也就因势利导,沿河构建,向南延伸,于邮亭一带开设了驿站,投递、传送政府和民间文书。宋代,路桥“人物渐繁,商贾渐盛”,在路北街三桥边崛起了繁华商铺“廿五间”,“百货麋集,远通数州”十里长街初具规模。后以“廿五间”旁边的新安桥而改“灵山”为“新安”,又因路多桥多、路路有桥而得名“路桥”。 宋朝祖建隆元年,街市已具初雏形,后逐渐沿河向南北分头发展,与石曲街和河西街相衔接,街市初具规模。 路桥街大规模的发展是在南宋时期,这在杨晨的路桥志中有明确记载。“十里长街”在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渐成今日规模。 “十里长街”是街、巷、市、河、埠、桥浑然一体,建筑、园林、雕刻、文学等多种文化与艺术交相辉映的综合体。路桥素有“庙对庙,桥上市,阴阳水”的传语。在路桥街上广泛建庙已是明朝以来的事了。路桥街上20多座庙宇神奇的寺庙文化加上江南水乡的风光,形成了典雅的街市景观。路桥十大景点中的其它六大景点皆在十里街河上。它们是:五桥夜月由于五条河流穿街流入月河,形成了“十里街分五岛桥”的奇特景观。五桥是:邮亭福星桥(卷洞桥)、廿五间新安桥(粜糠桥)、南栅南星桥(磨石桥)、新路三透里桥、石曲双桂桥(塘桥)。昌阁峥嵘位于福星桥侧,河流至此而曲,河环三面,人峰在西,水色山光最为佳胜。相传康熙年间曾驻兵于此,命兵筑堤成址,始立神祠。右军墨池位于路桥寺后面,书圣王羲之被削去右军官职后,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以飞钓为娱,途经路桥时临池遗迹。亦园春是晚清石曲蔡尧的家庭花园。南傍水构屋,种花满畦。有古诗曰:“绕岸新栽竹数竿,竹阴浓处倚阑干。小亭日暖花初放,时有游人竹外看。”三叉水影位于三水径口。这里有两座古桥,三面街屋相映,美丽如画。“双峰山映三叉水”就是对三叉水的赞美。月河渔火旧时,有许多渔舟夜泊月河,星星渔火照亮了月河,留下了美丽的景色。今尚存的“三叉水影”仍十分优美,“五桥夜月”一景中的福星桥,保存完好。2历史遗存要素独特的城市形态 如单就单体建筑的艺术而言,路桥旧城建筑风格朴实、工艺简单,其历史特征和价值不及浙江省宁波、东阳、兰溪以及安徽的歙县、黟县等地的一些民居。但十里长街傍河构建、连绵十里、南北一条的格局是经历漫长的历史年代,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城市形态。它充分体现了路桥先民顺应自然的生存生活能力和“相土尝水”、“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其亲切无比的乡土气息和质朴率直的建筑风格,反映着一个特定环境所独具的美的理念。丰富的历史遗存 十里长街的历史是路桥历史的浓缩,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使十里长街地区焦距了大量的历史遗存,其中可具体分为: 1庙宇 1邮亭庙:是老街北端中心,其历史可上溯至秦代。北面原建有蔡德懋组织乡民抗击倭寇的原址邮亭中镇庙,该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有将近600多年历史。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政府台州市路桥区旧城保护委员会2002年6月基础资料汇编明嘉靖壬子(1552年)夏,倭寇挟冤报复,再次从海门登陆,袭击路桥,该处古驿、古亭、古碑、古祠(蔡德懋宗祠)以及蔡德懋家全部房屋被烧毁。后人为纪念抗倭义士蔡德懋而重建,1963年改建为电影院。2东岳庙:东岳庙位于三桥庙北,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年(1574年),旧为五保议事之所。原为道永之庙,内设有路桥文阁书院,其顶为清风阁,过去供学士们读书之地,内有古钟一口。每逢节日,此处钟声悠扬,震动全路桥,庙宇建筑群由山门、过常殿、大殿、娘娘殿、后殿组成,殿宽11余米,高12米。庙内供奉着大小几百尊塑像,其中大的有50尊,融汇了古代道教文化的雕刻艺术。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东岳庙是工农革命的发动地。1933年,为反抗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药业工人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举行大罢工运动,而罢工的指挥中心就设在东岳庙内;抗日战争时期,国难当头。当时抗日政工队设址东岳庙,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土改期间,这里是土地工作队的办公室和宿舍。1958年阶级教育时,这里又成了“阶级教育展览馆”。1993年,东岳庙正式被原黄岩市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武胜庙:此为关帝庙,建于明朝,后毁。此庙位置在原路桥镇文化站右侧,临河旁水,与东岳庙两两相对,相呼相应成趣。遗址现为一戏台,为近年兴建。5雄镇庙:位置在三桥,此庙建于路桥命名为路桥镇之时。6三水泾堂,位于三水泾口。现有一尼姑小庵。过去此处内有临水阁一座,济公庙一座,绿林成荫,与三叉水路相映成辉,三角环河,十分清幽动人。7元帅庙:位于新路街,建于唐朝,至今大门还有唐朝石刻,是路桥唯一的道教弘法所在地。8斗门宫:位于石曲桥,是路桥最大供海龙王之庙宇。2文化遗址1 杨家藏书楼遗址:位于杨家里,为清末杨晨故居。解放后为台州党政干校,后为部队征用,原建筑无存,现在路桥防疫站内。2 文昌阁遗址:位于磨石桥,此阁为康熙皇帝至路桥时所建,是古人在此读书之地,杨晨曾出任过书院院长,后为路桥书院,后又为路桥小学前身,现为三幢五层商住楼。3古桥1 福星桥:建于明代,雍正10年重建,至今古桥尚存,为路桥区级文物。2 中镇桥:建于乾隆24年,为圆形石拱桥,在福星桥南50米处。3 新安桥:此桥建于汉末,现在25间,老新华书店对面。因为此处过去是农民粜糠之地,又称为粜糠桥。路桥原名为新安乡,唐后又改为新安镇,此桥正式改名为新安桥。此桥为圆石拱形桥,现已半毁。4 磨石桥:圆形石拱桥,现已毁,建成大路桥。5 三台星桥:位于新路,建于汉末,圆形石拱桥,现被毁。6 塘桥:俗名佳花桥,位于石曲。现存。7 三水泾桥:位于三水泾口,是三叉水影名点之一。原为三座石拱桥互相辉映,现存两桥。4牌坊:1十字牌坊:位于甲字子巷口,南北走向。2中岳庙牌坊:位于中岳庙,也叫积善坊。3 新路牌坊遗址:建于明代,为贞洁坊,毁于文革期间。5戏亭1 河西戏亭:位于河西。2 邮亭戏亭:位于福星桥圆诸地3 东岳庙戏亭:现在文化站,武岳庙处。4 栅殿戏亭:位于南栅磨桥,文昌阁处。6园林1右军墨池:位于路桥街心公园之后,起重机厂内,与墨池路相对切,1958年被毁。2是亦园:苏州式人工花园,建于明末,位于石曲,现被毁。3邮亭古驿:位于路桥十里长街北端,北临官河,南大门面对老街,是汉代官府传递文书紧急军情而设置的交通机构。1963年改建为电影院。3人文特色要素 路桥的文化特征是人文与商业的充分结合,“百路干桥万户市”,即为地方特色。杨晨之诗“十里街分五道桥”、杨绍翰之诗“松堂茭首塘桥蟹”以及清宋世荤之诗“一回潮上一回鲜,紫蛤花蚶不计钱,泼刺黄鱼长尺半,如飞摇到路桥船”,都是过去路桥商业文化的杰出表现。涩水亦有十里长街一诗写到:十里长街昔日容。依山傍水走神龙。邮亭驿递汉朝令,妙智寺敲宋代钟。话月巷中新市客,粜糠桥上旧田农。台州六县繁华地,要数路桥第一重。路桥的人文特征就是十里街文化或月河文化。十里长街作为路桥历史渊源的一脉,自明清以来与路桥本身是齐名的。路桥发源于十里长街,因此十里长街是路桥的标志,是路桥的骄傲。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市民文化内涵,是一处可供旅游观光、瞻仰凭吊、购物休闲的场所。可以这样认为,十里长街代表了路桥旧城的主要特征。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政府台州市路桥区旧城保护委员会2002年6月基础资料汇编 民俗文化过去路桥分五个保,每个保都有一座庙,即五保庙(河西庙、邮亭庙、三桥庙、南栅庙、河东庙)。五保庙各有特色:邮亭庙内装“闹湖船”。竹枝词云:“杯水堂坳薄芥舟,风光真个是杭州。亏它懦偌大邮亭庙,容得西湖在里头”。三桥庙装置“双龙喷水”,竹枝词云:“游人挤得不通风,行到三桥暂息踪。忽见双龙正喷水,清凉境在闹场中”。过去每逢五保庙、东岳庙寿日之际,路桥大多数人家都炊起青糕,办了八碗,邀请亲戚朋友来看戏。河东庙演戏在八月,南栅庙演白蛇传时,有白蛇缠在戏台柱上,一时传为佳话。每逢春节,各庙中都布置了乐班,迎接烧香点烛的客人。客人来了便鼓乐齐鸣,好不热闹。元宵时节,全街张灯结彩,五保庙、东岳庙的布置更为醒目。 文化积淀在漫长的发展史中,路桥发生了不少历史事件(如戚家军抗倭、浙南“二七”大罢工等),涌现了众多文人名人(如杨晨、方国珍等),留下了辉煌的诗词名篇,流传着一些动人的传说与故事(如右军墨池、水患困赵构等),蕴含着乡土文化无穷的魅力。据史籍记载,路桥旧城寺庙文化发达,仅“十里长街”就曾有古寺23座,出现了庙对庙、庙接庙的独特景象。古时路桥十景:“人尖晓日”、“普泽福泉”、“华屿挺松”、“仙人棋盘” “五桥夜月”、“昌阁峥嵘”、“右军墨池”、“是亦园春”、“月河渔火”、“三叉水影”等,代表了路桥繁荣鼎盛的社会人文气象。如今,这些史迹名胜虽已基本无存,但其所包含着的丰富的历史信息,仍有着深厚的意境和神韵。这些都是路桥旧城的隐形景观。五旧城保护历程路桥旧城的规划工作起步于80年代中期,当时老街仍然是贯穿路桥南北的交通脉络,规划上主要考虑其使用功能的各项要求。随着路桥城市的扩大,建筑的增加,老街的历史感逐渐清晰起来,升华为路桥的文脉,它的保护与建设受到历届政府的重视,并在历次总体规划中作出了相应的界定:1990年黄岩市路桥镇总体规划说明(修订本):“老街和南官河是路桥商品经济的动脉,也是路桥带形城市形态的原动力。”1994年黄岩市路桥镇城市总体规划调整说明:“老街是路桥发展历史中的文化遗产,应尽量予以保护,老街两侧传统建筑的改建应保留原有的风格和体量,最大建筑高度为10米”。 1995年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台州市区景区以城市为伴,路桥的十里长街、大人尖等,这一切不仅丰富了台州市区景区的历史内涵,更使城市与景区相互渗透,形成景区中的城市特点。”1996年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路桥)老街两侧民居改造时应保留原有风格和尺度,控制开发强度,增设沿河绿地,建设为具有传统特色的综合性商贸、文化旅游地段”。1996年编制的台州市路桥区城市分区规划对旧城区进行了详细的功能定位与分区,并明确了旧城保护与开发控制的策略。1998年编制台州市路桥区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具体划分保护控制的区段,以及规定相应的更新改造细则。1999年台州市路桥区旧城区老街改造详细规划,对十里长街地区作了全面深入的规划控制与形态设计,使保护与改造的工作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新阶段。2000年进行路桥十里长街第一期改造的详细规划设计,新一轮的旧城改造蓝图即将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些规划设计文本与图则,涉及路桥旧城改造更新的各个层次,将对路桥城市的发展、风貌的延续,文化的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政府台州市路桥区旧城保护委员会2002年6月基础资料汇编划调查表: 调查人:邢箴 日期:2000.11 地点:文昌路卖芝桥路(东侧) 地块编号:D地块调查类别建筑编号建造年代建筑质量建筑使用性质建筑风貌建筑构件质量主观评定建筑层数备注明清民国五十六、七十八、九十好中一般差很差好中一般差屋顶墙门窗其他保存保护保留整治更新D0-R23(26)民居商店30113杂货、首饰8号内有弄。D0-R22(810)民居商店30113D0-R21(1216)民居商店43222D0-R20(2226)民居商店43223发廊、杂货。pD0-R19(32)居住43243西洋风格。D0-R18(34、36、38)居住43222有支弄。D0-R17(5462、6468)民居商店432235开间。有支弄,弄内有新建住宅。D0-R16(7076)民居商店4322370号局部3层。D0-R15(78、80、82)居住4322276、78间有支弄,弄内有新建住宅。美容屋。D0-R14(8490)民居商店43223渐次增高,有变化。D0-R13(92、94、96)居住432228496天际线变化,平面有曲折D0-R12(98、100)民居商店43223100108间有院落。D0-R11(108118、120)民居商店432226开间,整体。有凹进院落,支弄。D0-R10(122130)民居商店00003支弄、小路。90年代建D0-R9(132140)民居商店0000390年代建D0-R8(142160)民居商店42212服装,10开间连续界面。D0-R7(142160)民居商店42222152154间有一进院。160162有支弄D0-R6(162166)民居商店42222166168有支弄D0-R5(168、170)民居商店42222170172间有一进院D0-R4(172176)民居商店31222D0-R3(178188)民居商店422228开间连续界面D0-R2(178188)民居商店42222D0-R1(178188)民居商店42222注:建筑使用性质填:民居、商店、工业、宗教、公建保存:(文物)维护原样;保护:修缮措施;保留:期限保留;整治:内部改造;更新:拆除重建。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政府台州市路桥区旧城保护委员会2002年6月基础资料汇编路桥区旧城保护更新规划调查表: 调查人:邢箴 日期:2000.11 地点:文昌路卖芝桥路(西侧) 地块编号:D地块调查类别建筑编号建造年代建筑质量建筑使用性质建筑风貌建筑构件质量主观评定建筑层数备注明清民国五十六、七十八、九十好中一般差很差好中一般差屋顶墙门窗其他保存保护保留整治更新D0-L27民居商店4侧立面,粮店。D0-26民居商店0000390年代建D0-L25民居商店00003浴室,银行,80年代建D0-L24(1517)民居商店42222.5管水。D0-L23(1926、2733)32221美发、服装D0-L22(35、37)00003杂货(1开间),80年代建D0-L21(3945)422231开间D0-L20(4753)民居商店432224开间(照相馆)D0-L19(5563)居住432224开间(聚文轩)D0-18()居住432225开间、鞋、服装D0-L17(6571)民居商店422224开间,服装D0-L16(7377)民居商店432223开间,VCDD0-L15(7983)居住432223开间,服装(雕花)。D0-L14(8591、9399)民居商店432224开间,像框、服装,干洗服装D0-L13(101105)居住322223开间,服装。飞檐,婴儿用品。D0-L12(107109)民居商店4322218开间,连续店面。统一,有价值。D0-L11(111143)民居商店43222D0-L10(111143)民居商店32222D0-L8(111143)民居商店31212D0-L7(111143)民居商店31212D0-L6(145147)民居商店21112服装D0-L5(149153)民居商店31112服装D0-L4(155157)民居商店32222服装D0-L3(159167)民居商店32222服装(4开间)D0-L2(169175)民居商店32222服装(4开间)注:建筑使用性质填:民居、商店、工业、宗教、公建保存:(文物)维护原样;保护:修缮措施;保留:期限保留;整治:内部改造;更新:拆除重建。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政府台州市路桥区旧城保护委员会2002年6月基础资料汇编加税 路桥区旧城保护更新规划调查表: 调查人:莫霞 日期:2000.11 地点:镇中路邮亭(西侧) 地块编号:A地块调查类别建筑编号建造年代建筑质量建筑使用性质建筑风貌建筑构件质量主观评定建筑层数备注明清民国五十六、七十八、九十好中一般差很差好中一般差屋顶墙门窗其他保存保护保留整治更新A0-R1民居商店222破烂、混杂。A0-R2民居商店224已改为砖混,只剩瓦屋顶。A0-R3民居商店222绿色小石子贴面,大木板,部分混杂,风貌较差,可拆。A0-R4民居商店222砖混,底层墙面偏。A0-R5民居商店322大块木板装修。A0-R6居住432墙体已侧斜。A0-R7居住432墙体已侧斜。A0-R8民居商店442破旧。A0-R9民居商店222白磁砖贴面,底层白粉刷。A0-R10居住442较完整,庭院较好。A0-R11民居商店222瓦顶,但砖墙(红砖粉刷)较破。A0-R12居住332内有印刷部。A0-R13民居商店232底层木板刷青白色漆,较差。A0-R14民居商店222砖混。A0-R15民居商店332大木板,稍旧。注:建筑使用性质填:民居、商店、工业、宗教、公建保存:(文物)维护原样;保护:修缮措施;保留:期限保留;整治:内部改造;更新:拆除重建。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政府台州市路桥区旧城保护委员会2002年6月基础资料汇编加税 录路桥区旧城保护更新规划调查表: 调查人:莫霞 日期:2000.11 地点:镇中路邮亭(西侧) 地块编号:A地块调查类别建筑编号建造年代建筑质量建筑使用性质建筑风貌建筑构件质量主观评定建筑层数备注明清民国五十六、七十八、九十好中一般差很差好中一般差屋顶墙门窗其他保存保护保留整治更新A0-L1(7)民居商店222清末建,八、九十年代装修(非木质装修)。门诊所A0-L2(7)民居商店442居委会。A0-L3(8、9)民居商店442八九十年代装修(木质)底层商业。风貌好。A0-L4(10)民居商店332外墙为青砖墙(清末),墙立面保存好。风貌一般,大木板,墙。A0-L5(11)民居商店322风貌较雅致。A0-L6(12)民居商店222最北一户,风貌差。A0-L7(13)民居商店442白粉木,风貌差。A0-L8(1516)民居商店442其南新建筑,砖贴面住宅。A0-L9(17)公建223幼儿园(青砖房)A0-L10(17)居住商店332风貌较好。A0-L11(18)民居商店2立面破旧,但风貌好。内有居住,从西街进入,对老街不开口。A0-L12(19)民居443风貌一般。南端大木板贴面,较简陋。A0-L13(22)居住商店222瓷砖贴面,混凝土房。再往西抬高一小片,搭建木棚,馒头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