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大毕业论文-昆明市低碳经济潜力及政策支持研究.doc_第1页
西南林大毕业论文-昆明市低碳经济潜力及政策支持研究.doc_第2页
西南林大毕业论文-昆明市低碳经济潜力及政策支持研究.doc_第3页
西南林大毕业论文-昆明市低碳经济潜力及政策支持研究.doc_第4页
西南林大毕业论文-昆明市低碳经济潜力及政策支持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林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011届)题目: 昆明市低碳经济潜力及政策支持研究 教学院系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工商管理 学生姓名 周 芸 指导老师 赵 璟(教授) 评阅教师 二一一年 三 月 十四 日二目 录前言11 低碳经济发展现状11.1 低碳经济背景及内涵11.2国外低碳城市的发展现状21.3国内低碳城市的发展现状32 昆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42.1 发展低碳经济是昆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42.2 发展低碳经济是昆明市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42.3 发展低碳经济是昆明市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42.4 发展低碳经济是昆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42.5 研究昆明市低碳经济在于找出发展路径,建设低碳城市43 昆明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53.1 近年来昆明市发展低碳经济取得的成绩53.1.1交通运输向低碳型迈进53.1.2农村新型能源效益突出63.1.3发展低碳铝业成果丰硕63.2 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73.2.1没有完全摆脱GDP 的迷雾,把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等同起来73.2.2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得以改变73.2.3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73.2.4不良的经济消费形式74 昆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潜力与优势84.1 昆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潜力84.1.1昆明低碳发展水平测度84.1.2昆明市低碳发展潜力分析104.2 昆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优势114.2.1政策优势114.2.2经济优势124.2.3社会环境优势124.3.昆明市低碳经济产业124.3.1太阳能产业124.3.2风能产业134.3.3生物质能产业134.3.4其他环保产业135 昆明市低碳经济发展对策建议145.1 加大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加快节能环保产业145.2 依靠财政政策刺激低碳经济发展155.3 科学技术创新155.5 政府相应地要提高“低碳领导力”16结束语16参考文献18致谢20指导教师简介20西南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10届毕业论文(设计)昆明市低碳经济潜力及政策支持研究周芸(西南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2007级 昆明 650224)摘 要:“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本文主要分析昆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潜力,并对相关政策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昆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选择工业行业碳生产率和能源碳排放系数作为量化指标,探索低碳发展的核心和重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关键词: 低碳经济;潜力;政策;昆明市Research on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policy support for the Low Carbon Economy in KunmingAbstract:“Low carbon economy” is a new conception put forth by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cope with the disastrous change of the global climate resulted from a large quantity of fossi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arge volume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by human beings. By “low carbon economy” we not only mean the back word capacity with high energy-consumption and high pollution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to be eliminated speedily,but also the public should be guided to reflect on their ill habits of wasting energy and increasing pollution discharge so as to explore the great potential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the consuming and living fields.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ses the kunming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potential, and the relevant policy has, on the basis for kunming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and advices. The paper uses carbon productivity, carbon emission factor, per capita carbon emissions as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to evaluate low-carbon development level and potential in citi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Keyword:Low carbon economy; Potential; policy; kunming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前言低碳经济,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有别于过去高消耗,高增长,追求规模的GDP中心论。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昆明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助于昆明市改变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测定昆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数据研究,找出昆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潜力,对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以期能够促进昆明低碳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1 低碳经济发展现状1.1 低碳经济背景及内涵进入21 世纪,全球油气资源不断趋紧,保障能源安全压力逐渐增大, 全球环境容量瓶颈凸现,同时气候变化问题也成为有史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市场失灵”问题。在此背景下,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于2003 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1。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每年投入巨资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 美国参议院2007 年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 美国政府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划。这一切对我国而言,已形成压力和挑战。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4。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低碳经济也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CO2 )和二氧化硫( SO2 )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新概念,它的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7年9月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中提出了我国政府降低碳排放总量,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11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1.2国外低碳城市的发展现状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发展、低碳技术研发等方面先行一步。总的看,欧盟领先,日本次之,美国最后。(1)欧盟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化石能源消费量,2008 年底,欧洲议会通过了欧盟能源气候一篮子计划,包括欧盟排放权交易机制修正案、欧盟成员国配套措施任务分配的决定、碳捕获和储存的法律框架、可再生能源指令、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法规和燃料质量指令等6 项内容,规定欧盟到2020 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 年基础上减少至少20%,将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费量减少20%。欧盟各国积极响应,如英国开征气候变化税、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政策,争取在“减排量分担协议”之外再减排4.5%2;法国考虑创造“零碳经济”;瑞典大力推行“环保车计划”3;德国将环保技术产业确定为新的主导产业重点培育,计划在2020 年成为第一大产业; (2)日本加快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日本石化资源严重短缺,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发新能源。选择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作为“推动向低碳社会的转型,引领国际趋势”的“环境模范城市”,期望通过“低碳革命”和“引领世界二氧化碳低排放革命”来“建设健康长寿社会”,“发挥日本魅力”。东京政府于2007年发表东京气候变化战略低碳东京十年计划的基本政策,定下2020 年相比2000 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5 %的目标4。其基本政策涵盖推动企业减排、减少居民生活浪费、政府设施节能、减少交通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3)美国通过低碳经济方案奥巴马上台后,美国开始重视气候控制和发展低碳经济,通过了低碳经济法案,强调发展新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减少对海外石油的依赖。目前,美国国会正在考虑“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计划加大对国内发展低碳经济的补贴和投资,建立碳排放与交易市场,同时在建筑行业强制要求建设更加节能的房屋,积极发展太阳能和风能技术等。1.3国内低碳城市的发展现状中国CO2 排放量居世界第2,仅次于美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艰巨。2006 年以来,国家先后发布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提高能效、开发替代能源,并明确控制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到2010 年实现单位GDP 能耗比2005 年降低20%左右,力争到2010 年使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到10%,到2020 年提高到16%。在2007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会议上,胡锦涛主席首次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6。2008年初,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1)广东试办“低碳经济示范区”。2007 年3 月,珠海市政协常委陈利浩提出关于申办“低碳经济示范区”的建议,建议珠海申请全国首个低碳经济示范区,并于2008 年9月提交了创新发展模式建设“低碳广东”的建议5。(2)上海建立“低碳经济实践区”。2008 年,上海入选全球性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首批试点城市(共2 个,另一个是河北保定市)7。2008年11 月,上海市在南汇区临港新城和崇明岛建立和完善了实现低碳发展的政策框架,在两地建设若干低碳社区、低碳商业区和低碳产业园区等,以促进低碳技术的集成应用,带动两地低碳经济的发展,建立南汇区临港新城、崇明岛“低碳经济实践区”。(3)河北保定倾力打造内地首个低碳城市。提出“中国电谷低碳保定”的发展口号,积极实施“中国电谷”建设工程、“太阳能之城”建设工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办公大楼低碳化运行示范工程、低碳化社区示范工程、低碳化城市交通体系集成工程等六大工程,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绿色产业。目前,已集聚新能源企业近200 家,依靠英利、中航惠腾、天威、风帆等知名龙头企业初步建成光伏、风电、输变电、储电、节电、电力自动化六大产业体系,有望到2015 年形成一个年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世界一流的新能源与电力设备产业基地。此外,北京环境能源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也已相继成立,更多类似的碳交易平台也在紧张筹备中。江西、湖北、山东等地还在积极谋划组建低碳集团公司,建立低碳经济区。 2 昆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2.1 发展低碳经济是昆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的为人民所共享。2.2 发展低碳经济是昆明市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能耗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但昆明市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外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昆明市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化升级。2.3 发展低碳经济是昆明市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昆明市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决定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但是昆明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2.4 发展低碳经济是昆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昆明市地处西南边区,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由“高碳”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可再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长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就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2.5 研究昆明市低碳经济在于找出发展路径,建设低碳城市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以低碳生活为公众理念和行为特征,以低碳社会为政府公共管理和建设蓝图的城市,是一种强调生态环境综合平衡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建设低碳城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承诺的积极响应,是改变昆明市经济结构低层次现状,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4。 通过对中国低碳经济相关政策的了解,结合昆明市发展低碳经济政策以及昆明发展现状,提出一些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建设低碳昆明,有利于转变发展理念,推进昆明市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有利于增强昆明城市综合竞争力,赢得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发展主动权,对巩固昆明在全省“两强一堡”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和发挥龙头作用具有重要意义8。3 昆明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良方。昆明市关于建设“低碳昆明”的意见提出规划,通过产业低碳化,打造低碳小区、低碳交通等全社会的“低碳昆明”,到2020年,昆明市单位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以上。通过发展低碳产业、打造低碳建筑、建设低碳交通、倡导低碳生活、构建低碳社会、加强生态建设,实现全市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优势逐步凸显,低碳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得到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建设低碳昆明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3.1 近年来昆明市发展低碳经济取得的成绩3.1.1交通运输向低碳型迈进昆明轨道交通首期工程的开工,以及油电混合、纯电动公交车等交通运输工具的使用,预示着云南交通运输业迈开了向低碳经济发展的步伐。2009年5月26日,自车身标有“油电混合动力”字样的9辆公交车驶上昆明街头,以混合动力车辆为主的昆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程便宣告启动9。从2009年至2012年的4年间,昆明市将实现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领域共1000辆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规模。油电混合动力车的工作原理是用电启动,当电量不够时,才使用汽油,而且每次车辆滑行或踩刹车时,机械能将产生的能量回收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蓄电池中。油电混合动力车能节省至少20%的油耗,从理论上估算,每车每月可节省油钱3000元左右,同时能大大降低排放污染,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节能减排11。3.1.2农村新型能源效益突出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如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沼气作为农村的一种新型能源,在农村新能源中的地位比较突出。昆明电研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经开区科技创新园在孵企业,成立于2006年11月,是昆明电器科学研究所下属的一家以研究和生产生物质气化发电、气化集中供气、气化直燃供热以及生态农业中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为主,专业从事绿色能源开发及产品研究制造的高新科技企业。生产基地年产值上亿元,3公斤致密成型的秸秆压块可以燃烧5小时,不用煤气不用电就可解决一个农村家庭一日三餐22。3.1.3发展低碳铝业成果丰硕昆明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把清洁铝业、环保铝业、节能铝业作为发展低碳铝业的内涵,贯穿在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主要措施是:第一是采用新技术,不断地持续地采用新技术,实现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昆明铝业总共投资了37亿多元进行项目改造,通过采用新技术实现了节能减排,达到了增产减污的目标。第二是依靠产品结构调整来实现节能减排。主要就是增加铝深加工产品的投资,昆明铝业预计今年铝深加工产品的产量会达到整个公司产品产量的85%。第三是依靠管理创新来实现节能减排。就是全面采用国际标准,推行标准化管理来实现低碳生产。如今,经过近40年的发展,昆明铝业原铝的产能超过了50万吨,铝加工产能突破30吨,从碳排放来讲,据相关数据分析,去年,铝业生产一吨铝产品直接碳排放是1.72吨,和2005年生产一吨铝产品直接碳排放2.2吨相比,在这5年中,用碳排放的指标衡量企业的进步,昆明铝业的指标下降了20%。如果按照现在的规模,昆明铝业减少了碳排放24万吨(和5年前相比),在碳排放方面,昆明铝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0。3.2 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3.2.1没有完全摆脱GDP 的迷雾,把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等同起来为了实现快速增长,不惜消耗资源、损害环境。对发展上的片面认识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将“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将GDP 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这些错误性的认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府的很多决策。导致一些地方不计代价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忽视结构、质量、效益,以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从而阻碍了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另一方面,政府集改革对象和改革推动者两种角色于一身,角色的混淆和不确定性,使政府自身的改革十分艰难。 3.2.2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得以改变昆明市产业结构虽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和改善,但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仍较为突出。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第二产业,而具有低能耗特征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比重偏低。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企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经济的高碳特征13。因此,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在短时期不可能将过去长时期形成的产业布局彻底打破。当前,昆明市市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都会对以煤、电等为代表的能源产品产生巨大的需求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不可能停止,而且还会加快,必然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昆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3.2.3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尽管搞技术研发,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差甚远,依靠商业渠道引进,资金耗费巨大,无形中加重了财政负担。发展低碳经济的本质是经济与环境的融合问题,目标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内涵与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基本一致,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但是,低碳经济主要是针对温室气体排放,核心是降低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发展低碳经济不能脱离现有经济发展阶段,关键是进行阶段定性后的低碳和环保技术的创新推广。首先,低碳经济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将是昆明市的一个长期发展战略。其次,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低碳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是实现低碳经济、创建低碳社会的重要途径。3.2.4不良的经济消费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比例还是很高。一方面在努力实现“低碳经济”,一方面又不停地挥霍。这些都是消费主义文化使然。大部分民众对低碳还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缺乏正确认识。4 昆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潜力与优势4.1 昆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潜力朱守先(2009)认为衡量低碳发展水平,除了发展阶段这一基本背景之外,核心是在以下三个方面是否具备低碳发展的潜力: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及消费方式12。因此,选择最能体现这三个要素内涵的指标构建低碳发展指标,即人均碳排放、碳生产率和单位GDP能耗(见表1)。表1 低碳发展指标含义和计算方法核心指标人均碳排放碳生产率单位GDP能耗指标含义放映不同消费模式导致的人均碳排放水平差异衡量低碳技术水平衡量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等计算方法碳排放总量/人口总量GDP/碳排放总量能源消费总量/GDP4.1.1昆明低碳发展水平测度本文以昆明市经济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与全国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对昆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和潜力进行分析。由于缺乏碳能源排放总量数据,本文采用碳能源排放系数计算碳排放总量。其中,碳排放总量=能源消费总量*碳能源排放系数。昆明市的碳排放系数为0.73,全国为0.66。4.1.1.1 昆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低碳发展水平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在测量低碳发展水平之前先考察昆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选取三个指标来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即人均GDP、产业结构和城市化率。其中,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表2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2007)人均GDP(元)产业结构城市化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昆明1888411.7:45.9:42.448.341.332.41全国2269811.3:48.6:40.144.941.171.62数据来源:中国、昆明统计年鉴(2008)结论:昆明由于地处西南边区,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相对落后,人均GDP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3.2%。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结构也不断变化调整,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的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要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由表2可以看出,昆明市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为45.9%,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48.6%,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2.4%,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40.1%。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的结论,目前昆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从城市化发展水平来看,昆明的城市化水平接近50%,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析,昆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 倍,尚有较大的节能空间。4.1.1.2 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比较(1) 人均碳排放表3 城市低碳发展指标计算(2007)省区人均碳排放(吨碳/人)碳生产率(万元/吨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昆明0.861.691.2全国平均1.361.381.1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年鉴(2008)。通过数据得出,昆明市人均碳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昆明市应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契机,利用资源禀赋的优势,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2) 碳生产率 碳生产率作为衡量低碳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昆明市碳生产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仅22%(见表3)。碳生产率指的是单位碳排放所产出的GDP,碳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用更少的物质和能源消耗产生更多的社会财富,碳生产率是衡量低碳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由表3可以看出:昆明市的碳生产率为1.69,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1.38。因此,昆明市应加快研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推广应用新型低碳技术,提高昆明市的碳生产率,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3) 单位GDP能耗目前昆明市工业技术水平从总体上看还很低,从而导致了能源和原材料的大量消耗,废气废水排放量较多。单位GDP能耗能够反映能源的利用效率,由表3可以看出,昆明市的单位GDP能耗为1.2,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1.10,有一定的节能空间。因此,昆明市应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以上三个指标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目前昆明市低碳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还处于萌芽阶段。这除了受昆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影响外,还与昆明市长期以来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关,能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昆明市要改变这一现状,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4.1.2昆明市低碳发展潜力分析通过对衡量低碳发展水平的三个核心指标的测度,可以看出昆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还相对滞后,低碳发展潜力很大。为进一步分析昆明市的低碳发展潜力,本文应用两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指标进行预测。首先是产业结构多元化演进水平(Evol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diversification degree,简称ESD)。ESD 的计算公式为ESD= (P/P, S/P, T/P)式中,P 为第一产业产值;S 为第二业产值;T为第三产业产值12。ESD 的值域为1 至无穷大。通过计算得出,昆明ESD 为8.54,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见表4),ESD的值越大,产业结构越趋于合理化。由于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认为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提高碳生产率的重要途径。表4 中国省区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指标计算省区产业结构多元化演进水平非煤能源消费比重(%)全国水平8.8531.50昆明8.5444.15数据来源:中国,昆明统计年鉴(2009)其次是非煤能源消费比重,煤炭是含碳量最高的化石能源,非煤能源消费比重越高,单位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越小,根据两个指标的分析,昆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煤炭等高碳能源消费比重较高,低碳发展尚处于萌芽或起步阶段。根据以上的分析,低碳发展水平越高,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空间就越小;低碳发展水平越低,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空间就越大。目前昆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煤炭等高碳能源消费比重较高,低碳经济发展尚处于萌芽或起步阶段,低碳经济发展的潜力很大。我省要实现低碳发展,就必须从两方面着手:第一,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的比重,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量;第二,研究低碳技术,大力开发低碳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逐步缩小昆明市与全国低碳发展水平的差异,共同迈向低碳社会。4.2 昆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优势 云南清洁能源比重接近20%,排全国第二位。云南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下一步可在这一领域大展拳脚,优化能源结构。森林覆盖率高,森林碳汇也有优势;昆明近年来抓旅游业、文化产业以及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下一步可加大力度,构建起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在发展初期,昆明的消费模式还没有完全成形,消费是有惯性的,像广州之类的大城市消费上去了就很难再下来,昆明在没上去之前就对消费进行引导和干预的话,是一个时机也是一个优势。当然,昆明单位GDP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很多,这表明技术层面是制约昆明低碳经济发展的短板,在技术层面上要有所突破。4.2.1政策优势 昆明作为省会城市和经济中心,不仅经济实力较为雄厚,而且人口集中、人才集聚、技术力量较强,发展低碳经济具有较大优势。目前,全国的低碳城市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昆明市已经完成了关于建设低碳昆明的意见、低碳昆明基础情况调查研究报告以及关于建设低碳昆明的实施方案,下一步,要进行低碳城市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指导昆明有计划地建设低碳城市。4.2.2经济优势长期以来,昆明的经济发展一直处在全省的龙头位置,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1/3,与此同时,昆明市也是全省能源消耗最大的区域,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省的25%左右。在碳减排量和示范上,昆明低碳城市的建设无疑在全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4.2.3社会环境优势昆明市发展低碳经济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机遇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昆明的旅游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综合发展产业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昆明市可以抓住全省旅游二次创业和低碳城市建设的有利时机,力促旅游产品向低碳方向升级转型,实现由传统观光型旅游向生态复合型、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设计并推出特色鲜明的精品旅游片区、低碳旅游线路14。将绿色环球21景区规划设计标准纳入昆明市A级景区评定标准、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规范范畴,采用旅游生态补偿和生态保育措施增长碳汇,逐步实现“碳中和”旅游15。4.3.昆明市低碳经济产业4.3.1太阳能产业昆明年均日照时数2250小时以上,日照率56%,太阳能资源一年四季分布均衡,资源利用率高,目前全市人均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率已接近30%。云南有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近200家,其中有116家企业在昆明,昆明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规模达到了200万平方米,保有量达到800万平方米16。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系统工程、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以及太阳能温水游泳产业化方面昆明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昆明市一直将太阳能的推广利用,作为重大的环保事业、重要的民生工程来对待,采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为引导,着力在城乡实施太阳能利用工程的同时,注重科技研发,抢占技术高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使太阳能产业成为全市工业新兴支柱产业。目前昆明市已规划建设了3平方公里的太阳能产业园区,依托昆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光电子产业基地,引导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和太阳能热水器制造企业入驻,形成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集群区域;依托石林大型光伏并网发电实验示范项目,建设了国家级太阳能先进技术实验基地;以嵩明杨林工业园区为重点,发展太阳能级和电子级高纯度单晶硅、多晶硅材料及太阳能配套产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太阳能硅材料年生产能力达到3000吨,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达到500MW,全市太阳能光伏应用达到200MW以上,实现太阳能产业总产值200亿元以上的目标17。4.3.2风能产业市政府与寰宇风能开发有限公司签订风能开发及风电装备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规划、开发昆明风能资源,2年内建成百万千瓦级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寰宇风能开发有限公司将投资300亿元、计划8到10年分期建设300万千瓦以上的风力发电场;投资20亿元、2012年内在嵩明建成并投产风电产业基地及试验风场。根据协议,寰宇风能将在昆构建以风电厂建设运营、风电装备产业基地为龙头的产业链,建立针对昆明市的风资源测试分析系统。今年,开工建设两期共10万千瓦规模的试验示范风场,针对昆明市的气候及地理条件,开展昆明区域型风机开发设计,对储量范围内风资源较差区域进行机型优化,提高风资源可利用率,并开工建设装备产业基地。到2012年,形成100万千瓦风电装备规模、50万千瓦风场开发建设规模,各1000人以上的整机部件和风场建设维护就业规模18。4.3.3生物质能产业昆明西郊垃圾发电厂,这个总投资为3亿元的垃圾发电厂投入使用后,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000吨,年处理36万吨,年发电2.1亿度。昆明西郊垃圾发电厂宣告云南处理垃圾的方法不仅仅是填埋,还可以把垃圾变成能源重新使用,而昆明另一座垃圾发电站昆明东郊垃圾发电站也已经宣布动工,这个项目投资将达到4.5亿元,所采用的“循环流化床焚烧技术”是国内最先进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每天能处理1600吨垃圾,每天发电可达90万度左右23。垃圾发电已经从昆明这个600万人口的大城市向只有50余万人口的曲靖扩散,参与垃圾发电投资的也不仅限于民营企业,而且还有国有资本。和垃圾发电同属于生物质能发电范畴的秸秆发电在昆明也有了新进展,由云南电投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主导的秸秆发电项目预可研报告已于2008年6月通过了省发改委的评审,姚安秸秆发电项目规划装机15MW,计划投资1.7亿元,年处理秸秆8万吨22。4.3.4其他环保产业森林拥有吸收固定大气中过量二氧化碳的强大功能,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减缓全球变暖的有效途径: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加强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等活动的实施,就可以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实现零碳生活。因此,盘龙在保护水源的同时,进一步升级,治标固本,全面推进“低碳昆明”和“森林昆明”的建设。利用全市首个碳汇林基地安家滇源镇的机会,掀起了新一轮生态环境建设的新高潮。据统计,1亩树林1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至6万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一个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千克,一亩松柏林两昼夜能分泌2千克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伤寒、白喉、痢疾等病菌。其次,可使水土得到保持,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21。同时,“碳汇造林”还能防风固沙。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至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离,并行排列许多林带,再种上草,这样风能刮起的沙砾也就减少了许多。盘龙区积极开展以积累碳汇为目的的造林活动,借助市场机制,探索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实现途径,进一步完善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加快了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进程,推进了水源区经济、社会、环境、人口的协调发展。5 昆明市低碳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事实理论都表明,越早实行低碳经济转型,国家,城市从早期机遇中的获利越大。低碳经济转型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协调各种政策,因为任何单一的政策是无法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的。5.1 加大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加强减少石化燃料的消耗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提高终端效能、增加清洁能源的供应和消费比例,是城市低碳转型的最直接体现,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大低碳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项目,推动主要低碳能源的产业化发展、商业化发展,鼓励天然气、沼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二是大力促进传统化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集约、清洁、高效率地利用煤炭,减少原煤直接燃烧,利用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利用二氧化碳封存技术,减少污染和排放。三是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节能环保新兴产业是我市培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健全市场交易平台,培育完善环境能源管理、交易所功能,大力开发创新碳交易、碳金融产品市场等节能服务业。同时促进产业减排,加快大气污染整治、污水处理、中水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重点领域发展,提高电子垃圾、生活垃圾的循环利用率。5.2 依靠财政政策刺激低碳经济发展政府已明确认识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性,也把应对气候变化划入长远战略目标中,但是在低碳经济投资方面投放比例还比较小, 应加大对低碳经济项目的财政支出比重,增加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加大对能源技术创新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另一方面应加强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持, 积极发展碳金融市场。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运作中同样产生二氧化碳排放, 这些金融机构的贷款和投资行为, 会直接影响到各个行业和项目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因此, 金融机构需要探索建立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信贷模式, 加强对低碳项目的融资、投资。此外, 金融机构可以积极参与碳金融市场中来, 作为经济杠杆撬动低碳经济20。5.3 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因素,政府应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进行低碳经济关键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可以提高能源效率,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能源成本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可以代替化石能源,间接减少了化石能源的使用及二氧化碳的排放。5.4 倡导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倡导低碳消费,实现低碳生活的政策要深入改变“面子消费、过度消费”等不良消费嗜好,促使城市居民消费模式从高碳向低碳转变,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一要倡导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减免税费、提供财政补贴等措施引导消费者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生活。例如鼓励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推广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鼓励家电“以旧换新”,通过财政补贴推广高效节能产品等。二要建立健全低碳消费的制度体系。一方面政府出台政策、法规,鼓励企业、公民和社会组织实行低碳消费。制定奖励措施,对于开发低碳产品、综合利用自然能源、投资低碳生产流程的企业,给予支持和鼓励,并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通过税收等政策手段,抑制消费主体的高碳消费方式,推行合理适度的消费模式,营造节能减碳的社会风尚。三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低碳生活”,使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个人的碳排量,限制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浪费和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禁止无实用性的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的生产和使用,彻底改变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5.5 政府相应地要提高“低碳领导力”加强城乡管理,创建低碳社区,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政机关办公节能监管,推行“绿色办公”计划;创建城市“低碳社区”,推广社区管理低碳化;创建“生态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增强区域碳汇能力23。还应制订建筑能效测评与标志管理办法,建设一批低碳示范小区,打造低碳建筑精品,并率先在示范小区和保障性住房中推广一次性装修。主城规划区内,所有新建民用建筑必须进行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和施工,逐步提高主城规划区内全部新建建筑太阳能普及率。总之,发展低碳经济应立足于市情,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选择,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应该逐步纳入城市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法律体系。要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将节能减排作为新的生产和消费增长点,及早推动经济社会朝着低碳方向转型。积极地借鉴、吸收、消化低碳经济的发展经验,要在行动规划、方针措施等方面,加快实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部署,及早开展各项相关活动。结束语低碳城市是一种强调生态环境综合平衡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建设低碳城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是社会的共同责任,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承诺的积极响应,也是改变昆明市经济结构低层次现状,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昆明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这为发展低碳城市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不仅是政府、专家的事,积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个节能细节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对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一种支持。通过这次论文的写作,让我知道了许多从课本上无法学习到的东西,这是实践出来的真理。通过一系列的资料查阅以及数据收集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低碳以及低碳经济。由于本人资历有限,本文难免有考虑不全之处,希望阅读此文的专家、老师及同学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对此表示由衷感谢!参考文献1 Christopher Flay in. Low - Carbon Energy: A Roadmap R. w or ld watch institute, Washington, D. C. 2008: 6- 18.2 Protecting Security Policy Green Paper No8, Low Carbon Economy, Security, Stability and Green Growth R . 2008:23-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