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3讲秦汉.ppt_第1页
中国古代史第3讲秦汉.ppt_第2页
中国古代史第3讲秦汉.ppt_第3页
中国古代史第3讲秦汉.ppt_第4页
中国古代史第3讲秦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 秦西汉,一、秦帝国的兴亡 二、西汉的强盛,第三、四讲推荐书目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 李开元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中华书局,2007* 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三联书店,2000* 陈苏镇汉代政治与春秋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刘修明从崩溃到中兴两汉的历史转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柳春藩秦汉封国食邑赐爵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 张继海汉代城市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许倬云汉代农业,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谢天佑秦汉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史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三联书店,1984*,1秦国发展史 2秦始皇的统一业绩 3暴政与覆亡, 国有礼,有乐,有诗,有书,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国有十者,上无使战,必削至亡。国无十者,上有使战,必兴至王。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 国贫而务战,毒生于敌,无六虱,必强。国富而不战,偷生于内,有六虱,必弱。六虱:曰礼乐,曰诗书,曰修善孝弟,曰诚信贞廉,曰仁义,曰非兵羞战。 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 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 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刑可也!,商君书论治国,吕不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乃使其客人人各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古今万物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氏春秋的结构:十二纪,每纪收文五篇;八览,每览收文八篇;六论,每论收文六篇。共一百六十篇。是我国最早有系统的私人著述。,吕不韦在中国历史上应该是一位有数的大政治家。 读吕氏春秋,你可以发觉它的每一篇每一节差不多都是和秦国的政治传统相反对,尤其是和秦始皇后来的政见与作风作正面的冲突。 郭沫若十批判书,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宗庙之本在于民。 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 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止。 亡国之主必自骄,必自智,必轻物。 世主之患,耻不知而矜自用,好愎过而恶听谏,以至于危。 吕氏春秋,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 (五蠹) 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 (六反) 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 (主道) 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下匿其私,用试其上;上操度量,用割其下。臣之所不弑其君者,党与不具也。 (扬权)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备内) 主之所用也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 (内储说上),韩非子论治国,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政: 众大臣: 秦王政:,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 (汉)蔡邕独断 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 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事,所以后世不肯变。且如三皇称皇,五帝称帝,三王称王,秦则兼皇帝之号。只此一事,后世如何肯变? (宋)朱熹师徒问答,清朝诏书,中央官员:三公九卿,丞相王绾:“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 廷尉李斯:“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秦始皇:“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地方设36郡 后增至40余郡 下辖1000余县,始皇推尊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为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 史记秦始皇本纪,公元前219年 秦始皇巡幸泰山 举行封禅大典 封:指登上泰山祭天 禅:指登上梁父山(泰山旁边 的小山)祭地 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皆受命然后得封禅。 管子封禅 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何?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五经通义,秦始皇泰山刻石残片拓本,皇帝之德 存定四极 诛乱除害 兴利致福 节事以时 诸产繁殖 黔首安宁 不用兵革 六亲相保 终无寇贼 欢欣奉教 咸知法式 六合之内 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 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 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 无不臣者 功盖五帝 泽及牛马 莫不受德 各安其宇 秦始皇28年琅琊刻石,亡秦者胡?,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阁为驰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歩,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汉书贾山传,秦始皇陵,原高约115米 底边周长约2167.8米 现高约51米 东西长约345米 南北宽约350米,陪葬1号兵马俑坑 长204米 宽62米 模拟古代军阵,秦始皇统一之后,五次出巡地方,足迹遍至帝国西方、东方、东南方等地,秦始皇陵西侧出土铜车马,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秦始皇本纪,山东琅琊台 秦始皇求仙雕塑,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尉缭 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程,不中程,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方士侯生、卢生 秦始皇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悬石之一。 汉书刑法志,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诸生在咸阳者或为訞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顾颉刚先生 著,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海内愁怨,遂用溃畔! 汉书食货志 秦皇帝身在之时,天下已坏矣,而弗自知也计其功德,度其后嗣世世无穷,然身死才数月耳,天下四面而攻之,宗庙灭绝矣! 汉书贾山传,始皇帝晚年的秦帝国,宛如一辆不断加速奔驰的马车,已经失去了控御;又宛若一张绷得越来越紧的弓弦,已经失去了制衡。至于马车何时坠毁,弓弦何时断裂,只是时间的早晚和机会的引发而已 李开元,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 司马迁 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 张居正 劝君少骂秦始皇 焚坑事业要商量 百代都行秦政法 “十批”不是好文章 毛泽东赠郭沫若诗 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说空话。几千年来,形式上是孔夫子,实际上是按秦始皇办事 毛泽东,1西汉建立与休养生息 2藩国问题 3汉武帝的功业 4政策转变与昭宣中兴,义帝,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将帅横行以服外国,蒙恬讨乱于外,李斯治法于内。事逾繁而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驿无夜行之吏,乡闾无夜名之征,犬不夜吠,鸟不夜鸣 陆贾新语,(曹)参之相齐,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参代(萧)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史记曹相国世家,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戮,而民不犯。何则?至治也。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故夫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朕甚怜之。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 汉文帝除肉刑诏,皇帝谨问南粤王:甚苦心劳意。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寇灾不止。当其时,长沙苦之,南郡尤甚,虽王之国,庸独利乎?必多杀士卒,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以问吏,吏曰:“髙皇帝所以介长沙土也。”朕不能擅变焉。吏曰:“得王之地不足以为大,得王之财不足以为富,服领以南,王自治之。”虽然,王之号为帝,两帝并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争也。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也。愿与王分弃前患,终今以来,通使如故! 汉文帝致南越王赵佗书,孝文即位,躬修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赋。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浸息。风流笃厚,禁网疏阔。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错(措)之风。 汉书刑法志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呜呼,岂不仁哉! 史记孝文本纪,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摈而不得聚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谊而后绌耻辱焉。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史记平准书,郭解,轵人也。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吏恐,不敢不徙。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家遂徙,诸公送者出千余万。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举徙解。解兄子断杨掾头,已又杀杨季主。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之阙下。上闻,乃下吏捕解。穷治所犯,为解所杀皆在赦前。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 史记游侠列传,打击豪侠,汉武帝时刺史(六百石)“六条问事”: 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二千石不奉诏书尊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苛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讹言 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 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 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为百代不易之良法! 顾炎武日知录,公孙弘,菑川薛人也。少时为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始学春秋杂说。元朔中,代薛泽为丞相。先是,汉常以列侯为丞相,唯弘无爵。上于是下诏封丞相弘为平津侯。其后以为故事,至丞相封,自弘始也。 公孙贺,代石庆为丞相,封葛绎侯。时朝廷多事,督责大臣。自公孙弘后,丞相李蔡、严青翟、赵周三人比坐事死。石庆虽以谨得终,然数被谴。初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绶,顿首涕泣,曰:“臣本边鄙,以鞍马骑射为官,材诚不任丞相。”上与左右见贺悲哀,感动下泣,曰:“扶起丞相!”贺不肯起,上乃起去,贺不得已拜 汉书,西域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其后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降浑邪、休屠王,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焉。自贰师将军伐大宛之后,西域震惧,多遣使来贡献,汉使西域者益得职。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黎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汉书西域传,均输 谓诸当所输于官者,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官更于他处卖之。输者既便而官有利。 (史记平准书集解引孟康语) 平准 开委府于京师,以笼卖货物,贱即买,贵则卖。是以县官不失实,商贾无所牟利。 (盐铁论本议),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桑)弘羊令吏坐市列贩物求利。烹弘羊,天乃雨! 汉书食货志引卜式语 这就使地主阶级的国家同时成为一个经营五金百货的大公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