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课题研究组论文藏春峡儒学胜迹考高一(12)班历史课题研究组 组长:梁家锡 组员:林智捷 欧阳 王志强 林威 邓逸群 古代闽北儒学文化成就卓著,在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封建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朱熹就是以孔孟儒学思想为核心,建立一个博大精深的理学思想体系。我组对于闽北儒学文化的发展进行了考究,而地处南平市玉屏山中的藏春峡,便是北宋南剑州文化发祥地,儒学活动的中心之一。 简述藏春峡 一千年前的北宋时期,南平有一处名声显赫的地方,名叫藏春峡。此地今日已销声匿迹了,但在史书中仍然能见到当年状元、进士们在峡谷里谈道论文的情景。藏春峡地处水东玉屏山麓,官道之旁,双山环峙,背山面江,形如交椅,俗传是南平的第二把金交椅,与水南的第一把金交椅隔江相立。从文字上解释,春为东方,太阳升起的方位,春是四时之始,春气和畅,孕生万物,春生、夏长、秋收、科藏此天道之大经。古诗云:“春光且莫去,留与醉人看。”藏春峡意思是说,留住春天不让走,企盼四季皆春,春天永驻,所以叫藏春峡。 南山延陵吴第七世孙,宋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吴辅的次子吴仪爱其山水,卜居此山,藏春峡之名为吴仪所取。所以吴仪字藏春,学者也称他为藏春先生。藏春峡历经宋明二代,家声赫赫五百多年,是文化名人的活动中心,如南平历史唯一的状元黄裳、太学博士陈、闽学奠基人杨时、罗从彦、李侗、南剑州守王潮、王汝舟均在藏春峡里读书、论学,以清代才渐荒废。在宋代,藏春峡里的吴氏望族,人才辈出,科举登第,足以师世。它不仅是南平文化史上的光辉的一页,也是吴卓家传文化灿烂的篇章。翻开地方史志,唐朝科举取士,福建登进士的仅71名,而南山吴卓一家四进士,成为南平的名门望族。吴氏先祖培育“三先生”、“四循良”影响深远,为南平的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宋代,自吴辅始,二百年间,南山吴氏举进士的有26名,占南平中进士叫人断12%,还有封赠、荫子10余名。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从天圣到政和县短短的九十年里,吴辅四代六代进士、四代显宦,宗族备极尊荣。吴辅,天圣八年进士,从子吴熙,四子吴君称熙宁三年进士,孙子吴擢,政和二年进士。是南平当时最显贵兴盛的家庭。吴辅后裔宋绍定五年进士吴一鸣写的云雁庵记,实际是一篇南山吴氏宋代得谱。从云雁庵到藏春峡,前者在南山,旧名雁庵云际寺,有雁塔云梯之间。唐永隆元年建(公元680年),该寺乃吴辅(怡轩)读书之所。后者在南平水东,吴仪(藏春)读书之所,这二所读书处,对吴氏家族“擢昕廷之弟,扬仕路之风”影响深远,吴氏子孙沿着三先生的“修之身,刑之家,施于有政”、“好学有守、介而能通”之训,造就了南山吴氏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数百年而不坠。小小的藏春峡影响了宋明二代数百年,足以动天地。虽然吴仪兄弟不乐于仁宦,但是不等于教育子孙只读书不做官,其实不做官,书也难以读成。读书是博取功名,出人头地的主要途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封建社会的修身治家的准则。“黄金满赢,不如一经”。古代都把读书放在第一位。世家大族的吴姓宗规家范有务读书一条。俗话说,“有读不读子孙愚”,吴氏人家都知此理。吴仪、吴熙终身不仕,但都以学起家,严于课子,将希望寄托在子孙身上,吴氏赖他们的教化,便渐渐地兴盛起来。然而,吴氏家族登进士第后做官的还是多数,一批读书出身的文人学者、高官显宦,形成了许多吴氏书香世家。古人中进士不做官的是少数。物以稀为贵,人也一样,社会上对有功名而不当官更显得高贵,贵于不求名利。其实他对读书有更深层的认识,读书不只为了功名,最主要是提高宗族的素质。吴仪、吴熙时称为“双壁”,喻兄弟并美,美在他们遵守“先贤垂训学习须以变化气质为先”。史书上兄弟称“双壁”的为数不多,说明东山和藏春先生,在北宋有很高的威望。晃学开山祖师杨时称东山先生“资禀纯粹,清高绝俗”,给予极高评价。藏春峡与南剑州学也有很大的关系。据延平府志载,南剑州学“独先于天下”,城里“五步一塾,十步一痒”也就是说走五步就有读书之所,走十步有一所学校。当然,这是文人的形容之词,但可以相信宋代南平教育的鼎盛,不然,怎么能造就出“三先生”“延平四贤”、离誉“理学名邦”呢?南剑州学于宋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守臣曹修古始建于西山之巅。宋朝于庆历四年(1044年)仁宗皇帝才诏州县立学。此时,南剑州学已建立二十年了。吴辅父子都是生长在这时期,作为南剑州的最高学府。吴辅举进士第是州学创立的第五年,也许是州学登第的第一人。藏春峡,不仅影响吴家的宗族,它对剑浦(南平)教育的发展必然起着使用。北宋是理学的初建时期,理学的产生与当时书院的发达密切相关,作为理学的先驱“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孙复和石介三人虽然都是外省人,全是宋代的理学是朱熹集大成的。朱熹生于南宋初期(1130年),延平四贤中唯一朱熹未见过吴辅父子,因此,杨时、罗从彦、李侗尊称吴辅父子为“三先生”,其实“三先生”是闽学的先行者,开创了闽学风气之先,闽学从开创到发展,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朱熹集大成是他总汇了前人近百年的研究成果。在南平县志诸家著作书目中,吴辅的怡轩诗文集、吴熙的三传通解、礼记讲义、孝经、藏春语录等著作,可以肯定说延平四贤都读过,对闽学的创立必然产生影响,杨时说,吴熙终日静默寡言,但与他谈道论文,倾吐不倦。由于宋代吴氏三先生和延平四贤并生于一时,上承下启,使闽学以传其道集成于朱子。形成南平最鼎盛的时期,谱写了福建历史上光辉的一页。藏春峡数百年兴旺不衰,造成了南山吴氏的一批批才子。形成显宦家族。经过近千年的繁衍生息,吴氏后裔不少迁居南北,散布于八闽大地,如福州、闽清、长乐、石狮、古田、尤溪、顺昌、沙县、邵武等地以及海外,成为一支族姓。要说延陵是南平吴氏的“根”,那末,藏春峡时所希望的根深叶藏,孕生万物。吴氏子孙将发扬藏春峡精神,沿着“双壁”的足迹,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从古人题咏藏春峡形胜据南平县志、山川志记载:藏春峡位于剑溪之东,是宋著名学者吴仪的读书处。南平县志独行传又说:“仪恐占解名,恳避不就。性不乐仕宦,卜居于城东之藏春峡,备亭馆诸胜,以山水自娱。偕从弟熙啸傲其中。与杨时、黄裳为友。时为题其钓台泳归堂。各泳藏春峡诗以赠之”这说明藏春峡不仅是吴仪的读书处,而且还是吴仪与其弟吴熙的隐居之地。久经风月沧桑,藏春峡原貌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的藏春峡谷,是南平精神病人疗养院所在地。历史对藏春峡景观的描述如下:该峡“在郡城东崇福里剑溪之东,两山崇拥,繁花杂卉生其间”(延平府志)、“两山环峙,繁花杂卉生其间,四时皆和。旁侧有咏归台、老圃亭、暗香亭、虚心亭、容照岩、废址犹存”(南平县志)。由此可见,历史上的藏春峡不仅是一处令人赏心悦目的优美胜境,而且还有如古代祭祀用的平地,到了这时,会令人肃然起敬。今人已无法去理解古人对藏春峡的赞誉之词。但有一点被我们所认同:历史上的藏春峡,特别是在宋代,确是一处逸人名士经常花去集吟诗论学的重要活动场所。藏春峡方位考南平县志卷四名胜志第六的篇首有:“录藏春之峡,访咏归之堂,如东山、舞雩之未远也”之句,把藏春峡、咏归堂与圣哲的活动地点相提并论,足见藏春峡,咏归堂在南平文明史上的地位不凡。可是,宋时名重一方的藏春峡,其后并无复建之兴趣,遂使该胜迹沦为废址,以致后人逐渐淡忘此地。如今,有识之士翻阅史志缅怀南平文明之史之际,无不交口赞誉藏春峡。可惜,人们已验证详细搞清楚具有九百年历史的藏春峡窨有何媚力能够吸引千古文人墨客对他的礼赞,为此,很有必要对藏春峡遗迹进行一翻考证。翻开1985年重印版南平县志173页,我们可以看到:“藏春峡,吴仪别业,杨时、李侗、黄裳、王汝舟、胡纶各有诗。”这里并不点明藏春峡的方位何在。再翻嘉靖延平府志卷之二地理二之二十二记载称“藏春峡在城东崇福里,剑溪之东。两山崇拥、繁花杂卉生其间”。这里明白告诉我们大致的方位。1985年版南平县志180页对此记述犹详:“东岳官:旧在紫芝岭坊,明知府彭澄改建于藏春峡后殿原有地藏堂”。1985年版南平县志111页有:“藏春峡:剑溪之东,宋吴仪读书处,两山环峙,繁花杂卉生其间,四时皆和。旁侧有咏归台、老圃亭、暗香亭、虚心亭、容照岩,废址犹存。”具体指明容照岩系藏春峡旁侧的一个景点。蔡木松先生在南平城关内外的四十八坊(载南平文史资料第3期48页)一文中记载得更加详尽“水东坊:延福门对河渡头起至火车隧道洞口止。”综合以上地方史志资料的记载内容,我们不难得出藏春峡即是位于水东坊境内,也就是现今的火车隧道洞口边。古藏春峡布局考根据地方史志材料,我们初步知道,古藏春峡内分别有咏归台、老圃亭、虚心亭、容照岩等景点。1985年重印版南平县志176面载:“泳归堂:在城东崇福里,宋吴仪隐居其中,宋杨时有诗。”再翻开南山吴氏宗谱宋吴一鸣撰的藏春先生行传文首有:“四公君低仪字国华既又卜居城东离城一里许,得一幽谷曰:藏春峡。中为一堂名:咏归堂,堂之下蔬菜数畦,有亭曰:老圃”点明咏归堂居于藏春峡的中央,堂的下方有蔬菜数畦,再下面便是老辅亭。从县志的175页老圃亭条目下,我们得知该亭在“咏归堂之前,宋吴仪居此,西北山麓又创暗香、虚心二亭。”不但详载老圃亭的方位,还指明暗香亭和虚心亭位于老圃西北山麓。而藏春先生行传更载明此二亭的构筑材料和布局:“又为茅亭二所,南植梅数株,曰:暗香,北植紫竹数竿,曰:虚心。”既表明吴仪生活俭朴,无力或建华丽亭榭,又向往风雅,自筑茅亭,分植梅花和紫竹,且命名暗香、虚心极有文藻和诗情画意。再看藏春先生行传:“有亭曰老圃其南有石窦可容数人,曰容照岩”。南平县志107页:“容照岩,在百花岩之侧,岩石嶙峋,清光一穴可照”。从这两则记载中,我们可知:在老圃亭的南面有一个可容数人的石洞,岩石突兀重迭,夕阳正对之际,可以照亮整个洞穴之中,因此名为容照岩,而百花岩就在该岩之则。复查南平县志975页黄裳茶苑诗:“英道南牙非北苑,须知山脉是东溪。旋煎石鼎供清话,容照岩前日未西。”其三还有:“逆子道溪东新得苑,梦中风腋落溪南。”与南平县志173“茶苑,黄裳有诗,宋吴仪游息之所。”相印证,证实夕阳能照亮容照岩洞穴,且茶苑位于该岩的后面,它们均位于溪乐,相距并不远,同属藏春峡的景点范围之中。嘉靖延平府志卷之二十艺文二之二载有王汝舟题隐士吴仪咏归堂、隐鳞洞四首,从诗的题目可知隐鳞洞离咏归堂不远,故将其与咏归堂相提并论,它亦属藏春峡的景点之一。嘉靖延平府志卷之二地理二之十八更精确记载其方位:“隐鳞洞,在崇福,左百花岩,右傍藏春峡,前抵双剑化龙之浒,宋隐士吴仪尝约鱼其中。”南平县志110页还分载:“隐鳞洞,与百花台相接,宋吴仪隐居于。”“碧云洞,百花台之下。”这里两处提及百花台,而纵览县志、府志和其他史料均无百花台的记载。综合所有文献资料来看,百花岩、百花亭、百花台系同一处景点。隐鳞洞当居百花岩左方,碧云洞居其下。有关市隐楼的记载,南平县志176页有:“在府城外溪东,宋吴仪建,宋杨时有市隐楼诗。”再查藏春先生传有:“今水东天妃宫后统而名藏春峡,又圜 有楼曰:市隐,有阁曰清宁,无非先生晦迹徜徉之所。”证实市了解情隐楼、清宁阁均属茂春峡景点范围之内,且市隐楼是临街而筑。综合上述考证,整个藏春峡包含建溪的一部分、小路、市隐楼、清宁阁、老圃亭、菜地、咏归堂、虚心亭、紫竹、暗香亭、梅花、容照岩、茶苑,隐鳞洞、碧云洞等十余个景点。真可谓风景不殊之地。闻名遐迩的藏春峡地处南平水东玉屏山麓的藏春峡,是宋南剑州橘溪管陵吴七世孙吴仪及其从弟吴熙的卜居地。二吴得藏春峡见志,在此实践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养高恬退、读书治学听理想。往来此间文化名人遍及八闽,从游于仪、熙的达千人,二吴就成为北宋南剑州儒学的佼佼者;吴仪清修力学。吴熙博学隐操,兄弟俩均以学起家,但不乐仕宦,隐忧于藏春峡,求志不求名。高尚的情操犹如洁白无瑕的美玉,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镍铬多元素合金导卫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战略规划与风险实务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锌低铝稀土合金镀层钢丝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过程控制实验装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超市刷卡系统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导游面试题及答案
- 数据分析与报告技能考核试题及答案
- 机务地面测试题及答案
- 技术员考试中提高解题速度的方法与试题及答案
- 掘进作业试题及答案
- ECN变更作业流程
- 河道清理水浮莲及河道保洁方案模板
- 南京玄武外国语中学英语新初一分班试卷
- 高边坡施工脚手架搭设技术
- 免税资格申请模版
- 03S702钢筋混凝土化粪池图集
- 构音运动治疗法文档
- 特应性皮炎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 燃气工程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
- 第13课《卖油翁》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井下测量放线安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