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海国际工业园区海防提.doc_第1页
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海国际工业园区海防提.doc_第2页
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海国际工业园区海防提.doc_第3页
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海国际工业园区海防提.doc_第4页
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海国际工业园区海防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前言1.1工程概况 受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集团)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海国际工业园区海防堤改线工程详勘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海国际工业园区海防堤改线工程位于西海口(锦州规划区),改线坡堤长度约1.75km,工程结构形式采用抛石斜坡堤,该坡堤走向与海岸线近于一致,堤防规模等级为二级堤防,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1.2勘察任务、内容 本次工程勘察的任务是:调查区域地质构造情况,进行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查明堤防沿线各工程地质单元(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对堤基抗滑稳定,渗透稳定和抗冲能力等工程地质问题作出评价;预测堤防挡水后堤基及堤内相关地段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和建议。 本次勘察工作重点内容,查明堤基地层结构、各层分布深度、厚度及垂直、水平方向的变化规律;查明堤基相对隔水层和透水层的埋藏深度、厚度和特性;查明区内埋藏的古河道、海沟、土洞等的特征、分布范围,危及堤线的滑坡、砂丘、岸边冲刷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位置、规模个发育程度;查明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份。 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0021-2001),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因此确定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3工作方法及作业依据 本阶段勘察在充分搜集了区域地质构造资料、临近区的工程地质资料基础上布设勘探点;本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以钻探,原位测试、室内实验为主。本次勘察作业依据 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海国际工业园区堤防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T188-96) 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 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4工作概况及质量评述 我院于2007年 5月21日接受委托,5月22日至 5月26日完成野外工作。本次勘察投入XY-100型钻机1台,海域勘察采用尾挂机船装配XY-100型钻机,第四系地层采用146mm套管及泥浆护壁,110mm钻具回转钻进。勘察点定测由我院测量处完成,钻孔位置采用全站仪前方交汇法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定,已知点坐标由甲方提供,坐标点为N6:X=24347.231,Y=87101.640,H0=4.325;N7:X=24754.857,Y=86695.047,H0=5.572;N8:X=25135.056,Y=86292.241,H0=5.770。实际完成工作量详见表1 上述各项工作由我院独立完成,对野外工程钻探资料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整理、利用,报告依据充分,查明了坝堤线路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并作出了合理、科学的评价,为坝堤地基设计提供了详实的地质资料,工作量和精度达到了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海国际工业园区堤防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和相关规范要求。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1内容单位数量备注收集资料份1气象水文、区域地质完成钻孔个8钻探总进尺m97.30原状土样个18扰动土样个10标准贯入试验次20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米9.52.自然地理概况2.1地理位置 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海国际工业园海防提堤改线工程位于锦州港南部,渤海辽东湾西北岸,是一处未被开发的海边滩地。2.2地形地貌 堤坝沿线区地貌类型属滨海平原区,次级地貌单元可细分为浅海、海滩。海拔高程-0.933.37m,总体由岸坡向深海方向倾斜,区域较为开阔,海岸类型属砂砾质海岸,受潮汐影响,冲刷较为强烈。2.3气象水文 本区地处北温带半干旱大陆型季风气候区,冬季受大陆气候影响干燥而寒冷,夏季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温和多雨,7月份平均气温24.5,最高可过39.5,1月份平均气温-9.5,最低-25.6,年内平均气温为8.4;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10mm,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年降水量的68%,多年平均蒸发量1720.67mm,是降水量的2.8倍;无霜期180天左右,最大冻结浓度1.1m。春秋两季降水少,多风,最大风力67级,气候干燥。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3.1场地地层结构 场地沿线揭露的地层以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粘性土及砂类土为主,层理较为杂乱。3.2场地各层岩层的分布及性质 层、杂填土:仅揭露于沿线ZK1号孔,层厚3.30m,成分主要为虾池土坝堆积的粘性土及砂砾,结构性较差。 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分布于ZK1ZK8号钻孔,除ZK1号钻孔外其余皆出露于地表,层厚2.203.30m,灰黑色,饱和,软塑流塑状态,局部混粗砂1020%,土质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层、粉质粘土:沿线广泛分布,埋深2.606.40m,层厚2.106.60m,灰黄色,湿,可塑状态,土质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层理不明显,无包含物。 层、圆砾:沿线广泛分布,埋深4.707.70m,揭露厚度5.107.80m,黄褐色,稍密中密状态,分选一般,砾石成份主要为砂岩,一般粒径210mm,局部粘性土含量20%30%。该层夹有多层粉质粘土薄层。3.3场地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岩土参数 本次勘察对沿线场地内分布的各岩土层进行了原位测试工作与室内试验,原位测试成果、土试验成果见附表,现场原位测试、室内试验有关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见表2。3.4不良地质作用的种类、分布对工程的影响3.4.1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该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为0.35S。 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相关规定,场地内各岩土层剪切波速经验值见表3表3岩土层名称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粉质粘土层圆砾层剪切波速(m/s)120150250 理论等效剪切波速为Vse220m/s。 综合判别场地土的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类。 3、场地内无地震液化土层,岩土抗震稳定性一般,场地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3.4.2活动断裂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显示,场地位于中朝准地台燕山台褶带边缘,沿线断裂构造受辽西断裂系哈尔套-锦州断裂带控制,该断裂为非活动断裂,对堤坝稳定性无影响。3.5水文地质条件3.5.1地下水类型与动态变化 线路水文地质条件受本地区气候类型、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因素控制,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空隙潜水,勘察期间地下水受海潮影响,主要赋予存于圆砾中,地下水与海水的水力联系密切,地下水主要接受海水补给,本区地下水径流微弱,以蒸发排泄为主,年水位变幅小,各处变幅接近。3.5.2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借鉴前期勘察采取地下水样及采取海水样化验知,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水,沿线区域环境地质条件为湿润区含水量W20%的强透水土层,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按类环境判别,对混凝土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强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3.6不良土体分布及性质3.6.1软土 工程地质层层,土质呈灰黑色,软塑流塑状态,属滨海相沉积软土,具触变性、流变性、高压缩性、低透水性等特点,工程性质较差。该土质为坝堤建设不良地基上,不宜做为天然地基,因厚度较薄,且出露与地表,修筑堤坝时应予以挖除或采用片石齿墙作侧向约束。3.6.2砂土 沿线广泛分布,为海陆交互沉积圆砾层,具上细下粗的沉积韵律,为本区主要含水层,土质分选一般,粘性土含量20%30%,渗透性能稍差,总体强度较高,为较好堤坝基础持力层。 3.6.3盐渍土 沿线层淤泥质粉质粘土为盐渍土,其吸湿保水性强,土体易软化,鉴于其滨海环境,不具溶蚀、盐胀等工程特点,但腐蚀性较为强烈,总体上属软土与盐渍土共生地段,基础设计应同时满足软土与盐渍土地基处理要求。4.岩土工程的分析与评价4.1场地的稳定性与拟建工程的适应性 沿线坝址区属滨海平原区,较为开阔平整,基底稳定,无滑坡、地震液化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及地基稳定。沿线沉积有软土、砂土、盐渍土,为坝基建设不良土体,经适当的地基处理,可以建筑堤坝。4.2坝基及堤基处理 根据沿线土层分布情况,修筑堤坝基础持力层可选用粉质粘土层为坝基持力层。粉质粘土层呈可塑状态,工程性质相对较好,为较好基础持力层。 采用圆砾层为持力层,应着重考虑坝基渗透破坏,可采用粘土截水墙、铺盖或定向水泥喷射防渗墙等防渗处理措施。4.3岩土技术参数 结合沿线各岩土层原位测试成果及岩土试验成果,沿线场地内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技术参数见表4。 岩土技术参数一览表 表4岩土编号岩土名称地基允许承载力(Kpa)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压缩模量ES(Mpa)渗透系数K(cm/s)杂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7013102.52.010-6粉质粘土 12024.520.94.602.010-6圆砾260/38/2.110-2注:表中数据带下划线者为经验值,从工程地质手册中查得。5.结论与建议 5.1沿线属滨海平原区,较为平坦开阔,场地及地基稳定,地下水埋藏受潮汐影响,对本工程影响较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但沿线无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适宜修筑坝堤。 5.2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坝堤可采用扩展基础,粉质粘土及圆砾均可做为坝基础持力层,其中圆砾层呈中密状态,粉质粘土层呈可塑状态,为较好基础持力层。 5.3沿线沉积有软土、砂土、盐渍土等不良土体,坝基设计应根据地质环境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处置及整治方案。 5.4坝址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