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科技活动计划3篇_第1页
中学科技活动计划3篇_第2页
中学科技活动计划3篇_第3页
中学科技活动计划3篇_第4页
中学科技活动计划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4 中学科技活动计划 3 篇 ( 647 字) 一、目标、对象 本活动目标是带领(目前仅为七八年级)学生自己动手,使用成品套材拼装成扑翼机,让其正常工作,在空中滞留一定时间,以此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尤其是科技制作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开拓视野,扩散知识面,从而活跃思维,轻松校园生活。 本科技活动定期开展练习与比赛活动,争取让科技活动成为本校特色。 二、器材 本活动所使用的器材由学生自己购买。 三、计 划、实施 校内活动: 2 / 14 由辅导员在七年级科技课上向学生介绍扑翼机套材的拼装方法,由学生自愿购买。 估计 3 6 课时,其中 1 课时用于讲解与制作, 25 课时用于练习与改进,练习场地为本校操场。 学生课外练习时间由辅导员通知学生,主要在放学时进行。 时间:某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地点:大操场 裁判安排:三人, a,记录员,负责记录下比赛成绩等相关信息; b,计时员,用秒表计时(类 似运动会径赛记录); c,组织协调员,负责协调比赛进程; d,裁判补贴待议。 分组进行, 3 5 人同时为一组进行。(每组不超过2 分钟可完成,以 100 人参赛,预计 40 60 分钟完成)比3 / 14 赛结果: 名次:取留空时间较长的三人,设一等奖 1 人,二等奖 2 人,奖品为“飞向北京”火箭套材 48 元 /套一套、 30 元/套两套,分别为一、二等奖。(“飞向北京”套材可参加市、省、全国比赛)。 展示:橱窗展板上展示相应照片及喜报 次周周一晨会讲话,发奖、表扬、宣传及鼓励,并预告六月区 科技比赛活动内容,并动员学生报名。 3、全校比赛 在五四青年节前后择天进行科技大赛。 中学科技活动计划二:中学科技活动计划( 1112 字)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的科技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方法、确立科学思想;树立传播文4 / 14 化、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拒绝邪教、净化校园的正确科学观、人生观、世界观。引导广大同学参加各类科技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努力突出以学生为发展之本,让所 有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加强对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创造性能力的科学培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格健全塑造;加强对学生发展的全面评价。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二、工作重点: 1、创设、开展科普系列活动“畅想探索实践”。 2、开展小探索活动,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把学生小探索活动的案例选编成册。 三、科普活动: 引导广大同学参加各 类科技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努力突出以学生为发展之本,让所有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加强对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创造性5 / 14 能力的科学培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格健全塑造;加强对学生发展的全面评价。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本学期,学校将创设并开展科普系列活动“畅想探索实践”。“畅想” 学生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他们时刻都敞开着思路,毫无拘束地想象着。虽然畅想无所不在,时常浮现于脑海,但却极 难把握,为此我校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想象画、小发明、创意金点子等)帮助学生,全力捕获它,使其闪耀光芒。本学期的“畅想”主题是风筝想象画。 “探索” 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索未知的事物,使他们“经历探索过程”。我校设计的“探索”活动力求突出科学素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所喜爱,并让他们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开发。本学期的“探索”活动主要是小探索论文的搜集。 “实践” 实践活动是认知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对自然界的认识实践活 动,科学便无从谈起。我校的“实践”活动主要指通过教师、学生合作“搞”科学,实现教学过程、科学过程认知过程的统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与能力。“实6 / 14 践”活动的内容、形式丰富,有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科普基地、春游和秋游、夏令营和冬令营等),科学实践活动(各类科技竞赛)。这学期是“轻舞飞扬,我心飞翔”风筝放飞实践行动。 四、科普工作: (一)、学校科技宣传 1、放飞春天(风筝):黑板报 2、探索无极限(小论文):橱窗 (二)、科技小竞赛 1、小发明 2、小论文 3、科幻画 五、认真开展活动 ,积极参加省、市、县科技科技创新大赛。 中学科技活动计划三:中学科技活动计划( 1625 字) 一、 活动目的 为紧跟国家“科教兴国”的政策方针,贯彻“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弘扬洛新中学“爱国、科学”的7 / 14 教学传统,洛新中学学生会计划于 20 20年度第二 学期五月中旬举办校科技节活动,让所有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中去,切实体会到动手动脑的快乐,感受到思维发散给予的新的灵感。同时,也让全体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体会到自己动手,创新创优带来的乐趣。 二、 活动时间 20 5 月 14 日 5 月 17 日 三、 活动主题 “实践出真知,我手表我心” 四、 活动规则 ( 0) 开幕式暨科技成果展示活动 科技成果展实验楼展开,届时会有各科技小组成员将他们辛苦劳动的成果和观摩同学展示 、交流。 ( 1) 机器人大比拼 8 / 14 一、各班任务: 预先在劳技课上设计、制作一个仿生爬行机器人,(即每班只需出一个机器人即可),完成规定的直线竞速任务。 二、限制条件: 1、每个机器人的长度不得超过 20 厘米(行驶方向),宽度不得超过 15 厘米。 2、机器人的动力只能由 2 节 5 号电池(型号不限)提供。 3、机器人必须自行行驶,不得使用任何外部控制装置(包括瞄准器)。 5、允许使用材料进行改装。 6、必须由各班代表共二人组成参赛队,事先在劳技课上按规定制作好机器人。 9 / 14 三、比赛规则: 1、带好事先做好的机器人,二人共同协作完成比赛任务。 2、机器人从蓝色出发线后出发,完成直线竞速任务。 3、当机器人的任何部分越过出发线,队员不得再接触机器人的任何部分,否则该次行驶的成绩为 0。当机器人全部越过终点线后,队员才能接触机器人。 4、直线竞速行驶中机器人所用的时间即为该队的正式成绩。所用时间短者排名在前。 5、各赛场必须使用 统一的成绩纪录表。 ( 2) “洛新杯”第一届头脑奥林匹克大赛(纸桥跨度) 一、各班任务: 现场设计、制作一座纸桥,使纸桥的跨度尽可能大,10 / 14 并且能在桥墩上挺立起来。 二、限制条件: 1、纸桥只能使用常用的 印纸(主办方提供)和粘接材料(自备)制作。 2、允许使用的粘接材料只能为市售的胶水(如白胶、百得胶)或胶带(如玻璃胶、双面胶)。不得再用其它任何材料对纸进行加固。 3、纸桥的两端必须搁在桥墩上,不能作任何固定 的连接。 4、必须由各班代表共三人组成参赛队参赛,否则成绩计为 0 分。 三、比赛规则: 1、利用主办方提供的常用 人共同协作设计、制作一座纸桥,使纸桥的跨度尽可能大。 11 / 14 2、把制作完毕的纸桥的两端搁在桥墩上,不做任何固定,(不能用手或其他物品压住纸桥两端,不能用胶水等粘接材料使其固定在桥墩上)使纸桥能在桥墩上挺立起来(纸桥无一处触到地面),完成后举手向裁判示意,由裁判裁决此次纸桥是否符合比赛规则,并测量纸桥的跨度。 3、每队有三次测量纸桥跨度的机会(可以放弃再次测量跨度的机会),每次测量前可以对纸桥进行部分修改,纸桥跨度最大的一次即计为比赛成绩。纸桥跨度越大者排名在前。 4、裁判测量时,以两本书之间的距离为纸桥的实际跨度。 5、各赛场必须使用统一的成绩纪录表。 四、测试装置: 五、 活动安排 时间、地点、 活动内容、 参与人员 12 / 14 5 月 14 日: 12: 15 12: 55 实验楼各科技小组成员科技成果汇报展示 校各科技小组成员、观摩学生 5 月 15 日: 12: 15 12: 55 校园 机器人大比拼 八年级各班 5 月 16 日: 12: 15 12: 55 13 / 14 校园 仿生爬行机器人大比拼 七年级各班 5 月 17 日 12: 15 12: 55 校园 “洛新杯”第一届头脑奥林匹克大赛 纸桥跨度 七、八年级各班代表三名 备注: 有变动,学生会会于第一时间进行通知。 六、 奖项设置 “科技之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