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钢集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要点.doc_第1页
重钢集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要点.doc_第2页
重钢集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要点.doc_第3页
重钢集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要点.doc_第4页
重钢集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要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昌市太和工业园区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要点1 企业基本情况重钢西昌矿业有限公司(原“重庆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太和铁矿”,下简称“西昌矿业”)位于西昌市太和镇,2009年底在职职工人数1409人,其中具有高、中、初级职称的各类工程技术、管理人员248人;目前拥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各种设备784台套,其中采选设备313台套,价值2.6亿元,各种进口设备32台套,价值1.3亿元。2010年8月评估企业资产总额18.1亿元;2010年8月评估企业资产总额18.1亿元。现有铁精矿、钛精矿、氧化球团矿、硫酸、阴极铜、氯化钴、碳酸镍等多种依托矿石资源而形成的生产项目。2009年,采剥总量、铁精矿、钛精矿、球团矿的年产量分别达到844万t、98.72万t、12万t和103.93万t,实现销售收入50300万元、税费 9777万元、利润8748万元,为凉山州十大纳税企业之一,是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西昌矿业所拥有的太和铁矿山与攀枝花、红格、白马并称“攀西四大钒钛磁铁矿”,是名闻中外的“聚宝盆”,铁矿石远景储量达到9.5亿t,是国内特大型矿山之一,富含铁、钒、钛、钴、镍、硫、磷等多种资源,是一个前景广阔的矿山。目前,西昌矿业正在实施扩建改造,扩建改造完成后,年采选生产能力将达到1000万t,并促使西昌矿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延伸迈上新的台阶,为西昌矿业新一轮大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2 规划指导思想 2.1规划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细想,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总体目标,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实现“四个转变”,即:实现从矿产为主到以钒钛为主的转变,实现从单一资源开发到综合利用的转变,实现从粗放型开发到集约型开发的转变,实现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到经济生态效益统一的转变。2.2发展基本思路2.2.1以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为指导统筹规划,使资源利用更合理、更充分,产品的生命周期更长、市场竞争力更强,实现企业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佳的目标。2.2.2采用先进的节能、节水、资源回收利用和环保新技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少投入、多产出、低污染、零排放、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2.3强化资源、能源与环境的科学管理。2.2.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实现企业和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企业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2.2.5以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为依托,坚持做大、做强钒钛产业的理念,提升企业竞争力。坚持以资源为中心不动摇,发展钒钛工业。最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实现产业升级。2.2.6坚持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一直致力于以创新保持行业内的技术优势,强化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发展新兴产业与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使之成为我矿发展新的支撑点和重要的后蓄力量。积极推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用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2.7品牌建设目标把太和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攀西地区最重要的钒钛原料基地、综合实力国内领先、有较大国际竞争力的世界钒钛工业重要基地。 通过不断的努力树立钒钛工业“标兵”形象,以“创新”保持行业内的技术优势,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质保持技术优势,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我们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回报社会。3 规划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亮点3.1采、选矿的技术创新3.1.1采用先进的场外抛尾技术,使矿石回采率由设计的92%提高到99%,贫化率由8%降低到1%。利用先进高压辊磨预先抛尾技术,对品位TFe1520%表外矿进行全利用,变废为宝。对废石进行深度加工,生产建筑石材,节约矿产资源,减少废石排放。3.1.2充分发挥广大科技人员和职工的积极性。走出去,请进来,和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选铁、钛、钒及其他金属回收率。3.1.3自主探索开发的全粒级入选的强磁浮选流程,把攀西地区长期的选钛回收率由18%提高到40%。并获选钛技术的国家专利(专利号200510057331.X)。3.2球团的技术创新建成了攀西地区第一座全钒钛氧化球团生产竖炉,其高钛型钒钛护炉球团矿生产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200410021792.7),并将这一专利技术进行创新,用于规划所采用的链箅机回转窑生产线生产氧化球团。3.3尾矿回收综合利用的技术创新3.1在攀西地区率先建成了从钒钛磁铁矿总尾矿中回收钴硫精矿的生产线,实现了钴硫精矿的回收率83%的较好指标。3.2对钴、硫、铜等多金属的综合回收生产线已建成投运、效果显著,通过进一步扩能改造,完全适应钒钛产业扩能的需要。3.4钒、钛回收的技术创新采用“煤制气竖炉直接还原熔分”新工艺提铁、提钛和转炉提钒,实现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升级,使钒钛资源的铁、钒、钛得到有效回收利用,同时实现节能减排、低成本、环保清洁生产。3.4.1竖炉直接还原铁的金属化率达到93%以上,通过熔分,铁得到充分的回收利用;3.4.2熔分铁水中钒含量达0.48%,与高炉冶炼铁水钒含量约0.25%相比,提高了92;3.4.3熔分渣中TiO2的含量47%,与高炉流程中高炉渣TiO2含量22.5相比,提高拉108.9,且其酸解率达到90%以上,本规划用于生产为氯化钛白法提供原料的富钛料TiO2 94%。3.5规划实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3.5.1采用雨水收集回收技术,减少取水资源三分之一以上。3.5.2依据各单元废水质不同,相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技术,各单元排放的废水集中回收到中央水处理系统在集中处理,使本规划水循环率97,基本实现了零排放。3.5.3采用“竖炉直接还原铁熔分”短流程,采用褐煤或次烟煤作为制造直接还原工艺气化原料,实现了攀西地区废次资源的有效利用,突破了普通高炉炼铁需用主焦煤的限制,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3.5.4本规划结合硫酸法钛白厂的建设,将钴硫精矿焙烧中所产生的烟气,与钛白粉厂的硫酸亚铁废料和硫钴矿综合利用产生的烟气及硫磺参烧合并制酸,硫酸供钛白粉厂生产使用,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3.5.5回收利用硫酸法钛白粉厂产生的废酸,采用酸浸工艺,酸解熔分钛渣,生产TiO2品位达94%以上富钛料,既缓解了我国氯化法钛白原料的短缺的矛盾,也使钛资源得到有效回收利用,减少废酸、废渣排放,真正实现了节能减排,达到了环保的要求,并提高了钛的附加值。3.5.6含钒铁水通过转炉提钒生产钒渣,钒渣被进一步深加工为V2O5(本规划为1万t/a),钒资源被充分回收利用,除减少了钒渣对环境的污染,还获得了高附加值的钒产品。3.5.7回收提钒后的半钢,铸造为铸管铸件和钢坯,使铁资源得到了充分回收利用。3.5.8选铁尾矿利用西昌矿业现有的尾矿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综合回收钛资源和硫钴资源,以及其它金属资源,既减少资源浪费和废石排放,还获得了高附加值的多种产品:生产钛精矿60万t/a及钴硫精矿8万t/a;钛精矿通过硫酸法生产(清洁生产)金红石型钛白22万t/a;钴硫精矿通过烟气制酸、废渣经湿法冶金生产碳酸镍240t、氯化钴800t、电极铜600t,既使钛、钴、镍、铜等资源被充分回收利用,同时减少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3.5.9通过与新钢业的战略合作,多种钒钛专有和专利技术被用于西昌矿业钒钛资源的综合利用:(1) 转炉提钒技术和半钢冶炼技术;(2)钒渣回转窑一次焙烧、水浸生产五氧化二钒技术;(3)低Si、低Fe片状V2O5生产技术;(4)高钒铁冶炼技术;(5)钒铝合金冶炼技术;(6)含钛渣湿法提钛技术。3.5.10充分利用矿山废石资源,生产建筑石材300万t/a,减少建筑行业对石材资源的开采,保护生态环境,并减少废石的堆存和对环境的污染。利用各生产系统产生的废渣,生产水泥原料100万t/a,减少水泥行业对石灰石资源的开采,保护生态环境,并减少废渣对环境的污染。3.5.1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开发利用率(不含废石和尾矿)大于92%,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率100%。总之,西昌矿业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将建设成为具有21世纪国内先进水平的大型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铁、钛、钒、钴、铜、镍、硫多金属及元素得到充分回收利用,从而使企业实现产品、技术、效益、环境协调发展,以工艺技术先进、流程短捷顺畅、走循环经济和绿色制造模式,将西昌矿业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成为产品质量高、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具有国际一流竞争优势的生态型绿色工厂。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循环和企业与社会资源大循环,充分体现新型化工业的特征。西昌矿业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链、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工艺流程图见图21。15图21 西昌矿业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链、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工艺流程图(单位:万t/a)4 规划目标4.1 主要产品目标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西昌矿业钒钛资源条件,以及西昌矿业钒钛产业领域的技术优势和现有生产情况,产品规划目标见表41。表41 西昌矿业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规划目标序号项 目单位规划目标一生产规模1原矿万t/a10002铁精矿万t/a3203钛精矿万t/a604硫钴粗精矿万t/a205铁万t/a150二主导产品方案1V2O5t/a50002高钒铁(FeV80 FeV50 钒铝合金)t/a32003氯化钛白粉万t/a54金红石钛白粉万t/a225高纯二氧化钛万t/a46海绵钛万t/a17钛材万t/a18氯化钴t/a8009电极铜t/a60010碳酸镍t/a24011外销球团矿万t/a3312铸管铸件万t/a8013钢坯万t/a70三副产品1建材石料万t/a3002水泥原料万t/a1004.2 经济效益目标2015年,西昌矿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60亿元,实现利税28亿元。4.3 节能减排目标2015年,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和循环经济模式,外排废气合格率达到100,钒钛产业节能减排指标全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钒钛磁铁矿尾矿回收利用率达到70以上。5 规划主要建设项目5.1 矿山扩建工程西昌矿业采矿系统扩建工程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即按照现采场矿石分布特点,逐年扩大采矿规模。工程包括:采矿系统扩建工程;选矿系统扩建(含尾矿坝)工程。硫酸及钴镍综合开发利用工程。2015年达到原矿1000万t、铁精矿320万t、钛精矿60万t。年产硫钴粗精矿8万t副产品,硫钴粗精矿作为硫酸生产及钴、镍综合开发利用原料。5.2 尾矿综合开发利用工程尾矿综合开发利用工程包括:选硫钴、80万t/a硫酸生产及钴、镍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硫钴矿系统设计处理选钛的全部尾矿和选钛流程浮选作业收得的粗硫钴矿,年生产硫钴矿8万t。80万t/a硫酸生产及钴、镍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年处理硫钴精矿8万t、并添加硫精矿,年生产硫酸80万t,氯化钴800t,碳酸镍240t,电极铜600t。废渣则生产70万t水泥原料。5.3 氧化球团工程按物料平衡和直接还原铁生产要求,须设一条年生产能力为320万t/a酸性氧化球团矿生产线。5.4 钛渣、钒渣生产线为了确保钒钛深加工所需优质原料,除采选工程中生产钛精矿外,还需通过直接还原铁冶炼、转炉提钒,以便为钒钛深加工提供优质钒渣、钛渣。并对提钒后的铁水进行综合回收利用,生产铸管铸件和钢坯。包括:5.4.1“煤制气竖炉直接还原(HYL-ZR竖炉)熔分”生产线,年产高钛渣(TiO247%)65万t,含钒(含V2O5 0.420.58%)铁水150万t。5.4.2 120t转炉提钒生产线,年产标准钒渣12.5万t。5.5 铸管铸件项目规划半钢综合回收利用工程铁水提钒后,可年产半钢150万t,为了综合回收利用半钢,拟配套建设铸造车间。年产铸管铸件80万t;钢坯70万t。5.6 钒产业项目5.6.1建年产10000t五氧化二钒(V2O5)生产线。5.6.2年产3200t高钒铁生产线, 产品为FeV80、FeV50、钒铝合金。5.7 钛产业项目5.7.1建钛白清洁生产线1套,年产钛白粉22万t。该生产线突破了硫酸法钛白粉产业发展的制约,通过对废酸、硫酸亚铁、尾气、废渣等综合利用,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提升了经济效益,增加了产业发展竞争力。通过对废酸浓缩回收利用于熔分高钛渣打湿法提钛、钛白氯矾制取铁系颜料、软磁铁红、超细铁粉、饲料添加剂等产品,钛白粉厂与硫酸厂之间蒸汽循环利用等途径,实现硫酸法钛白的清洁生产。5.7.2建湿法提钛生产线1套,年产副钛料30万t。5.7.3建四氯化钛生产线1套。5.7.4建高纯二氧化钛生产线1套,年产高纯二氧化钛4万t。5.7.5建氯化钛白生产线1套,年产高档氯化钛白5万t。5.7.6建海绵钛生产线1套,年产海绵钛2万t,其中1万t为商品海绵铁,1万t作为钛材生产原料5.7.7新建真空自熔电炉生产线,年生产钛材1万t。6 规划投资及融资方案6.1 总投资发展规划总共需要投资1398131万元,其中静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80000万元,流动资金251702万元,建设期利息62846万元。6.2 融资方案6.2.1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1080000万元,通过多渠道融资解决。其中:(1)重庆钢铁集团西昌矿业资本金250000万元:a.西昌矿业五年内折旧及利润100000万元;b.注入新的资本金150000万元。(2)其余自有资金230000万元吸引新钢业及其他投资人合作出资。(3)发行企业债卷及向银行借贷共600000万元。6.2.2 流动资金流动资金251702万元筹措:自有资金75511万元(占30%),贷款176191万元(占70%)。6.2.3 建设期利息建设期利息62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