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芳铭老师的现代文阅读.ppt_第1页
孙芳铭老师的现代文阅读.ppt_第2页
孙芳铭老师的现代文阅读.ppt_第3页
孙芳铭老师的现代文阅读.ppt_第4页
孙芳铭老师的现代文阅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作品阅读的几个问题,南京一中 孙芳铭,一、文学作品阅读命题的特点,1。选文坚持“三贴近”的原则 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和学生的实际 2。注重考查基础阅读能力 理解词句、归纳内容要点、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 3。全部采用主观性题型,二、得分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没有真正读懂作品 例1:2005年北京卷第19题 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原文是这样的,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侯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侯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着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史铁生合欢树),高考命题组一再提醒:“培养阅读能力应把重点放在基本能力的培养上,理解了,读懂了,才能分析”,“阅读训练应该以读懂为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再来分析,逐步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又说:“现代文阅读要加强对文句文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学会针对问题来分析判断文章的内容,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要全面准确。”,1。这是考试大纲的规定 2。这是高考试题现实的决定 3。这是阅读基本的要求,怎样关注作品的内容: 1.要注意正确评述作品中的“自我” 散文是一种“自我”文学,散文中的“我”,是真实而 独立的写作主体,是全文表现的“主角”,读这样的 文章首先要把握住“我”,即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要加强对重要文段的理解和分析 (1)什么是重要文段? (2)怎样分析重要文段?,分析层次;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寻找内容新的增 长点。,例1: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难道华侨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 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 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 写的好处。(2003年全国卷第21题),答案:1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 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2具体说明乡土 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 理)而褪色;3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 到深化。,例2: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铺地! 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为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从文章第四段看, “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年江苏卷题),(1)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 (2)杜甫的苦寒人生; (3)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矛盾冲突),答案:,3.要加强对重要文句的分析 抓住重要句子是阅读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1)什么是重要的句子? (2)怎样分析重要的句子? 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从分析句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子入手 从分析作者的表达意图入手,例1: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的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崇高友情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例2:从文中看,“我还要追赶时间的晨曦”这句话有什么含义?(2004湖北卷第19题),怀表在我身上焐得很热,我时常摸出看看 它,我听到的是时间的足音。我不可能是 敲木鱼的和尚,应该承认已进入暮年,但 还有点晚晴火红;我还要追赶时间的晨曦 哩。,(1)追赶:虽已年迈,仍要珍惜余生,振作 精神;(2)晨曦;永葆青春,向父亲那样 积极进取。,例3: 2004年天津卷第19题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 “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原文: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书林杂芜,仍要耐心从中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追求活着的真谛。,答案: (1)人生如书,书如人生。(2)人生诡谲,犹如书林杂芜。(3)人生要追求活着的真谛。,例4: 能享尽天年的树毕竟不多了,人们懂得了植 树的重要,“前人种树后人凉”,这是人类的美德,为 子孙造福的职责。毁尽了树,人类自己也将毁灭, 于是地球上只剩下高昌、交河、楼兰-树不仅是 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生命之树长青,其 实是艺术生命长青。人总是要死去的,艺术才能跨 越时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作者永存在艺术中, 然而艺术极难成活,比树难活多了。人们说风格是 人,也可以说风格是树,像树一样渐渐成长。树的 年轮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风格的形成还往往不一 定与岁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风格,但却绝对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众目睽睽,空头美术家漫天飞舞, 君不见在花篮簇拥的展厅中,有最长、最大、最小 及用脚、舌、发制作的符咒。作者往往是三年、二 年、一年成才的俊彦或美女。雨后多春笋,更多杂 草,哪里去寻夏木荫浓处?天坛、太庙,依傍的是 祖荫。 (吴冠中说树),依据最后一段文字,如何理解“天坛、太庙, 依傍的是祖荫”这句话?(2004年广东卷19题),答案:前人种树后人凉,为子孙造福是我们的 职责,我们要继承我们民族的传统。-,例4: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抬起头,极目四望-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直角,再往后便没有 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肖铁壶口的黄河) 2005年广东卷第18题:怎样理解第6段“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这句话的含义。,答案(1)站立起来的黄河“像人一样活了”体现出自由生命的淋漓尽致的活力(或:表现出“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 (2)经受壶口的考验后,黄河从此便无法阻挡(或“从此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1.整合,就是把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把零碎的条理化、系统化。整合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交叉关系。 整合信息要围绕目的要求。,三、关于“整合”和“归纳”,例1:2002年全国卷第20题 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例2:2004年全国卷(4)第18题:,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 文中的信息, 简要回答。,原文相关信息: 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 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 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 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予我的热力和温情。,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要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要找概括性语句。 关键是学会筛选和概括。分层次是帮助筛选;找概括性语句是帮助概括。,2. 归纳内容要点,就是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概括全文和局部内容要点这两种要求。 例: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不超过60个字),例1:2004年浙江卷第18题 2、3两段写委羽洞,读后请用简洁的词语 概括出它的4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意外地看见了委羽洞。心头一惊,听老者说过,这是仙人修炼过的地方,称为道教天下第二洞天。“委羽”典出后周刘奉林,他于山中学道,能闭气,三日不息。据说,他吞吐一口气,风走云卷,能控飞鹤上升,鹤群拍打着翅膀,却不再飞翔,停在空中不动了,又掉下一片片羽毛于山后,洞因而有委羽之名。时光流逝,道教逐渐走向了衰落,能够控制白鹤不再飞走的仙人,大概不会再有了。也许,旧说也成了一种传奇。,因为好奇,走向山洞,洞口挂满藤萝,千年以上;一地绿苔,野性十足。它们是装饰洞口,还是装饰神秘?我不知道。好奇是少年的天性,无畏先作了他们的向导。借着洞口微弱的亮光勇往直前地向前走区。然后,黑咕隆咚地在洞中摸索着,穿越时间的黑夜,黑夜没有尽头,路也没有尽头。冷不防头上滴下几滴冰冷的水珠,一阵慌乱。然后又听得“丁冬丁冬”的滴水声,荡漾于无限无尽的寂静之中;再往前走,有浅水,越走越深,心却越来越虚,拔脚出洞,不知洞深几许。,考生答案举例:1.藤萝、绿花、有水、洞深。 2.景色秀丽,神气色彩,山清水秀,天人合一。 3.被称为天下地二洞,有极富传奇色彩的得名,野性十足,寂静,幽深。 4.委羽洞有着神奇、历史悠久、洞比较深、洞内寂静黑暗神秘等特点。,答案;野性、神秘、黝黑、深邃、寂静。,例2:2005年全国卷(一)16题:“海棠花又是我所 深爱的” 请 简要概括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浓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例3:人们到树下纳凉,摆小摊,四川的黄桷树荫 更是挑夫们中途最佳的息脚处,那里往往有小姑娘 卖茶水。“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如果 没有了古柳,盲翁失去了卖艺的好场所。夏木荫浓固 具郁郁葱葱之美,而冬天的树,赤裸着身躯,更见体 态魁梧或绰约多姿之美,那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 抽象美的范畴了。不少人沉湎于人间丰腴,不爱看冬 天的树,因其荒秃。宋代画家郭熙几乎专画冬天的树, 郭熙的画面充满强劲的筋骨,郭熙的世界是树之精灵 的世界,是人之精灵的世界。 ( 广东卷说树),从文章的第二段看,作者为什么欣赏冬天的树?,例:2005年江苏卷第16题 文章第3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40字),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变化意味着并且导致了认识世界方式的变化。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书籍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在书籍的阅读中,我们得以进入用文字记载的悠久传统。相反,电视则以现时为中心,所传播的信息越具有当下性似乎就越有价值。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作为一种媒介,它要求阅读的同时必须思考。而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有时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防碍观看。在波兹曼看来,之中进行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思考。书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电视却会使我们背离这个目标。那么,电视究竟把我们引向何方?引向文化的反面娱乐。一种迷恋当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们只能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娱乐。,答案:媒介影响认识世界的方式,应当引导人们思考,书籍有助思考,而电视排斥思考。 四个得分点:认识世界的方式;引导思考(或“有文化的人置身于精神传统之中思考”);书籍有助思考;电视排斥思考。,考生答案举例:(1)媒介的变化意味着并导致了认识世界方式的变化,有文化的人应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中进心进行思考。(4分,1、2两点) (2)媒介影响认识世界方式,当电视取代文字成主要媒介,人们开始背离文化,走向娱乐。(3分,1、4点) (3)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都通过媒介完成,如文字、图像,媒介变化则认知方式变化,文化也就变化。(2分,第1点) (4)以文字为媒介,主要通过书籍交流思想,传播信息,阅读同时置身于人类传统精神之中进行思考。(1分,第3点) (5)媒介变得越来越迷恋当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这导致认识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娱乐化。(1分,第4点),四、关于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关于鉴赏形象 (1)什么是形象 文艺学认为,作品的形象是指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图景,主要是指人物形象。 (2)鉴赏人物形象的目标:评述人物的本质(典型意义),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还要评述人物形象的意义或作用。,2001年春季招生试卷选用邹志安的黄土,其中第2题是这样的: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要点:(1)父亲是中国老一代农民的代表;(2)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还是锄头、庄稼、收割;(3)节俭,对自己十分节俭,舍不得花一分钱;(4)善良,与世无争,唯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5)精神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例1:,例2:2004年湖北卷第18题,根据原文,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父亲形象的内在 特点(限30字以内)(骆文怀表,很老很老 了) 答案:(1)惜时 (2)敬业 (3)勤奋 (4)俭朴,2004年辽宁卷19题,(1)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 (2)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 21题 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19题答案(1)外貌特征:身材矮小,前额不宽, 天庭欠饱满,秃顶鹰鼻弯长,双眼凹陷,嘴唇肥 厚脖子粗胖。 (2)作者并未直接描写赛艾姆的外貌而是通过 赛艾姆将自己外貌特征的诸多方面与众名人作比 较,从而巧妙地使赛艾姆的外貌特征在读者的心 目中组合而成。,21题 赛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 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从而引 发人们的思考。(本质;意义),关于鉴赏表达技巧,1.什么是表达技巧 (1)作品中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如描写的技巧、叙述的技巧、抒情的技巧等。 (2)作品中运用的某些表现手法: 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比较、抑扬、托物言志等,以及人称的运用等。,(3)作品布局谋篇的技巧 如构思的技巧、线索设置的技巧,交代和照应的技巧等。 (4)语言表达的技巧 如全文语言风格,局部的修辞技巧。 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2.鉴赏表达技巧的目标 揭示某种表达技巧所表达的内容,阐述运用某种表达技巧的作用或效果(“好处”)。,例1:本文以怀表为线索,可以分三个层次,请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和好处。(2004年湖北卷20 题),作用:第一层写修表的经过,为下文介绍表的来历作 铺垫;第二层写表的来历凸现父亲的精神;第三层写 表的传承突出作者对父亲精神的感悟。 好处:由表及人,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严密紧凑。,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白露便是秋分 便是 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正的怎么得了。 领取自己那一分,也是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例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 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998年),3.鉴赏表达技巧应坚持的原则,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 例:2005年全国卷15题:“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题思路:要分析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反复这样说的;要从全文来分析这样写的好处。,答案: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早已远引。 欲扬先抑,突出下文的“一日的春光”。 (意思答对即可),例2:2005年福建卷第15题 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分 为什么着重写“记忆”?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的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的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的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相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感情、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镶嵌进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答案: (1)作者认为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是黯淡无光的但是记忆却能使我们从黯淡无光中摆脱出来,因为记忆排斥平庸,使人变得独特。 (2)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记忆是留在日历上的,但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认真地书写每一天的日历,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因此,作者在文章的后半部着重谈记忆。,2004年辽宁卷第20题:,文中成功地运用了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作者以漫画式、喜剧性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述了赛艾 姆“一本正经”的完成了滑稽可笑的“自我认识”过程, 尤其是对赛艾姆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更是幽默 风趣,从而引导读者更深刻领会作者寄寓在这一人物 形象上的严肃的人生思考。 只答出寓庄于谐的基本内涵或只举出实例没有对 寓庄于谐进行阐释的给2分。能联系文中实例对寓庄于 谐作具体赏析的给4分。,(2) 要同揣摩语言相结合 例1: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它”,原因是什么?(2000年) 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不再是嵌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和空间的嘲弄。在风沙的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例: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 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 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004年全国卷),那里的河流,确已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 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虾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 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 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 了。” (孙犁老屋),答案:主要运用了白描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 真情。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抚今追昔,物是 人非,深沉悲凉),例3:2005年广东卷壶口的黄河第16题 文章开头 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 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原文: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 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 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 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 才成了真正的黄河。,答案:通过对比、层递等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 最有“中国味”,凸显主题,总领全文。,五、关于评价思想内容,什么是思想内容 什么是评价思想内容 (1)评述材料在文中的作用 (2)评述作者某种观点态度形成的原因 (3)评述作品的主题,评价思想内容应坚持的原则: (1)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 分析材料的内容;分析其前后所说的话。 (2)各部内容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 分析因果关系,据“果”寻“因” (3)实事求是,不以偏概全,不强加于作者,例1:2004年天津卷20题 从全文看,第六段“朋 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什么 作用?,冬去春来,朋友打来电话,兴奋地报告,他那窗外 的晴空中,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南来雁群,一会儿呈 一字,一会儿呈人字跃然翻飞,引出他心中酽酽的 诗意,多年不曾写诗的他,一时竟挥就了五首新 作!放下电话,我也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的生命都 只有一次。生命中的青春也只有一回。我们生命中 只辉煌的时刻也只有那么一段。这都很像北国的 春天,会飘然而至绣出万紫千红,却又会匆匆而去, 甚至伴随着阵阵沙风,在你不经意时,也已经落红 遍地。现代人里谁还会像林黛玉那样哀伤地葬花?,一时间你会觉得有许多俗众熙熙攘攘,无情地在你 践着落花去追名捉利,于是你惆怅,你喟叹- 但是,我鼓励自己,也劝告别人,像我那朋友一样, 诗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败得失,看待生 关死劫;须知,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 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刘心武春从心 出),答案:内容上,这件事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 生活,诗意地看待生活。 结构上,起过渡作用, 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发了议论。,2005年浙江卷第20题: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似乎”一词的含义?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何作用?,例2:-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虚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由此,人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礼物,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们遗忘了终极命题,带来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答案:“似乎”的含义(1)他们行为上远离人群,思想上超越大众;(2)他们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走出人群,又将丰盛的精神礼物带回给人类,因而实际上并未远离人群。 作用(1)表明了伟大的灵魂和精神创造是如何产生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例3:2005年浙江卷第21题 从全文看,“精神的天空”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者期望自己“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例4;2005年广东卷第19题 为什么说壶口的黄河“才是中国的河”?请联系全文作答。,例4:2002年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 对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的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当我向他衷心地致敬时,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依旧要不断地奏出震撼人们灵魂的声音,其中自然应该有悼念那位知音的悲歌,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智慧的灵魂和丰盈的情感是多么值得怀念和尊重。像这样美丽动人的乐曲,难道就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知音?而如果不再去弹奏这迷人的弦索,哪里还能引出心心相印的知音?知音总是越多越好啊!,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太艰难了 - 像这样花费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轻易放弃了是多么严重的损失,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和沉沦。,2005年广东卷第19题:为什么说壶口的黄河“才是中国的河”?请联系全文作答。 2005年浙江卷第21题: 从全文看,“精神 的天空”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者期望自己 “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五.关于读题和答题,1.读全题,把握测试系统 命题者设计试题的原则: (1)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 (3)努力体现出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 (4)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 (5)力求题型稳定,即由填空到简答,最后是多项选择,A Judas kiss,例:2004年全国卷1 大地山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8本文主要分三幅画面来写河、写高原、写雪,这些 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19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西北高原”? 20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 带给人怎样的不同感受? 21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文与白杨礼赞在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上一脉 相承,都是楷景抒情,讴歌陕北解放区的新气象, 讴歌北方人民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B. 作者对江南水乡风貌和西北地区河流在潜水季节 的形态的渲染铺陈,是为了更有力地突出夏季涨水 时的气势,以细美涓细来反衬壮阔雄浑。,C. 作者对延水夏季涨水将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 十多丈远的描写,虽只有短短两行,却有慑人心魄 的力量,真实地写出了西北河流威风。 D.作者巧用古代名句,善造意境。意境的营造和名句 的妙用自然和谐,相得益彰,使人读后能获得“文中有 画,画中有文”的美感,韵味无穷。 E.本文叙述明晰而善于变化,文字凝练而富有诗情画 意。作者一反委婉含蓄的手法,以浓郁的情思和直抒 胸臆的表达来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2.读个题要把握指向 (1)答案所在区间的指向 (2)答案要点的指向 (3)答题思路的指向 例: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和作用。(2003年) (2)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答题的原则:以文解文,据文答题。 例1:“我要尽量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相关原文:去年冬天,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 我要尽量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 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 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 ,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 得口有余香!,例2 2005年全国卷(3)第17题:第三段对于篝火燃烧的 大段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是晚,我息宿山脚的苗寨。客栈贴近寨口,推窗即为古道道边婆娑着白杨,杨树的背后喧哗着一条小溪,溪的对岸是骈立的峰峦。山高雾大,满世界一片漆黑。我不习惯这黑,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披衣出门,徘徊在小溪边,听上流的轰轰飞瀑。听得兴发,索性循水声寻去。拐过山嘴,飞瀑仍不见踪迹,却见若干男女围着篝火歌舞。火堆初燃之际,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树枝。燃到中途,树枝通体赤红,状若火之骨。再后来,又变作熔化的珊瑚,令人想到火之精。自始至终,场地上方火苗四蹿,火星噼噼啪啪地飞舞,好一派火树银花。猛抬头,瞥见夜空山影如魅, 森森然似欲探手攫人,“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