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 知识经济时代之基础教育整合学程规划摘要:本报告为知识经济时代之基础教育整合学程规划四年期计划的第三年度计划期中.英文分级小组召级人张瀛健讲师和春技术学院语言中心主任美国西维吉尼雅大学外文所.关键词:报告,英文类别:论文报告来源:牛档搜索(Niudown.COM)本文系牛档搜索(Niudown.COM)根据用户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文中内涉及到的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用于学习交流经验,作品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牛档搜索(Niudown.COM)赞成本文的内容或立场,牛档搜索(Niudown.COM)不对其付相应的法律责任!3知識經濟時代之基礎教育整合學程規劃 乙91FDD14 九十三年度計畫執行成果報告 和春技術學院第二梯次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93年度計畫執行成果報告知識經濟時代之基礎教育整合學程規劃 Integrated course programming for the based education in the times of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乙91FDD14全 程 計畫:自民國 91 年09 月 至民國 95 年 08 月 止本年度計畫:自民國 93 年09 月 至民國 94 年 08 月 止和春技術學院九十四年八月五日第二梯次提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九十三學年度計畫執行成果報告目 錄壹、整體計畫中文摘要1貳、整體計畫英文摘要2參、年度計畫執行成果中文摘要4肆、年度計畫執行成果英文摘要5伍、年度計畫執行內容及成果說明:一、計劃目標7二、總計畫與分項計畫,各分項計畫間的整合架構與互動關係13三、計畫管理14四、計畫實施方式或教學方法16五、人力運用情形說明70六、經費運用情形說明76七、年度計畫執行成效78八、參考文獻82九、經費運用情形一覽表85十、經費使用情形說明86十一、年度計畫查核點執行情形87十二、所面臨問題與因應措施88附件一、經費收支報告表89附件二、九十二學年度保留款核備公文91計畫基本資料表總計畫名稱知識經濟時代之基礎教育整合學程規劃總計畫編號乙-91-FDD1-4執行單位和春技術學院計畫總主持人姓名鄭 利 榮計畫聯絡人姓名鍾 景 生電話07-7889888分機2200電話07-7889888分機2230傳真07-7889777傳真07-7889777E-.twE-.tw全程計畫核定補助經 費(仟元)經常門6,246本 年 度核定補助經 費(仟元)經常門1,597.9資本門754資本門0合 計7,000合 計1,597.9全程計畫學校配合款(仟元)1,265本年度學校配合款(仟元)0計畫序號計畫名稱主持人職稱服務單位總 計 畫0知識經濟時代之基礎教育整合學程規劃鄭利榮校長校長室分項計畫1基礎語言能力分級教學機制之設計與發展鍾景生主任秘書秘書室分項計畫2性別教育學程之設計與發展王秀文講師商品設計系分項計畫3科學與哲學融入生活之學程設計張 澔副教授會計資訊系分項計畫4複合網絡社會的構築高瑞坤助理教授兼館長傳播藝術系圖書館7壹、計畫中文摘要(關鍵詞:語文能力、學程設計、通識護照)陳水扁總統宣布將2001年訂為台灣的知識經濟社會推動元年,並把知識經濟視為國家發展的願景。所謂的知識經濟,就是直接建立在知識與資訊的激發、擴散和應用之上的經濟,創造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與效率,凌駕於土地、資金等傳統生產要素之上,成為支持經濟不斷發展的動力。由此可知,未來影響國力的關鍵因素將取決於知識的累積、流通與應用。而在此全球化知識經濟浪潮下的台灣,也必須重新思考如何的教育環境,才足以培育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民。前教育部長吳京先生,曾提出知識經濟的骨幹在於創新,而且認為人文素養是創意的源泉,沒有人文素養,創意是表面的,沒有人文素養,科技創新的根就無法深植。由此可知,人文素養是創意的源泉,也是知識經濟的主要動力。本計劃在認知知識經濟的時代發展趨勢下,提出兩個技職體系通識教育的課程發展計劃。分述如下:其一為基礎語文能力的加強:語文是傳遞思想、人際溝通的工具,良好的語文訓練,不僅可有效完整表達內心思想,更可促進人際溝通的順暢;外國語文的學習可讓知識獲取的觸角無限延伸,對於未來的國際化及全球化競爭更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本國語文及外語(英文為主)的聽、說、讀、寫基本訓練是重要的教育內涵。其二為通識課程的學程化設計:通識教育近18年來在大學院校的全面推動下已達普及的程度,但在課程設計中卻有知識承載度不足的現象,以往通識課程被視為營養學分的認知,需靠結構化、系統化的課程設計,以提昇通識課程專業性認知。因此本計劃的第二個重心則是以議題導向為規劃原則之整合性學程化課程設計,在體察現今社會變遷的脈動下,規劃三個子計劃,分別為性別教育學程之設計與發展、科學與哲學融入生活之學程設計以及複合網絡社會的構築。另外有鑑於人文素養的養成,除結構化的課程教授之外,更需要平日生活中的實踐潛移默化,因此本計劃也將以推動學習護照發現之旅,作為學生四年在學期間課堂外學習的歷程記錄,將參與人文藝術活動、推薦讀物閱讀心得、社區參與活動、旅遊心得記錄等加以整合,以培養學生人文關懷的習慣,藉以達成知識經濟社會終身學習的目標。貳、計畫英文摘要(Keywords:language proficiency, Course programming, learning passport)President Chen, Shui-bian declar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society promotion first year of Taiwan in 2001, and treat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s the vision that nation develop. So-called knowledge-based economy, establish directly spread and apply the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on economy. The economic 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knowledge, override on the production factor of the traditions such as the land and funds, has become the supporting motive that nation economy continuously develop. Therefore, the key of the national strength will depend on the knowledge accumulation, circul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world turns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wave tide under of Taiwan, also must consider how of education environment, just good enough to grow the citizen of having the world competition ability. Former minister of education Wu, once said the framework of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consist in creativity, and make reference to that the cultivated manners of humanities is the headspring of the creativity, without cultivated manners of humanities, the creativity is superficial, without cultivated manners of humanities, the root of technology cant plant deeply. From here then, the cultivated manners of the humanities is the headspring of the creativity, is also main motive of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At realizing the times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we put forward two educational plans of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general education of the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Summarize as follows:First, enhancing for the foundation language proficiency: The language is a tool to deliver the thought and communication of the human relations, good training of the language,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integrity expression heart thought, but also can promote the human relations the communication smooth. The learning of foreign language, can let infinite extension of the touch, is also a necessary tool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 competition. So the hearing, saying, reading and writing basic training of mother tongue and foreign language (English is the major) is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education.The second, the design for the course of curriculum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e general education have attained the universal degree in the last 18 years, but have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degree of the knowledge loading in design of the curriculum is not enough. The former curriculum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is seen as course credit of the nourishment. This viewpoint needs to be turned by structured, systematical curriculum designs. This method will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cognize for th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o the second center of this plan then regard subject direction as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ed curriculum design, under examines closely the society of the present change, programming three sub-plan, respectively is Course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for the sex educates ,Course designing for the science and philosophy melts into the living”, ”The building of compound network society.Development of the cultivated manners of the humanities, in addition to the structured curriculum training, also need the usually living the fulfillment that hiding change and influences imperceptibly, so this plan also will to push the learning passport- the trip of the discovery. This passport will be students four years record of the process of the learning in outside classroom. This record will include that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activity of the art and the humanities, the reading insight of recommendatory books, the insight of participation of community activity and the insight records of travel, etc. Rely on developing the habit of humanities concerning, life-long learning “-the object of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society will be come off.參、計畫執行成果中文摘要本報告為知識經濟時代之基礎教育整合學程規劃四年期計劃的第三年度計劃期中報告,本年度的計劃實施重點在於語文分級教學制度的全面執行,以及三大學程:性別教育、科學與哲學融入生活以及複合網絡社會的構築的課程持續實施。在本年度的計劃推行中,完成工作重點如下:一、繼續實施大一英文分級教學:延續前一年度的全面實施大一英文分級教學,在本校三個校區依學生程度分成Beginner(C級)、Elementary(B級)以及Lower Intermediate(A級)三級,進行因材施教的分級教學,並於期末進行之教學問卷調查中,在教師教學及學習成效二個項目分別獲得學生滿意度90及85以上的極正面肯定 。二、全面實施大一國文分級教學:運用前一年度小範圍分級實驗教學所得的經驗,本年度全面實施大一國文分級教學,依學生程度分成三級進行教學,並於期末進行之教學問卷調查中,在教師教學及學習成效二個項目均獲得學生滿意度90以上的極正面肯定 。三、建置英文線上考試學習系統:為使英文學習場域擴展於課堂之外,建置e-learning 英文線上考試學習系統,讓教職員工生能利用網路進行全民英檢的模擬練習及測驗,以提昇英文能力。四、辦理教師工作坊:舉辦三場次之教師工作坊,提供學程協同教師專業成長,進而促進通識課程開設品質之提昇。 五、辦理專題演講:藉由專題演講提昇師生對單一主題有更深入的認識與視野的拓展是計畫案的主軸之一,本年度辦理之專題演講共15場,藉由各專業領域學者專家的專題演講,可彌補授課教師部份課程領域不夠深入的缺憾。肆、計畫執行成果英文摘要This mid-term report is the third year that period of four years plan of Integrated course programming for the based education in the times of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 the point of this year lies in the actually operation for the teaching system of language ratings, and put course programming into practice, the three courses respectively is Course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for the sex educates ,Course designing for the science and philosophy melts into the living”, ”The building of compound network society. The result of this year as follows:First, English ratings teaching for the first grade : According to first grade students degree was divided into Beginner( C class), Elementary ( B class) and Lower Intermediate( A class) degree, make teaching of the ratings. In the end of the academic year, we carried on inquisition of the questionnaire of teaching. The feedback for the teachers teaching and the effect of learning is very positive, and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is above 90% and 85% separately. Secondary, Chinese language ratings teaching for the all first grade: Using last year small scope experiment teaching obtained experience, this year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s the Chinese language ratings teaching for the all first grade. All first grade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three degrees. The feedback for the teachers teaching and effect of learning is very positive, and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is two all above 90%. Third, set up the on-line learning and measurement system for the english teaching:In order to make English study field to exp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 establishes on-line learning and measurement system . Let the teacher, staff and student can carry on the “All the people English ability graduation examination” simulation using the network to practice and to examine, promotes English ability. Fourth, holding the teaching workshop: Holding three teacher workshop, provide the profession grows up and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Fifth, Handles the special lecture:By way of the special lecture to promote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have a mor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and the field of vision development to the sole subject is one of main axles in this plan. This year handles 15 lectures. Depedenting on specialized domain scholar experts special lecture, may make up the disappointment that the teacher Is not familiar in some curriculum domain. 壹、計劃目標一、總計劃目標陳水扁總統宣布將2001年訂為台灣的知識經濟社會推動元年,並把知識經濟視為國家發展的願景。所謂的知識經濟,就是直接建立在知識與資訊的激發、擴散和應用之上的經濟,創造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與效率,凌駕於土地、資金等傳統生產要素之上,成為支持經濟不斷發展的動力。由此可知,未來影響國力的關鍵因素將取決於知識的累積、流通與應用。而在此全球化知識經濟浪潮下的台灣,也必須重新思考如何的教育環境,才足以培育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民。前教育部長吳京先生,曾提出知識經濟的骨幹在於創新,而且認為人文素養是創意的源泉,沒有人文素養,創意是表面的,沒有人文素養,科技創新的根就無法深植。由此可知,人文素養是創意的源泉,也是知識經濟的主要動力。本計劃在認知知識經濟的時代發展趨勢下,提出兩個技職體系通識教育的課程發展計劃。分述如下:其一為基礎語文能力的加強:語文是傳遞思想、人際溝通的工具,良好的語文訓練,不僅可有效完整表達內心思想,更可促進人際溝通的順暢;外國語文的學習可讓知識獲取的觸角無限延伸,對於未來的國際化及全球化競爭更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本國語文及外語(英文為主)的聽、說、讀、寫基本訓練是重要的教育內涵。其二為通識課程的學程化設計:通識教育近18年來在大學院校的全面推動下已達普及的程度,但在課程設計中卻有知識承載度不足的現象,以往通識課程被視為營養學分的認知,需靠結構化、系統化的課程設計,以提昇通識課程專業性認知。因此本計劃的第二個重心則是以議題導向為規劃原則之整合性學程化課程設計,在體察現今社會變遷的脈動下,規劃三個子計劃,分別為性別教育學程之設計與發展、科學與哲學融入生活之學程設計以及複合網絡社會的構築。另外有鑑於人文素養的養成,除結構化的課程教授之外,更需要平日生活中的實踐潛移默化,因此本計劃也將以推動通識護照發現之旅,作為學生四年在學期間課堂外學習的歷程記錄,將參與人文藝術活動、推薦讀物閱讀心得、社區參與活動、旅遊心得記錄等加以整合,以培養學生人文關懷的習慣,藉以達成知識經濟社會終身學習的目標。因此希望藉由此計劃之推動,一方面有效提昇本校學生基礎語文的運用能力,二方面建立通識課程學程化的規劃機制,使通識課程知識化程度加深,讓學生人文素養的薰陶不僅是表面的營養學分,而是系統化的深化心靈之中。二、分項計劃目標(一) 分項計劃一:基礎語言能力分級教學機制之設計與發展在經濟、科技掛帥的氛圍中,臺灣各大學學生的本國語言程度日漸低落,致使人文素養普遍降低。而外語教學因長期的考試引導教學的影響,使得語言學習成為以背誦為主的記憶力競賽,卻失去其作為生活溝通、文化瞭解的功能性角色。又經由聯招、推甄進入大學就讀的大學新生,會因升學管道差異、興趣不同,產生了語文能力上的差異,因而傳統的大一語文全班統一性教學,授課教師非但無能為力去落實因材施教,更受限於學生語文能力上的差異,只能擇一而教(普遍性)。因此,此項計劃重點有二方面:其一在於實施大一語文課程進行能力分級授課,促使大學新生依據個人能力,在適合自己的授課環境中去補足語文基礎,更進一步提昇閱讀與寫作能力;其二在於運用無所不在的網際網路系統,建構elearning 的語文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在有限的課堂授課之外,隨時隨地於網路上獲得教師補充教材之內容及語文練習的機會。(二) 分項計劃二:性別教育學程之設計與發展性別是人類社會基本的組織原則之一,研究性別,可以瞭解社會的形構,進而提出改造社會的策略。性別教育的目的即在透過性別的研究與教育破除社會對於兩性的刻板印象與迷思,修改不適合的社會制度與法令,進一步使個人能檢視自己可能潛在的性別偏見與歧視,從而改善不當的性別社會建構,進而發展出良性的性別關係,使得人人能相互尊重、自由與適性的發展。性別教育立基於性別研究,而性別研究乃由女性主義的觀點,對既有的社會、人文、乃至於自然科學的理論與方法重新審視。雖然發展的時間較短,卻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已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在歷史、哲學、人類學、社會學、文學、心理學、教育和政治等學科,性別研究不論在研究和教學都已成為重要的一個領域。但由於性別研究具有跨學科的特性,且因性/別因素或體制在傳統學科一向被忽視,因此規劃一個整合性的學程,或發展出一套有系統與整合的課程,用來推動此一新興且重要學科的傳播與傳承,是國外許多大學採用的模式,而其教學效果亦頗受肯定。基於此,本校在此一提昇基礎教育計劃中亦秉持國外性別教育課程之跨學科與領域整合之主張,希望透過性別教育課程學程化的概念,來整合本校現有教學與研究資源並規畫有系統與跨科系整合之課程,以達到有效推廣現有性別研究課程的教學內涵,進而提昇學生修習性別議題的興趣與學習效果。更藉此,以培養與激發學生性別平權意識與多元分析觀點的能力,進而能從不同領域中去觀察與瞭解我們社會與文化中的兩性問題,並希望透過理論與學生經驗的結合,以使學生進而思考如何改善個人在這個處境中的可能,以促進性別平權並達成建構性別平權社會之理想。(三) 分項計劃三:科學與哲學融入生活之學程設計科學、科技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有著極深遠的影響。科技的發展是人類成就之一,如同文學、藝術、音樂是智慧之結晶。科技的發展是由於人類利用所擁有的知識,思考如何改善周遭的生活環境,經由不斷的試驗與嘗試,外加一點運氣,終能發展出新的科技、成果使吾人得以改善生活環境的過程。例如蒸汽機發明使我們知道能源與功之關係,善用能源轉換為力氣為我們工作。由於火車發明使我們活動能力增加,增加運輸量也促進貿易範圍擴大。蒸汽機、火車引發工業革命改變生產方式,大量生產進而促進大量消費。生產方式改變,使人口由鄉村往都市遷移,造就都市發展。另外醫學與醫藥發展,減少死亡率延長人類之生命,人口得以快速增加。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科技創新發明與科學原理研究發現加速社會進步、產業經濟之發展。 應用科技與基礎科學兩者亦交互影響,相輔相成促使彼此進步。如化學由拉瓦節燃素說開起序幕,到原子論、無機化學、有機化學、高分子聚合物在在都顯示化學研究之進展。而物理學由牛頓力學、熱力學、馬克思威之電磁學、愛因斯坦之相對論、哥本哈根之量子力學演進與進步,使人類進一步了解自然、物質本質與宇宙演化。二十世紀以來更由於工程技術進步、大能力機具發明、化學火藥及原子能運用,增加人類駕馭自然之力量。造就科學時代、科技世代,更有人定勝天一說,鼓勵人類大規模開發、大量開採及使用天然資源,人類生活獲得十足進步,但同時也對地球造成嚴重生態破壞。近二十年也由於近代物理演化促使固態物理進步,帶動半導體蓬勃發展,同時也激勵科技研發,造就電腦及資訊科技。電腦資訊科技不僅止運用於學術研究,更因愈來愈低價格與方便操作因素,而走入我們生活,其影響可謂既深且遠。 更令人驚訝是網際網路普及(部分國家與地區),加速資訊傳播,影響人們觀念、思想,其影響更是無遠弗界。同時所謂高科技、科技產品大量被創造出來使我們生活更多彩多姿。既有科技與科技產業又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強調以知識為基礎之研發創新之知識時代。萊斯特梭羅現任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管理與經濟學教授認為,知識成了人類最大資產,掌握知識即掌握了財富。他同時強調,在新時代下,唯有擁有創意者才不致淹沒於時代洪流中。 梭羅表示,我們目前正經歷另一次工業革命,其範疇涵蓋了微電子、電腦、通訊、特製材料、機器人與生物科技等六大主要科技領域。這一次工業革命因其本質特性,將深深影響我們現在生活與未來發展,其影響範圍、方式似乎超出前次工業革命。因此有必要讓年輕學子提早認識並作準備。因此配合本校計劃主題提出科學與哲學融入生活之課程計劃,其發展目標訂為:1、 規劃模組化之科學與哲學融入生活課程與教學:科學與哲學課程並重,並鼓勵學生多元思辯,使學習成果得以融入生活中實踐。2、 設計科學與哲學融入生活課程修課辦法,以激勵不同背景學生學習的動機。3、 設立科學與哲學融入生活課程規劃小組:規劃科學與哲學融入生活課程,整合校內現有科學及哲學教學資源,進行跨校相關教學人力資源之交流,開發教材與教學資源。(四) 分項計劃四:複合網絡社會的構築自從1980年台灣的資訊產業經濟建設發足以來,迄今已逾20年,產業的發展、公共設施的建設、經濟力量的提升、國人生活品質的改善,無一不依賴科技的進展,尤其資訊科技(IT)的一日千里,社會型態的變遷與學際研究(Interdisciplinary Study)的整合,更突顯科技與人文的調和的急需性與重要性。然而資訊社會的到來,早在1963年日本學者梅忠夫提起資訊產業,及至1970年增米田二以日本流的英文直譯資訊社會以後,人文與科技兩個分屬不同領域的科學,就變為環環相扣,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運用科技引發的社會變遷,是需要人文、社會與科技共同來規劃、執行與解決的。這也就是全方位解決社會問題的理念。本計畫的目標,基於知識社會學的分析為主要的內涵。英國學者伯恩斯坦(B.Bernstein)曾將課程研究分為二類,即聚集型(collective)與統整型(integrated)。愈是傳統的社會,知識的分配愈集中化(以聚集型表現),而知識的結構則傾向分化而獨立。在民主開放的社會中,知識的分配有走向世俗化和多元化的可能,而知識的結構顯然有統整的傾向,學科領域的界限或維持也就不那樣限定。亦即統整型教育的訴求是,學習領域的擴充;學科知識、生活經驗、社會世界的結合更緊密;學科間垂直組織的一貫性;學科間水平組織的疆界性等等的特質的表現。本計畫之課程目標,主要是資訊社會學為宗,下分四個學程領域,透過人與人、人與科技、社會之互動(interactive)與理解,希望達成以下之目標:1、 以學際統整之教學方式,把經驗、社會、知識運用於課程設計。2、 促進資訊社會之了解,與傳播文化之特質。3、 提昇媒體素養能力。4、 了解資訊、媒體科技與社會變遷的關係。5、 激發主動探索和研究的精神。6、 運用人文科學與科技科學的能力。7、 增進複合化社會及全球化的價值探求本能。8、 培養資訊之處理能力。9、 養成生涯學習的知能。100貳、總計畫與分項計畫,各分項計畫間的整合架構與互動關係總計畫鍾景生(主任秘書)子計畫一鍾景生(主任秘書)子計畫二王秀文(商設系講師)子計畫三張澔(通識中心副教授)子計畫四高瑞坤(圖書館館長)計畫助理黃婉玲(通識教育中心)英文分級張瀛健(語言中心主任)國文分級謝孟錫(國文講師)性別教育系列活動黃進南(學輔中心主任)課程研發小組課程研發小組課程研發小組本項計劃由通識教育中心擔任計劃總體協調的角色,相關行政作業由中心聘任之計劃助理辦理,各項子計劃之分工如上圖所示,子計劃二、三、四則以課程研發小組為核心,進行學程化通識課程之開發及授課。參、計畫管理(參與學校間合作方式與整合推動之機制)本計劃相關子計劃的主持人來自本校商業類、語言類、共同科目及工業類教師,在本校通識教育中心草創之初,藉由此整合型計劃之推動,除可為本校通識教育建立課程規劃機制,並可將通識教育理念融入專業教育中。本計劃整合及管理的實施過程如下:一、總體計劃議題確立:由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邀集對此計劃有興趣的老師共同討論,並就計劃要求重點及本校現行狀況,研擬出基礎語文能力的加強及通識課程的學程化設計兩大主軸進行規劃,並進行分工,相關計劃內容及課程設計之研擬由通識中心主任負責召集整合,有關行政及教學措施之制度改革由教務長負責整合推動。二、召開計劃推行會議:計劃推行以來,定期召集相關計劃負責人,就計劃進度實施考核追縱,並對計劃進行中所遭遇之困難,邀集相關單位列席協調,以確保計劃順利進行。三、召開課程研討會:本計劃中分項計劃二、三及四之學程化課程,均設置課程研發小組,由分項計劃主持人召集開課講師就課程規劃方向進行研討。詳細就課程的課程大綱、閱讀書目之開立、教學方法的設計、學習成效之評量等各方面進行細部規劃。規劃過程包括:(一)資料蒐集:蒐集國內外大專院校相關課程規劃的資料加以參考;(二)參與研討會:參加校外相關議題之研討會,以吸收外界最新之領域知識發展,以利課程規劃;(三)召開課程諮詢會議:針對單一議題召開課程諮詢會議,邀請校內外領域專家學者,提供課程規劃見解,以收廣納雅言之效。四、成立教學資源圖書室及網站:就本計劃參加研討會所蒐集之資料及個別課程研發所購置的圖書、影帶等多媒體資源,成立資源圖書室,提供師生借閱及資料參考。另外,建立教學資源網站,網址為.tw/plan2/index.htm,將相關課程授課資料、專題演講、研討會記錄、修課學生優秀作品等整理掛上網站,以利傳播,也可作為未來開發課程的資料庫。五、課程檢討與改進:在課程規劃中,進行課程問卷調查,問卷分析除可對修課學生認知程度的瞭解,並可作為課程學習及教授成效之評估。因此在學期結束後,授課教師須就課程提出授課成效評估報告外,各分項計劃的主持人也需進行期末課程檢討會議,藉由座談會方式提出授課優點供參考,並就實況進行改進,以收見賢思齊,組織學習之效。肆、計畫(總計畫及分項計畫)實施方式或教學方法總計劃:本計劃在實施策略上可分成以下幾點加以說明:(一) 建立語言教學中心:藉由此計劃中基礎語言能力分級教學機制的發展,逐步建制語言教學中心,以作為本校學生語文教學及測驗的發展單位。本年度英文分級教學的相關作業已完全由通識教育中心轄下的語言中心接手;國文分級教學部份,亦由國文組教師研擬開發相關課程及分級試題,並在前一年度的小範圍試辦後,這一年度全面實施四技大一新生的分級教學。(二) 建立通識學程制度:一改以往本校通識課程鬆散式的課程規劃,從課程學程化設計開始,配合學程證書的頒發辦法及修課辦法的制定,讓通識課程發展成系統化、專業化的知識體系。本年度由子計劃二、三、四研擬開發出三門學程,並訂定相關設置辦法。(三) 建立教師培育機制:本校是一所以工商專業為主的技職院校,在師資聘任上有其先天偏失之處,尤其在人文教師方面更加不足,因此本計劃將借助外聘教師,一方面開設專精的通識課程以饗學子,一方面也藉由教學研討會的機會,擴展本校教師的關懷視野,期能為本校人文通識師資的培育提供管道。(四) 建立數位教學資源中心:本計劃所研發的課程資料,將運用多媒體有計劃的儲存下來,除在通識中心網站上加以推廣外,並可作為未來課程研發的參考。(五)通識護照延伸學習:本計劃將以推動通識護照發現之旅,作為學生四年在學期間課堂外學習的歷程記錄,將其參與人文藝術活動、推薦讀物閱讀心得、社區參與活動、旅遊心得記錄等加以整合,以使學生人文關懷的習慣,延伸至生活各層面。 分項計劃一:基礎語言能力分級教學機制之設計與發展(一)、英文分級1. 成立分級教學工作小組召集應用英文系及共同科英文組老師,5人依據本計劃所訂目標,針對本校四技九十三年度學生所需之分級教學及補救課程進行規劃。其任務包括下列事項:(1). 執行修課前、修課後語言測驗。(2). 執行分班工作。(3). 蒐集各科教材資訊並挑選能符合本計劃所訂教學目標之教材及資訊。(4). 參加校外相關之英語教學研討會,以吸收新知。(5). 召開課程檢討會議,於計劃進行中至結束前舉辦二次,以發現並有效 解決問題。(6). 分析及比較修課前及修課後語言測驗之結果,以及課後使用問卷調查。2.分級教學實施情形本校英語分級教學以四技一年級為對象,於92學年度正式實施,實施步驟如下:(1). 分級測驗:利用新生於上課第一週在原班級進行分級測驗,並運用光學讀卡機配合軟體進行分級分班,因應本校校區分散的現況,本學年度 ( 93 學年度 )依下列方式分級上課:旗山校區:電子、電機、資工、商設、多媒體及材料系共11班,依測驗成績分成Beginner(C級)三班、Elementary(B級)五班以及Lower Intermediate(A級)三班,採三級分級教學。大寮校區:應用英文、應用日語及傳播藝術系共4班,依測驗成績分成Beginner(C級)一班、Elementary(B級)二班以及Lower Intermediate(A級)一班,採三級分級教學。 萬大校區:工管、企管、資管、財金、會資、流通系共10班,依測驗成績分成Beginner(C級)四班、Elementary(B級)四班以及Lower Intermediate(A級)二班,採三級分級教學。 各校區因以往英文被當而採隨班就讀的學生,考量其學習能力以編入Beginner(C級)上課為原則。(2). 分級上課:依據分級測驗結果以及校區科系人數分佈,進行分級分班上課,並結合本計劃經費設置之多媒體語言教室以及手提收錄音機、單槍投影機、筆記型電腦、語言教學軟體等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活潑化、多元化教學活動,並要求學生的課後自學機制,以收適性教學之效。(3). 開設補救教學課程:本計劃在本校四技九十三年度新生各系開設大一英文課外,每週增開二小時英語輔導課程,來加強基礎級、初階級及中階級之聽講練習。而原來之大一英文課程則朝閱讀與寫作方向教授基礎、初階與中階課程。此補救教學課程由通識中心所屬之語言中心統籌規劃,制訂英語輔導與補救教學實施辦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聚砜PSF合作协议书
- 教育技术革新增强现实在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
- 教育游戏化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 学堂在线 形势与政策 章节测试答案
- 探讨教育中的VR技术创新与实践
- 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医疗与教育变革
- 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分析
- 中职数学参赛课件
- 探索科技在办公领域的应用与变革
- 2025年广西玉林高中物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
- 高端SPA会所的内外环境设计艺术与实践
- 广告牌的施工方案
- 《国别和区域研究专题》教学大纲
- 《湍流中大尺度结构对小尺度结构的影响》
- DB33T 1180-2019 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规程
-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南门小学-2024-2025年第一学期办公室工作总结(层峰辟新天)【课件】
- DB31∕T 360-2020 住宅物业管理服务规范
- 基于多模态数据的智慧化平衡功能评估系统应用研究
- 外研版(2024)七年级上册单词默写
- 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讲解课件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