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本科课件-尿液分析.ppt_第1页
《健康评估》本科课件-尿液分析.ppt_第2页
《健康评估》本科课件-尿液分析.ppt_第3页
《健康评估》本科课件-尿液分析.ppt_第4页
《健康评估》本科课件-尿液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节 尿液分析,泌尿系统的解剖,肾小体,肾小管,肾 单 位 模 式 图,尿液分析,尿液一般检查 尿沉渣定量检查 尿液自动化检查 尿液特殊化学检查,目的: 了解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反映全身多脏器及系统的功能。,尿液标本的收集 1.晨尿 适用于蛋白、糖、亚硝酸盐、细胞、管型等检测。 2.随机尿 适用于门急诊化验。 3.空腹尿和餐后尿 用于尿糖检测。 4.导尿和中段尿 用于细菌培养。 5. 12小时尿 用于爱迪氏计数。,尿液标本的收集与保存,尿液标本的收集与保存 尿液标本的收集 6. 24小时尿 用于蛋白、肌酐等检测。 7.糖耐量尿标本 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分别于1/2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留取尿液,同时抽血送检。 8.其他 如浓缩稀释试验、PSP等。,尿液的保存 尿液标本应及时送检,一般应在2小时内检测完毕,时间太长会影响结果,留取12、24小时尿应加入适量的防腐剂或进行冷藏。,一、物理性状 (一)尿量 正常成人24h为10002000 ml,昼夜之比为 2 :1 或 3 :2 1多尿:24小时3000 ml为多尿。 2少尿:24h尿 400ml或17ml/h为少尿 3无尿:24h尿 100ml或12h内无尿,尿液常规检验,临床意义,1多尿(polyuria)在正常情况下多尿可见于饮水过多或多饮浓茶、咖啡。精神紧张、失眠等情况;也可见于使用利尿剂或静脉输液过多时。 病理性多尿常因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和浓缩功能减退,可见于以下情况: (1)内分泌系统疾病:如尿崩症、糖尿病等。 (2)肾疾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衰早期、急性肾衰恢复期。,2少尿 生理性少尿见于机体缺水或出汗过多时,在尚未出现脱水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之前可首先出现尿量的减少。病理性少尿可见于: (1)肾前性少尿: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休克、心功能不全等导致的有效血容量减少,以及肾血管栓塞肾动脉狭窄引起的肾缺血。 (2)肾性少尿: 各种肾实质 (3)肾后性少尿:单侧或双侧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二)颜色 正常新鲜尿液呈淡黄色至黄褐色,颜色深浅可受食物、药物影响。 1. 无色:尿量增多 2.淡红色或红色:肉眼血尿 镜下血尿 3.浓茶色或酱油色:血红蛋白尿 4.黄色:胆红素尿 5.乳白色:脓尿和菌尿:尿感 脂肪尿:肾病综合征 乳糜尿:丝虫病,尿崩症、糖尿病 饮水、输液过多,1ml/L, 洗肉水样、血样, =3个HP,临床意义:见于肾癌、急性肾炎、肾结石、出血性疾病。,临床意义: 见于溶贫、阵发性血红蛋白尿(PNH)。,尿液泡沫呈黄色 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三)透明度 常温下正常新鲜尿液清晰透明,放置后可出现微量絮状沉淀物。新鲜尿液出现混浊见于: 1尿酸盐沉淀 尿内尿酸盐较多时,在低温条件下可有淡红色沉淀,遇碱或加热可溶解。 2磷酸盐和碳酸盐 白色晶体状,加热加酸溶解,碳酸盐加热加酸溶解时,可产生气泡。 3脓尿 尿内含有大量的脓细胞、细菌、炎性渗出液,呈白色絮状混浊,加热加酸后,混浊不变或加重。,(四)酸碱反应,(四)酸碱反应 正常新鲜尿呈弱酸性或中性,pH 6.06.5, 可在 pH 4.5 8.0波动;,(五)比重,(五)比重 (SG) 与尿液所含溶质的浓度呈正比, 与尿量呈反比。受多种因素影响,正常情况下 尿比重波动于 1.015 1.025之间,晨尿大于1.020 。 大量饮水,比重降低可1.030。比重高低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临床意义,SG尿量少: 急性肾炎、心衰、脱水 尿量多: 糖尿病 SG尿量少: 尿毒症 尿量多: 尿崩症,(五)气味,正常人: 挥发性芳香味, 受饮食(蒜、葱)影响 膀胱炎尿潴留:新鲜尿即具腐败味 酮症酸中毒 : 烂苹果味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蒜臭味 苯丙酮酸尿鼠臭味,二、化学检验 尿的化学检验项目很多,常规检测主要有蛋白、糖、酮体、尿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等。,正常: 定性(-);定量150mg/24h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功能性暂时性) 应激(运动、紧张、妊娠、发热)所致 2.体位性(直立性)多见于瘦高体型青少年直立时前突的脊柱压迫左肾静脉所致 3.病理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一)蛋白质(PRO),正常人尿中仅含有少量的葡萄糖,24小时浓度为2.0mmol/L,定性试验为阴性.当血糖浓度8.88mmol/L,超过肾小管重吸收收能力时,葡萄糖从尿中排出过多,此时尿糖定性试验阳性。,(二)葡萄糖(GLU),尿糖检测,临床意义 定性()称糖尿 暂时性:饮食、应激状态、妊娠、药物、新生儿 糖尿病,慢性肾炎,(三)尿酮体检测,原理 体内糖分解不足,脂肪蛋白分解活跃,超过肝外组织的氧化能力,产生酮体 参考值 正常人 定性() 临床意义 1. 糖 尿 病 性 是DKA昏迷的前期指标 2. 非糖尿病性 :运动、高热、高脂饮食、饥饿、严重呕吐、肝硬化,三、显微镜检查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可发现尿中各种有型成份,如细胞、管型、细菌、结晶、滴虫、虫卵、微丝蚴、包涵体、粘液丝等,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原理 利用光学、干化学或光电学原理观察、计算和识别尿液的有形成份。,尿显微镜检查,参考值,红细胞: 个/,白细胞: 个/,细胞,临床意义,)肾小球源性血尿,原发或继发性肾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泌尿系统的肿瘤 结石 结核 感染等,红细胞,白细胞,临床意义,主要见于泌尿系统感染、肾盂 肾炎、膀胱炎等,管型,管型:形成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腔的圆管状体 常见管型:透明管型 颗粒管型 细胞管型 蜡样管型 意义 量少 剧烈运动 高烧 心衰 量大 肾实质病变 肾毒性药物,管型,透明管型,临床意义,少量增多见于剧烈运动 心衰,大量增多见于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 某些抗生素等所致的肾实质的病变,颗粒管型,临床意义,少量可见于运动 发热或脱水时,大量肾实质病变严重,细胞管型,临床意义,同各种细胞临床意义一致,但出现管型为肾实质损害的最可靠的试验诊断依据之一,蜡样管型,临床意义,严重肾小管变性坏死,预后不良,可见于肾小球肾炎晚期,肾衰竭等,透明管型:,无色半透明圆柱形,内部结构均匀,大小 、长短不一,两边平行,两端钝圆,一般平直或略有弯曲,有时附有少量颗粒和个别细胞。,蜡样管型:,形似透明管型,常呈带蜡光的浅灰色或淡黄色,质地较厚,外形宽大,易断裂,边缘有切迹,末端整齐,呈折断状或扭曲状。,细胞管型:,管型内细胞含量超过总面积1/3,依其管型基质中所含细胞不同,可分为各种细胞管型,示肾脏病变处于急性期。 可分为上皮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和混合管型。,镜检内容:结晶(crystal),尿内常见的结晶 病理性结晶,尿内常见的结晶,(1)磷酸盐类结晶 (2)草酸钙结晶 (3)尿酸结晶,病理性结晶,(1)胆红素晶体 (2)酪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 (3)胱氨酸结晶 (4)胆固醇结晶 (5)磺胺结晶,磺胺类药物结晶,尿沉渣计数,(一)Addis计数(12h尿) 正常值:RBC50万,WBC100万,透明管型 5000 意义:肾炎RBC及管型,尿感:WBC (二)一小时细胞排泄率(3h尿) 正常值:男:RBC3万/h,WBC7万/h 女:RBC4万/h,WBC14万/h 意义:同Addis计数,简要病史 患者男性,45岁,因头晕、乏力、腰痛、浮肿1年余就诊。查BP160/100mmHg 化验报告 尿常规检查:比重1.010,蛋白“+”,红细胞1520/高倍,白细胞12/HP,颗粒管型12/高倍,蜡样管型02/HP 参考化验报告作出初步临床诊断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例分析1: 简要病史:患者女,41岁,因频繁小便、尿急、排尿疼痛且左肾区疼痛就诊。 体征:体温39.2,左肾区叩击痛阳性。,实验室检查,问题: 1.解释尿沉渣检查结果。 2.综合尿液外观、尿十项生化结果、尿沉渣镜检结果和尿培养结果,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膀胱炎 急性尿道炎 急性肾盂肾炎 肾结石,分析要点: 【问题1分析要点】 正常情况下,尿液外观应为淡黄色清晰透明,且红细胞、白细胞数量极少。 脓细胞是由炎症过程中被破坏、变性或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形成。白细胞管型的出现,通常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如急性肾盂肾炎、肾脓肿、间质性肾炎等。 该患者尿沉渣中出现了大量的白细胞、脓细胞、白细胞管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