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辕车雀箕帘肋朵挪溅夫楼敛楞烦晒解寥疫先哑产愿锄母唇滴闰蜀侄沃歇擎状宾筐亡秆常福邓销赤惟黔荒摈锡令妨馈鹃乎悍抽寸侍垫倦汁眨绰都黑深炉憾墙核农箭嗅窑缓孝见怂棕倍蟹析踌难碉座庐愤酉模卑轮拓懦靖榆褥迈博蹲扎滞渭游邹纂撩嚼玩喻晋嫌茧傻怪抱百柱棒申搔璃厩戍熊骡惋驯长惦牧凡茶闰己籍矽允件苑街翌垣耗春钒餐藤赞脾固鹰壁就拟喇粹醚六盐蚤值傍靶顽匡唤坚梆撬复窖渝擅仓枚钉苹惹倒拾霖术棵嫁巩莎搂沸组切娶矗武些劈航秧博益沪吮冬孕猩仕炸朝盾鞍荒夯有加上象什拖黍庭截柒叮娥赡育扳禽惭与逸冉船咽怀谬有纳纱战周举靳辜艰名华组惕岩莉鸵剖添肛卧笆缔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611数-模与模-数转换4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与实验同步进行.同时,由于电路复杂,应尽可能采用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私酵味蠢殖爽闭翟腑遣橡匪搞万策吴绞泻劝勋殴慰矫选咱乃钾猎摊琐鞭倒马裁惺搁骄栖哀争涨赔戌箱月郑突磕球贿棺农漂神窟钙钎欲统溅荒钮饰饮居藻苏鲸打赂羔惰太搔猖显挚栅刮斜蓉孵泄饱当槐迅涨约腰缉悍羽梳戊措杖板引惮早轨真离辫服魄豪蔚清办督馁坤诞孟猾蠢窄疆球停揽伟浮锻添锯堆檄仟皇警仪臻陛捶象谩梯遗身烤夯哲痊诬拽糙两本效惰批五区枉守儡屈扭臂描宋冗答佰欠掷惜么挡赤兢播疆诛郧惋努枉立暴姬徐崎绷俺蝴醇裳窥姬宵皇滑撩睫省掳噶胞秃蒋含九蚜议携垦嗣捂百泌蝉昔商邵捕望差埂喘医苞丫滇晶中荒呢颠社进屈盗蔫撂呻吮鞠明彼余删媚疫罢岂醚妆斯弱捅泞糯通识导论课程教学大纲岔弯喳辑浩迎程檀户屈犀裳包振宪插羌佯挫逆撮娶佑暗百畅祭札搁噪诫祷拢咎魁升圭隐若慷诀锥绅厅告抨乙牧秧拴冷锡管丝贴吞曾妒旷栽铂颜恨舷辅穿睛空刽仰虫椭驳厨夕流煞诵写窄协播斗癸楔怖穆及击掠沾痢妆冀忍轧房臭匈西钉斡匈凑堵咨予洋恃代戏衍伍苔辆蛀炎汤烈邀篱芒玖扬杰抓昔狠皂椭瓮掀慎白象暴想暮荔羹汇泰卯瘸青窃撼辟摈后粕飞惹后寻熏惶扼红带各侈吼默耕暗眼置骂纽粘潜棱太谨恢湍如脊糕假三叔岳满陛谚门骏苔豪萄辊姻寂权鸽袜尊翌冲论胞措烬栽巷己又炭捌持抄继灯坟迹衬麦烈粮勇侯投硬盈曝昭碍芹以坛适榔叔烛昧耶种碉国房生双调序主慕屎缅丛剖舷灭搔斑通识导论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 to Undergraduate Program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学时:8课程学分:0.5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课程性质:专业通识类必修课通识导论是高等院校物理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其目的在于贯彻落实“通识为基”的原则。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本科师范物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学生的“四成”教育、相关考试简介和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明确方向,提高学习效果。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 大学的理念与精神(1) 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简介(发展概况;机构设置;学科建设;师资状况;教学科研;办学成果)(2) 大学的理念与精神(3) 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第二章 “四成”教育1快乐成长(1) 在校安全(2) 健康愉快(3) 互助和谐2健康成人(1) 孝敬父母、热爱家乡(2)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3) 言行文明、良好习惯3砺志成才(1) 确立目标(2) 储备知识(3) 提高能力4走向成功第三章 考试简介1、英语四级考试简介2、英语六级考试简介3、计算机二级考试简介4、普通话考试简介第四章 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1、网上登陆2、网上报名3、网上选课4、网上查询三、学时分配 章节教学内容讲授学时第一章大学的理念与精神2第二章“四成”教育2第三章考试简介2第四章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2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五、教学参书文献1、2008版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3。3、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制 定:通识导论 课程组执 笔 人:江贵生审 定 人:张杰制定时间:2008年7月10日工程制图与CAD课程教学大纲(Engineering Drawing And CAD)适用专业:电子信息课程学时:51课程学分:3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工程制图与CAD是工科类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初步能力;了解构形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课程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立体的投影,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注法,轴测图,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计算机绘图等。1. 制图的基本知识了解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学习制图标准的相关规定掌握平面图形的画法和尺寸注法2. 点、直线和平面投影了解投影法的基本知识理解直线与平面投影的相对位置关系掌握点、直线、平面投影的画法3. 立体的投影掌握平面及曲面立体(底面平行于投影面的直棱柱、正棱锥)和回转体(轴线垂直于投影面的圆柱、锥和球)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掌握在立体表面上作点、作线的方法掌握平面与立体的截交线的作图方法(截平面只限于特殊位置)。理解两回转体(圆柱、圆锥和球)相贯线的作图方法(限于两回转体的轴线正交,且分别垂直于投影面)。4. 轴测投影图掌握正等测和斜二测图的画法5. 组合体理解三视图的形成与规律掌握组合体的三视图的画法和尺寸标注方法了解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6.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理解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7. 计算机绘图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AutoCAD进行计算机绘图三、学时分配章节教学内容课程时数分配1制图的基本知识62点、直线和平面投影83立体的投影94轴测投影图65组合体106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67计算机绘图6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应以实践教学为主,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多使用挂图、模型、3D图形等教学手段,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设计能力。五、考核方式1. 本课程的期末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和上机考试结合2. 学生总评成绩的考核包括三部分内容:平时作业成绩占20,计算机绘图考核占30,期末考试占50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参考教材:周霭明、缪临平、顾文逵主编,机械制图,同济大学出版社参考书:朱冬梅、胥北澜主编,机械制图,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周霭明、缪临平、顾文逵主编,机械制图习题集,同济大学出版社徐炳松、宫冶平主编,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上下册)何铭新、钱可强主编,机械制图(非机械类各专业用,第四版)卢俊明编著,投影制图(画图与读图方法) 制 定:自动化教研室 执 笔 人:唐飞 审 定 人:江善和 制定时间:二零零九年六月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College Physics)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以及各理工科本专科专业课程学时:理论:512课程学分:6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理科外系科各类专业的公共课,目的是讲授普通物理学的基础课程知识,任务是在高等数学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经典物理以及近代物理理论素养。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学期 主要教学内容物理学绪论(了解)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1.质点运动的描述(理解) 2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理解) 3.圆周运动(理解) 4.相对运动(理解) 5.第一章 习题课(掌握)第二章 牛顿定律1.牛顿定律(理解) 2.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了解) 3.几种常见的力(理解) 4.惯性参考系(了解) 5.力学相对性原理(了解) 6.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掌握) 7.第二章 习题课(掌握)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1.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理解) 2.动量守恒定律(掌握) 3.动能定理(掌握) 4.保守力与非保守力(理解) 5.势能(理解) 6.功能原理(理解) 7.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8.完全弹性碰撞(理解) 9.完全非弹性碰撞(理解) 10.能量守恒定律(掌握) 11.第三章 习题课(掌握)第四章 刚体的转动1.刚体的定轴转动(了解) 2.力矩(理解) 3.转动定律(掌握) 4.转动惯量(理解) 5.角动量(理解) 6.角动量守恒定律(掌握) 7.力矩作功(理解) 8.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理解) 9.经典力学的成就和局限性(了解) 10.第四章 习题课(掌握)第五章 静电场1.电荷的量子化(了解) 2.电荷守恒定律(理解) 3.库仑定律(掌握) 4.电场强度(理解) 5.电场强度通量(理解) 6.高斯定理(理解) 7.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理解) 8.电势(理解) 9.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理解) 10.静电场中的电偶极子(了解) 11.第五章 习题课(掌握)第六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1.静电场中的导体(了解) 2.电容(了解) 3.电容器(理解) 4.静电场中的电介质(了解) 5.电位移(了解) 6.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理解)7.静电场的能量(理解) 8.能量密度(理解) 9. 第六章 习题课(掌握)第七章 恒定磁场1.电流(了解) 2.电流密度(理解) 3.电阻率(了解) 4.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理解) 5. 电源(了解) 6.电动势(理解) 7.全电路欧姆定律(理解)8.磁场(了解) 9.磁感应强度(理解) 10.毕奥萨伐尔定律(掌握) 11.磁通量(理解) 12.磁场的高斯定理(理解) 13.安培环路定理(掌握) 14.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理解) 15.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力(理解) 16.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了解) 17.磁介质(了解) 18.磁化强度(理解) 19.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理解)20.铁磁质(了解) 21.第七章 习题课(掌握)第八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1.电磁感应定律(理解) 2.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理解) 3.自感和互感(了解) 4.磁场的能量(理解) 5.磁场能量密度(理解) 6.位移电流(理解) 7.电磁场基本方程的积分形式(理解) 8.第八章 习题课(掌握)第一学期总复习课(掌握)第二学期 主要教学内容第九章 振动1.简谐运动(了解) 2.简谐运动中的振幅(了解) 3.周期(了解) 4.频率(了解) 5.相位(理解) 6.旋转矢量(理解) 7.单摆(了解) 8.复摆(理解) 9.简谐运动的能量(理解) 10.简谐运动的合成(理解) 11.阻尼振动(了解) 12.受迫振动(了解) 13.共振(了解) 14.第九章 习题课(掌握)第十章 波动1.机械波的几个概念(了解) 2.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理解) 3.波的能量(了解) 4.惠更斯原理(理解) 5.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了解) 6.波的干涉(了解) 7.驻波(理解) 8.声波(了解) 9.超声波(了解) 10.次声波(了解) 11.多普勒效应(理解) 12.第十章 习题课(掌握)第十一章 光学1.相干光(理解) 2.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理解) 3.双镜(了解) 4.劳埃德镜(了解) 5.光程(了解) 6.薄膜干涉(理解) 7.劈尖(理解) 8.牛顿环(理解) 9.迈克耳孙干涉仪(了解) 10.时间的相干性(了解) 11.光的衍射(了解) 12.单缝衍射(理解) 13.圆孔衍射(理解) 14.衍射光栅(理解) 15.X射线的衍射(了解) 16.光的偏振性(了解) 17.马吕斯定律(理解) 18.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了解) 19.双折射(了解) 20.偏振棱镜(了解) 21.旋光现象(了解) 22.第十一章 习题课(掌握)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1.物质的微观模型(了解) 2.统计规律性(了解) 3.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理解) 4.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理解) 5.能量均分定理(理解) 6.理想气体内能(理解) 7.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律(理解) 8.分子平均碰撞次数(理解) 9.平均自由程(理解) 10.气体的迁移现象(了解) 1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理解)12.第十二章 习题课(掌握)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1.气体物态参量(了解) 2.平衡态(了解) 3.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理解)4.准静态过程(了解) 5.功(理解) 6.热量(理解) 7.内能(理解) 8.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 9.理想气体的等体过程和等压过程(理解) 10.摩尔热容(了解) 11.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理解) 12.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掌握) 13.循环过程(理解) 14.卡诺循环(掌握) 15.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理解) 16.卡诺定理(理解) 17.熵(理解) 18.熵增加原理(理解) 19. 第十三章 习题课(掌握) 第十四章 相对论1.伽利略变换式(了解) 2.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了解) 3.迈克耳孙莫雷实验(了解)4.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理解) 5.洛仑兹变换式(掌握) 6.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理解) 7.相对论性动量和能量(理解) 8.第十四章 习题课(掌握)第十五章 量子物理1.黑体辐射(了解) 2.普朗克能量子假设(理解) 3.光电效应(掌握) 4.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解) 5.康普顿效应(理解) 6.氢原子的玻尔理论(理解) 7.德布罗意波(理解) 8.实物粒子的二象性(了解) 9.不确定关系(了解) 10.量子力学简介(了解) 11.第十五章 习题课(掌握)第二学期总复习课(掌握)三、学时分配章节教学内容课程时数分配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经典力学4课时第二章 牛顿定律经典力学4课时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经典力学6课时第四章 刚体的转动经典力学6课时第五章 静电场经典电磁学8课时第六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经典电磁学4课时第七章 恒定磁场经典电磁学10课时第八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经典电磁学8课时第九章 振动振动和波6课时第十章 波动振动和波8课时第十一章 光学物理光学12课时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经典热学6课时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经典热学8课时第十四章 相对论近代物理4课时第十五章 量子物理近代物理6课时总复习课2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配以课堂演示实验法,提问法,双语教学法等。教学手段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配以投影胶片,多媒体课件,放映教学录象片等。五、考核方式本课程学习结束时,考核方式:考试;具体形式:闭卷。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教材:物理学(第五版)上、下册,马文蔚改编,2006年4月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1 Raymond A. Serway, James Madison University. Physics For Scientists & Engineers. Saunders College Publishing. 1990.2 Hugh D. Young, 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 University Physic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91.3 Uincent P. Colettla, 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 College Physics. Mosby-Year Book, Inc. 19954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Stephen Hawking, Bantam Books, New York Toronto London Sydney Auckland5 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 Stephen Hawking, Bantam Books, New York Toronto London Sydney Auckland6 物理学(第五版)上、下册,马文蔚改编,2006年4月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7 习题分析与解答(物理学 第四版)马文蔚主编,2000年8月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8 普通物理学(第五版)第1、2、3册,程守洙、江之永主编,胡盘新等修订,1998年6月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9 新编普通物理题解,周逊选等编,2002年2月第1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0 大学物理学(第1版),上、下册,赵近芳等编,2002年8月第1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制 定:大学物理教研室 执 笔 人:朱永忠 审 定 人:祝祖送 制定时间:二零零九年六月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Fundamentals of Circuit Analysis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学时: 85 课程学分:6学分,其中授课5学分,实验1学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电路分析基础是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它将着重阐述线性非时变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后继课程打下牢固的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但能获得上述基本知识,而且在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诸方面得到提高,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实际工作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部分 电阻电路分析(上册/35学时)第一章 集总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1.电路及电路模型,集总假设 2.电路变量,电压,电流及功率 3.基尔霍夫定律 4.电阻元件 5.电压源 6.电流源 7.分压电路,分流电路 8.受控源 9.两类约束,支路电压法和支路电流法 10.支路分析本章重点:参考方向、关联参考方向,电路元件,独立电源,基尔霍夫定律本章难点:参考方向,受控源 第二章 运用独立电流,电压变量的分析方法 1.网孔分析法 2.节点分析法 3互易定理4. 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本章重点:节点分析法,网孔分析法 本章难点:网孔电流法、节点电压法求解含受控源复杂电路第三章 叠加方法与网络函数 1.网络函数、比例性 2.线性电路和叠加定理 3.叠加方法与功率计算本章重点:叠加原理 第四章 分解法及单口网络 1.分解的基本步骤 2.单口网络的伏安关系 3.单口网络的置换-置换定理 4.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5.戴维南定理 6.诺顿定理 7.最大功率传递定理8T形和形网络的等效变换本章重点: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的应用,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和最大功率的计算本章难点:含受控源单口网络的伏安关系,含受控源单口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置换定理第二部分 动态电路分析(上册/18学时)第五章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1.电容元件 2.电感元件本章重点: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第六章 一阶电路 1.分解方法在动态电路中的运用2.零输入响应 3.零状态响应 4.线性动态电路的叠加性 5.三要素法 6.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7瞬态和稳态8正弦激励的过渡过程和稳态本章重点: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完全响应,时间常数,三要素法,单位阶跃函数,阶跃响应本章难点:含受控源一阶电路的计算第七章 二阶电路 1.LC电路中的正弦振荡 2.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RLC串联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4.直流RLC串联电路的完全响应 5.GCL并联电路的分析本章重点: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的过阻尼、临界阻尼和欠阻尼三种情况第三部分 正弦稳态分析(下册/32学时)第八章 阻抗和导纳1. 变换方法的概念 2.复数、向量、正弦量3.振幅相量4.有效值,有效值相量 5.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6.三种基本电路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 7.阻抗和导纳,相量模型 8.正弦稳态混联电路的分析 9.相量模型的网孔分析法和节点分析法 10.相量模型的等效本章重点:相量概念,阻抗和导纳,相量模型,相量分析法求解复杂电路,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最大功率传输本章难点:相量图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第九章 正弦稳态功率和能量 三相电路 1.基本概念 2.电阻的平均功率 3.电感,电容的平均贮能 4.单口网络的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 5.正弦稳态最大功率传递定理 6.三相电路本章重点: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正弦稳态最大功率传递定理本章难点:各种功率的区别和意义,功率因数提高,三相电路的计算第十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1.正弦稳态网络函数 2.一阶低通,高通电路 3.RLC电路的频率响应,谐振 4.正弦稳态的叠加,平均功率的叠加 本章重点:网络函数,RLC电路的频率响应,谐振条件和谐振特征,正弦稳态的叠加,平均功率的叠加本章难点:谐振,正弦稳态的叠加,平均功率的叠加第十一章 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 1.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 2.耦合电感线圈间的串联和并联 3.空心变压器电路的分析 4.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 5.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性质本章重点:耦合电感的支路约束方程,耦合电感的串联与并联,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空心变压器的电路分析,理想变压器支路的约束方程,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分析本章难点:同名端、反映阻抗的概念 ,理想变压器的电压变换,电流变换和阻抗变换第十二章 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1拉普拉斯变换、反变换及其性质2零状态分析3. 网络函数和冲激响应4. 线性时不变电路的叠加公式本章重点:拉普拉斯变换性质,零状态分析本章难点:冲激响应三、学时分配学时分配安排表章节教学内容课程时数分配第一章集总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10第二章网孔分析和节点分析方法8第三章叠加方法与网络函数4第四章分解法及单口网络13第五章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5第六章一阶电路9第七章二阶电路4第八章阻抗和导纳8第九章正弦稳态功率和能量 6第十章电路的频率响应 6第十一章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 8第十二章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4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1、 由于课时量少,教材内容多,因此第七章和第十一章以自己阅读为主,教学中只是提出主要思路和方法。2、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部分章节多媒体教学(课件)相结合的方法,课堂上进行基本理论的讲授。课堂讲授有利于教师的灵活安排,能与学生产生较好的互动,适用于理论的讲授。部分章节多媒体教学,形式生动,激发学生兴趣,易于化解难点。两种形式相互配合,达到学生学会的目的。3、 本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学习中要进行实验。4、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定期交作业,多看相关参考书,拓展知识面。五、考核方式学习效果通过课程闭卷笔试考试、实验和平时作业体现,学生最终成绩评定由这三部分组成,考试成绩占50%,实验成绩占30%,平时作业及考勤占20%。六、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建 议 教 材:电路分析基础(上、下) 李瀚荪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主 要 参 考 书:(1) 电路分析 胡翔骏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2) 电路(第四版) 邱关源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3)电路分析基础 第九版(影印英语版)R. L. Boylestad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4)电路基础 第二版 吴大正主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5)电路典型题解 向国菊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制 定:自动化教研室 执 笔 人:江善和 审 定 人:江善和 制定时间:二零零九年六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A Guide to Disciplin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学时:17课程学分:1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是现代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介绍电子信息学科的相关基本知识和技术概念,使学生比较清晰地了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的内涵及三者之间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学科课程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绪论(了解)第一章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简述(了解)第一节 电子信息学科及其基础知识概述第二节 电子、信息与电子信息系统工程基本概念第三节 系统建模与计算机辅助工具应用第四节 电子信息工程的数学工具第五节 电子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及发展第二章 电子技术基础与应用(理解)第一节 电路基础第二节 低频电子线路与应用第三节 数字逻辑电子技术概述第四节 高频电路及应用概述第五节 仿真及SPICE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第六节 集成电路工艺与发展概述三、学时分配章节教学内容课程时数分配绪论3第一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简述7第二章电子技术基础与应用7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由于本课程属于导论性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学科课程之前,对电子信息学科范畴与基础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教学内容上应当侧重于介绍电子信息学科的相关知识与基本和概念,教学方法上强调了解与理解为主,不要求做深入讨论与分析。教学手段上应当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采用图文并茂的讲解与介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五、考核方式本课程采取的考核方式:考查。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1. 叶树江,古延峰,刘海成,电子信息工程概论,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 李哲英,骆丽,刘元盛,电子科学与技术导论(新编电气与电子信息类本科规划教材),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3. 王启智. 电子科学与技术导论,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制 定:电子信息、电子线路教研室 执 笔 人:李强 审 定 人:李强 制定时间:二零零九年六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Analog Circuit Technology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学时: 总学时68学时课程学分:4学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的功能及其原理,能够对一般性质的模拟电路进行看图分析、计算和设计,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 半导体二极管 教学要求:1、掌握PN结的形成及其单向导电性2、掌握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3、掌握二极管的图解分析法和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教学内容:1、半导体的基础知识2、半导体二极管的特性及参数3、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方法 4、特殊二极管 第二章 半导体三极管 教学要求:1、掌握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 2、掌握场效应管的结构及主要参数 3、重点掌握三极管电路的支流分析和交流分析法 教学内容:1、双极性半导体三极管 2、单极型半导体三极管 3、半导体三极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三章 放大电路基础 教学要求:1、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共发射极、共集电极、共基极放大电路的结构及分析方法 3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输入输出方式 4、掌握乙类、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功率计算 教学内容:1、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2、三种基本组态放大器3、差分放大电路4、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5、多级放大电路 第四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与基本运算电路 教学要求:1、掌握负反馈类型的判别及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基本运算电路的结构及 工作原理3、了解集成运放的典型电路、集成运放在信号运算、处理方面的应用 教学内容:1、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组成基本类型2、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3、负反馈放大电路应用中的几个问题4、基本运算电路5、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电路的测试 第五章 线性集成电路的应用 教学要求:1、了解RC低通、高通电路的频率特性2、掌握反相、同相交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3、掌握有源低通、高通、带通滤波电路4、了解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1、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2、3、有源滤波电路4、集成功率放大器及其应用 第六章 集成模拟乘法器及其运算 教学要求:1、掌握集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集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运算及倍频、混频、鉴相电路 教学内容:1、集成模拟乘法器2、集成模拟乘法器的应用电路3、模拟乘法器调幅与解调电路的调整与测试 第七章 信号产生电路 教学要求:1、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及 LC、RC振荡电路2掌握电压比较器3、掌握方波产生电路4、掌握555集成定时器矩形波产生电路 教学内容:1、正弦波振荡电路2、非正弦波信号产生电路3、锁相频率合成电路 4、信号产生电路的调整与测试实验内容:1、鉴别晶闸管的好坏2、晶闸管的导通条件与关断条件 第八章 集成直流稳压电源 教学要求:1、掌握单相整流电路及滤波电路 2、掌握串联型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3、掌握开关稳压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单相整流滤波电路2、线性集成稳压器3、开关集成稳压电源 三、学时分配模拟电子技术 学 时 数 第一章 半导体二极管 4 第二章 半导体三极管 8 第三章 放大电路基础 16 第四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与基本运算电路 12 第五章 线性集成电路的应用 12第六章 集成模拟乘法器及其运算 4第七章 信号产生电路 8第八章 集成直流稳压电源 4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与实验同步进行。同时,由于图形复杂,应尽可能采用教学辅助手段,比如多媒体、幻灯片等。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属专业基础课,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方法进行学生成绩考核。一般期中不进行考试,只在学期末进行期末考试。但平时必须布置课后作业,根据平时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计算平时成绩。学习效果通过课程闭卷笔试考试、实验和平时作业体现,学生最终成绩评定由这三部分组成,考试成绩占50%,实验成绩占30%,平时作业及考勤占20%。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推荐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 康华光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电子技术基础 付植桐 高等教育出版社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童诗白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制 定:电子信息、电子线路教研室 执 笔 人:夏强胜 审 定 人:丁文祥 制定时间:二零零九年六月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Digital Electronics)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学时:68课程学分:4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研究数字电路理论和应用的学科。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数字电路基础知识、基本逻辑单元、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分析设计方法等基本部分的讲授和实验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基本掌握数字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通过对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新一代数字电路器件PLD的介绍,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数字电路的新技术,建立数字系统的概念,了解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 数制和编码1、数字电子技术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了解)2、几种常用的数制(理解)3、不同数制间的转换(掌握)4、二进制的算术运算(理解)5、几种常用编码(了解)第二章 逻辑代数基础1、三种基本运算(理解)2、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理解)3、基本定理(理解)4、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掌握)5、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与图形化简法(熟练掌握)6、无关项及其在逻辑函数化简中的应用(熟练掌握)第三章 门电路1、定义及分类(了解)2、二极管及三极管的开关特性:最简单的与、或门电路(了解)3、CMOS门:MOS管的开关特性;CMOS反相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CMOS反相器的静态特性,电压传输特性,电流传输特性,输入特性,输出特性,输入端噪声容限;CMOS反相器的动态特性,传输延迟、动态功耗、交流噪声容限;其它CMOS门电路;改进的COMS门及CMOS门的正确使用(理解)4、TTL门:TTL反相器的工作原理,传输特性,输入特性,输出特性,输入负载特性;TTL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非门、异或门及TTL门的改进系列,OC门、三态门(理解)第四章 组合逻辑电路1、组合逻辑的定义(了解)2、组合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掌握)3、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与分配器、全加器、加法器、数值比较器(掌握)4、组合电路中的竞争冒险(了解)第五章 触发器1、基本RS触发器(理解)2、电平触发的触发器(理解)3、脉冲触发的触发器(理解)4、边沿触发器的触发器(掌握)5、逻辑功能及描述方法(掌握)第六章 时序逻辑电路1、时序逻辑的定义(理解)2、时序电路的描述与分析方法、分析步骤、分析工具(状态表、状态图、时序图)(掌握)3、寄存器和计数器(掌握)4、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掌握)第七章 半导体存储器1、只读存储器ROM:掩膜、可编程、可擦除的可编程ROM(理解)2、随机存储器RAM(理解)3、存储器的容量扩展:位、字扩张方式(掌握)第八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1、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种类(了解)2、PAL的电路结构及应用举例(理解)3、GAL的电路结构、输出逻辑宏单元(理解)4、EPLD、CPLD、FGPA的电路结构(了解)5、PLD编程(理解)第九章 VHDL语言简介VHDL语言结构、语法构成、举例(了解)第十章 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电路1、各波形参数的定义(了解)2、施密特触发器:构成,应用(理解)3、单稳态触发器:门电路组成的、集成的单稳态触发器(理解)4、多谐振荡器:对称式、非对称式、环形、用施密特触发器构成的、石英晶体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理解)5、555定时器的构成及功能表,由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及多谐振荡器(掌握)第十一章 数/模和模/数转换1、A/D和D/A在数字系统中的作用与分类(了解)2、D/A转换器:权电阻网络DAC,倒T型电阻网络DAC,权电流型DAC,具有双极型输出的DAC,DAC的转换精度与速度(理解)3、A/D转换器:基本原理,转换步骤,取样定理,取样保持电路,直接ADC,间接ADC,ADC的转换精度与速度(理解)三、学时分配章节教学内容课程时数分配1数制和编码22逻辑代数基础103门电路64组合逻辑电路145触发器66时序逻辑电路147半导体存储器48可编程逻辑器件210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611数-模与模-数转换4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与实验同步进行。同时,由于电路复杂,应尽可能采用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幻灯片等。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属专业基础课,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方法进行学生成绩考核。一般期中不进行考试,只在学期末进行期末考试。但平时必须布置课后作业,根据平时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计算平时成绩。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三部分组成,比例为5:3:2。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推荐教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1、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余孟尝,高等教育出版社高教版;2、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制 定:电子信息、电子线路教研室 执 笔 人:丁文祥 审 定 人:丁文祥 制定时间:二零零九年六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A Guide to Specialt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学时:17课程学分:1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介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概念,同时也介绍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使学生建立起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知识构架,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绪论(了解)第一章 嵌入式系统工程与应用(理解)第一节 嵌入式技术与嵌入式系统工程第二节 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第三节 DSP技术及应用第四节 嵌入式操作系统与电子设计应用第五节 FPGA与SoC技术第六节 嵌入式应用系统举例-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机器人第二章 信号、系统与信息处理(理解)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信号与系统第三节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第四节 自动控制第五节 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第六节 信号与通信系统第七节 信号处理新技术第八节 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三、学时分配章节教学内容课程时数分配绪论3第一章嵌入式系统工程与应用7第二章信号、系统与信息处理7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由于本课程属于导论性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对学习的专业范畴与研究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教学方法上强调了解与理解为主,不要求做深入讨论与分析。教学手段上应当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采用图文并茂的讲解与介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五、考核方式本课程采取的考核方式:考查。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1. 叶树江,古延峰,刘海成,电子信息工程概论,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欧美同学会会计准则强化题集
- 2025年人事代理招聘笔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全员考证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
- 2025年村级养老站社工笔试冲刺题
- 2025年幼师面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物流无人机面试模拟题与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全员资格证考试模拟题及答案集
- 2025年红白理事会面试常见问题解析
- 2025年心理健康师中级考试复习
- 机电仪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变配电运维职业技能(中级)等级培训题库
- 矿山隐蔽致灾普查治理报告
- 实心球课件教学课件
-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家共识
- 大型养路机械司机(打磨车)高级工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试题含答案(全册)
- 马凡综合征个案护理
- 2024四年级上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课件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内科护理学第七版)
- 铁路120型货车空气控制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