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表达技巧认知与练习,高二语文组,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制作于2013.1.22,,教学任务,一、表达方式分类认知(一),第一课时,,知识点解说(一),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其中描写和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所谓记叙,是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得得转换; 描写 ,是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 抒情,是抒发和表现诗人的情感; 议论,是对景物、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态度和评价。,,诗句判断(1),一、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记叙: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展、变化的过程。,2.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议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作用等论述说理、表达见解、陈述意见。,1.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诗句解析:该诗句用记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诗句解析:这两句诗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3.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侧面描写:描写被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被描写对象更鲜明、突出。,诗句解析:诗歌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紧张状态突现出来。明与暗 、动与静的和谐相处构成空明洁净、清冷幽静的至妙之境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某种情感。,4.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诗句解析: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象着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5.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句解析:夜深人静,春山空寂却有桂花悄然落地,这是静中有动;惊鸟时鸣,时传深涧,更显山居之静,这是动中见静。,,色彩渲染:描写景物时,突出其色彩,并以此产生感人的艺术效果。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的情感。,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诗句解析:作者描绘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传达出诗人愉快的情感。,,角度变化:描写往往要有层次性由远及近或由下而上等。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7.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似二月花。(杜牧山行),诗句解析: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以小见大:“小”指细小具体的事件、景物、形象、动作等;“大”指事件的背景、事物所显示的境界阔达,形象所具有的典型意义重大。,8.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诗句解析:诗中选取了“送荔枝”这一件小事,描写了送荔枝、吃荔枝两个场面,鞭挞了玄宗与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充分体现了“以小见大”。,注:诗歌中的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分。侧面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结合、以小见大等。,一、表达方式分类认知(二),提示:古代诗词鉴赏中常考的是:描写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哀乐等主观情感的抒情方式。,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诗句解析: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个人之渺小,不禁“怆然而涕下”。,注:诗歌中的抒情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之分。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等。,诗句判断(2),,借景抒情:诗人借对景物的描写将自己强烈的感情抒发出来。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诗句解析:首联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既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明写景,实抒情,寄情于景。颔联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3.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诗句解析:这两联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涵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活用典故: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志和愿望等。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丰富诗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言出意外。用典使语言精练,内容丰富。,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句解析:此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的经历外,全是用事。这三句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刘裕,讽刺了南宋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点题引路1.,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问题:诗经使用赋比兴的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哪一种?,参考答案:赋,旁注:本诗生动地描述了一群女子采摘野菜的劳动过程。“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过程。从表达方式上看,“赋”是记叙的形式。,注释: 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可食。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有:得到。掇:摘取、拾取。捋:成把地握取。袺(jie):手持衣角盛物。襭(xie ):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点题引路2.,【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问题:这首元曲是怎样抒情的?请简要赏析。,参考答案:这首曲子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步骤一) 。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思乡之情。接下来作者以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农浓丽的秋景图(步骤二)。衬托出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步骤三)。,,小结提问方式及答题步骤(表达方式),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诗歌在表达上运用了何种方式?,第二步:结合相关诗句阐释此种表达方式是怎么运用的。,第三步:简析此种表达方式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变式提问:诗人是怎样来抒发情感的?某某句的抒情方式是什么?,,练习巩固1.,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汾上惊秋 苏 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问题:这首诗表达得思想内容是否相同?在抒情方式上,两首诗有什么异同?,参考答案:两首诗都抒发了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在抒情方式上,相同之处是都通过对秋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即借景抒情;不同之处是,前者在写景的基础上,以“孤客最先闻”写秋风,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寂寞思乡之情,而后者是以直接抒情的方式,写“秋声不可闻”,与全诗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吻合。,,练习巩固2.,暮春浐水送别 唐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问题: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做简要赏析。,参考答案: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旁注:融情于景,从表达方式上分析就是如何将描写和抒情融合起来的。中国古典诗歌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鉴赏诗歌中景或物时,一定要联系诗歌的思想感情,注释:凤城:京城,,练习巩固3.,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问题: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使景物富有层次感的?试作分析。,参考答案:本诗运用了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描写技巧使景物富有层次感的。诗的第一、二句写远景,描写苍茫开阔的原野景象;第三、四句写近景,描写眼前的风雨潮涨。 第一、三句写静景,草色青青,春阴迷离,夜泊孤舟;第二、四句写动景,幽花树明,满川风雨,春潮乍起。整首诗视角忽远忽近,有点右面,交换交叉,富有立体感。,二、修辞手法手法分类认知,第二课时,,知识点解说(二),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双关、互文、反问等。考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做另一种事物或情境。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1.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句解析:是个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了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可使语言简练、含蓄。,诗句解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石墨矿石买卖合同(完整)
- 2025实习员工合同范本
- 化肥厂采购设备安装规定
- 汽车保险代理合同协议
- 中医考试题及答案大专
- 金融机构总部大楼租赁及金融服务合作协议
- 宫萱与吴鹏的情感纠葛离婚协议书
- 宠物狗品种鉴定与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 文员岗位招聘与团队建设合同
- 离婚协议书签订与诉讼离婚心理咨询服务合同
- 2024年化学检验员(中级工)技能鉴定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1版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附流程图
- 精神科护理饮食宣教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 函数图像 课件-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 2024北师大版新教材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内容解读课件(深度)
- JT-T-155-2021汽车举升机行业标准
- 应收应付明细表模板
-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 沪科黔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 2024毕业生酒店实习报告范文6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