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境 内容摘要: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反映作家渴望回归自然的典范之作,他的诗多以田园风光,躬耕田亩为题材,以描绘歌咏饮酒、读书赋诗、访问邻里、闲话桑麻为生活场景,抒发了诗人对宁静闲适,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既有疏淡、清远、闲适的优美境界,又有凄美、深沉、抑郁的悲境。情、景、理的融合,是陶诗意境的最大特点,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其诗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关键词:意境的特征,成因,影响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田园诗歌,塑造了清新、淡远、淳朴、率真的优美意境,为玄虚沉闷的东晋文坛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岂直为田家语耶!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有咏怀、咏史诗、如杂诗、读山海经、咏贪士、咏荆轲等,这些诗主要写出仕和隐居的矛盾,表现了诗人壮志不伸的苦闷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曲折地暴露了时政的昏浊、黑暗。他的辞赋散文成就也很高,如闲情赋、感士不遇赋、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诗等,以自然、清新、朴实、淳真、托意深远取胜。但他相当数量的作品是田园诗,如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等组诗。他的归园田居细致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自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喜悦心情。诗的语言平淡、质朴,不加雕饰,所写景物直率自然,寻常可见,由于作者“以心托物”将自己美好的心灵影射在自然景物之上,从而散缓无奇的景物具有了超凡脱俗的情韵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他的饮酒更是将深邃哲理和高尚的情韵融入自然美景之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绘出一个心与物遇,情与景通,物我两忘,天然淡泊的美妙境界。“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一句,反映了诗人在对大自然的审美观中,领悟到了人生的“真意”,这种“真意”只能靠亲身去体验,而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他的诗有意突出田园的淳朴和宁静,借以反衬官场的黑暗和腐败。而实际上,农村的躬耕生活和当时上层社会比较起来也确有朴实的一面,富有生活情趣,足以衬托诗人安贫乐道,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操。他笔下的田园生活甜美静穆,和平宁静,淳朴闲适,的确是一方人间的乐土,是一块世外桃源。陶渊明真可谓一个才华横溢,多产的诗人。他的诗歌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许多诗选入中学课本,“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等优美的“田家语”,平淡质朴,不假雕饰,似胸中自然流出,读之尤如品茗,甘爽清新,回味无穷,真可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无好问评陶诗论诗绝句)。陶诗博大精深,本人只从诗歌意境说起。一、陶渊明诗歌中常见的几种意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陶渊明诗之所以被世人广为传颂,其主要原因是他给我们塑造了几种前所未有的诗歌境界。(一)以田园风光为景,勾勒出一种疏淡、清远、静谧的农村生活场境,也是陶渊明诗歌描写的主要内容。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看透了官场的腐败,勾心斗角,不愿五斗米折腰,于是选择归隐山林,躬耕南山,才真正体会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生活感受,才会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兴喜和自由。人世间的许多不幸,通过自然界美好景物来化解,一切也就变淡了。陶渊明抛开了富贵名利的枷锁,才会活的这么轻松自然,清逸旷达。“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如诗如画的田园生活,只有陶渊明才能创造出来。苏轼说的好“非古之来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语,非予之世农亦不能识此语之妙也”(胡仔苕溪渔隐从话)。(二)当然,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写田园风光,还写淳朴、厚实的人际交往。也就是茶余饭后,饮酒赋诗,或是“有风自南,翼波新苗”(时运诗);或是“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迁江陵夜行途中);或是“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此情此景与“田父”举杯畅饮,不亦乐乎!故有“时复墟里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二)。“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饮酒九)。“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一)的佳句。生活的快乐和友情的和谐相交映,求知的愉悦和沟通的欢畅共生辉,这种情景,真可谓人生之佳境,如果没有这样的田园风光,没有这样淳朴率真,胸怀旷远的陶渊明,也就没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佳句了。也就没有了这种淳朴自然、清逸洒脱、超然物外的境界。(三)以上两种境都是喜境乐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陶渊明在诗文中还给我们塑造凄美、深沉、抑郁的悲境。陶渊明生活在“士不安居,民不保生”的历史转行时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陶渊明老之将至,面对风雨飘摇,分崩离析的东晋王朝,又能做什么呢?只好把这种历史迁逝之悲植根于眼前的景中。“荒途无归人,时时见废墟”(和刘柴桑)。“万物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 _中灭,何时见余辉。朝霞开宿露,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咏贫士七首其一)。“荒草无人眠,极视正茫茫。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荒草何茫茫,白杨亦潇潇。”“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闲,千年不复朝。”(拟挽歌辞三首)。这些景物无不显得萧条,荒凉、孤寂,勾画出一种哀婉,凄美的悲境。诗人不光停留在悲景中,还把迁逝之悲根植于志向无成,人生的短暂的悲哀中。“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己非常身”(杂诗其一)。“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催 _。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哀。”(还旧居诗)。有了这种阔大的历史流变,诗人对历史和人生咏叹才会开阔、深沉。“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旧居)四)。生命短促,人生无常,何不及时行乐,“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游斜日)“感物厚及时,每恨靡所挥。”(和胡西曹示顾赋曹)“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寒风指枯条,落叶掩长阳。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杂诗七)。内心的迁逝之悲,与外在的景候变化的结合,有一种物变惊心之感,真可谓“凄情之中有理思,理思之中透凄情”。其实陶渊明诗的意境,远非我所说的那么浅薄,需我继续研读挖掘。那么,陶诗广为传颂,深为文人喜爱,他给我们创造的意境有那些审美特征呢?二、陶渊明诗歌意境的审美特征(一)情景交融,情为主导,理渗其中“情景相生而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境界。”_我们知道情与景相辅相称,无景情不显,无情景不活。我国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正是为了抒发感情,创造意境的需要而产生的。陶诗中描绘了许多恬静、淳朴、幽美的田园风光 _,寄托诗人增恶官场的黑暗,仰慕田园的闲适之情。如归园田居其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诗人通过视听写出了诗人归田后的住宅环境和优美宁静的农村田园生活。勾勒出一方宁静、和乐、安适的美好境界;与污浊,腐朽的社会环境形成显明的对比,使人产生一种亲切的乡情之感,可以说情与景达到完美的结合。陶渊明笔下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等景物,绝不只是为了写景而写景,是重在抒情。再说,意境中的情景交融,不是一种互等的交融,而是以情感为主导的交融。“以情写景意境生,无情写景意境亡。”他在描写各种景物时,倾注了自己的感 _情,抒发自己的志趣,故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如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乐,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中描写了诗人东篱采菊时的闲情雅趣,但诗人重在抒发悠然自得、静谧安闲的隐居生活和清幽、恬淡的美好心境。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悟到了躬耕田园才是自己真正的觉醒。(二)虚实结合,境生象外“意境是情景交融中呈现出的一种虚实结合的艺术境界,是物象与物象之间多重复合联系而构成的耐人寻味,而又若有若无的虚幻的艺术空间”。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景,自然诱发我们的思维去想像去联想。清代戴本孝的山水画陶渊明诗意图,清代原济陶潜诗意图册元代何澄陶潜归庄园卷等画卷,不真是陶诗基础上的再现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中有情,诗情画意融入其中,美不胜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在诗句中把生活的哲理与诗意完全融合,在景物中反映了与自然一体,浑然忘我的理趣。“采菊”只是一个动作,却将诗人“心远地自偏”的情感悠然道出,淳朴自然,语淡意远,使人产生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情韵。尤其是一个“见”字,富弦外之响于无意之间,极精确地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神逸言外的潇洒恬静的心情,真可谓“著一字境界全出”。又如“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移居)一个“呼 ”字,十分平淡,但出语的粗朴,反现出朋友间情意的率真,也现出诗人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自由轻松;“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一个“拙”字把诗人因饥饿逼迫乞食时的难堪境况,刻画的淋漓尽致。“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然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饮酒十四),此诗虚实结合,塑造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其中“味”字,是酒味?是人生的酸甜苦辣?寓意深远。形成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境界。(三)含蓄委婉,韵味无穷意境的深层含意并不直接体现在表层的意象本身,而是存在于意象与意象构成的艺术空间之中,要借助比喻、象征和暗示委婉道出,使人感受、领悟,思而得之。读者通过发挥想象和联想,透过形见出神,透过境见出情,进而把握象外之意,言外之意。“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归园田居)似乎是写诗人害怕气候的变化会给他的作物带来不良影响,然而实怕自己意志不坚,而妄弃这片田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是愿无违。”(归园田居)此诗写诗人田园劳动的场景,蕴含对当时混乱的社会的不满,同时也含有一定的哲理,人生中若没有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想收获是不容易的。“衣沾不足借,但使愿无违。”诗人更怕的是那种意志不自由不坚定。“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饮酒十三)此诗表面写两客虽同居一室,但取舍态度完全不同。实际是对那些追慕荣利,计较名利之人的讽刺,同时也是对那种狂放自由,淡泊名利之人的赞美。萧统陶渊明集序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即以酒为题材来抒发感情,寄托怀抱。“朝霰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咏贫士一)表面上以飞鸟为喻,写贫士的势单力弱,不合时宜,实指那些安贫乐道的人放弃逐名追利,唯利是图,而是走自己向往已久的田园归隐生活,故有“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的坚定信念,由悲而壮,令人振奋。这种“言外之意”“韵外之致”正是陶诗所留给读者的美趣,让人回味无穷。三、陶渊明诗歌意境形成的原因(一)古诗文的影响1、我国反映自然美的诗歌,最早从诗经开始。高山流水,田野平陆,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无不摄入诗篇,然而这些景物描写,只是为作比、兴之用,借以抒发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陶诗中青松、榆柳、秋菊、孤云、飞鸟等景物,也是为创造平和、冲淡、静远、朴实的田园意境而所用的意象,以此抒发诗人安适、飘逸、旷达、任放的田园情趣,可以说诗经起到了模范作用。2、在楚辞中,写景佳句更是脍炙人口,且往往是情、景交融。如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涉江中的“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无论是景物描写还是抒发情思,都比诗经深广了许多。正如恽敬在大云山房文稿中所说:“三百篇言山水,古简无余词,至屈左徒而后,瑰怪之观,淡远之境,幽奥朗润之趣,如遇于心目之间。”但这些景物和情思到了魏晋,与当时特定文风相融,达到情、景、理的完美结合。陶渊明在这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光有了诗经、楚辞对山水田园的写作积淀是不够的,还要有诗人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性嗜酒”“常著文章以自娱”的爱好,与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君子固穷”“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的思想相融。再加上官场的黑暗,仕途的艰险,使他经受多次的“贫贱常交战,道胜无戚颜”的矛盾斗争后,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躬耕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田家岁不苦,弗获辞此难。”“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等诗中反映出辞官归隐的决心和意志。可以说,如果没有诗经楚辞的积淀,没有儒道相揉的思想情操,也就不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玄远之境,不会有“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的旷达、傲岸之情。(二)魏晋文风的浸染魏晋南北朝时期文风已由“建功立业”逐渐转向“现实人生”“及时行乐”,即人的觉醒时代。陶渊明顺应了时代的需求,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抒发诗人的内心情感,创作出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等田园诗歌;再加上阮籍、左思等诗人的咏史、咏怀的影响,借咏历史人物,抒发自己“遇”与“不遇”“入仕”与“出仕”“关心世事”与“忘怀得失”的矛盾心情,表现诗人壮志不伸的苦闷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曲折地暴露了时政的昏浊、黑暗。咏 _荆轲、读出海经、感士不遇赋等慷慨悲壮,旷达任放之作,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四、陶诗的地位及影响陶诗平淡自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受历代文人的推崇。钟嵘称“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按照“质直”的说,其诗应该列入下品,但钟嵘欣赏他的“风华清靡”之句,所以列入中品。而萧统陶渊明集序:“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熟能如是乎?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傍游泰华,远求柱史,此亦有助于风教也。”萧统对陶诗的评价与钟嵘不同,他认为陶诗质朴不拘,明白坦诚,开朗明快,超过了同时代的文人,可谓评价之高。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以她清新、质朴、平和、冲淡、清水芙蓉般的独特风格,在唐代文坛上得到承认和确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工免责协议书模板
-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法院2025年下半年公开招聘政府雇员工作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医疗服务外包协议书
- 校园高利贷合同范本
- 广东惠州博罗县中小企业管理局招聘政府购买服务岗位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公司提供宿舍协议书
- 企业消防联动协议书
- 山东日照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2025年下半年招考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宝鸡石油钢管限责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不锈钢安装合同范本
- 沪教牛津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教材
- 【MOOC】民事诉讼法学-西南政法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民航安全检查(安检技能实操)》课件-第三章 航空安全保卫法律、法规知识
- 通识写作:怎样进行学术表达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全面质量管理》习题集(含答案)
- GB/T 44193-2024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基本要求
- 手术室竞选护士长
- 学校食堂冰箱清洗、除霜记录
- 叠加定理课件
- 公共政策导论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青海电工考试题库电工高级工考试题库(全国通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