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方案建 设 基 础一、学院概况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武昌水利学校,由广州私立天佑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湖南沅陵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湖北省武昌水利学校、广西柳州高级工业学校、广州珠江水利学校水利科合并组建而成,汇集了中南地区鄂、粤、湘、桂四省五所水利类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设施设备,是全国水利水电类中专学校办学最早、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学校之一。校名先后为“武汉水利学校”、“水利部武汉长江水利学校”、“武汉水利专科学校”、“湖北省水利电力专科学校”、“湖北省水利电力学校”、“湖北省水利水产学校”、“湖北省水利学校”、“湖北省水利水电学校”。1958年以前,学校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共同领导,其后一直隶属于湖北省水利厅。办学50多年来,学校多次迁址。创办初期校址在武汉市武昌南望山。60年代,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学校奉命下迁,先迁至湖北省沙洋县、后迁至湖北省浠水县白莲河镇办学。1972年,迁回武汉市武昌广埠屯,与武汉电力学校合并组建“湖北省水利电力学校”。1976年,因国家和省机构改革的需要,学校也相应分设为电力、水利两校。1977年7月,湖北省水利水电学校在武昌八一路选址重建,既现在的东湖校区。1996年,湖北省水利厅在学校创办“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的工作中,“调整规划、集中办学”,在武昌南湖重点建设“湖北省水利水电学校”。1999年9月,学校主体迁入南湖新校区。2007年,学院在省水利厅和其他省直部门的支持下,在武汉江夏区五里界镇中州村购地463.3亩,现在正在建设汤逊湖校区。在5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共培养了2万余名大、中专毕业生。1958年学校曾升格为“湖北省水利电力专科学校”,开设高等专科教育12年。1994-2001年,为适应全省水利系统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先后与河海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联合举办成人高等教育,培养专科毕业生966名,为湖北乃至全国水利系统高技能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学院办学紧密联系行业实际,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在50年的办学历史中,先后开办了水利水电工程、水电站电力设备、水土保持与环境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治河防洪等十多个专业,适应了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要求,成为水利系统各类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学院教学质量在湖北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充分肯定。1991年,学院经湖北省教育厅评估,被评为办学条件合格学校;1993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确认为“省部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2000年9月,经国家教育部评估验收,确认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2年被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2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核准备案,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从此跨入高等职业院校的行列。二、建设基础学院隶属于湖北省水利厅,业务上接受湖北省教育厅指导。学院占地面积641.91亩,即东湖校区58.30亩、南湖校区120.58亩、汤逊湖校区463.03亩。学院现有房屋建筑面积163842平方米,汤逊湖校区规划建筑面积为17500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9875万元。学院现有教学条件能够满足办学需要。仪器设备总值达3425.9万元,拥有校内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52个。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共计10201平方米,设有专业、社科、教工、现刊、过刊等阅览室,拥有座位1696个,馆藏图书近45万册。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素质良好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加大教师引进工作力度,保证了教学与实训正常有序进行。现有教师456人,其中专任教师363人、非专任教师93人。现有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有104人,所占比例为28.7%;双师素质教师有154人,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为61%。学院积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现任领导班子中,院长、副院长以及各系(部)主要负责人均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学院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建有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素质较高,管理手段先进,管理成效良好。学院设有五系一部,专业设置较为合理。设有水利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商贸管理系及基础课部等教学系部。开设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工程测量、工程造价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文秘、市场营销、商务英语、旅游、电脑艺术设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等33个专业。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确立了一批重点建设专业和精品课程。加大了教学改革和重点专业及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教学经费投入向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倾斜。学院2004年被教育部、建设部确定为“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被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土木工程制图、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地形测量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物流管理等4个专业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学院生源以省内为主,面向全国招生,新生报到率较稳定。主要招收湖北省及全国26个省、市、区应届高中(中职)毕业生,新生报到率2004年为72%,2005年为74%,2006年为89%,2007年为91%。现有在校生7333人。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健全,服务工作到位。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高于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2005年首届高职毕业生850名,毕业生就业率为81.53%。2006年毕业生2589名,毕业生就业率为90.76%,2007年毕业生1482名,毕业生就业率为93.76%。据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反馈,毕业生称职率达到90%。学院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良好育人氛围基本形成。2002年以来,学院先后获得“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十五水利科教工作先进单位”,厅、区级“文明单位”,省直“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纪检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省级“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有102名教职工受到省、部、厅及以上表彰和奖励,其中有8位同志被授予全国和水利行业的“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自组建以来,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学习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并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发展。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相结合的道路”的高职教育办学方针。稳定办学规模,完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培育办学特色,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实现学院健康、稳定、协调、持续发展。坚持特色兴校、质量兴校、文化兴校,着力提升学院整体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立足于专业群建设,以工学结合为主要内容,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双师素质”为基本内涵,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团结协作的专业教学团队;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要求,建设若干设备先进、完善配套、管理一流的实习实训基地;以共享和服务为原则,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社会化技术服务平台。以素质教育为目的,构筑校园文化和素质教育平台,把学院真正建成“高技能人才的摇篮,社会化服务的基地”。二、总体目标在我院通过“湖北省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基础上,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实施“建设工程”,实现以下目标:理念与模式:形成更加适应新形势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办学思路,构建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相应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立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职业特性显著的双师结构合理、双师素质高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专业群:建设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等5个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重点专业,形成学院的优势专业群,带动相关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每个重点建设专业打造5-8门优质核心课程,全院重点建设10门左右国家级和省级具有鲜明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引领学院课程建设的发展。出版40门左右国家级、省级和具有校级特色的高职教材。实训基地:建成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物流管理、机电应用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等5个具有仿真、模拟、虚拟功能的,集教学、生产、技术开发、培训、技能鉴定等功能为一体的示范性的实验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通过不断实践,提高学院整体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体系和科学的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学院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素质教育:弘扬“求实、奉献、负责”的水利行业精神和大禹文化,以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等职业文化为主要内容,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奋斗热情,构建立体化校园文化体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到2011年,把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硬件与软件配套,模式与特色鲜明,质量优良,效益显著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带动区域为湖北经济社会和水利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建 设 内 容一、重点专业及辐射带动的专业群建设学院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测量技术五个专业作为重点专业建设,并带动相关专业的建设。(一)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及辐射带动的专业群建设项目负责人:黎国胜1 专业定位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水工专业)是水利工程系的骨干专业,各水利职业院校均有设置。根据对全国20余所水利水电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水工专业的服务面向主要是水利水电行业、建筑业、现代农业、土地整理、大土木工程等。水工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备综合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及生产第一线施工、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大型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工作,一般分工较细,工作岗位相对稳定;地方水利单位的工作,一般工作面较宽,工作任务变动较大。不同工作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有所不同,不同工作岗位要求的职业核心能力有所差异。基于这样的调查分析,本专业确定的专业定位如表1所示。表 1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定位服务面向水利水电行业 建筑业 现代农业 土地整理 大土木工程就业部门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企业、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单位、流域机构基层单位、地方基层水利单位就业岗位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管理、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运行管理等培养目标掌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具有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能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及组织管理能力、施工质量监控及管理能力、工程概预算和招投标能力,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管理能力、经营能力等,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岗位证书施工员、监理员、测量员、安全员、预算员(至少取得一个)相关专业方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利工程监理、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工程造价2 项目建设基础(1)专业基本情况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但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而且部分地区严重的水污染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使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为了解决水资源的三大问题,国家就要加大对水利的投资,增大水利建设的任务。水利行业三项制度的改革,需要培养新型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才,所以社会要求加大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按照水利事业的整体发展规划,要在未来20年中,解决我国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三大水资源问题。因此要加大水利工程的投入,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有长期的需求,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始建于我校建校时的上世纪50年代,至今有50余年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全国享有良好的声誉,具有一定的知名度。2002年升为高职后本专业开始招收高职学生,学制三年,目前在校三个年级22个班,共有学生1362人。2005届(首届)毕业学生156人,一次就业率78.21%。水工专业培养的目标是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应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中小型水工建筑物设计能力;工程测量、土工试验、材料实验的基本技能;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和工程质量监控能力;工程造价、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及管理等能力;了解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管理的一般知识,能从事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组织管理和工程建设监理等工作。学生毕业后除具有本专业的理论基础,还达到中级工的操作水平。本专业有相应的实验设备和相对固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中有各类实验实训分室12个,总面积2500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10多万元,可开设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实训项目。有校外实训基地17个,都签有保证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产、学、研”合作协议书,可供学生进行认识实习、地质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环节的教学与实践。本专业于2005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所属建筑施工技术实训中心于2005年入选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土木工程制图”于2005年入选省级精品课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于2006年入选省级精品课程、“地形测量”于2007年入选省级精品课程。本专业教师主编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画法几何与水利工程制图、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工程测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水利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建设监理等9门。主编其它教材及专著30余部,参编100多人次。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2)专业优势水工专业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加强实训环境和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明显的专业优势和鲜明的办学特色。1)面向水利行业,联合水利企业,创建了“宽基础、活模块”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要求各专业培养方案要突出“宽基础、活模块”(即在毕业学年通过限选课、任选课、实施岗位技能培训)的新模式,所谓“宽基础”是指前两学年完成搭建大类文化基础知识、职业基础知识、技能平台。所谓“活模块”是指在毕业学年通过限选课、任选课、实施岗位技能培训,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其中宽基础由三大模块组成,第一模块为公共课,按学科大类全院打通;第二模块为职业基础课,按专业大类打通;第三模块为职业技术课,按专业设置。其中活模块指选修课,选修课分专业限选课,计划内任选课和计划外任选课三种。计划内任选课开设文化基础拓展类课、人文素质类课、工具类课、专业拓展类课、综合类课五大类选修,计划外选修课由学生直接参加学院开设的特殊课程,另外还规定了课外教育计划,纳入学分制管理。校企合作办学,是为适应市场多变性,企业希望建立相对灵活的用人机制而创建的办学模式。学生入校后,首先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预测,按照校企共同制订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第四学期末,企业提出来年的用人计划,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第五学期,根据企业的要求实施专业方向教学,第六学期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由企业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安排指导教师、制订学习计划,学校派教师巡回检查。与我院实行合作办学的单位有:葛洲坝集团、湖北水总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大禹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等。2)初步建立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从2002年起,学校为加强学生在实践方面的实践教学工作,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学校分别与长江委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管理局、葛洲坝工程局清江施工分局、湖北水总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公司、湖北大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水工认识与地质实习、施工实训等17个实习实训基地。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了12名水利工程生产一线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专业建设;与湖北省漳河工程管理局、孝感市水利局、大冶市水务局等13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实施“准订单”人才培养;外聘和兼职教师包含湖北水总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长江勘测设计院、湖北水利勘测设计院等单位的28名生产一线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长期省参与本专业的教学;与企业合作,在陆水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管理局、葛洲坝工程局清江施工分局、湖北水总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等建立了17个校外实训基地;与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广东省清远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武汉志宏水利水电设计院等单位联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双师型”教师培养;校企联合进行生产科研和技术攻关,专业教师在合作过程中积极开展技术咨询工作,为企业服务。本专业教师先后完成湖北省灌溉面积发展规划、长湖防洪预报调度模型研究、四湖排水系统优化调度研究、平原湖区二级泵站规模决策、湖北省灌溉面积发展规划的灰色动态模型、国土资源开发的经济决策、资源开发规模最优决策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方案对天门引汉灌区引水水位的影响、天门市汉北河1996年洪涝灾害与治理对策等水利水电水电工程科研项目。完成兴山猴子包电站、赤壁双石水库电站、钟祥石门电站、新洲道观河水库、江夏法泗闸、黄陂天岗水利水电枢纽、京山兴无水库灌区、东西湖高干渠、郧西水石门水利水电枢纽、通山黄金口水利水电枢纽、襄樊排子河整险加固、远安东庄堰灌区、郧西东部灌区、竹溪红岩水利水电枢纽、竹溪鄂坪水利水电枢纽、竹溪白果坪水利水电枢纽等五十余项工程的设计,完成了汉南长江干堤整险加固、新洲长江干堤(堵龙堤)整险加固、黄龙滩水库尾水渠加固、荆洲分蓄洪区等工程建设监理,完成了白莲河水库、富水水库、武穴大闸等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工程项目。3)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实行“双证书”教育 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要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要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课程体系。培养方案体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4)围绕培养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能力,校企合作建立了融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为一体,具有“生产性”实训功能的校内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目前,水工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有已建成的水力学实验室、测量仪器实验室等7个和在建的施工实训中心、水工模型室、工程制图室,总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00多万元(见表2)。为了加强学生基础实验、基本训练的操作技能,院系重点建设基础实验室,使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实验开出率达90%以上。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学生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学校投入300余万元,购置了先进的测绘仪器设备:GPS卫星定位接收机及配套的软件、进口及国产电子全站仪、电子绘图仪、精密水准仪、精密经纬仪、DJ6型光学经纬仪、DS3型微倾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等。2005年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专业课的实训、实验项目应开出383学时,实际开出365学时,开出率达95.3% 。在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硬件设施的同时,院系注重加强实验、实训教学人员的技术培训,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实验、实训教学人员进行培训,采取在职培训为主,外出进修提高为辅的培养方式,提高实验实训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加强实验、实训教学的过程管理,建立建全以岗位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实验、实训教学人员的教学积极性。表2 本专业教学仪器设备情况一览表序号实训室名称面积(m2)设备价值(元)主 要 设 备1测量实训室2501147607GPS、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2工程力学实训室180275000压力机、回弹仪等3建筑材料实训室300400117水泥、砂浆、混凝土、钢材等试验设备4土工实训室280177721击实仪、直剪仪、固结仪等5地质标本室120142720各种化石、矿物标本、地质观察仪器6水力学实训室25097463基本水力学实验设备7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室150710780钢筋、模板、混凝土等的施工工具、设备8室外实训场62010000开敞式工棚、钢筋操作台、混凝土搅拌机工作台等9工程测绘实训室85398750测量成图软件、CAD软件、计算机10工程造价实训室85594250工程造价软件、定额、计算机11工程制图实训室22087000素描模型、建筑模型、制图桌椅12建筑应用电工实训室11058788建筑电工常用电器元件、电线、电工工具等合 计26504100199现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名称和功能从2002年起,学校为加强学生在实践方面的实践教学工作,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学校分别与葛洲坝工程局清江施工分局、长江委陆水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管理局、湖北水总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湖北大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施工实训 、水工认识与地质实习等17个实习实训基地(见表3) 224 表3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序号基地名称建立时间联系人地址可承担实训项目名称实训时间备注1长江委陆水试验枢纽管理局水库工程管理处2003.3.18蹇 进湖北省赤壁市水工专业认识实习、地质实习一江委陆水试验枢纽管理局水力发电厂2003.11.15史殿武湖北省赤壁市水工专业认识实习、地质实习一周135086467283葛洲坝水利水电集团公司清江施工局2004.4.27张 伟湖北省宜昌市清波路2号施工实习、毕业顶岗实习二周、三个0717-67107804中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05.6.01王洪胜甄爱民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施工实习、毕业顶岗实习二周、三个13307165488136071654885湖北水总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02.10.15管芙蓉武汉市桥口区施工实习、毕业顶岗实习二周、三个月838829596湖北大禹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04.11.12谈云波余中平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施工实习、毕业顶岗实习二周、三个月13907133928133071389287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建设与监理公司2004.11.7王仲何武汉市解放大道1863号监理实习、毕业顶岗实习二周、三个月139710777678湖北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中心2002.12.11沈兴华武汉市武昌区梅苑路监理实习、毕业顶岗实习二周、三个月87251002139711447959武汉市江河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2005.11.01王会新武汉市汉口马祖路监理实习、毕业顶岗实习二周、三个8549322810湖北宏盛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2006.2.22胡海鹰武汉市武昌区都府堤129号施工实习、毕业顶岗实习二周、三个月8885966313871026406续表3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序号基地名称建立时间联系人地址可承担实训项目名称实训时间备注11武汉志宏水利水电设计院2005.3.15蒋 俊武汉市八一路340号测量实习、毕业顶岗实习二周、三个月8716017312湖北卓越水利水电监理公司2005.3.15鲁立中武汉市八一路340号监理实习、毕业顶岗实习二周、三个月1348709015713湖北省樊口电排站管理处2002.8.10肖金竹湖北省樊口水工、工程管理实训、毕业顶岗实习二周、三个月0711361164614鄂州市樊口大闸管理处2006.2.22胡冬旺鄂州市樊口水工专业认识实习、工程管理实训、毕业顶岗实习二周、三个月071136116451333993911115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2002.8.20胡旺生武汉市测量实习、地质实习、毕业顶岗实习二周、三个月1387114302516黄石市水利建筑工程总公司2006.3.2谢平黄石市工程施工、毕业顶岗实习二周、三个月0714622241817武汉长澳大地工程有限公司2006.2.17刘祥生汉口九万方工程测量、毕业顶岗实习二周、三个月1360711492382411134汤逊湖校区建设工程主要项目进度表序号项 目施 工 时 间2007年三季度2007年四季度2008年一季度2008年二季度2008年三季度2008年四季度2009年一季度2009年二季度2009年三季度2009年四季度1前期准备工作2污水处理厂设计、施工3教学楼、食堂、后勤用房、学生宿舍4绿化设计、施工5室外工程(水、电、道路、场地、围墙)6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7篮球场、排球场表2 数字化校园建设进度与验收要点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建设进度资金安排2009年2009年2011年2009年2010年2011年1新建网络信息点(4500个)布线工程及配套网络设备项目预期目标:完成汤逊湖校区新建教学办公楼、实训楼及学生宿舍的网络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10280 30验收要点:完成汤逊湖校区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内(信息点2000个)网络节点的布线工程。验收要点:完成汤逊湖校区的办公楼、实训楼、学生宿舍楼及其它楼内(信息点2500个)网络节点的布线工程。2建设现代网络教学信息系统平台及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预期目标:在原有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预期目标:实现学校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预期目标:实现学校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1815验收要点: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成,运行良好。验收要点: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平台运行良好。验收要点: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平台运行良好。3信息服务系统的改造与完善预期目标:购置高校办公系统。预期目标:购置高校办公系统。6验收要点:网络办公系统平台运行良好。验收要点:网络办公系统平台运行良好。4提升校园网出口带宽预期目标:在现有带宽的基础上增加100Mbps,以满足校园网与外界的数据通信能力。预期目标:汤逊湖校区接入电信宽带网30Mbps,以满足校园网与外界的数据通信能力。预期目标:汤逊湖校区在现有带宽的基础上增加30Mbps,以满足校园网与外界的数据通信能力。151111验收要点:校园网出口带宽增加到100Mbps教育专网。验收要点:汤逊湖校区校园网出口带宽为30Mbps电信网。验收要点:汤逊湖校区校园网出口带宽增加到60Mbps。5网络中心的机房建设预期目标:新建1个IDC网络中心机房,并配置相关机房设施。12验收要点:网络中心机房运行正常,校园网络畅通。小 计15310641合 计300实验、实训室建设由学院领导、企业技术专家、人力资源专家、学院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以指导实验室建设工作,在运行机制上实行实验室建设负责人制、实训项目主持人制。5)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质量 以科学的劳动观与技术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组织变革和劳动活动的关系,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与价值,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将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与质量。6)校企合作,初步建成一支师德高尚,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目前,本专业现有教师数 55 人,其中高级职称 25 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18 人,本专业专职从事实践环节教学的教师人数 6 人,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有37人,占教师总数的 67.3% ,本专业来自生产第一线的兼职教师人数 4人 。不含基础课教师,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现有正高工2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2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一大批教师取得注册水利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一批教师取得工程系列技术职称,其中3人于2005年1月被省水利厅授与“湖北省水利专业技术拨尖人才”。教师结构合理,老、中、青教师比例分配合理,各门主干课程已有学术带头人。这些教师均具备了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8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有20人。7)存在的差距近年来,虽然我们在主动适应行业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工学结合的深度还不够。特别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还不能完全满足本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师资队伍的结构还不够合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实验实训条件也有待改善。 3 专业建设的意义高职教育是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正处于探索和快速发展阶段,需要不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职教育办学新模式,通过分析社会、行业及教育现状,不断进行专业建设。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一个基本尺度,反映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本专业的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事关到专业的生存与发展。进行专业建设,可以推动和促进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改革,跟紧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推动实验、实训基地条件建设,建立起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使专业设置越来越贴近社会需要和个体需求,结构日趋合理,较好地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可以带动全省甚至中西部地区同类院校同类专业的快速发展,为职业技术教育做出贡献。4 专业建设目标坚持面向水利行业,联合水利企业,打造精品专业的指导思想,以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着重进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特色教材、实训环境及师资队伍建设,利用对口支援、师资培训、进城务工及再就业培训、共享性教学资源库等多种方式,为水利水电事业和湖北省农业建设服务,并带动我国水利水电职业教育发展,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发挥示范作用。(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创立“4+1+1”人才培养模式,即“4个学期的文化基础与职业技术平台教学 + 1个学期的专业方向职业技能培训 +1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其中职业技术平台教学和专业方向职业技能培训采用项目法教学、“教学做”一体化,实现工学结合、强化生产育人。1)逐步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市场多变性,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规格;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课程设置和教学进程。本着教学内容与职业接轨、教学组织灵活多样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课程设计(综合练习)可结合工程实际项目来多进行实训。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部分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训项目直接在企业单位(工程现场)进行。2)实行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人才。前4个学期在校内进行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第5学期,根据企业提出的用人计划,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加强学生综合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第6学期安排学生接到企业进行生产锻炼,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拓展与基层水利单位、大型水利施工企业、水利勘测设计单位的合作,以“宽基础、活模块”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为基础,创新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2)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满足生产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目标,校企合作,制定水工专业的技能标准。3)以培养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能力、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能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能力为核心,校企共同参与,改革水工专业的课程体系,制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写满足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三位一体”、有机融合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含配套的教学课件),创建共享性教学资源库,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评价方法。(3)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学院采取措施切实加强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三年的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强专业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在师资队伍数量上、质量上满足本专业教学工作及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上达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职专业的要求。重视并做好专业带头人及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一批具有高、中级职称的兼职教师和专家,构建兼职教师网络,尤其注重建立校外企业技术人员的兼职网络;同时,根据师德建设与业务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师任用、职称评聘、考核奖惩、培养进修、晋级待遇、科研等方面的管理上制定和完善一系列配套制度,努力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既有较深理论造诣,又有较强实践能力,既懂教育教学管理,又有较高科研水平的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计划项目实施后本专业专职教师总数达到 70 人以上,其中高级职称 35 人以上、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15 人以上;其中培养双师素质教师56人,占教师总数的 80%(其中双师型教师40人,占教师总数的 57%),聘请生产第一线的兼职教师 35人 。专职教师中从施工企业引进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5人,其它从相关院校毕业硕士以上研究生引进。现有教师一方面要取得各类注册工程师证书,另一方面40岁以下教师必须取得硕士以上研究生学历。形成结构合理,老、中、青教师比例分配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各门主干课程已有学术带头人。培养2名国内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选派优秀教师到水利水电工程局、水电监理公司等企业锻炼并参与施工技术攻关,跟踪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培养骨干教师。深入开展以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教学研究,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聘请施工企业施工技术、施工现场组织与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的骨干做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组成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探索具有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特色的专兼职队伍相结合的师资建设途径、方式、管理模式。通过水利企业生产锻炼和集中培训,培养熟悉企业工程实验与检测、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管理工作程序的专业骨干教师6名。通过企业生产锻炼或集中培训,培养双师型中青年教师10名。重新聘用35名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企业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4)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以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与水利企业共同进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和生产性实习实训项目的开发;完成现有12个实验实训室的扩建;重点建设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实训中心和水利水电工程仿真实训中心,使校内实验实训室达到19个,新开发16个生产性实训项目,成为融实训教学、技能鉴定、师资培训为一体,具有示范作用的水工专业实验实训室。在现有基础上,增建20个能长期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校外实习基地,使校外实习基地总数达到37个。(5)工学结合配套管理制度建设校企合作共同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应的教学管理、实训基地管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及辅导教师管理制度在内的管理系统;制订生产性实训、技能鉴定、职业培训配套的教学文件(包括指导书、音像资料、考核方法、成绩评定等);创建顶岗实习的“工作经历证书”制度;完善学生顶岗实习教师辅导制度;建立顶岗实习管理网络平台;建立以社会为主体的多元化教育评价体系。(6)专业群建设毕业生主要面向水利水电工程一线,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监理与工程运行管理,以及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等工作。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为龙头,带动水利土木等专业群建设,提高专业群的整体水平,提升专业群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功能。专业群覆盖的主要专业如下:1)水利工程施工技术2)水利水电工程造价3)水利工程监理4)水利工程管理5)工程造价6)工程监理5 专业建设内容(1)依托水利行业,联合水利企业,深化产学合作,建立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工学交替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学校与水利协会、水利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实现校企间的深度融合,以水利行业的发展为引领,以主动服务水利建设的需求为宗旨,以培养水利建设生产一线应用性人才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实用的专业技能为目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紧依靠水利行业的专家和水利职业教育专家,分析水利水电建筑行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归纳提炼出本专业的基本素质与职业能力模块,坚持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创建以 “工学结合”为核心,工学交替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创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技术路线创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图1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流程图2)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分析图2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能力分解图通过对水利水电建筑行业高技能人才的调查分析,提出专业培养目标及对应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如图2所示。3)按照专业技能的特点与培养要求,创建“4+1+1”的人才培养模式“4+1+1”,即“4个学期的文化基础与专业技术平台教学 + 1个学期的专业方向职业技能培训 +1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其中职业技术平台教学和专业方向职业技能培训采用项目法教学、“教学做”一体化,实现工学结合、强化生产育人。(2)构建专业技能认证系统,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1)构建专业技能认证系统在中国水利协会的指导下,参照国内外水利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校企合作研究制订水工专业的专业技能标准。对通过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考核合格的学生颁发行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能认证系统不仅要规范本专业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而且要能够指导本专业的教学过程,把职业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2)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水工专业的资源库建设,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职业资格认证和专业技能认证的三大功能。资源库的主要内容见图3。图 3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库结构(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校企合作,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由水利行业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水利教育专家、专业带头人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广泛的专业调研,总结教学改革经验,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切入点,打破知识系统性的课程体系,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遵循认识规律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模块化的“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2)制定满足专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核心课程教学标准,规范教学过程在对水工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整合,把能够体现本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水利水电工程制图基础、水利水电工程材料、水工建筑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6门课程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建设期内,制定出满足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要求的6门核心课程教学标准,规范核心课程教学。3)编写融“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6门核心课程教材与水利勘测设计单位和水利施工企业合作,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制订水利水电工程制图基础、水利水电工程材料、水工建筑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编写大纲,编写出6门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并制作配套的教学课件。教材内容要充分体现水利职教特色和职业岗位的需要,同时把专业技能认证与课程建设相结合,使“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三者有机融合,贯穿于教材之中。4)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突出“生产育人”,强化顶岗实习,把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作为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根据不同的专业技能的特点,灵活采用在专业教室边讲边练、在校内实训场动手操作、到工程现场进行现场教学、利用计算机仿真或物理模拟,以典型工程为引导组织专业教学,采用项目法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5)通过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专业技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各种课外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专题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验船师考试(C级船舶检验专业实务)综合试题及答案一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适应性训练(三模)道德与法制试题含参考答案
- 2025年高级无人机植保操作员实操模拟题与理论知识点解析
- 2026届漯河市重点中学化学高一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公务员英雄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项目管理办公室专员招聘考试模拟题
- 江苏泰兴一中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法律顾问招聘面试预测题与法律实务经验
- 汽车保养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 青少年运动员 运动损伤的预防 课件
- 物资供应投标书范本
- 2022年十部经典的三级片电影
- 眼震视图结果分析和临床意义
- 2011-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转换对照表
- 《现代汉语》PPT课件(223页PPT)
- 顶推法钢箱梁安装施工方案
- 桥架支吊架安装实用标准图
- 中国诗词协会入会申请表
- 北京四方说明书cst302a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