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蚌埠市高中阶段招生实施方案.doc_第1页
年蚌埠市高中阶段招生实施方案.doc_第2页
年蚌埠市高中阶段招生实施方案.doc_第3页
年蚌埠市高中阶段招生实施方案.doc_第4页
年蚌埠市高中阶段招生实施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蚌埠市高中阶段招生实施方案一、普通高中招生(一)招生指标的分配今年我市市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为5700人,其中省示范高中招生指标3900人,市示范高中1800人。民办高中计划单列。具体分解方案如下表:学校总指标班数计划内计划外备 注一中80016560240自主招生50人,农民工子弟班50人二中90018630270自主招生100人三中80016560240自主招生50人,农民工子弟班50人铁中70014490210直升生100人,体育特色班50人四中70014490210直升生50人五中60012420180直升生50人,音乐、美术特色班50人九中60012420180直升生50人音乐、美术、体育特色班50人十二中60012420180直升生50人,体育特色班50人合 计570039901710(如有学校招生计划未完成,市教育局将收回剩余指标进行调剂)(二)省级示范高中计划内分配指标安排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初中阶段教育的整体发展和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全面推动我市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健康发展,根据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今年我市继续实行将省示范高中部分计划内指标分配到各初级中学的招生办法。我市省示范高中一、二、三、四、铁中各拿出70%的计划内指标,依据各初级中学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等因素分配到各学校。1、分配指标计划今年我市省级示范高中共拿出1561个(一、三中各322个,二中371个,四中308个、铁中238个)计划内指标参加分配。省级示范高中分配指标计划仍然分两部分进行计算。(1)数量指标。依据市区各初中本市市区户口在籍在校报名参加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数进行测算,其中一、二、三、四、铁中各拿出计划内指标的35%,一、三中各161个,二中186个,四中154个、铁中119个,五校共781个。(2)奖励指标。主要依据各初中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等级。占一、二、三、四、铁中计划内指标的35%,其中一、三中各161个,二中185个,四中154个、铁中119个,共780个。2、分配指标计算办法(1)数量指标计算公式各校数量指标 分配数 省 示 范 高 中 数 量 指 标 总 数本市户口在籍在校报考应届初中毕业生总数各校本市户口在籍在校报考应届初中毕业生数 例如:今年全市市区户口在籍在校报考应届毕业生总数为9494人,某初中市区户口在籍在校报考应届毕业生为400人,则其获得省示范高中数量指标为781400=32.99494(2)奖励指标计算方式:根据初中教育教学评估等级确定奖励指标系数。A类学校系数A=4,A类学校市区户口在籍在校报考应届初中毕业生总数为4300人。B类学校系数 B=3,B类学校市区户口在籍在校报考应届初中毕业生总数为1869人。C类学校系数 C=2,C类学校市区户口在籍在校报考应届初中毕业生总数为1504人。D类学校系数 D1,D类学校市区户口在籍在校报考应届初中毕业生总数为1521人。E类学校系数 E=0.5,E类学校市区户口在籍在校报考应届初中毕业生总数为300人。乘加权系数后,全市市区学生总人次为A4300+B1869+C1504+D1521+E300=27486人次则各校奖励指标总数计算公式为 78027486各校市区户口在籍在校报考应届初中毕业生数各校奖励指标总数 = (A或B或或或E)例如:某初中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等级为A类,本市户口在籍在校报考应届初中毕业生数为400人,则获奖励指标分配总数为7804400=45.4 27486(三)录取办法1、市教育局统筹安排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普通高中招生由市教育局根据市区考生志愿,分批次按中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统一录取。三县教育局参照市区普通高中招生政策,结合本县实际,自行安排普通高中录取工作。2、示范高中分配指标录取对象及原则。今年分配指标(含数量指标和奖励指标)录取的最低控制线,将依据市区各省级示范高中计划内录取分数线分别下浮一定分数(具体下浮分数将依据全市考分分布情况在录取前公布)。分配指标的录取对象必须是本市户口、学籍在校,并在本校就读一学年及以上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分配指标的录取,将根据省示范高中分配指标录取的最低控制线,分别按各初中的分配指标总数,根据考生填报志愿,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若学校最低控制线内考生数低于指标数,或因志愿填报原因出现剩余指标,该剩余指标调剂为在市区范围内统一录取。3、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省、市示范高中计划内录取工作,省、市示范高中计划外录取工作在招生政策规定范围内进行。市教育局将向社会公布统一招生时间,各校不得擅自提前和超计划录取。录取结果经市教育局批准后方能办理正式学籍。省示范高中计划内只招收本市户口在籍在校应届初中毕业生。4、普通高中计划外招生必须严格实行“三限政策”(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择校人数不得突破本校招生总数的30%。除此之外,各校一律不得办理同城范围内的“借读”。各校不得招收低于普通高中录取控制线的学生。5、凡报考铁中、五中、九中、十二中特色班的考生在普通高中招生的同时,到报考学校报名,由学校进行专业课测试,在文化课不低于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的80%的范围内,择优录取。经市教育局批准后,方可取得正式学籍。6、今年我市蚌埠一、二、三中实行自主招生,铁中、四中、五中、九中、十二中实行推荐优秀毕业生直升高中试点,凡已被自主招生录取的和直升生其他学校不得录取。铁中、四中、五中、九中、十二中的初中毕业生没被自主招生录取和录取为直升生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报其他学校。7、民办高中招生录取必须在市、县教育局统一规划管理下进行,不得自行录取无档案学生。8、已被学校录取而不按时报到的学生,取消被其它普通高中录取的资格。(四)填报志愿办法1、今年普通高中志愿填报在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后,阅卷工作开始前进行。2、各校要广泛宣传招生政策,认真指导学生填报志愿。普通高中志愿表必须由考生本人亲笔填写,并经家长签字后交给学校,任何学校和个人均不得要求考生违背本人意愿填写志愿。3、各校应将报考志愿软件中生成的2010年蚌埠市普通高中招生报考志愿表发至每位学生手中,学校要组织学生及家长认真核对考生报名时表中已生成的基本信息(学校名称、姓名、准考证号、身份证号、体育考试成绩、理化实验操作成绩、民族、届别),学校要填报考生综合素质等级和户口类别(本市市区或外地),志愿由考生本人亲自填报,考生及考生家长在2010年蚌埠市普通高中招生报考志愿表亲自签名确认。4、普通高中招生报考志愿表由学校收齐盖章后和志愿盘一并报送市教育局基教科封存。(五)普通高中招生政策照顾加分因素及填报办法按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继续实行政策照顾加分。2010年普通高中招生照顾政策具体见市教育局蚌教201028号附件2。各校要严格按照要求如实填报普通高中招生政策照顾加分登记表,加分登记表与加分因素所需原件及复印件一并报市教育局基教科审核。凡经市教育局审核认定符合规定照顾加分的,学校应将考生姓名、加分理由及加分分数公示一周。对弄虚作假的考生取消其省示范高中录取资格,学校弄虚作假的扣减直至取消当年分配的省示范高中指标。(六)特长生录取办法为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或具有一定特长的人才,今年我市在省示范高中计划内单列2(不含择校生),用于招收有计算机、科技创新和体育特长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特长生具体条件见市教育局蚌教 201028号附件3)。各校要严格按照要求如实填报普通高中招收特长生登记表,特长生登记表与所需原件及复印件一并报市教育局基教科审核。凡经市教育局审核认定符合规定的特长生,学校应将考生姓名、特长生条件公示一周。对弄虚作假的考生取消其省示范高中录取资格,学校弄虚作假的扣减直至取消当年分配的省示范高中指标。二、五年制高职及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普通高中录取最低分数线公布后,各普通初中学校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学生自愿填写蚌埠市中等职业学校报读意向表(含3+2高职),各县(区)教育局以学校为单位收齐志愿表送市教育局职成科。2、市、县教育局要划定合理的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严格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各普通初中学校要认真落实省、市文件精神,正确引导学生就读职业学校,扩大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职业学校也可以自行招生,保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协调发展。3、外地中职院校在蚌招生办法由市招生办单独实施,具体招生办法另发。附件:1、2010年蚌埠市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日程安排表2、2010年蚌埠市省级示范高中计划内指标分配表3、2010年蚌埠市普通高中招生报考志愿表二一年五月三十一日附件1:2010年蚌埠市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日程安排表序号日 程工 作 内 容 备 注16月1日10日各校组织学生填报加分登记表和特长生登记表26月11日15日审核加分登记表和特长生登记表36月14日16日初中毕业学业考试46月17日21日各校组织考生填报志愿56月28日各校报送志愿表及磁盘67月1日7月15日集中阅卷、登分统计77月18日普通高中录取附件2:2010年蚌埠市省级示范高中计划内指标分配表序学校在籍在校报考指标分解情况总计备注号应届毕业生数一中二中三中四中铁中1铁中4571012121441892四中351121182810693五中3096192069604六中73532492820151445九中61410324513201206二十六中4832430112010957三十一中469921371015928实验学校57331341225101129新城实验309161391496110七中355221361445911十中286171061144812十二中380251461456413二十三中4121121714三十二中2171195743615英才中学3851515121486416曹老集中学2055861053417八中2241145843218十一中222973933119十七中1651512232320二十中216565953021行知实验2453714373422龙湖中学1672411242323张公山中学72221411024建新中学1932410472725十四中207952522326十五中119232421327十六中129137121428十八中300674973329十九中1601010230二十一中124224241431二十二中8522221932三十中5911212733湖滨实验175246251934涂山中学3511110435仁和中学139531421536梅桥中学133332521537天河中学3711110438私立行知4501111439华圩中学154431521540美佛儿学校64111126合计9494322371322308238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