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报告.doc_第1页
2016--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报告.doc_第2页
2016--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报告.doc_第3页
2016--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报告.doc_第4页
2016--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江市 都昌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报告景德镇赣皖土木工程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二一六年二月批 准:孙曲平审 查:张化雨核 定:闵 骞项目负责:刘波峰编 制:刘波峰 蔡 杰 李晚华 郭小明 徐 涛 张世元目录前言11 农村饮水工程现状41.1 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水资源概况41.1.1 自然地理概况41.1.2 社会经济简况81.1.3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81.2 农村饮水工程基本情况141.2.1农村供水工程状况和管理运行现状141.2.2 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情况181.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成效与经验181.3.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成效181.3.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经验191.4 当前农村饮水存在的主要问题221.4.1饮水安全工程保障221.4.2 水质保障251.4.3 工程运行维护272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的必要性282.1 “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需求分析282.1.1供水水量达不到标准要求,需要尽快增加供水量282.1.2 供水水质和方便程度难以达到标准要求,需要尽快提高392.1.3供水保证率达不到标准要求,需要尽快提高水源可靠性402.1.4 工程配套不全,需要尽快增加配套设施402.1.5工程老化程度较高,需要尽快更新改造412.1.6 运行管护不到位,需要尽快加大力度412.1.7 水源保护措施不力,需要尽快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422.1.8 饮水安全问题易反复,需要尽快建立长效机制432.2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的必要性432.2.1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432.2.2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要基础442.2.3是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必要途径442.2.5是解决工程长效运行的必要手段453 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473.1 规划编制依据473.2 规划范围与水平年483.3 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483.4 目标任务503.4.1 总目标503.4.2 具体目标504 总体布局与工程建设内容524.1 建设标准524.1.1设计标准524.2 规划总体布局554.2.1 现状人口分布情况554.2.2 水源分布态势与水质状况564.2.3 地方发展总体规划584.2.4 分区规划原则614.2.5 总体布局方案614.3 工程建设内容654.3.1 建设内容654.3.2 规划主要工程量成果655 典型工程设计675.1 典型工程的选择675.2 典型工程设计676 农村饮用水源保护756.1 水源地概况756.2 水源地评价766.3 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划分766.4 水源管理776.4.1 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环保措施规划776.4.2 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环保措施规划796.5 水 源保护安全预案807 工程管理改革857.1 工程产权改革857.2 管理机构建立857.3 管理制度建设867.4 水价及收费机制877.5 工程运行机制878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898.1 编制依据898.2 投资估算899 经济评价959.1 国民经济评价959.1.1 项目费用959.1.2效益分析979.1.3 经济评价指标1009.1.4 国民经济评价1019.2 财务分析1019.2.1 工程投资1019.2.2 成本核算1029.3 结论10410 环境影响评价10510.1 环境影响评价10510.1.1 环境影响分析10510.1.2 环境保护措施10810.1.3 结论11011 分期实施意见11111.1实施安排原则11111.2分期实施意见11112 保障措施11312.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建管责任11312.2 加大投资力度,保证建设资金11312.3 落实维护经费,确保长效运行11312.4 推进用水户参与,接受社会监督11312.5 加强技术推广,做好宣传培训114九江市都昌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报告前言自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到2015年底,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将基本解决。但一些地区农村饮水安全成果还不够牢固、容易反复,在水量和水质保障、长效运行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贫困地区如期脱贫等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十三五”期间,需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切实把成果巩固住、稳定住、不反复,全面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根据水利部等国家有关部委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统一部署,江西省水利厅启动了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都昌县水务局为贯彻落实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西省环保厅及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赣发改农经2016150号)精神及要求,为科学合理的确定都昌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十三五”规划目标和建设任务,扎实做好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受都昌县水务局的委托,我公司负责编制都昌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十三五”规划报告(以下简称规划报告)。报告编制过程中主要做了如下主要工作:一是基础资料收集,主要收集万分之一地形图,水文地质图,都昌县降水资料、气温,现状供水工程资料、规划供水工程设计资料、社会经济资料等。二是结合都昌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2015年8月),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及当地座谈会的形式,先后对全县24个乡(镇、场)及部分农村、学校饮水工程现状及供水情况,农村居民用水及水质情况,集中供水运行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调查,进一步摸清了都昌县农村饮水安全2015年年底现状以及当前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需求,明晰了规划建设任务。在规划的过程中,认真总结都昌县“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实施情况,全面分析评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总结成效,遵从实际,在查找薄弱环节、存在问题和制约因数的基础上,围绕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立足巩固已有饮水安全成果,突出建立健全管理维护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已建工程效益,综合采取配套、改造、升级、联网等方式,辅以新建措施,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和建设任务。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企业化运营”的要求,整体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本次规划项目实施完成后,到2020年,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采取新建和改造等措施,使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受益人口及供水入户人口达65.7万人(其中解决贫困人口5.32万人),农村供水总规模91800 m3/d(其中新增29938m3/d,均为20m3/d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农村集中式供水率达到87.9%,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0%;水质达标率整体有较大提高;小型工程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0%,其他工程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城镇自来水管网覆盖行政村的比例达到36.3%。主要规划成果有提升改造或管网延伸水厂总数共19处。1、现有水厂管网延伸工程18处,管网长度130.3km;2、改造配套供水工程17处,改造供水规模82100 m/d;3、水质净化设施改造工程17处,配套消毒设备16台,更新配套管网长度8.5km;4、划定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17处,规模化水厂水质化验室建设16处,规模以上水厂自动化监控系统建设16处,水质状况实时监测试点建设16处,县级农村饮水安全信息系统建设1处。5、工程运行管理能力建设1处,主要内容有建立县级专管机构,出台县级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制定县级水价改革措施,建立县级维修养护经费。“十三五”期间规划完成都昌县农村饮水工程主要工程量土石方工程28.1万m,砼工程2.79万m,砌石工程0.66万m。工程总投资为10475.99万元,其中:工程建设部分投资7068.79万元(水厂水质净化和管网设施改造,配套消毒设备990.30万元);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水质检测与监管能力建设投资1287.19万元(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划定261.58万元);县级农村饮水安全信息系统建设120万元。1131 农村饮水工程现状1.1 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水资源概况 1.1.1 自然地理概况1.1.1.1 地理位置都昌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鄱阳湖入江水道东北岸,属亚热带滨湖低丘地区,背倚武山,面临鄱阳湖。县域地理座标为东径11622411636,北纬2850382938;东西宽52.7km,南北长80km,土地总面积2669.5km2,其中陆地面积1450.4km2(含内陆水域面积171.16km2),鄱阳湖水域面积1219.1 km2(占鄱阳湖水域面积33%)境内地形变化复杂,中部低丘起伏,杨储山、鸣山、狮山、苏山、芙蓉山、太阳脑居县中部呈脊背状,南北走向,坡度平缓,海拨高程由东北部最高的武山南支三尖源647m(吴淞,下同)递减到鄱阳湖滨10m左右,自东北向西南呈低山、高丘、低丘、平原、湖区的变势。1750m高程的平原占总面积的40.8%,300m以上低山高丘约占总面积的1.4%。境内水系发育,有河港39条,总长359.6km,以新妙、大港、大输湖、大西湖四条为最大,谢家湖、团子口、大沔池等次之。水系河港随山脉走向而注入鄱阳湖。因此,都昌县受鄱阳湖影响较大,全县24个乡(镇)有20个傍靠鄱阳湖,湖岸线全长108km。1.1.1.2地形地貌都昌县地貌以丘陵和滨湖平原为主,且水域宽阔,局部低山分布。地势北高南低,并以大港到汪墩褶皱隆起带为轴心,向西北和南东两个方向倾斜。境内最高点为北东部的三尖源,海拔高程647.3米,滨仅10米。全县自东北向西南呈低山、高丘、低丘平原、湖区的变势。境内小地形变化复杂,其构成面积大小悬殊,根据不同地形高度,可分为七种不同类型的地貌区。低山区:主要分布在大港、蔡岭等乡镇,面积较小,海拔500米以上的面积仅2平方公里,主要山峰为三尖源、黄土凸,山势挺拔陡峻,坡度多大于36度,比高200米左右,植被茂密,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高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大港、鸣山、中馆、土塘、汪墩、苏山、阳峰等乡镇邻近低山周围,海拔300-500米,比高小于200米,坡度较缓,大多小于25度,面积约34.5平方公里,丘顶起伏,植被较好。中丘陵区:分布在春桥、狮山、大沙、左里等乡镇邻近高丘陵地带,海拔200-300米之间,比高小于100米,坡度15至25度,面积约87平方公里,丘陵多呈浑圆形、馒头状,植被一般较好。低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徐埠、汪墩、北山、都昌镇、大树、大沙、和合、阳峰、三汊港、鸣山、中馆、狮山等乡镇,海拔高程小于200米,比高小于50米,面积约105平方公里,地貌多呈龙岗状,植被覆盖率在20%左右。缓丘岗地:主要分布在大树、和合、大沙、三汊港、中馆、狮山等乡镇,海拔50-100米,面积270.6平方公里,比高几米到几十米,地面比较平缓,多已开垦农作。低残丘滨湖河谷堆积平地:为境内的一级阶地,海拔17-50米,面积109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南峰、芗溪、万户、土塘、周溪、西源、大沙、和合、都昌镇、北山、汪墩、左里、多宝、春桥、徐埠、蔡岭等乡镇,为都昌县主要开垦耕地。鄱阳湖区:都昌县涉及20个乡镇沿湖而居,所辖湖区,湖底北高南低,湖底海拔高程一般在14-16米,最低10-13米。1.1.1.3气候特点都昌地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且受鄱阳湖大水体影响,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热量丰富、结冰期短、无霜期长,春秋季短、夏冬季长。据气象记录,春季始日平均出现在3月24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春季的开始),持续约65天。夏季始日平均出现在5月28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的初日为夏季的始日),持续约119天。秋季始日平均出现在9月24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的终日后一天为秋季的始日),持续约59天。冬季始日平均出现在11月22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终日后一日为冬季的始日),持续约122天。冬春之交常遭寒潮侵袭,天气冷暖多变、阴晴不定;春夏之交受冷暖气团交替控制,梅雨连绵,终日阴霾;夏秋之交副高居久不退,天气晴热,干旱少雨;秋冬之时,北方冷空气强烈南侵,气温骤降、霜冻地寒。1、气温:年际平均气温为17.1,变化幅度在1617之间。气温日较差为7.1。1月最冷,平均气温4.4,7月最热,平均气温29.3。累年各月平均值顺序为:4.4、6.0、10.7、16.5、21.5、25.4、29.3、29.1、24.6、18.9、12.6、6.8。2、积温:年平均的活动积温为58006500。3、地温:年平均地表温度19.5。4、无霜期、无霜冻期:累年平均无霜期261天,无霜期最长300天,最短227天。全年平均无霜冻期271天,最长可达300天,最短239天。5、日照:累年平均日照时数2076.3小时,日照率47%。6、降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84.7mm,径流系数为0.6。7、蒸发量及干燥度:累年平均蒸发量为1572.5毫米。累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相对湿度78%,干燥度1.27。1.1.1.4河流水系都昌水系发达,河港纵横,共有大小河港39条,总长359.6公里。按其流向,大致可分为大港、大西湖、新妙湖、大输湖、大沔池、洲家湖、团子口七大水系。水系河港随山脉走向而注入鄱阳湖。因此,都昌县受鄱阳湖影响较大,全县24个乡(镇)有20个傍靠鄱阳湖,湖岸线全长108km。1.1.1.5工程地质都昌县地质主要为元古界板溪群和第四系冲残积湖积层所构成,元古界板溪群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的低山、高丘陵、中丘陵地区,地质以泥质岩、花岗岩为主;第四系冲残积湖积层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低丘和湖滨地区,地质以第四纪红色粘土和河流冲积层为主。1.1.1.6水文地质都昌县地下水根据赋存及埋藏特性,可分为基岩裂隙水和孔隙潜水两种类型。(1)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上亚群(Pt2sh2)地层的断层破碎带及节理裂隙中,其赋存迳流及岩体的透水性受断裂构造、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充填状况、岩体风化程度和地下水补给条件所控制,主要沿断层破碎带、风化强烈的节理裂隙密集带中形成富水带,接受大气降水或地下水补给,排泄于盆地及河沟内。(2)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的砂类土层及粗粒相残坡积层中,水量不丰,接受大气降水和基岩裂隙水补给,向河床及低洼地带排泄。1.1.2 社会经济简况1.1.2.1 行政区划都昌县土地总面积2669.53km2,其中陆地面积1450.36km2(含内陆水域面积171.16km2。陆地面积中有耕地54.02万亩占总面积的13.5%,其中水田33.56万亩,旱地20.46万亩。辖24个乡(镇)298个行政村(包含39个居民委员会),4352个村小组,267351户,截止2015年年末全县总人口810480人,其中农业人口681380人,非农业人口129100人。1.1.2.2 经济概况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47924万元,工业产值1600181万元,农业产值299315万元,第三产业产值232656万元,居民家庭人均收入4775元。1.1.3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1.1.3.1水资源总量 根据都昌县水资源调查及区划报告提供,该县地表水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县地表水资源总量约为11亿m3。已建成各类蓄水工程1万余座,可供水2.4亿m3,绝大部分用于农田灌溉。鄱阳湖过境水年提取量0.81.2亿m3。1.1.3.2水资源开发利用都昌县水资源中,地表水尚称丰富,地下水资源较少。1、地表水:都昌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84.7mm,径流系数为0.6,全县水资源总量约为14.26亿m3,人均水资源量1536 m3。但由于在地区时空上分布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径流利用存在诸多困难,目前利用率约为27%。2、地下水:都昌县地下水资源较小,由于无区域地下水资源量的详细调查数据,地下水资源量采用径流模数法进行估算。根据省水文总站编制的地下水资源中有关都昌县的资料分析,区域地下水模数约为 10 万m3/km2,则全县境内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45亿m3。目前大部分没有开发,只是少数地区打了一些水井,且多为浅井。3、过境水:都昌县地处鄱阳湖滨,丰富的鄱阳湖过境客水为各方面用水提供了充分的水源。据估算,每年利用电力及机械在鄱阳湖取用水量约6000万m3,特旱年则高达1.1亿m3。4、水能:由于河床起伏平缓,河流短、落差小,都昌县水能资源不是很大,理论蕴藏量多年平均为3869.4kw,可开发的为1803kw,占47.2%。已经开发的17站,装机1406kw,占理论蕴藏量的37.6%,占可开发量的79.6%。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均为淡水,其铜、铅、硫酸根离子、总硬度均在允许范围内。目前一部分地表水污染较为严重,但绝大部分地表水特别是地下水是完全可以作为生活饮用水。全县现有农村供水能力20 m3/d及以上的小型饮水工程 19处,设计供水规模62031m3/d(不含县城区),现状供水人口69.1万人。都昌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用户基本上为传统用水户,分别是农业灌溉、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用水。据统计,2014年,都昌县农业灌溉用水2.79亿m3,占地表水资源量的1/4;居民生活用地表水0.14亿m3,占地表水资源量的1.3%,居民生活用自掘井水0.31亿m3,占地下水资源量的21.26%;企业生产用水98.7万m3,不足占地表水资源量的0. 1%。各类用户所用水量为全县地表水资源总量的26.75%。全县水资源主要开发利用现状年统计情况见表1-1。1.1.3.3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近年来都昌县水资源有了一定程度的利用,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都昌的新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1)防洪安全保障程度不高。一是堤防工程防洪能力不足。自“98”大水后,全县除县城、矶山联圩列入鄱阳湖二期治理项目外,其它中小堤防基本没有进行除险加固,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差,标准低,险工险段多,防洪标准仅310年一遇。二是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还没有完成。尤其是小(2)型水库和众多山塘,病险严重,多年来未进行处理,防洪标准低,没有达到现行规范要求。三是小河流尚未进行系统治理,河港淤塞,局部洪涝灾害时有发生,山洪、泥石流监测与防御能力较低。四是防洪排涝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主要易涝区排涝能力不足,防汛抗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能力还不强。(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现有灌溉工程绝大多数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兴建,标准低,不少工程带病运行,效益衰减。近年来国家投资对中、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这些水库工程开始具备了原设计的灌溉能力。目前全县中、小型水库的灌溉能力为2.4亿m3,可全县实际需要的灌溉水量约2.8亿m3,水源工程供水能力仍显不足,特别是农田灌溉配套设施不全,导致全县尚有7.6万亩农田灌溉仍处于灌溉无保证,抗旱能力不足、人种天养、听天由命的状态。(3)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尚不完善。都昌县水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配置能力不高,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加上现有工农业生产、生活供水基础设施薄弱,工程型缺水仍然存在,部分区域存在资源型和水质型缺水,城市供水水源单一,缺少应有的应急备用水源,难以应对特大干旱、水污染等引发的供水危机。全县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和高效利用体系尚不完善,重点地区水资源调配能力还不强,城镇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有待加强。(4)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仍较突出。污染水、局部地区季节性缺水等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全县预计还有约20.69万人的饮水安全尚未得到解决。随着有机氯和有机磷等化学农药的大量广泛的使用,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已凸现,地表水水质污染已有苗头,以氨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亚硝酸根。山、塘、堰内农药瓶随处可见。(5)水利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目前,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还有待完善,“重建轻管”、“重规模轻效益”、“重骨干轻配套”、“重经济轻生态”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水利投融资体制和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等有待进一步深化;水价改革还不到位,水价形成机制与水资源紧缺状况还不相适应。农村水利改革进展相对缓慢,基层水管单位机制不活,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管理设施陈旧落后,职工队伍不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基层水利发展后劲不足,建设管理粗放,管理水平急待提高。表1-1 都昌县地表地下水资源主要开发和利用情况现状全年统计表水资源农业灌溉用水居民生活用水企业生产用水总利用 水量(亿m3)总利用比例(%)类别数量 (亿m3)灌溉 面积 (万亩)综合灌 溉定额 (m3/亩)灌溉 水量 (亿m3)利用 比例(%)用水人数(人)用水定额(m3/d)用水量(亿m3)利用 比例(%)企业产值(万元)用水 定额 (m3/万元)用水量(万m3)利用 比例(%)地表水11.0054.024902.7925.3920002470.000.141.274690970.0098.690.092.9426.75地下水1.4561045650.000.3121.260.3121.26合计13.7054.022.7925.398104800.4512.694690998.690.093.2548.021.2 农村饮水工程基本情况都昌县农村饮水项目历经本世纪初期国家财政补助资金,重点解决了一部分农村饮水困难,主要以分散式打井,户建为主。都昌县农村饮水工作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上世纪7080年代,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和小型农田水利补助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筹措支持农村解决饮水困难;二是上世纪90年代,通过财政资金和以工代赈渠道增加收入;三是从2004年开始,全县农村从“饮水解困”到“饮水安全”的阶段性转变,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全面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计划的分期实施,兴建了一批农村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饮水由“解困”向“饮水安全”方向转变,即由解决“水量”向水量与水质并进的安全转变;四是2010年开始,都昌县开始农村自来水规划,农村饮水工程开始逐步走向城镇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1.2.1农村供水工程状况和管理运行现状1.2.1.1农村饮水工程现状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仍然较多,自来水普及率低。2015年底,都昌县仍有312418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仅有56.11%左右,缺水规模达到47362m3/d。还有不少群众无奈饮用铁锰超标水,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一、集中式供水工程按照都昌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和国家分期下达的资金计划,截止2015年底,全县共实施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9处,现状供水人口378674人,实际供水量为62031m3/d(含县城农村人口供水5000 m3/d),农村现状自来水普及率为56.11%。但是,这些集中供水工程,普遍存在规模小,设施简陋,入户率较低,保证率不高,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各水厂没有达到设计规模和效益。从而,使现有集中供水范围内,本应可以解决的农村自来水人口,而没有得到全面解决。具体各集中供水(自来水厂)基本情况如下(见表1-2):表1-2都昌县规划的农村供水工程基本情况一览表序号水厂名称2015底供水规模供水水源水源水质供水范围范围内人口(人)现状供水人口(人)贫困人口数(人)“十三五”期间对农饮工程有需求的贫困人口1东城自来水厂10000鄱阳湖IIIII南峰镇、芗溪乡、万户镇、狮山乡、中馆镇126419515441144736892鸣山自来水厂2600冯家山水库III鸣山乡2493317315564818283三和自来水厂3000张岭水库III蔡岭镇、徐埠镇709322153031722644春桥自来水厂1000凤山水库III春桥乡16999673213775605周溪自来水厂3000鄱阳湖IIIII周溪镇4779823458492111026西源自来水厂2000鄱阳湖IIIII西源乡2830612635289612477三汊港水厂5000鄱阳湖IIIII三汊港镇、阳峰乡6117134126545620048广源自来水厂3000鄱阳湖IIIII土塘镇5860425000591911149大沙自来水厂1900大沙水库III大沙镇32862165893296157610和合自来水厂3000鄱阳湖IIIII和合乡29840192672983119711大港自来水厂3000大港水库III大港镇2519019853247479712多宝自来水厂2000多宝水库III多宝乡1861812634156343113汪墩自来水厂5000新妙湖IIIII汪墩乡4710940556281890514大树自来水厂3000永丰水库III大树乡3177818364326481015左里自来水厂1300苏山水库III左里镇254157835238818216苏山自来水厂3000向阳水库III苏山乡2439019687212220017县城第一自来水厂5000鄱阳湖IIIII都昌镇、北山乡3000030000116419218县城第二自来水厂5000鄱阳湖IIIII都昌镇260225019棠荫自来水厂231鄱阳湖IIIII周溪镇1549154900全县合计62031674913378674 6551018348二、分散式饮水项目都昌县地域辽阔,山区及高丘陵地区人口居住比较分散;低丘陵及滨湖地区人口居住比较稠密,不少地方以井水、河水、塘水和湖水等作为饮用水。而这些水的水质往往不达标,严重威胁居民的健康。尤其在枯水季节,处于低丘和滨湖地区的农村,“守着鄱阳湖没水喝”。2004年以前,全县农村的分散式人饮项目主要以这些地区解决了一部部分农村饮水困难,实施项目主要包括手压井、手摇井,一般为户建、户管、户用;有的以自然村为单位建大口井集中供水,但普遍缺乏水质检测和监测。全县利用井饮水59229处,供水人口296239人,分布全县大多数村,其中手压井工程37465处,供水人口192383人,供水机机井工程21764,供水人口103856人。供水工程饮用水源,均为地下水。经县疾病控制中心抽样检验,井水除细菌指标超标外,其它基本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但部分井水存在臭和味、铁、锰、耗氧量、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PH等超标现象。山泉水耗氧量指标稍有超标,季节性物理指标不合格。集雨水、细菌指标不合格,但存在色、浑浊度、耗氧量、铅等超标现象。1.2.1.2农村供水运行管理情况全县农村已建19处集中供水工程,从已建自来水厂运行情况分析,除县城自来水厂由都昌县自来水公司(国营企业)管理外,其余均由项目所在乡镇自来水厂(公司)负责运行与管理。各水厂现有管理人员按水厂规模和供水范围大小匹配相应的管理人员,一般3-5人,供水范围大的10人以上;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只有极少数具备中专及以上学历;均按表计量收费,执行水价大部分维持1.8元左右,水费缴费率仅在80%左右;工程运行经费收支状况均不理想;设备及管网维修养护基金基本没有落实。但各水厂全部列入了“十二五”规划。具体各水厂运行管理情况详见表1-3。表1-3 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序号水厂名称水价水源管理机构设置工程运行经费收支状况全成本执行水价是否按表收费水费缴费率水质检测水源污染水源保护人员数量其中具备高中及以上学历元/m3元/m3是/否%是/否是/否是/否人人1东城自来水厂2.22是85是否否450入不敷出2鸣山自来水厂2.11.8是80是否否32入不敷出3三和自来水厂21.8是85是否否50入不敷出4春桥自来水厂1.71.5是50是否否30入不敷出5周溪自来水厂1.31.8是80是否有202盈利6西源自来水厂2.11.8是60.00是否否30入不敷出7三汊港水厂1.91.7是85是否否101入不敷出8广源自来水厂2.21.8是80是钨矿碱性有82入不敷出9大沙自来水厂1.91.7是90是否否51入不敷出10和合自来水厂21.8是85是否否30入不敷出11大港自来水厂1.91.8是80是否否32入不敷出12多宝自来水厂21.8是75是否否30入不敷出13汪墩自来水厂2.32是80是否否101入不敷出14大树自来水厂1.91.7是85是否否50入不敷出15左里自来水厂1.62是85是否有40盈利16苏山自来水厂1.91.7是85是否否60入不敷出17县城第一自来水厂21.8是85是否否10020入不敷出18县城第二自来水厂否否是1002015年底建成19棠荫自来水厂2.21.9是85是否否32入不敷出 1.2.2 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情况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都昌县各个水厂水源保护范围以取水口为中心,半径五百米范围为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以外,外延一千米范围为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以外,外延一千米范围为准保护区。对都昌县县域范围内19处供水工程水源进行调查发现,都昌县大部分水厂没有划分水源保护区域,只有广源、周溪、左里自来水厂对水源划分了保护区域,但也没有具体实施措施,无人管理。饮用水水源关系到广大居民的身心健康及子孙后代,理应加大力度和实施具体的措施对水源进行保护。1.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成效与经验1.3.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成效“十二五”规划以来,都昌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解决了一大批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目前已有超过37万多农村人口用上了自来水。根据都昌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报告,现阶段规划将全县农村自来水工程明确划定为新妙湖分区、东城分区、三汊港分区、棠荫分区共4个分区,对全县农村现有水厂,按其规模、设备老化状态、运行效果进行保留、逐步淘汰或扩建等相应的规划处理。现在都昌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以保留或改扩建的19座自来水厂为主,辅以小型集中供水点针对对山区、库区及湖岛地区,逐步达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覆盖。2015年底,都昌县县域范围内共有农村供水工程19处,总供水规模为62031m3/d,总供水人口378674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为56.11%。1.3.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都昌县水务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广大农民群众从中获得了实惠,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充分享受到这项民心工程带来的好处。主要的建设管理经验有以下几条:一、科学规划,做好工程准备工作 为了能够做出科学准确的规划,对全县农村群众的饮水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中把饮水的类型、程度、人数等情况登记造卡,存档备案。在此基础上,又编制工程的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报上级部门批复后,按计划组织实施。工程规划坚持科学性和前瞻性,不仅对水源供水保证程度进行充分论证,而且结合供水区域的环境特点、产业结构和用水现状,用发展的眼光对工程做出评估。对每个项目村的工程设计,水利部门进行实地勘测,做出科学的设计说明书。在设计当中,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的水源条件,综合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宜提则提,宜蓄则蓄,选择最佳的工程形式。 解决农村饮水问题需要群众的大力支持,必须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工程实施前,各项目村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落实自筹资金、施工队伍及管理方式。 二、坚持高标准,严把质量关,建设精品工程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施工前,首先进行总体规划设计,进行方案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在施工队伍的选择上,我们严格实行准入制,即水源、管道安装等工程的施工队伍必须具有经都昌县水务局核准的施工准入证,确保工程质量和水源水质合格,达到国际规定的标准。工程项目所在镇及村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及材料设备质量保证合同,并在水务局的指导下负责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督。 工程竣工后,县水务局与财政等部门联合组成验收组,对工程进行严格验收,除进行现场核查、入户走访外,还需项目施工单位提供施工总结及竣工报告、水质化验报告、财务决算报告等硬件资料,手续齐全后方可准予验收合格。 在严格要求工程质量的同时,我们也通过设标准,立典型,提出工程要尽可能达到高标准,上档次,树形象,成为农村建设当中的亮点。三、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长期以来,重建轻管是工程建设当中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为保证饮水工程的持续有效运行,保证饮水安全,必须从根本上采取措施,即要从工程的所有权、经营权等方面强化管理,也要加强部门监督、服务等管理功能,还要适当从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饮水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都昌县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的饮水工程,由县水务局授权乡镇水利站或村集体管理。各地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管理模式。一是对于跨村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工程,成立自来水厂,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二是由水利站负责管理,统一收费,统一维修。县水务局履行对工程的监督与服务职能,除对已建工程进行登记造册,实行档案化管理,还注重从业务方面加强对工程的管理与指导。加强水质检验和监测,确保供水安全,是工程管理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要求确保加强水源地保护,严格监控农药、化肥的使用,水源地附件禁止发展高污染工业,防止对饮水水源造成污染。水价偏低,是制约供水工程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经过成本核算,在国家规定范围内,针对各个村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不同的水价,经物价局批准后实施,使饮水工程实现有偿供水,以水养水,逐步走向良性循环。通过已建工程近年的运行情况看,各地饮水工程均建立并较好地执行了管理制度,工程设施维护完好,群众日常生活用水得到保障,工程效益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四、放宽投资政策,引入市场机制,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都昌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成功吸引社会力量的大力参与。饮水工程建设初期,水利部门组织各项目镇村实施,由于缺乏经验,个别工程的建设效果不理想。特别是一些村自行施工的项目,有的设计不合理,有的工程进展缓慢,有窝工甚至做费工的现象,浪费了物力财力。这时候,我们适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对开展下一步的饮水工程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些民营企业原来建设、经营城镇的自来水业务,在自来水工程的建设、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参与到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后,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本公司专业的施工队伍,科学、高效、优质地完成了一批饮水工程。这些工程对其他项目村的工程建设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引入民营企业,还可以“巧借”他们的资金。由于国债资金下拨较慢,群众自筹资金又无法承担全部建设费用,所以资金常常成为工程进展的“瓶颈”。而这些民营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可以由他们先垫付工程款,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我们还鼓励这些民营企业直接参与投资。有了他们的投资,农民负担相应减轻,工程资金更为充裕,可以建设更高标准的饮水工程。 引入民营企业的的另一个好处,是发挥他们在工程管理方面的优势。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民营企业对直接投资的工程享有经营权。工程建成后,他们成立了自来水厂,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他们努力向管理要效益,建立了一整套岗位管理责任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按时供水,按人计费,定期化验水质,降低了运行成本,实现了以水养水的良性运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都昌县水务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广大农民群众从中获得了实惠,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充分享受到这项民心工程带来的好处。1.4 当前农村饮水存在的主要问题1.4.1饮水安全工程保障1.4.1.1 供水规模到2015年底,全县19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如管网延伸,设施配套,全部完成,供水规模将达到62031m3/d,则可解决农村供水人口378674人,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56.11%。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仍然较多,自来水普及率低。预计2015年底,都昌县仍有296239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仅有56.11%左右,缺水规模达到47362m3/d。还有不少群众无奈饮用铁锰超标水,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都昌县2015年底缺水规模见表1-4。1.4.1.2 水源可靠性都昌县各个水厂的水源基本为地表水,包括湖泊水和水库水(见表1-3)。都昌县绝大部分水厂水源安全可靠,只有土塘镇广源水厂水源有钨矿污染,含钨矿的岩石一般含有一微量的砷铅镉等有毒元素,这些元素会部份溶解于水中,使水中这些元素超标。水源水质型问题,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全县目前还存在以地表水、以浅层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村庄,如春桥乡张岭村(癌症村),仍以浅层井水为水源;土塘镇广源水厂,水源为土塘水,受钨矿废水排放,洪水顶托,造成水质污染。这些地区饮用水水质基本无法得到保障。对于广源水厂水源污染问题,建议换安全可靠的水源。1.4.1.3 净水设施及入户管网配套都昌县各大水厂都在铺设或延伸管网,只有周溪和左里的管网达到全镇覆盖。都昌县19个自来水厂只有周溪、多宝、左里、大港自来水厂配备了消毒设施,净水设施标准参差不齐,其中左里水厂净水设施只有沉淀池,大沙水厂的净水设施也不完善,汪墩水厂暂无净水设施。其他水厂净水设施基本齐全,能够正常工作运行。各大水厂都是按表收费。1.4.1.4 工程老化状况根据对都昌县县域范围内19处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调查发现,部分饮水工程建设质量较差,塑料管道外露现像普遍,管网老化严重。村民饮用水水质得不到保障。由于水厂建设时间不同,供水工程老化状况不一。其中三和、周溪、西源、广源自来水厂老化明显,西源自来水厂管网老化,管网漏损严重,其他水厂设备能正常运行。水厂设备年久未更新,导致水厂日供水量减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