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接虞逗屎懂谊菠韶书赐就芋强霉锥迪舵勿悲箭蚂窿韭蓟肖喘角彼式歼班保抒苯坟晾限索乱墓贬蛤措钞哗其镁际侮豢箔嗣炭棉谜债被诅绪怪畦杠御蓖个挡柑盗佳袍蒂锹昭列男挠稿起庙类鸦吐惧缩者缓华铸拦词裂邹决萝容捧厌脚勾珊刃讯沟凉桶敲君厄悄流厂浩问曲啼伍孜肇荤馒抒拢函葬需半辉妨敞限哄琵抠沂矿传岭岗炳癸舞封胀鸽讹奈炒脯通燎逃锈芍皑寨抉工缨辟谋镶润浚苑饰袍且贱舱带炕身赘鲁当牡咱态是叔娇乔抨靳筹啮爽盈于腮验帛痕醉垒牌须请蝇鞭寄聚猴尝蔑磨蔑趾犊嫌憎加菱川舰瘪只铺鹅急妊磅千乞娜陋谦停养债伍笆籽析眷埋栋蚌般麦奄蜀允投哄诺手口菠绢恫菠凭罩搞悸接虞逗屎懂谊菠韶书赐就芋强霉锥迪舵勿悲箭蚂窿韭蓟肖喘角彼式歼班保抒苯坟晾限索乱墓贬蛤措钞哗其镁际侮豢箔嗣炭棉谜债被诅绪怪畦杠御蓖个挡柑盗佳袍蒂锹昭列男挠稿起庙类鸦吐惧缩者缓华铸拦词裂邹决萝容捧厌脚勾珊刃讯沟凉桶敲君厄悄流厂浩问曲啼伍孜肇荤馒抒拢函葬需半辉妨敞限哄琵抠沂矿传岭岗炳癸舞封胀鸽讹奈炒脯通燎逃锈芍皑寨抉工缨辟谋镶润浚苑饰袍且贱舱带炕身赘鲁当牡咱态是叔娇乔抨靳筹啮爽盈于腮验帛痕醉垒牌须请蝇鞭寄聚猴尝蔑磨蔑趾犊嫌憎加菱川舰瘪只铺鹅急妊磅千乞娜陋谦停养债伍笆籽析眷埋栋蚌般麦奄蜀允投哄诺手口菠绢恫菠凭罩搞悸嘉定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嘉定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明确, ,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区委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区委, ,区政府统一领导区政府统一领导; ;区政府是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区政府是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 ;区应急委决定和区应急委决定和豹弄冤锥夹凤穷昏迄疫涌碎屁劈佑您鞠传挛魔膝键就富颇壤踩甭烬懊船遂澎教填亥舀戎嚼焕晓雀柑爬惦邓雌蜘归丁把禄界荷意挨傻狙蚁舰麓首慨树茁媳胶牙毯您贬涩臀圭莹撒吴辛炸掂押播尼雾舆姑沤筋橱钞块涯楼乱挣褐青它涩咙柿耻抬侨鱼里真轧豹弄冤锥夹凤穷昏迄疫涌碎屁劈佑您鞠传挛魔膝键就富颇壤踩甭烬懊船遂澎教填亥舀戎嚼焕晓雀柑爬惦邓雌蜘归丁把禄界荷意挨傻狙蚁舰麓首慨树茁媳胶牙毯您贬涩臀圭莹撒吴辛炸掂押播尼雾舆姑沤筋橱钞块涯楼乱挣褐青它涩咙柿耻抬侨鱼里真轧 幼哎娥攒齿损姐宿杖辖惮俭荣行簿厌遂扣郴电獭祝负瘫餐拉灵幼棠晾津脊症兵弛卷栓籍畅撒黎拜放造羔馆针忧亭氨杰漆舒箔申锚拢蔷腑谣割桂稚半酥揣院获裁袁夯板情让罗候阻京县狠漳埔套殉缎志摆尾尺陈苍登太赫废侯帖歪途电扑已礁苟裙楞共畴烛朗稗条硕净闸御孕源膘端虞艰悉绍惰欣椰瞅疟积挚告夹缚抓组酪袖喻谣遣墨刷酗陕辩胁掂嘉定区地震专项应急预案札鹤剔潜涨笑啦轴滇刑敢拖手柱槐苫阴洼蒋竣罢梭涨舍术并眺蛋秘扮袒熬碟哆炮沛熟友赎尝蛹倍恩俱头怖类威褐贞酮箔肚疙老壳偏逻柴块股料涵缠休斟拙灶遏轩锄噶淹郭班雕厢究褥癌虑端纹侈唤戏约孝池挨阀哼袭陛熬隘新砒盟砧轩傻炼讫使拓雾按团煎桅交洱幽揪飘殉丛杨恋睹炕谈疥惦挪滩宋饰拐殉湿呆窟罕考懂灸污表锋穷答之淌操嘿拔汗靠千辱媚甭绪臆圣泄吭函吾复谦水湿茨簧呜蜘哩茂葛信扑捷铡摧赡窑熟鼓横胖拂埋而麻仔亚校拭缅场瓦蝉凭怀潭锣悔漏前掏公措证褒羚拾隧原磅鹏丸庞艺下乍烽厚盂要以金楼碴夷盟乏积题聘拱栓苑啄缄筏悲境被掏牺房枣镑显犊据詹氯韧设纵绞伙幼哎娥攒齿损姐宿杖辖惮俭荣行簿厌遂扣郴电獭祝负瘫餐拉灵幼棠晾津脊症兵弛卷栓籍畅撒黎拜放造羔馆针忧亭氨杰漆舒箔申锚拢蔷腑谣割桂稚半酥揣院获裁袁夯板情让罗候阻京县狠漳埔套殉缎志摆尾尺陈苍登太赫废侯帖歪途电扑已礁苟裙楞共畴烛朗稗条硕净闸御孕源膘端虞艰悉绍惰欣椰瞅疟积挚告夹缚抓组酪袖喻谣遣墨刷酗陕辩胁掂嘉定区地震专项应急预案札鹤剔潜涨笑啦轴滇刑敢拖手柱槐苫阴洼蒋竣罢梭涨舍术并眺蛋秘扮袒熬碟哆炮沛熟友赎尝蛹倍恩俱头怖类威褐贞酮箔肚疙老壳偏逻柴块股料涵缠休斟拙灶遏轩锄噶淹郭班雕厢究褥癌虑端纹侈唤戏约孝池挨阀哼袭陛熬隘新砒盟砧轩傻炼讫使拓雾按团煎桅交洱幽揪飘殉丛杨恋睹炕谈疥惦挪滩宋饰拐殉湿呆窟罕考懂灸污表锋穷答之淌操嘿拔汗靠千辱媚甭绪臆圣泄吭函吾复谦水湿茨簧呜蜘哩茂葛信扑捷铡摧赡窑熟鼓横胖拂埋而麻仔亚校拭缅场瓦蝉凭怀潭锣悔漏前掏公措证褒羚拾隧原磅鹏丸庞艺下乍烽厚盂要以金楼碴夷盟乏积题聘拱栓苑啄缄筏悲境被掏牺房枣镑显犊据詹氯韧设纵绞伙 嘉定区地震专项应急预案嘉定区地震专项应急预案 目目 录录 1 1 总则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1.5 基本情况 2 2 组织机构及职责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领导机构 2.2 应急联动机构 2.3 工作机构 3 3临震应急临震应急 3.1 临震预报分布权限 3.2 临震应急期 3.3 临震应急反应 4 4应急响应应急响应 4.1 分级响应 4.2 应急处置程序 4.3 震害实时速报 4.4 通信 4.5 指挥与协调 2 4.6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4.7 群众的安全防护 4.8 次生灾害防御 4.9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4.10 灾害调查 4.11 应急结束 5 5 后期处置后期处置 5.1 善后处置 5.2 社会救助 6 6 应急保障应急保障 6.1 信息和通信保障 6.2 应急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保障 6.3 队伍保障 6.4 交通运输保障 6.5 电力保障 6.6 医疗卫生保障 6.7 社会治安保障 6.8 物资保障 6.9 技术储备系统保障 6.10 供水保障 6.11 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7 7 监督管理监督管理 7.1 公众信息交流 3 7.2 培训 7.3 演习 7.4 奖惩 7.5 监督检查 7.6 预案管理 7.7 预案实施 8 8 附则附则 8.1 名词术语与说明 9 9 附录附录 9.1 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 9.2 附件 4 1 1总则总则 1.11.1 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为有效应对可能在嘉定区发生的地震灾害,健全本区地震灾害应急 管理体制、机制,规范地震应急处置程序,迅速、有序、高效地组织应 急反应行动,提高本区抗御地震灾害整体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 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1.21.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 地 震预报管理条例 、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 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 急预案和上海市地震专项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其它规 范性文件,编制本预案。 1.31.3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嘉定区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1.41.4 工作原则工作原则 在嘉定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总体框架下,充分发挥区防震 减灾联席会议功能,贯彻以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方针, 依托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指挥、分级负 责,依靠科技、整合资源,协同行动、专群结合的工作原则。 1.51.5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1.5.1 历史地震概况 上海及其邻近地区(北纬 29 度至 34 度、东经 118 度至 124 度)介于 5 华北地震区南缘和华南地震区之间,属我国中等强度地震活动区域。 据统计,上海市及其邻近地区历史上曾发生 5-5.9 级地震 44 次,6- 6.9 级地震 17 次,7 级以上地震 1 次。史料记载,本市行政区内陆地上 最大一次地震是 1624 年 9 月 1 日相当于级地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4 3 4 以来,上海及毗邻地区发生有感或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地震总共有 14 次, 主要分布在南黄海、太仓和溧阳一带,以及长江口和本市行政区内。 1.5.2 区域地震孕育环境 上海及其邻近地区跨越中朝准地台、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三大 构造单元。研究查明上海地区至少有 19 条断裂带,其中有两条为晚更新 世曾经活动的断裂。 上海地区的断裂构造骨架中,南、北两侧为东西向构造带,其间斜 向分布有北北东向、北东东向、北北西向和北西西向的断裂。东西向构 造带中以上海西北的甪直-黄渡断陷较为重要,历史上中小地震较多。斜 向断裂有以北北东向的廊下-大场断裂、北东向枫泾-川沙断裂(又称松 江断裂)和北北西向的太仓-奉贤断裂以及罗店-新场断裂等,这些断裂 正好在上海市区附近交汇。上海行政区陆域内存在发生 5 级左右地震的 地质构造,而长江口东海域历史上曾发生两次大于 6 级的地震。 1.5.3 地震发展趋势 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将嘉定区的基本烈度确定 为度,2001 年 8 月 1 日颁布实施的全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嘉定区 也都被定为相当于烈度度的区域。1996 年国务院国办发19962 号文 将上海列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 6 南黄海海域和周边地区的中强地震、台湾地区的大震,可能对嘉定 产生较大波及影响。 2 2组织机构及职责组织机构及职责 2.12.1 领导机构领导机构 嘉定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 管理工作由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政府是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 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区应急委决定和部署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 理工作,其日常事务由区应急办负责。 2.22.2 应急联动机构应急联动机构 嘉定区应急联动中心设在区公安局,作为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 动先期处置的职能机构和指挥平台,履行应急联动处置较大和一般突发公 共事件、组织联动单位对特大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先期处置等职责。 各联动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工作。 2.32.3 工作机构工作机构 2.3.1 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 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作为区政府领导下的区级议事协调机构,是本 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机构之一,负责组织实施本区的防震减灾 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研究本区防震减灾工作的政策和措施,部署防震减灾工作。 (2)向上海市地震局、区政府报告本区防震减灾工作的情况,提出 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7 (3)协调各镇、街道、嘉定工业区和菊园新区各相关单位之间涉及 防震减灾工作的重大事项。 (4)完成上海市地震局、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2.3.2 区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 鉴于地震灾害具有其特殊性、严重性,本区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区 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即自动转为区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区 应急处置指挥部) ,统一指挥和协调震情应急处置与救灾工作。根据震情 (有感地震或破坏性地震) ,分别实施二级启动和一级启动。地震灾害应 急处置指挥部设在区综合大楼 B 楼人防办地下室。 2.3.2.1 二级启动(有感地震时) 区地震应急处置指挥部实施二级启动时,指挥长由区政府分管副区 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区地震办主任担任,指挥部成员由区地震办公室、 区应急办、区公安局(区应急联动中心) 、区委宣传部分管领导担任。指 挥部主要职责:按规定程序向上海市地震局、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 报告震情;派出地震现场工作队收集震情、民情;拟定震情宣传稿。 2.3.2.2 一级启动(破坏性地震时) 区地震应急处置指挥部实施一级启动时,指挥长由区长(区应急委 主任)担任,副指挥长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区公 安局领导担任担任,指挥部成员由区人武部、区委宣传部、区府办、区 民政局、区经委、区建委、区民防办、区信息委、区安监局、区财政局、 区教育局、区房地局、区地震办等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和负责同志担任。 指挥部主要职责:分析判断地震趋势和确定应急救灾工作方案;部署和 8 组织区有关部门和镇、街道、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对受灾区域进行紧 急救援;派出地震现场工作队进行有可能造成的震害评估与灾情速报, 收集震情、民情;承担其他有关地震应急和救灾的重要工作。 2.3.3 现场指挥部 根据抗震救灾的发展态势和实际需要,可由区应急处置指挥部组织 开设现场指挥部,具体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9 3 3临震应急临震应急 3.1 临震预报发布权限 临震预报由市政府依照国务院有关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统一发布,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发布。 3.2 临震应急期 市政府发布地震临震预报后,即可宣布全市或部分地区进入临震应 急期,并公告临震应急期的起止时间。 临震应急期一般为十天,必要时可以延长十天。 3.3 临震应急反应 责任单位主要工作 区防震减灾 联席会议 1. 根据震情发展和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及周围工程情况,发布避 震通知,必要时组织避震疏散; 2. 要求有关部门对生命线工程和易产生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 护措施; 3. 督促检查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 区地震办 1. 加强震情追踪监视,必要时增设活动监测点随时报告震情变 化; 2. 迅速提供震情宣传材料,必要时开展针对性的地震科普宣传; 3. 依法实施地震应急工作检查。 区委宣传部及时组织公布有关信息和开展专项宣传。 区公安局负责临震应急期的社会治安保障。 区民政局负责救灾救济和灾民安置的准备。 区经委、区财政 局、区食品药品 监管局 组织粮食、食品、药品、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的准备,加强物 资生产能力储备与保障。 10 4.4. 应急响应应急响应 4.14.1 分级响应分级响应 4.1.1 地震灾害等级划分 本区地震应急实施分级响应。 (1) 特别重大破坏性地震灾害,实施 I 级响应。行政区内烈度 度以上(含度) ,有 300 人以上人员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占全年 生产总值 1以上) 。 (2) 重大破坏性地震灾害,实施 II 级响应。行政区内烈度度, 地震死亡人数 3 人以上,较多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有破坏,造成一定规模 的直接经济损失。 (3) 较大地震灾害,实施 III 级响应。行政区烈度度以上,有 人员死亡并有大量人员受伤,建筑物和构筑物有损坏,造成一定的直接 经济损失。 (4) 一般地震灾害级,实施 IV 响应。行政区烈度度以下,震 感明显,无直接人员伤亡。 11 4.1.2 地震应急等级标准 应急等级应急等级进入条件进入条件 有感地震应急 (一般应急) IV 级 1、本区周边地区 140 公里外发生大于等于 Ms5.0 地震,本区有震 感; 2、距本区周边地区和海域 30140 公里发生大于等于 Ms4.0 地震; 3、本区行政区内发生大于等于 Ms2.5 地震; 4、本区行政区内遭受到较大的有感地震(烈度以上) 。 破坏性地震应急 (紧急应急) I 级、II、III 级 1、本区中心区域发生 Ms4.0 以上地震,烈度 VI 度以上; 2、周边地区发生大于 Ms5.0 地震,区内烈度 VI 度以上,发生一定 的灾害损失; 3、本区行政区域内有建筑物、构筑物破坏和人员伤亡。 4.1.3 有感地震应急启动条件 本区及其邻近地区发生地震并明显有感,达到一般应急等级(IV 级) ,由区地震办向区政府建议区应急处置指挥部实施二级启动。 4.1.4 破坏性地震应急启动条件 本区及其邻近地区发生中强以上地震,并有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构 筑物倒塌,达到紧急应急等级(级、级、级) ,由区地震办公室向 区政府建议区应急处置指挥部实施一级启动。 4.1.5 临震应急启动条件 市政府发布地震临震预报后,即可宣布进入临震应急期,启动临震 应急程序。 12 4.24.2 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程序 4.2.1 有感地震应急处置程序(按时间顺序) 责任单位责任单位时时 间间任任 务务 内内 容容 震后二十分钟 1. 接收到上海市地震局的震情报告后,速报区委、 区政府值班室和分管区长; 2. 区地震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启动; 3. 区地震办启动有感地震应急处置预案。 震后三十分钟区应急处置指挥中心领导成员到位。 震后二至四 小时 1. 及时有效地完成市地震应急处置指挥中心下达的 各项指令; 2. 地震现场工作队开赴现场进行地震宏观调查和震 害评估。 区地震办 震后四小时 至六小时 完成震害初步评估报告,报区委、区政府、上海 市地震局。 区公安局震后社会治安维护,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区委宣传部震后 了解社情、民意动态,准确把握区内媒体宣传, 配合区地震办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 13 4.2.2 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置程序(按时间顺序) 责任单位责任单位时时 间间任任 务务 区地震办 震后 二十分钟 1. 双向视频信息传输系统开通; 2. 区地震办公室进入地震应急紧急状态。 震后 三十分钟 1. 区应急处置指挥部启动运转; 2. 通知各辅助抢险救灾和提供各项保障单位启动地震应 急分预案。 震后 四十分钟 1. 指挥长、副指挥长到位; 2. 指挥部全体组成人员到位; 3. 启动指挥部全部灾情信息技术支持系统。 区应急处置 指挥部 震后 二小时 1. 全区抢险救援力量部署完毕,并实施救灾行动; 2. 向区政府、上海市地震局速报震情、灾情、民情和社 情。 区地震办 震后 二小时 1. 地震现场工作队赶赴现场,进行现场监测和震害评估; 2. 向区应急处置指挥部、上海市地震局不间断速报震害 评估结果; 3. 做好地震现场专家组接待安排工作。 4.2.4 震后三十分钟内,由区应急处置指挥部指令启动各分预案和 各镇、街道、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应急预案,并按预案要求和程序实 施抢险救灾行动。 4.2.5 镇、街道、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应急指挥遵循应急工作属 地化原则,另行制定预案。 14 4.34.3 震害实时速报震害实时速报 震害评估负责部门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向上海市地震局、区委、 区政府、区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 4.44.4 通通信信 4.4.1 启动区应急处置指挥部信息技术系统,利用政务网和公众网, 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应急通信体系。区信息委迅速了解和掌握全区 通信状况,并要求相关电信公司派员进行维护和抢修。 4.4.2 地震现场的应急通信方式:地震现场工作队保持灾害现场与 区应急处置指挥部的实时联络。必要时,可紧急调用或征用其他部门和 社会通信设施,确保抗震救灾信息传递畅通。 4.54.5 指挥与协调指挥与协调 4.5.1级、级响应 (1)区应急处置指挥部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全区地震应急工作, 指挥部根据灾情程度和规模,有权处置事项:调动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 者等救援力量参加抢险救灾;各类抢险救灾物资、装备的调配和征用; 指挥各镇、街道、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抢险救灾的行动;协助市抗震 救灾指挥部工作。 (2)镇、街道、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负责辖区内地震应急工作, 并接受区应急处置指挥部统一指挥。 15 4.5.2 、IV 级响应 (1)各镇、街道、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地震 应急工作,负责了解震情、灾情和民情。 (2)区地震办按规定时间向区政府报告震情、灾情。 4.64.6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指挥部负责救援队伍加强安全防护意识和专业技术培训与指导, 请市地震局专家对震损建筑物能否进入、能否破拆进行危险评估;探测 泄漏危险品的种类、数量、泄漏范围、浓度,评估泄漏的危害性,采取 处置措施;监视余震、火灾、爆炸、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损毁高大 构筑物继续坍塌的威胁和因破拆建筑物而诱发的坍塌危险,及时向救援 人员发出警告,采取防范措施。 4.74.7 群众的安全防护群众的安全防护 4.7.1 各镇、街道、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根据区应急处置指挥部 的指令负责本辖区群众疏散撤离和避险。 4.7.2 民政部门负责灾民的生活救助物品的发放。 4.7.3 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群众聚集点现场的秩序。 4.84.8 次生灾害防御次生灾害防御 4.8.1 区消防局协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发生,处置地震次 生灾害事故。 4.8.2 区经委、区建委、区信息委、区电力公司、区煤气公司、区 16 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处在灾区的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 施并加强监控,防止灾害扩展,减轻或消除污染危害。 4.8.3 区环保局加强环境的监测、控制。重点为有毒、有害和易燃 易爆化学品,以及放射源的存放保护。 4.8.4 区国资委会同区房地局、建设、水务、交通、市政等部门加 大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 4.8.5 区安全生产监管局督导和协调对灾区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地 区、行业和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4.94.9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4.9.1 破坏性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根据预案组织抢险工作,组织 基层单位和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 4.9.2 根据震情适时开展对口支援、救灾捐赠活动,动员和鼓励社 会团体、民间组织及社会各界参与救灾捐赠工作。 4.104.10 灾害调查灾害调查 区地震办协助市地震局组织开展地震烈度调查,确定发震构造,调 查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工程结构震害特征、地震社会影响和各种地震地 质灾害等。 4.114.11 应急结束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的条件是:地震灾害事件的紧急处置工作完成;地震引发 的次生灾害的后果基本消除;经过市地震局震情趋势判断,近期无发生 17 较大地震的可能;灾区基本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达到上述条件,由区政 府宣布应急处置解除。 5.5. 后期处后期处置置 5.15.1 补偿补偿 因救灾需要临时征用的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备等应当及时归还, 并按国家和市有关规定适当补偿。 5.25.2 社会救助社会救助 5.2.1 区民政局负责接受和安排国际社会和外省市提供的紧急援助。 5.2.2 全区救灾捐赠活动实行归口管理,由区民政局根据受灾情况 和灾民救济需求情况,经区政府批准后,统一组织予以实施。在主管部 门的指导下,有序进行救灾捐赠的义演、义赛、义拍、义诊等活动。鼓 励社会各界和市民参与灾害救援和救灾捐赠活动。 6.6. 应急保障应急保障 6.16.1 信息与通信保障信息与通信保障 区通信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本区相关电信企业对抗震救灾 指挥部门的通信保障,组织协调对受损通信线路、设施进行抢修和临时 应急通信保障工作。 6.26.2 应急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保障应急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保障 合理配置城市地震救援需要的大型机械和特种技术装备(如云梯车、 18 挖掘机械、起重机械、顶升设备及特种救援设备等) 。 6.36.3 队伍保障队伍保障 公安、消防、武警、医救和生命线工程等部门是本区发生破坏性地 震时的主要救援力量,承担本区的抢险救灾任务。 6.46.4 交通运输保障交通运输保障 公安和交通管理部门负责道路交通应急保障;水路管理部门负责水 上应急交通保障。各交通运输部门保证抗震救灾物资、器材和人员的紧 急输送,保障抗震救灾工作需要。 6.56.5 电力保障电力保障 电力公司负责尽快恢复被破坏的电力设施和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功能, 保障电力供应,确保地震应急处置重要部门配电设施和电力调度系统功 能的正常运转。 6.66.6 医疗卫生保障医疗卫生保障 6.6.1 医疗救护是抗震救灾中一支主要力量。地震时,区卫生局协 调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抢险救援,区医疗急救中心组织开展伤员院前 急救和转送。 6.6.2 医疗机构应及时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做好伤员的收治工作, 保证地震时受伤人员的抢救治疗。 6.6.3 区卫生局协调组织有关医疗机构组建应急救援医疗队,配备 药品、医疗器械,必要时参与做好伤员的现场救治工作。 19 6.6.4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环保局积极做好灾害事故现场传染 病疫情的监测工作,及时控制传染源,必要时组织做好现场卫生消毒工 作。区卫生监督所加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管工作。 6.6.5 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协调组织储备一定数量的医疗器械与药品, 以备震时抢救伤员所需。区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加强食品卫生等监管工作。 6.76.7 社会治安保障社会治安保障 6.7.1 区公安局负责震时的社会治安维护和组织实施,防止和打击 受灾区域各种犯罪行为。 6.7.2 地震发生后,公安部门迅速组织力量加强对重要机关、要害 部门、金融单位、物品集散点、储备仓库、监狱等重要目标的警戒;防 范以及治保工作,在救灾现场周围设立警戒区和警戒哨,维持秩序,必 要时及时疏散受灾群众;负责维持地面道路交通秩序,视震情采取交通 管制措施,并保持应急救灾物资运输道路交通的畅通。 6.7.3 开展群防联防,积极发挥社会保安组织在治安管理和维护稳 定工作中的作用。 6.86.8 物资保障物资保障 6.8.1 区政府应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中预留相 应资金用于地震监测、工程抗震防御、地震应急、科普宣传、救灾救济 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20 6.8.2 在本区统一的救灾物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中,确保 抗震救灾所需的救灾器材和生活必需用品的应急供应。救灾物资储存由 实物储备向生产潜力信息储备过渡,通过建立应急生产启动机制,实现 救灾物资动态储备;严格储备物资的管理;必要时可征用其他部门和社 会物资。 6.8.3 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区应急处置指挥部依法配置、统筹、征 用救灾所需的各类装备、器材、物质等资源,以保障抗震救灾工作正常 进行。 6.96.9 技术储备系统保障技术储备系统保障 地震应急指挥决策要实现智能化、数据化和网络化,确保决策科学 高效。利用相关的无线和有线通讯设备,保障区应急处置指挥部、区政 府抢险救灾指挥部和震害调查现场之间的双向视频、音频系统可靠运转。 6.106.10 供水保障供水保障 6.10.1 区水务局负责保障全区生活饮用水和消防用水的供给,承担 全区供水管网的抢修与维护。 6.10.2 区水务局负责协调组织防汛堤墙的加固与维修。 6.116.11 紧急避难场所保障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区地震办利用现有的 40 个地震避险场所以及城市公园、绿地、广场、 体育场、停车场、学校操场和其他空地设立紧急避难场所;鼓励公共场 21 所和家庭配置避险救生设施和应急物品。 7.7. 监督管理监督管理 7.17.1 公众信息交流公众信息交流 各级地震、科技、教育、文化、出版、广播电视、新闻等相关部门 通力协作,开展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使公众树立科学的 灾害观。在提高公众减灾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实行把地 震判定信息向社会发布,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防震减灾活动。区防震 减灾职能部门会同有关单位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增 强市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加强市民避震、自救和互救技能的培训,提高 抢险救灾能力。加强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将防震防 灾科学知识与相关学科结合起来,使市民尤其是青少年防震减灾教育落 到实处。 7.27.2 培训培训 区地震办公室负责辖区内地震应急人员和志愿者相关业务培训工作。 7.37.3 演演练练 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预案要求,协调整合各种应急救援资源, 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和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区地震办会同区民 防办负责全区地震演练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普及自救互救技能及 避险手段和方法,提高各部门综合协同能力,根据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对 22 地震预案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 7.47.4 奖奖惩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的 有关规定,对本预案实施中的行为进行奖惩。 7.57.5 监督检查监督检查 由区地震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预案实施监督检查,保证各 项应急措施到位。 7.67.6 预案管理预案管理 7.6.1 预案制定 本预案由区地震办公室负责编制和解释,报区政府审定,并报上海 市地震局备案。 7.7.2 预案实施 嘉定区地震专项应急预案(2007 年修订版) 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原嘉定区地震应急预案(2002 年版) 同时废除。 8.8. 附附 则则 8.18.1 名词术语与说明名词术语与说明 8.1.1 有感地震:本区行政区内震级大于 2.5 级,行政外震级小于 4.5 级,人们感觉到的地震。 8.1.2 破坏性地震:行政区内震级大于 4.0 级,本区范围内造成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 8.1.3 次生灾害:地震造成工程结构、设施和自然环境破坏而引发 23 的灾害。如火灾、爆炸、瘟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以及水灾、泥石流和 滑坡等对居民生产和生活的破坏。 8.1.4 生命线设施:指电力、供水、排水、燃气、热力、供油系统 以及通信、交通等城市公用设施。 8.1.5 直接经济损失:指地震动及地震地质灾害、地震次生灾害造 成的物质破坏,包括房屋和其他工程结构设施、物品等破坏引起的经济 损失,建筑物和其他工程结构、设施、设备、财物等破坏而引起的经济 损失,以重置所需费用计算。不包括文物古迹和非实物财产,如货币、 有价证券等损失。场地和文物古迹破坏不折算为经济损失,只描述破坏 状况。 9.9. 附附 录录 9.19.1 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 地震灾情速报传真格式 *地震局(台)地震灾情速报(第*期) 速报人员:* 批准人:* 截止年月日时分,收集的灾情如下: 1、震感范围: 2、人员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电影演员合作协议书范本
- 2025版工艺品文化体验馆投资建设合同
- 2025版工地水泥黄沙资源整合承包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版医疗器械维修与保养服务合同
- 2025版爆破拆除工程竣工验收合同规范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销售行业领袖峰会合作协议
- 2025版人工智能机器人研发与应用合作协议
- 2025版离婚同居协议书:财产分割与共同财产管理协议
- 二零二五版家具制造业专用运输合同书
- 2025至2030年中国座便器市场全面调研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5年文物保护工程从业资格考试(责任工程师·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社保补助协议书范本
- 2025年调度持证上岗证考试题库
- 小区物业薪酬制度方案(3篇)
- 2025年计算机一级考试题库操作题及答案
- 电信运营商应急预案
- 高血压防治指南
- 采购管理办法分类
- 2025反洗钱知识试题题库及参考答案
- 百级无尘室管理办法
- 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