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评价》doc版.doc_第1页
《洋务运动评价》doc版.doc_第2页
《洋务运动评价》doc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洋务运动评价,兼论洋务运动算不算失败 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争论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末,梁启超就曾运动资产阶级历史观点评点洋务运动的得失,引起学界不同的反应。解放后,特别是在60年代,对洋务运动也有过比较热烈的评价和讨论。改革开放后,随着学术研究氛围的改善,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再次成为史学争论的焦点之一。 目前看来,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主要有三种基本观点。 一,基本否定。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范文澜、胡绳和刘大年。60年代初,姜铎曾提出洋务派的经济活动是“反映和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对洋务运动予以一定的肯定,挑起了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争论。1979年,姜铎发表文章,声言过去说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是错误的。后又表示承认过去对洋务运动持全面否定论者其基本观点是正确的。这样,姜铎的观点实际上发生了激变,成为“基本否定”论者。姜铎认为洋务运动无论从它的运动和目的,或者从它的客观效果来看,主要方面都是在推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化道路,而不是在推行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道路。并且,洋务运动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三大恶果,一是勾结外国侵略势力,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挽救了清政府的垂危命运,使之封建腐败统治,延长了五十年之久;二是为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奠定和维持了一个半殖民地的社会秩序;三是初步形成了一个早期官僚买办资本和早期官僚买办资产阶级。这些恶果都是直接间接使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源。另外,姜铎还认为在抵制外来侵略,维持国家民族的独立和主权方面,洋务运动表现得最糟,就其历史地位而言,洋务运动上不是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继承者,下不是维新派的先驱者;历史作用又主要是加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因此,不能同意把洋务运动纳入中国近代进步运动的行列。 二,基本肯定。六十年代,李达、何干之最早提出了基本肯定洋务运动的观点。后来,姜铎发表文章表示赞同,希望提出讨论。但我国五六十年代的政治气氛尚不允许在这方面多加深入。八十年代,李时岳率先打破了否定论一统天下的做法。1980年,李时岳在历史研究第1期发表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一文,明确肯定洋务运动从来具有对内、对外的双重目的,对内是借用外洋盔甲以保护封建躯体,镇压革命;对外是“夺其所恃”以“绝其觊觎”,防止新的冲突,避免殖民地化。在经济方面至少在客观上使封建坚冰出现了裂口,从而为开通资本主义的确良航道准备了某些必要的条件。后来,李时岳又和胡滨合写洋务运动的性质一文,对洋务运动究竟是爱国运动还是卖国运动作了进一步阐述。认为洋务派利用西方长技以防止外人觊觎的思想,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见。筹议海防和兴建海军的目的,主要是对外而不是对内的。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较明显地具有“收回利权”、“堵塞漏”的意义。因此,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趣了抵制外国资本主义扩大在华政治经济势力的积极作用,延缓了而不是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所以,认为办洋务就是卖国主义,那显然是不公允的,但过高估计洋务运动在抵制侵略、收回利权方面的作用和意义,肯定办洋务具有爱国主义性质,那也不是实事求是的。后来,李时岳在其他场合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指出,洋务运动顺应世界潮流,为缩小中外差距做了最彻底的努力,实现了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起步,自觉地引入先进的生产力,不自觉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关系。他主张把洋务运动的性质定为“地主阶级开明派的改良主义运动或救亡运动更为确切一些”。 三,不存在“洋务派”或“洋务运动”。吴雁南提出不存在“洋务派”或“洋务运动”。他认为根本不存在专门的洋务派或洋务运动,因为早在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道光君臣就进行了一系的洋务运动,其中包括抵抗派首领林则徐,魏源提出了明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方针。后来的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在实质上都是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深入发展。由此他认为,“师夷长技以制夷”,兴办洋务成为近代中国80年间一个历史时代的活动,并非为某一个阶级或阶层、集团所独有。吴雁南还强调从浩繁的史籍中,直到现在还没有发现清政府关于推行“洋务运动”的口号,也没有见到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官僚把自己所办的洋务称作“运动”,所谓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是不存在的。 此外,历史书上都说洋务运动从世纪年代兴起,至年代甲午战争中失败;前期以“自强”为主,创办军事工业和训练新式军队,后期“求富”,陆续办民用工业;整个洋务运动期间大力发展新式教育,培养洋务人才,促进洋务运动发展。但是,洋务运动失败以什么为标准呢?是没有达到目的,还是措施不符合社会进步的主流,或者是措施没有奏效?按照“甲午战争中失败”的观点,至多只是部分措施没有奏效,怎么能说是失败呢? 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主要目的有两个。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席卷省,控制江南半壁江山,清政府八旗兵、绿营兵几乎束手无策,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破天津、北京,沙俄趁机掠夺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所以曾国藩所谓“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的说法,即是针对“内忧”“外患”而表达的洋务运动的目的;奕对“内忧”与“外患”孰轻孰重也有一典型说法,“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年,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天国,是洋务运动主要目标之一的实现。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学习西方成为中国社会的首次冲击,是引导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进步的主流。从年代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到年代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自强”“求富”,不仅是内容上的进步;从中央到地方实权派代表人物,既提倡学习西学,又动手操办,影响力大大超过林则徐,“洋务”一词取代“夷务”即足以表明清政府观念转变(尽管是被迫的),而且后来洋务派所谓“中体西用”的影响极大地影响了清朝政府,成为冲破封建闭关锁国思想的有效武器;再,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并不是资本主义工业,但是,客观上冲击了中国封建主义束缚,加速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同时,部分民用工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抵制外国列强的经济侵略,以轮船招商局为例,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时仅轮船艘,年扩充到艘,后来又购买美国轮船艘,建成中国近代第一个轮船航运公司,据薛福成筹洋刍议中估计,轮船招商局成立六、七年来,收入运费大约万两,将中国航运业利权收回约五分之三。所以,洋务运动在主观上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改革,确在客观上适应了社会进步。从这个角度上说,洋务运动不仅不能说是失败,相反应当说是有成就的。 洋务运动的成功之处还主要体现在教育的成就上。从年总理衙门办同文馆开始,近代学校在中国陆续诞生,培养外语、科技人才;突破传统的四书五经范围与科举考试模式,以语言、科学为主要课程;年开始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其中有詹天佑,年起派学生出国学习造船和驾驶,涌现了严复、刘步蟾、林永升等杰出人才,这些留学生不仅努力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且留心考查西方社会,回国后努力介绍西学。洋务运动对教育近代化的贡献当然地也促进西学对中国传统的、落后的文化的宣战,有利于中国人、特别是政府官僚克服盲目自大心态、承认现实。 甲午战争后北洋海军覆灭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希望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建议考虑洋务运动的全部内容,不能以海军成败作为洋务运动的唯一标志,而海军失败原因要从清朝统治的阶级本质与李鸿章对外妥协立场上分析,不能归咎于洋务运动。 年历史高考题中,要求对洋务运动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进行评价,试题的答案没有要求考生认定消极影响大,也没有要求考生认定积极影响大,该题的最大意义在于鼓励从不同角度思考历史事件的影响,允许不同意见存在,是对历史思维方式的解放,其意义可能比断言洋务运动失败与否更大。该题参考答案如下:(1)积极方面: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