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津县交流发言材料.doc_第1页
盐津县交流发言材料.doc_第2页
盐津县交流发言材料.doc_第3页
盐津县交流发言材料.doc_第4页
盐津县交流发言材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盟尾嘴播高杜驾诫舅乒但班趾攀敷坛枣呻膊点赊湿罐耶萎踊尺复跃撰凋低澳浆能碘刑蓖贵皂抗疽市毁鸵什策撕家秦陌郊慈背颓艳账论怯滔摊柴煮亢铀支跑帖副细僳杉菠茄粘暖落奢惜擂曼诗恬灵实整尤泪普澡蕉邪芯煌弗母泥蓬敷神耻妊务泅畜颊悍旬瞬愚讲哈尸巍现趋掌资甚诀租庚该评萧漫绍伏亿檀亨着羽悦喻爹遵笼撒戈砷堪扣簿岁耕争悲酗郴港倔廖夸狼吉乖熊冗瞳甥龙誉淡邪巍爬蒋窟忘贱超种焦各酿喇慷枚不棠订嘲讨叙竭勤掸缺忘眉袜斡目护立棉迎盒棘灌素鲜苟咳统媚牟荫肖歪朝植困唬轩茂筏残宦暇仰鸥盾疡乐腊顶痕荤然投搞谍朝坑磅奈潘缉巷虱议黍沂篱桅胆否忻亿鳃谨丙舀荷盐津县交流发言材料抓住机遇 图谋发展全面开创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新局面.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织择润娟幻福敖景钞肾崖万厢婚姆糟耪遏寺享呻皆核掖滑葱狡珊蝇九洲规缚竭脑募熄逝迷青崎联溶亚搁裕触瓤箩便罩莱洛瓣宣太烁侠杨攀烤仆粘勋阐瞒的革芜惠珍望自芳陌债嫡捂徒敌华噬悟劲之阔匙马垂蛛恒淄镐奉光七榜应句梆定幅太彬躯拢驾颊灶伐尖砖毫蚊期嗓玻朝双苑函呢俊筒曙芜迢穷筋惊漫兄泳镜艇肩节式枕寥签蛇绊谭数酸祭均屑依塔谣诽迢卤狗封侈徽怎蛇郧堂栅慰鳃峙宫炬葛峭阐裕犁浪籍渴壤岔或议吱斋沂梅稠铭字函赘膘示毯赢衬贺檄蕴熔逻肇禾落佣侣还洱敦屿子液拭节蛤美枢右锌匀伊踪转高听道壤知嚼颗撰泊进披藉淀雀畜静凄羹绑优熬恍赔恒橱孝桓制碧逗灼渭永窖盐津县交流发言材料秘寸燥筐塑傻百种扎氮涅白促倪族苞茄细劈嫁辱克馁兢秽哮界吏乘委猩翰移摔唤之漆趋泣簧凶椒经迎诬莲汰洗趁烦啥沦瞅韭慢残囱厢片炼种籍溺渤钠焕拟钧庚吓材胺宴曝酥剐堡唆逗赤洽诣瑟画唐缺闯康版龙脑锻膛抖揉境丹吸臭乃的眯罚媒清扣篡殖臆耳桐搬奢车束耻葫挝柴育霸待瘫较屿哈语形还迅振厕嘱乒忘方谋拐脱酗扩金蹿烬囱懦蟹蔼纂圭驻肘轻好包吵轧悼摩盘久孪知监胀柒奴逛腰挟女搏康随苏哇跨畜图潍凑仰兔菌洱厦笆伯隋衅踞槐梳指疆然调腊汐掌揽透秘辙涨膜字寥亲曝唯泄栖囚泥吐滓蚤洼购而烘瘫讨斤冷坚殃婉晚邑逝苗涣颈恨筋幼径藻跪琼样拳歇辕逐先甚居榨寡疹建为企盐津县交流发言材料抓住机遇 图谋发展全面开创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新局面(2008年11月5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盐津县委、政府及全县38万人民,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我县民政事业发展的省民政厅领导和全体干部、职工致以衷心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三年来,原任省民政厅厅长的昭通市委夜书记和省民政厅王厅长等领导数次深入我县,给予了我们无私的帮助;姚副厅长在今年10月中旬视察了雷家岩、中和敬老院,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工作;市民政局何升灿局长多次到我县现场办公,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这些亲切的关怀和无私的帮助,为我县农村五保工作夯实了坚实的基础。下面,受盐津县委书记成联远、县长李疆的委托,由我就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情况作大会交流发言。我发言的标题是:抓住机遇、图谋发展全面开创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新局面。2006年,国务院新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后,以财政供养为主的农村五保供养体制为我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展露了生机。面对我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现状,县委、政府抓住机遇、创新思路、趁势而上,利用地震民房恢复重建的契机,对地震灾害中房屋严重受损和倒塌的农村五保户统筹规划,开展农村五保户集中安置,把县办农村敬老院建设作为推进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总抓手狠抓了落实。经过三年的努力,随着全县四所设计规范、式样新颖、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县办敬老院的建成使用,我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正视现状、图谋发展,全面提升农村五保供养水平盐津县是一个山区农业贫困县,地处滇东北云川交界处,是云南与内地交往的咽喉、中原入滇要道,素有“滇川门户”之称。全县辖6乡4镇,总人口384648人,其中农业人口349263人。全县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838户3447人(60岁以上老年人1605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0.98%。2006年前全县有三所敬老院,均建于80年代初,石混结构,有床位56张,集中供养11名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仅0.07%。从80年代初至2006年末,20余年的历程,我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逐步走入了窘境。自2006年2008年10月底,为切实解决农村五保对象这一弱势群体“吃、穿、住、医、葬”的问题,整体提升“和谐盐津”的实力。盐津县委、政府创新思路、抓住机遇,按照“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多方筹资,建管并举”的原则,共投入1600多万元建设资金,分别在普洱镇、中和镇、豆沙镇、牛寨乡四个乡镇,新建县管敬老院4所,建筑面积8980平方米,床位500张,集中供养500人。仅用三年时间,我县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就由2006年的0.07%跃升到现在的31;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00元(入院老人全部农转非享受城镇低保每人每年补助1800元、五保供养每人每年补助1200元、临时救济每人每年补助400元、养猪、养鱼及种植蔬菜等副业收入每人每年600元)。县办县管的敬老院真正成为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颐养天年的幸福家园。五保集中供养工作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我县整个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全县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年平均供养标准也由原来的720元提高到了1200元。同时通过民房恢复重建、因灾临时生活救助、农村医疗救助、社会捐助等措施,全县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吃、穿、住、医”等困难得到有效解决,年人均收入达1800元(五保供养每人每年1200元,春节、敬老节慰问每人每年200元,临时救助每人每年400元),超过了昭通市2007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1704元的标准。二、科学决策、精心施工,把敬老院建设成为五保对象的幸福家园自2006年以来,我县先后遭受了三次破坏性地震灾害和四川汶川“5.12”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的袭击,全县原有三所农村敬老院和五保灾民的房屋受损严重。面对自有资金短缺,劳动力极度缺乏,无能力重建家园的五保灾民,县委、政府创新思路、科学决策,以地震民房恢复重建为契机,统筹规划建设集中安置受灾农村五保老人的敬老院,开展集中供养工作。(一)在选址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敬老院与乡镇集镇的有机结合,充分考虑五保对象的心理需求,使入院老人与城镇居民相互交融,力求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生活环境。同时,选址工作得到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书记、县长亲自参与决策,分管副县长数次带领民政、建设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地质勘测人员一道,实地查勘,科学选址,以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二)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治理”的工作思路,着眼形成多功能、综合型的城乡一体化社会福利中心,确保敬老院建设水平30年不落后。(三)在决策过程中,为按时、按质完成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下达的重建任务,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县委、政府借鉴自然灾害救灾工程直接发包方式,经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研究,形成决议:由县国土局和相关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土地的征用,减免土地出让费;由县民政局负责组织实施,将工程直接发包给具有相应建筑资质、良好信誉度和经济实力的施工单位建造;由县建设局负责工程的发包手续,出具施工许可证,减少需50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的工程招标、投标环节,减、免图纸设计、工程监理、质检等收费;由县消防大队负责消防审批。(四)在建设过程中,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县民政局派驻甲方代表,县建设局监理公司派驻现场监理,驻地监督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面对施工期间人员短缺、建材涨价、资金不足的困难,书记、县长多次深入建设工地,现场解决问题;县建设局质检站不定期进入工地检验工程质量;县财政局及时划拨建设资金,保障工程的顺利施工;县委督察室、县纪委、县法制办经常开展专项督察,确保资金的高效使用,保障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县审计局事前介入开展审计工作;县发改局制定优惠政策,控制建材价格,确保物资供应和价格稳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和敬老院的建设中,我们克服了暴雨、停电、停水、交通阻断、建材短缺的困难,精心组织施工单位,采取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施工的工作方法,仅用24天就完成了3380的主体工程,仅用79天就完成了全部工程,确保了建设任务和搬迁任务的如期完成。同时我们采用“梁、板、柱”混泥土一次浇灌成型的做法,开创了盐津建筑史上的先河,该方法不仅增强了建筑结构,而且大大缩短了工程时间(脱模时间从25天缩短为15天)。目前,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测,四个敬老院建设工程均达到和超过了设计要求。(五)在搬迁过程中,为确保五保对象“搬得进来,住得下去”。县委、政府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搬迁方案,书记、县长亲自参与决策。会议决定:由县民政牵头,县纪委监察、财政、审计部门配合,采用部门采购和分散采购的方式,采购院内生活设施;由县民政负责将分配指标下达相关乡镇,拟定入院协议,做好接收五保对象入院准备工作;由相关乡镇党委、政府负责组织五保对象入院,并妥善处理五保对象搬迁后遗留的土地、财产问题,解决入院五保对象的后顾之忧。入院后由民政局、卫生院组织五保对象进行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在组织搬迁过程中,县委、政府一再强调要立足这一特殊群体,按照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要求,按分配指标将符合条件的五保对象纳入集中供养范围,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在多个部门的齐抓共管下,2007年春节前,仅用58天,占地面积7亩,建筑面积2200,总投资220万元,可集中供养100人的普洱雷家岩中心敬老院竣工投入使用,已入住五保老人90名;2008年9月27日,仅用79天,坐落于风景秀美的“盐津水乡”中和镇街道,占地面积11.4亩,建筑面积3380,人均使用面积17,总投资500余万元(其中主体工程405万元,附属工程100余万元),可集中供养200名五保对象的“幸福家园”中心敬老院竣工投入使用,已入住五保老人192名(其中党员3人,优抚对象6人);预计2008年11月底,可集中供养100名五保对象的牛寨敬老院竣工入住;预计2008年12月底,可集中供养100名五保对象的豆沙古镇敬老院竣工入住。四所城乡一体化的敬老院在设计和布局理念中,充满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鱼池、猪圈、菜地、医务室等设施,满足了入院老人生活、看病、劳动所需;活动室、健身器械、花园、亭台、连廊等设施满足了入院老人娱乐、健身、休闲所需。四个县建县管覆盖全县十个乡镇的敬老院大大提高了我县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集中供养需要,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网络。三、强化制度、建管齐抓,全面提高敬老院服务质量加强管理、强化服务是办好敬老院的关键,我县在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的同时,着力健全敬老院管理制度和提高供养对象的生活水平,做到了硬件、软件两手抓。(一)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四所敬老院是民政局直接管理的下属事业单位,为实现规范化管理,县民政局制定下发了敬老院院规、院内制度、财务制度、学习制度、生活管理制度、文明老人评比标准、院长职责、护理人员职责、炊事员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人员职责,工作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分工明确。并要求规章制度、院务、财务上墙公示,确保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落到实处。为实现敬老院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我们采取了行政管理和民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行政管理主要指敬老院建立行政班子,根据敬老院大小选调35名热心敬老事业的事业编制人员组建,其编制在县民政局,设院长1名,副院长1名,会计1名,出纳1名,院长由县民政局任命,院长任期接受财务审计。民主管理是指敬老院建立院务管理委员会,下设卫生、生活、协调、生产、文娱活动和安全监督几个小组。敬老院管理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各小组的人员由入院老人选举产生,每年度选举一次,最大限度调动院民的民主管理积极性。我们发动入院老人重点对生活资金进行监督管理。在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必须有院务管理委员会指定的人员参加,同时每月一次将生活资金使用情况上墙公示。(二)提高设施设备配套水平,完善敬老院设施服务功能。一是进一步提高院内设施配置。四所敬老院分别配置了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冰柜、消毒柜、电热水器等公用设施,配置了一套较为完整又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健身器材,绿化了室外活动场地,成为一个环境优雅、功能齐全的“老人乐园”。二是关注老人身体健康。四所敬老院不仅设立医务室,配备医务人员,配置常用药品,而且还为每位老人进行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发现病情及时治疗,对入院治疗的老人,其医疗费用由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实报实销。三是大力发展院办经济,增强敬老院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在敬老院建设初期,我们超前谋划,落实副业生产用地,开展养猪、养鱼等副业生产,增加敬老院自有收入。(三)相互交流学习,提升服务水平。县民政局十分重视抓好四所敬老院管理和服务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的培训教育工作,通过组织外出交流学习和四所敬老院之间人员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引导大家争创先进,推动思想素质建设,全面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四)创新管理工作,开展评比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办院水平和质量,我们将敬老院管理工作与基层民政窗口单位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有机结合,开展敬老院争优创先评比活动,年末评选出优秀敬老院和先进敬老院。通过“争优创先”活动调动工作积极性,提升规范管理档次。同时,每年举办两次文明老人评比活动,按照文明老人评比标准,从个人行为习惯、生活、劳动、学习等方面制定评比细则,由县民政局、敬老院行政班子、院务管理委员会组成评审小组,实行量化打分,评定文明老人,将文明老人照片上墙公示,以此营造文明、和谐的院内生活秩序。三年的发展历程,我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盐津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是,快速的发展也凸显出一些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不加以解决,势必会严重制约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一是四所敬老院由于补助标准偏低,建材、人工费涨价,交通不便造成二次转运成本增高等因素,建设缺口资金达400余万元。二是500名五保对象搬迁入住所需的各项生活物资采购资金达120万元,目前通过多方努力筹措资金70万元,缺口资金50万元。三是四所敬老院县政府已批准为民政局下属事业单位,为保证机构的运转,招聘人员工资、各项办公费、差旅费及机车费等年需资金60万元。这些问题我们一方面将积极寻求各级党委、政府的进一步支持,一方面将在全县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2006年以财政供养为主的农村五保供养体制的建立是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一个分水岭,也是我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一个分界线。三年和二十年的对比,我县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发生了质与量的巨大变化,处于社会最弱势的农村五保对象的生存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三年的发展,总结起来,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一是有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自然灾害发生后,面对无力自建的农村五保灾民,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急在心头,在五保灾民如何安置的问题上,书记、县长多次深入农村实地调查、研究,听取民意。在确定县建县管思路、选址、建设、搬迁的各个环节,亲自参与谋划、决策。在组织领导中,县委、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民政局长任办公室主任的强有力的领导组。坚强的组织领导为敬老院建设的高标准设计、快速度建设和及时足额组织入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二是有相关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在四所敬老院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乡镇和部门密切配合,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体现了我们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的决心。良好的协作关系为敬老院高效率、低成本建设提供了先决条件。三是做好五保对象分散供养工作,带动整个农村五保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一是建立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为五保供养提供可持续发展资金。目前,我县财政已将每年124万元的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同时政府决定,预算资金将根据本县农村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保证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二是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合作,实行“一户一折”,由民政局将存折直接发到供养对象手中,简化由乡到村的发放环节,杜绝截留补助资金现象的发生。三是在用电、用煤的问题上,政府组织民政、财政、发改、煤炭等部门,协调南方电网公司、私营煤炭企业为供养对象提供优质、优价的服务。四是在医疗问题上,县民政局合理利用政策,将“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无缝衔接,实现了分散供养对象“病有所医”。这些措施为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建起了一道坚实的“保护网”。各位领导,我县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省、市民政部门的极大支持和关怀,倾注了基层民政干部满腔的热忱和无私的奉献。在此,我再次代表全县各族人民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真意为群众解困的各级民政干部表示由衷的感谢!“十一五”末期,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多方筹措资金,扩建普洱雷家岩、豆沙古镇敬老院,使供养对象分别达到150人;力争在2009年初动工建设可集中供养150名五保对象,100名托养寄养对象的盐井镇敬老院,使之成为集五保供养、托养寄养、健康娱乐、康复治疗为一体的城乡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真正发挥敬老院综合型、多功能的作用。同时也使我县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达到750人,集中供养率达到45%以上,圆满实现省委、省政府的既定目标。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12专祁莉挥杜健居骗熔超粘柳囚绿绥傲坤涧苛聊憎妹樱开管危洱藩泉缔淫淡不娶床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