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与清官文化》doc版.doc_第1页
《包公与清官文化》doc版.doc_第2页
《包公与清官文化》doc版.doc_第3页
《包公与清官文化》doc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包公与清官文化 朱万曙一、 历史人物包拯1. 包公的生平仕宦经历 包公名包拯,字希仁,一字兼济,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卒于嘉祐七年(1062),庐州人。他29考取进士,授建昌知县,因为孝养双亲,未去赴任。十年后,也就是在38岁那年,才出任天长知县。此后,历任端州知州、池州知州、扬州和庐州知州。庆历三年(1043),包公44岁,他被调到朝廷,担任监察御使。这个职务品衔不高,但可以上疏言事,评论朝政,弹劾官员,因此很重要。推荐他担任这个职务的是王拱辰。在这期间,包公写了不少奏疏,对朝政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尽了一个监察御史的职责。在庆历五年,他还作为贺使两次出使契丹。庆历六年(1046)年,包公47岁,被调任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升任三司户部副使。三司是主管财政的部门,号称“计省”,“三司”沿袭五代制度而来,包括盐铁、度支、和户部三司,其长官是三司使,称“计相”,地位仅次于宰相,再分设盐铁、度支、和户部副使各一人。户部下设户税、上供、修造、麯、衣粮五案。皇祐二年(1050)年,包公51岁,升任知谏院的职务,谏院和御史台都是监察机构,所不同的是,当初包公只是担任品衔较底的监察御史,而这时他则担任谏院的长官了。包公在此任上两年,弹劾了不少高官,如宋庠,接替范仲淹担任参知政事,却无所作为,包公上疏指责他“首位七年,殊无建明”,“不能尽心竭节,卓然树立”,宋仁宋遂贬了宋庠的官职,让他出京当河南知府。又如张尧佐,因为是仁宗的爱妃张氏的伯父,先是从一个小县官升为权知开封府,而后在皇祐元年的9个月之内,连升三次,成为掌管全国财政的最高长官三司使。对此,当时就有台官上疏反对,包公到谏院后,即上疏指出张是“凡庸之人,徒缘宠私,骤阶显列”。“开封有个包青天”,这是电视剧包青天的主题歌,包公当然不是开封人,但包公担任过权知开封府的职务。在此之前,他还回老家任过职,先后知庐州和池州。他出知池州很有点意思,那是降职,因为池州只是个小郡。降职的原因,是他“举荐不当”。宋代已经有了保任制,官员可以举荐人担任职务,但如果举荐不当,就要“连坐”,受到责罚。包公因为举荐了一个叫卢士安的人,属于举荐不当,就被降职到池州。他在池州做了不少的事情,现在在池州的齐山,还有他手书的“齐山”碑。包公担任权知开封府的时间是嘉祐元年(1056)12月,这年他57岁,还算是年富力强。在这个职务上,他当了一年半。这个官是升大官的阶梯,但是很不好当,道理明摆着,京城里多的是比这个官大的官,得罪了谁都不好办。也就是在这个职务上,包公真正的出了名。有两件事情值得一说。一是开封府旧制,凡是告状的不能直接进入公堂,要先把诉状交给门吏,门吏再上呈,这叫做“牌司”。有了这道门槛,老百姓要想告状,先得贿赂门吏,而门吏也可乘机勒索。包公到任后,革除了“牌司”,让告状的老百姓可以直接上堂。二是横贯开封的惠民河是与东南漕运连接的通道,是不能堵塞的,但一些达官贵人却在河边建起亭台水榭,供自己享乐,从而造成河身的狭窄,一有水患,河水泛滥。包公奏请朝廷尽数拆除那些违法建筑,权豪们却千方百计抵制,说有地契,包公就派人实地勘验,最后迫使他们“拆违”。这些举动措施得罪了权贵,却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所以当时京师有谚语:“关节不到,有阎罗老包”。嘉祐三年(1058)6月,包公被任命担任御史中丞,权知开封府的职务由欧阳修继任。次年,他又改任权三司使的职务。嘉祐六年(1061)4月,又升迁为三司使,继而改任枢密副使,由财政最高长官变为军事最高副长官。嘉祐七年(1062)年5月13日,64岁的包公去世。朝廷追赠他礼部尚书,谥号“孝肃”。2 包公的思想和性格:(1) 关心百姓疾苦。在他的奏疏里,有很多减轻老百姓的主张,例如他建议朝廷“减冗杂而节用度”;他提出“凡横敛无名之入,多所蠲(juan)除”;他知池州府时,“所至缩糜费,以利民。明年复其官,民多德之,立祠祀焉”;(嘉靖池州府志)权知开封府时,他革除“牌司”旧弊,让百姓径直告状。(2) 刚直的信条,不阿的性格。包公年轻时写了一首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正是本着这样的信条,他在官场上刚正不阿,不拉关系,不结党营私,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是其是、非其非,他多次担任言官,对于那些有权有势的高官,他坚持原则,履行职责,上谏弹劾,毫无畏惧顾忌。所以在当时,朝廷给予的评价就是“识清气劲,直而不挠,凛乎有岁寒之操”;“风力峻明,器怀端亮,伏谏于陛,屡形药石之忠;秉宪于朝,一屏奸邪之气”。宋代官修的仁宗实录包拯附传说:“拯性不苟合,未尝伪色辞悦人,平生无私书,至于干请,无故人亲党,一皆绝之。”宋史包公传说他“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惮之。”他的同僚吴奎在其墓志铭中赞美道:“峻节高志,凌乎青云。人或曲随,我直其为。人或善容,我抗其辞。自始及终,言行必一。”连和他在政见上有所分歧的欧阳修也称赞他“清节美行,著自贫贱;讜(正直)言正论,闻于朝廷。”(3) 清廉似水的品德。他痛恨贪官,斥责“贪者,民之贼也”,请求“今后应臣僚犯赃罪,不从轻贷”。他自己则保持着清廉似水的品德,仁宗实录包拯附传说他“居家俭约,衣服、器用、饮食,虽贵如初宦时”。他知端州时,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端砚,以往的郡守都乘机向百姓多加征收,自己留做和权贵拉关系的礼品,但包公严格按照进贡的数额征收,在离任之时,也“不持一砚归”。临死前立下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4) 善断疑案的智慧。他多次担任地方官以及权知开封府,断、解各种疑难案件应该不在少数,例如他在池州就曾“辨浮江尸与瘗(yi)僧冤,时称神明”。宋史包拯传记载,包公在任天长知县时,有个人的牛舌头被割,他到包公这里报案,包公让他回去把牛杀掉。按照当时的法律,私宰耕牛是要治罪的。几天后,就有人来告发牛主私宰耕牛。包公劈头问他:你为何割了人家牛舌头还要告发他?这个告发的人一下子懵了,只好如实回答:因为自己和牛主人有仇,割其牛舌,牛不能活,必要宰牛,从而可以让其获罪。包公智断“牛舌案”,为他赢得了善断疑案的声誉,也为后世关于他智断疑案的各种故事埋下了基因。二、 文学和民间故事中的包公1 元代的包公形象元代杂剧中有包公戏21种,现存11种: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武汉臣包待制智赚生金阁李行道包待制智勘灰栏记郑廷玉包待制智勘后庭花曾瑞卿王月英月夜留鞋记无名氏包待制陈州粜米 包待制智赚合同文字 叮叮当当盆儿鬼 神奴儿大闹开封府 张千替杀妻元代包公题材兴盛的原因:(1)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2)吏治腐败;(3)市井文艺趣味。元代包公形象的特点:(1)清廉正直;(2)富有斗争智慧;(3)神化色彩。2 明代的包公形象成化说唱词话中的八种包公故事刊本:新刊全相说唱包待制出身传新刊全相说唱包龙图陈州粜米记新刊全相足本包龙图断曹国舅公案传新刊全相张文贵传新刊全相足本仁宗认母传新编说唱包龙图公案断歪乌盆传新编说唱包龙图断白虎精传刘都赛上元十五夜看灯传短篇小说集百家公案和龙图公案和中篇小说五鼠闹东京等;明代的包公戏 :共9种,现存5种:胭脂记桃符记袁文正还魂记观音鱼篮记珍珠记明代包公故事流传的特点:(1)走向市井和民间;(2)传播形式多样化;(3)新编故事大量出现。明代包公形象的特点:(1)身世更加传奇化和神话;(2)斗争对手地位更高,斗争精神更坚决;(3)断案方式更加富有民间色彩的智慧。3 清代的包公形象文人作家创作的包公戏正昭阳双钉案等;三侠五义万花楼演义 等小说;京剧和地方戏中的包公戏。清代包公故事流传的特点:(1)篇幅更加宏大;(2)内容更加丰富和庞杂;(3)地方戏成为重要的传播途径。清代包公形象的特点:(1)清官与侠客义士的结合;(2)忠奸斗争中的忠臣;(3)沉稳气度代替了智慧。三、 清官文化视野中的包公1 清官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所形成和积淀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文化形态有三:一是真实的、有文献记载的“清官”人物;二是文艺作品中的“清官”题材和艺术形象;三是以“清官”人物和形象为对象的各种文化遗存和文化活动,包括纪念祠庙、故址、祭祀活动等等。清官文化的形成原因:一是封建社会所固有的阶级对立以及由之而来的下层社会民众的政治向往;二是因为封建社会缺乏法制,下层社会民众在观念上只能求助于“人治”,从而从心理上求助于“清官”;三是民间审美趣味激发了公案题材文艺作品的流行,带来了“清官”系列作品的不断繁衍。2 包公是清官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文化形态上,他覆盖了上述三种既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又是文艺作品只反复表现的形象,并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和文化活动为支撑。其在民间的根植深度,有一事例可以说明:毛泽东1927年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到湖南农民破除迷信时,“南区东富寺三十几个菩萨都给学生和农民共同烧掉了,只有两个小菩萨名包公老爷者,被一个老农民抢去了,他说莫造孽!”3 清官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意义:(1)历史上的清官虽然是统治阶级的一员,但他们的身上往往集中了一些跨越时空的品质,象嫉恶如仇、清廉正直、严于律己等,这些品质,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是统治阶级的一员就予以否定,因为这些品质放在任何时代都是被人们所赞扬的,合理地继承这些精神品质,对党风廉政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有积极意义的。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