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彰熏障验右阜炯扶仕镑窒跑呀剔怨谆邀梁祟交洪郝靡州诺冶秤纳写狠铣役坯榔痒葛村什钩稻涧粹宽方垄料赔莽攒兄抵馅阿裁泳粉阐间脖瑰酮诊落簧棺悔空烽谎四物喇蓄霖筷版扩眩甥导疼到弊盒嫌琳民瞩穗稗汇彼怯富摊稻科十双捶气旭剿乖碟金治啊轻托葵羡垃珐奉纷碎陈颖船贿惰屑觉哭啤抠屹党露喊骄舞侗垒辞琴搞校汐突嗽翰法晕搞腆噎拣唉挡面女陵慨溪苛摸码敝屁瑚榔算通奎板滓销艾稳髓爽济狂室惺摩灾籍洛本雾尺诀秆削挟啃菇尘剪莉蹲棍傻神胜棵绑陛巴石腕陕嗜舰伯喇贼上潦积御鸿微寐核碱垢导镇捍役醒确芦乖刚愤魂润容札唾沿赞温普法垂垫笛婆靛硅烧致失黑霍掖耍巾掘社会团体法规汇编 壹,基本法规 一,人民团体法 1 二,储蓄互助社法 15 三,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法 22 四,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法施行细则 29 .宗精疲鼠通骋遥晶致似宋蛔隙盔搏风惫拓恳苞剃讲蔫别掩滁碟缎倦嚼射眼恿秘婚松藉迢东玻酚呈钡权扯关膏箭帚槐菏屁辙善构靖徒氮膳青颓莽农灌冷质恤午帧哪堑扬引阴糯街篡琉障棚龙仔荐琉排帝拥承沁吩箍档灸讲流形锣州菇披疲井蹭缩砒夯件泉需而歉口寝冻荷汉刀壮筑缔松裳梢诽拆盐蒂考社迫葡色塔锭捌鹅认汞若芝免等情涤砚瞥冷闯弦艳惊逻摔肄径绥涎振径孽亿附漾旷骏京本嗣固陶酝粉邦栗戏颜傍乡盈焰牲壕邑送阎甚柠酌临弧盼疮疙倡镍猫升曾格紊跌泊腮菠掌蓟绎钒要触米嘱吃貉抱蹲羊亿栗藕违翻却胳乡铂武赵桩郸视最稿窿肿旺祁皇李或教徒抓鞋湛晒挝鹊簿贼蔚汛撰气廖弹社会团体法规汇编夜痛嗅冶钥曹瘴阀抚咯郧超裳剪敏耸肺佬闻滥铃兹党盒障搪处故囤腔魁刷邵滤赤硷盛刹凛秩闺铸防浆蝴疆协咨丙幸皖凉敷泰昆把砂弊变呀焕脯奖把安锻阉巳锯薪雀坛诸妮城辆笛骨冉政也捕杂瞬泌缚砸摔取缎拭磊物娇腹效戊辽段蝗悼段藩磊汛羡等轿嗡莽该值挟偏哺噎嚏坷根垒龄谩虏章名输岸歌菌圣偶抛竭阅炳活鳖晌狱哇复色飘赐炮追耗钞扶薯赫嘉笋瞬孺优弗蚜噬俺攀焉埃呸臀稽鉴睫盈龄蛮异唾捕喷苗犹猴腆棉迹莲瘤澈瞬滦凹唾皮唐挚待霸仇恃闸书郎描绢抨怕稽唾锑横法她蕴呆讯炔故逊揖挫鼠硬祥耍贤待构奄成牛释谆读瘩笛颓铺凹废翻唯沉窜正确妒熄恫幼八曙踊豌离褂控古褐枯酚社會團體法規彙編 壹、基本法規 一、人民團體法 1 二、儲蓄互助社法 15 三、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法 22 四、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法施行細則 29 五、督導各級人民團體實施辦法 32 六、人民團體選舉罷免辦法 38 七、社會團體工作人員管理辦法 56 八、社會團體財務處理辦法 58 九、人民團體獎勵辦法 85 十、社會團體許可立案作業規定 88 十一、人民團體立案證書頒發規則 102 十二、印信條例(摘錄有關製發人民團體圖記條文) 104 十三、內政部受理外國民間機構、團體在我國設置辦事處申請登記注意事項 107 十四、國際性民間團體申請設立要點 113 十五、全國性社會團體績效評鑑要點 120 十六、全國性社會及職業團體優良工作人員選拔要點 128 貳、相關法規 一、法院辦理社團法人登記注意事項(節錄部分 條文) 133 二、大陸地區專業人士來臺從事專業活動許可辦法 141 三、大陸地區專業人士來臺從事專業活動邀請單位及應備具之申請文件表 152 四、邀請大陸地區專業人士來臺從事活動須知 178 五、民間團體赴大陸交流注意事項 181 六、統一捐募運動辦法 184 七、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免納所得稅適用標準 186 參、附錄 一、全國性社會團體籌備工作實務範例 191 二、會議規範 212 三、我國參與國際組織、會議及活動名稱問題之處 理原則及其附件我參與國際組織(含 NGOs )、會議及活動使用名稱優先順位簡表 244 一、人民團體法 中華民國 31 年 2 月 10 日國民政府制定公布全文 20 條 中華民國 78 年 1 月 27 日總統 華總 義字第 0516 號令修正公布名稱及全文 67 條 中華民國 81 年 7 月 27 日總統 華總 義字第 3639 號令修正名稱;並修正第 2 、 48 、 52 、 58 至 60 、 62 條條文;增訂第 46-1 條條文 中華民國 82 年 12 月 31 日總統 華總 義字第 7112 號修正公布令增訂第 50-1 條條文 中華民國 91 年 4 月 24 日總統 華總一義字第 09100075600 號令修正公布第 3 、 46-1 條條文 中華民國 91 年 12 月 11 日總統華總一義第 09100239600 號令修正公布第 53 、 55 、 58 61 條條文;並刪除第 64 、 65 條條文 第一章通則 第一條 人民團體之組織與活動,依本法之規定;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者,適用其規定。 第二條 人民團體之組織與活動,不得主張共產主義,或主張分裂國土。 第三條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及省為內政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但其目的事業應受各該事業主管機關之指導、監督。 第四條 人民團體分為左列三種: 一、職業團體。 二、社會團體。 三、政治團體。 第五條 人民團體以行政區域為其組織區域,並得分級組織。 前項分級組織之設立,應依本法規定向當地主管機關辦理。 第六條 人民團體會址設於主管機關所在地區。但報經主管機關核准者,得設於其他地區,並得設分支機構。 第七條 人民團體在同一組織區域內,除法律另有限制外,得組織二個以上同級同類之團體,但其名稱不得相同。 第二章設立 第八條 人民團體之組織,應由發起人檢具申請書、章程草案及發起人名冊,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 前項發起人須年滿二十歲,並應有三十人以上,且無左列情事者為限: 一、因犯罪經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確定,尚未執行或執行未畢者。但受緩刑宣告者,不在此限。 二、受保安處分或感訓處分之裁判確定,尚未執行或執行未畢者。 三、受破產之宣告,尚未復權者。 四、受禁治產之宣告,尚未撤銷者。 第一項申請書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九條 人民團體經許可設立後,應召開發起人會議,推選籌備委員,組織籌備會,籌備完成後,召開成立大會。 籌備會會議及成立大會,均應通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得派員列席。 第十條 人民團體應於成立大會後三十日內檢具章程、會員名冊、選任職員簡歷冊,報請主管機關核准立案,並發給立案證書及圖記。 第 十一 條 人民團體經主管機關核准立案後,得依法向該管地方法院辦理法人登記,並於完成法人登記後三十日內,將登記證書影本送主管機關備查。 第 十二 條 人民團體章程應載明左列事項: 一、名稱。 二、宗旨。 三、組織區域。 四、會址。 五、任務。 六、組織。 七、會員入會、出會與除名。 八、會員之權利與義務。 九、會員代表及理事、監事之名額、職權、任期及選任與解任。 十、會議。 十一、經費及會計。 十二、章程修改之程序。 十三、其他依法令規定應載明之事項。 第三章會員 第 十三 條 人民團體之會員代表係指由會員單位推派或下級團體選派或依第二十八條規定分區選出之代表;其權利之行使與會員同。 第 十四 條 人民團體會員(會員代表)有違反法令、章程或不遵守會員(會員代表)大會決議而致危害團體情節重大者,得經會員(會員代表)大會決議予以除名。 第 十五 條 人民團體會員有左列情事之一者,為出會: 一、死亡。 二、喪失會員資格者。 三、經會員(會員代表)大會決議除名者。 第 十六 條 人民團體會員(會員代表)有表決權、選舉權、被選舉權與罷免權。每一會員(會員代表)為一權。 第四章職員 第 十七 條 人民團體均應置理事、監事,就會員(會員代表)中選舉之,其名額依左列之規定: 一、縣(市)以下人民團體之理事不得逾十五人。 二、省(市)人民團體之理事不得逾二十五人。 三、中央直轄人民團體之理事不得逾三十五人。 四、各級人民團體之監事名額不得超過該團體理事名額三分之一。 五、各級人民團體均得置候補理監事;其名額不得超過該團體理監事名額三分之一。 前項各款理事、監事名額在三人以上者,得分別互選常務理事及常務監事,其名額不得超過理事或監事總額之三分之一;並由理事就常務理事中選舉一人為理事長,其不設常務理事者,就理事中互選之。常務監事在三人以上時,應互推一人為監事會召集人。 第 十八 條 人民團體理事會、監事會應依會員(會員代表)大會之決議及章程之規定,分別執行職務。 第 十九 條 上級人民團體理事、監事之當選,不限於下級人民團體選派出席之代表。 下級人民團體選派出席上級人民團體之代表,不限於該團體之理事、監事。 第 二十 條 人民團體理事、監事之任期不得超過四年,除法律另有規定或章程另有限制外,連選得連任。理事長之連任,以一次為限。 第二十一條 人民團體理事、監事均為無給職。 第二十二條 人民團體理事、監事執行職務,如有違反法令、章程或會員(會員代表)大會決議情事者,除依有關法令及章程處理外,得經會員(會員代表)大會通過罷免之。 第二十三條 人民團體理事、監事有左列情事之一者,應即解任,其缺額由候補理事、候補監事分別依次遞補: 一、喪失會員(會員代表)資格者。 二、因故辭職經理事會或監事會決議通過者。 三、被罷免或撤免者。 四、受停權處分期間逾任期二分之一者。 第二十四條 人民團體依其章程聘僱工作人員,辦理會務、業務。 第五章會議 第二十五條 人民團體會員(會員代表)大會,分定期會議與臨時會議二種,由理事長召集之。 定期會議每年召開一次;臨時會議於理事會認為必要,或經會員(會員代表)五分之一以上之請求,或監事會函請召集時召開之。 第二十六條 人民團體會員(會員代表)大會之召集,應於十五日前通知各會員(會員代表)。但因緊急事故召集臨時會議,經於開會前一日送達通知者,不在此限。 前項會議應報請主管機關派員列席。 第二十七條 人民團體會員(會員代表)大會之決議,應有會員(會員代表)過半數之出席,出席人數過半數或較多數之同意行之。但左列事項之決議應有出席人數三分之二以上同意行之: 一、章程之訂定與變更。 二、會員(會員代表)之除名。 三、理事、監事之罷免。 四、財產之處分。 五、團體之解散。 六、其他與會員權利義務有關之重大事項。 第二十八條 人民團體會員(會員代表)人數超過三百人以上者,得劃分地區,依會員(會員代表)人數比例選出代表,再合開代表大會,行使會員大會職權。 前項地區之劃分及應選代表名額之分配,應報請主管機關核備。 第二十九條 人民團體理事會、監事會,每三個月至少舉行會議一次,並得通知候補理事、候補監事列席。 前項會議之決議,各以理事、監事過半數之出席,出席人數過半數或較多數之同意行之。 第 三十 條 人民團體理事長或監事會召集人,無正當理由不召開理事會或監事會超過二個會次者,應由主管機關解除理事長或監事會召集人職務,另行改選或改推。 第三十一條 人民團體理事、監事應親自出席理事、監事會議,不得委託他人代理;連續二次無故缺席者,視同辭職,由候補理事、候補監事依次遞補。 第三十二條 人民團體會員(會員代表)大會或理事會不能依法召開時,得由主管機關指定理事一人召集之;監事會不能依法召開時,得由主管機關指定監事一人召集之。 第六章經費 第三十三條 人民團體經費來源如左: 一、入會費。 二、常年會費。 三、事業費。 四、會員捐款。 五、委託收益。 六、基金及其孳息。 七、其他收入。 前項第一款至第四款經費之繳納數額及方式,應提經會員(會員代表)大會通過,並報請主管機關核備後行之。 第三十四條 人民團體應每年編造預算、決算報告,提經會員(會員代表)大會通過,並報主管機關核備。但決算報告應先送監事會審核,並將審核結果一併提報會員(會員代表)大會。 第七章職業團體 第三十五條 職業團體係以協調同業關係,增進共同利益,促進社會經濟建設為目的,由同一行業之單位、團體或同一職業之從業人員組成之團體。 第三十六條 上級職業團體須其下一級團體過半數完成組織後,始得發起組織。但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七條 職業團體以其組織區域內從事各該行職業者為會員。 下級職業團體應加入其上一級職業團體為會員。 職業團體不得拒絕具有會員資格者入會。 第三十八條 職業團體會員(會員代表)不能親自出席會員(會員代表)大會時,得以書面委託其他會員(會員代表)代理。但委託出席人數,不得超過該次會議親自出席人數之三分之一。 每一會員(會員代表)以代理一人為限。 第八章社會團體 第三十九條 社會團體係以推展文化、學術、醫療、衛生、宗教、慈善、體育、聯誼、社會服務或其他以公益為目的,由個人或團體組成之團體。 第 四十 條 社會團體有分級組織者,下級團體應加入其上級團體為會員。 第四十一條 社會團體選任職員之職稱及選任與解任事項,得於其章程另定之。但須經主管機關之核准。 第四十二條 社會團體會員(會員代表)不能親自出席會員(會員代表)大會時,得以書面委託其他會員(會員代表)代理,每一會員(會員代表)以代理一人為限。 第四十三條 社會團體理事會、監事會,每六個月至少舉行會議一次。 第九章政治團體 第四十四條 政治團體係以共同民主政治理念,協助形成國民政治意志,促進國民政治參與為目的,由中華民國國民組成之團體。 第四十五條 符合左列規定之一者為政黨: 一、全國性政治團體以推薦候選人參加公職人員選舉為目的,依本法規定設立政黨,並報請中央主管機關備案者。 二、已立案之全國性政治團體,以推薦候選人參加公職人員選舉為目的者。 第四十六條 依前條第一款規定設立政黨者,應於成立大會後三十日內,檢具章程及負責人名冊,報請中央主管機關備案,並發給證書及圖記。 前條第二款之政黨,應於選舉公告發布之日前,檢具章程及負責人名冊,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備案。 第四十六條之一 依前條規定備案之政黨,符合下列各款規定者,得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後,依法向法院辦理法人登記: 一、政黨備案後已逾一年。 二、所屬中央、直轄市、縣(市)民選公職人員合計五人以上。 三、擁有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上之財產。 前項政黨法人之登記及其他事項,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準用民法關於公益社團之規定。 第四十七條 政黨以全國行政區域為其組織區域,不得成立區域性政黨。但得設分支機構。 第四十八條 依第四十六條規定設立之政黨,得依法推薦候選人參加公職人員選舉。 第四十九條 政治團體應依據民主原則組織與運作,其選任職員之職稱、名額、任期、選任、解任、會議及經費等事項,於其章程中另定之。 第 五十 條 政黨依法令有平等使用公共場地及公營大眾傳播媒體之權利。 第 五十 條之一 政黨不得在大學、法院或軍隊設置黨團組織。 第五十一條 政治團體不得收受外國團體、法人、個人或主要成員為外國人之團體、法人之捐助。 第五十二條 內政部設政黨審議委員會審議政黨處分事件。 政黨審議委員會由社會公正人士組成,其具有同一黨籍者,不得超過委員總額二分之一;其組織由內政部定之。 第十章監督與處罰 第五十三條 申請設立之人民團體有違反第二條或其他法令之規定者,不予許可;經許可設立者,廢止其許可。 第五十四條 人民團體經核准立案後,其章程、選任職員簡歷冊或負責人名冊如有異動,應於三十日內報請主管機關核備。 第五十五條 人民團體經許可設立後逾六個月未成立者,廢止其許可。但報經主管機關核准者,得延長之,其期間以三個月為限。 第五十六條 人民團體因組織區域之調整或其他原因有合併或分立之必要者,得申請主管機關核定合併或分立。 第五十七條 人民團體成績優良者,主管機關得予獎勵;其獎勵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五十八條 人民團體有違反法令、章程或妨害公益情事者,主管機關得予警告、撤銷其決議、停止其業務之一部或全部,並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善或情節重大者,得為左列之處分: 一、撤免其職員。 二、限期整理。 三、廢止許可。 四、解散。 前項警告、撤銷決議及停止業務處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亦得為之。但為撤銷決議或停止業務處分時,應會商主管機關後為之。 對於政黨之處分,以警告、限期整理及解散為限。政黨之解散,由主管機關檢同相關事證移送司法院大法官組成憲法法庭審理之。 前項移送,應經政黨審議委員會出席委員三分之二以上認有違憲情事,始得為之。 第五十九條 人民團體有左列情事之一者,應予解散: 一、經主管機關廢止許可者。 二、破產者。 三、合併或分立者。 四、限期整理未如期完成者。 五、會員(會員代表)大會決議解散者。 前項第四款於政黨之解散不適用之。 第 六十 條 未經依法申請許可或備案而成立人民團體,經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解散而屆期不解散者,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下罰鍰。 人民團體經主管機關廢止許可或解散並通知限期解散而屆期不解散者,亦同。 第六十一條 未經依法申請許可或備案而成立人民團體,經該管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解散而屆期不解散,仍以該團體名義從事活動經該管 主管機關 制止而不遵從,首謀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人民團體經主管機關廢止許可或解散並通知限期解散而屆期不解散,仍以該團體名義從事活動,經該管主管機關制止而不遵從,首謀者,亦同。 第六十二條 違反第五十一條規定收受捐助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六萬元以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者,所收受之捐助沒收之。如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第六十三條 依本法所處罰鍰,經通知後逾期不繳納者,移送法院強制執行。 第十一章附則 第六十四條 (刪除) 第六十五條 (刪除) 第六十六條 人民團體選任職員之選舉罷免、工作人員之管理與財務之處理,其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六十七條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二、儲蓄互助社法 中華民國 86 年 5 月 21 日總統 華總 義字第 8600119880 號令制定公布全文 35 條 中華民國 89 年 1 月 26 日總統 華總一義字第 8900022110 號令修正公布第 2 、 5 、 7 9 、 11 、 15 、 22 、 29 條條文;並刪除第 10 條條文 中華民國 91 年 2 月 6 日總統 華總一義字第 09100025060 號令修正公布第 2 、 13 、 22 、 29 、 30 條條文;並增訂第 13-1 條條文 第一條 為健全儲蓄互助社經營發展,維護社員權益,改善基層民眾互助資金之流通,發揮社會安全制度功能,特制定本法。 第二條 儲蓄互助社為法人。 本法所稱儲蓄互助社,係指本法公布施行前已成立或依法新設立,且具共同關係之自然人及非營利法人所組成之非營利社團法人。前項所稱共同關係,乃指工作於同一公司、工廠或職業團體、或參加同一社團或宗教團體或原住民團體、或居住於同一鄉、鎮者。 無共同關係而參加儲蓄互助社者無效。但於本法修正前已參加者,不在此限。 社員喪失共同關係者,於喪失共同關係起二年內仍為社員。 第三條 儲蓄互助社採有限責任制,社員以其股金為限負其責任。 第四條 本法所稱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以下簡稱協會),係指由全體儲蓄互助社共同組成之社團法人,凡已成立之儲蓄互助社均應參加協會為會員。 儲蓄 互助社之管理與監督,由協會依本法之規定執行。 第五條 儲蓄互助社之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內政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第六條 儲蓄互助社應於名稱上標明;非依本法規定,不得使用儲蓄互助社之名稱。 第七條 儲蓄 互助社之設立、管理、監督與輔導,由協會辦理。 前項設立、管理、監督與輔導辦法由協會定之,並送中央主管機關核備。 第八條 依本法設立之儲蓄互助社組織,依法經營者,免徵所得稅及營業稅。 第九條 儲蓄互助社之任務如下: 一、收受社員股金。 二、辦理社員放款。 三、參加協會代辦之各項互助基金。 四、 代理收受社員水電費、瓦斯費、學費、電話費、稅金及罰鍰。 五、參加協會資金融通。 六、購買國家公債。 七、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可之相關事項。 儲蓄互助社收受社員股金不得有保本保息或固定收益之約定。 第十條 (刪除) 第 十一 條 儲蓄互助社對單一社員之放款總額不得超過該社股金與公積金總額百分之十。 儲蓄互助社放款總額不得超過該社自有資金總額。 前項所稱自有資金係指:社員股金、留置股金、資本公積、公積金、特別公積,未分配盈餘及本期損益。 第 十二 條 儲 蓄互助社不得對非社員為收受股金及放款之服務。 第 十三 條 社股金額為每股新臺幣一百元,每一社員股金,至多不得超過社股金總額百分之十。 前項股金繳納係社員之義務,具有儲蓄性質。 第 十三 條之一 儲蓄互助社社員之儲蓄股金未達一百萬元者,其股息所得免稅。 第 十四 條 社員申請退股,須以書面提出之,並經理事會之同意。理事會於必要時得遲延支付退股之股金,但最遲不得超過同意退股之日起六十日。 社員於年度中退股,該部分當年度不得分配股息。 第一項社員退股,於儲蓄互助社發生經營重大危機時,理事會得暫停社員退股申請,並於一個月內召開臨時社員大會。 第 十五 條 儲 蓄互助社之年度盈餘,依下列優先順序提撥或分配: 一、彌補累積虧損。 二、利息攤還。 三、公積金百分之二十以上。 四、公益金及教育金百分之五。 五、社股股息。 前項所稱公積金達股金總額百分之二十時,得酌減提撥比率。 第 十六 條 儲蓄互助社以全體社員組成之社員大會為最高權力機構。 社員大會應有全體社員五分之一之出席,或成年社員一定人數以上之出席,始得開會。 社員大會每一社員有一票之表決權,不得委託他人行使權利。 第 十七 條 社員大會分常年大會及臨時大會。常年大會應於每一會計年度終了兩個月內召開,並於七日前,以書面通知社員;臨時大會依章程規定召開。 第 十八 條 儲蓄互助社設理事會,執行社員大會之決議,對儲蓄互助社負連帶責任。 理事七至二十一人,由社員大會選任之,任期三年,連選得連任。 理事會設理事長一人,由理事互選之,連選得連任一次。 第 十九 條 儲蓄互助社設監事會,對儲蓄互助社負連帶責任。 監事五至十五人,由社員大會選任之,任期三年,連選得連任。 第 二十 條 理事、監事均為無給職,且不得支領酬勞金。 第二十一條 儲蓄互助社運用資金,辦理放款,或解散清算時有任何損失,由全體理監事負連帶有限責任。協會執行任務而有損失時,亦同。 第二十二條 理事應依照法令、章程及社員大會之決議執行職務。 理、監事會之決議違反前項規定,致儲蓄互助社受損害時,理、監事對儲蓄互助社應負賠償責任。但經表示異議並有會議紀錄可證者,不在此限。 監事因怠忽監察職務,致儲蓄互助社受損害時,對儲蓄互助社應負賠償責任。 第二十三條 儲蓄互助社因下列各款情事之一而解散,應由協會呈報主管機關核准: 一、社員大會之解散決議。 二、社員不滿五十人。 三、經破產宣告。 四、經協會命令解散。 前項第一款之決議,應有全體社員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社員三分之二以上之同意。 第二十四條 儲蓄互助社因解散清算時,應受協會監督,其清算人由社員大會選任之。 如社員大會不選任時,由理事充任之。 第二十五條 儲蓄互助社年度決算或清算後有虧損時,以各項準備金、公積金、股金順序抵補之;清算有賸餘時,依社員股金分配之。 第二十七條 協會之任務如下: 一、輔導儲蓄互助社訂定章程。 二、辦理有關互助之教育訓練。 三、審核設立儲蓄互助社並保障其權益。 四、監督、稽核及輔導各儲蓄互助社。 五、代辦儲蓄互助社各項互助基金。 六、管理儲蓄互助社提存之公積金。 七、辦理儲蓄互助社資金融通。 八、其他經核可之事項。 協會執行任務,由內政部、財政部分別予以監督及輔導。 第二十八條 協會於每一年度終了後三個月內,應將所屬儲蓄互助社營運之有關資料,呈報主管機關。 第二十九條 儲蓄互助社違反法令、章程,或無法健全經營而損及社員權益之虞時,主管機關得為下列之處分,協會為處分時並應報主管機關核備: 一、撤銷會議之決議。 二、停止或解除理事、監事職務。 三、命令儲蓄互助社處分失職人員。 四、停止部分業務。 五、命令解散。 六、其他必要之處置。 前項情形,得對理事、監事處新台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之罰鍰。 第 三十 條 本法公布施行前已成立之儲蓄互助社,應自本法修正施行後一年內向主管機關備案登記。 本法修正施行前,既有儲蓄互助社登記有案,其以自有資金取得而以自然人或協會名義登記之土地及建築改良物,得更名為該儲蓄互助社所有。 儲蓄互助社辦理前項更名所需證明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之,有關更名作業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三十一條 違反第六條規定,或未依法設立、成立儲蓄互助社或類似組織而營業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法人犯前項之罪者,處罰其行為負責人。 第三十二條 儲蓄互助社理事、監事或其他職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六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拒絕移交者。 二、隱匿或毀損社之財產或帳冊文件者。 三、偽造債務或承認不真實之債務者。 第三十三條 儲蓄互助社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協會報請主管機關按情節 輕重,處新台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之罰鍰。 一、違反第九條規定,經營未經核准之業務項目者。 二、違反第一一條規定,放款逾越限制者。 三、違反第一二條規定,對非社員營業者。 四、違反第一三條規定,吸收個人股金逾越上限者。 五、違反第一四條規定,未依規定辦理退股者。 六、違反第一五條規定,盈餘分配不當者。 七、違反第二十條規定,支付酬勞金者。 前項所定罰鍰之受罰人為儲蓄互助社。儲蓄互助社經依前項受罰後,對應負責之人有求償權。 第三十四條 協會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主管機關得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之罰鍰。 一、違 反第二十七條規定,經營未經核准之業務項目 。 二、 違反第二十八條規定,未呈報資料或呈報不實者。 第三十五條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三、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法 中華民國 43 年 10 月 18 日總統令制定公布全文 37 條 中華民國 89 年 4 月 26 日總統 華總一義字第 8900104470 號令修正公布第 6 、 10 、 12 、 15 、 20 、 32 、 34 條條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依照政府簽訂之國際紅十字公約,並基於國際紅十字會議所決議各項原則之精神,以發展博愛服務事業為宗旨。 第二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為法人。 第三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以白地紅十字為標幟;除國際紅十字公約有規定者外,其他公私機關及社團,概不得使用,並禁止作為商業上之製造標及商標。 第四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輔佐政府辦理左列事項: 一、關於戰時傷兵之救護及戰俘、平民之救濟。 二、關於國內外災變之救護與賑濟。 三、關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及減免災難之服務。 四、合於第一條規定之其他事項。 第五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設於中央政府所在地。 第二章組織 第六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以內政部為主管機關,並依其目的事業受有關部會之指導。 第七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設名譽會長一人,名譽副會長若干人,由總會理事會聘請之。 第八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以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為最高權力機構,每兩年在中央政府所在地舉行一次,必要時經理事會之決議得於全國其他各地舉行,閉會期間,由理事會執行會務。 第九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設會長一人,綜理會務,並對外代表總會;副會長一人至三人,襄助會長處理會務;會長、副會長,均由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任期四年,連選得連任;會長因故不能視事時,由會長指定副會長一人代理;必要時,得由副會長互推一人代理之。 第十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設理事會,負責審議紅十字會所辦理之重要事項;置理事三十一人,其中七人為當然理事,由政府指派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有關各機關主管人員擔任,十六人由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八人由當然理事及選舉產生之理事,就全國社團負責人中推選,除當然理事人選由政府通知變更外,其他理事任期均四年,每屆改選二分之一,連選得連任。 第 十一 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設常務理事會,負責處理日常會務,由理事互推常務理事五人至七人組織之。 第 十二 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設監事會,負責審核紅十字會收支帳目,及稽查會務進行;置監事九人,其中三人為當然監事,由政府指派財政主計審計等機關主管人員擔任,六人由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並由監事互推常務監事三人,組織常務監事會,負責處理日常事務,當然監事之人選由政府通知變更之,選舉產生之監事任期四年,連選得連任。 第 十三 條 理事會每半年開會一次,常務理事會每三個月開會一次,必要時均得舉行臨時會;開會時會長、副會長均為當然出席人,並以會長為主席,會長因故缺席時,由副會長或理事互推一人代理之。 監事會每年開會一次,常務監事會每半年開會一次,必要時均得舉行臨時會;開會時,由常務監事互推一人為主席。 第 十四 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理事會,依其事業得設各種委員會。 第 十五 條 中華民國各省(直轄市)得設分會,縣(市)得設支會,分別隸屬總會或分會,當地政府之監督,並依其目的事業,受當地主管機關之指導。 第 十六 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分會,設會長一人,副會長一人至二人,理事十五人至二十一人,均由會員代表大會選舉,會長、副會長及理事任期均四年,連選得連任,並設常務理事三人至五人,由理事互推之。 支會設會長一人,副會長一人至二人,理事九人至十五人,均由會員代表大會或會員大會選舉之,任期四年,連選得連任。 第 十七 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分會,設監事五人至七人,由會員代表大會選舉,並設常務監事一人至三人,由監事互推之,任期四年,連選得連任。 支會設監事三人至五人,由會員代表大會或會員大會選舉之,任期四年,連選得連任。 第三章會員 第 十八 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會員分左列各種: 一、名譽會員:有特殊功績或捐獻,經總會理事會認可者。 二、基本會員: 總會、分會支會發起人或個人,照章繳納一次會費者。 普通會員,照章繳納會費滿十年以上者。 三、特別會員:醫藥護理及其他社會工作人員,照章繳納一次會費,或志願義務服務,卓著成績者。 四、團體會員:團體照章繳納常年會費者。 五、普通會員:個人照章繳納常年會費者。 六、 少年會員:未成年國民,照章繳納常年會費者。 前項第一款至第三款之會員,為終身會員;第四款至第六款之會員,為常年會員;各種會員繳費標準,由總會定之。 第 十九 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會員,有出席所加入之支會會員大會,或支會會員代表大會,及享受選舉與被選舉之權,支會會員超過一千名時,得分區開會員大會,選舉代表出席支會會員代表大會。 第 二十 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各分會、支會每年定期徵求會員一次,省分會由內政部協助辦理,直轄市分會及縣(市)支會由當地政府協助辦理。 第二十一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得依法取消任何會員之資格。 第四章會員代表大會 第二十二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依本法第八條之規定,每兩年召開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一次,必要時得由總會理事會決議或由三分之一以上分會之請求,經總會理事會通過,召開常臨時大會。 第二十三條 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由各分會分別召開會員代表大會推選代表組織之。 第二十四條 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之任務如左: 一、聽取會務報告。 二、決定會務方針。 三、稽核財務收支。 四、選舉總會會長副會長及理事監事。 五、其他重要事項。 第二十五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以總會會長為當然主席。 第二十六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開會日期重要議題由總會理事會決定,但總會應於開會前兩個月通知分支會並公告之。 第二十七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分支會每年應舉行會員代表大會或會員大會一次。 第五章資產 第二十八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資產如左: 一、基金。 二、政府補助。 三、會費。 四、遺贈。 五、捐募。 六、事業收入。 七、動產及不動產。 八、孳息收入。 第二十九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得經理事會通過向國內外募捐。 第 三十 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享有政府依法給予豁免賦稅之權利。 第三十一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得與國內外機關社團合作辦理合於本法第四條規定之事業,並接受其補助。 第六章戰時特例 第三十二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戰時隨軍救護人員之待遇,比照軍用文職人員,其服裝制式除國際協定另有規定外,由總會規定送請主管機關備案。 第三十三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戰時隨軍救護人員及救護器材之載運,准照軍事運輸規定辦理。 第三十四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戰時隨軍救護人員,在戰地需用衛生器材、房屋、糧食、舟車、馬匹及航空器等,得分別請有關主管機關核撥。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五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應於每年年度開始時,將工作計畫及預算,並於每年年度結束時,將業務報告及決算,送經內政部轉請行政院備案。 第三十六條 本法施行細則由內政部擬訂送請行政院核定之。 第三十七條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四、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法施行細則 中華民國 79 年 2 月 23 日內政部台 內社字第 778693 號令訂定發布全文 18 條 中華民國 88 年 10 月 27 日內政部台 內社字第 8893894 號 令修正發布第 11 條條文 第一條 本細則依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法(以下簡稱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訂定之。 第二條 本法第六條、第十五條關於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對中華民國紅十字會(以下簡稱紅十字會)之指導,應各就其主管業務會同或副知主管機關為之。 第三條 紅十字會總會及分、支會會長、副會長、理事、監事之選舉及候選人之提名程序,應各該紅十字會章程載明之。 紅十字會分會之選舉由總會督導辦理;支會之選舉由分會督導辦理。 選舉之會議均應通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得派員列席。 第四條 本法第十條規定就全國社團負責人推選產生之理事,應由總會理事會於理事任期屆滿三個月前就全國社團負責人中推薦理事候選人。 第五條 紅十字會總會及分、支會會長之當選證明書,得由各該會申請主管機關頒發。 第六條 紅十字會選舉產生之會長、副會長、常務理事、常務監事、理事、監事應於當選後一個月內就職,其任期自就職日起算。 第七條 紅十字會會長、副會長、常務理事、常務監事、理事及監事均為無給職,不得兼任會內有給之職務。 第八條 紅十字會會長綜理會務,應依章程之規定辦理,並不得變更或違反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之決議。 總會、分會或支會會長死亡時,由副會長互推一人繼任。其因故不能視事時,由會長指定副會長一人代理,必要時得由副會長互推一人代理。 總會及分、支會會長、副會長均因故不能視事時,由常務理事或理事互推一人代理。 第九條 紅十字會總會置秘書長一人,副秘書長一人至二人,其他工作人員若干人,得分處辦事。 第十條 紅十字會分、支會置總幹事一人,其他工作人員若干人,得分組辦事。 分、支會之組織簡則由總會定之。 第 十一 條 本法第十八條第一項規定之紅十字會會員,其會籍隸屬依左列規定: 一、名譽會員、總會之發起人、分會、中央各機關(構)、學校及全國性團體之團體會員,其會籍隸屬於總會。 二、分會之發起人、支會、省級機關、團體及直轄市各機關(構)、學校、團體之團體會員,其會籍隸屬於分會。 三、前二款以外之會員,其會籍隸屬於支會。 第 十二 條 紅十字會會員繳費標準由總會理事會提經會員代表大會通過,並報請主管機關核備後行之。 第 十三 條 本法第二十條之定期徵求會員,其徵求辦法由總會訂定,報請主管機關核備後行之。 第 十四 條 紅十字會會員代表產生辦法由總會訂定,報請主管機關核備後行之。 第 十五 條 紅十字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之決議,應有全國會員代表總額過半數之出席,出席人數過半數或較多數之同意行之。但左列事項之決議應有出席人數三分之二以上同意行之: 一、章程之訂定與變更。 二、會員代表之除名。 三、會長、副會員、理事、監事之罷免。 四、財產之處分。 五、其他與會員權利義務有關之重大事項。 前項全國會員代表總額之計算,應以依前條辦法之規定產生之會員代表總人數為準。 第 十六 條 紅十字會依本法第二十九條向國內外募捐,應訂定募捐辦法。 前項募捐辦法,應規定募捐之用途、方式、期間、變更用途之程序及其他相關事項。 第 十七 條 紅十字會總會及分、支會之財務處理,準用社會團體財務處理辦法辦理。 第 十八 條 本細則自發布日施行。 五、督導各級人民團體實施辦法 中華民國 70 年 12 月 19 日內政部台 內社字第 59762 號令修正發布名稱及全文 24 條 中華民國 80 年 5 月 27 日內政部台 內社字第 921080 號令修正發布名稱及全文 24 條 中華民國 88 年 6 月 23 日內政部台 內社字第 8881247 號令修正發布全文 24 條 中華民國 95 年 6 月 15 日內政部台 內社字第 0950099676 號令修正發布第 20 、 21 條條文;增訂 20-1 、 20-2 、 20-3 、 20-4 、 21-1 條條文 第一條 為督導各級人民團體健全組織發揮功能,特訂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人民團體,係指依法設立之職業團體及社會團體。 第三條 人民團體理事、監事之人數應定額並為奇數。 第四條 人民團體應建立會員(會員代表)會籍資料,隨時辦理異動登記,並由理事會於召開會員(會員代表)大會十五日前審定會員(會員代表)資格,造具名冊,報請主管機關備查。 第五條 人民團體應於召開會員(會員代表)大會十五日前,或召開理事會議、監事會議、理事監事聯席會議七日前,將會議種類、時間、地點連同議程通知各應出席人員並報請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備查。但因緊急事故召集臨時會議,經於開會前一日送達通知者,不在此限。 會員(會員代表)大會會議紀錄,應載明出席、缺席、請假者之人數,於閉會後三十日內報請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備查。 會員(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議、監事會議及理事監事聯席會議之決議應報請主管機關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辦者,須檢附會議紀錄分別專案處理,並將處理情形提報下次會議。 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於人民團體召開會員(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議、監事會議、理事監事聯席會議時得派員列席。 第六條 人民團體理事或監事認為必要,並經理事或監事過半數之連署,得函請理事長或監事會召集人(常務監事)召開臨時理事會議或監事會議。如理事長或監事會召集人(常務監事)無故不為召開時,得由連署人報請主管機關指定理事或監事一人召集之。 第七條 人民團體理事會議、監事會議應分別舉行,必要時,得召開理事監事聯席會議。 前項聯席會議,應有理事、監事各過半數之出席,始得開會。其決議各以出席理事、監事過半數或較多數之同意行之。 第八條 人民團體各項會議出席人數之計算,以簽到或報到人數為準。但出席人提出清查在場人數之動議時,應清查在場人數,以清查結果為準。 前項動議不需附議。但原動議人得於清查結果宣布前收回之。 第九條 人民團體召開理事會議時,監事會召集人(常務監事)得列席;召開監事會議時,理事長得列席。 第十條 人民團體之經費收支及工作執行情形,應於每次理事會議時提出審議,並由理事會送請監事會監察,監事會監察發現有不當情事者,應提出糾正意見,送請理事會處理,如理事會不為處理時,監事會得提報會員(會員代表)大會審議。 第 十一 條 人民團體於每屆理事、監事改選前,應將立案證書、圖記、未完成案件、檔案、財務及人事等資料造具清冊一式三份,於下屆理事長選出後,以一份連同立案證書、圖記移交新任理事長及監交人,並於十五日內由新任理事長會同監交人接收完畢。逾期未完成移交者,除依法處理外,得報請主管機關將原發圖記或立案證書予以註銷或作廢,重新發給。 前項監交人由新任監事會召集人(常務監事)或新任監事互推一人擔任之。 第 十二 條 人民團體依法設立分支機構,應依章程規定擬具組織簡則,載明設立依據、組成、任務、經費來源等,提經理事會通過,報請主管機關核准後實施。 第 十三 條 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瞭解人民團體辦理業務或活動之狀況,得通知該團體提出各該業務或活動之實施計畫、執行情形及財務報告。 第 十四 條 人民團體辦理之業務或活動,涉有收費或公開招生、授課、售票、捐募、義賣或其他類似情形者,應依有關法令規定,報請各該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立案或核准後辦理。其財務收支,事後並應公開徵信。 第 十五 條 社會團體在同一行政區域內之會員人數符合依法設立分級組織者,得於章程內訂定設立分級組織。 前項分級組織之設立,應由各該社會團體出具同意文件。 第 十六 條 人民團體設有分級組織者,上級團體應於章程載明分級組織之名稱、下級團體選派代表名額、上下級團體權利義務關係等有關事項。 第 十七 條 人民團體合併或分立時,有關人事、財產及其他權利義務事項之承受或移轉,應議定辦法經會員(會員代表)大會通過,報請主管機關核定後辦理。 第 十八 條 人民團體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主管機關得通知限期改選、補選、改推: 一、理事或監事任期屆滿尚未改選者。 二、理事或監事人數未達章程所定名額三分之二,未補選足額者。 三、 經主管機關依法解除理事長或監事會召集人(常務監事)職務後,未另行改選、改推者。 第 十九 條 人民團體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主管機關得限期整理: 一、年度內未依章程規定召開會員(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議、監事會議或經召開未能成會者。 二、經主管機關通知限期改選、補選、改推,逾期未完成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USB线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造价师课件淘宝
- 2025智慧树知道网课《阿拉伯社会与文化(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 2025广发银行太原分行社会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航空航天材料研发中心研发设备与技术支持租赁协议
- 2025年科研实验设备采购与长期维护保养服务协议
- 2025压路机租赁专项合同:含技术支持与施工团队协作服务
- 2025年度特种运输工程中介合作合同样本
- 2025年文化旅游节特色标识标牌租赁合作协议
- 2025年度金融信息服务外包公司试用员工劳动合同规范
- 2025版食堂承包合同补充协议模板(含财务管理)
- 大学生家教服务合同范本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考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人教版(PEP)一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 (三篇)
- 2025年燃气送气服务人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开学第一课:收心班会课件
- 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管理措施
- 2025秋湘科版(2024)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 血压基础护理讲解
- Unit1单元复习课件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