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期末复习.doc_第1页
新闻学概论期末复习.doc_第2页
新闻学概论期末复习.doc_第3页
新闻学概论期末复习.doc_第4页
新闻学概论期末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学概论l 新闻学: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l 从新闻学的内容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核心内容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媒介管理与经营。l 三部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的著作: 1922年徐宝璜新闻学大纲 1923年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 1929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l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1、 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2、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3、 “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意见自由市场”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4、 对事实的信念 社会责任理论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报刊1、 就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情境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2、 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3、 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4、 呈现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5、 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感情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 发展新闻学功能分为:所谓守望,就是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所谓整合,就是缓和社会矛盾所谓教育,强调教育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的技术 党报理论核心: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第一章 新闻活动l 变动产生新闻 关系决定需要的理解 书本l 新闻活动的渠道 亲身传播 大众传播 群体传播第二章 新闻l 新闻的基本特点 真实 新鲜 公开l 新闻的定义 实务界不成文的定义 事实说本源 报道说形式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信息说实质l 新闻五要素 (5W+H) When、Where、Who、What、why howl 新闻的类别 内容: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文教卫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 发生地: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 时间: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与读者关系:硬新闻、软新闻 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软新闻是指富有人情味,知识性,趣味性的新闻 区分软硬关键依据在于时间性和重要性 软新闻硬化,硬新闻软化 第三章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l 信息: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l 信息的特点1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这是与物质的显著区别2扩缩性3组合性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5相对性“宣传,从最广泛的含义来说,就是以操纵表述来影响人们行动哈罗德.拉斯韦尔l 新闻和宣传的联系与区别(一)联系: 都属于传播的范畴 现代宣传主要通过新闻媒介来进行 新闻事业脱胎于宣传活动 “观点报”向“新闻纸”(二)区别: 出发点不同 归宿点不同 传播的方式不同 传播的要求不同l 舆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l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l 舆论导向(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之间的关系):反映并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引导舆论l 网络舆论新老媒体形成新格局的新特点:自发性、突发性、鲜明的指向性、诉求明确、直接、故事情节的戏剧性,传播符号的娱乐化、网上网下开始频繁互动,而且发生几率在上升。第四章 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规律l 为什么说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社会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准备了全部的物质条件l 手抄新闻l 新闻书l 周刊日报l 广播电视的产生与发展l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 KDKA电台正式广播l 1923年“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成立,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l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电视发射台l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成立l 媒介所有制(区别媒介运行体制) 私营媒介完全由私人独资或集股兴办。以美国为代表。ABC、NBC、CBS董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负责预算,任命媒介负责人,依托财团,以营利为目的,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节目迎合受众,监督政府有一定的力度。 公营媒介 由国家委托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管理,是半官方机构,通过国家立法而建立,受政府保护,以NHK、BBC为代表,以播放社会教育和少儿节目为主。以视听费为主要收入来源,强调对公众负责,不播广告。 国营媒介所有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为国家所拥有,完全信赖政府,是政府的宣传机构,节目严肃但呆板,由国家拨款,不播放广告,不进行节目买卖。以VOA为代表。l 报纸、广播、电视的媒介特点报纸特点:以印刷文字作为媒介l 优点:易于保存 选择性强 携带方便 深度报道l 缺点:时效性稍逊 互动性不强 报道形式单一 对读者有文化要求广播特点:l 优点:传播迅速,时效性强 渗透性好 对象广泛、群众性强 感染力强l 缺点:稍纵即逝,过耳不留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符号单一,产生偏差电视特点:l 优点:强烈的现场感 亲切感 简洁明了l 缺点:稍纵即逝,过耳不留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联想空间小互联网特点:l 优点:信息数字化,容量大 视听综合性 时效性强 超文本链接和易检索性l 缺点:信息垃圾多把关弱化 安全性差 如何扬长避短 报纸应该发觉新闻事件的内在本质,加强分析报道、深度报道、评论和专栏 广播应该力争新闻的短快新、加强现场录音报道 电视应该加强现场新闻报道,节目主持人栏目 在世界范围内,传统印刷报纸会不会消亡?为什么?1、 不会。传统印刷报纸有网络媒介无法拥有的优势:(回答报纸的特点和扬长避短中第一点)l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印刷报纸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挑战?(1)创立电子版。电子版可与传统报纸实现优势互补,借此提高报纸的名度,扩大影响力,增强竞争力。(2)改革报道的内容与方式。(3)维护权威性。第五章 新闻媒介的性质l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双重属性 积极变化l 含义:在保证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耳目喉舌的前提下,以企业管理的方法来经营新闻媒介。 新闻媒介形成了积极竞争的态势。 新闻媒介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设备更新。 新闻媒介更加注重受众的反馈 新闻媒介更加注重自身管理,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开源节流,发展壮大l 商品性 1833年以纽约太阳报出版为标志,开始了“便士报”运动。 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第一份按商品原则来办报的中文报纸。l 报纸的二次售卖:发行收入、出售广告l 阶级性的表现:不等于说任何报纸都有鲜明的阶级性,也不等于说任何新闻有阶级性1、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报纸、广播电视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和观点,他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2、阶级性的表现:选择事实、编写新闻、安排版面、写作言论。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体系(1)中国新闻媒体的最高宗旨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现代化建设。(2)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无条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3)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4)新闻事业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5)新闻事业属于国有资产,全民所有。(6)新闻事业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第六章 新闻事业的功能和效果l 一般功能: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实施舆论监督 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作为企业,赢得利润l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1、 新闻媒介提供了人们所需要的信息,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是新闻失实、信息污染也干扰误导了受众。2、 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3、 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4、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人们无限的欲望。5、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l 魔弹论:早期关于新闻媒介效果研究中影响深广的代表性理论,受心理学中机械的“刺激反应”论影响,认为新闻媒介发送的信息一经“命中目标”,就必须产生传播者所预期的效果,但它的暂时的,与个体的态度、信息或行为的改变有关,是非间接的。l 二级传播理论:指意见从媒介到舆论领袖到受众再从受众到媒介的过程。美国拉扎斯菲尔德提出。议程设置: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第七章 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l 新闻自由: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l 新闻自由属于人民l 新闻媒介社会控制的途径:司法、行政、资本和媒体自律1、新闻自由是怎样的自由? 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权利。2、为什么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 “新闻自由”口号由约翰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提出,它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提出的口号。第一时期:封建王朝采取高压政策妄图扼杀出版自由:争取出版自由第二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议论和批评政府第三时期: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控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以法律形式确认下 “一个伟大口号”因为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进步性,即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僧侣、国王、封建势力和地主的斗争。3、如何行使新闻自由?实行有效的社会控制:司法控制:国家以法律来监控新闻媒介 行政控制,行政部门以各种规定、税收来控制新闻媒介 资本控制,大公司垄断媒介市场,使新来者难以进入 媒体的自律第八章 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模式l 运行体制: 特点 完全商业化运行体制 美国1. 以赢利作为最终目标2. 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3. 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4. 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 公私并举的双轨运行体制 英国 日本1. 在政治上,旨在防止极少数人或少数集团垄断、控制全国舆论。实施双轨制有助于保护政治上的多元化,保护西方的民主制度。2. 在经济上,公私并存,互相竞争,避免在有限的广告市场上恶性竞争。3. 在文化上,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避免外来文化、低俗商业文化冲击 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行体制 中国1. 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2. 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即党和政府的喉舌3. 电视台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4. 电视台的经费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都由政府直接拨款l 传媒业经营的基本路径 集约化、专业化、跨媒体、行业、区域经营目前世界五大媒介集团: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迪士尼集团;维亚康姆集团;新闻集团;贝塔斯曼我国尝试: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上海文广对某一新闻节目分析、探讨它的发展、问题?第九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l 几种受众观的理解l A:受众是学生:定位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媒介担当的是教育指导的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基于特定的社会发展需要,这种教育引导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激烈的社会变革期,先进的政党、先进的知识分子往往以媒介为启迪民智的工具。但媒介的本质属性是社会的耳目,是社会信息、交流沟通的工具,报告社会的最新变化,因此教育是其附属功能,而非第一功能,所以这一理念只有在特定历史时期才适用。l B: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媒介犹如不见面的指导员、司令员。传播的内容就是指令、命令,媒介上的内容不仅生硬,简直就是杀气腾腾。受众被剥夺了最起码的自尊,更谈不上自由和权力了,犹如无知的“阿斗”。l C:受众是消费者:这是一切商业性媒体最容易接受也最愿意信奉的受众观。媒介等于企业,执行利润最大化的原则,通过争取消费者,争取广告,获取最终的利润。娱乐化成为商业性媒体的共同取向。l D:受众是公民:这是国有或公营媒介的受众观,强调的是一种权利。把受众看成公民以维护公民权作为媒介责任和运营基础,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和市场经济内在运作机制在媒介观上的折射和反映。l 特点:广泛性、混杂性、隐蔽性l 中国受众的群体信息需求变化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尤为强烈。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信息需求的多元与分化。l 受众定位(分析节目)l 快乐大本营受众定位:l 1、明星粉丝。明星嘉宾做客,亲近观众,这样的亲切感更能使观众所接受,所以明星的粉丝们会捧场l 2、八零后人群。快乐大本营热播时是八零后人群的青少年时代,他们会对这个节目有依赖感。l 3、综艺节目吸引现在的学生群体。快乐大本营的节目风格轻松活泼,并且在星期六晚上播放,这样的风格和时间就是为了迎合年轻一代的学生群体。l 受众权利 知情权、表达权、批评建议和监督权第十章 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真实性、指导性、群众性、战斗性和党性原则l 真实性含义 细节真实: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结果及引用的各种资料、数字、史实、引语等都必须真实可靠,准确无误 总体真实:要求报道从整个现实出发,审时度势,决不漏报、瞒报重大的新闻事件,力图做到新闻报道的平衡 本质真实:本质真实不能成为新闻真实性的标准,新闻报道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即是否符合客观实在性l 新闻失实的表现 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添枝加叶,层层拔高 要件残缺,隐瞒事实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因果不符l 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鼓舞示范论证启发解释预测警戒l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的含义 内容上:新闻事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 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形式上:新闻和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喜闻乐见。l 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采访难、审稿难、见报难 “开”“好”“管” 注意核实,小心求证。 讲求分寸,褒中有贬 理解角色,尊重法律 有头有尾,注重效果l 党性原则 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 在政治上,坚持新闻宣传工作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 在组织上,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并且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特别是党的有关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第十一章 新闻选择新闻选择的标准 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则l 新闻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真实 新鲜l 新闻价值:事实本身包括的引起公众共同兴趣的素质。包括: 时新性 重要性 显著性 接近性 趣味性 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不同l 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包括:一致性、针对性、普遍性、典型性、时宜性l 新闻法规: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对新闻事业有强制性,目的在于约束新闻报道,以免危及国家的利益和统治阶级的利益。是新闻选择的最后一道关口。第十二章 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l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l 新闻职业道德: 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l 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1)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忘我奋斗的献身的精神。2)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3)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4)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专业知识5)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第十三章 中国的新闻改革l 三次跨越 第一次跨越: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 第二次跨越:引进信息概念 第三次跨越:重新认定新闻事业性质 第四次跨越:从单一走向多元l 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制度构架从人治走向法治 竞争格局从相对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 媒体取向从传者为中心走向受者为中心 受众兴趣从雅俗共赏走向雅俗分赏 媒体运作从单一媒体走向媒体融合新闻理念从新闻学走向大众传播学下面为朱自清的散文欣赏,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荷塘月色作者: 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在北京住了两年多了,一切平平常常地过去。要说福气,这也是福气了。因为平平常常,正像“糊涂”一样“难得”,特别是在“这年头”。但不知怎的,总不时想着在那儿过了五六年转徙无常的生活的南方。转徙无常,诚然算不得好日子;但要说到人生味,怕倒比平平常常时候容易深切地感着。现在终日看见一样的脸板板的天,灰蓬蓬的地;大柳高槐,只是大柳高槐而已。于是木木然,心上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自己,自己的家。我想着我的渺小,有些战栗起来;清福究竟也不容易享的。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正可借来作近日的我的注脚。昨天忽然有人提起我的南方的诗。这是两年前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