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3第二三单元.doc_第1页
语文必修3第二三单元.doc_第2页
语文必修3第二三单元.doc_第3页
语文必修3第二三单元.doc_第4页
语文必修3第二三单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鸟软件语文必修第二三单元班级_ 姓名_ 学号_ 分数_一、选择题(共 11 小题)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2、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两组是 A党同伐异 飞扬跋扈 恻隐之心 洪福齐天B憨态可鞠 声式赫奕 五色斑斓 生杀予夺C众口铄金 繁冗拖沓 中庸之道 寿终正寝D深恶痛绝 装腔作势 请君入翁 犯而不较 3、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为了精简字数,对这份稿件,我们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B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打出了“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平均主义口号。C要是一篇作品思想内容上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D从本质上说,公众理解科学的活动是面向社会的科学教育,它是教育真正重要的组成部分。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如果她发觉是件代替品,她会怎样想呢,会怎样说呢,她不会把她的朋友当作一个贼吗?B要是那时候没有丢失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C她的朋友叫了一声:“啊!我可怜的玛蒂尔德,你怎么变成这样了!”D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 5、下列句子中,没有表现路瓦栽夫人虚荣心的一句是:A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B这是件朴素的家常衣服,这件衣服的寒伧味儿跟舞会上衣服的豪华气派很不相称。她感到这一点,为了避免那些穿着珍贵皮衣的女人看见,想赶快逃走。C她想了几秒钟,合计出一个数目,考虑到这个数目可以提出来,不会招致这个俭省的书记立刻的拒绝和惊骇的叫声。D她不像她丈夫预料的那样高兴,她懊恼地把请柬丢在桌上,咕哝着:“你叫我拿着这东西怎么办呢?”() 6、小说结尾才道出项链是赝品,这样写的作用是:A深化了主题,既嘲讽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理,又对受害者路瓦栽夫人寄予了深切的同情。B充分证明了一件偶然的小事使玛蒂尔德吃尽了苦头。C揭露了佛来思节夫人一伙资产阶级的虚伪,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统治的罪恶。D掀起波澜,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种种丑恶的行径以及他们的虚伪,教育人们要谨防上当。() 7、“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句中“也”字的含意是:A美丽动人的姑娘都是生在富贵之家的B大千世界有无数美丽动人的姑娘C富贵之家的姑娘生来就是美丽动人的D小职员家庭里也有美丽动人的姑娘() 8、项链篇末写到:“对呀。你当时没有看出来?简直是一模一样啊!于是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对玛蒂尔德的“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为佛来思节夫人当时未能发现项链是另一条而得意的笑。B为自己终于还清了借债而得意的笑。C为自己经过十年艰辛挣到了一挂昂贵的项链而笑。D为自己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而感到得意的笑。9、对韩愈的春雪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A 句直陈其事:新年(春节)到了,还没有芬芳的鲜花。“都”字透露出人们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B二句具体描写:二月还没有花开,只能见到鲜嫩的草芽。“初”字富含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惊”字描摹了人们感到春消息的欣喜之态。C三、四句用拟人手法写见雪花而不见鲜花;春迟难耐,白雪飞“花”穿树,装点了一派春色。“却嫌”、“故穿”刻画了雪通人心的美好灵性。D全诗借花写春,以盼春、惊春、见“春”为线,展出新意;文字不着花饰,常语常景,是一篇别开生面的现实主义佳作。 10、阅读下面一首古诗,选出理解不当的一项。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A首句写水边夜色,迷朦冷寂,两个“笼”字用得好。B第二句叙事,照应题目,按事理说,这句应当先写;作者调换顺序,则另有一种艺术效果。C三、四两句强烈谴责了沉溺于靡靡之音中,不以国事为怀的歌女,是全篇主旨。D诗中也透露出诗人自己对国事隐忧,这种心情与景物的色调十分和谐。 二、现代文阅读(共 3 小题)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4题(17分) 庭 梅 野 鹤 知县的青纱小轿在村道上的皑皑白雪中起起伏伏,在苏庭梅的眼中起起伏伏,像一面炫目的旗帜。转过弯,看不见了,苏庭梅才慢慢走回暮色渐起的院子。白日的气氛沉淀下去了, 墙边的青竹静静站立。窗前的那株老梅正热闹,虬曲横斜的枝干上繁密无数的梅花浴着雪光盛开。县太爷的小轿这是第二次光临了。苏庭梅点上小灯,如豆的灯光在清冷中轻轻摇曳。孑然而立的苏庭梅游目四顾,壁间除了管砚,除了他用管砚涂出的一幅幅梅图,除了一个画者的清寒,还有什么呢?另外一间房子里,形容枯槁的妻子正搂抱着孩子在如铁的布衾之下瑟缩不止。这时候,知县的青纱小轿又开始在他的眼前起起伏伏。知县是个好官。治事有方,政绩显著,且廉洁如水。知事三年,清风两袖,百姓口碑极好。知县听说了苏庭梅,知县听说了苏庭梅的画和诗,知县还听说了苏庭梅无匹的才气,知县便动了惜才的念头。知县要让苏庭梅走出荒僻乡村,去仕途上铺一路锦绣。朔风乍起的时候,县太爷的小轿裹着一路黄尘飘落在苏庭梅的门前。苏庭梅用一杯清茶为县太爷洗尘,画了一幅画送给县太爷。一株铁骨铮铮的梅花在荒野里傲对风雪,这是苏庭梅给县太爷的回答。知县没有罢手,知县的青纱小轿又一次打破了荒村的宁静。面对第二次光顾茅舍的县太爷,苏庭梅久久沉默。苏庭梅的背后有卧病在床的妻子,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清苦了半生的日子。苏廷梅觉得他应该对县太爷说容我三思。苏庭梅对着那株梅花站了三日三夜。雪光中梅花依然热闹。可除了他还有谁知道这热闹?苏庭梅推开窗子,空中又有雪花纷纷扬扬了。那丛青竹承受不了雪的重压。本来挺拔的躯干已微微有些倾斜。一树繁闹的梅花这时候已被雪覆盖,只隐隐透出点点红色。苏庭梅仰天一声浩叹,然后闭上眼睛,静静对着窗外满天的风雪。苏庭梅就开始打点行装了。这时候,苏庭梅接到了一幅画,辛野鹤让人送来的。展开来,是一幅牡丹,大红大绿,俗艳至极。苏庭梅连连摇头,辛野鹤的画俊逸古雅,超然高蹈于尘俗之外,这哪里有半点野鹤之风?再看落款曰:廷梅兄雅正。苏庭梅眉头皱得更紧,怎么,也写错了,“庭梅”变成了“廷梅”?一生至交,竟出现如此失误?凝思良久,苏庭梅突然以掌击额,然后又是一声浩叹:野鹤,野鹤!苏庭梅看窗外,雪更大了,老梅的点点红色也不见了。苏庭梅笑了,苏庭梅给自己说,这梅的热闹我苏庭梅知道,雪知道,天地也知道,还要让谁知道?苏庭梅修书一封,让人送往县衙。苏庭梅到底没有去县城,等待他和辛野鹤的结局是终老荒村。另外还有一个结局,苏庭梅和辛野鹤双双成为画坛一代名家。1下列字注音(3分)皑( ) 炫( ) 虬( ) 曳( ) 槁( )衾( )2文中三次写知县的小轿“起起伏伏”这三次描写的作用一样吗?请阐述理 由。(4分) 3文中多次写梅花,隐喻了什么?另外写竹子和牡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分) 4辛野鹤送给苏庭梅的画用意何在?(4分) 阅读项链(选段),回答问题第二天,她到她的朋友家里,说起自己的烦闷。佛来思节夫人走近她那个镶着镜子的衣柜,取出一个匣子,拿过来打开了,对路瓦栽夫人说:“挑吧,亲爱的。”她先看了几副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圈,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精巧。她在镜子前边试这些首饰, ,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她不断地问着:“再没有别的了吗?”“还有呢,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合你的意。”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随后,她 地问:“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当然可以。”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带着这件宝物跑了。1文中两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是A迟疑不定紧张而激动B犹豫不决迟疑而焦急C踌躇不定谨慎而急切D犹豫不决兴奋而匆忙2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朗读重音,恰当的是A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B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C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D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3下面是对末段人物描写的概括,正确项是A欣喜若狂不能自已B沾沾自喜洋洋得意C喜出望外如痴如狂D兴奋激动如愿以偿4借项链时,作者笔下的佛来思夫人慷慨大方,毫不迟疑,从小说的结构上看,其表现手法是A没悬念B作辅垫C相照应D巧过渡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题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尽管人类活动对于气温的全面上升确实起了作用,但是这种气候变化绝大部分要归咎于自然原因。他们对北半球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温度变化所作详细研究的结果表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近来在一些报告中对全球气候变暖原因的解释是靠不住的。报告的主要作者,但任华盛顿大学、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大气和海洋联合研究所所长的约翰华莱士说:“我们所作的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是怎样引起气候的短期变动的。反过来,这种变动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大部分是由于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引起的)可能引起的气候变暖的程度。”他告诫道,不能因为这个结果而放松对人类破坏环境行为的注意。这些气象学家说,从1975到1990年间,北半球冬季气温(特别是美国的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和俄罗斯等地)上升了0.3摄氏度。他们认为这一气温上升有1/3是由大气环流的自然变动引起的。他们还认为,北半球地区从1900年至1990年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月温差约有一半也是由这种变动引起的。华莱士说:“尽管人类活动与气温的全面上升可能也有关系,但是我们认为,这种气候变化绝大部分应归因于自然变动,与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暖无关。由于地表吸收热量的能力(热容量)比海洋低得多,地表冬季和夏季的温差非常大。因此,当大气环流带动暖气团吹过北半球各大陆以及冷气团吹过海洋上空时,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往往比较暖和。”他说,尽管科学家们尚不完全了解引起大气环流型式变化的真正原因,但他确信这与自然变化有关。(1)第二段中,华莱士说的“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和“短期变动”指的是 A全球气温自1975年以来全面上升和月温差的变化B北半球从1900年以来月温差的变化和1975年以来冬季变暖C大气环流型式的变化和北半球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气温变化D全球气象情况的自然变化和大气环流型式的变化(2)第二段中,华莱士所说的“这种变动”指的是 A暖气团、冷气团吹过大陆和海洋所造成的气温变化B若干年间气温上升幅度或月温差的变化C温室效应引起的不同程度上的气温变化D对全球气候之所以变暖的认识上的变化(3)华莱士认为“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往往比较暖和”的原因主要是 A地表较难保存热量而海洋比较能够保存热量B地表吸收热量慢而海洋吸收热量快C暖气团吹过大陆而不吹过海洋D冷气团吹过海洋而不吹过大陆(4)从上面这段文字来看,华莱士他们的研究成果是 A近一个世纪,特别是1975年以来的气温变化与自然变化有关B不能放松对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的注意C人为的“温室效应”不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D大气环流型式的变化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三、文言文阅读(共 1 小题)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刘义庆周处)注释周处:字子隐,西晋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市南)人。年少时膂力超人,纵情肆欲,为患乡里。后改过自新,吴时为东观左丞。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发洪水的龙。白额虎:虎的一种。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俩,都是当时的名士。平原:即陆机。因任过平原内史,故称平原。清河:即陆云。因任过清河内史,故称清河。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义兴人谓为三横(hng,横行暴虐的东西)B 或说(shu,劝说)处杀虎斩蛟C 处遂(su,于是,就)改励D乡里皆谓已死,更(gng,更加)相庆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为乡里所患 为:表被动。B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实:实际上。C具以情告 以:把。D竟杀蛟而出 竟:最终。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人患志之不立( ) (3分)A 纵敌患生,违天不祥B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C 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D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 (3分)A 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B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C 群葩当令时D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4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3分)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古人贵朝闻昔死,况君前途尚可A自己想要改过,但年岁已大,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了。古人崇尚早晨听说晚上死去,更何况你的未来还很有希望。B自己想要改过,但年岁已大,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了。古人崇尚早晨懂得了人生之道,晚上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更何况你的未来还很有希望。C自己想要改过,但时间已经浪费了,最终也没有什么成效。古人崇尚早晨听说晚上死去,更何况你的未来还很有希望。D自己想要改过,但时间已经浪费了,最终也没有什么成效。古人崇尚早晨懂得了人生之道,晚上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更何况你的未来还很有希望。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周处本是乡里的一大祸害,人们对他的惧怕更甚于蛟龙和猛虎。B当周处意识到自己“为人情所患”时,立刻决定悔过自新,并付诸行动,最终成为“忠臣孝子”。C本文描述了周处“为乡里所患”到“终为忠臣孝子”前后变化的经过,赞扬了他知过就改、勇于自新的品德。D本文既赞扬了周处勇于改过的精神,同时也说明,即使是犯有严重错误的人,只要正视自己的问题,幡然改悔,照样能成为有用之人。 四、填空题(共 2 小题)1、下列两个句子有歧义,请改正。 我看见老陈很高兴。可改为:_开刀的是他父亲。可改为:_ 2、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为三个短句美国国会参议院5月16日的表决未能推翻克林顿总统对参议院通过的关于有条件延长对中国最惠国待遇议案作出的否决。_ 语文必修第二三单元 答案一、选择题(共 11 小题)1、D 2、BD 3、D 4、A 5、C 6、A 7、A 8、C 9、C 10、C 11、B 二、现代文阅读(共 3 小题)1、1略。2不一样,后两次相同。写出了苏庭梅内心的犹豫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