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次前言1总则1.1范围和目的1.2规范性引用文件2LLC服务规范2.1交互概述(OverView)2.2DL_Data.request2.3DL_Data.confirm2.4DL_Data.indication2.5DL_Reply.request2.6DL_Reply.confirm2.7DL_Reply.indication2.8DL_Update_Reply.request2.9DL_Update_Reply.confirm2.10DL_Update_Reply.indication2.11DL_Broadcast.request3LLC与MAC子层接口3.1概述3.2MA_Data.request3.3MA_Data.confirm3.4MA_Data.indication4LLC协议数据单元结构(LLC_PDU)4.1概述4.2LLC_PDU格式4.3控制域4.4地址域4.5无效LLC_PDU5LLC过程描述5.1概述5.2发送方和接收方状态表5.3转移表描述前言随着我国城乡电网改造事业的发展,对配电自动化的要求已日益迫切。与传输配电自动化信息的其他通信方式相比,配电线载波可以降低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便于管理,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通信方式。但配电网结构复杂,信号传输衰减大,采用配电线载波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相关产品问世。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开展了这方面工作,在一些城市进行了试点。从1995年起,国际电工委员会陆续发布了IEC61334系列的国际标准或技术报告。将这些文件采用为我国的标准文件对于我国这方面工作的开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便于和国际接轨。IEC 61334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是一个标准文件系列,包含以下5部分:IEC 613341第1部分:总则IEC 613343第3部分:配电线载波信号传输要求IEC 613344第4部分:数据通信协议IEC 613345第5部分:低层协议集IEC 613346第6部分:A-XDR编码规则每一部分又包含若干部分,到制订本标准时止,有20余部分已发布。这些文件将逐步被采用为我国电力行业标准或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第4部分包含以下8部分,本部分描述的数据通信协议不仅适用于配电线载波,也可用于其他通信介质。IEC 6133441:1996第41部分通信系统的参考模型IEC 61334432:1998第432部分数据链路层逻辑链路控制IEC 61334433:1998第433部分数据链路层定向连接规约IEC 61334441:1996第441部分应用协议配电网报文规范IEC 61334442:1996第442部分应用协议应用层IEC 61334461:1998第461部分网络层无连接规约IEC 613344511:1999第4511部分系统管理CIASE规约IEC 613344512:1999第4512部分采用6133451文件的系统管理MIB本部分等同采用IEC61334432:1996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432部分:数据通信协议数据链路层逻辑链路控制(英文版)。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负责起草,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哈德威四方公司参加起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于跃海、吴福保、任雁铭、刘佩娟、谭文恕。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432部分:数据通信协议数据链路层逻辑链路控制1总则1.1范围和目的本部分描述了数据通信协议(DCP)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实体与应用层和MAC子层在逻辑接口上应实现的服务。通常,一个层(或一个子层)的服务是它提供给下一层用户的能力。一个层(或一个子层)通过调用低层提供的服务来构建本层的服务。通过描述应用层和MAC子层之间的信息流来说明服务,即对表征各个服务的服务原语和参数进行描述。这些原语与无连接传输有关。注1:本标准参照IEC6133441中描述的三层参考模型(如图1所示),但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定以适应将来模型扩展至超过3层。注2:为了将来扩展到面向连接的传输,本标准也作出了相应规定。在本部分中,参考了GB/T 9387的OSI参考模型。图1参考模型关系1.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DL/T 790.412002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4部分数据通信协议第1篇通信系统参考模型(idt IEC 6133441:1996)。GB/T 9387 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IDT ISO/IEC 7498)。2LLC服务规范本条描述了应用层所要求由LLC子层提供的服务。这些服务允许本地应用层实体通过使用DCP LLC操作,在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远程对等应用层实体交换数据包。下面是这些服务的抽象描述。2.1交互概述(OverView)2.1.1基本服务为了进行数据传输,OSI模型中的三种基本服务如下:DL_Data.requestDL_Data.confirmDL_Data.indication这些服务无应答,用在无连接模式下。无应答发送数据模式如图2所示。图2无应答发送数据2.1.2主动服务为了在远方应用层实体和本地应用层实体之间主动传输L_SDU提出了6种服务:DL_Reply.requestDL_Reply.indicationDL_Reply.confirmDL_Reply服务的目的是请求远方LLC子层实体发送事先已准备好的L_SDU。DL_Update_Reply.requestDL_Update_Reply.indicationDL_Update_Reply.confirmDL_Update_Reply服务的目的是准备DL_Reply服务。更新响应如图3所示,请求响应数据如图4所示,传输例子如图5所示。图3更新响应图4请求响应数据图5传输例子2.1.3管理服务提供了一个服务用于管理:DL_Broadcast.request这个服务使用了MAC子层实体的广播功能。该服务用于向所有对等LLC子层实体传输很少的数据。2.2DL_Data.request2.2.1功能通过使用LLC传输过程,DL_Data.request原语被传递给LLC子层实体以请求发送一个L_SDU给一个或多个远方LLC子层实体。2.2.2结构该原语的语义如下:DL_Data.request(Destination_LSAP,Source_LSAP,Destination_address,L_SDU,Link_class)Source_LSAP和Destination_LSAP参数描述了数据单元传输中本地和远方的LSAP。Destination_address参数描述了数据单元传输中的远方工作站的地址。L_SDU描述了LLC子层实体传输给一个或多个对等LLC子层实体的链路数据单元。Link_class参数保留,用于将来扩展 DL_Data传输服务。2.2.3使用当传输数据到一个对等应用层实体或多个对等应用层实体时,该原语由应用层实体产生。当接收到该原语时,LLC子层实体填充所有LLC特定的域,并将组成的L_PDU传递给协议的低层,用于传输给对等的一个或多个LLC子层实体。该原语的接收将产生一个MA_Data_request原语,用于传递给MAC子层实体。2.3DL_Data.confirm2.3.1功能DL_Data.confirm对传输的 L_PDU发出一个本地确认。这个原语只在本地才有意义。该原语给发出DL_Data.request原语的应用层实体提供一个恰当的响应来指示请求在本地是成功还是失败,请求的成功或失败由协议的低层指明。2.3.2结构该原语的语义如下:DL_Data.confirm(Destination_LSAP,Source_LSAP,Destination_address,Transmission_Status)Source_LSAP和 Destination_LSAP参数表示数据单元传输中的本地和远方LSAP。Source_LSAP参数表示先前发出DL_Data.requst原语以及接收确认信息的LSAP。Destination_address参数表示数据单元传输中远方工作站的地址。Transmission_Status参数给本地发出请求的应用层实体回传状态信息,用于指示先前相关的DL_Data.request原语的成功或失败信息。2.3.3使用生成该原语来把对一个DL_Data.request原语的响应回传给本地应用层实体。该原语在本地MAC子层实体发出的一个MA_Data.confirm服务到来时产生。假定应用层实体可获得足够信息以适当的请求与响应关联。2.4DL_Data.indication2.4.1功能DL_Data.indication原语从LLC子层传递给应用层的一个或多个实体,指示一个L_PDU的到达。该原语定义了从LLC子层实体到单个或多个应用层实体的数据传输。2.4.2结构该原语的语义如下:DL_Data.indication(Destination_LSAP,Source_LSAP,Destination_address,Source_address,L_SDU,Link_class)Destination_LSAP和Source_LSAP参数表示数据单元传输中的本地和远方LSAP。Destination_LSAP可以是到来的L_PDU中所指定的单地址或一个组地址。Destination_address和Source_address参数表示数据单元传输中的本地址和远方工作站的地址。Destination_address可以是一个单地址或一个组地址。L_SDU参数指明了LLC子层实体接收到的链接服务数据单元。Link_class参数保留,以便将来扩展DL_Data传输服务。2.4.3使用DL_Data.indication从LLC子层实体传递给单个或多个应用层实体,指示一个MA_Data.indication从远程数据链接用户实体到达本地LLC子层实体。只有当Destination_address用一个组地址或单地址指定其中一个本地LSAP,才会上报L_PDU。2.5DL_Reply.request2.5.1功能DL_Reply.request原语被传递给LLC子层实体以请求从一个远程工作站返回一个已经准备好的L_SDU。2.5.2结构该原语的语义如下:DL_Reply.request(Destination_LSAP,Source_LSAP,Destination_address,Length_allowed)Source_LSAP和Destination_address参数表示数据单元信息交换中的本地和远程LSAPs。Destination_address不应是一个组地址。Destination_address参数指明了数据单元传输中的远程工作站地址。Destination_address不应为一个组地址。Length_allowed参数表示远方LLC用户允许返回的L_SDU的最大长度。2.5.3使用当该原语产生时,该原语从本地LLC子层实体传送给远方LLC子层实体,请求传输先前形成的L_SDU。L_SDU的长度不应超过参数Length_allowed。该原语的接收(如果有效)将产生一个MA_Data.request原语传输给对等LLC子层实体。2.6DL_Reply.confirm2.6.1功能DL_Reply.confirm原语从LLC子层传递给一个或多个应用层实体,指示已经用DL_Reply.confirm原语请求的一个L_PDU的到来。DL_Reply.confirm原语定义了从LLC子层实体到应用层实体的数据传输。2.6.2结构该原语的语义如下:DL_Reply.confirm(Destination_LSAP,Source_LSAP,Destination_address,Source_address,Transmission_Status,L_SDU,)Destination_LSAP和Source_LSAP参数规定数据单元传输中的本地和远程LSAP。Destination_LSAP和Source_LSAP不应是一个组地址。Destination_address和Source_address参数表示数据单元传输中的本地址和远程工作站的地址。Destination_address和Source_address都应是单地址。Transmission_Status参数用于给先前发出DL_Reply.request原语的本地应用层实体回传状态信息。它用于指示先前相关的DL_Reply.request原语的成功或失败。L_SDU参数指明了由LLC子层实体接收的链路数据单元。2.6.3使用DL_Reply.confirm由LLC子层实体传递给一个或多个应用层实体,用于指示在传输了一个DL_Reply.request原语之后,由一个远程数据链路用户实体到本地LLC子层实体到达了一个MA_Data.indication。这个服务原语传递给应用层实体接收到的L_SDU或失败的原因(Transmission_Status)。只有Destination_address指定一个本地的LSAP,L_PDU才会上报。2.7DL_Reply.indication2.7.1功能DL_Reply.indication原语被传递给应用层,用于指示本地LLC子层实体已成功发送一个先前准备好的、由远程LLC用户请求的一个L_SDU。同时它也指示了远程LLC用户启动了一个DL_Reply.request并且传输了一个响应。2.7.2结构该原语的语义如下:DL_Reply.indication(Destination_LSAP,Source_LSAP,Source_address,Transmission_Status,L_SDU)Destination_LSAP参数指定了先前发出一个DL_Update_Reply.request原语和指示要发送到的LSAP。这个LSAP不应是一个组地址。Source_address参数指定了发出DL_Reply.request原语的工作站的地址。Transmission_Status参数用于给先前发出请求的应用层实体回传状态信息。它指示先前的L_SDU传输成功或失败。L_SDU参数指明在响应中发送的链路数据单元。这个L_SDU必须和DL_Update_Reply. request原语先前准备的L_SDU一样(见第4章)。2.7.3使用接收到由远程LLC子层实体发出的DL_Reply.request,本地LLC子层实体用一个MA_Data.request发起对所请求的L_SDU的传输。这个DL_Reply.indication原语在接收到相应的MA_Data.confirm时产生,然后该原语指示先前被发送的L_SDU的传输。这里假定应用层实体可以获得足够的信息,将DL_Reply.indication和有关的DL_Update_Reply.request关联。2.8DL_Update_Reply.request2.8.1功能DL_Update_Reply.request原语和一个L_SDU一起传递给LLC子层。这个L_SDU将由LLC子层实体保持,在其他工作站请求发送时,被发送。2.8.2结构该原语的语义如下:DL_Update_Reply.request(Source_LSAP,L_SDU)Source_LSAP参数指定了与数据单元的准备相关的本地LSAP。它指示是哪一个LSAP发出了该请求。注:没有定义Destination_address。每个远方工作站可以请求本地LLC子层传送正处于等待状态的L_SDU。L_SDU参数指明了将由LLC保持的链路服务数据单元,该数据单元为收到请求时被传输而做准备。L_SDU可以为空。2.8.3使用这个原语由应用层实体传递给LLC子层实体,将L_SDU与本地LSAP相关联。它给远程用户指示了该L_SDU的存在。注1:通过将所有即将发出的L_PDU的Reply域设置成一个非零值,向远方工作站报告存在一个等待中的L_SDU。这个值规定了该等待中的L_SDU的长度。注2:应用层实体必须管理传递给LLC子层实体的DL_Update_Reply.request原语,从而避免不希望的重写。LLC子层实体并不检验是否存在一个先前被发送给本地LSAP的L_SDU。2.9DL_Update_Reply.confirm2.9.1功能DL_Update_Reply.confirm服务从LLC子层实体传送到应用层实体,以传递先前相关的DL_Update_Reply.request原语的结果。2.9.2结构该原语的语义如下:DL_Update_Reply.confirm(Source_LSAP,Status,Old_L_SDU)Source_LSAP参数指明与链路服务数据单元的准备相关的本地LSAP。Status参数指示先前相关的数据单元准备请求是成功或失败。Old_L_SDU参数指定当前由LLC保持的链路服务数据单元。这个参数向应用层指示了先前的为稍后收到请求时被传输而准备的L_SDU的值。2.9.3使用这个原语由LLC子层实体传递给数据链路层用户,表示先前数据单元准备请求是否成功。如果状态是成功的,这个原语向应用层实体指示LLC子层实体拥有由和本地LSAP相关的DL_Update_Reply.request所提交的L_SDU。所有即将发送的L_PDU,如果是由该LSAP发出的DL_Data.request而产生的,都会包含一个非零的Reply子域。这个子域向一个或多个对等LLC实体指示存在一个等待的L_SDU,直到接收到一个新的带有空的L_SDU的DL_Update_Reply.confirm为止。失败状态指示与本地LSAP相关的L_SDU不可保持和失败原因。注:同一时刻,在一个LSAP上,只有一个L_SDU可以等待传输。一个DL_Update_Reply.request原语将重写一个先前设定的L_SDU。为了使DL_Update_Reply.confirm原语能传递有用信息,要求在DL_Update_Reply.request及DL_Update_Reply.confirm中传递足够的隐含上下文信息,以便数据链路用户知道先前请求的状态。2.10DL_Update_Reply.indication2.10.1功能DL_Update_Reply.indication原语从LLC子层传递给应用层实体,指示在对等数据链路层存在一个等待L_PDU,这个原语请求应用层启动一个DL_Reply服务过程。2.10.2结构该原语的语义如下:DL_Update_Reply.indication(Destination_LSAP,Source_LSAP,Destination_address,Source_address,Length_requested)Destination_LSAP和Source_LSAP参数指定了数据单元传输中的本地和远方LSAP。Destination_LSAP应是到来的L_PDU中所指定的那个单地址。Destination_address和Source_address参数指定了数据单元传输中本地和远方工作站的地址。 Destination_address应是一个单地址。Length_requested参数指示在远方工作站上存在一个等待传输的L_SDU及其长度。2.10.3使用DL_Data.indication从LLC子层实体传递给应用层实体以指示来自于一个远程数据链路用户实体的一个MA_Data.indication已经到达。到达帧的限定域的第一个比特指示在远方数据链路实体有一个等待的L_PDU。只有Destination_address指定一个本地LSAP的单地址时,L_PDU才会上报。2.11DL_Broadcast.request2.11.1功能本原语定义了从一个本地系统管理应用实体到所有对等系统管理应用实体的数据传输。可能的寻址方式只能是广播。本服务为管理而设计。2.11.2结构该原语的语义如下:DL_Broadcast.request(Source_LSAP,L_SDU,Service_class)Source_LSAP参数指明数据单元传输中本地LSAP。这个LSAP必须特指一个应用实体。L_SDU参数指明由LLC子层实体传输给对等LLC子层实体的链路数据单元。Service_class参数指明MAC子层实体用于传输L_PDU的帧类型。Service_class参数值可以等于或大于0。这表示一个广播传输。2.11.3使用当管理命令应在广播模式下传递到所有应用实体时,由超级用户应用实体产生这个原语。这个原语的接收将使LLC实体添加所有LLC特定的域,并将形成的L_PDU传递给协议的低层以传输给对等LLC子层。3LLC与MAC子层接口本条描述了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操作要求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需提供的服务,这些服务允许本地LLC子层实体与对等LLC子层实体交换LLC数据单元。下面是服务的抽象描述。3.1概述如常见的OSI模型,提出了3种基本服务:MA_Data.requestMA_Data.confirmMA_Data.indication3.2MA_Data.request3.2.1功能该原语定义了从一个本地LLC子层实体到一个对等LLC子层实体或组地址情况下多个对等LLC实体的数据传输。3.2.2结构该原语的语义如下:MA_Data.request(Destination_address,M_SDU,Service_class)Destination_address参数可指定一个或一组MAC实体地址。它必须包含足够的信息来创建目的地址(DA),该目的地址被本地MAC子层实体包含在帧头中。注:源地址没有指定,因为它是一个本地参数,MAC子层会自动添加。M_SDU(MAC服务数据单元)参数指定由MAC子层实体传输的MAC服务数据单元。有足够的与M_SDU相关的信息可用于MAC子层实体确定数据单元长度。Service_class参数指明MAC子层实体用于传输M_SDU的服务级别。3.2.3使用当需要传输数据到一个或多个对等LLC实体时,LLC子层实体产生该原语。它可作为对来自高层协议的请求响应。接收该原语将引起MAC实体添加所有MAC特定的域(DCP MAC描述中的状态),并将形成的帧传递给协议的低层,以实现和对等MAC子层一个或多个实体的数据传输。3.3MA_Data.confirm3.3.1功能该原语只在本地有意义,它向发起MA_Data.confirm原语的LLC子层实体返回一个相应的响应。MA_Data.confirm原语告诉LLC子层实体先前MA_Data.request原语的M_PDU是否由物理层成功发送。3.3.2结构该原语的语义如下:MA_Data.confirm (Transmission_Status)参数Transmission_Status用于给本地发出请求的LLC子层实体回传状态信息。它表示先前相关的MA_Data.request是成功或失败。3.3.3使用产生该原语用于响应一个本地LLC子层实体发出的MA_Data.request原语。这里假定LLC子层可以获得足够的信息,将适当的请求与确认相关联。3.4MA_Data.indication3.4.1功能该原语定义了从MAC子层实体到LLC子层实体的数据传输。3.4.2结构该原语的语义如下:MA_Data.indication(Destination_address,Source_address,M_SDU)Destination_address参数可以是到来帧的DA域中指定的一个单地址或一个组地址。Source_address参数是到来帧的SA域指定的一个单地址。M_SDU参数指明由本地MAC子层实体接收到的MAC服务数据单元。3.4.3使用MA_Data.indication从MAC子层实体传递给LLC子层一个或多个实体,用于表示本地MAC子层实体收到了一个帧。4LLC协议数据单元结构(LLC_PDU)4.1概述本条为使用DCP LLC过程的数据通信系统详细定义了逻辑链路控制(LLC)协议数据单元(PDU)的结构。LLC_PDU也称作L_PDU,本条定义了PDU各种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也定义了表示数据链路层服务访问点地址的方法。4.2LLC_PDU格式LLC_PDU的格式如图6所示,所有LLC_PDU必须遵循下列格式:控制域(Control field);目地服务访问点(DSAP);源服务访问点(SSAP);数据。控制域和地址域各包含一个字节。数据域长度是字节的整数倍,介于0和MAX_LPDU_Length之间。图6LLC_PDU格式4.3控制域控制域包含1个字节(如图7所示),用于定义接收到的L_PDU的类型。控制域规定了所需处理的命令或响应,若有必要,还应规定所需的限定域(qualifier)。控制域包含下列位:1bit的“1”;2bit的命令子域;1bit的命令/响应(C/R)域;4bit的限定子域。msblsb1命令子域C/R限定子域1 bit2 bit1 bit4 bit图7控制域4.3.1C/R位在控制域中,C/R位用于标识L_PDU的类型。L_PDU可以是一个命令或一个响应。该位称为命令/响应位(C/R位),如果这位是“1”,表示该L_PDU是一个命令。若该位是“0”,表明该L_PDU是一个响应。4.3.2命令子域命令子域2bit指定所请求的服务原语。DL_Data.request原语调用该无应答(NA)命令。本地LLC子层实体使用它传输一个L_PDU给一个或多个远方工作站,而不需要任何响应或应答。在命令子域,该NA命令的编码为“00”。DL_Broadcast.request原语调用该无应答(NA)命令。本地LLC子层实体使用它传输一个L_PDU给远方工作站而不需要任何响应或应答。在命令子域,该NA命令的编码为“01”。DL_Reply.request原语调用该应答(AC)命令。本地LLC子层实体使用它向一个远方工作站传递一个数据请求。在命令子域,该AC命令的编码为“10”。DL_Reply.response原语调用这个对DL_Reply.request的响应。在命令子域,响应编码为“11”。4.3.3限定子域限定子域给命令或响应提供附加信息。限定子域的结构取决于L_PDU的类型。根据C/R和命令位的值,定义了3种类型限定子域。4.3.3.1NA命令如果L_PDU包含一个无应答命令,限定子域称为应答(reply)子域。响应子域的目的是指示在远方工作站上有主动数据等待传送。响应子域的第1位(最高位)表示等待的L_PDU是否已经被传送。“1”表示一个L_SDU在等待,且没有被传送;“0”表示等待的L_SDU已经被传送。该子域的最后3位(最低位)定义了等待的L_SDU的长度,长度为0表示目前没有L_SDU等待传输。4.3.3.2AC命令在一个AC命令中,限定子域的目的是用于定义允许远方工作站返回的L_SDU的长度。该子域的最后3位(最低位)规定L_SDU的允许长度。限定子域的第1位(最高位)设置为“0”。4.3.3.3AC响应在一个AC响应中,限定域的目的是用于定义接收方先前发出的AC命令被成功接收或失败的原因。可能的值定义如下:十六进制0OK,没有检测到错误。十六进制1长度不足,检测出有一个错误。AC响应L_PDU中保留的长度太小不足以容纳等待的L_SDU。启动RDR的LLC实体必须重试。十六进制2无等待L_SDU,发出AC响应的工作站在LSAP上没有L_SDU等待传输。若想获取更多信息,参见第5章。4.4地址域每个L_PDU包含一个目的LSAP(DSAP)和一个源LSAP(SSAP)选择器域,每个都是一个字节,如图8所示。每个LSAP仅包含一个单一选择器。DSAP地址域标识LLC数据域将送往的服务访问点。通过组地址,寻址几个L_SAP也是可能的。SSAP地址域标识由此发出数据域的特定服务访问点。每个地址包含8bit的实际地址。msbLsbmsbLsb8bit地址(组/单)8bit地址(单)目的LSAP域源LSAP域图8DSAP和SSAP4.4.1单地址和组地址目的LSAP在DSAP地址域中,使用最高位的2bit来标识该DSAP地址是一个单地址还是一个组地址。这两位称为地址类型指定位。如果这些位的值是“00”、“01”、“10”,表示该地址是一个单地址。如果是“11”,表示地址是一个组DSAP地址,它标识无、一个或多个由LLC子层实体进行服务的服务访问点。一个单地址可用作一个SSAP或一个DSAP地址,一个组地址仅可用作一个DSAP地址。因此,在SSAP地址域,最高位的2bit通常设置为指示一个单地址的值。4.4.2预定义地址DSAP地址中的全“1”被预定义为一个全局DSAP地址。这个DSAP地址指定了包含所有正在被底层MAC地址所服务的DSAP的组。许多其他地址也被预先定义,参见DL/T 790.41。4.5无效LLC_PDU无效的L_PDU至少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其长度不是字节的整数倍;没有包含具有正确格式的两个地址域:一个控制域,一个数据域(可选);长度小于3个字节。无效L_PDU的内容不会上传给上层。无效L_PDU的出现可以通知给管理应用程序。5LLC过程描述5.1概述5.1.1寻址过程地址域用于指示LLC_PDU的源(SSAP)和目的(DSAP)。发送和接收服务访问点是隐含成对的。发送方应保持关于接收服务访问点的瞬时状态信息,以便允许本地确认。这个成对信息由MAC地址(Destination_address/Source_address)和LLC地址(Destination_LSAP/Source_LSAP)的逻辑连接组成。这个成对信息在DL/T790.412002第4章中有描述。5.1.2信息传输从一个启动站到一个响应站的信息传输是通过发送控制域中的NA或AC命令来完成的。如果一个DL_Data.request原语来自数据链路层的用户,LLC发送一个包含指定的L_SDU的NA命令PDU,该NA命令中的命令子域比特设置成“00”。如果一个DL_Reply.request原语来自数据链路层的用户,LLC发送一个包含指定L_SDU(NULL)的AC命令,该AC命令的命令子域被设置成“10”。当启动一个针对AC命令(响应服务)的响应时,控制域的C/R位设置为“0”(响应),命令子域设置为“11”。5.1.3信息接收如果接收的L_PDU控制域中的C/R位被设置为“1”(命令),则LLC检查命令子域,从而知道它是一个AC命令或NA命令。如果命令子域指定一个AC命令(响应服务),则LLC子层实体检查相应L_SDU的可访问性。如果L_SDU可访问,则启动针对AC命令的响应。一接收到相应的本地确认,发出DL_Reply.indication原语给本地数据链路用户,指示对该等待L_SDU的传输。如果命令子域指定一个NA命令(数据服务),则LLC子层实体给目的LSAP发出相应DL_Data.indication原语。5.1.4LLC参数所定义的逻辑链路控制参数的值域由用户根据各系统实际情况在网络初始化时确定。5.1.4.1PDU的长度L_PDU的最大和最小长度值包含在管理信息库中。最大长度由MAC帧限定。有效的L_PDU最小长度必须确切包含一个控制域,两个地址域。因此1个有效L_PDU的最小字节数必须是3。5.2发送方和接收方状态表发送方使用的过程的抽象描述如下:状态转移表使用了几个状态、函数和事件,描述了后续动作。接收方主要负责接收远方工作站的命令,并返回相应的响应。接收方使用的过程的抽象描述如下:状态转移表使用了几个状态、函数和事件,并描述了后续的动作。5.2.1发送方状态转移表发送方状态转移表见表1。表1发送方状态转移表初始态事件动作最终状态ConfigLocal_Status()OK无IDLEIDLEDL_Data.requestUpdate_Context()SDNIDLEDL_Broadcast.requestConstruct_Context()Update_Context()BROIDLEDL_Reply.requestUpdate_Context()RDRIDLELocal_Status()OK无ConfigSDNCheck()VALIDBuild_PDU(P_SSAPL_SSAP,P_DSAPL_DSAP,DataL_SDU,CmdNA,C/RC,QualReply_Req()MA_Data.request(M_DAL_RA,M_SDUL_PDU,SC0)SDN.WSDNCheck()VALIDDL_Data.confirm(Extract_ContextL_DSAPC_RSAP,L_SSAPC_LSAP,L_DAC_RA,L_TStatCheck()IDLEBROCheck()VALIDBuild_PDU(SSAPSSAP,DSAPDsap(sc),DataL_SDU,CmdNA,C/RC,Qual0)MA_Data.request(M_DAALL,M_SDUL_PDU,SCSC)SDN.W表1(续)初始态事件动作最终状态BROCheck()VALIDExtract_Context(L_DSAPC_RSAP,L_SSAPC_LSAP,L_DAC_RAL_TStatCheck()IDLESDN.WMA_Data.confirmDL_Data.confirm(Extract_ContextL_DSAPC_RSAP,L_SSAPC_LSAP,L_DAC_RA,L_TStatM_Tstat)IDLERDRCheck()VALIDBuild_PDU(P_SSAPL_SSAP,P_DSAPL_DSAP,DataNULL,CmdAC,C/RC,QualLength_allowed)MA_Data.request(M_DAL_RA,M_SDUL_PDU,SC0)RDR.WRDRCheck()VALIDDL_Reply.confirm(Extract_ContextL_DSAPC_LSAP,L_SSAPC_RSAP,L_DAC_LA,L_SAC_RA,L_SDUNULLL_TStatCheck()IDLERDR.WMA_Data.confirm(M_TStatOK)NoneIDLERDR.WMA_Data.confirm(M_TStatOK)DL_Reply.confirm(Extract_ContextL_DSAPC_LSAP,L_SSAPC_RSAP,L_DAC_LA,L_SAC_RA,L_TStatM_TStatL_SDUNULL)IDLEIDLEMA_Data.indication(typerespAC)and Receive_Status()OKDL_Reply.confirm(L_SSAPP_SSAP,L_DSAPP_DSAP,L_SAM_SA,L_DAM_DA,L_TStatQual,L_SDUL_SDU)IDLE5.2.2接收方状态转移表接收方状态转移表见表2。表2接收方状态转移表初状态事件动作最终状态ConfigLocal_Status()OKNoneIDLEIDLELocal_Status()OKNoneConfigIDLEMA_Data.indicationand Receive_Status()OKNoneIDLEIDLEDL_Update_Reply.requestand Access()OKDL_Update_Reply.confirm(L_SSAPL_SSAP(Req),StatOK,Old_L_SDUSAVED_LSDU)SAVED_LSDU:LSDUIDLEIDLEDL_Update_Reply.requestand Access()OKDL_Update_Reply.confirm(L_SSAPL_SSAP(Req),StatAccess(),L_SDUNULL)IDLEIDLEMA_Data.indication(typecmdNAand Reply bit0)and Receive_Status()OKDL_Data.indication(L_SSAPP_SSAP,L_DSAPP_DSAP,L_SAM_SA,L_DAM_DA,L_SDUL_SDU)IDLEIDLEMA_Data.indication(typecmdNAand Reply bit1)and Receive_Status()OKDL_Data.indication(L_SSAPP_SSAP,L_DSAPP_DSAP,L_SAM_SA,L_DAM_DA,L_SDUL_SDU)DL_Update_Reply.indication(L_SSAPP_SSAP,L_DSAPP_DSAP,L_SAM_SA,L_DAM_DA,LenQual)IDLE表2(续)初状态事件动作最终状态IDLEMA_Data.indication(typecmdAC)and Receive_Status()OKand Access()=OKUpdate_context()Build_LPDU(P_SSAPP_DSAP(ind.),P_DSAPP_SSAP(ind.),CmdAC,C/RR,QualOK,L_SDUSAVED_LSDU)MA_Data.request(M_DAM_SA,M_SDUL_PDUSC0)RESP.WIDLEMA_Data.indication(typecmdAC)and Receive_Status()OKand Acc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植入式广告行业当前竞争格局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收徒基础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收入影响消费课件
- 支教兴趣课课件
- 操作工安全知识培训心得
- 2025年会计电算化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 2024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世界海洋日海洋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2024年融媒体新闻采编技术应用及理论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4年眩晕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陕西宝鸡市市级机关及其直属机构遴选公务员及选聘事业人员39人重点基础提升难、易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静脉输血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 物业设施设备管理指南
- 《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NB-T 31011-2019)
- EPC项目质量控制目标及分解
- 《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安全规程》(AQ7011-2018)
-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 面点师简历模板
- 超详细展览会、展会期间事项推进表
-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环境影响报告
- 【眼科学基础】眼科症状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