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ppt_第1页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ppt_第2页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ppt_第3页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ppt_第4页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鉴别,病 例 讨 论,某男,20岁,近二日出现右耳后疼痛,未在意。今日晨起发现漱口漏水,遂来诊。查:右额纹变浅,右闭目漏睛1mm,迎风流泪,右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右耳后压痛,耳周未见皮疹。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病例1,答案: 周围性面瘫,某女,60岁,晨起发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言语障碍,3小时后入院。病后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尿急、无意识障碍。既往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史5年。 入院时体检:血压160/95 mmHg,神清,运动性失语,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鼓腮、示齿、噘嘴不能,伸舌右偏,右侧上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右上肢肌力2级、下肢3级。右下肢病理征(+)。脑膜刺激征(-)。右侧偏身深浅感觉减退。双眼右侧同向偏盲。,病例2,答案: 中枢性面瘫,某男,53岁,晨起发现漱口漏水。发病前有饮酒史。病后无头痛、无意识障碍。既往有高血压10余年。 入院时体检:血压150/85 mmHg,神清,两侧额纹基本对称,闭目无漏睛,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鼓腮漏气。,病例3,CT检查,二者区别,中枢性面瘫有额纹,周围性面瘫无额纹,中枢性面瘫,定义: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中央前回下1/3)间的病损所引起的面肌瘫痪为核上性面瘫,或称中枢性面瘫。,特点:病损对侧眼眶以下的面肌瘫痪; 常伴有面瘫同侧的肢体偏瘫; 无味觉和涎液分泌障碍。,中枢性面瘫,病因:面神经核上行通路任何部位受损都可以引起中枢性面瘫,最常见的受损处是内囊。 可能的病因是:颈内动脉系统闭塞,尤以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更为多见,也可因血管瘤或高血压性血管病变所致颅内出血以及颅内肿瘤所致。,中枢性面瘫,1、内科一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 2、完善入院检查。 3、改善脑循环、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理疗等治疗。,预后,治疗,周围性面瘫,定义:面神经核及面神经病损引起的面瘫称周围性面瘫。,特点:病变同侧所有的面肌均瘫痪; 如有肢体瘫痪,常为面瘫对侧的肢体受累,例如,脑干病变而引起的交叉瘫痪。 可有病侧舌前/的味觉减退及涎液分泌障,周围性面瘫,分级,周围性面瘫,激素 针灸 中药,预后,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治疗原则: 初期:风邪客络祛风解毒 中期:气血瘀滞活血通络 病久:气血不足,邪滞经中养血通络,周围性面瘫,常用方: 风寒阻络葛根汤+牵正散 风热阻络柴葛解肌汤+牵正散 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牵正散 瘀血阻络通窍活血汤+牵正散 气血亏虚当归补血汤+牵正散,周围性面瘫,取穴: 主穴 眼周 阳白、四白、攒竹、丝竹空 口周 地仓、颊车、颧髎、迎香 翳风 合谷,近部 取穴,循经远取,周围性面瘫,对症 取穴,配穴 气虚 足三里、气海 肝郁 太冲、阳陵泉 胃热 内廷 ,周围性面瘫,分期治疗: 急性期:7-10天 面部轻刺,以颈部及远端取穴为主。 研究表明:针刺对血管的舒缩活动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可改善炎症灶微循环和淋巴循环,促使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周围性面瘫,平台期:0-2周(少数可达3月) 面部刺激量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