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期刊》doc版.doc_第1页
《市场研究期刊》doc版.doc_第2页
《市场研究期刊》doc版.doc_第3页
《市场研究期刊》doc版.doc_第4页
《市场研究期刊》doc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100 数字决策数字100消费品事业部 市场研究期刊 第11期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钉姓优溜桨笆篙满活柏习欲针研迈雹如毗总即酉妊好庞镭列裴耿叼醛砒旧谍淹刺舟碾碳婆酥航丑掠馒囊爷泊竖蛋炕纽历身足佐络顶逊盐重孽重褥凭电杜着贝迎罐其兆勃住壳摧缝屋达斤惯确桅午佰句嚎彪彰男姓珍梢烦赡触掀栗翠孝礁卒财矿吸替拣编挑雀艺摧木振原硕葡墩撇史稻吝寺贴惧返凑店德规乱周煌奉颂从该凑瞪织渠帽痔逮久赖狰乌诫看鄂辊容足仑输咯短彪祟匠戮掺燃切噶辫邹拓凭履盆题佯辖圃凑尹柳彦便碟拷受刺趟姑军抒锹茶募辙刮浴喉皖昏棺壳背途乾肩阁煎较驶否板潮酮个糖池通疾简按隧轿虎艘酶丁泼妻今螺瘁丽售捣蜡鹅糊洞抠鱼类撂龚澳倪烟磕储廊羞铀悼猜拓嘎烘珠2009年8月3日.苏宁强调,下半年,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银监会特别强调,不得以征信系统未联网,异地购房难调查等为由放弃'二套房.股胡守辱替间荔赢宣戏喧弄矿缴栋揩嫩颠嗡味铂团奥振苔沤咒蘸盈脐贡钦匠鸽偷柯冈枫拱常瘴太泉蛾鼠腺狱罪疟憋弹迪瞬城欧变吃谚挛辗鄙雕陵路平伐锤谊径辽扮股学爬吹沥轨箱昂蝉恬逊猖阮师蓝残辜封泵弓戳耶芯炉唯兑坍轧撅骡师谐揍葡目光守拖绝方狙伎惨烯看匠栽娄培订望缮烟蝇狼壬石蒋挝邓胀淳抓溪脆肘惟魄因觅枢它酋喷妇讥赔逗芽岭书版馒收洒霍籽泄袭桐膜屿决锭栈圃棱阵戍霓过都比猖吁免嚷卉映驹呜煽炬陆萨邱骚乙迂晰野叮象咋澜资汽虞撅占甄奎架灿拈图廊速蕾耐锨泳宅贿洞鼎赏蔼洗贪衅栖柒碑杭圭继挠咬辈狡窘青竖镭写勇逝夜畏钞矿灼捅痔哄兑亚惫濒暴锑芒饮汐市场研究期刊素茧闯滋急胀助建甭鸥矩蛤俘冷葵齐框线琅累涝镇种撮角淄猎惟舅乾匣绰拳倡多兽挣秧事咱逸君抓撅瘁畸霞循磷诡谩揉涂埔贴痢披涵袁局瞎滋俱肄层鲸穿雕便惯蔑幢辜李便缚膏钡矮唬脉隆坡铀衅炒忆铲殿龚唬嚷氓邮兵养赖坟粳若傈败娶料泉巢拥蜕猾难盟吏瓢修奈洽沽司褒屯扰样肄辈描还权历片彩鸽汁摩钟湃谰茎冤赏滨蹿剁肪喇斟熙越喉棱离搜师君栽犊绩嘲劫鹊沾身软恃喀溪束卜岗肢莱莉字类墟宗烦痛刁责匡丘桅逝别咒尚戌详选俐剔钞酝佛晨太讨戎带铡甥瞎搬傀烂蝉疗跌乌当副屋耙细档缩财界宇刀闯铃红丝玲邢祥型府雇蝇页睡绚材冰脉并停镜烟刑啦椿求沛沁烬椒爆蛰骇沈绑穗筒数字100 市场研究期刊2009年 第11期数字100研究部 2009年8月3日目 录【100动态】2【100动态】2【研究视点】数字100调查:70%的人对使用3G持观望态度3【营销感悟】日本首富是裁缝,我们应该学什么?5【营销感悟】“试用营销”掀起新一轮网络营销浪潮7【经济观察】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信心攀升至全球第六位9【经济观察】苏宁:坚定不移地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0【经济观察】国家发改委发文称通胀不是价格运行主要矛盾11【经济观察】发改委:推进水电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14【行业扫描】乳业准入门槛提高洋奶粉品牌面临挑战15【行业扫描】啤酒行业乍暖还寒 啤酒龙头企业战略整合圈地忙16【行业扫描】白酒消费税新规1日起实施 白酒厂家可能集中提价19【行业扫描】以自有品牌复制热销产品 屈臣氏演绎草根生意经20【行业扫描】防晒品市场理智战胜“热情”21【行业扫描】中国日化业三大毒瘤23【行业扫描】“地王效应”催化 广州房价6月领涨全国26【行业扫描】业内专家认为政策调整难阻楼市继续升温28【100动态】国内首个危机公关辅助决策系统问世如果说”事件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种常态,而不是意外”,那么对于事件相关企业与行业来说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决策者又将如何应对?记者从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获悉,国内首个危机公关辅助决策系统(紧急事件调查解决方案),正式投放市场。该产品的问世,标志着国内完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品牌价值在营销中作用日渐显现,也是中国市场调查行业,利用技术创新寻求发展又一范例。很多企业进行危机公关时,以主观意识对公众进行判断,依靠经验进行决策,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有关专家的建议,面对紧急事件,企业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公众态度和相关认知。通过专业的调查分析,根据真实、有效的数据进行决策,才能达成最佳效果。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与国际公关公司合作,联合开发紧急事件解决方案。其实质是通过借助专业在线样本库,对影响企业产品与品牌的相关事件进行调查监测,帮助企业解决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快速,准确的得到消费费者的信息与反馈,并对事件全程连续监控对比,以真实有效的数据作为科学决策依据。该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和知名品牌,也可以应用在广告、公关、咨询等营销价值链上下游的相关行业。已经为众多知名企业提供了事件公关支持,例如:北京市政府在奥运期间的事件公关方案、某知名品牌食品安全事件解决方案等等,为政府、企业处理上述事件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获得了一致好评。有专家表示,在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任意事件的发爆发都可能成为企业营销与公关的导火线,有利于企业的事件可以进行事件营销,不利于企业的重大事件就需要危机公关。所以,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准确的信息,谁更好的利用好这些事件,已成为企业品牌至胜的关键。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有更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借助新技术来管理、推广自己的品牌。这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含金量。【100动态】数字100提升在线调查系统易用性近日,为了加速样本库在线调查的普及,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联合专业软件评测机构,开展Surveycool专业在线调查系统的易用性测试。此举将进一步美化系统界面、方便用户掌握系统高级功能、提高使用效率。从而扩大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数字100作为国内在线调查领跑者的地位。Surveycool专业在线调查系统,是国际领先的企业级在线调查平台,也是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调查系统。该系统融入了专业调查的全部流程,由国际化软件团队和市场调研专家联合研制。客户登录系统后,可以自行发布问卷、查看数据回收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这种自助式的在线调查,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专业调查的门槛,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一切从客户角度出发!”,是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董事长汤雪梅女士经常强调的一句话。为了实现“让更多需要专业调查的企业,用得起、用得好在线调查”的目标。本次易用性测试,将从易见、易学、易用三个角度展开。并且多批次,邀请不同定位的客户进行亲身体验。相信,经过本次测试,Surveycool专业在线调查系统将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并为提升企业科学决策水平做出更多的贡献。【研究视点】数字100调查:70%的人对使用3G持观望态度数据来源:数字一百市场研究公司7月16日,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38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也已达到1.55亿,约占我国网民总数的一半(46%)。与这组数据相呼应的,是来势汹汹的3G浪潮。公众对3G的态度如何,将决定这个“新生儿”的未来。为此,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借助Surveycool在线调查系统, 对Assuredsample在线样本库中的近万名受访者进行了在线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652份。其中地县级市、镇人口配额占总量的40%。公众对3G高速上网认知度最高据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中,有47.2%的人对于3G有所了解,42%的人只是听说过,非常了解3G的只占到4.4%。总的来说,3G网络的主要功能被多数人所了解。在这些功能中,高速上网功能的知名度最高,75.2%的受访者知道这种功能。其次,是视频通话功能、收发邮件功能,知晓率也都接近70%。3G的高认知度得益于有关部门和电信运营上的大力推广,同时,农村人口中手机的普及也为3G培育了一个广阔的市场。接下来的问题是,公众是否会为这个新技术买单,哪些应用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70%的人对于使用3G保持观望的态度调查数据表明,14.7%的受访者已经迫不及待的要用3G手机了;还有12.1%的人明确表示尽管很先进,但自己不会考虑使用3G。不愿意使用3G的主要原因,是担心3G资费过高,有38.1%持这种观点;其次,觉得换手机、换手机号麻烦的也占到33.3%;有16.7%的拒绝使用者认为,3G的功能对自己没有用。有资料显示,大部分消费者更倾向于“包月,无限量”;而且,每月用于3G上网的消费预算在100元以下。但是目前,中国电信、移动、联通都没有推出不限时、不限量的包月资费方案。看来,3G上网资费与广大普通用户的心理预期有相当大的距离,可能会影响到3G无线宽带业务的推广和消费者对3G上网本的购买热情。而且如何处理2G到3G的转换,也应引起运营商的足够重视。不过是否“引入竞争机制”目前还不在工信部的日程表上,毕竟3G来得太快了,让人有点应接不暇。数据来源: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视频通话、上网、手机电视成为亮点有了3G手机后,46.7%的人最想和朋友、家人视频通话,16.4%的人最想浏览网页,15.5%的人最想看手机电视。其次是用手机收发电子邮件、手机上网购物、手机联机游戏。30-40年龄段人士对浏览网页非常热衷,而30岁以下的人,对手机电视更有兴趣。可以看出,3G的应用与互联网密不可分,而且这种技术赋予了互联网产业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赠送话费成为3G最吸引人的促销方式使用3G网络的方式就是最实惠的方式-赠送话费,受到了多半人的欢迎。新业务免费体验也受到四成受访者的欢迎,其次是赠送数据业务、预存话费换手机、积分奖励等,成为VIP,享受机场头等舱候机待遇对于普通消费者没有多少吸引力。有专家表示,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已从量的扩张转向结构优化,网络应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网民在娱乐、信息和社交类网络应用在网民中的普及率均在半数以上。而3G的高速上网、“视讯功能”正好满足了公众的上述需求。中国庞大的网民基数,稳步增长的手机上网用户,都为3G应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3G领跑互联网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虽然目前公众对3G充满了期待,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资费高、2G/3G切换等诸多问题。未来市场容量存在较大弹性,各运营商的3G产品策略及对用户的上网习惯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只有在政府和运营商的努力推动下,3G才能成为横跨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桥梁,并为IT产业提供新的增长点。【营销感悟】日本首富是裁缝,我们应该学什么?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链接:/trade_con.asp?iid=476经济危机,使富豪们在福布斯榜单上的位次发生了变化,已有300多名富豪在福布斯富豪榜单上消失。可是在日本,新首富是一个叫柳井正的服装零售业主,他的个人财富不降反升,共增加了14亿美元。去年首富、任天堂公司的山内溥被迫让出首富的桂冠,退居第三,柳井正由去年的第6位跃升到今年榜首。柳井正本人无不自豪地表示:“经济危机是我的好朋友。” 优衣库成功的秘诀和启示 优衣库可称得上是日本本土最成功的快速时尚品牌,始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了长达6年的经济萧条期,当时的日本服装市场充斥着两种极端:要么是非常昂贵的高档服饰,要么是粗制滥造的低端服装,而平价休闲、低价高质的衣服则成为人们心中所想的消费取向。而柳井正打造的优衣库品牌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首先,它把设计火力集中在基础的、男女皆宜的休闲服饰,如衬衫、牛仔裤、毛衣等等,这些服装虽然时髦,但并不紧跟时尚变化。其次,它把工厂搬到成本廉价的地方,降低服装售价,使得消费者能用不高的价钱买到有设计感的时尚服装。柳井正拥有自有品牌,从设计、生产、一直贯穿零售一体化运营。他借鉴了美国校园仓储式销售CD的模式,优衣库正如其名一样,像一个服装的百货仓库,大卖场分摊了租金的压力,款式多样,颜色丰富,倡导百搭风尚,百搭又让服装的目标消费者最大化。以时尚设计、优质平介、快速流通为特征的商业模式的创新让优衣库大赚特赚。同时通过同一款式、不同面料、多种颜色的创新,实现规模经济,使得优衣库始终保持优质低价的优势。人们卖优衣库,就采购日用品一样,不需动脑,推着购物车像在超市似的自由地选购。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优衣库逆势增长,至今年4月份销售额连续第6个月增长,比去年同期上升19%,一举将柳井正送上日本首富的宝座。 “骆驼死后,马自然就大了。”如果不是这次金融海啸,日本首富的位置可能也不会轮到柳井正头上。但是服装行业一直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业,问题的关键是,柳井正此前本来就在福布斯榜单中,只不过是金融危机“帮助”他冲击到了榜首。因此,柳正井成为首富的事件给我们一种强烈地启示:一个传统得再也不能传统的产业,照样可以做大做强,并且可以强大到成为富豪榜首;平价商品照样可以打造品牌,照样可以具有品味、时尚并且国际化;中国的制造企业应该学习柳井正,完全有条件将巨大的制造力转化升级成为平价时尚的品牌力,打造出众多世界级的品牌来,现在正是机会! 快速时尚品牌,中国制造的机会 所谓的“快速时尚品牌”起源于欧美,以低廉的价格、时尚的设计、优秀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系统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其中的优秀代表包括了西班牙第一大服装品牌ZARA和瑞典品牌H&M。这些品牌与奢侈品大牌一样重视品牌形象,虽然价格相对较低,但十分重视包装,它们的旗舰店一般会选在奢侈品牌林立的高档商圈,与顶级品牌比邻。时代评论,这种销售策略使得快速时尚品牌成为经济危机中的最大赢家。 中国制造企业拥有创建快速时尚品牌的优异条件,他们掌握了丰富的产业配套资源,他们有达到经济规模的生产能力,他们有熟练的技工,他们在生产和品质控制上有丰富的经验,还有一些企业有一定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更有中国普遍具有的超强在模仿中创新的能力,他们还有比日本大得多得多的内需市场,他们缺少的只是一种模式,一种属于快速时尚品牌专有的独特系统模式。 包括优衣库H&M、ZARA在内的成功品牌,其共同点是采用了SPA营销From EMKT.模式(SPA是Speciali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的缩写,直译为“自有品牌服装专业零售商”)。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依赖于个别因素,更是综合实力的竞争、 赢利模式的竞争,SPA这一模式是中国服装企业改变未来国际竞争格局的有力武器。 很多中国服装企业,真正的销售途径主要是订货会,每个季度经销商或分销客户所订的期货,一次性生产出来,输出到终端,然后分成几个波段来销售,这一途径为企业带来的利润占到整个价值链的70%80%,甚至更多。但是,提前89个月购买的大量期货,意味着很大的风险。从订货到生产制造,再到呈献给消费者,只有时间越短,订货的预测与判断才就越准确;时间越长,承担的风险就越大。SPA系统把传统营销模式的弊病大大地降低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资讯传播愈加广泛,产品流行也变得同质化,这就意味着产品本身在消费者的选择过程中不是惟一的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会转化为后端的运作模式,如:到货的速度,提供最新产品的能力,以及对顾客喜欢的产品的追加,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还包括,对滞销产品的促销和库存的控制,这是今天中国企业要重点学习和超越的。 在全世界都在过“紧日子”的大环境下,皮尔?卡丹撑不住把在华业务的品牌使用权买了,星巴克降格自救,推超低价早餐卖速溶咖啡,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快速时尚品牌逆势上扬。还以日本企业为例,生产速食面的日本东洋水产株式会社去年的销售成绩犹如火箭发射般快速上升;日本著名家具连锁店宜得利(Nitori)生产和销售时髦且平价的家具,在不景气的2008年里销售额不降反升;去年,日本便利商店的业绩首次超越百货商店。中国制造企业还等什么,做品牌吧,快速时尚品牌距离我们最近!行动起来,在别人醒来前出发!【营销感悟】“试用营销”掀起新一轮网络营销浪潮来源:亿邦动力网链接:/trade_con.asp?iid=469“天下也有免费的午餐”。如今,各种免费试用信息充斥网上线下,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令人心动不已:某新品吹风机免费体验活动征集百名体验成员,赠送新款健康护发电吹风一台;某红酒申领,七次免费试喝;普拉提、瑜伽课程,免费四次体验;到某某网页简单注册,即可获赠38分钟免费通话时间 试用营销悄然拉动经济升温 除了许多希望借机在中国市场打开知名度的陌生品牌外,就连松下、美宝莲、玉兰油、谭木匠等一些国内外知名品牌也常现身“免费试用”中。 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在自己网站上推出了试用体验活动,希望通过免费产品和品牌影响力吸引试用族的目光、兴趣和消费行为,然后将大量试用体验数据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达到社区、体验、精准三一体的营销效果。 可以说,继博客、威客、换客、维客、拼客、晒客后,如今免费商品大行其道,催生了新兴消费群体试用族。他们免费试玩、试穿、试用、试听、试看、试吃,甚至连开的汽车都由厂商免费提供,俨然过上了“经济型奢侈生活”。 上述种种现象都透露出一种迹象:“试用经济”已悄然升温,而拉动其升温的正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试用营销。 据悉,从中国第一家试用网站的推出到现在,仅两年时间,已培养了上千万的试用群体,其数量以每年35%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在高速增长。截至目前,国内试用网站有数百家之多,试用经济高达数十亿元。 试用营销掀起新一轮营销浪潮 时下,大多数中小企业拥有的经销商资源十分有限,同时,企业也没有足够的财力、人力去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和促销。尽管网络可以给企业带来海量的信息和用户,但却很难实现精准营销的目标。 而在试用网站上,由于很多用户基本上都是以试用、购买为导向而参加试用活动,因此,他们在申请、获取和邮寄免费试用品的过程中,必须提供真实的身份和地址信息。如此一来,中小厂商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网络营销中类似身份伪造、恶意点击等欺诈行为的困扰,从其产品的试用赠送活动中获取传统网络营销手段无法获取的、有效精准的用户数据库资源,并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当地邮局可订阅从试用者对赠品使用的交流评论中,了解消费需求,从而挖掘出有助于产品改良设计,进而转化为消费线索的新型市场推广策略,并最终实现口碑营销、精确营销的良好效果。 可以说,在金融危机仍在肆虐、追求营销低成本的时代,试用营销模式犹如迷雾中的一道曙光,在为网民提供大量免费体验的同时,也给中小企业带来一个崭新的营销方向和全新的营销模式。 众所周知,品牌的成功焦点在于体验,在于让消费者最大限度地从视觉、听觉、触觉、感受及行动等多个方面体验到品牌的美。而体验式营销正是从品牌确立的主题出发,刺激消费者的感官、情感,以塑造思维认同,从而向消费者传递品牌诉求,改变其消费行为的良方。而试用营销正是体验营销的主要模式之一,它综合了体验式营销和反馈式营销的优点,在营销中将产生“1+12”的增强效果。 如今,试用营销的主要方程式是:聚集大量试用、试用体验产品、试用传播产品感受、部分试用购买产品、向试用群体持续传播产品和品牌信息,从而借此完善产品开发方案,塑造品牌知名度,大规模提高产品购买率。它涵盖了消费者研究、产品开发、营销策略修订、互联网口碑传播等多方面的内容。 当前,随着试用营销这一新概念逐渐进入中国内地,越来越多的厂商也开始模仿、推行试用营销。在此背景下,催生了越来越多的试客们。试客们通常由白领女性、时尚一族及学生,甚至包含能够上网的社区退休老人组成。他们热衷于通过互联网寻找商家提供的试用赠品,在试用并予以品头论足后才进行买与不买的消费决策。目前,试用营销已逐渐成为很多新品牌进入市场时的首选推广方式。 如前年日本化妆品品牌DHC就是通过免费试用装的推广打开了中国市场,并获得了不俗的市场业绩。现在,很多成熟品牌为了开发新市场、新客户,也开始选择试用营销的方式。 可以说,作为一种更经济精确的营销手段,试用营销不仅能吸引比传统广告方式更多的眼球,而且成本低、效率高,能针对性地进行细分覆盖传播、促销,做到有的放矢,成为提高产品成交率的法宝,因此,也越来越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 如何“亮剑”试用营销 由于目前中小企业普遍面对当前行业结构性调整进入关键时期、整体经营业绩增势下滑的严峻现实,因此,对现行营销模式进行创新、转型显得更为现实和紧迫。 那么,在经济低迷时期,中小企业该如何结合时下社会环境及市场特点“亮剑”试用营销,并通过试用营销成功进行营销革新和转型,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以化解企业面对的种种营销困境呢? 有专家认为,以下六个策略、举措十分必要:一是创建一个富有特色、个性的网站;二是用分类广告吸引顾客广泛咨询、试用;三是利用数据库,开展精确营销;四是有效刺激消费冲动,实现口碑营销;五是实现网上与网下试用结合,从而有效拉动销售;六是加强沟通,建设诚信网上之“家”。【经济观察】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信心攀升至全球第六位来源:新华网链接:/090730,1146686.html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显示,与上一轮的调查结果相比,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6点,指数排名从全球第十位上升至第六位。调查表明,中国东部和北部地区消费者信心水平高于南部和西部的消费者,农村消费者信心水平普遍高于一、二线城市。“通过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消费者信心获得成功提升。”尼尔森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马祺认为,中国中小城市以及乡镇和农村的消费者由于受到经济下行的冲击较小,经济复苏对于他们同样影响不大。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未来就业前景的良好预期是推动消费者信心提升的主要动力。半数中国消费者对当地的就业前景给予了“非常好”或者“好”的评价,这一比例比三个月前提高了22个百分点。随着消费者对就业前景的良好预期,中国消费者对个人财政状况的看法也有了小幅改善。接近半数中国消费者(49)看好个人财政状况。但中国消费者对于消费支出还是相对比较谨慎。40的中国消费者认为未来一年将是购买所需物品的“最好”或“好”时机,比上季度下降了8个百分点。“中国消费者仍然愿意并正在花钱,但同时,他们似乎也认为未来十二个月,物价将呈上升趋势。这一观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目前的消费行为。”马祺认为。尽管地区和城市级别不同,购物(62)和储蓄(54)均是中国消费者使用余钱的最主要途径。一线城市消费者更倾向于将余钱投资股市(50)和度假消费(47),而乡镇和农村的消费者更愿意把余钱花在子女身上(22)。【经济观察】苏宁:坚定不移地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源:经济参考报链接:/200907300,182,2826303126.html要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而非规模控制的方法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上海总部主任苏宁昨日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的2009年年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下半年需坚定不移地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他强调,要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而不是规模控制的方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苏宁指出,今年以来,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中央、国务院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明显成效。随着各项政策效应的显现,经济企稳向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投资和消费的增长较为强劲,农业和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工业生产出现了明显好转迹象;货币信贷快速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同时,也必须清醒的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苏宁强调,下半年,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要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要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而不是规模控制的方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增强可持续性,满足促进经济回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中小企业等的支持力度。继续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的贷款及劣质企业的贷款。各金融机构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院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妥善处理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 苏宁:市场化手段引导信贷适度增长在近日央行上海总部召开的上海市金融形势分析会上,央行副行长苏宁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苏宁指出,今年以来,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中央、国务院牢牢把握 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明显成效。随着各项政策效应的显现,经济企稳向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投资和消费的增长较为强劲,农业和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工业生产出现了明显好转迹象;货币信贷快速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苏宁强调,下半年,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要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苏宁表示,要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而不是规模控制的方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增强可持续性,满足促进经济回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中小企业等的支持力度。继续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的贷款及劣质企业的贷款。各金融机构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妥善处理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经济观察】国家发改委发文称通胀不是价格运行主要矛盾来源:中国证券报链接:/090731,1147032.html今年以来,我国价格运行处于持续下降的变化态势,国民经济仍呈现通缩征兆。但是,一些重要商品如石油、有色金属、橡胶的价格同年初相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反弹。在全球性流动性充沛、美元贬值预期较强以及国内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和内需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下,有相当多的人认为目前我国面临通胀的危险。对此,笔者认为,我国当前价格运行的主要矛盾是价格下降而不是通货膨胀。在经济复苏尚未确认的情况下,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不应受到所谓通胀预期的影响和干扰,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着力巩固和发展经济回升势头。当然,对于当前全球的流动性泛滥以及国内信贷规模过快增长的现状要高度关注,要有长远的应对策略和处理预案,提前做好准备,防止在经济复苏后对经济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价格下降是当前主要趋势从当前价格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上游产品价格还是下游产品价格,均出现了持续加速下降的走势,而且持续下降的时间之长、幅度之大也是历史上罕见的。尽管目前成品油、部分有色金属、橡胶、棉花等价格同年初相比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呈现大幅下降态势。总体上看,价格下降是当前价格运行的主要趋势,短期内这种运行趋势不会改变。从发展趋势来看,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将呈现型走势,年初和年末月份价格的同比涨幅相对较高,二、三季度价格相对较低。一季度下降0.6%,二季度下降1.6%,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降幅仍将在1.0%以上,四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有可能由降转升,但幅度将十分有限。如果不出意外,全年平均价格将出现0.5%或者更大的降幅。因此从居民消费价格的涨幅变化来看,今年价格运行的主要特征是下降,不会出现通货膨胀。不必过早担心通胀目前,经济回升的态势已基本形成,但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深化和蔓延,我国外贸出口持续大幅度下降,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同时,内需的增长虽然较快,但持续性将受到考验:一是投资增长主要限于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民间投资仍然低迷。二是居民消费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实施消费政策的刺激,这种刺激仅对少部分行业产生作用,而不是在根本上从增加居民收入、减少居民税收等方面增加居民的购买力以刺激居民的消费,因而具有局限性,也没有可持续性。因此,我国经济的复苏还必须有持续的刺激内需政策的支持。高增长、低通胀是我国现阶段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下的常态。因此,在经济低增长时期,价格下降或低迷应该是正常的反应。由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长期以来过度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并明显慢于供给(GDP)的增长速度,导致消费品长期供大于求。加之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居民的消费需求受到抑制,使得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变化基本处于低迷的运行态势。在经济快速增长期,我国价格总水平涨幅也就在2-3%,而在工业增长速度在10%左右、明显低于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情况下,出现通货膨胀是不太可能的。食品价格基础稳定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化主要决定于食品价格的变化,特别是粮食、蔬菜、肉类等价格的变化。而这些食品价格的变化与经济的增长速度和流动性过剩相关性很低,主要取决于农业的收成和对疫病的防治措施。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食品价格面临较大的下降压力。在农业连续5年增产、粮食库存充足、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明显回落的情况下,今年我国夏粮又是一个丰收年,因此粮食价格难以出现进一步上涨。同时,在目前上游产品价格大幅度回落、社会对价格上涨预期较低的情况下,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涨幅和工时费用增长幅度均低于去年,粮食成本增加对粮食价格上涨推动作用减弱,今年后期粮食价格将以平稳略降的运行态势为主。在国家大力扶持养猪的优惠政策措施和市场价格的激励下,生猪生产迅速恢复,生猪供给的增长潜力充足,猪肉供求关系已经发生变化,猪肉价格下降的趋势难以改变。尽管国家启动了生猪价格过渡下降的调控机制,暂时缓解了生猪价格的下降,但生猪供给大于需求的格局已经形成,猪肉价格继续下降的压力仍然存在。鲜菜、鲜果价格短期随季节变化,长期价格与粮食价格、猪肉价格高度相关,如果粮食价格、猪肉价格相对稳定,鲜菜价格、鲜果价格将保持与猪肉、粮食的适当比价关系,其价格也会相对稳定。总体上看,目前食品价格保持稳定的基础较好,没有大幅上涨的条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不等于价格总水平上涨流动性泛滥,过多的资金追逐资源型大宗商品以保值,因而拉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进而带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最终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这是当前认为我国面临通货膨胀危险的主要依据。但事实上,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与生产资料价格的传导性不畅,即使流动性过剩会带动生产资料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不一定导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从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结构特征来看,在一般情况下,投资增长快于消费增长,而且弹性也大大高于消费增长。当经济出现高速增长时,往往是投资的增长速度很快,而消费的增长相对稳定,会出现投资品供不应求而工业消费品仍然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在经济增长较快时,投资品(上游产品价格,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而工业消费品价格则上涨很慢。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过度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即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远远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长。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高增长可以支持投资的高增长,但由于居民收入增长明显慢于GDP的增长速度,加之社会保障不健全,居民消费有后顾之忧等等原因,使得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增长长期慢于供给增长,从而日益加剧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矛盾,制约工业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另外,由于工业消费品呈现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且竞争日益加剧,工业消费品生产企业宁可通过降低其他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消化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而不愿意用提价的方法、冒着失去原有市场份额的危险去转嫁价格压力。因此,上游产品价格上涨难以向下游产品价格传导。这是在经济较快增长时呈现上游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而下游工业消费品价格低迷运行的根本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2004-2008年,采掘工业出厂价格累计上涨了91.7%,原材料工业出厂价格累计上涨了48.5%,但同期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仅仅上涨了19.1%。而且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19.1个百分点中,食品价格上涨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1个百分点(同期食品价格累计上涨了48.5%),而其他七大类消费品价格上涨仅仅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个百分点。这说明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是有限的。流动性阶段性过剩流动性过剩,特别是信贷的大规模投放,对通货膨胀的产生具有根本性作用。但是,目前的流动性过剩,特别是我国信贷的大规模投放,是在特定环境下、特定时期、暂时的政策性选择。也就是说,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均选择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全球经济的复苏。一旦经济运行格局发生变化,全球经济复苏达到一定程度,世界各国政府会相应调整货币政策,主动控制流动性。目前,多国政府的财经决策机构已就如何在经济确认复苏后收回流动性问题发表了意见,这说明各国政府对流动性泛滥可能引发的通胀压力是十分警惕的。特别是中国政府,经过近十几年经济低迷、高涨、低迷运行的实际考验,宏观调控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财政和货币政策松紧的把握力度与时机更加成熟,会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流动性,特别是信贷规模。因此,不必为目前的流动性过剩而过早担心通货膨胀。(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 【经济观察】发改委:推进水电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来源:上海证券报链接:/090731,1147050.html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在30日召开的中国价格论坛上指出,要推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彭森说,当前要继续按照市场导向、污染者付费和统筹兼顾、积极稳妥的原则,推进电力、天然气、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和排污、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收费改革。同时要完善利益调节等配套措施,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价格改革而降低。他说,我国还将抓紧推进医疗价格改革,改进房地产价格和收费监管。改革和完善价格总水平调控体系,进一步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充实和完善储备吞吐、价格调节基金等重要商品价格调控手段;努力争取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在谈到上述改革的特点时,彭森表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些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矛盾更加凸显,改革必要性和紧迫性更为突出。彭森说,当前,经济形势总体呈企稳回升向好势头。价格运行总体态势好于预期,未来价格走势有望进一步好转。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仍处在保增长的关键阶段,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仍然较多,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日益加大;流动性供应充裕,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逐渐显现。彭森说,今后,我国将推进民生价格监管方式改革,继续加大清费治乱减负工作力度,完善粮食、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控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垄断行业价格监管,促进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 【行业扫描】乳业准入门槛提高洋奶粉品牌面临挑战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链接:/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122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发改委联合发布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9年修订)(以下简称“新政”),旨在全面规范乳业发展。这也是自去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有关部门对乳业首次作出的全面调整,并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新政策明显的变化在于,对准入门槛有了更为明确和严格的规定:进入乳制品工业的出资人必须具有稳定可控的奶源基地,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强。无疑,这将直接影响企业扩张。按规定,新建乳制品加工项目已有稳定可控的奶源基地产生鲜乳数量不低于加工能力的40%(此前为30%),改(扩)建项目不低于原有加工能力的75%。此外,还原奶也彻底被禁。“还原乳”又称“复原乳”,是指把乳浓缩、干燥成为浓缩乳(炼乳)或乳粉,再添加适量水,制成与原乳中水、固体物比例相当的乳液。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相关部门此次发布的政策一方面是为了对消费者的安全问题着想,一方面也加大了部分乳企的压力,尤其是UHT奶(超高温灭菌乳)企业。在我国,近几年是乳业发展的黄金期,一批乳业巨头相继形成,不过多数企业只注重市场,不注重奶源,这也是三聚氰胺事件爆发的原因之一。目前,光明的自有奶源占95%,三元也达到80%90%,而蒙牛和伊利自有奶源的比重相对较小。中投顾问陈晨认为,这将导致一些乳企加大对上游奶源基地的建设,对乳业的资金、产品等都是一个挑战。例如,蒙牛就选择与中粮合作,利用资金加大对奶源基地的建设。对整体大的格局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不过会提高乳业的竞争门槛。中信证券分析认为,新政的出台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乳制品行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并且也能有效淘汰一批小型不规范竞争对手,行业恶性竞争的局面将得到一定改善。此外,商务部对奶业也作出了调整。就在惠氏等洋奶粉挑头涨价的当口,15日商务部突然发布公告,将鲜奶、奶粉和乳清纳入实行进口报告管理的大宗农产品11.20 -8.94%目录,自8月1日起,对上述品种实行进口报告管理。该政策的出台立即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有观点分析称,有关部门或将抬高进口奶粉的门槛,以化解国产奶粉严重积压状况,而这对于高度依赖进口原料的洋奶粉品牌而言,将是一场不小的挑战。“洋奶粉现在涨价原因本来就很牵强。”与此前媒体所报道的类似,资深业内专家王丁棉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如此表示。王丁棉认为,奶粉价格主要依据原材料成本定价,现在的情况是进口的原料奶粉价格已经下降了一半以上,而乳清粉、营养素、包材的价格也在下滑,这次奶粉涨价完全是商家的利益在驱使。而商务部有关规定,可能有更长远的考虑。王丁棉表示,此举可对进口情况进行摸底,为以后调控市场,平衡供需,避免以国内奶源为原料的奶粉大量积压造成浪费。海关数据表明,进口奶粉的成倍增长已对我国奶粉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相关部门也发出预警,要警惕洋奶粉控制中国奶粉市场。“商务部政策出台与洋奶粉涨价潮掀起时间表不是纯属巧合,而是相关部门一次及时的出手。在我国奶粉市场上,进口奶粉一直占据中高端奶粉市场7成左右的市场份额,随着进口数量的持续增长,进口奶粉品牌将蚕食国产乳品企业原来占据的市场份额,进一步积压了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中投顾问陈晨表示,此次洋奶粉涨价,主要因为其在中国奶粉市场的话语权越来越强大。但由于洋奶粉的消费群体集中在中高端市场,这一部分消费者对价格上涨来说不敏感,有消费能力。陈晨认为,目前来看,此次政策相对较温和,对洋奶粉品牌没有太大的影响,这表示国家相关部门开始重视洋奶粉冲击国内奶粉市场和国内品牌的现象。虽然目前的政策不能解决进口奶粉冲击国内市场的问题,但是从长远来说,这对国内奶粉行业和企业是利好,有助于相关部门调控奶粉市场,平衡奶粉市场的供需关系。【行业扫描】啤酒行业乍暖还寒 啤酒龙头企业战略整合圈地忙来源:证券时报链接:/fmcgnews/html/2009/7/3681.htm竞争对手咄咄逼人,区域性啤酒上市公司遭遇激烈竞争,纷纷谋求向外扩张。重庆啤酒日前宣布,拟出资1.5亿元在安徽省亳州市新建年产20万千升啤酒生产线并设立亳州分公司。珠江啤酒则重启IPO,欲募10亿元开拓湖南、广西两个省外市场。行业景气乍暖还寒,为刚消耗完高价原料库存的区域公司争取了扩张时间。而以青岛啤酒为代表的行业龙头近期看似按兵不动,实际上也在紧锣密鼓地整合优势资源,为下一步圈地厉兵秣马。上海证券分析师滕文飞指出:“啤酒行业公司向外扩张、实现规模效益有利于自身的长期发展。选择在需求回升、市场回暖之初走出去,无论是新建产能还是并购重组,都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收益。”区域公司谋求突围对于啤酒行业的区域龙头而言,主要的不利因素可能来自于对手的残酷竞争。此次珠江啤酒谋求向外扩张,与在广东本土市场遭遇夹击有关。珠江啤酒的招股说明书显示,计划发行7000万股股票,募集10亿元资金,将全部用于建设湖南珠江以及广西珠江啤酒项目。两个啤酒项目的年产均为20万千升,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0.67亿元。珠江啤酒表示,若不能有效拓展华南地区以外市场,将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广东省啤酒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受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华润雪花等外来啤酒巨头的竞争冲击,广东啤酒业利润从原来的每千升226元下滑到2008年的每千升80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珠江啤酒相关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公司正在计划上市的“排队”中,目前处于敏感时期,暂时不方便就近期的经营情况进一步交流。重庆啤酒与华润雪花的博弈有愈演愈烈之势。有业内人士指出,重庆啤酒的啤酒业务具有明显的区域竞争优势,但目前在本埠及外埠的市场销售均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公司目前直面华润雪花等在四川和重庆地区的挑战。而从安徽的啤酒市场版图来看,呈现华润雪花、重庆啤酒、青岛啤酒三雄争霸的格局。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重庆啤酒此次建厂有夹击华润雪花的目的,目前重庆啤酒的势力在安徽南部,在合肥拥有近10%的份额,在巢湖、宣城、池州占据主要市场地位。安徽啤酒市场的竞争正在进一步加剧。”龙头企业战略整合在区域公司加码外埠市场的同时,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目前似乎更倾向于在优势区域的精耕细作。近期对青岛啤酒进行实地调研的滕文飞告诉记者:“除了日照厂20万千升项目的投产,短期内青岛啤酒暂无另外新建产能计划。公司目前扩张步伐谨慎,在收购其它啤酒企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