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商业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商业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商业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商业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城市x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x城市x商业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x市x安防工程有限公司目 录第1章工程概述及总体说明71.1项目概述71.2需求分析71.3总体解决方案81.4设计依据及标准201.5设计原则21第2章弱电综合管网桥架242.1系统概述242.2需求分析242.3总体设计242.4系统设计说明252.5功能介绍26第3章机房建设系统273.1系统概述273.2需求分析273.3总体设计273.4系统设计说明283.5功能介绍32第4章综合布线系统344.1系统概述344.2需求分析344.3总体设计354.4系统设计说明354.5功能介绍39第5章信息网络系统405.1系统概述405.2需求分析405.3总体设计415.4系统设计说明415.5功能介绍43第6章有线电视系统516.1系统概述516.2需求分析516.3总体设计516.4系统设计说明516.5功能介绍52第7章程控交换机系统547.1系统概述547.2需求分析547.3总体设计547.4系统设计说明557.5功能介绍56第8章视频监控系统588.1系统概述588.2需求分析588.3总体设计598.4系统设计说明608.5功能介绍64第9章楼宇对讲系统659.1系统概述659.2需求分析659.3系统设计669.4功能介绍67第10章无线对讲系统6910.1系统概述6910.2设计需求6910.3总体设计6910.4系统设计说明7010.5功能介绍73第11章入侵报警系统7511.1系统概述7511.2需求分析7511.3总体设计7511.4系统设计说明7611.5功能介绍77第12章电子巡更系统7812.1系统概述7812.2需求分析7812.3总体设计7912.4系统设计说明7912.5功能介绍79第13章电梯五方对讲系统8113.1系统概述8113.2需求分析8113.3总体设计8113.4系统设计说明8213.5功能介绍83第14章门禁及一卡通管理系统8514.1系统概述8514.2需求分析8514.3总体设计8714.4系统设计说明8714.5功能介绍88第15章停车场管理系统9015.1系统概述9015.2需求分析9015.3系统设计说明9115.4功能介绍93第16章停车场车位引导及反向寻车系统9616.1系统概述9616.2需求分析9616.3总体设计9616.4系统设计说明9616.5功能介绍102第17章客流分析系统10717.1系统概述10717.2需求分析10717.3总体设计10817.4系统设计说明11117.5功能介绍127第18章楼宇自控系统13118.1系统概述13118.2需求分析13118.3总体设计13118.4系统设计说明13318.5功能介绍133第19章智能照明系统14519.1系统概述14519.2需求分析14519.3总体设计14519.4系统设计说明14619.5功能介绍148第20章能源管理系统14920.1系统概述14920.2需求分析14920.3总体设计15020.4系统设计说明15020.5功能介绍152第21章IBMS管理系统15421.1系统概述15421.2需求分析15521.3总体设计15821.4系统设计说明15921.5功能介绍169第22章WIFI网络及智能导航系统17122.1系统概述17122.2需求分析17122.3总体设计17222.4系统设计说明17322.5功能介绍174第23章多媒体信息发布及LED大屏系统18323.1系统概述18323.2需求分析18323.3总体设计18423.4系统设计说明18523.5功能介绍188第24章背景音乐系统20124.1系统概述20124.2需求分析20124.3总体设计20124.4系统设计说明20224.5功能介绍203第25章物业管理系统20625.1系统概述20625.2需求分析20625.3总体设计20725.4系统设计说明20725.5功能介绍209第26章多媒体会议系统21126.1系统概述21126.2需求分析21126.3总体设计21226.4系统设计说明21326.5功能介绍219第27章访客登记系统22027.1系统概述22027.2需求分析22027.3总体设计22127.4系统设计说明22127.5功能介绍226第28章智能家居系统23228.1系统概述23228.2需求分析23228.3总体设计23228.4系统设计说明23328.5功能介绍241第1章 工程概述及总体说明1.1 项目概述本项目位于山西x县东城区,地处虹通大道与玉峰路交汇处,北邻检察院和工商局,南邻广电中心和大槐树文化中心。拥揽商业中心、学区中心、政府行政中心。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70000,约合105亩,总建筑面积26万,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4万,容积率为3.42。用地内部共布置18栋住宅建筑,住宅共1968户,背面临街为5栋32F高层住宅,中心广场布置1栋两层花园洋房,其余12栋建筑为17F/18F高层住宅,沿南、北、西侧布置商业裙房并设小区出入口各一处;中部高层采用弧线型点式布局,形成“两轴一带、多园一心”的总体规划布局结构。 1.2 需求分析1、气候因素山西x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多风少雨,升温快、蒸发量大;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步;秋季处于夏季风向冬季风过渡时期,前期夏季气候特征占优势,后期秋高气爽,但为时较短。光热资源比较丰富,水分资源不足,气象灾害多“十年九旱,旱涝交错”。2、用户的需求因素 提供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和舒适的商业环境; 提供高品质的优质服务环境; 提供信息高速公路的办公入口,便捷、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功能; 网络化的智能控制; 提供丰富多彩和高品位的文化娱乐生活;3、物业管理的需求因素 实现社区集中管理和区域控制的有机结合; 整体系统构建充分考虑系统的扩展性; 对社区的整体环境进行实时的监控管理和安全防范; 对社区的各类信息实行计量和统计,实现集中管理,达到经济、实用、方便; 提供种类齐全、轻松周到、面向用户的商业服务。 提供各种交流平台,促进管理人员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通畅的交流; 提供各种用户管理辅助系统,提高物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了满足需求,设计中将目前国内外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TCP/IP网络技术、视频编码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等运用在社区智能化建设中,在提供温馨、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和优质的服务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人力成本、实现安全可靠运行、提高服务的响应速度,使建成后的社区能够高效、稳定的运营,有效提升社区效益和品牌形象。1.3 总体解决方案1.3.1 总体设计思想在总体设计x城市x商业小区智能化系统方案时,我们本着以下总体设计要求: 适用的就是最好的对每一个智能化子系统,并不一定都要选用当今最先进的技术与设备,而是要面对社区的经营定位、未来技术及市场发展趋势、现今实际情况等加以全面考虑,构架实用化的、性价比高的、可升级的系统;不应盲目上高档设备,造成浪费; 符合将来管理、运营要求的智能化系统的选择,不应该一味强调创新性,设计上更多需要考虑管理者使用的连贯性。本项目将来由x城市x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管理者已经有他们熟知的操作系统和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x城市x的物业管理公司的弱电规范和要求,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他们成熟的平台,建设符合管理者的习惯和要求的系统,满足运营需要,提高系统投资性价比; 建设目的明确首先,智能化系统工程不是为技术,而要针对具体项目的应用领域和项目今后的运营及管理方式,应明确三个建设目的,即:u 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u 为经营管理助力;u 开源节流、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各系统应通盘考虑虽然x城市x商业小区智能化的子系统众多,但以上述三个建设目的为纲领,抓住其要点,便可优化配置各子系统。如:每个系统建设的目的,每个系统的投资比例,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等。各子系统应尽量互通、互联,以提高整体效能,应尽量构架在同一网络基础上,以降低造价、易于使用维护、方便升级,等等;设计中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整个系统具有充分的可扩展性,达到较高的性能价格比,确保本工程成为技术先进、可靠实用、经济合理的商业综合体。1.3.2 设计重点难点说明本项目在当地定位高端,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强,设备配置齐全、管理功能复杂,在智能化系统建设和管理上面临着诸多难点:难点一:建筑智能化系统多,要控制管理的区域多,必须要采取集中管理和楼层控制相结合的方式;难点二:本项目内设置的各型智能化系统,存在着联动控制,协同工作的要求,以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难点三:建筑内各系统设备的信号传输、供电、自身保护、管理模式等存在着统一、高效管理的问题;难点四:本项目为多期建设的项目,在设计一期的智能化系统时,需考虑此部分系统与后期建设的项目的衔接、管路和端口的预留。根据商业小区的实际情况和管理方式,我司根据大型数字化社区的建设经验认为,应该采取综合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集成优化的信息管理方案本项目采用“网络化”设计、“一体化”集成的设计思想,基于TCP/IP网络,对本项目的整体智能化进行集成进行设计。利用社区局域网,通过智能社区集中管理平台把所有子系统设备数据集成到中央控制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实现整体社区各子系统的统一调度、资源共享。通过管理平台的权限设置、模块设置,各分控管理中心电脑可以通过网络登录到中控中心管理通过该方案的实施,基于社区局域网络的扩展,社区后期建设的项目可以方便的通过网络连接到中央管理平台,使所有智能化系统有机无缝的融合,使整个社区形成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建立实用、可靠、扩展性好的一体化信息系统集成,在管理信息域,最终实现社区内整体性的信息交互和信息共享。对社区内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确保社区内的设备处于高效、节能和最佳的运行状态。综合全面的安全防范体系本项目作为高尚商业社区,其用户的社会层次高、经济状况佳,因此也容易引发恶性的案件,因此要解决好该区的安全防范问题。但其开放性对安全防范系统的有效建立是一大难点。对此,我们提出安全防范方案设计将重心放在社区内部,设置多道防线,通过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住宅、用户的防范。对于公建,是公众活动的区域,应以门禁、巡更、电视监控等更为人性化的防范为主。安全防范系统总体上采取社区周界和出入口、社区内部、楼层单元、办公四层防范体系,实行区域安防报警、门禁管理与视频监控系统、电子地图联动控制,一改习惯的被动防范为主动防范。安全防范技术采用物防、人防、技防多种防范手段,即物理设施、保安巡逻、安防及楼宇对讲系统,形成立体交叉式防范系统。高效便捷的公共设施管理在以“人性化”设计为主的今天,社区的功能日益完善,超市、活动场所、车库等设施应有尽有,物业管理内容也涉及更广。有效地管理社区、及时收集各类信息、简化操作过程、及时对事件作出反应,实现物业管理的现代化已经是社区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本项目作为高尚、理想的居住区,有相当数量的现代化设备用于给用户安全感,为用户创造一个舒适、安静、温馨的居住环境,同时改善物业公司的管理水平,提高物业部门的工作效率,对于这些设备必须要有一套切实可用的楼宇自控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但大型住宅社区不同于普通社区,社区内各种设备设置分散,运行相对独立,因此要选一套经济、可靠的公共楼宇自控系统。妥善可靠的供电接地措施为保证智能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供电问题也需重点考虑,就近取电方式均存在着用电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因此智能化系统的供电设计需根据整个系统的构建方式进行供电,采用UPS集中供电的方式。本工程的智能化系统供电设计为由变配电间引两路供电线路至智能化系统的总配电柜,由智能化系统总配电柜再分多路至管理中心和组团机房的独立UPS电源,弱电设备的供电统一由UPS电源集中供电。系统整体接地接入项目整体接地网,接地电阻1欧。对本工程的电源防雷设计了三级防雷防浪涌保护(即防直接雷击、过压、浪涌吸收保护)。信号防雷主要为系统进线的弱电信号引入部分。1.3.3 设计范围 基础系统:u 弱电综合管网桥架u 机房建设工程u 综合布线系统u 信息网络系统u 有线电视系统u 程控交换机系统 管理应用系统:u 视频监控系统u 楼宇对讲系统u 无线对讲系统u 入侵报警系统u 电子巡更系统u 电梯五方对讲系统u 门禁及一卡通管理系统u 停车场管理系统u 停车场车位引导及反向寻车系统u 客流分析系统u 楼宇自控系统u 智能照明系统u 能源管理系统u IBMS管理系统 感受系统:u Wifi网络及智能导航系统u 多媒体信息发布及LED大屏系统u 背景音乐系统u 物业管理系统u 多媒体会议系统u 访客登记系统u 智能家居系统1.3.4 设计重点1.3.4.1 弱电综合官网桥架为弱电智能化系统提供弱电配合保障,主要包含室内桥架部分,线管部分,室外综合管井部分的管线路由。桥架管道路由统一规划,根据最优路线原则设计路线,优化整个智能化系统的路由。1.3.4.2 机房建设工程机房建设工程考虑建设范围包括:不间断UPS电源系统,机房防雷接地系统,防静电地板系统,机房插座布置,机房空调,机房照明,机房安防系统(门禁,报警,监控,综合布线)。为了保证智能化设备24小时不间断运行,同时为了减少市电停电与发电机供电切换瞬间对智能化设备的电涌冲击。本系统设计在机房配备UPS,保证在市电停电的情况下智能化设备能正常运行不低于1小时,UPS功率根据各机房所承担的智能化供电需求而定。1.3.4.3 综合布线系统系统主要用于社区的通讯系统,从电信机房到各个楼层的布线。可以为业户提供方便网络的接入。物管中心设置网络语音点,其他功能区均采用光纤到户,信号经通讯机房引出,在弱电井设置汇聚点,不采用分光器。主干光缆采用多芯单模光缆,入户光缆采用两芯皮线光缆。系统的设计采用开放式结构,支持语音及多种计算机数据信息数据的传递,在应用层上,可以支持会议、多媒体、音视频传输等,系统兼容性强,以支持目前或者将来新技术的接入。1.3.4.4 信息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含无线覆盖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INTERNET/INTRANET、多媒体库数字通信等先进技术构筑社区的网络平台,实现绘图、管理设计生产的现代网络化;建立先进的网络自动化管理系统。系统分为办公内网及智能化专网,外网及无线网,各网络物理隔离。内网主要用于楼内办公及物业管理专用,采用内部局域网专网专用的方式,智能化专网为智能化设备的通讯,如监控、门禁、对讲、车场收费、设备管理等各子系统内部或子系统相互间的通讯。系统以每户或每间办公室/每间商铺为基础单元设置户内弱电箱,采用光纤入户。文化中心设置的无线WIFI覆盖。 物管中心设置网络语音点,供用户设备直接连接上网。1.3.4.5 有线电视系统系统采用信号放大分配网络架构设置,采用75-5铜缆入户。社区预留有线电视接入,方便用户的不同需要,设置有线电视系统,以每户或每间办公室/每间商铺为基础单元,设置一根75-5铜缆。1.3.4.6 程控交换机系统物业办公/商务办公可建设一套集团电话,设置数字用户/模拟用户,设置内线,外线,话务台。终端用户包括商业零售业主和公寓住宅业主,主要采用光纤到户技术集合三网融合理念,其终端接入运营商信号。1.3.4.7 视频监控系统本系统的设计要重点突出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图像采集的高清度以及整个系统的网络化、应用的多媒体化、管理的智能化和集成的专业化。本系统主要对各主要出入口、主干道、地下车库出入口、地下车库内主要车道、楼栋与车库相连出入口、车库通地面出入口、电梯前十、电梯厅、扶梯处、商业中心等。在这些人员活动频繁的区域,对所有的人员、车辆、重要的防范区域进行24小时监控,以便发生问题时能够快速查询、处理。根据规划图纸和现场地形设计,我们从以下几个位置进行全面的设计。 楼栋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重点监看人员面部特征和体貌特征,如眼镜、痣、疤痕、发型,眉眼;男女、着装、颜色、身高、胖瘦等特征); 地下车库出入口(监看车辆的行驶、活动情况); 地下车库内(监看车辆的行驶、停放情况); 弱电机房(监看人员面部特征和体貌特征);1.3.4.8 楼宇对讲系统前端设计说明在社区进户大门门口处设置一台可视门口机,并配置电控门锁,业主可用钥匙开门,访客则可通过对讲可视门口机与业主取得联系并获得许可后才能进入用户内。每户室内设置一台楼宇对讲分机。系统中心设置在控制中心设置楼宇对讲管理中心机一台,用于接受门口机及分机的呼叫,并可呼叫各区任一分机,与之通话。在控制中心设置发卡中心,所有卡在发卡中心统一授权(发卡、挂失、销卡、回收等)后,系统自动做任意的智能化判断,无须再到各子系统(门禁系统、停车场系统等)进行任何授权操作便可使用,真正实现“一卡在手,通行无阻”。传输设计系统采用智能化专网传输;总体架构,一根网线,贯穿所有,联网布线简洁。1.3.4.9 无线对讲系统社区是一个对形象要求高、反应速度高、服务质量高的场所,服务人员散布在社区的各个服务节点上,如何快速的引导、调动人员到应该去的地方是无线对讲系统设计的出发点,本系统重点在于信号的覆盖无死角,重点结合建筑结构来综合考虑。系统主要用于整个社区无线对讲机的信号覆盖,采用数字中转台,设4个频段,不同的管理部门分频使用,互不干扰。1.3.4.10 入侵报警系统本系统在设计中重点保证稳定,安全事故不常发,突发时的紧急求助必须是稳妥可靠的,相应的联动必须紧随其后,安保团队能实时响应。系统主要为社区内报警系统,社区内报警点可以设在重要的地点,设防后报警信号可上传至监控中心。1.3.4.11 电子巡更系统系统采用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保安人员手持巡更感应器。在规定的巡逻线路,在指定的时间内巡查各个巡更点位,并记录在巡更感应器中,通过消防监控室内管理电脑查询、检测安保人员的出勤和完成成果。系统主要在建筑的主要走道、楼梯间、重要场所等地方附近,以及在视频监控系统的盲区设置巡查点。1.3.4.12 电梯五方对讲系统在园区的电梯内设计对讲分机,消防控制室设置一台管理主机,通过开关量路线使电梯内、电梯顶部、电梯坑底、消防控制室、电梯机房形成对讲链路。1.3.4.13 门禁及一卡通管理系统门禁:(1)单元入口的梯口机设置在单元门墙上,在地下车库进入单元的入口设置独立门禁、并配置磁力锁,从车库进入楼内、从楼内进入车库均需刷卡通行。(2)系统能够实时监控门的状态,异常开门会发出警报,传至物业管理中心。(3)系统采用ID卡刷卡开门,由管理中心统一发卡。系统能够记录每次刷卡进出信息,便于查询记录。(4)门禁系统与停车场管理系统,实现IC一卡通。按每户配置IC卡考虑。梯控:业主可刷卡进入电梯,访客可通过业主确认,开放访客权限,体现管理的安全性和人性化。一人一卡,自动识别,提高安防性。考虑有地下车库进入电梯的智能化设计。一卡通:本项目一卡通系统包括门禁管理系统、梯控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食堂消费管理系统、一卡通中心。门禁控制系统基本功能是对社区内重要的公共设备机房、住宅楼、消防控制室、弱电机房等重要部位的通行门,以及主要的通道口进行出入监视和控制。智能卡系统真正体现出“一卡多用”,前期规划门禁控制、出入口管理并预留接口预备后期扩展功能如考勤管理系统,消费管理系统等。系统是建立在社区智能化综合系统之上,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及非接触式IC卡技术,为社区的各项管理功能提供现代化手段,以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l IC卡各子系统的工作站和上位机居于系统的高速管理信息域,采用以太网,通过路由器可连接社区局域网和广域网,包括Intranet和Internet。l 通讯工作站与现场控制点之间采用传统的控制网TCP/IP作为分散的控制设备、数据采集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l 一卡通系统数据库采用同一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平台用SERVER7.0,支持ODBC访问,自控系统集成可通过局域网与其建立通讯连接,并对其数据库进行读、写访问。l 基于TCP/IP协议及SOCKET通讯方式,使得所有IC卡在管理中心授权(发卡或挂失)后无须再到各子系统进行任何授权操作,便可实现身份识别、电子门禁、考勤、巡更、消费、等多种功能,真正做到“一卡通行”。1.3.4.14 停车场管理系统主要对出入社区停车场的车辆进行管理,采用IC卡+视频车牌识别系统,实现不停车无卡入库。系统基于TCP/IP架构,采用视频识别技术构建停车场出入口管理子系统和停车场内车位引导及反向寻车子系统。停车场出入口管理子系统以车牌为进出凭证对固定车辆和临时车辆进行通行计费管理,进出车辆无须取卡,提高管理效率和通行效率,同时可以提供其它系统接入接口,可以实现多样化的功能需求;停车场内车位引导及反向寻车子系统以视频识别为核心,通过空位显示屏、车位引导屏和反向寻车查询机,引导车主泊车和寻车,提高管理水平,营造一个规范、方便、快捷的停车环境。本系统采用的人工智能及机械视觉的车牌识别系统,可直接由一体化车牌识别器获取车辆车牌号码作为进出凭证。相比传统的刷卡系统,有进出效率高、车主体验感好、方便管理、环保等特点。1.3.4.15 停车场车位引导及反向寻车系统系统主要在地下室区域设置一套车位引导及反向寻车系统,具备车位引导,反向寻车,自助缴费等功能,可支持微信支付,手机导航寻车等扩展功能。综合视频探测技术,WIFI无线通信技术,无卡寻车技术,B/S架构技术等潮流技术于一体。领先的无线WIFI通信技术,提升客户停车体验及项目形象,免施工布线,节省大量施工线材。1.3.4.16 客流分析系统在裙房商业区域的各主要出入口/楼层出入口/商铺(主力店)通过摄像机进行客流量统计;监测统计商场内客流 分布、客流方向、客流中浏览商品的比例等信息。1.3.4.17 楼宇自控系统本系统的目的是创造安全、舒适与便利的工作和休息环境,减少能源消耗,提升经济效益,以获得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对社区的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等进行监视或控制,以达到节约能源、人力等多方面资源,更合理优化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益。1.3.4.18 智能照明系统本系统主要实现灯光控制的自动化管理,节省人力。 部分控制方式需要强电专业回路配合,如1/2、1/4、全开等照明的自动化控制、美化环境、长灯具寿命、节约能源、照度及照度的一致性、综合控制。1.3.4.19 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是一套以计量为基础,收费为核心的系统;是一套对中央空调、水、电的用量进行独立核算的智能化计量、收费管理系统;能源计量管理系统可以由下面的几个子系统组成:空调计量子系统:主要适用于办公等需要分区域或分户计量;是对用户的中央空调用量进行计量的系统。根据计量末端的类型和实际功能需求可分为当量时间计费和区域能量计费;系统主要由前端的空调计量器具和通讯管理器组成。电量计量子系统:主要是对用户的用电量进行计量和远程抄表的系统;系统主要由前端的网络智能电表和通讯管理器组成。冷热水计量子系统:主要是对用户的冷热水用量进行计量和远程抄表的系统;系统主要由前端的网络智能水表和通讯管理器组成。1.3.4.20 IBMS管理系统为了提高大厦管理的效率和综合服务能力,降低其运行成本,更高发挥大厦内部在突发事件时对全局事件的控制和处理能力,将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保障大厦内各弱电系统的安全、高效、稳定的运行,设计此系统。系统集成软件将综合应用数字化技术、定位技术、传感与自动控制技术、IC智能卡技术、网络与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大厦内各个智能系统集成为一体,具有空间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功能。以适应当前与未来发展的客观需求。系统集成模块包括:视频监控系统智能模块,入侵报警系统智能模块,门禁控制系统智能模块,停车场管理系统智能模块,楼宇自控系统智能模块,智能照明系统智能模块,能源计量系统智能模块等7大子系统控制模块。1.3.4.21 WIFI网络及智能导航系统WIFI网络:系统主要在公共区域设置无线覆盖,无线AP的供电采用POE交换机供电。商场内部的无线AP可以实现的功能有: 无线上网(主要面对购物人群) 用户信息维护 基于位置的无线导航和营销页面推送 无线定位(结合定位软件系统实现)等停车场区域的无线AP可以实现的功能有: 无线上网(主要面对购物人群) 用户信息维护 基于位置的无线导航和营销页面推送 无线定位(结合定位软件系统实现)等室外区域,采用室外型双频AP进行无线信号覆盖,无线AP的供电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POE交换机供电或本地电源供电。其安装方式可采用室外立杆的方式安装,两个无线频率2.4GHz与5GHz既可用于WiFi覆盖,又可实现无线桥接。智能导航: 总体架构由四部分组成:接入部分:支持手机、平板等接入方式;定位部分:Wi-Fi网络及部署;传输部分:信息传递、分发等组网;核心部分:云平台、大数据中心,包含定位引擎、地图编辑、客流分析等功能。系统功能:功能名称功能描述定位引擎含网络侧定位引擎和手机侧定位引擎位置分发引擎提供手机APP位置访问支持,移动端实时位置请求处理、分发地图服务器POI数据、矢量化数据、属性数据等地图分发引擎提供手机APP地图访问支持,移动端地图搜索、导航请求处理、分发标准报表系统标准化的数据统计分析报表营销生成工具Web端营销后台管理工具营销下发模块Web端营销下发接口1.3.4.22 物业管理系统在园区设计物业管理系统,对园区内的所有物业进行统一管理,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1.3.4.23 多媒体信息发布及LED大屏系统信息发布系统重点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从提升大厦形象和大厦品牌效应的角度出发,真正起到一个大厦宣传的作用,从屏幕位置的设计到信息发布源头的规划都应该体现出大厦应有的档次。系统采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局域网、广域网和无线局域网、ADSL/ISDN等,一般利用社区内综合布线系统和内网数据网络进行传输。控制中心设备和触控终端都连在网络内,系统将控制中心的信息内容和控制命令发送到终端进行播放和执行。系统功能:1. 机具满足定制需求;其触摸屏的设计、外观等根据实施的具体要求订制。2. 购物中心各类信息的发布及播放,包括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3. 具备整个商场的业态地图、店铺、产品发布的查询功能,商场地图为2.5D、且需要有品牌搜索、路线导航等功能。4. 能够进行会员注册及积分查询,二维码扫描、储值卡绑定、礼品兑换。5. 广告投放功能,能够发布及打印停车券、优惠券。6. 订票、订餐及预约排号等功能,预定成功后发信息到手机确认及提醒。7. 电子会员支付功能及智能购物,与我司电商平台做无缝对接。8. 包含手机APP开发:支持Android、IOS系统,包括电子会员、实体卡绑定、积分查询、消费查询、互动赢积分、我的券夹、会员需知等功能,并集成我方WiFi、电商等APP。9. 与各业务系统(CRM、ERP、停车场、WIFI等)进行接口开发。10. 电子杂志功能,提供商铺品牌电子杂志、季节新款等,可后台定期更新杂志。11. 后台具备广告管理功能,包括播放控制、计时计费、报表统计等功能。1.3.4.24 背景音乐系统本系统从整个系统设计的先进性、稳定实用性、经济性、前瞻性、扩展性考虑,通过模块化、高集成化的设计方案,使该系统具有定时播放、远程呼叫、软件控制、功率分区、信号分区、电源管理、音源设备控制、消防联动、有软件实时查看系统工作状态、消防紧急一键寻呼、多音源、多分区等先进使用功能,最大满足社区对广播系统的使用要求。系统设计主要考虑社区活动中心,文化中心,室外公共区域的公共广播系统,兼容消防广播的功能。为社区提供应急的广播,平时可以播放背景音乐,也可以和消防的广播结合使用。1.3.4.25 多媒体会议系统会议系统主要是是适应现代化会议、指挥、发言、图像跟踪、调度环境的需要,集投影、会议、发言、音箱、中控、签到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集合。本次规划设计中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重点考虑:中央控制系统、扩声系统、会议发言系统、自动跟踪摄像系统、多媒体视频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等。1.3.4.26 访客登记系统系统主要在室外出入口和楼进入办公区域的电梯厅设置出入翼闸管理系统。社区要为出入人员提供文明、有序的通行方式。同时又可有效的杜绝非法人员出入;另外系统还专门设计满足消防要求的功能,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保证通道处于常开状态(通过软件控制),方便人员及时疏散。系统主要在社区办公前台设置访客管理系统。在办公前台设置分体式访客管理系统,在办公前厅设置自助式访客一体机。系统支持手机网上自助预约,通过自助式访客一体机自助取票来到前台换取翼闸出入卡来实现进出功能。访客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保证整体运作的安全性,真正做到人员、证件、照片三者统一。实现了“进门登记、出门注销、人像一一对应、随身物品登记、分级管理、历史记录查询、报表汇总”等功能,能够高效记录、存储、查询汇总访客的相关信息。访客管理系统能全面地解决传统管理方式的诸多弊病,弥补了监控系统无法实现人员、信息与图像的一一对应不足;提高了门卫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加强了单位安全保障;同时也顺应了时代要求,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虚报细化、人防与技防相结合,提高单位信息化办公形象和综合实力。1.3.4.27 智能家居系统实现家电设备的远程智能控制,营造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采用红外探测器对住户的外围门窗进行安全防范,客厅及主卧设置紧急报警按钮。根据强电开关回路图对住户内照明回路进行智能控制。入户门设置智能门锁+视频确认组合实现远程门锁控制。本系统针对公寓住宅业态。1.4 设计依据及标准1.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2.各专业的设计要求;3.执行的主要设计规范及标准以及其他相关的国家规范、行业标准。&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 2)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 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 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 7)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8)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9)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10)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464-2008& 11)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13)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2006& 1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1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B/T50312-2000& 17)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18)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1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20)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通用技术要求GY/T147-2000 & 21)卫星数字电视上行站通用规范GY/T146-2000& 22)综合交换机技术规范YD/T1123-2001& 23)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 & 24)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2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26) 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范、规程1.5 设计原则根据以上项目概况、设计依据,结合对本项目智能化设计、应用、施工和管理经验的总结,本项目的建设必须满足以下设计原则: 先进性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和信息需求的迅速发展的趋势,在技术上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采用国际或国内通行的先进技术,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总体设计要一步到位,要保证本项目总体智能化水平达到高档次。以适度超前的意识为指导原则,保障将建成的智能化系统在多年内不落后,设计中采用先进的系统设备及系统软件和开发工具,以集成化和数字化的主流产品为核心设备,保证系统在技术上领先,成熟稳定,符合今后的发展趋势。 成熟性和实用性采用被实践证明为成熟和实用的技术和设备,最大限度地满足本项目现在和将来的业务发展需要,确保耐久实用。系统管理功能全面,能充分满足本工程的管理要求。 开放性为了满足系统所选用的技术和设备的协同运行能力、系统投资的长期效应、发展系统功能不断扩展的需求,必须追求系统的开放性,采用开放的技术标准。本系统设计中各子系统均提供了标准化和开放性的接口协议,保证了各子系统之间的网络化与集成化实现。 集成性和可扩展性应充分考虑每个子系统的集成和信息共享,保证系统总体上的先进性和合理性,采用集中管理,操作和分散控制的模式。根据智能化系统的实际情况,按需要分层次实现各子系统的集成和信息共享,保证系统总体上的先进性和合理性,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模式。总体结构应具有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既可以包容不同厂类型的产品,便于升级换代,使整个智能化系统可以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得到充实、完善、改进和提高,并在预埋和主干敷设上留有冗余,以便于将来的扩展。 安全性和可靠性智能化系统必须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包括系统自身安全和信息传递的安全,以及运行的可靠性。 服务性和便利性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适应多功能、外向型的需求,对于来自本项目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存储、传输、检索、查询,为本项目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充分的证据。 可维护性本工程智能化系统要具备故障诊断和分析工具,能帮助维护人员迅速判断故障原因,并具备有效的维护工具和系统自恢复工具,能保证及时准确排除故障。安防系统同时具备有一定的远程诊断和维护能力。 经济性在符合规范要求,实现先进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达到较高的性能价格比以及经济的优化设计。设备选型和系统设计要在确保用户需求、系统集成要求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充分考虑各类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对关键性的产品应以性能的先进性为主要考虑因素,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对非关键性产品则以实用性为主。第2章 弱电综合管网桥架2.1 系统概述弱电综合管网桥架主要为弱电智能化系统提供弱电配合保障,主要包含室内桥架部分,线管部分,室外综合管井部分的管线路由。2.2 需求分析各系统进线电(光)缆自弱电手井引入建筑物采用穿钢管保护,室外埋深0.8m,穿越外墙处应做好防水处理,方法见国标图集94D101-5的110页。各系统水平干线穿金属线槽沿弱电井敷设,垂直干线穿金属线槽沿地下室吊挂安装。各系统支线穿管方式:地下室采用穿扣压式厚壁钢管SC暗敷;首层或以上采用穿薄壁钢管JDG暗敷;首层弱电箱预埋管采用厚壁PVC管预埋。地下室桥架具体走向按现场情况调整。弱电井层间、进出井道管线缝隙和线路穿越防火墙均做防火封堵,均做防火封堵,做法参见国标图集04D701-1的25、26页。2.3 总体设计智能化系统方方面面的信号都要通过各种不同粗细不等的线缆导线将信号传递到控制中心,所有弱电系统中的设备连线都要经过桥架及管道到达各个信息点、控制点。桥架及管道的布置合理与否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否则,费工、费时、又费料。更使人恼火的是好多信号被衰减,被干扰。有些信号达不到要求后又要增加中继器或放大器。或者更换更昂贵的线缆。有时增加了中继器或放大器还往往达不到要求。反复仔细检查测试的结果,乃为过长的或不合理的布线所造成。现在小区中的桥架管路的布置,既要考虑到美观又要考虑到合理还要避开强电线路、通风和给排水管道,更要结合建筑物的结构来考虑。我们按照小区内的各层设计图纸。从地下室直接到顶层的弱电系统全部通过金属管道进入桥架,室外的采用PVC管到达信息终端,就要考虑一个完美的方案。桥架不要过长,也不要过短。管道不要过长,也不要过短。两者达到合理的配置。相互都能省料、省时、省钱又省工。要设计确定桥架布置和走向,通常结合我们对桥架、管道设计的经验。我们认为小区的桥架只需3种规格就可以了。规格太多不便施工和管理,安装更困难。因此本次项目共设计三种规格桥架,弱电综合桥架垂直主干部分全部采用500*100桥架,水平分支部分全部采用300*100桥架,UPS供电桥架专门敷设一条100*50桥架从消防控制室引出至每层弱电间。因为桥架的附件很多,包括有托架、吊钩、固定框、联接头、大小尺寸配接口等等。其尺寸大小都得根据桥架的尺寸而变。它就像人的主动脉、支动脉、分支动脉一样。将控制中心的各种信息、数据传递到所有的信息点、控制点。一般情况下都需采用粗细不等的金属管来完成,因为金属管可以增加抗干扰能力。达到整齐、牢固、美观、统一。2.4 系统设计说明2.4.1 桥架部分垂直桥架用于建筑物内集中的大量垂直线路的敷设,线槽的尺寸根据各个楼内具体的线路数量确定;为防止弱电信号可能存在的相互干扰和相关系统的保密要求,每个弱电竖井设一个弱电垂直主干桥架和一个电源桥架。功能如下:(1)弱电综合布线桥架,采用400*200+200*100规格桥架,由各栋楼弱电竖井经地下一层桥架路由引至消防监控机房和通讯机房,其中400*200位综合布线专用桥架,200*100为弱电智能化系统专用桥架。(2集中供电电源桥架,采用50*50规格桥架,由各栋楼弱电竖井经地下三层桥架路由引至消防监控机房。水平按照实际线缆数量,设置200*100规格桥架,供水平弱电设备线缆使用。2.4.2 管路部分水平管路主要为从水平桥架至各个系统终端所使用的管路的延伸,采用的材料视各个系统的不同而不同。综合布线系统、安防系统、门禁系统、有线电视的管路,在地面以上部分统一穿KBG20或KBG25到用户信息点;地下室部分全部采用钢管保护敷设;垂直供电部分采用G50管保护。2.4.3 室外预埋部分室外连接消防控制室区域预埋2根PC110和1根PC50。其中两根PC110为弱电综合系统使用,另外1根为运营商使用。室外手孔井均采用800*800*800,运营商进线管井采用1200*1200*1200。2.5 功能介绍系统建成之后将为弱电智能化系统起到综合保障作用,前期综合考虑之后将彻底解决弱电管路、桥架、管井的配置问题。第3章 机房建设系统3.1 系统概述机房是所有重要IT基础设施,承担着稳定运行和创新的重任。机房需要更高效地支持的信息共享需求,同时要24小时不间断的提供服务,上述要求对机房的资源整合,全面的安全,高效管理和业务连续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机房的建设,主要是为数据提供一个未来5-10年业务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高可用、高可靠、又灵活应变的新一代机房。同时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提供一个充分展现当今现代化机房科学运作及绿色环保的管理手段。相应的配套工程将为机房提供包括能源、环境、安全、防灾和自动化等方面的使用环境,并提供可靠、安全、不间断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上述要求对机房的资源整合,全面的安全,高效管理和业务连续性提出更高的要求。3.2 需求分析本系统设计从提供计算机设备的运行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延长计算机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在运行环境上保证设备的可靠,对敌意操作提供监视手段,为在机房内高性能各系统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环境。机房建设系统的建设范围包括:不间断UPS电源系统,机房防雷接地系统,防静电地板系统,机房插座布置,机房空调,机房照明,机房安防系统(门禁,报警,监控,综合布线)。3.3 总体设计项目智能化弱电工程机房的基本功能出发,围绕安全、简捷、以及该项目的特殊要求展开设计,达到适宜的温度、噪音、照明、防火、防盗、防雷、屏蔽和接地等的要求,本方案就机房工程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机房装修工程;供配电系统;UPS系统;空调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机房照明;机房安防。3.4 系统设计说明3.4.1 机房装修1、吊顶(装饰专业提供,不在本次设计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