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缘起第一讲《诗经》.ppt_第1页
文学的缘起第一讲《诗经》.ppt_第2页
文学的缘起第一讲《诗经》.ppt_第3页
文学的缘起第一讲《诗经》.ppt_第4页
文学的缘起第一讲《诗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经,一、诗经概说,1、名称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汉武帝“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置五经博士”(汉书武帝纪),崇诗为经,称诗经。 2、篇数 诗经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乃所谓“笙诗”,有目无辞,故实有305篇。墨子公孟:“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都说明诗经是可以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3、作者 诗经只有少数篇目可知作者,如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墉风载驰据左传闵公二年所记为“徐穆夫人”所赋等,大部分篇目的作者已难确考。 4、产生的地域 诗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周颂出于镐京,“二雅”乃王畿之乐(西周都镐京,东周都洛邑及其周围地区),至于“十五国风”,其名称大都标明了产生的地域;唯豳风和“二南”(周南、召南)尚难确指。总之,诗经产生的地域甚广,大抵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江汉流域,延及当时的中国大部。,5、产生的时代 确切年代已难一一确考。可大致确定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三颂”最早,有人研究说商颂是商代的作品。 6、诗经诗篇的来源和编订 诗三百来源和编订,先秦古籍无明确记载,历来有三种说法: (1)、献诗说。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国语召公谏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有采集来的作品。,(2)、采诗说。 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作礼乐。班固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动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这种采诗制度的目的是观风察政。 (3)、删诗说。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东汉王充论衡正说:“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其重复,正而存三百五篇”。删诗说影响很大,至今有人坚持,但多数学者认为此说不确 。,7、诗经的分类: 诗经中的诗歌均为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风诗共有160篇。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诗共1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他们大多是宫廷宴享的乐歌,大部分是西周时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颂诗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8、用诗和传诗: 诗三百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诗遭秦火之后,因易于记诵的特点,特赖口耳相传得以保全。汉代有齐(齐人辕固生)、鲁(鲁人申培公)、韩(燕人韩婴)、毛(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四家传授诗经。,二、诗经的内容,诗经内容广泛,形象深刻的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是中国古典诗歌之祖,又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情况的珍贵数据,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周民族史诗 诗经大雅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民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记述了从周世祖后稷诞生到武王灭商的一些传说和英雄事迹。,二、颂歌和怨刺诗 古诗素有“美刺”传统,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诗经首开其端。其中庙堂和宫廷乐歌多歌功颂德之作,出自公卿列士和乐工之手,在颂诗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有的颂帝王歌天命,有的颂扬文王之德。 在雅诗和国风中,与颂歌异调的,是怨刺诗。亦即前人所谓“变风”、“变雅”。毛诗序指出:“至于王道衰,礼仪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3、农事诗 豳风七月 这是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刘时代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这首诗就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农业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4、感伤诗 因诗人感时伤世而作。 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 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5、征役诗 写征战、徭役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诗经中的征役诗,开创了后代边塞诗的先河。 我徂东山,慆 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 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 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 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 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1)热情奔放的情歌。 此类作品或表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可意情人的热切思念,或描绘热恋的情景和讴歌爱情的甜蜜,洋溢着一派欢快热烈的情调。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2)深沉执着的恋歌。此类作品或歌颂对爱情的忠贞,专一,展现主人公纯洁美好的心灵;或表现对礼法压迫的反抗和对婚恋自由的执着追求;或抒发求偶不得的失意、惆怅。揭示了在礼法干涉下的不自由给青年男女造成的内心创伤。 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 这两篇写思妇对征人的思念。开后代“思妇闺怨诗”的先河。 鄘风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为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之!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为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之!,(三)痛苦哀伤的悲歌。诗经中的“弃妇诗”,以浓郁的哀伤情调,描述了沉痛的婚恋悲剧,揭露了夫权制的不合理,揭示了妇女的悲惨命运,倾诉了他们内心的不平和痛苦。这些诗充满着人道主义的关怀与同情,表现了一定的民主和平等的精神。 卫风氓(mng) 氓之蚩蚩(chch),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 (q),至于顿丘。匪我愆(qin)期,子无良媒。将(qing)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gu)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 (sh),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x)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 说(tu)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c)尔,三岁食贫。淇水汤(shng)汤,渐 (jin)车帷 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m)室劳矣;夙(s)兴夜寐,靡有朝矣。2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22兄 弟不知,咥(x)其笑矣。23静言思之,躬自悼矣。24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25淇则有岸,隰(x)则有泮。26 总角之宴,言笑 晏(yn)晏。27信誓旦旦,不思其反。28反是不思,亦已焉 哉!291,三、诗经的艺术特点,1、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的开端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2、赋、比、兴的手法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对于赋、比、兴的解释,历来不同。朱熹的解释比较准确。他说: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序) 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其中,赋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法。明谢榛说:“予尝考之三百篇,赋七百二十,兴三百七十,比一百二十”(四溟诗话卷二)可见用赋之广。 当然,在诗经中更为出色的还是比兴。先说比。在诗经中,有的通篇用比,如硕鼠;有时单用比,有时用博喻,如卫风硕人写庄姜之美: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比喻。这种写法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并为后世文人多仿效,如曹植洛神赋中用了“惊鸿”、“游龙”、“秋菊”“春松”之喻写洛神体态之轻盈,盖借鉴于此。,再说兴。“兴”的本意是“起”,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表现为托物起兴。它是一种借对自然界的事物描写,如鸟兽虫鱼、风云雨雪、星辰日月等,先开个头,然后藉以联想,引出诗人内心情感的表现手法。兴句多放在一首诗的开头,也有放在句中的。在诗经中,兴的运用大致有两种情况: 1、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如关雎,以雎鸟成双成对和鸣,相依相恋的情景,引起诗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联想;周南桃夭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年轻貌美。 2、起创设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如秦风蒹葭开头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了一幅清秋凄清的意境,渲染烘托了主人公求偶不得的失望心情。,三、重章叠句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如周南芣苢 :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四、诗经的地位和影响,1、抒情诗传统。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创作。诗经中多数篇章是抒情言志之作,只有少数叙事的史诗,这开辟了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2、风雅与文学革新。诗经的风雅精神,即诗经所表现出的关注现实,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直接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3、比、兴的垂范。诗经的比兴手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法。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均有深远影响。,七月,七月是诗经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