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U技术规格书》doc版.doc_第1页
《TEU技术规格书》doc版.doc_第2页
《TEU技术规格书》doc版.doc_第3页
《TEU技术规格书》doc版.doc_第4页
《TEU技术规格书》doc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 签 旧底图登记号 底图登记号 TOT.AREA 总面积 m2 6.125 PAGE 页数 1 /100 750 TEU 集装箱船集装箱船 APPROVED 批 准 DATE 日 期 VERIFIED 审 核 DATE 日 期 CHECKED 校 对 DATE 日 期 DESIGNED 编 制 DATE 日 期 详详 细细 设设 计计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SSC 上上海海船船舶舶研研究究设设计计院院 中中 国国 船船 舶舶 工工业业集集团团公公司司 MARKS 标记 NUM. 数量 REVISION NO. 修改单号 SIGN 签 字 DATE 日 期 This drawing and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s the exclusive property of SDARI and must not be copied or handed over to third parties without our written permission. 本图(文件)及所含内容的知识产权属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本图(文件)及所含内容的知识产权属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SDARI)。未经本院书面许可。未经本院书面许可, 任何人不得复制或转交第三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转交第三方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2 面积:面积:0.0625m2 1 1总体部分总体部分.8 1.1概述8 1.1.1航区.8 1.1.2船舶用途.8 1.1.3船型.8 1.1.4规范、规则、船级符号及证书.8 1.1.5船员定额.9 1.2主要尺度.10 1.2.1主尺度.10 1.2.2载重量.10 1.2.3吨位.10 1.3主机、螺旋桨.11 1.3.1主机.11 1.3.2减速齿轮箱.11 1.3.3螺旋桨.11 1.3.4首侧推.11 1.4航速、续航力及自持力.11 1.4.1航速.11 1.4.2续航力及自持力.12 1.5容积.12 1.5.1货舱容积(包括舱口围容积).12 1.5.2主要液舱容积.12 1.6装载集装箱数量.12 1.7总布置概况.13 1.8干舷、稳性和纵倾.14 1.9重量的核定.15 1.10试验和试航.15 1.10.1总则.15 1.10.2倾斜试验.16 1.10.3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16 1.11进坞和交船.17 1.12船东提供的物品.17 1.13材料和标准单位.17 1.14图纸及其它.18 2 2结构部分结构部分.18 2.1概述.18 2.2双层底结构.20 2.3舷侧与甲板骨架.20 2.4舱壁.21 2.5首尾结构.21 2.6主机基座.21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3 面积:面积:0.0625m2 2.7上层建筑和甲板室.21 2.8锚链舱.21 2.9底座.22 2.10舷墙及舱口围板。.22 2.11舭龙骨.22 2.12海底阀箱.22 3 3舾装部分舾装部分.23 3.1锚泊设备.23 3.1.1锚及锚链.23 3.1.2锚链筒和锚链管.23 3.2系泊设备.23 3.2.1拖索及系泊索.23 3.2.2系泊属具.23 3.3舵设备.24 3.4桅墙设备.24 3.5救生设备.24 3.5.1救生艇及艇架.24 3.5.2救生筏.25 3.5.3救生圈.25 3.5.4救生衣.25 3.5.5救生服.25 3.5.6紧急逃生呼吸装置.25 3.6消防用品.25 3.7梯.25 3.7.1舷梯.25 3.7.2甲板梯.26 3.7.3货舱梯.26 3.7.4引水员软梯.26 3.7.5其他梯.26 3.8栏杆、风暴扶手和天幕.26 3.8.1栏杆.26 3.8.2风暴扶手.27 3.9金属门、窗、小舱盖及人孔盖.27 3.9.1金属门.27 3.9.2窗.27 3.9.3小舱盖.27 3.9.4人孔盖.28 3.10货舱盖.28 3.11集装箱.28 3.11.1集装箱布置(详见集装箱布置图).28 3.11.2接件及紧固件.28 3.11.3集装箱箱角堆重.28 3.12装载仪.29 3.13甲板机械.29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4 面积:面积:0.0625m2 3.13.1电动液压舵机.29 3.13.2起锚机.29 3.13.3系泊绞车.30 3.13.4救助艇/救生筏吊31 3.13.5舷梯绞车.31 4 4内舾装部分内舾装部分32 4.1舱室设备.32 4.2防火保护方法.33 4.3木作绝缘.33 4.4甲板敷设及水泥.33 4.5防火门及非金属门.34 4.6厨房、配餐室设备.34 4.7浴厕所设备.34 4.8洗衣、更衣间设备.34 4.9贮物室、工作室设备.34 4.10防蚀装置.34 4.11油漆.35 5 5轮机部分轮机部分.37 5.1概述.37 5.2主要机械设备及舱柜.37 5.2.1主机.37 5.2.2高弹性联轴节.38 5.2.3减速齿轮箱.39 5.2.4发电设备.39 5.2.5蒸汽发生器.41 5.2.6压缩空气设备.42 5.2.7离心分油机.44 5.2.8风机.44 5.2.9热交换器.44 5.2.10其它设备和机修设备.44 5.2.11舱柜.46 5.3主机和减速齿轮箱基座.48 5.4轴系.48 5.4.1中间轴、螺旋桨轴(中间轴按需要设置).48 5.4.2中间轴承(按需要设置).48 5.5辅助设备的说明.48 5.5.1泵的一般要求.48 5.5.2泵的材料:(或按制造厂标准).49 5.5.3油泵的适应粘度范围.49 5.5.4热交换器.49 5.5.5机修和设备维护.50 5.6动力管系.50 5.6.1淡水冷却系统.50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5 面积:面积:0.0625m2 5.6.2海水冷却系统.50 5.6.3滑油系统.51 5.6.4燃油系统.51 5.6.5压缩空气系统.52 5.6.6蒸汽和凝水系统.53 5.6.7供水系统.54 5.6.8排气系统.54 5.7船舶系统.54 5.7.1概述.54 5.7.2压载系统.55 5.7.3舱底水系统.55 5.7.4消防系统.56 5.7.5生活供水系统.57 5.7.6疏排水及污水处理排放系统.57 5.7.7空气、测量、注入管.58 5.7.8全船杂用压缩空气系统.59 5.7.9空调系统.59 5.7.10通风系统.60 5.8管子及附件.61 5.8.1概述.61 5.8.2海水箱及船外排出口.62 5.8.3阀件.62 5.8.4管系材料表(机舱).62 5.8.5管子的尺寸及材料和法兰的型式.66 5.9其它.67 5.9.1机舱消防措施.67 5.9.2机舱扶梯、格栅、栏杆.68 5.9.3机舱油漆.68 5.9.4铭牌.68 5.10绝缘及其材料.68 5.10.1概述.68 5.10.2管系及舱柜绝缘.69 5.10.3设备的绝缘.69 5.11油 料70 5.11.1燃油.70 5.11.2滑油.70 5.12工具和属具.70 5.12.1通用工具和属具.70 5.12.2专用工具按有关制造厂标准。.70 5.12.3备件.71 6电气部分电气部分.72 6.1概述.72 6.1.1总则.72 6.1.2电制.72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6 面积:面积:0.0625m2 6.1.3电缆.72 6.1.4电缆敷设.73 6.2电源设备.74 6.2.1主发电机组.74 6.2.2应急发电机组.75 6.2.3岸电.75 6.2.4蓄电池.75 6.2.5供电联锁.75 6.3配电设备.75 6.3.1主配电板.75 6.3.2应急配电板.77 6.3.3蓄电池充放电板.78 6.3.4电工试验板.78 6.3.5分配电箱.78 6.3.6厨房设备.78 6.3.7变压器.78 6.4电力设备.79 6.4.1电动机.79 6.4.2控制设备.79 6.5照明设备.80 6.5.1概述.80 6.5.2正常照明.80 6.5.3应急照明.81 6.5.4危险区域照明.81 6.5.5货舱区域照明.81 6.5.6工作灯.82 6.5.7开关及插座.82 6.5.8航行灯、信号灯.82 6.6综合通信系统.83 6.6.1声力电话.83 6.6.2自动电话.83 6.6.3广播.83 6.7船内报警系统.84 6.7.1火灾探测系统.84 6.7.2通用报警.84 6.7.3CO2施放报警系统.84 6.7.4轮机员呼叫报警系统.84 6.8航行设备.84 6.8.1磁罗经.84 6.8.2电罗经.85 6.8.3自动操舵仪.85 6.8.4雷达.85 6.8.5卫星导航仪.85 6.8.6测深仪.85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7 面积:面积:0.0625m2 6.8.7计程仪.85 6.8.8自动识别系统(AIS)86 6.8.9航行数据记录仪(VDR)86 6.8.10船舶气象仪.86 6.8.11雾笛.86 6.8.12旋转视窗.86 6.8.13主机转速表.86 6.8.14尾轴转速指示器.86 6.8.15舵角指示器.87 6.8.16驾驶室控制台.87 6.8.17SSAS系统88 6.9无线电设备.88 6.9.1中高频收发机.88 6.9.2VHF无线电话.88 6.9.3INMARSAT卫通C站.89 6.9.4手提式无线电设备.89 6.9.5NAVTEX接收机89 6.9.6气象传真接收机.89 6.9.7应急无线电示位标.89 6.9.8雷达应答器.89 6.9.9VHF手持机.90 6.10自动化.90 6.10.1机舱集控室.90 6.10.2主机操纵系统.91 6.10.3主机安全保护系统.92 6.10.4应急车钟.93 6.10.5电站控制.93 6.10.6辅锅炉自动控制.94 6.10.7主空压机自动控制.94 6.10.8控制气源的净化装置.94 6.10.9压力自动控制.94 6.10.10温度自动控制.95 6.10.11液位自动控制.95 6.10.12主机燃油粘度自动调节.95 6.10.13机舱报警及监控仪表.96 6.10.14机舱监控台.98 6.11文化娱乐设施.98 6.11.1电视组合接收天线系统(天线共用器系统).98 6.11.2电视机,收录机及其他.98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8 面积:面积:0.0625m2 1 1总体部分总体部分 1.1 概述. 1.1.1 航区 本船航行于国际近洋航线和我国沿海各港口间,属于无限航区,并作 B 级冰 区加强。 1.1.2 船舶用途 本船为集装箱船,总装箱数为 752 TEU,其中包括冷藏集装箱 60 只(30 x FEU + 30 x TEU) 。 在设计吃水时,满足载运 440 TEU 重箱(每箱重量 14t) 。 在结构吃水时,满足载运 480 TEU 重箱(每箱重量 14t) 。 本船不设起货设备。舱内设置集装箱导轨。 在第一、二货舱盖上可装载危险品(1.4S, 2-4, 5.1,5.2,6.1,8-9) 在第二货舱内可装载危险品(4.1,4.2,4.3,5.1,5.2,6.1,89) 装载危险品必须满足 SOLAS II-2 章-19 条的要求。 1.1.3 船型 本船为钢质、双壳、单甲板、尾机型、单机、单桨、单舵、带有球首及方形 船尾。具有首楼、尾楼和六层甲板室。 1.1.4 规范、规则、船级符号及证书 规范、规则 本船按 CCS 颁布的现行规范、规则以及最新修改通报进行设计和建造。本船 还满足相关国际公约和规则及最新修正案的要求。 本船符合下列规范: 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2001 年)及 最新修改通报; 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1999 年)及 最新修改通报;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9 面积:面积:0.0625m2 本船还符合下列国际公约和规则的要求: 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1966 年)及其修正案;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74 年)及其修正案; 国际船舶吨位丈量公约(1969 年) ; 国际海上船舶避碰规则(1972 年)及其修正案; 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73/78 年)及其修正案; 船级符号 CSA 5/5 Container Ship, Ice Class B. SOLAS II-2, REG.19 Unrestricted service CSM 证书 船厂在交船时应向船东提交下列相应的法定证书: 国际吨位证书(1969 年) ; 国际船舶载重线证书; 货船构造安全证书; 货船设备安全证书; 货船无线电设备证书; 免除证书(如按规定受到某项免除时) ; 国际防止油污证书; 国际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证书; 船级证书; 建造厂证书; 灭鼠证书 危险品证书。 此外,船厂还需要提供本船所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和 CCS 的有关规定 的所有证书。 1.1.5 船员定额 高级船员: 3 人(船长、轮机长、船东/引航员)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10 面积:面积:0.0625m2 干部级船员:7 人(大副、二副、三副、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电机员) 普通船员: 9 人(水手长、加油长、厨工,水手 3 人、加油 3 人) 总船员定员 18 人 (不含船东/引航员) 1.2 主要尺度 1.2.1 主尺度 总 长Loa124.50m 垂线间长LPP116.50m 型 宽B20.80m 型 深D10.70m 设计吃水T7.40m 结构吃水TS8.00m 甲板间(甲板中心线处间高) 上甲板至首楼甲板:135 肋位处:2.85m 上甲板至尾楼甲板:2.80m 尾楼甲板至第一居住甲板:2.80m 第一居住甲板至艇甲板:2.80m 艇甲板至第二居住甲板:2.80m 第二居住甲板至船长甲板: 2.80m 船长甲板至驾驶甲板:2.80m 驾驶甲板至罗经甲板:2.70m 货舱双层底高度:1.35m 1.2.2 载重量 在设计吃水 (7.40m),海水密度为 1.025t/m3 时,约 8100t。 在结构吃水 (8.00m),海水密度为 1.025t/m3 时,约 9050t。 1.2.3 吨位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11 面积:面积:0.0625m2 按照“海船吨位丈量规范(1985 年) ”计算得: 总吨位 G.T约 6650 净吨位 N.T约 4225 1.3 主机、螺旋桨 1.3.1 主机 船用中速柴油机8PC2-6/2L 最大持续功率MCR4400kW 转速 520 rpm 台数 1 台 1.3.2 减速齿轮箱 台数 1 台 速比 4.5978 : 1 1.3.3 螺旋桨 型式MAU-5,固定螺距桨 数目1 只 直径约 5.0 m 材料镍铝青铜 1.3.4 首侧推 型式液压驱动,固定螺距桨 数目1 只 功率500 kW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12 面积:面积:0.0625m2 1.4 航速、续航力及自持力 1.4.1 航速 在设计吃水 7.40m,船体处于光滑无污底情况,在风力小于蒲氏风级二级的 平静深水区域,主机发出 85最大持续功率,试航速度为 15.0 kn。 在结构吃水 8.00m,主机发出 85最大持续功率,速度约为 14.5 kn。 1.4.2 续航力及自持力 主机发出 85最大持续功率,在风级三级以下海况时, 新船的续航距离为 5500 e。自持力 20 天。考虑到临时长途航行的需要,燃油、淡水舱的容积 按续航力 7500 e,自持力 35 天设计。 1.5容积 1.5.1 货舱容积(包括舱口围容积) 舱 名位置(肋位号)型容积(m3) 1 货舱113151 3342.1 2 货舱75113 5324.8 3 货舱3775 4961.3 总 计 13628.2 1.5.2 主要液舱容积 压载舱容积 约 3332.4 m3 淡水舱容积 约 278.8 m3 燃料油舱容积 约 468.8 m3 轻柴油舱容积 约 146.9 m3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13 面积:面积:0.0625m2 1.6装载集装箱数量 下列为装载 1CC 型(2086” )的箱位数 TEU: 货舱内(四层) 280 TEU (货舱内可装载二层 96” 的高箱 和 二层 86” 的标准箱) 。 货舱盖上(二层、四层或五层标准箱或宽箱) 472 TEU 总 计 752 TEU (其中有冷藏集装箱 30 FEU + 30 TEU) 若要装载 1AA 型(4086” )的箱,则: 货舱内 1AA131 FEU 货舱盖上 1AA 型234 FEU 总 计365 FEU 本船在甲板及舱盖上能装载 4586”长箱。具体数量根据稳性和驾驶视 线而定。 1.7总布置概况 全船布置详见总布置图。 全船共设七道水密横舱壁,分别位于 5、#12、37、75、132、#151、158 肋位处。由尾向首依次设置左、 右淡水舱、舵机舱、机舱、3 货舱、2 货舱、1 货舱、首侧推舱(兼应急消 防泵舱)和首尖舱。 货舱部分为双底、双壳结构形式,货舱及舱口宽为 16.4 m,边舱内设有 7.5m 高的平台,平台以上为空舱,平台以下为边压载水舱(其中有一对舱#75-#94 兼防 横倾水舱)、 燃油舱、轻油舱。货舱双层底高度为 1.35m,设有底压载水舱、在 157158 肋位双层底内、设有测深仪舱和计程仪舱。双层底内设有管弄。 船上配数架活络钢质直梯登上舱盖,在舱盖的相应位置配有固定活络直梯的 插座。 机舱长度为 17.50m (#1237),机舱内设有 7.5 m 高的平台及部分双层底。 尾至5 肋位,上甲板以下设舵机舱,左右为淡水舱。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14 面积:面积:0.0625m2 512 肋位平台以下为尾轴压载水舱(冷却水) 。 6675 双层底内为备用燃油舱。 151158 肋位范围内,7.5m 平台下为首侧推舱及应急消防泵舱。 158 肋位处设首防撞舱壁。 158首,为首尖舱兼首压载舱。 上甲板和首楼甲板之间设有木工间、锚机控制室、储物间、油漆间及缆绳舱 等。上甲板后部两舷各设一架自收藏式舷梯, 首楼甲板上布置锚系泊设备及首桅。 本船设有尾楼甲板,尾楼甲板以上设有六层甲板室。各层间主梯道设有梯道 环围,室外设有斜梯。 尾楼内设有、粮库、冷柜室、更衣间、洗衣间、封关库、空调机室、应急发 电机室、CO2间、甲板办公室、轮机办公室、消防控制室、接待室、储藏间、公 共厕所等。 尾楼甲板后端布置系泊设备、尾楼甲板室内布置厨房、餐厅、厨工居住室。 第一居住甲板布置船员居室五间、及医务室一间。 艇甲板布置船员居室五间。右舷尾部设 18 人尾抛艇一只。左舷设 6 人救助艇 一只。两舷布置 20 人气涨式救生筏各一只。 第二居住甲板布置干部船员居室五间及储藏间一间。 船长甲板布置干部船员居室三间、蓄电池室、充放电间。 驾驶甲板上设驾驶室、海图区、厕所等。 罗经甲板上设桁架型雷达桅。 1.8干舷、稳性和纵倾 本船干舷应满足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1966 年)及其修正案对国际航行 “B”型船舶的要求。 本船完整稳性符合“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 (1999 年)及 2003 年修改通 报对无限航区船舶的要求。同时满足破舱稳性的要求。 设计计算装载情况编号如下: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15 面积:面积:0.0625m2 编 号装 载 情 况 1 空船 2 压载出港,到港 3 440 TEU x 14t (设计吃水)出港,到港 4 480 TEU x 14t (结构吃水)出港,到港,结冰 5 均箱 x 12t (结构吃水)出港,到港 6 均箱 x 16t (结构吃水)出港,到港 7 均箱 x 20t (结构吃水)出港,到港 8 752 TEU 均箱 (结构吃水)出港,到港 集装箱的重心高度取箱高的 45% 。 1.9重量的核定 本船载重量系船舶在密度 1.025t/m3的海水中,相应于所勘划的夏季载重线 的排水量(无纵倾情况下,包括船壳板及所有附体)扣除空船重量,以吨(t)表 示。 空船重量应包括以下各项的重量: 船体结构、全船舾装设备、各种机器及其附件、电气设备、规范规定的备件, 但不包括以下物品: 所有消耗性备品; 由船东提供的设备、仪器、备品等(非规范要求的) ; 船员及其行李物品; 船舶管系和舱柜中的油和水。 主机、辅机及诸管系中的油和水均达到启动水平,但不包括热井、淡水压力 柜以及组合式锅炉中的淡水; 为确定船舶空船重量,由船厂负责在船厂船坞中进行吃水测量及倾斜试验, 并据此计算船舶空船重量以及载重量。 1.10 试验和试航 1.10.1 总则 船舶的钢材、焊接材料、大型铸钢件及其它重要设备应按 CCS “钢质海船入 级与建造规范”及船用产品监督条例申请检验,取得 CCS 船用产品证书后方可装 船。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16 面积:面积:0.0625m2 结构、舾装、轮机、系统、电气等船舶的每一部分在安装后将进行试验以证 实其性能符合说明书要求以及 CCS 的规定,如果在试验中发现问题应由船厂负责 解决。 除了由 CCS 船检部门所进行的检验外,船舶的各部分在建造安装阶段将接受 船东代表的检验和认可。 试验的记录应呈送给船东。 所有试验的试验报告应由船厂提供。 1.10.2 倾斜试验 本船倾斜试验应按“倾斜试验大纲”的要求进行,以得出船舶的空船重量和 重心位置。 在船东代表在场的情况下读取船首、中、尾处两舷的吃水值,由此换算为首、 尾吃水确定空船排水量。 倾斜试验时的不足重量和多余重量应由船厂逐项准确统计。 1.10.3 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 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应按“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大纲”的要求进行,由船厂、 船东、CCS 船检部门及设计单位商议具体试验细节。 系泊试验 在主机、辅机、电气、舾装等设备安装完毕后,按“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大 纲”的要求进行各项试验。 航行试验 航行试验应在船舶基本完工后进行,应用倾斜试验求得的空船重量重心核算 试航状态的稳性,在满足规范要求并取得船检部门同意的条件下,航行试验方可 进行。 试航应包括以下内容: 航速试验:进行适当负荷的航速试验以获得压载状态下的主机功率/航速和主 机转速/航速曲线。 根据压载试航结果换算船舶满载状态下的设计航速以衡量是否达到合同指标。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17 面积:面积:0.0625m2 其它试验 在航行试验中的适当时间进行下列试验: 全速紧急停车、倒车和正车试验; 回转试验(包括首侧推装置的试验) ; 惯性试验; 舵机试验(包括自动舵、电罗经、应急操舵试验) ; 锚机试验; 磁罗经校正; 无线电仪器调节; 测深仪、计程仪调节; 居住、机舱监控室和其它工作室的振动和噪声测量。 1.11 进坞和交船 船舶下水后 3 个月内不出厂需进坞,水下部分的表面要全部清理干净,并涂 上最后一层防污漆,船舶完工后,通过各项试验及按船检规定获得证书后,即可 交付给船东。 1.12 船东提供的物品 由船东所提供设备的图纸和说明书,船厂不再提供,以下物品由船东提供: 规范要求之外的海图、航行手册和旗帜; 船长名册; 所有消耗品,包括粮食、油、水等(不包括船厂试验所用油、水) ; 所有润滑剂(安装和试验时消耗的除外) ; 说明书中未提及的医料器械和药品。 但以下物品应由船厂提供: 所有床上用品; 所有厨房烹饪器皿和餐厅服务用具; 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1999 年)及最新修改通报中要求的医疗器械和药品;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18 面积:面积:0.0625m2 堵漏器材; 防油污器材。 1.13 材料和标准单位 所有材料、机器、设备、附件和舾装件,除说明书中规定及由船东提供的以 外,均为中国制造。 所有材料、机器、设备、附件和舾装件,除了进口或按专利标准制造外,一 般应符合 ISO、CB、GB 或 CBM 建造标准。 备件和工具应按规范和公约要求、说明书和制造厂供货清单提供,一切备件 上应贴有标签,妥善储藏与安装在船上。 1.14 图纸及其它 船上所有的舱室名牌、警告牌等应由中、英文书写,材质:黄铜或不锈钢。 船厂应提供二套完工图纸给船东、提供二套完工图纸在船上。另外,还要提 供给船上两份容积图、两份进坞图。 设计院应向船东交付伍套由 CCS 认可的装载手册。四套由 CCS 认可的破损控 制图。伍套由 CCS 认可的防火控制图。 由船厂将下列图纸放置在玻璃框内挂在船上规定的位置,并用中,英文加以 说明: 容积图 救生设备布置图 防火控制图 总布置图 回转圈图 空气、测深、注入、压载、消防管系图 驾驶视线图 破损控制图 及其它国际公约和 CCS 要求的图标(包括垃圾公告牌 3 块、救生筏操纵图解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19 面积:面积:0.0625m2 2 张、各种警告隔离牌、IMO 标志等) 2 2结构部分结构部分 2.1 概述 本船结构形式为全电焊、混合式结构。船首部、机舱、尾部及货舱区域下舷 边水舱为横骨架式。货舱区域船底骨架、上舷边空舱及上甲板开口线外均为纵骨 架式,距中 8.85 米处设有两道在 0.4L 范围内连续的纵舱壁。 本船船体主要构件按照 CCS(2001)年“钢质海船建造规范”及其“修改通 报” 对干货船的要求进行设计,并对装载集装箱作特殊加强。设计中除进行 各种装载情况总纵强度计算外,还按对大开口船舶的要求进行扭转强度校核计算, 经校核各种合成应力均小于规范许可值,满足规范要求。此外,本船还按“规范” 要求进行 B 级冰区加强。 本船的肋骨间距如下: 尾 #12 : 600mm #12#37 : 700mm #37#38 : 1050mm #38#56 : 700mm #56#57 : 1050mm #57#75 : 700mm #75#76 : 1050mm #76#94 : 700mm #94#95 : 1050mm #95#113 : 700mm #113#114 : 1050mm #114#132 : 700mm #132#133 : 1050mm #133#158 : 700mm #158 首 : 600mm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20 面积:面积:0.0625m2 本船材料选用船体结构用钢,材料的级别应根据不同部位构件的承受的应力 状态,构件厚度以及工作环境温度等条件选取。 本船的材料级别为至级,钢级为 A 与 B,D,E 的一般强度结构钢,局部 区域采用高强度钢,尾推进器柱采用船体结构用铸钢。本船所用材料的化学成份、 物理性能必需满足“规范”的有关规定。材料的生产厂应由 CCS 认可,并盖有 CCS 的印记。 本船为全焊接结构船舶,制造厂应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和程序,以减小焊接 变形和残余应力,焊条材料、焊接高度,焊缝质量应符合“规范”的有关要求。 船体、重要结构焊缝除进行外观目检外,应采用射线透视、超声波探伤或其他无 损探伤检查焊缝内部质量。不同厚度钢板进行对接时,其厚度差大于或等于 4 毫 米,则应将厚度的边缘削斜,使其均匀过渡,削斜面的宽度应不小于厚度差的 4 倍。 本船船体应进行密性试验,船体的水下部分以及下水后无法检查的部分、或 修复缺陷后的船体部分,应在下水前作密性试验。其它部位的密性试验亦应在船 体建造完毕后进行。试验可根据船体结构强度及水密、油密等不同要求,采用灌 水、冲水、充气或等效的试验方法进行。 2.2双层底结构 本船自#37#151 货舱区设置双层底。 货舱双层底为纵骨架式,其高度为 1.35m 。居中设有中桁材,贯通整个双层 底,且前与首结构中内龙骨相接,后与机舱单底中内龙骨相接。两舷集装箱箱脚 处均设有旁桁材。8850mm 处纵舱壁下方,左右各设一道旁桁材,使纵舱壁下方有 很好支持,且临近集装箱脚。双层底内设底纵骨,在内底纵骨对应下方设船底纵 骨。为有效支承纵骨,每隔三档肋位设实肋板。在砰击区除船底适当加强外,左 右各增设一道旁桁材,实肋板间距缩至两档肋位。 机舱局部设双层底,为横骨架式,每档肋位设置实肋板。主机部位布置足够 的纵向构件与主机基座的纵桁复板对准。由于本船为尾机型船舶,故机舱双层底 内的所有纵向构件应尽可能向尾延伸,并应与肋板有效连接。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21 面积:面积:0.0625m2 所有双层底内的肋板、旁桁材、船底及内底纵骨上,均应有适当的流水孔和 透气孔。 2.3舷侧与甲板骨架 本船货舱区舷侧结构分上、下舷边舱。上舷边舱为纵骨架式,下舷边舱为横 骨架式。舷侧、上甲板与纵舱壁组成双壳结构,作为大开口船的抗扭箱。双壳结 构内每隔 3 档肋位设置强框架 1 道,作为骨材的支持结构,并作为横向强度的加 强。 主肋骨的下端用搭接肘板与内底板连接。 机舱内的舷侧结构用强肋骨进行局部加强,强肋骨的间距不超过 5 档肋骨间 距,强肋骨并与甲板强横梁组成强框架。 上甲板开口线外区域采用纵骨架式,其余均采用横骨架式。 上甲板 #19-#37 肋位处要作装载集装箱的加强。 2.4舱壁 本船共设 7 道水密平面横舱壁,位于 #5、#12、#37、#75、#113、#151、#158、肋位处。 2.5首尾结构 本船首柱为钢板电焊结构,其外形与船体线形相符,首柱加强采用纵向加强 筋和水平肘板。 本船具有铸钢尾柱推进器柱,为使尾推器柱有牢固的连接,除与之连接的外 板增厚外,横向与两道加强肋板相连,纵向与通向舱壁的纵向加强材相连。铸钢 推进器柱除化学成份、机械性能、热处理等满足规范要求外,其表面和内部不得 有气孔、裂缝、缩孔、冷隔、结疤等缺陷。铸钢推进器柱尚须进行超声波及 x 射 线检验。检查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 2.6主机基座 主机基座的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尽可能均匀地将从主机产生的力 传到支持结构中去。主机座纵桁腹板不仅作为单底区域的旁内龙骨,而且与双层 底桁材对准,并设有面板、横隔板、横肘板。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22 面积:面积:0.0625m2 2.7上层建筑和甲板室 本船设首楼,为横骨架式结构,首楼甲板在锚机、带缆桩、导缆器等处的区 域作局部加强。 本船设尾楼,为横骨架式结构。尾楼甲板在系泊绞车、带缆桩、导缆器等的 区域作局部加强。 尾楼以上共设 6 层甲板室,均为横骨架式结构。为减小甲板纵桁高度,甲板 纵桁端部一般采用面板加宽的连结形式。 各层甲板在救生艇架及信号桅等部位作局部加强。 2.8锚链舱 首尖舱 #158#161 左右各设有(18901800)锚链舱。 2.9底座 设置必要的底座以安置锅炉、辅机、甲板机械等设备。底座应与船体构件良 好连接,受力机械底座下的甲板骨架应作适当加强。 2.10 舷墙及舱口围板。 首楼甲板、尾楼甲板、罗经甲板前端及两翼设有钢质舷墙。 上甲板货舱口四周设有围壁。舱口围壁结构由腹板、面板、肘板以及纵向扶 强材组成。肘板每隔两档肋位设置,纵向腹板及面板在中 0.4L 区域连续。 2.11 舭龙骨 船底两侧舭部各设置一根舭龙骨,舭龙骨两端逐渐削斜,其腹板上开适当数 量止裂孔,避免裂缝产生。 2.12 海底阀箱 海底阀箱为焊接钢板结构,设有截止阀。 在海底阀箱处,局部设置厚板予以 加强。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23 面积:面积:0.0625m2 3 3舾装部分舾装部分 3.1锚泊设备 3.1.1 锚及锚链 本船舾装数,按“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 ,计算值为 N=1480-1570。 本船选用的锚及锚链为; 锚:斯贝克锚 2 只,每只质量 4590kg。 锚链:有档电焊锚链,链径 52mm,AM3 级,二根总长共为 550m。每根锚链 的末端固定在锚链舱壁的弃锚器上,弃锚器型式为插闩式。为顺利导链和掣链, 在锚机和锚链筒之间(上甲板上)安装组合式滚轮闸刀掣链器。 锚机为二台 52 组合式单侧交流电动液压锚机。详见甲板机械部分说明。 3.1.2 锚链筒和锚链管 锚链筒为钢质焊接型,园筒下部钢板厚度为 22mm,考虑到本船设有球鼻艏的 情况,为避免锚与球鼻相碰,在锚链筒出口外板处设置突缘台,锚链筒穿过突缘 台后与锚唇焊妥。锚链筒内径为 520mm。锚链筒上方设有盖板装置。 锚链管为钢质焊接结构。 3.2系泊设备 3.2.1 拖索及系泊索 拖索: 1 根,镀锌钢索 637-1670,直径 44mm。 长度 220m, 破断负荷不小于 888.5 kN。 系泊索:6 根,八股丙纶长丝绳,直径 56mm。 长度 220m,破断负荷不小于 323.6 kN 。 3.2.2 系泊属具 本船系泊属具配备如下: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24 面积:面积:0.0625m2 带缆桩: A450(GB/T554-96)13 只,钢质焊接结构。 导缆孔: A320200(CB34-76)4 只,铸钢。 C300220(CB34-76)6 只,铸钢。 C500350(CB34-76)1 只,铸钢。 滚轮导缆器: 艏、艉部设置二滚轮导缆器共 7 只。 以上二滚轮导缆器均配置标准型导缆滚轮,规格型号为 350ZG(CB*58-83) 共 14 只。 羊角单滚轮导缆器: 350ZG(CB/T436-2000)铸钢滚轮配钢质焊接底座,共 4 只。 在尾楼甲板上设置两台单卷筒电动液压系泊绞车,额定拉力 100kN,可容 56mm220m 缆绳二根。详见甲板机械部分说明。 (以上系泊设备的布置详见“系泊设备布置图”)。 3.3舵设备 本船采用流线型平衡舵一具,舵叶面积为 17.82 m2。舵面积比 1.86 %。 舵杆材料为船体结构用锻钢件,上端通过键与舵柄联接,下端通过法兰与舵 叶联接。 本船选用 320kNm 电动液压拔叉式舵机一台,性能参数详见甲板机械部分说明。 3.4桅墙设备 在艏楼甲板设置前桅,其上设有前桅灯、艏锚灯等。 在罗经甲板设置雷达桅,结构型式为桁架型式,其上设置有雷达、后桅灯、 失控灯、信号灯,以及气笛等。 前桅、雷达桅均设直梯和踏步,雷达桅上方均设置平台及栏杆。 艏、艉端设置旗杆。 声光信号设置按我国海船法定技术检验规则要求配置。 3.5救生设备 3.5.1 救生艇及艇架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25 面积:面积:0.0625m2 艇甲板右舷尾部配置一艘抛落式全封闭救生艇(最大容量 18 人) ,配带回收 功能的艇架装置。 艇甲板左舷配置一艘救助艇(最大容量 6 人) 。采用救助艇/救生筏吊进行回 收。 3.5.2 救生筏 艇甲板两舷,各配备 20 人气胀式救生筏一只,各配登艇梯一部,型号为 CB428-93。首楼甲板配备 6 人气胀式救生筏一只。 3.5.3 救生圈 配置救生圈 10 个,其中 2 个带可浮救生索(长度 30m) 。6 个带自亮浮灯,2 个带烟雾信号(存放于驾驶室左右舷) 。 3.5.4 救生衣 配置救生衣 25 件,其中 20 件存放于船员舱室,5 件存放于驾驶室,机舱等 工作场所。 3.5.5 救生服 本船配备保温救生服 3 件。 3.5.6 紧急逃生呼吸装置 在起居处所配备 4 套(其中 2 套规范要求,1 套备用,1 套演习用)紧急逃生 呼吸装置(EEBD) ,机舱内配备 3 套紧急逃生呼吸装置(EEBD) 。 3.6消防用品 在满足“规范”基础上,根据船上布置情况设置适当数量的手提式灭火器, 依据全船消防栓的布置,在每个消防栓附近配置水龙带箱(箱内水龙带及水枪配 齐) 。 按“规范”要求,本船配置消防员装备 2 套。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26 面积:面积:0.0625m2 按“规范”要求,本船配置防化学防护服 4 套。 3.7 梯 3.7.1 舷梯 本船尾楼甲板左、右舷各设置一部自收藏式舷梯。依据最小吃水状态(压载 到港)选用固定弧型踏板铝质舷梯,在此状态下,舷梯下平台距空船水面不大于 1000mm,舷梯与水平面夹角不大于 55。舷梯踏步宽度为 600mm。舷梯设置旋转 式上平台、固定式下平台、可倒式栏杆柱、扶手索、钢索、滑车及附件。舷梯铝 质零部件均应进行氧化处理,钢质零件应镀锌。 每台舷梯配置一台电动舷梯绞车。 3.7.2 甲板梯 露天甲板上安装的钢质斜梯均为标准件(GB4444-84) ,梯宽 700mm,斜度不 大于 55。居住舱室内主通道为室内扶梯,梯宽 700mm。压载水舱等舱柜设置钢 质直梯,梯宽 350mm,均为方钢踏步。 3.7.3 货舱梯 本船货舱按实际布置需要设置直梯和平台。直梯处通道为 600x800mm 3.7.4 引水员软梯 本船配置标准型引水员软梯一部(CB/T342-94) ,软梯长度应在空载船舶不利 纵倾,并向任一舷横倾 15时,能从登船口处直达水面,并在船舶两舷上甲板安 装固定软梯的设施。 3.7.5 其他梯 本船配绳梯三部,规格为 B35(CB428-93) ,每部总长约为 10m。全部为手动 收放。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27 面积:面积:0.0625m2 3.8栏杆、风暴扶手和天幕 3.8.1 栏杆 首楼甲板、尾楼甲板以及各层甲板外走道不设舷墙部位均设置 1050mm 高的标 准型栏杆,栏杆柱为 65mm16mm 扁钢,顶部栏杆为 42.25mm 镀锌钢管,中部 栏杆柱为 20mm 园钢。有扶梯处所栏杆扶手应与扶梯扶手妥善连接。救生艇、 筏、处甲板外侧设置镀锌铁链活动栏杆。 3.8.2 风暴扶手 在上层建筑各层甲板内外走道适当位置设置风暴扶手,内走道风暴扶手材料 为不锈钢管,外走道风暴扶手为镀锌钢管,另外,在浴厕室内设置不锈钢管扶手。 3.9金属门、窗、小舱盖及人孔盖 3.9.1 金属门 首楼及尾楼通往露天甲板的门为钢质风雨密门,规格为: A1600700, (GB3477-96),门槛高度 H=380mm A1400700, (GB3477-96),门槛高度 H=600mm。 尾楼甲板上方后端壁通往露天甲板的门为风雨密钢质门,规格为: A 1600700, (GB3477-96),门槛高度 H=380mm。 各层甲板外围壁通往通往露天甲板的门为风雨密钢质门,规格为,A 1600700, (GB3477-96) ,门槛高度 H=380mm。 3.9.2 窗 尾楼甲板房间位于舷侧的窗为带风暴盖的侧开式钢质舷窗,规格为 GB/T14413-93,B300。上层建筑居住舱室、服务处所、工作处所等面向露天的窗 为铝质方窗规格为 GB/T5746-96,450630,其中,尾楼甲板舱室左右外走道为 内开式,其余均为外开式窗。 驾驶室前端壁方窗共 9 扇,其中 4 扇为上开式,其它为固定式;固定式窗中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28 面积:面积:0.0625m2 有 2 扇安装雨雪扫除器。后、侧壁方窗共 6 扇,均为固定式。 3.9.3 小舱盖 上甲板上通往货舱的小舱盖分别设置在货舱前后端,规格为 A630630,CB/T3728-95,围板高 H=600。 尾楼甲板上进入应急发电机室的小舱口盖和食品小舱口盖为 B830830,CB/T3728-95。 上甲板进入机舱的吊口为高起式水密舱盖 1500x1500, 围板高 H=250。 3.9.4 人孔盖 由货舱区域进入下边舱及双层底压载水舱的人孔均设置埋入式人孔盖,规格 为 D630430,GB11628-89,分别设置在双层底上和货舱侧壁上。上甲板进入空 舱的人孔为复板式,规格为 A600400,GB11628-89。 进入首尾压载水舱、淡水舱等的人孔设置复板式人孔盖,规格为 A600400 和 B600x400,GB11628-89。 机舱处人孔盖为高起式带围板人孔盖。 用于油舱等处所人孔盖密封衬垫应为耐油型橡胶。 3.10 货舱盖 全船共有三个货舱,货舱盖采用吊离式无序钢质盖板。舱盖板的结构形式为 平顶、开式结构。所有舱盖均为风雨密。舱盖的开启和关闭均采用岸上设备。 3.11 集装箱 3.11.1 集装箱布置(详见集装箱布置图) 本船货舱内和货舱盖上均可装载 20 英尺和 40 英尺标准集装箱。货舱盖上可 装载宽箱及 45 长箱。 3.11.2 接件及紧固件 全船技术规格书全船技术规格书 SC4417-100-03SMSC4417-100-03SM第 页29 面积:面积:0.0625m2 本船货舱内设置导轨架,集装箱层间采用堆锥联接。甲板及货舱盖板上集装 箱层间采用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