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J205-1992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离心式压缩机_第1页
HGJ205-1992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离心式压缩机_第2页
HGJ205-1992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离心式压缩机_第3页
HGJ205-1992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离心式压缩机_第4页
HGJ205-1992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离心式压缩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HGJ205-1992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离心式压缩机.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 及 验 收 规 范 离 心 式 压 缩 机 HGJ 2 0 5一9 2 标准分享网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免费下载 化学工业部文件 ( 1 9 9 2 ) 化基字第 2 4 5 号 关于颁布 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 离心式压缩机、 中小型活塞式压缩机 两项行业标准的通知 各省、 自 治区、 直辖市化工厅( 局) : 我部委托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公司负责修订的 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 小 型活塞式压缩机; 委托中国 北学工程第十三建设公司负责修 订的 化工机器安装 工程施工及 验收规范 离心式压缩机 , 经有关单位会审, 现批准为化工行业工程建设标准。编号分别为 HG J 2 0 6 一 9 2 和 H G J 2 0 5 一9 2 , 自一九九二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两项标准自施行之日起, 原标准 中小型活塞式气体压缩机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试行) ( 炼化建 1 0 3 一 7 7 ) 及 中低压离心压缩机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试行) ( 炼化建 1 0 2 一7 7 ) 即行 作废 。 本标准由化学工业部基本建设司负责管理。 化学工业部 一九九二年四月七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化 工 机 器 安 装 工 程 施 工 及 验 收 规 范 离 心 式 压 缩 机 HGJ 2 0 5一9 2 主编单位: 批准部门: 施行 日期 :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公司 部日 业月 0 工1 年 学2 修订说明 根据化工部( 9 0 ) 化基标字第 2 1 号文的安排, 部委托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公司对 中 低压离心压缩机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试行) ( 炼化建 1 0 2 - 7 7 ) 进行了修订。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 认真地分析了原规范的执行情况, 总结了化肥、 乙烯、 纯碱、 磷钱等 工程的施工经验 , 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版本的技术标准。本规范的技术指标是根据离心式压缩 机、 增速机、 工业汽轮机的国内最新技术及八十年代产品技术指标确定的, 符合我国目前机械 制造水平。本规范与相关专业的标准进行了协调, 经会审后定稿。 本规范规定了施工现场应具备的条件, 并对保证期内机器的解体检查问题进行了规定。 这 对加快施工进度, 降低施工成本, 保证工程质量将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 我国机 械制造水平的提高, 新材料、 新机器将不断涌现, 希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认真总结经 验, 积极提供改进意见, 以便今后补充完善。 有关本规范的咨询事宜, 请函寄河北省石家庄市槐中中路化工部施工标准化管理中心站 ( 邮编: 0 5 0 0 2 1 ) 0 化学工业部基本建设司 一九九二年四月一 日 目次 1 总则 ” , ( 1 2 9 ) 2 施工前的准备 ” 一 ” “ ” ” .( 1 3 0 ) 2 . 1 技术准备 ( 1 3 0 ) 2 . 2 机组运输与吊 装 , “ ” ” ” ” ” ” ( 1 3 0 ) 2 . 3 开箱验收及保管 ( 1 3 0 ) 2 . 4 施工现场应具备的 条件 ” ( 1 3 1 ) 2 . 5 基础验收及处理 ”( 1 3 1 ) 3 机组就位、 找平找正与固定 “ “ “ “ ” ” ” ” ” ” ” “ ( 1 3 3 ) 3 . 1 垫铁与地脚螺栓 ( 1 3 3 ) 3 . 2 机组就位前的准备 ” ” ” ( 1 3 3 ) 3 . 3 机组就位、 找平找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4 ) 3 . 4 机组联轴器对中 ” ” ” ( 1 3 4 ) 3 . 5 基础二次灌浆 “ “ ( 1 3 5 ) 4 离心压缩机安装 “ “ ” ( 1 3 6 ) 4 . 1 一般规定 . . . . . . . . . . . .” ” ” 。 ” 。 ( 1 3 6 ) 4 . 2 轴承装配 “ “ , ( 1 3 6 ) 4 . 3 机壳与隔板的安装 “ “ ( 1 3 8 ) 4 . 4 转子安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0 ) 4 . 5 密封装置的安装 “ “ “ “ “ ( 1 4 2 ) 4 . 6 机壳闭合 ( 1 4 4 ) 4 . 7 变速机的安装 “ ” ” ” ( 1 4 5 ) 5 驱动机的安装 ” ” ” ( 1 4 8 ) 5 . 1 汽轮机的安装 “ “ 一( 1 4 8 ) 5 . 2 电动机的安装 “ ” .( 1 5 2 ) 5 . 3 燃气轮机的安装 ,. “ “ ” ” ” ” ( 1 5 2 ) 6 附属设备及管道安装 “ ” ” ” ” ” ( 1 5 3 ) 6 . 1 附属设备的安装 二 “ ” ” ( 1 5 3 ) 6 . 2 管道安装 “ . “. ” 。 “ 。 . ”. 。 . ” 。 ( 1 5 3 ) 6 . 3 油系统的油冲洗 ” ” ( 1 5 4 ) 7 机组试运行 “ ,. 。 。 ( 1 5 5 ) 7 . 1 试运行应具备的条件 ” ” ” ” ( 1 5 5 ) 7 . 2 试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5 5 ) 7 . 3 辅助系统试运行 ( 1 5 5 ) 7 . 4 汽轮机试运转 ( 1 5 6 ) 7 . 5 电动机试运转 “ “ ( 1 5 7 ) 7 . 6 憔气轮机试运转 二 . “ ” ” ” ., ” ( 1 5 7 ) 7 . 7 变速机试运转 ” ” ” ( 1 5 7 ) 1 2 7 机组空负荷试运行 机组负荷试运行 8 交工文件 . 附录 A 灌浆用无收缩水泥砂浆及微胀混凝土的推荐配比 附录 B 中分面密封剂 二 二 二 二 二 附录C 螺栓联接的紧固力矩 二 二 ” ” ” ” ” ” ” ” ” 附录D本规范用词说明 , ” 二 ( 1 5 8 ) ( 1 5 8 ) ( 1 5 9 ) ( 1 6 9 ) ( 1 7 1 ) ( 1 7 2 ) ( 1 7 4 ) 12 8 1 总则 1 . 0 . 1 本规范 适用于化工行业离心式压 缩机组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 . 0 . 2 本规范是离心式压缩机组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的专项规定。其通用技术要求, 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通用规定的规定执行。 1 . 0 . 3 若本规范与机组技术文件( 简称技术文件) 的有关规定不相符时, 应按技术文件的 规定执行。 1 . 0 . 4 与机组有关的土建、 管道、 电气、 仪表、 防腐、 绝热、 脱脂等工程, 除必须符合本规范 的有关规定外, 尚应按相应的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进行施工及验收。 1 . 0 . 5 施工中, 有关安全技术、 劳动保护、 防火措施等, 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 1 2 9 2 施工前的准备 2 . 1 技术准备 2 . 1 . 1 施工前应 具备下列技术资料: 2 . 1 . 1 . 1 离心式压缩机组出厂合格证书; 出 厂合格证书必须包括下列内容: ( 1 ) 重要零、 部件材质合格证书; ( 2 ) 随机管材、 管件、 阀门等质量证书; ( 3 ) 机壳及附属设备水压试验记录; ( 4 ) 转子制造质量检验证书; ( 5 ) 转子动平衡及叶轮超速试验记录; ( 6 ) 机器装配记录; ( 7 ) 机器试运转记录。 2 . 1 . 1 . 2 机组安装平、 立面布置图, 基础图、 装配图、 系统图及配管图, 安装、 使用、 维修说 明书 ; 2 . 1 . 1 . 3 机组的装箱清单 ; 2 . 1 . 1 . 4 基础中间交接资料; 2 . 1 . 1 . 5 有关的规范、 技术要求、 施工方案 等。 2 . 1 . 2 施工前必须组织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 并应有相应的记录。 2 . 2 机组运输与吊装 2 . 2 . 1 机组的吊装与运输, 应执行现行行业标准 化工工程建设起重施工规范 的有关规 定 2 . 2 . 2 机组的吊装和运输 , 应根据包装标记或设备重心确定受力点, 作业过程中, 应使机 器及主要部件保持水平状态。 2 . 2 . 3 机器及零部件吊装、 运输时, 不得将钢丝绳、 索具直接绑扎在机加工面上, 绑扎部 位应适当衬垫, 或将索具用软材料包裹, 并严禁撞击。 2 . 2 . 4 吊装转子时, 应使用制造厂提供的专用工具。 对自 制的吊装工具及索具, 应进行 2 0 0 %的工作负荷试验, 时间不得少于 1 小时。 2 . 3 开箱验收及保管 2 . 3 . 1 机组开箱验收及安装期间的保管, 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 验收规范 通用规定的有 关规定执行。 13 0 2 . 3 . 2 2 .3 。3 精密 零 、 部 件 应按 技 术 文 件 要求 存 放 在 适 宜 库 房内 的 货 架 上 、 随机技术资料、 专用工具及计量器具, 应清点造册, 妥善保管, 保证使用。 24 施工现场应具备的条件 2 . 4 . 1 基础必须具备安装条件, 基础附近的地下工程及地坪应完成, 运输、 消防道路应畅 2 . 4 . 2 厂房或临时设施应能防止风、 沙、 雨、 雪的侵袭。环境温度不应低于 5 0C o 2 . 4 . 3 厂房内机组安装用的起重设备, 应经试运行合格。 2 . 4 . 4 施工用水、 电、 气和照明应接通, 且具 备使用条件。 2 . 4 . 5 施工现场必须备 有足够的消防器材。 2 . 4 . 备齐施工用机具及计量器具。 计量器具应周检合格, 精度等级必须满足测量要求。 2 . 4 . 7 施工现场应具备材料及零、 部件存放条件。 2 . 5 基础验收及处理 2 . 5 . 1 基础使用前必须办理中间交接证书。基础移交时必须同时提供下列资料 : 2 . 5 . 1 . 1 施工质量合格证书及中心、 标高、 外形尺寸实测记录; 2 . 5 . 1 . 2 当设计有要求时, 提供基础的沉降观测点位置及沉降观测记录。 2 . 5 . 2 对基础进行外观检查, 应满足下列要求: 2 . 5 - 2 . 1 不得有裂纹、 蜂窝、 空洞、 露筋等缺陷; 2 . 5 . 2 . 2 基础中心线、 标高、 沉降观测点( 如设计有规定时) 等标记齐全、 清晰。 2 . 5 . 3 按土建基础图和技术文件, 对基础的外形尺寸、 坐标位置进行复测检查, 如设计无 特殊规定时, 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 . 5 . 3 的 规定。 2 . 5 . 4 机组安装前应对基础作如下处理: 2 . 5 . 4 . 1 需要二次灌浆的基础表面, 应铲出麻面, 麻点深度不应小于 l O mm, 密度以每平 方分米内3 - 5 点为宜, 表面不得有疏松层或有油污; 2 . 5 . 4 . 2 放置垫铁处的基础表面应铲平, 其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 。 . 5 mm/ m, 与垫铁应 均匀接触, 接触面积不应少于5 0 0 0 ; 2 . 5 . 4 . 3 若须预埋垫铁, 应将放垫铁处的基础面铲出凹坑, 用高于基础标号的水泥砂浆 埋设平垫铁。平垫铁上表面的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 。 . 5 mm / m, 标高偏差不应大于 2 mm, 砂浆 层厚度不得小 于4 0 m m ; 2 . 5 . 4 . 4 锚板与基础表面应均匀接触, 接触面积不得少于 5 0 %; 2 . 5 . 4 . 5螺梓刘 内的碎石 、 泥 十、 积火等必须清 除干净 1 3 1 表 2 . 5 . 3 基础尺寸及位置允许偏差 mm ) 项次项目名称允许偏差 1 坐标位置( 纵横轴线)士 2 0 2 不同平面的标高一 2 0 3 平面外形尺寸 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 凹穴尺寸 士 2 0 一 2 0 + 2 0 4 平面水平度( 包括地坪上需安装设备部分) ( 1 ) 每米 ( 2 ) 全长: 。 5 垂直度 ( 1 ) 每米 ( 2 ) 全 长: 。 6 预埋地脚螺栓 ( 1 ) 标高( 顶端) ( 2 ) 中心距( 在根部和顶部两处测量) + 2 0 士 2 7 预留地脚螺栓孔 ( 1 ) 中心位置 ( 2 ) 深 度 ( 3 ) 孔壁垂直度 士 1 0 + 2 0 1 0 8 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 ( 1 ) 标高 ( 2 ) 中心位置 ( 3 ) 水平度( 带槽的锚板) ( 4 ) 水平度( 带螺纹孔的锚板) + 2 0 士 5 5 2 1 3 2 3 机组就位 、 找平找正与固定 3 . 1 垫铁与地脚螺栓 3 . 1 . 1 当技术文件无要求时, 垫铁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 . 1 . 1 . 1 垫铁组应放在底座立筋及纵向中心线等负荷集中处; 3 . 1 . 1 . 2 垫铁组应放在地脚螺栓两侧并尽量靠近螺栓; 不带锚板的地脚螺栓, 间距小于 3 0 0 m m时, 可只 在一侧安 放垫铁; 3 . 1 . 1 . 3 相邻垫铁组的间距, 可根据机器重量、 底座结构、 负荷分布情况而定, 宜为 3 0 0 - 7 0 0 m m e 3 . 1 . 2 垫铁应平整, 无氧化皮、 毛刺和卷边。斜垫铁的斜度宜为 1 / 2 0 , 表面粗糙度 R a 不 应大于 6 . 3 k m, 配对斜垫铁之间接触面应密实。 3 . 1 . 3 垫铁规格的选用, 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通用规 定执行 。 3 . 1 . 4 每组垫铁限用一对斜垫铁, 总层数不超过 4 层, 总高度宜为 4 0 -7 0 m m, 3 . 1 . 5 机器安装后的垫 铁组, 用0 . 2 5 -0 . 5 k g 的手锤敲 击检查应无松动, 层 间 用 0 . 0 5 mm塞尺检查, 垫铁同一断面处两侧塞人深度之和不得超过垫铁边长( 或宽) 的 1 / 4 。最终 检查合格后, 将垫铁两侧层间用定位焊固定。焊接时, 严禁将地线固定在机器上。 3 . 1 . 6 采用无垫铁安装的机组, 施工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 及验收规范 通用规定附录二的规定, 其调整用的支承应符合下列要求: 3 . 1 . 6 . 1 底座带有调整顶丝时, 铲去其对应位置的基础浮层, 用高于基础强度的水泥砂 浆埋设支承顶丝的平垫铁。其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 2 mm/ m, 标高偏差不应大于 2 mm; 3 . 1 . 6 . 2 若用小型千斤顶或临时垫铁调整时, 其布置和数量应符合本规范 3 . 1 . 1 . 3 的规 定。 3 . 1 . 7 地脚螺栓安装前的检查处理及安装要求,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化工机器安装工 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通用规定第 3 章的有关规定。 3 . 2 机组就位前的准备 3 . 2 . 1 散装供货的变速机下机壳, 压缩机、 汽轮机、 电动机的轴承箱, 应进行 4 小时以上 的煤油渗透试验, 以无渗漏为合格。 3 . 2 . 2 底座与混凝土接触的部位, 必须清除油垢、 油漆、 铸砂、 铁锈等。 3 . 2 . 3 安装在机器下部与机器相连接的设备, 检查试压合格后, 应预先吊装就位并初步 找正, 与机器连接的法兰口应加设盲板, 以免脏物掉入。 1 3 3 3 . 3 机组就位、 找平找正 3 . 3 . 1 机组就位前必须合理确定供机组找平找正的基准机器。应调整固定基准机器, 再 以其轴线为准, 调整固定其余机器。 3 . 3 . 2 基准机器的确定, 应符合下列要求: 3 . 3 - 2 . 1 制造厂规定的安装基准机器; 3 . 3 - 2 . 2 选重量大、 调整困难的机器; 3 . 3 . 2 . 3 机器多、 轴系长时, 宜选安装在中间位置的机器; - 3 . 3 - 2 . 4 条件相同时, 优先选择转速高的机器。 3 . 3 . 3 机组就位时, 联轴器端面间轴向距离, 应符合技术文件要求。 3 . 3 . 4 机组中心线应与基础中心线一致, 其偏差不应大于 5 mm, 3 . 3 . 5 基准机器的安装标高, 其偏差不应大于 3 mm, 3 . 3 . 6 调整水平前, 应先确定水平测点的位置及机组的安装基准部位, 井应符合下列要 求: 3 . 3 - 6 . 1 纵向水平可在轴承座孔, 轴承座、 壳体中分面, 轴颈或制造厂给定的专门加工面 上选点测量; 3 . 3 . 6 . 2 横向水平以轴承座、 下机壳中分面, 或制造厂给的专门加工面上进行测量; 3 . 3 . . 3 宜选择基准机器的轴颈为机组的安装基准部位。 3 . 3 . 7 机组水 平度的 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3 . 3 . 7 . 1 纵向水平度的允许偏差, 基准机器的安装基准部位应为0 . 0 2 -0 . 0 5 m m / m, 其 余机器必须保证联轴器对中要求; 3 . 3 . 7 . 2 横向 水平度的 偏差不应大于0 . l o m m / m, 同一机器各对应点的水平度应基本 一致 。 3 . 3 . 8 对 于 水 平 剖 分 散 装机 组, 其 安 装 顺 序 应 依 次 安 装 底 座、 轴 承 座、 下 机 壳 及内 件。 基 准机器下机壳调整固定后, 再安装调整其余部件和其他机器。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3 . 3 - 8 . 1 轴承座孔中心与下机壳中心的偏差不应大于。 . 0 3 mm; 3 . 3 - 8 . 2 其它机器的轴承座孔中心与基准机器中心的偏差不应大于 。 . 0 5 mm, 3 . 4 机组联轴器对中 3 . 4 . 1 联轴器外观检查, 应无毛刺、 裂纹等缺陷, 用千分表检查径向与端面跳动偏差值, 应符合本规范表 4 . 4 . 1 的规定。 3 . 4 . 2 对中器具及调整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3 . 4 . 2 . 1 千分表周检合格, 精度应符合测量要求; 3 . 4 - 2 . 2 表架应结构坚固, 重量轻、 刚度大, 安装牢固 无晃动。 使用时应测量 表架挠度, 以 校正测量结果; , 3 . 4 . 2 . 3 应避免在阳光照射或冷风偏吹 情况下进行对中; 3 . 4 - 2 . 4 调整垫片应清洁、 平整, 无折边、 毛刺。 1 3 4 3 . 4 . 3 必须按制造厂提供的 找正图 表或冷 对中数据进行对中。 联轴器对中允许偏差应符 合表 3 . 4 . 3 的规定。 表3 . 4 . 3联轴器对中允许值差( mm) 森Ar / minNg t A 二 6 0 0 0 6 0 0 0 径向端面径向 端面 齿式 0 . 0 80 .0 4 0 . 0 50 . 0 3 弹性、 膜式 0 . 0 60 . 0 3 0 . 0 40 . 0 2 刚性 0 . 0 4 0 . 0 20 . 0 30 . 0 1 注 表中数值为土 8 0 。 千分表读数差。 3 . 5 基础二次灌浆 3 . 5 . 1 基础二次灌浆前, 应检查复测下列项目, 并做好记录。 3 . 5 . 1 . 1 联轴器的对中偏差和端面轴向间距应符合要求; 3 . 5 . 1 . 2 复测机组各部滑销、 立销、 猫爪、 联系螺栓的间隙值; 3 . 5 . 1 . 3 检查地脚螺栓是否全部按要求紧固; 3 . 5 . 1 . 4 检查垫铁组, 应符合本规范3 . 1 . 5 的规定, 层间定位焊完毕, 机组检查复测合格 后, 必须在2 4 小时内 进行灌浆, 否则, 应再次进行复测。 3 . 5 . 2 二次灌浆层的厚度, 宜为4 0 -7 0 m m, 3 . 5 . 3 二次灌浆安设的模板, 应符合下列规定: 3 . 5 - 3 . 1 外模板与底座外缘的间距不宜小于 6 0 m m, 模板高度应略高于底座下平面; 3 . 5 . 3 . 2 如需支设内 模板, 其与机器底 座外缘的间距不得小于底座底面边宽。 3 . 5 . 4 当用无收缩或微膨胀混凝土灌浆时, 其标号应高于基础标号 1 -2 级, 且不得低于 2 5 0 号。配比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A的规定。使用前必须做试块试验。 3 . 5 . 5 二次灌浆前, 基础表面必须清除油污。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 1 2 小时以上, 灌 浆时应清除表面积水。 3 . 5 . 6 灌浆时, 环境温度应在5 以上, 否则, 砂浆可用6 0 以下温水搅拌和掺入一定数 量早强剂。 3 . 5 . 7 二次灌浆必须在安装人员配合下, 连续进行一次灌完。 灌浆时应不断捣固, 使混凝 土紧密地充满各部位。 3 . 5 . 8 二次灌浆后要认真进行养护, 养护期间当环 境温度低于5 时, 应采取防冻措施。 1 3 5 4离心压缩机安装 4 . 1 一般规定 4 . 1 . 1 整体安装的机组, 如在制造厂试运转合格而又不超过机械保证期限, 现场可不做 解体( 揭盖) 检查。 4 . 1 . 2 现 场组装的机组, 零部件应检查并清洗合格后, 再进行组装。 4 . 2 轴承装配 4 . 2 . 1 轴承装配前应进行外观检查 轴瓦合金表面不得有裂纹、 孔洞、 重皮、 夹渣、 斑痕等 缺陷。 合金层与瓦壳应牢固紧密地结合, 经涂色检查不 得有分层、 脱壳现象。 4 . 2 . 2 可 倾瓦、 薄壁瓦轴承间隙 及接触面积是由机械加工保证的, 不应进行刮研 4 . 2 . 3 径向 轴承的装配应符合 下列要求: 4 . 2 . 3 . 1 用涂色法检查瓦背与 轴承座孔应紧密均匀贴合, 厚壁瓦的接触面积, 不应少于 5 0 %; 可倾瓦、 薄壁瓦、 球面瓦的接触面积不应少于 7 5 %; 4 . 2 . 3 . 2 轴瓦与轴承座和轴承盖之间的过盈量应该符合表4 . 2 . 3 一 1 的规定; 表 4 . 2 . 3 -1轴瓦过盈量 序号名称 过盈量 1 圆筒形瓦 0 . 0 3 - 0 . 0 7 2 椭圆形瓦 0 . 0 2 0 . 0 5 3 多油楔圆形瓦 0 . 0 2 - 0 . 0 4 4 可倾瓦 0 . 0 1 - 0 . 0 3 5 球面综合推力瓦 0 . 03 - -0 . 0 5 6 球 面 瓦 一 0 . 0 6 一 0 . 0 2 4 . 2 . 3 . 3 用涂色法检查轴颈与轴瓦的接触情况, 轴瓦与轴颈接触应均匀, 轴向 接触 长度 不应少于 8 0 %; 4 . 2 . 3 . 4 用压铅法或千分表抬轴法侧量径向轴承间隙并做好记录。轴承间隙应符合表 4 . 2 . 3 一 2的规定; 4 . 2 . 3 . 5 可倾瓦的瓦块厚度应均匀, 各瓦块间厚度差不应大于 。O l mm。装配后瓦块能 自由摆动, 不得有卡涩现象; 1 3 6 4 . 2 . 3 . 6 厚壁、 可倾瓦口接触应严密。 自由状态时, 用塞尺检查, 间隙不得大于 0 . 0 5 m me 4 . 2 . 4 推力轴承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4 . 2 . 4 . 1 推力瓦块的外观检查, 应符合本规范 4 . 2 . 1的规定, 表面粗糙度 R 。不应大于 0 . 4 p m ; 表 4 . 2 . 3 -2轴承间隙( mm) 名称简图间隙值 圆 筒 形 瓦 圃 顶间隙; a = ( 1 . 8 - 2 - 5 ) d % , d 一轴颈直径 侧间隙 “ 一 音 a b vT 顶间隙: a 二 ( 1 . 5 - 2 ) d 蝙 d 一轴颈直径 侧间隙 b = ( 1 - 1 . 5 ) 6 椭 圆 形 瓦 多 油 楔 圆 瓦趣叠 间隙为: a = ( 1 . 5 - 1 . 9 ) d 监 d 一轴 颈 直 径 1 37 续表4 . 2 . 3 - 2 间隙为 a = ( 1 . 4 -2 ) d 编 d 一轴颈直径 4 - 2 , 4 . 2 推力瓦 块的厚度应均匀 一致, 同组瓦 块的 厚度差不应大于0 . O l m m; 4 . 2 - 4 . 3 推力轴承调整垫应平整, 各处厚度差应小于 。 . O l mm, 数量不应超过 2块; 4 . 2 . 4 . 4 用涂色法检查, 推力轴承与推力盘应均匀接触, 接触面积不应小于 7 5 %; 4 . 2 . 4 . 5 测量推力轴承间隙, 应在上下两半推力瓦、 定位环和上下两半瓦套紧固后进行, 推力 轴承的间隙应为。 . 2 5 -0 . 6 0 m m , 43 机充与隔板的安装 4 . 3 . 1 机壳的 检查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4 . 3 . 1 . 1 检查机壳的 外观, 不得有裂纹、 夹渣、 气 孔、 铸砂和损伤等 缺陷; 4 . 3 . 1 . 2 壳体的水平或垂直剖分面应完好无损, 接合面自由结合时, 间隙不 应 大 于 0 . O S mm, 或每隔一个螺栓拧紧后 间隙不应大于 。0 3 mm; 4 . 3 . 1 . 3 轴承箱内 的铸砂、 杂物等应清理干净。 4 . 3 . 2 机壳安装在底座支承面上后, 应检查以下各项内容: 4 . 3 . 2) 底座支承面和机壳支座底面应紧密结合, 自由状态下, 宜用 。0 3 m m的塞尺检 查, 不得塞入为合格; 4 . 3 . 2 . 2 底座支承面与轴承座底面应严密接触, 应用。 . 0 5 m m的塞尺检查, 不得塞入为 合格。 4 . 3 . 3 支承滑销系统的 检查与 调整应符合下列要求: 4 . 3 . 3 . 1 联系螺栓、 滑动键的间隙 及膨胀方向, 应符合技术文件规定。 若技术文件无规 定, 应符合 本规范表4 . 3 . 3 的要求; 4 . 3 . 3 . 2 挠性板支承的 机组, 其挠性板倾斜方向和 数值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4 . 3 . 4 隔板的检查与安装应符 合下列要求: 4 . 3 . 4 . 1 隔板外 观检查, 铸件不得有裂纹、 气孔、 未浇满和夹层等缺陷, 扩压器和回流器 的导流叶片应完整无损; 4 . 3 . 4 . 2 隔板装进机壳时, 应自由地落人槽中, 无止涩现象; 隔板装配后, 隔板与隔板, 及 1 3 8 隔板与机壳中心的偏差应小于 。 . 0 5 m m; 4 . 3 . 4 . 3 两半隔板结合面应接触良好, 结合面的局部间隙应小于 。 . 0 8 m m; 4 . 3 . 4 . 4 固定上、 下隔板的销子、 定位键和对应孔槽的配合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4 . 3 . 4 . 5 隔板最终装配时, 应在各结合面处涂干石墨粉或其它防咬合剂; 4 . 3 . 4 . 6 隔板的吊装应使用专用工具。 表4 . 3 . 3离心式压缩机联系级栓滑动健配合要求( m m 名称简图配合要求 联 系 螺 栓 “q Ad, d+ 6 = 3 - 5 d ,一 专 (d , + d + ) 1 d , 一 子 (d ,+ d + ) e 3 b i +b 留 =0 . 0 4 一0 . 0 6 乙l已 一 _ . ,r- .二 巨 1 3 9 4 . 4 转子安装 4 . 4 . 1 转子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4 . 4 . 1 . 1 检查并清洗转子, 应无 锈蚀、 损伤、 变 形、 裂纹等 缺陷; 4 . 4 . 1 . 2 测 量 转子 主 轴 颈 及 浮 环 密 封 配 合处 轴 径 的圆 度、 圆 柱度 , 其 各部 允 许 偏 差 值 应 符合表 4 . 4 . 1 的规定; 4 . 4 - 1 . 3 检查主轴颈、 浮环密封或机械密封配合处及径向探头监测区轴的表面粗糙度 R a 不应大于 0 . 4 -0 . B u m; 4 . 4 . 1.4 推力盘表面租糙度 R a不应大于 。4 p m; 4 . 4 . 1 . 5 测量转子各部位的径向 跳动 值、 端面跳动值, 并应符合表4 . 4 . 1 的规定, 其测点 如图 4 . 4 . 1 所示。 田4 . 4 . 1 压绮机转子浦点示盒困 4. 4. 2 弓 ,4 .J 转子吊 装应使用专用工 具, 吊 装时转子应保持水平状态。 转子就位后 应测定转子总窜量, 并按技术文件要 求, 调整轴向 位置, 装推力轴承, 使叶轮工作通道对称于扩压器通道, 允许偏差宜为士l m m, 4 . 4 . 4 4 . 4 . 4 . 1 4 . 4 . 4 . 2 4 . 4 : 4 . 3 4 . 4 . 4 . 4 于 8 0 环; 4 . 4 . 4 . 5 的规定; 4 . 4 . 4 . 6 联轴器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检查并清洗联轴器, 应无锈蚀、 裂纹、 毛刺和损伤等缺陷; 测量轮载孔和轴的直径、 锥度, 其过盈 值和锥度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检查轮毅孔和轴的表面 粗糙度R a . 不应 大于。 . 8 p m ; 用涂色法检查无键联轴器轮毅孔和轴的接触情况, 能推进部分的接触面 积应大 无键联轴器宜用液压法装配, 操作方法、 装配的压力、 推进量必须符合技术文件 过盈加键联轴器, 宜用热装, 加热温度和方法取决于联轴器孔的尺寸和过盈量。 加热温度宜为 1 8 0 -2 3 0 0C e 1 40 产日已 恻绷理线叔跪印外解辕绘田t.呀,娜 1 4 1 4 . 5 密封装置的安装 4 . 5 . 1 迷宫密封的检查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4 . 5 . 1 . 1 各密封片应无裂纹、 卷曲等缺陷, 镶装牢固, 安装方向应正确。 如图4 . 5 . 1 一 1 所 图 4 . 5 . 1 . 1 一1 密封片安装方向 表4 . 5 . 1 各部迷宫密封间隙 ( m m ) 部位径向尺寸半径间隙 油 封A 镇 1 0 0 1 00 - 1 8 0 1 8 0 0 .1 5- 0. 25 0 . 2 0 - 0 . 3 0 0 . 2 5 0 . 3 5 端 部 密 封 B 镇 1 2 0 1 2 0 - 2 0 0 2 0 0 0 . 2 0 - 0. 30 0 . 2 5 - 0. 35 0 . 3 0 - 0 . 4 0 中间轴与轴 套 密 封 C ( 1 5 0 1 5 0 - 3 0 0 3 0 0 0 . 2 5 - 0 . 3 5 0 . 3 0 - 0 . 4 0 0 . 3 5 - 0 . 5 0 叶轮进口侧 密 封 D ( 2 0 0 2 0 0 - 3 2 0 3 2 0 - 5 0 0 5 0 0 - 8 0 0 0 . 2 0 0 . 3 0 0 . 2 5 - 0 . 3 5 0 . 3 0 0 . 4 5 0 . 3 5 - 0 . 5 5 平衡盘密封 E 镇 1 8 0 1 8 0 - 3 2 0 3 2 0 - 5 0 0 5 0 0 0 . 2 0 - 0 . 3 0 0 . 2 5 - 0 . 3 5 0 . 3 0 - 0 . 4 5 0 . 3 5 - 0 . 5 5 1 42 4 . 5 . 1 . 2 以转子为准, 检查各部迷宫密封间隙, 其值应符合表 4 . 5 . 1的规定, 测量位置如 图 4 . 5 . 1 一 2 所示; 4 . 5 . 1 . 3 迷宫式软密封的装配间隙, 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图4 . 5 . 1 . 2一 2 迷宫密封间隙示意图 4 . 5 . 2 浮环油 膜密封的检查与安装, 应符合下列 要求: 4 . 5 - 2 . 1 内外浮环的合金表面不应有气孔、 夹渣、 重皮、 裂纹等缺陷; 4 . 5 . 2 . 2 测量内外浮环的直径及各部位尺寸并记录; 4 . 5 - 2 . 3 浮环 与密封体的接触面应光滑, 无碰伤、 划痕等缺陷, 且接触应良 好; 4 . 5 - 2 . 4 浮环密封的. U ” 形环应完好无损; 4 . 5 . 2 . 5 浮环密封组的装配间隙, 应符合技术文件规定; 4 . 5 . 2 . 6 浮环密封组装后, 应活动自 如, 不得有卡涩现象。 浮环密封 如图4 . 5 . 2 所示 图 4 . 5 . 2 浮环密封示意图 1 一外浮环; 2 一内浮环;3 , 4 密封盒体;5 -销钉; 6 定位销; ? 一弹簧;8 -梳齿形密封 1 4 3 4 . 5 . 3 4 . 5 . 3 . 1 4 . 5 . 3 . 2 0 . 0 5 mm ; 4 . 5 . 3 . 3 4 . 5 . 3 . 4 4 . 5 . 3 . 5 4 . 5 . 3 . 6 机械密封的检查与安装, 应符合下列要求: 机械密封各零件不应有损伤、 变形, 密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