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林铁路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1页
拉林铁路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2页
拉林铁路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3页
拉林铁路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4页
拉林铁路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LLZQ-1B标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LLZQ-1B标总体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中铁十五局集团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二一五年七月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LLZQ-1B标(DK43+258.8DK45+902.71)(DK51+629.25DK56+050)总体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年 月 日目 录一、工程概况1.1、本段工程概况二、测量技术规范三、人员仪器配置3.1、仪器设备3.2、人员组成四、测量管理制度4.1、施工测量管理的质量目标4.2、测量复核制度4.3、测量资料管理4.4、测量仪器及测量工作管理五、施工控制测量等级5.1、导线测量5.2、水准测量六、精密导线、水准加密点布置方法6.1、精密导线点加密方法6.2、精密水准点加密方法七、施工测量7.1、测量依据7.2、桩基施工测量7.3、承台施工测量7.4、墩台施工测量7.5、垫石施工测量7.6、涵洞施工测量7.7、路基施工测量7.8、隧道施工测量八、安全及质量保证8.1、安全保证8.2、质量保证九、其他一、工程概况:1新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LLZQ-1标起止里程为DK33+500DK45+902.71、DK51+629.25DK56+050(其中DK45+902.71DK51+629.25的贡嘎雅鲁藏布江大桥由LLZQ-4标修建),路线长度16.823km。我集团公司承建DK43+258.8DK45+902.71、DK51+629.25DK56+050段土建工程(包括昌果、贡嘎车站),线路长度约7.065km。区间路基土石方4.3万m3,站场土石方159.68万m3,旋喷桩11285m/1550根,碎石桩718948m/137130根,CFG桩11785 m/1901根。框架涵377.58m/13座,框架桥37.1m/2座。隧道2478m/1座,桥梁626.8m/1座。项目区间海拔在3500米左右,相对高差较大。工程条件及地形、地质条件一般,冬天测量条件差,工期异常紧张。本管段内中铁二院移交的控制网,平面控制网按分级布网的原则分基础控制网CPI和线路控制网CPII布设,等级分别为三等和四等,高程控制网为三等水准网。CP点共5个、CP点共9个,水准点共10个,已全部由中铁十五局二公司测量队复测合格。二、测量技术规范: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J961-200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三、人员仪器配置:3.1、仪器设备一览表:序号仪器设备型号数量进场日期备注1全站仪尼康,拓普康42015/7/1检定合格2电子水准仪天宝22015/7/1检定合格3GPS徕卡G1522015/7/1正常使用4对讲机42015/7/1正常使用5光学水准仪苏一光22015/8/15检定合格6光学水准仪北京博飞22015/8/15检定合格7光学水准仪其他22015/8/15检定合格3.2、人员组织一览表:序号姓名职称职务备注1黄松波测量工程师队长2肖豹技术员组长3林锐技术员组员4仇景峰技术员组长5陈强技术员组员四、测量管理制度:4.1施工测量管理的质量目标施工测量管理质量目标是确保管段内、桥梁、涵洞、路基及构筑物,隧道、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精确定位,防止构筑物偏差超出允许范围或侵界,保证各构筑物高程贯通一致,相对尺寸等满足设计要求,测量成果精度达到设计和规范的要求。4.2、测量复核制度各构筑施工放样前由测量组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分别计算放样点的坐标、标高等数据,以便相互复核,校核无误后再由测量组实施测量放样。测量组组织测量时,先由一人将置仪器于A点,放样构筑物X一人放样完后,另一人复测,复测人将仪器置于B点放样,同样放样处构筑物X,放样完无误后,报监理工程师复检,复检无误后方可施工。任何环节发现错误或误差超限时进行全过程检查,并组织重新放样。4.3、测量资料管理1、测量数据整理时,必须对专业图纸认真研究,对相关联的专业和图纸必须联系的审核,发现错漏及时与专业工程师沟通,有必要时与项目工程部、设计院等沟通。做为外业的依据,抄录的数据须认真仔细复核,确保无误。2、测量人员每次出勤作业必须作好过程记录,具体包括:测量工程部位、测量放样数据、操作方式、测量方法、测量观测依据控制点、司镜人、后尺人、作业日期时间、地点、天气等。测量过程记录不得不记、漏记,甚至误记,记录内容不得涂改,保持清晰、工整。3、测量放样完成后,及时将测量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审批资料及时归档。4.4、测量仪器及测量工作管理1、测量仪器须通过专业机构鉴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测量组应对仪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保持仪器处于正常状态。2、测量仪器具体负责人,负责仪器日常保管、存放,保持仪器完好清洁,并注意防水、防污染、防暴晒、防坠落、防撞击、防雷电等。3、测量人员必须按照规程操作、合理使用,不得违规作业, 并有责任保持仪器精度正常。4、测量放样工作坚持复核制,未经复核的测量成果不予采用,测量复核工作与测量进度发生冲突时,以保证测量复核为先。5、各专业需要测量组测量施工的,须由现场技术人员提前通知测量组。测量队长安排放样人员按现场技术人员要求准时到达放样现场进行放样。6、测量组测量放样完毕经复核无误后,由测量组出具书面测量成果合格单,并通知专业工程师。7、测量组须建立日常作业台帐、测量仪器管理台帐。五、施工控制测量等级5.1、导线测量导线测量按国家四等导线测量方法进行施测,采用附和导线测量。附和导线全长不大于20km,导线平均边长不大于1km,每边测距中误差不大于13mm,测角中误差不大于2.5mm,否则重测、计算,直至合格。观测次数:观测4个测回 观测方法:采用测回法观测 读数取位:角度读数应精确到1 距离 读数应精确到0.1mm导线测量技术标准等级附合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测角中误差()每边测距中误差(mm)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级仪器四等91.52.51845n1/40000对外业测量的数据进行计算,导线测量方位角5(n位测站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40000为合格。5.2、水准测量本次水准测量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施测,按二等水准的观测方法采用附和水准路线。计算根据三等水准测量各项指标进行严密平差。往返测量,使前后视距大致相等,保证视线长度不超过100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不低小于0.3m,前后视距误差不大于1.5m,并且同一测站上前后视距差累积不大于3m,基辅分划读数较差不大于0.5mm,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差不大于0.7mm时记录读数,否则重测、计算,直至合格。观测次数:往返测各一次观测方法:往测 奇数站 后-前-前-后 偶数站 前-后-后-前 返测 奇数站 前-后-后-前 偶数站 后-前-前-后三等水准测量限差要求(mm)水准测量等级测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平原)测段、路线的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平原)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平原)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平原)三等1281220注:K为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 L为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 ,Ri为检测测段长度,单位为KM水准测量数据取位等级往(返)测距离总和(km)往(返)测距离中数(km)各测站高差(mm)往返测高差总和(mm)往返侧高差中数(mm)高程(mm)三、四等0.010.10.10.10.11三等高程控制网精度要求水准测量等级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M(MM)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W(MM)附合路线长度(km)环线周长(km)三等36150200六、导线、水准加密点布置方法:6.1、导线点加密方法:1、导线加密按照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TB10101-2009)(J961-2009)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要求观测路线按照附合导线观测。2、相邻边长平均不宜超过 350 米,个别边长不宜短于 100 米,长边与短边距离比控制在 1 : 3 。3、点位应选在便道两侧、不易发生沉降变形区域以外的地方。4、点位应避开地下管道等地下建筑物。5、绘制点之记,必要时设置指示桩。6.2、水准点加密方法:1、水准加密测量按照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TB10101-2009)(J961-2009) 。观测路线按照附合水准路线观测。 2、水准点应充分利用施工区域的导线点做为水准点,这样便于长期保护和方便使用。3、桥梁及涵洞特殊区间应设置两个以上水准点,以满足施工精度需要。4、点位应选在离施工场地变形区域以外稳固的地方。5、水准点点位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6、水准点观测应在标石埋设稳定后进行,观测时间可选在上午或下午进行。7、绘制点之记,必要时设置指示桩。七、施工测量:7.1、测量依据:根据中铁十五局二处精测对复测的所有控制点点位结合施工图纸和现场环境对本项目部控制点进行加密,以加密测量成果作为本项目部施工测量的控制依据,复测控制点统计如下:D、CPI、CPII控制点坐标成果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中央子午线91度30分点 名坐 标(m)备 注XYD13247792.975449246.4619新 增D23247699.577449961.855新 增D33247802.882450576.087新 增D43247670.981450835.314新 增D53243451.802454368.9731新 增D63243317.248454809.854新 增D73243403.5455225.4154新 增D83243137.213455697.4601新 增D93243396.694455908.5219新 增D103243172.753455895.2022新 增D113243024.478456231.2709新 增D123243335.025457104.2028新 增D133243765.497457929.9656新 增D143242593.084458691.9297新 增CPI103243671.073454824.887CPI113243526.696457040.125CPI123243843.218457834.991CPI133242955.578458905.897CPI143242676.396459502.944CPII113247920.724448928.159CPII123247945.153449650.013CPII133247995.275450255.049CPII143247813.701450903.769CPII0393244150.877452740.52CPII0403244032.046453325.291CPII0433243501.843455693.609CPII0443243283.305456241.402CPII0463242461.926459306.478高程成果表点号设计高程实测高程备注(m)(m)CPI143576.506BM14CPI133587.270 CPI123566.695 CPI113567.919 CPII443562.894 CPIII93561.699 D9CPIII83562.600 D8CPII433562.541 CPIII73563.391 D7CPIII63561.533 D6CPI103562.394 BM11CPII403563.330 CPI083563.3923563.392 BM08点号设计高程实测高程备注(m)(m)CPI063572.387已知点CPII073568.7396CPII083585.9373CPII103566.4621CPII113573.5084BMD13574.7511CPII123579.1271CPII133565.0573CPII143578.91737.2、桩基施工测量1、首先对桩基中心进行测量定位。定位完成后应埋设护桩,方可开挖埋设钢护筒,护筒埋设完成后报测量监理工程师复核,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2、待钻机就位前对所放样的桩位进行复测确认无误后钻机方可就位,钻机对中后检查钻头是否与桩位中心重合,检查偏差控制在 100mm ,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3、测量附近临时点的标高及护筒标高。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出护筒顶标高。4、在承台基础施工前,测量出桩位的成桩偏差,纵横向偏差不大于 100mm 。7.3、承台施工测量1、在桩头凿除后测出基坑底部标高,以方便确定垫层顶标高即承台底标高。2、垫层施工完成后对于矩形承台定位出承台四个角的位置。3、承台模板支立完毕后测量模板位置偏差,检查偏差控制在 10mm,同时测量出承台模板顶标高以方便确定承台混凝土浇筑标高,标高控制在5mm,对于不合格项目必须调整模板直至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7.4、墩台施工测量1、承台施工完毕后,在承台顶面上放样出墩台的纵横向轴线,定位误差控制在15mm 。2、测量出承台顶面标高,计算出承台顶面与柱顶的高差,及时提供给现场技术员,以便准确的计算出墩台的实际高度,更好的指导施工。3、墩台模板垂直度采用从墩台顶模板轴线位置掉线坠到承台顶面的轴线位置,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cm。4、墩台模板支立好后用全站仪复测模板顶的纵横向轴线偏差,偏差控制在1cm ,复测值超出允许范围应督促工程队重新调整。5、墩台顶混凝土浇筑标高控制,采用常规水准仪倒尺测量方法,测量出模板顶标高。7.5垫石施工测量1、墩台施工完后,在墩台顶面放出垫石的纵横向轴线,定位误差控制在5mm。组织人工弹墨线定出垫石的位置。2、测量出墩台顶面标高,计算出垫石的顶面标高与墩台的高差。保证垫石的顶面设计标高。3、用水准仪测量模型顶的高程,测量方法:利用优质的钢尺将高程传递到桥墩上钢尺应通过专业测绘检测部门鉴定,并根据工作现场的温度、湿度以及钢尺所承受的拉力对钢尺进行长度改正。将钢尺的一头固定在桥墩模型施工面上(以高于工作面2米为最佳),另一头悬挂重物下垂到地面上的容器内,容器内应装有较粘稠的阻尼液,防止钢尺的无规律晃动。选用不低于S1级的精密水准仪将其架设在桥墩下,计算视线高并记录读数H视,读取前视钢尺上的数字并记录H读下。计算方法:1、 后视标尺应立在精密水准点上或者二等水准点上;2、架设好仪器后根据后视标尺的读数计算出水准轴的视线高,H视=H+H读,其中H视为水准仪的视线高;H为后视标尺所立点的高程;H读为后视标尺的读数;3、将标尺立在测点上则该点的高程应为H点=H视-H读,其中H点为被测点的高程;H视为视线高;H读为前视尺的读数;4、测量员应将各项读数记录在水准仪观测手薄上,用以检核。在桥墩工作面上制作水准点标记物并立上标尺,将仪器架设到桥墩上读取钢尺上的数字H读上并记录,然后读取新水准点上所立标尺的数据H新并记录。则桥墩上新作水准点的高程H=H控+H视+(H读上-H读下)-H新.钢尺传递高程应进行4次观测,较差应小于3mm。对不合格的观测应从新观测。水准测量应作往返闭合,闭合差值应小于规范限差值。对引到桥墩上的水准点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测,测量限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控制点类型可重复性测量的高差限差相邻点高差限差水准测量等级CPII控制点8L8L精密7.6、涵洞施工测量放样1、涵洞开工前首先放出涵洞底部的水泥搅拌桩的位置,等水泥搅拌桩的设计达到强度后在放出涵洞的开挖线,开挖到设计标高后,放出涵洞的底板线分别为四个角及轴线位置,可以开始拼装涵洞的底板模板。2、模板拼装完成后复核涵洞的四个角及涵洞的轴线位置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及时调整直到合格为止,合格方可进行底板的混凝土施工,标高控制20mm。3、涵洞底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清理底板表面放出涵身的地部模板线,并组织弹墨线保证底板的线条顺直,同时测出涵洞底板的顶面表格是否符合要求。4、涵身立模完成后放出涵洞的中心轴线。同时用钢卷尺拉出中心轴线到两边的距离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如果不符合及时调整直到合格为止。5、涵洞顶标高的测量,用倒尺测量方法测出涵洞的模板顶标高。根据实测标高和设计标高的比较,最终确定出涵洞的顶标高。7.7、路基施工测量放样1、根据图纸设计要求路基需地基加固,分别采用水泥搅拌桩和袋装沙井两种加固方法,开工前先要放出桩基的准确位置。2、桩基施工完成后路基填筑前,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先放出砂垫层与碎石垫层的边线及表高的控制。3、碎石垫层和砂垫层施工完成后根据图纸设计要求放出路基底层的边线及标高的控制,第一层放样时比图纸设计的要超宽填筑,保证路基的实际宽度。根据设计要求每一层施工完后都要求测量队对路基的宽度及标高进行放样及复核。4、路基施工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放出路基表面的所有结构物的轴线位置,保证路基表面的结构物的位置不侵线。分别控制出所有个结构物的标高与设计相同。7.8、隧道施工测量放样1、洞外总体控制:作为指导隧道施工的测量工作,在隧道开挖前一般要建立具有必要精度的、独立的隧道施工控制网,作为引进进洞的依据;对于较短的隧道,可不必单独建立洞外施工控制网,而已经隧道施工复测,调整后并确认的洞外线路中线控制桩为引测进洞的依据。2、洞内分级控制:洞内控制点控制正式中线点,正式中线点是洞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