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资料:高中英语互动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1页
论文资料:高中英语互动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2页
论文资料:高中英语互动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3页
论文资料:高中英语互动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4页
论文资料:高中英语互动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免费阅读 免费分享 如需请下载!八届二次年会论文 高中英语“互动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杭州市瓶窑中学 姜水彩内容摘要 “互动式”教学法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悦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本文从“互动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教学模式、组织形式、实施策略以及教学效果和体会等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自主性、活动性一、 问题的背景尊重学生主体,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特征。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合作是时代对人素质的最根本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不仅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更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师生间民主、合作、互动的教学关系和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把教学单纯地看作是输入(input)输出(output) 的活动,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间的互动也仅局限于一问一答,教师既“导”又“演”,学生只是充当配角或背景,甚至是旁观者。有的教师甚至把学生间的互动视为非建设性的消极因素或破坏因素。人们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准,不是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知识的获得过程与掌握,而是看教师是否讲得“精彩”,即教师的“自我表现”是否优秀。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忽略了作为独立的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多种需求和潜能,忽略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多边、多层的交互作用,忽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极大的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有浓厚的竞争色彩。学生视学校是一个竞争的场所,每个人都想胜过他人。这种教育是一种竞争教育,它把一个人的成功建立在他人的失败基础之上。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中,学生们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的竞争意识与利己行为,缺少合作意识,缺少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基本技能,从而形成了单一的竞争格局。所以,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另一方面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同时能促进学生间的良性竞争,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二、 “互动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国家新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互动式”教学法正体现这一要求,它是一种师生之间双向沟通的教学法。它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法截然不同,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创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教师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指导参与”的关系。教学中同时存在着教师和学生间的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的交流和互动,教学始终在变动的、师生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中开展。“互动式”教学法体现了以下理论特点:1. 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并非主体对客体现实的被动的镜面式的反映,而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同时提倡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学生对知识意义的构建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学习者并非是接受点滴知识并将它们储存在头脑中,而是从外部世界吸取信息进行整理,然后构建自己的知识领域。2.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Krashen(1982)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假如输入适度超出学生个人现有水平,习得就自然产生。他还认为掌握语言是通过“习得”,而不是通过“学习”。学习是指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得语言:而习得则是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实际上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并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要习得语言必须通过“变化性的互动”,它可使输入成为可理解性的,可理解性的输入又有利于语言习得。Long (1983) 提出,语言必须通过“对话性的互动”(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才能习得,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智是“变化性的互动”(modified interaction)。3. 自我发展理论埃里克逊的自我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发展受社会文化、社会生活和教学诸方面的影响,他认为教育促进了人的发展,发展又促进了人的教育,人在自我受教育过程中可以获得创造灵感。赞可夫的发展理论认为,教学不只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要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工夫。因此,“互动式”教学法把学生的发展视为最终归宿,“以学生为起点,以学生为归宿”是本研究的精髓所在。终上所述,建构主义教学观,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Long的“互动”理论, 埃里克逊的自我发展理论以及赞可夫的发展理论,构成了“互动式”教学法的内涵和基础。三、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根据现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性和认知规律,以及现代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本人对高中英语新教材逐渐摸索出一套以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自主以及合作学习能力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下特点: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基础;讨论交流是教学的方法;形式多样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是教学的核心。具体设计如下:评价小结组际交流提示导学龄前小组讨论学生自学 发 展创 新运 用探 索激 思 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1. 提示导学激思这是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机原则。在“互动式”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导为基础的。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气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2. 学生自学探索在教师提示导学的基础上,学生个体作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自学的形式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知识,开展广泛的自主学习。3. 小组讨论运用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通过组内成员的交流和讨论,达成了语言交际的运用目标,同时激励了学生间的民主平等,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同时教师的诱导和启发是活动持续的保证。4. 组际交流创新教学即交流,课堂教学中的组际交流,是课堂活动中的交际。通过相互间的质疑和答疑,使课堂成为师生信息交流,思维撞击,协同研讨的广阔空间,使师生多维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达到高潮,从而提高学生的言语技能,发挥学习潜能和培养创新能力。5. 评价小结发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对在班级交流中的反馈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深化教学目标,给学生内化、整理和拓展的机会,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完善创造条件。 这五个教学环节所遵循的原则分别是: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开放性原则。四、 “互动式”教学法的组织形式1、生生互动形式 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活动形式,如:个体活动,配对活动, 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等。其中小组活动有学生参与率高和资源共享的优点,在课堂活动中最为常用。常见的小组组织形式有:自由组合、不同水平组合、同等水平组合、邻里组合(同桌两人、前后两人、前后四人)等。其中4人小组最为常用:主持人1人(组织开展小组活动);记录员1人(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汇报员1至2人(向全班汇报小组活动的结果,也准备回答别组的提问)。为了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精心设计、细致准备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课型要求,充分备课。在准备教案时,小组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时间、活动的工具材料、活动的要求等都要精心考虑、设计和策划。这样,学生的小组活动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获得较好的效果。2)充分考虑到小组成员的性别、能力、性格特征、智力差异等因数。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重新分组。根据情况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或按问题、兴趣临时组合。实践证明,同质组合有利于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深入研究,异质组合有利于资源的利用,按问题、兴趣分组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3)小组编排应有利于学生间的讨论和交流为原则。小组活动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a) 4人小组活动(Group-work)前后两排学生组成4人小组。如右图所示: 生 生 生 生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和周围3人组成4人小组,如果在纵横方向上调整学生座位,则又可以形成不同成员组成的新组。b) 分组整合活动(Division-and-unity) 教师可按教学内容的要求,让各组开展不同内容的语言活动。由各组完成各自任务后进行交流,然后归纳出一个完整的答案。这就要求各组互相协作,培养一种局部服从整体的观念。1、师生互动形式1) 互换式:让学生转换角色,尝试从教师的角度钻研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备课”“讲课”,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2) 融合式:教师以学生的身份融合于某一个组,或加入多个小组的活动,与学生平起平坐,虚心听取学生意见,真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学生一起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如下图所示:生 生 生 师生 生 生 生生 生 生 生师 在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师生间广泛的、平等的、民主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放下“架子”当好“学生”,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互动中乐于参与语言实践,勤于动脑,敢于创新。 五、 “互动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一) 指示导学互动的前提指示导学是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也是互动的前提。苏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语言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离开情景交际活动就难以实现。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激发学习兴趣。将实物、标本、挂图等传统的教学媒体和幻灯片、投影仪、录像机、计算机、录音机、多媒体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语言问题来创设符合学生水平的教学情境。例如SEFC2A Unit 5 Lesson 18-19 Charlie Chaplin通过观看Charlie Chaplin 主演的电影片段,直观感受其精彩表演,激发起学生想更多的了解Chaplin的欲望,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SEFC1A Unit11 Lesson41 Country Music一课,播放John Denver演唱的“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烘托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SEFC1A Unit7 Lesson26 Earthquake 则通过设置对天气的讨论,看暴风雨的图片,有关地震的录像和背景知识,让学生感受到人们的心情以及地震所造成的灾难,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2. 巧设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寒暑假过后开学的第一天,师生可象老朋友一样谈论各自的假期生活,一句“Did you enjoy yourself at summer/winter vocation?” 营造了一个现实的、生动的言语情景,也引出了交际各方之间的信息差。生生,师生之间不断交流,不断填补信息差距,这种语言活动既富人文气息又促进了多维、多层的互动的产生。教师也可选择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题:如新闻热点,社会问题,体育比赛,音乐,影视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欲望。例如:SEFC2A Unit10 Lesson 38 At the tailors shop, 教师可以这样提出问题:Is money everything ? 学生的思维就会马上活跃起来,有学生认为:If you have money, you have everything. 有的学生则认为不然, 很快就展开热烈的讨论。(二) 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学生自学是“互动式”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小组活动的必要准备,也是产生互动的基础。根据教师的指示导学,学生个体在课前进行自学预习。阅读新课内容,理解重点,攻克难点,同时复习与新课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找出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以便实现学习迁移。例如:预习SEFC2B Unit20 Lesson77 Disability时,学生复习有关谈论天气和旅游的用语,为上课时创造新的对话作好准备。学生要整理、归纳自己所弄懂的知识,以便在小组发言时交流;列出尚未理解的知识,准备提交小组讨论,寻求答案。学生自学可采用阅读思考、自我质疑、自查自练、自我归纳等方式进行。例如:在学习倒装句时,教师提供具有典型性、合理性的素材,供学生自学,通过观察大量的例句,发现共同点,从中探究语言规律,并进行思维和归纳。1)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make progress in your English.2) Only when the war was stopped were Iraqi people able to live happily.3) Not until midnight did it stop raining.4) Under the tree was sitting a charming girl.5) “I love you,” said John.6) Away he went.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对这六个句子进行自主观察,发现它们属两种类型,并找出这两种倒装句分别具有的特点,而且注意到句首单词和谓语部分的特点,并归纳其语言规律,从而使学生能轻松自如地掌握倒装句这一语法。(三) 小组活动互动的主体小组活动是“互动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互动的主体。具体操作如下:1. 由教师或组长提出当天要研讨的主要问题,或由组内成员提出自己在预习中尚未理解的问题,提供给大家研讨。2. 各人交流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或者答问。3. 组内成员就某种观点或见解的正确性展开讨论,提出质疑或补充意见。4. 由主持人作总结发言,对小组经过讨论所达成的共识,所产生的歧见及尚未解决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整理,拟在组际交流时发表见解,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 SEFC3A Unit5 Advertising时,根据本校学生来自余杭各乡镇这一特点,给出话题,要求他们替自己的家乡写一份介绍当地旅游资源的广告,刊登在China Daily上。学生们根据家乡地域,立即自由组合成各种小组,饶有兴趣地开展活动。在“广告”中,良渚文化,双溪漂流,径山古刹,摩崖石刻无不令人心驰神往,学生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的小组活动把语言实践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又如:SEFC2B Unit20 Lesson79 Disabilities 一课,就“What should be done in your town to make life easier for disabled people?”学生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提出了多种切合实际的做法。S1: We should have a right attitude towards the disabled.S2: In our daily life, we should be their eyes, their ears, their mouths and their feet.S3: They should go to special schools.S4: They should be given equal chances to get jobs.S5: Public places should be built for the convenience of the disabled people.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巡视各组讨论情况,重点参与一两个小组的活动,引导学生自己设问、答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 组际交流互动的关键组际交流是小组活动的延伸和发展,是培养学生言语技能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小组活动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热情之后,教师因势利导,进一步组织组际交流,为学生信息交流,思维撞击,协同研讨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活化的情境,从而有利于师生、生生、小组、人境等方面的互动。组际交流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进行。 1. 组际研讨:由教师指定讨论较成熟的几个小组发言,汇报本组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提出本组仍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然后由其他小组和教师作出评价、补充,或提出质疑,或进行辩论,或给予解答和纠正;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例如:SEFC2A Unit2 Lesson6 No smoking, please! 教师提出辩题:Cigarette production should be forbidden in the law. 正反两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小组讨论时整理成辩稿,在组际交流时进行辩论,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又如:SEFC1B Unit26 Lesson102-103 An interesting life 一课,在交流时有小组提出情态动词must, can, may, might易混淆,希望得到帮助,别的组纷纷给予解答。 2. 组际互查:各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对方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包括预习或复习的效果,作业完成的效果,作业完成的质量,也可以互批练习题。如在规定时间内阅读课文后,小组之间相互问答,以检查对课文的理解。例如:SEFC1A Unit13 Lesson50 Abraham Lincoln 一课,有小组提出问题: Why did the American people love Abraham Lincoln so much? 其他小组不断总结补充,达成了共识:Abraham Lincoln勤劳、好学、有智慧、充满正义感,为了全体美国人民的自由和幸福奋斗一生,是全人类学习的榜样。学生们不仅锻炼了思维,同时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3. 组际竞赛:教师提出一组问题,或听一段录音后小组抢答或按顺序回答。当某一小组成员回答错误或不完整时,同组其他成员可做纠正或补充,也可以由其他小组作纠正或补充。例如:SEFC 2A Unit8 Lesson31 First aid一课中,教师提出问题: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 find a person hurt in a car accident? 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说出自己的想法,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迅速,并且合理的观点多。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掌握了基本的急救知识。 在组际交流中,教师事先对组际交流的组织形式、活动程序作出规划和安排;要不失时机地提出有关内容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引导各小组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地开展研讨交流,并适时地进行讲评;要牢牢把握时间,对各个环节的活动效率及时作出调控,使组际交流高效有序地进行。(五) 评价小结互动的检测在组际交流之后,教师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小组之间的互动作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表扬有良好表现的小组,指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所研讨交流的知识作出归纳,检查目标达成度。可采用复述课文,完型填空或利用情景创造对话、角色表演、采访、续写故事等形式进行。例如:SEFC1B Unit19 Jobs 学完后,可以Ms. King, Mr. Pattis 及the doctor等不同视角复述课文,也可以Mr. Kingdoctor, Mr. Pattisnurse及Mr. PattisMs. King之间的交谈编不同的对话;又如SEFC1B Unit18 Lesson69-70 The lost necklace 学完后,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巩固课文,内化运用,也可以续写故事的形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Mathilde知道真相后发疯了;Jeanne归还了所有的钱,Mathilde一家从此过上了富裕的生活;Mathilde终于意识到是自己的虚荣心害了自己,突然醒悟;也有学生续写了Mathilde与Jeanne两人后代结为夫妇的故事,富有创意。或模拟地震后采访幸存者,采访专家对当前环境污染,良田流失的看法及对策。同时教师的参与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升华和教学目标的深化,也是学生巩固知识,进行补救教学的关键环节。五、 “互动式”教学法的效果和体会(一) 效果1. “互动式”教学法促成了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共享的新型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下是对所教两个班级事实“互动式”教学法前后学习兴趣的调查。 学习兴趣调查表人数百分比很感兴趣实施前 1816.7 %实施后 3936.1%较感兴趣实施前 2825.9%实施后 5248.1%一般实施前 2422.2%实施后 1513.9%不感兴趣实施前 3835.1%实施后 21.9%说明:被测试对象为1999年入学的学生;测试时间分别是1999年和2002年;人数108人。 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习风气浓厚,极大地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2. “互动式”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在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了思维能力和创新品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大大增强,成绩显著提高。在历次市统考中,所教班级英语学科成绩在年级中均排第一;2002年省会考英语科成绩A、B率达78%;同年高考英语平均分达102.3, 远远高出省平均。此外,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多人次获奖,有1人在全国中小学英语知识竞赛中获三等奖,1人获第二届“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浙江赛区三等奖,1人获第三届“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浙江赛区杭州分赛区高中组二等奖,1人在杭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1人在余杭市英语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2人获三等奖。3. “互动式”教学法促进了学生的团结协作,培养了学生的心理品质。互动教学强调讨论和交流,评价学生行为时,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每个小组获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各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的信息传递活动,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此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发扬了学生积极向上,民主科学的良好的心理品质。4 “互动式”教学法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互动教学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师的启发下,师生密切配合,双方不断调整关系,角色磨合,文化撞击,学生发展智力的同时教师也实现了爱教、会教、善教,“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最终实现教学相长。(二) 体会在实施“互动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本人也有一些体会。1 “互动式”教学法要求教师须有较高的理论素养,精湛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所以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同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对教育提出新要求的需要。2 “互动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准备。所以在农村高中开展教学较城市更具困难和挑战,更需一个过程。但本人认为,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在教师的激发指导下,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起,主体性得到发挥,那么课堂教学必然绽放灿烂之花。参考文献:夏谷鸣:正确把握英语课堂交互活动的走向,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6期。刘砚:情感交流互动,华东师大二附中首席教师风采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潘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互动教学模式初探,教育导刊2002年第89期。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附教案一份:A teaching plan for SEFC2A Unit9, Lesson 34 Saving the earth 教学目标:1. 语言技能目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筛选信息和口头报告,了解环境问题,并能准确表达。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和综合信息的能力。 B.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实现资源共享。. B. 渗透环境意识,进行环保教育。教学重点:需掌握的词汇 cattle cause chemical lose ones sight present in place需掌握的句型 It is said that -, One suggested answer is for farmers to limit the number of their cattle.Another problem is that good soil is gradually lost.教学难点:过去分词作定语和表语教学方法:任务活动型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程序:一、前任务:(Pre-task)目的: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调查、访谈、上网等方式查询瓶窑镇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准备:1.教师提供:附录一(访谈记录表)任务名称访问者访问日期被访问者工作单位职务专业地点方式(电话、面对面、其它)访谈记录:问答-访谈时间被访谈者签名:附录二网址: 2.时间为2天。3.小组分工:(Division of the task),把班级分成三个小组,选一位同学为组长,进行各项调查。(如下表)Group numberEnvironment pollutionGroup leaderStudentsGroup 1earthXu Wei16Group 2airFu Yuanhao17Group 3waterZhang Jingying17上课:(15)1.根据上表,各组长负责对我镇存在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进行陈述,并提出解决污染的措施。其他同学可补充。2.教师把学生讲述目前我区的土壤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状况和主要措施罗列在黑板上。(Waste,farmers add fertilizer,poison to kill pests,cars,factories,realize,laws,stop-from-,do something about)3.从三个小组陈述中产生最佳“口才奖”和“创新奖”。二、任务环(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目的:通过跳读、快速阅读、听课文、总结归纳、深层阅读等,使学生逐步熟悉并深入理解课文。任务1,跳读课文(2)Ask the Ss to skim the three passages in two minutes to find the places on the map of the world where the damage has happened.12345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提出问题: Where has the damage happened? What does the map tell us?任务2,快速阅读课文(Ask the Ss to scan the materials to make sure of the passage)(15)step1. Read the passage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出示多媒体投影)1. Why is the area of desert growing every year?2. Why do cattle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growing desert?3. What can be done to stop land from turning into desert?4. What are the causes of air pollution?5. What damage can chemical rain cause?6. What had happened in Germany by 1986?7. What is the general cause of water pollution?8. Why is the Mediterranean not able to clean itself once it is polluted?9. What problems do lakes have?step2. Work in small groups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and write down their own opinions.(出示多媒体投影)phenomenacausessuggestionsEarthThe area of desert is growing every year.Cattle eat grass.Limit the number of the cattle.Good soil is gradually lost.Trees being cut down; strong winds blowing the valuable soil away.Plant more trees and try to protect them.AirAir is being polluted.Factories, power stationsand cars produced the air.A lot of things have to be done to reduce pollution. New laws should be passed and peopleshould realize how serious the problem is.A lot of people died from polluted air inboth Russia and India.There were serious accidents that polluted the air.Trees in the forests are destroyed and fish in the lakes are killed.Chemical rainwaterIn some places itsno longer safe for swimming, nor is it safe to eat the fish.Factories and cities produce a lot of waste.同上(也可启发学生得出自己的见解)Lake Baikal, which used to be cleanest in the world, is now polluted.Waste is produced from a chemical factory.step3. Some Ss are asked to state their opinion, beginning with “I am air/earth/water -”. step4. Teacher makes comment on them.任务3 深层理解(Read the passages carefully and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If these problems are not dealt with in time, what will happen to us?三、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3)目的:能够运用四会词语并初步掌握过去分词作表语和定语的用法。()分析并操练(use the right form to complete the sentences)(出示多媒体投影)1. Cattle are one cause of the problem.He has twenty (cattle) on the farm.2. One suggested answer is for farmers limit the number of thin cattle;Were all (please) to see that (smile) child.They are hardly any fish (leave) in the (pollute) lake.3.Many of the injured lost their sight.The rich (look) down upon the poor.4. It is said that 125,000 people died in Russia as a result of illness caused by this accident. that our football team will certainly win.A. It is thought B. People think C. People thought D. A or B()提高训练(Fill in the blanks.)(出示多媒体投影)The population of the ea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