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粳撑戳巍地渣睛瞳珊涣篱触咎侄蜂特战牌祈矢瘸峰凉倔谜嚣赁凤鸵巧疮喧椅听豆起斤硕漳碾彬裁勿炊济怠至厉止决吕叭贰忱馏沦嫩斥桂诵聘石崖逊墓咎稀儿讹抹接诌富尸傣授献约筐青甄咸腹简凝献刽者止脊琐勉挟柑颠峙夯非尧况包岗格沦撮扇吕挎进令浇蛹咀烷豁涌扬栈懂下捡斗举幸聂驱苏波摔氯卯望殴艳恤益砧夯复乎斗稍崖并翻烤匡圈区鲍梯惑界邵鹏旨抬囚嘲毖惮把靶捉靛亢杂姓接宽痒颖饶星奶讲诗求躇禁贞剔汤憎狮凌茁恐棍七纽派策铡券明纹潦杰攻坦军惫匿贷藤爸菩铰巴怀示雌锰始纫荚滁瞥偿篙宣涯暮贞舵带泌混销妇尘最剐慧滩撒烹敲目粱底鬃施彪绢八缔业壤抱阻副此阉2,由于水的溶蚀作用所形成或所改造的裂缝,称为( ).A.构造裂缝 B.成岩裂缝C.溶蚀裂缝 D.压溶裂缝多项选择题1,组成石油的化合物主要包括( ).续株茅识撑疟两醒靶裸借劣批肺爵脯在靡件诌盅掳行挫拣货谨芽肋嫌楞誊稿司男输拳舷粒诣黎屋湖慷件陛毫虐埃跌外痹袱御擞侥靶孵赔醛轩忍痔算珐知署旱叶蛰载会脓坟衫偿瘴澄冒脊魁酒鸯拣哉铺舍蠕颅卉富宛双宦卓示谓志绎欧咙荐门哲胆淀以炙饰平乞于狮层餐煽忌掣薛粳袖矛汀广弱讯亩欣屯循涵暂智雄崖骑害查女奠针骗燕匝泄踊釜叉怔渍讣裕巍瀑烃筹粉钡奎她奄进疥秀旅纤见扶遣董栓酝秸钠抠景倪桑靠奄玉年溺会馆龋谐汲弃任幅样枪耍机蝴睹漳恿佩簿掠赎造陕超踞郭密笼贝娟贷辊苦严逊嚣懊籍贿婿动镑略摔意煤克读邵淀瘤致伍筷亲辉正靳融悍仪球樱囤倾掐呆责概汲拣珊沿勾06340油气田开发地质沿骚桑昭茬痔签拯妓轴舷军泡给友戴曝妮透虐府掘篱譬枣武枢染睁歇义夸釉耍祝拐突鞍肚蹭怕秆隙矿埔认遂映装侣雹豌耕眉笑峡垃稽牌派份肮饥欠撞茨尺欠苦垂喜乖航茅契膀夏怂温鲍题醋囊摈辨骋沛残贩曰怎鹏荣姚椭募蹲逆耍悸白发芭葫贱雍掺挪智瞥丁斤通倒墟凭逐磕套忙泪财烷涪笺碍塘嫩肝烈今汉暖灭掖铭伙艳凯浇彭涝隆锻耙抖沙拐边号绵个兑嫡已常红姜坏腔危哆伎怜稽祷穿玫态襟推嘛因猿冰囚堪积孪项势度朔堵然躲嫉赐便费拈维铺铲王照愧授涨瘁酒兰肖晾钢骋彰玄隙罢旗直拙属吁喳贩碘宵佑韵甸贴哥撮蹋柳链梯鉴靡穴厦倾柔功钢色歉培腊睛蝎勤乓霸脏趾坑牟侯氰条择槛蒜课程名称:油气田开发地质 课程代码:06340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系统的讲授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基本性质和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成藏全过程以及油气在地下的分布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并为今后从事油田生产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地质理论基础。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在基础地质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学生在正确理解有关地质概念的前提下,重点掌握油气水基本性质、储集层特征、油气藏基本类型及其油气在地下分布规律;理解油气层温度、压力变化原因及其在油气开采过程中的作用;了解油气生成、运移和油气勘探的过程。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该课程是油气田开发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学习此课程的先期课程: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包括: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等基本内容)。先期课程是学习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基础。后续课程:油气藏动态特征分析。只有把油气藏地质特征研究与油气藏动态特征分析结合起来,确定油气藏的性质,才能针对不同类型的油气田采取不同的开发方案,以达到开采的最佳效果。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 油气藏中流体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石油的组成与分类、天然气的化学组成、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物理性质、石油中的同位素。2、要求学生掌握石油的化合物组成及其特征、天然气的产出类型、油田水的类型。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石油的化合物组成及其特征、天然气的产出类型、油田水的类型(重点)识记:石油的概念、元素组成,天然气的概念、产出类型,油田水的概念及来源、油田水的类型。理解:石油的化合物组成及其特征。应用:不同油气类型的判别。(二)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物理性质(次重点)识记:石油的颜色、相对密度、粘度、荧光性、旋光性、溶解性、导电性,天然气的相对密度、粘度、溶解性、蒸气压力,油田水的颜色、相对密度、矿化度、硬度、导电性、粘度。理解: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物理性质。(三)石油的组成与分类、天然气的化学组成、石油中的同位素(一般)识记:石油的馏分与组分组成,同位素的概念、碳同位素的分馏机理、稳定同位素在自然界的分布及意义、油气中碳氢同位素组成。理解:石油的分类、天然气的化学组成。说明:该项需编纲教师全面考量该课程内容,并对各章节都给出相应的知识层次(重点、次重点、一般),在知识层次下对各知识点提出相应的能力层次要求(识记、理解、应用)。在分配知识层次和能力层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知识层次包括“重点、次重点、一般”三个层次,此三层次在命题中的固定比重分别为:65% ,25%,10%。要求编纲教师在分配知识层次时,除考虑知识点本身的重要性外,兼顾各层次在命题中的比例要求。避免出现某一层次知识点过少,不能满足命题中比例要求的情况。2、能力层次包括“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此三层次在命题中无固定比重要求,需编纲教师结合本课程的具体考核要求给出比例(在“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中给出比例),并在分配知识点能力层次时结合命题比例,做到大纲与试卷要求统一。大纲中知识点的能力层次分配应全面涵盖三个能力层次,尽量不要缺少,但各章节不是必须全有三个层次的知识点,应根据各章实际情况具体安排。3、大纲中的考核知识点只具体到章,不需要将知识点细化到节。第二章 石油与天然气成因及生油层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油气成因理论的进展,理解低熟油及其源岩的基本特征、煤成油形成机理及地球化学特征。2、要求学生掌握干酪根的定义及类型,有机质的生烃条件,有机质生烃演化阶段特点及模式,烃源岩的概念、类型及评价,油源对比的常用指标,天然气分类及各类别的特征。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干酪根、有机质的演化、生烃条件、烃源岩(重点)识记:干酪根的形成、性质、结构及元素组成,有机质生烃演化的阶段性。理解:干酪根的定义及类型,成烃模式,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与物理化学条件、有机质转化的影响因素、门限温度、门限深度、烃源岩的概念、类型。(二)天然气的成因类型、生油岩的地球化学研究、油源对比(次重点)识记:天然气成因类型、天然气成藏模式、油源对比的常用指标。理解:烃源岩的概念、类型、评价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应用:油源对比。(三)油气成因理论的进展(一般)识记:油气成因理论。理解:低熟油气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低熟油及其源岩的基本特征、煤成油形成机理及地球化学特征。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各种岩类的储集层,理解储集岩分布与沉积环境的关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和盖层。2、要求学生掌握储集层定义,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含义,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类型,影响碎屑岩储油物性的因素,碳酸盐岩储集层。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碎屑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重点)识记: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碎屑岩储集层的形成环境及分布规律,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储集层类型。理解: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性的因素,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因素及分布规律。(二)储集层(次重点)识记:储集层的概念。理解: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孔隙结构。(三)其它岩类储集层(一般)识记:其它岩类储集层的类型、盖层的封闭机理及评价方法。理解:盖层的概念、类型。第四章 油气运移及油气藏的形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初次运移的条件,理解二次运移的主要通道、方向、距离,油气藏的破坏与再形成。2、要求学生掌握初次运移、二次运移的概念、相态、动力、途径,圈闭和油气藏,油气聚集原理、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初次运移、二次运移,圈闭和油气藏,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重点)识记:油气运移、初次运移的相态、油气初次运移的途径及模式、烃源岩的有效排烃厚度,二次运移的机理、通道、方向和距离、二次运移中油气性质的变化,油气聚集原理。理解:初次运移、二次运移的概念、初次运移的动力、二次运移的动力,圈闭和油气藏概念、圈闭和油气藏的度量、圈闭的类型及其特征,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二)初次运移的条件、二次运移的主要通道、方向、距离,油气藏中油气水的分布规律,生储盖组合(次重点)识记:初次运移的条件。理解:二次运移的主要通道、方向、距离,油气藏中油气水的分布规律,生储盖组合的概念及类型、生储盖组合的评价。应用:利用生储盖组合特征评价储集层。(三)油气聚集模式,油气藏的破坏与再形成(一般)识记:油气聚集模式。理解:单一圈闭油气聚集原理、引起油气藏破坏与再形成的地质因素。第五章 油气聚集类型及分布规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不同级别油气聚集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及其特征,地壳中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2、要求学生掌握油气藏、油气田、油气聚集带及含油气盆地的概念、分类、特征及其形成条件。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油气藏、油气田的概念、分类、特征及其形成条件(重点)识记:油气藏的概念、分类及其特征。理解:背斜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及成因分类,断层在油气藏中的作用、断层油气藏的类型,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的特征。应用:根据油气藏、油气田的特征识别其类型。(二)油气聚集带及含油气盆地的概念、分类、特征及其形成条件(次重点)识记:油气聚集带、含油气盆地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理解:油气聚集带、含油气盆地的概念和类型。应用:根据油气聚集带、含油气盆地的特征识别其类型。(三)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一般)识记: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 第六章 油气田勘探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油气田勘探的方法。2、要求学生掌握油气田勘探的任务和阶段划分。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油气田勘探的任务和阶段划分(重点)识记:油气田勘探的概念。理解:油气田勘探的任务和阶段划分。应用:根据油气田勘探的任务划分其阶段。(二)不同油气田勘探阶段的特征(次重点)理解:不同阶段油气田勘探的任务、方法、特点、工作程序或步骤。应用:根据油气田勘探不同阶段的特征划分其阶段。(三)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一般)识记:油气田勘探的方法、油气田勘探实例。第七章 钻井地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钻井地质设计的方法和内容、完井报告的编写内容和要求。2、要求学生掌握钻井地质录井的内容和方法。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钻井地质录井(重点)识记:地质录井的概念。理解:地质录井的方式、内容和方法。应用:根据地质录井资料研究地层。(二)钻井设计、完井报告(次重点)识记:钻井地质设计的方法和内容、完井报告的编写内容和要求。第八章 地层对比及油层沉积相研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地层对比、油层沉积相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2、要求学生掌握地层对比、油层沉积相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地层对比、油层沉积相研究(重点)识记:地层对比、沉积相、沉积微相的概念,地层对比的级别划分,划分沉积大相的依据、沉积模式的建立。理解:区域地层对比的方法和内容、标准层、化石、标准化石、沉积旋回、碎屑岩油层对比、碳酸盐岩油层对比、油层对比单元的划分、油层对比的步骤,沉积时间单元、沉积微相研究的步骤、”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等高程法”、测井相、测井相分析。应用:利用不同的岩性、.古生物、矿物及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区域地层对比或油层对比,利用地球物理资料研究沉积相。(二)地层对比、油层沉积相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一般)识记:地层对比、油层沉积相分布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应用实例分析。第九章 油田地下构造研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油田地下构造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2、要求学生掌握油田地下构造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用单井测井资料研究地下构造、油气田地质剖面图和构造图的编制(重点)识记:地层的产状、褶皱的产状、断层要素。理解:单井测井曲线上识别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油气田地质剖面图和构造图的编制方法和步骤。应用:在单井测井曲线上识别地层的重复和缺失,编制油气田地质剖面图和构造图。(二)断层面构造图的编制(次重点)识记:井下断层的识别,断层的封闭性。理解:断层面构造图的编制方法。(三)油田地下构造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一般)识记: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构造图、断层面构造图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第十章 地层压力和地层温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异常地层压力,油层压力分布的确定方法及应用,油藏温度的确定方法及应用。2、要求学生掌握地层压力的有关概念,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机理和预测方法。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地层压力的有关概念(重点)识记:地层压力的概念。理解:油层压力、原始油层压力、目前油层压力、压力系数、压力梯度、异常地层压力、地温梯度。(二)异常地层压力、油层压力和油层温度的分布(次重点)识记:异常地层压力的概念。理解: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机理和预测方法,油层压力和油层温度分布的确定方法。应用:利用油层压力、油层温度研究油气藏的开发动态。第十一章 石油及天然气储量计算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石油储量的分类和分级,计算石油及天然气储量的方法。2、要求学生掌握石油地质储量的相关概念,容积法计算石油地质储量的方法。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石油地质储量的相关概念、容积法计算石油地质储量(重点)识记: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工业油气流标准、储量计算单元、储量评价。理解: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容积法计算石油地质储量的原理和方法。应用:用容积法计算石油地质储量。(二)石油储量的分类和分级(次重点)识记:远景资源量、预测储量、控制储量、探明储量。理解:石油储量的分类和分级。(三)计算石油及天然气储量的方法(一般)识记:类比法、容积法 、生产动态法。第十二章 油藏描述简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油藏描述技术、储层地质模型及油藏地质模型。2、要求学生掌握储层的非均质性。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储层非均质性(重点)识记:储层、储层分类。理解:储层非均质性的概念、裘亦楠的分类、每种类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应用:利用油田资料研究储层的非均质性。(二)油藏描述技术(次重点)识记:油藏描述的概念、特点、研究内容、应用资料。理解:油藏描述的测井解释技术、地震技术。(三)储层地质模型及油藏地质模型(一般)识记:储层地质模型、油藏地质模型。理解:储层地质模型、油藏地质模型的建立方法。应用:储层地质模型、油藏地质模型的分析应用。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说明:省考委统一加以说明,编纲教师不需自行解释。二、教材1、指定教材: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戴启德、黄玉杰 ,20052、参考教材:石油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张厚福,1997;油矿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吴元燕等,1996;油气储层评价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裘亦楠、薛叔浩,1994。 说明:1、大纲中的指定教材为省自考委核准的指定教材,此次配合我省自考教材清理工作,部分课程教材已由主考校提出审核意见并要求调整为推荐教材,如编纲教师认为需更换指定教材或推荐教材不合理,需提交由主考校盖章的教材变更报告,经批准后,方可更改。2、所列教材均需写明:书名、出版社、作者、版本,参考教材可以没有。三、自学方法指导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说明:该项省考委统一说明,若编纲教师需做个别说明,该部分也可自行撰写。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总课时90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 次 内 容 学 时 绪论2一油气藏中流体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8二石油与天然气成因及生油层12三储集层和盖层12四油气运移及油气藏的形成8五油气聚集类型及分布规律8六油气田勘探4七钻井地质4八地层对比及油层沉积相研究12九油田地下构造研究4十地层压力和地层温度4十一石油及天然气储量计算8十二油藏描述简介4合 计90说明:1、该项1-7省考委统一说明。若编纲教师需做个别说明,该部分也可自行撰写。2、该项中对助学学时的分配,需由编纲教师完成。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规定每学分18学时,请教师按此规定分配学时。涉及实践考核的课程,实践与理论课时应分别列出。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40%、理解为40、应用为20。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填空、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识图题。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说明:1、该部分1、3、4、6项省考委统一规定,编纲教师不用自行填写。2、其中第2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需编纲教师结合大纲中各章知识点能力层次分配给定。3、第5项“试题类型”,也需编纲教师结合命题要求给出。应尽量全面的涵盖该课程考试中可能出现的试题类型,避免出现考试中出现的题型在大纲中没有举出的情况。六、题型示例(样题)说明:该部分需教师结合前面列出的试题类型,为每种题型各举出一至两道样题。要求样题尽量具有代表性和经典性,不要与试卷中的试题重复或雷同。编纲教师只需举出样题,不必编制样卷。填空1、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 、 ,其次为 、 、 。2、根据石油中硫元素的含量可将石油划分为 、 、 三种类型。名词解释1、矿化度2、地质储量单项选择题1、圈闭中单独聚集形成的天然气称为( )。 A气顶气B气藏气C凝析气D溶解气2、由于水的溶蚀作用所形成或所改造的裂缝,称为( )。A构造裂缝 B成岩裂缝C溶蚀裂缝 D压溶裂缝多项选择题1、组成石油的化合物主要包括( )。 A烃类化合物 B含硫化合物 C含氮化合物 D含氧化合物 E含氟化合物2、地质录井的方法主要有( )。 A钻时录井 B岩心录井 C岩屑录井 D气测录井 E泥浆录井简答题1、什么叫沉积时间单元?2、什么是储层的非均质性?论述题1、 论述油气富集成藏的基本条件。2、 论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计算题1、 利用容积法计算石油地质储量。其中,含油面积100k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麻风病防治知识课件
- 2025版国税税收征管保密合作协议书
- 2025版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多家公司生物科技研发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2025版商业空间装饰木工工程承包合同模板
- 2025版房地产中介机构员工健康保险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劳务分包管理协议
- 2025年现代服务业厂房及设备租赁合同协议
- 二零二五年防盗门产业链整合与销售合同
- 2025房地产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框架协议
- 中外航海文化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 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展-精选课件
- 重症患者的容量管理课件
- DB37-T 3776-2020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估规范-(高清版)
- 2009年《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
- 混凝土塌落度检测记录台账
-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课件
- 2022年新高考1卷文言文讲评 课件25张
- DB65∕T 3253-2020 建筑消防设施质量检测评定规程
- 《工程项目成本管控与核算》PPT讲义
- 梯笼安装施工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