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新课标卷语文试题六年对比分析 看2013年的复习备考,全国课标卷双向细目表,第一板块:论述类文本阅读,总体分析,1.材料: 多选社会科学类文章,文化气息浓郁;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广泛的社会科学领域。体裁:议论文。 2.内容:2007年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2008年艺术上的“变形”; 2009年 唐诗与现代歌词;2010年金石书画漫谈; 2011年关于诗经;2012有所变化选择科技文科技黑箱。 3.考点 :理清概念,整合信息,推论因果,把握要点。 4.题型 :单选题,3小题。 5.题干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或:关于文章xx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最近六年9小题,只有1小题是正向设问) 6.命题:12个选项,绝大部分文字出自原材料,但都是原文语句的改编。命题者借此考查考生思维是否准确、严密。 7.错项:偷换概念范围变化已然未然无中生有推测肯定因果失当张冠李戴曲解原意。,1.虽然20072011年宁夏海南卷连续五年考查的都是社会科学类论述文,2012年是自然科学论述文,这说明两者都要复习,而根据高考试题命制两年为一个周期,自然科学类可稍偏重。 2.考查角度上,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信息的筛选整合、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考查的重点,注重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辨认、筛选整合、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3.树立整体阅读观念。首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进而把握文体及文体特点(自然科学类论述文抓主旨,抓信息;社会科学类论述文抓观点,抓材料)。 4.坚持“三字方针”:读(题干选肢,审清题意)、找(即“对题读文”,找出选肢在原文中的位置范围)、比比较选肢和原文信息有无漏、衍、换现象如此物变彼物(张冠李戴),或然当必然(说法绝对),将来变现在(时态不当),部分成全部(以偏盖全),结果变原因(因果颠倒),有一却说三(夸大作用),指此却是彼(指代不清)等。5.比谁更细心。针对12个选项的内容,到原材料中找其对应区间,将选项内容与原材料对应区间作比较。,复习备考建议,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一摸试题分析: 4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 5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 答案为C,1、3选项不能表明陈禾刚正不阿。 只要细辨行为,筛选排除,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就很容易做出来、 6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 答案为B(当时他还没有接受给事中的任命) 本题沿用了高考题一贯的设错方式,重在考查学生细读文本,理解概括的能力。,(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2)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07年) 孤: 城: 济: 期: (2008年) 启: 堪 器: 许: (2009年) 摄: 婴: 薄: 乘: (2010年) 杖: 翼: 趣: 徇: (2011年) 汲: 迎: 敛: 彻: (2012年) 属: 怀: 易: 阙:,2007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08)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09)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0年)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1年)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2年)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11年6题: B.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2012年6题B项: 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07年 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b)以财。 09年 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2010年 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大纲版: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课标版: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要回归课本,做好知识积累。 2.要精讲精练,掌握答题技巧。 3.要坚持“直译”,培养语境意识。,文言文复习建议,文言文备考建议: 认真阅读史传类人物传记方面的文章。研究该类文章的命题规律并有针对性地研究总结解题的方法。实词不能局限于大纲所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认真总结这类文章出现率比较高的实词,如官职升降方面的术语。多掌握一些古代汉语中的委婉语和常用修辞,如讳饰。总结史传类人物传记中人物的性格和形象特点及与此有关的文章信息。,一、一摸试题分析: 8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级。平均得分2.56,难度系数0.51. 9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级。平均得分2.36,难度系数0.39. 存在的问题: 1.不懂诗歌内容主旨,答题跑偏或泛泛而谈。 很多考生不能通过这首词的意象看出这是送别诗,而把他看成了思乡或思亲诗。还有的学生看不懂,干脆不答具体感情,只写作者伤感孤独,不能点明是因何而伤感。 2.答题不规范。 一些答案基本上是没有层次和条理可言的,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没有一个明确的答题思路,因而显得杂乱无章。第二题让找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实际上考查的是炼字型试题。考生准确找出后,要按这样的答题顺序:解释字义;将字放在句中翻译诗句,说一下该字本身的好处(活用或修辞手法),探讨一下该字在上下文中的作用;再看一下该字在表达诗人思想情感和主题上的作用。要按照解释诗意描述感情的步骤去加以赏析。,(二)古代诗歌鉴赏,四、备考建议 (1)培养审题意识。 题干一般包含着命题角度、阅读范围、答题方式三方面的提示性信息,下笔前一定要吃透题干要求。 (2)强化解题流程。 古诗鉴赏的解答应该遵循这样三个步骤:第一,反复体味,读懂原诗。读懂诗歌要注意“五看”:一看题目,二看作者,三看诗歌,四看注释,五看试题。第二,看清要求,明确方向。第三,注意表达,规范作答。 (3)规范答题意识。 掌握答题的常用模式、基本思路。比如: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景物特征+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点评性语句(点评特征、手法技巧、情感意境等);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在答题格式上,般是先观点,后理由;先概括,后具体。,【复习建议】 中国古代的诗歌灿如星海,我们不可能都读到,我们要通过高考试卷的命题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分门别类地阅读背诵一些名家名作和非名家的名作,以点带面,找出规律和解题方法,这是不难做到的。选用的材料重点是唐宋诗词。 了解一些重要作家的艺术风格、语言特点。特别是语言,六年均未涉及,冷点激活的可能性存在。 积累并识记一些鉴赏术语。 了解一些意象的文化内涵。 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注意:六年的高考试卷中,陶渊明、韩愈、李商隐、李贺、李清照的作品没有出现过一次。 复习中多关注下列作家的作品: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王维、王昌龄、苏轼、王安石、辛弃疾、陆游、欧阳修、杨万里、范成大。,一、一摸试题分析: 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A级。平均得分3.52,难度系数0.59. 存在问题: (1)记忆不准确,多字、少字、错字、别字现象严重。如:“丰年留客足鸡豚”中“豚”多写一点; “剽掠其人”中“剽”写成“摽”。 (2)张冠李戴现象严重,诗句互相串门现象较普遍。 (3)关于学生的卷面与书写。有些同学的书写不太规范,字体潦草,字迹不清,卷面涂改的地方过多,又脏又乱,很不美观。特别是有些卷子,字体过于潦草,笔下误较多,如缺笔画、多笔画、笔画位置不当的现象比较突出,在改卷过程中,这些地方都被当作错字处理了。所以,提醒学生一定要准确、规范地书写,以保证会的题不随便丢掉一分。,(三)名篇名句默写,名篇名句默写,复习建议 (1)分散记忆,默写准确。 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50篇79年级优秀诗文篇目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的14篇古诗文篇目一定要会背默,尤其是篇中的易混易错字一定要记准确,不能似是而非。 (2)写后检查,认真细心。要养成写后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备考建议:课标卷较全国卷相比,没有选择余地,分值由5分提高到6分,虽然只有一分之别,但却反映出对默写的关注。据专家统计,这一题平均得分为2.5分,不要小看了这六分,好好备考,其实是不会丢这么多的。,第三模块: 选考内容(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乡市本次考试选择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比例为1:2.,(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一摸试题分析: 11(1)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D级。 11(2)考查“分析物象的作用”,能力层级C级。前两道题的平均得分为7.86,难度系数为0.72.,11(2)存在问题: 1.只答一面.学生大多答出了线索作用,不知道结合小说的其他要素如人物、情节、主题等思考组织答案。 2.泛泛而论,没有明确点明观点,如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3.表述不准或啰嗦。 11(3)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D级。 存在问题: 1.文不对题,不能通过相关句子或事例,准确理解内容所体现的形象特点。 2.要点不全: 3.层次不清,不知分条作答。,11(4)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F级。 3、4两题的平均得分为9.35。难度系数为0.67. 探究题等于写一篇小论文,要有观点,有论据,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1)观点:鲜明正确。首先,要提出一个鲜明而正确的观点。具体方法是,根据题干要求,针对某一方面提出见解,做到旗帜鲜明。 (2)内容:有理有据。有理,就是要切中肯綮,运用术语,阐述观点;有据,就是要联系文本内容,深入赏析,精心组织,论据典型,论述有力。 (3)形式:层次井然。按赋分列要点,做到全面、准确、丰富。这是探究题得高分的基本要素之一,举足轻重,务必精心。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即使要点具备,也会影响成绩。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意蕴的领悟和阐释能力。答题的关键是考生要充分调动有关小说的知识储备,并对小说具有很强的领悟能力。,一、选材及考点分析。 1.均为名家小说,中外作家作品交替出现。 课标卷去掉了全国卷解释文中含意的主观题,增设了一个客观题。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题干由07、08两年选出错误的两项改为选出最恰当的两项,而且改为梯级赋分,特别要说明的是,这个客观题本是五选二,但其实有三个答案,其中最佳一个 3分,其次2分,最后1分。只要选对一个就可得分。相对而言,此题难度较低,是课标卷在有意降低设题难度。而对能力的考查更为细致,区分度更加明显。中国小说中07和11年前三个选项是对小说局部内容的分析概括,后两个选项是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09年前四个选项是对小说局部内容的分析概括,最后一项是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而08、10年的外国小说则五项都是对小说局部内容且主要是围绕人物进行的分析概括。12年第一个选项是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后四个选项是对局部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可见对小说局部内容的分析概括是重点。,2.简答题中,人物形象和作用每年必考。 其中07年和10年是人物形象的分析,08、09、 11和12年是人物性格的分析。 分析文章结构这一能力要求在题目设置上表现为某段某情节某物象在文中的作用,与人物分析同样每年必考。其中情节的作用四次(07、10、11、12),景物描写的作用一次(08),物象的作用一次(09)。 3.探究试题较为灵活,人物、主题、情节、标题等均可以成为探究对象。 探究题除07年外,都在题干中给出或暗示出多元理解供学生选择,并伴有明确的引导语,08、09是“你的看法呢?”10年为“陈述你的观点”,11年为“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等,12年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诱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课标精神吻合。,复习建议 20072012年新课标对“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部分的考查,题型和考查点相对稳定。因此,我们2013年“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部分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20072012年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连续六年考查的都是小说(四中两外),小说复习仍然是备考的重点,但对散文的复习不能舍弃。 (2)老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一个系统的阅读、解答的思路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备考的重点是小说,小说阅读考查的重点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等。,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一摸试题分析: 12(1)考查“考查对文句的理解分析及概括中心意思能力”,能力层级C级。 12(2)考查“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级 这两道题的平均得分为5.82,难度系数为0.53. 存在问题: (1)套话连篇,缺乏结合文本的具体分析。 例如学生写引出下文,并没有具体说明引出下文的人格魅力的本质。 (2)堆砌术语,缺乏分析筛选。 如学生一看处于文章中间,就写过渡或承上启下。 12(3)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 存在问题: (1)条理不清(2)缺乏逻辑(3)重复啰嗦 12(4)考查“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F级。 此两道题的平均得分为8.57,难度系数为0.78. 存在问题: (1)抛开文本,另起炉灶。谈的全是自己的观点看法,没有从文中找例证。 (2)条理不清,缺乏按分分条作答的意识。体现在8分的题就答了一点。,二、选材及考点 1.体裁均为人物传记 从表格可以看出,选材均为人物传记类文本,传主为近代、现代和当代的中国名人,前三年考查的都是教育家,近两年开始关注其他领域的大家。其领域遍及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对国家民族有突出贡献。材料基本围绕人物重要经历、主要成就、人格精神几个方面叙述。 2.布局与题型与文学类文本完全一样,区别在考查点的设置上。 六年的考查点没有变化,选择题重点考查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其中前四个选项是对文章局部内容的分析概括,后一个选项是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 简答题则重点考查筛选文章信息和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题干一般表述为“是什么”或者“为什么”。简答题的考查点和选择题有相似之处,都考查到了信息的筛选。就是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再转换成自己需要的答案。 探究题的内容与文学类文本一样表现出灵活性和多样性,五年来涉及到的有人物精神(07、12)、人物成功原因(08、09)、表现人物关系的关键词语(10)及不同人物的生活态度(2011)等。 表述上也与文学类文本相同,除07年外,都在题干中给出或暗示出多元理解供学生选择,并伴有明确的引导语,08年表述为“请就你认同的一种原因进行探究”,09年为“说说在陶行知给你的启示中,最深刻的一点是什么?”10年、11年和12年为“谈谈你的看法或理解”。,三、复习备考建议 20072012年新课标卷对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部分的考查,题型和考查点相对稳定。因此,我们2013年“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部分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20072012年“实用类文本阅读”连续六年考查的都是人物传记,人物传记复习仍然是备考的重点,但对人物访谈、新闻报道等的复习不能舍弃。 (2)老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一个系统的阅读、解答的思路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实用类文本阅读”备考的重点是人物传记,传记阅读的考查重点在于重要词句含义的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把握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传记阅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特点、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备考建议: 选考部分这两道大题,据有的专家分析,“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相比,“实用类文本”相对较易,学生得分平均要高出5分之多。我也在小班里做了两次对比测试,让他把一个试卷中的两类题都做完,结果发现确实如此,一般都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得分较高一些。所以不少老师在平时指导时倾向于让学生选“实用类文本阅读”。个人认为基于这种情况,高考命题肯定会发生变化,也就是命题难度在小说上要降低,在实用类文本上要提高,使两者达到均衡。让学生选择时不再根据难易而是根据喜好与否,让选考题真正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平时在指导学生时,应很据学生的程度及个人喜好选择,真正发挥学生的特长优势。,第四板块:语言基础及表达运用,选材及考点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成语题的三个特点: 1.题干稳中有变。 2.不合语境是高频考题类型。 3.所考成语大多都是平易和常见的。,1.不合语境是高频考题类型。 成语误用类型: 不合语境 对象误用 褒贬误用 望文生义 语法不当(表意重复、自相矛盾) 谦敬错位 考察类型及频率:不合语境5次,对象误用3次,褒贬误用1次,望文生义1次。 未考查的类型:谦敬错位、语法不当(表意重复、自相矛盾)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不合语境属于高频考察类型,识记成语时,最好结合语境掌握用法。,07:耳提面命,独出心裁,对号入座,虚怀若谷: 08:相映成趣,全神贯注,物尽其用,束之高阁: 09:觥筹交错,言不及义,乐此不疲,匪夷所思; 10:汗牛充栋,自命不凡,少不更事,讳莫如深; 11:步履维艰,尘埃落定,妙手偶得,指日可待。 12:芝兰玉树,闻过则喜,上下其手,从一而终,“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谢家:晋朝谢安、谢玄的家庭。宝树:谢玄曾以“芝兰玉树”比喻好子弟。晋书谢安传:“(谢玄)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契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来就称谢玄为谢家宝树。后以“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选材与考点特点 1.搭配不当和结构混乱考察频率高。 考查频率: 搭配不当 6次 其中(动宾) 2次(介宾)1次(主宾) 2次(主谓)1次 结构混乱(句式杂糅)4次 不合逻辑2次 语序不当3次 成分残缺(宾语中心语)1次 成分赘余(不明词语意思而赘余)2次 表意不明未考 2.病句题,每个选项的病因绝不重复,均为结构性语病,难度适中。,选材特点: 1.0708年 无备选答案的自己排序。 09-12年 有备选答案供选择。题的难度明显降低。 内容上逐步与国家大事和生活联系。 2.均为嵌入式,除08年外,空出的六句话都连在一起。,选材及考点特点: 1.分值稳中有变。 07到11年16、17两题分别为5分和6分,但12年改为6分和5分。这应该是释放了一个信号,即弱化一直不变的仿写题的考察,加强了不断变化的16题综合能力的考察。 2.16题是考卷上变数最大的。 几年来依次考查的是概括能力、运用虚词(表达的准确、连贯)能力、语言的得体、语言连贯准确几项,整体上对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最为看重,在形式上有求新意味。但2011年却表现出回归倾向,考查多年不见的长短句变换,形式上没有出新,但难度不小,有冷点重现的味道。不过从全局看,这其实说明了对于语言运用部分的众多考查点,课标卷基本上轮流考查,没有偏废,也不刻意追求形式上的新颖独特。这六年还没有考查过的知识点有扩展语句、选用句式,语言表达的简明及图文转换等,出题时可以兼顾。“语言表达的鲜明、生动”的要求虽然没有直接出现在题干中,但在其他试题比如仿句题中应该有所体现。另外,语言衔接的准确、连贯是课标卷的最爱,除去每年均有的语序排列,08年的虚词填空,10年、12年的语段填空,本质上都是衔接的问题。所以仍应予以重视。,3.仿句每年必出,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07年安排在五个小题中的第四位,09年开始改在第五位。排比比喻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考查对象,比拟和夸张及整句的运用也有涉及。 仿句是经典题型,排比、比喻、比拟等要素仍应再现。另外“反复”这一修辞应予以重视。在“常见修辞方法”这一考点上,大纲版规定为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课标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反复 ”。这一变动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语言运用题的复习备考建议 2013年新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留盲点,突出重点。虽然20072012年客观题没有考过字音和字形,但对二者的复习不能舍弃;当然,成语运用、病句辨识和语句衔接三个知识点作为复习重点更要突出。主观题复习时,语言表达的各种考查方式都要训练到,同时,仿写作为复习重点更要突出。 (2)针对问题,查缺补漏。 (3)总结规律,掌握技巧。做“仿写句子”题,要做到“形神兼备”:要与所仿句子形式(包括句式、修辞、句间关系等)一致,做到“形似”;要与所仿句子思想内容(要尽可能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能给人以启迪)一致,做到“神似”。,一、一摸试题作文命题分析 第六大题“写作”,能力层级E级。平均得分45分。 试题还是选择一则故事,贴近学生成长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考虑到这是学生第一次摸底考试,材料在审题上难度不大,学生大都能找对立意。,第五板块:写作,选材: 2007,法国化学博士发明挡风玻璃的故事。可以围绕成功、创造发散开去。属于励志类材料,与现实无密切联系,而与学生成长成才有联系。 2008,小兰母女养鸟放鸟的故事。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看清事物本质。触及到社会不和谐因素,贪心商人借机牟利在现代社会比比皆是。 2009,高中生路遇女孩求助事情。有无诚信与敢否善良的问题,是现实生活事件,关涉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属于青少年自我成长的话题,触及到现实问题。 2010,人才成才规律话题,关注自我成长,关注成才环境。与现实无密切联系。 2011,中国崛起的特点。直击现实热点,时政性强,要求学生关注国家民族发展,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012,油漆工修船。关注社会,引导大家向善,常怀感恩之心。,作文,一、选材特点: 1.六年均为新材料作文,材料多数来自现实 (08、09、11)或贴近自我(07、10、11),主要引导青年关注自我成长,像自我道德修养(09、11)、明辨是非(08)、成才成功(07、10),同时关注社会,关注国家民族的发展(08、09、11)。 10年为复合型材料,其他均为单则材料;材料审题难度除08年养鸟放鸟难度较大外,其他均较为平和,难度不大,2011尤为突出;材料内容具体丰富,均可多角度立意。 2.题目要求的表述上有细微变化: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07、08) (对角度和立意等都是“自主”,不加限制。)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09、10) (角度要求“准确”,立意要求“明确”,有明确限制,但用语过于严苛) 选好角度,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哈尔滨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30问及答案
- 中国移动宝鸡市2025秋招技术岗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国家能源烟台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能源与动力工程岗位
- 昌都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财务资产岗
- 中国移动宜昌市2025秋招计算机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宁德市中储粮2025秋招写作案例分析万能模板直接套用
- 银川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质检化验岗
- 中国广电济宁市2025秋招计算机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乌海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法律与合规岗
- 朔州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综合知识专练题库及答案
- 《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 火锅店厨房管理制度
- 个人贷款管理办法(2024年第3号)
-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2.2《昼夜交替现象》(课件)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第二章:小学语文课程教材
-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素材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 片石购买合同样本
-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内容和标准量化评分表
- 办公楼物业服务技术方案
-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汇编
-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圆》 大单元作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