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菌病的流行与防控课件_第1页
布鲁菌病的流行与防控课件_第2页
布鲁菌病的流行与防控课件_第3页
布鲁菌病的流行与防控课件_第4页
布鲁菌病的流行与防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布鲁菌病的流行及防控,主要内容: 一、布鲁菌病的基本情况 二、布鲁菌病的流行状况 三、布鲁菌病流行现状的原因 四、布鲁菌病的防控对策 五、人布鲁菌病的防控,一、布鲁菌病的基本情况,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又称为布鲁氏菌病、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 布鲁菌病是我国人的二类传染病,也是家畜的二类传染病。 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给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同时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一)布鲁菌病病原 1.布鲁菌的一般特性 本病病原为布鲁菌,为细小,两端钝圆的球杆菌或短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不运动,不形成芽胞。 柯兹洛夫斯基氏染色法染色,菌体呈红色,其他菌呈微绿色或蓝色。,布鲁菌属经典6个种19个生物型。 羊(马耳他)布鲁菌(B.melitensis) 1、2、3型 牛(流产)布鲁菌(B.abortus) 1、2、3、4、5、6、7、9型 猪布鲁菌(B.suis) 1、2、3、4、5型 沙林鼠布鲁菌(B.neotomae) 绵羊附睾布鲁菌(B.ovis) 犬布鲁菌(B.canis) 新发现的布鲁氏菌 鳍种布鲁氏菌(B.pinnipedialis) 鲸种布鲁氏菌(B.ceti) 田鼠种布鲁氏菌(B.microti) B.inopinata 各型布氏杆菌在形态和染色上无明显区别。,2.布鲁菌的种,布鲁菌形态,布鲁菌的菌落(血琼脂培养基),3.布鲁菌的抵抗力 布氏杆菌对外界环境因素抵抗力较强,在土壤中可存活20120天,水中可存活75150天,在乳、肉类食品中可存活2个月,对干燥和寒冷抵抗力较强,对湿热敏感,6030分钟,705分钟即可杀死,煮沸立即死亡。 常用消毒药,如3%石炭酸、来苏水、3%石灰乳均能在数分钟内将其杀死。,(二)布鲁菌病的流行特点 1.易感动物 布鲁菌可感染多种动物。羊、牛、猪、等。幼龄动物较成年动物易感性高。通常母畜较公畜易感,成畜较幼畜易感。 2.传染源 病畜和带菌动物。 3.传播途径 本病的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粘膜及生殖道,本菌可通过正常无损伤的皮肤粘膜引起感染,还可经交配由生殖道感染。,4.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一般为首次妊娠的母畜容易感染发病,多数病畜只发生一次流产,流产两次的较少。 在老疫区,流产较少,而子宫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不下及久配不孕的病畜较多。 在新疫区,以暴发性流行为主,孕畜均发生流产。 饲养管理不良,畜群拥挤,寒冷潮湿,饲料不足,营养不良时,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三)布鲁菌病的临床特征 主要症状为流产,流产胎儿多为死胎,弱胎。 公畜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表现睾丸肿大,有热痛反应,后期萎缩。 关节炎,表现关节肿胀,疼痛,喜卧,病畜表现跛行。,病母牛流产,流产母牛从阴道排出污灰色或棕红色有恶臭的分泌物,病母牛流产,产出发育较为完全的死胎,病牛流产,产出发育不全的胎儿,全身肿胀,有出血斑,病牛关节炎,表现关节肿胀,病牛关节炎,表现关节肿胀,(四)布鲁菌病的诊断 1.临诊诊断 流行病学及临诊诊断 妊娠母畜发生流产,而且多发生于第1胎怀孕母畜,多数只流产1次,关节炎表现,公畜睾丸炎症状。 2.细菌学检查 取病料涂片,用柯兹罗夫斯基染色法染色、镜检,可见单个,成对或成堆存在的红色球杆状细菌,其他细菌被染成绿色或蓝色。 有条件时可将病料接种培养基,进行分离鉴定。,3.PCR检测 普通PCR、多重 PCR、AMOS-PCR。快速检测布鲁氏菌。 4.免疫学检查 (1)血清凝集试验 常用方法有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 (2)补体结合反应 操作复杂,现在很少使用。 (3)全乳环状试验 用于混合牛乳的普查。 (4)变态反应 可用于检查犊牛、羊和猪,在牛尾根皮内注入0.2毫升流产布氏杆菌菌素,阳性者24小时内出现红肿,阴性者无任何变化。,(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有间接ELISA( iELISA )和竞争ELISA ( cELISA )。 (6)荧光偏振试验(FPA) 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批量检测的优点。 感染和免疫动物的区别,在免疫后46个月进行血清学检测,能够区别感染和免疫动物。,根据布病诊断方法相关文章,评估诊断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 (200为满分),二、布鲁菌病的流行状况,(一)布鲁菌病的流行状况 近十多年以来,布鲁菌病的流行态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方面未消灭布鲁菌病的国家和地区,布鲁菌病继续流行,另一方面已控制和消灭布鲁菌病的国家和地区,也出现布鲁菌病的发生和流行。在世界范围内布鲁菌病的流行处于逐渐蔓延趋势 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布鲁菌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扩散蔓延,现在处于历史的高发期。,世界上已宣布消灭布鲁菌病的国家和地区,OIE通报的各国布病情况,数据引自文献(张士义等, 2003),1950-2000年我国人间布鲁菌病疫情情况,数据引自文献(张士义等, 2003),1950-2000年我国畜间布鲁菌病疫情情况,1950-2012年我国布病报告发病情况(人),我国全国及各省布鲁菌病发病人数-20042012年度,数据引自我国卫生部发布统计数据,近年来我国人布鲁菌病的发病情况,1990-2008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与畜间布鲁氏菌病阳性率,2布病的种间分布:奶牛和羊布病严重 牛布病 分离菌型:牛1型、牛3型、羊3型、猪1型菌。 羊布病 分离菌型:羊1型、羊3型菌。,区域分布 北高南低 东北、西北、华北牛羊布病最为严重; 西南、中原,奶牛和羊布病感染程度和感染面均逐年增加; 华东、华南牛羊布病感染开始显现,一些原属于非疫区的省份或地区布病出现暴发现象。,1.动物流动性增强 牛羊集中饲养、育肥,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牛羊长距离、大范围、经常性流动,致使布鲁菌病病畜、病原携带者随流动扩散病原。 2. 我国缺乏真正的动物移动检疫制度 目前我国目前的检疫体制只是对出售动物做简单的临床检查,基层兽医部门出具检疫证明,动物就可上路长途运输,这样的检疫无法控制布鲁菌病的无症状带菌动物的移动。致使布鲁菌病很容易从一个地区蔓延或扩散到另一个地区。,(二)当前布鲁菌病再次严重流行的原因,3.忽视动物疫情监测 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上世纪8090年代,布鲁菌病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由于没有执行布鲁菌病疫情的实时监控,即定期对布鲁菌病进行监测,导致疫情逐渐发展到现在的情况。如果进行疫情监测,发现疫情回升,及时采取措施,就不会出现布鲁菌病现在的严重流行状况。 4.购买动物不做疫病检疫 动物养殖者为快速发展养殖业,大量从各地买入未经检疫的动物,致使动物疫病很容易从一个地区传入另一个地区。,5. 动物发病后不采取任何措施 布鲁菌病发病后,以怀孕畜流产为主要症状,基本不死亡,动物养殖者一般不对发病畜群采取措施(发病动物隔离,环境消毒,流产物无害化处理等),导致发病地区环境严重污染,进一步感染人畜。 6.屠宰场现行的宰前检疫水准太低 屠宰场收购动物时不能检出布鲁菌病病畜和带菌畜,致使一些流产畜、血检阳性畜、因布鲁菌病或其他病淘汰的动物(可能携带布鲁菌)加入屠宰场,污染屠宰场及其周围环境,引起屠宰场的人员及与该屠宰场密切相关的动物养殖场感染布鲁菌病,甚至出现食品安全问题。,7. 基层兽医和配种人员缺乏相关的传染病防控知识 在动物难产助产、不孕症检查、动物流产诊疗,动物配种时不注意消毒、器械更换、流产物处理,致使布鲁菌病扩散,甚至感染自己。 8.我国现行的布鲁菌病检测方法落后 我国检测布鲁菌病的国标是虎红平板凝集实验、试管凝集实验和补体结合试验。补体结合实验现已基本不用。目前检测布鲁菌病是用虎红平板凝集实验初筛,试管凝集试验复核。这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问题,敏感性低导致不能检出全部的布鲁菌病病畜和带菌畜,特异性低导致在扑杀阳性畜时误把阴性畜当做阳性畜扑杀。在引进动物时用这两种方法检疫会导致引入带菌畜。,1.感染多种动物 羊、牛、驼、猪、马属动物、野生动物和人等。人的易感性中等。 2.布鲁菌种类多,各种菌可交叉感染多种动物。 3.感染途径多,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粘膜、交配、胎盘传播。 4.布鲁菌抵抗力强。在外界存活时间长,在肉、乳,污染的水、粪便、土壤中存活较长时间。 5.阴性感染比例高,多数只发生12次流产,以后不表现明显症状。容易被人忽视。,(三)布鲁菌病的复杂性,四、布鲁菌病的防控对策,我国针对布鲁菌病采取的措施为: 放养牛羊、猪以免疫措施为主。 乳用畜、种畜以检疫净化措施为主。,(一)无病地区的预防措施 1.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入时,从无病地区引入并进行严格的检疫。 2.对畜群进行定期检疫和疾病监测。 3.畜群发生原因不明的流产时,应立即隔离病畜,对流产物污染的环境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对流产胎儿和母畜进行血清学检验,如为布氏杆菌病阳性则按病畜处理。,(二)污染地区的防疫措施 1.检疫净化 对奶牛、种畜进行定期检疫,病牛淘汰。血检阳性牛,数量少、经济价值不大的淘汰处理。其他隔离饲养,专人饲养,避免与健康牛只接触,继续利用,逐步淘汰,直至全牛群均为阴性。 2.培养健康犊牛 母牛可用健康种公牛的精液人工授精,母牛产前、产后要对母牛体躯和产房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犊牛出生后,与母牛隔离,喂健康牛乳或消毒乳,1年内检疫23次,如检疫均为阴性,则可送入健康牛群饲养,如为阳性,则应淘汰。,3.免疫接种 对存在布鲁菌病的畜群(散养牛羊、猪),以免疫接种。 (1)猪布鲁菌2号(S2)疫苗 该苗使用安全,免疫效果好,可用于猪、羊、牛的免疫接种,可用注射、饮水、喂服和气雾等方法进行免疫,免疫期:猪、羊4.5年,牛23年。 在使用时,用猪2号疫苗对畜群进行全部饮水或灌服免疫,每年1次,连续3年,然后停止免疫,再对畜群进行检疫监测,阳性扑杀。 或在每年免疫前进行血清学检测,扑杀血检阳性畜,免疫血检阴性畜,连续35年即可有效控制布鲁菌病的发生和流行。,(2)羊布鲁菌5号(M5)疫苗 可用于绵羊、牛和鹿的免疫,免疫期:羊2年,牛1年。可用注射、口服和气雾等方法进行免疫,但疫苗对孕牛、泌乳牛及体弱牛,有一定接种反应,并对人有一定的致病力,现很少使用。 (3)19疫苗(S19或A19)免疫效果好,免疫期长,6年以上,但毒力较强,怀孕牛使用会导致流产。仅用于奶牛,一般在犊牛配种前免疫1次或2次即可,以后每年仅免疫犊牛。,单位:万头份,中国近年疫苗使用情况,4.加强消毒和兽医卫生措施 平时对牛舍、运动场、饲槽、水槽、奶具和管理用具,要定期消毒,特别是产房要注意消毒。 5.发生布病时 病畜隔离,扑杀并无害化处理。 流产物、胎儿无害化处理。 环境彻底消毒。 周围地区紧急免疫接种。 做好人员的防护。,防治控制的法规和技术措施: 1.当流行病学调查的群流行率(以群为单位进行检测,如果群中检测出1头单位布鲁菌病阳性,则该群为阳性)达到1015以上,采取全部牲畜进行疫苗免疫的措施。 2.当流行病学调查的群流行率介于100.2%之间,则采用免疫、检疫与屠宰相结合的策略。 3.当流行病学调查的群流行率低于0.2,实施检测与屠宰方针。,欧洲布鲁菌病防控经验,(三)我国当前对布鲁菌病应该采取的措施 (1)污染严重地区的牛羊,以免疫为主(包括奶牛)。 (2)一般污染地区,奶牛、种用畜一般以检疫净化为主,或免疫加检疫净化。羊以免疫为主。 (3)无病地区,如果邻近地区有病,应在与有病地区相邻地带建立免疫带。其他无病地区加强布鲁菌病的检测。 (4)买卖牛羊时要加强检疫,用敏感、特异的方法检疫。 (5)发生疑似布鲁菌病时,要上报疫情,病畜扑杀、环境严格消毒、尸体、流产物无害化处理。,1.建立区别于屠宰检疫的真正动物移动检疫制度 在我国的不同省或地区间建立与国境口岸一样的动物检疫制度,规定在跨地区运输动物时不同动物应该检疫的各种疾病名录、检疫方法、确定具备检疫资质、能够出具检疫证明的实验室,在动物移动时,由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检疫,合格方能进行跨地区移动。 2.注重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加强疫情的监测。,(四)我国当前布鲁菌病防疫急待解决的问题,3.尽快改进我国现行的布鲁菌病检测方法,应用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检测布鲁菌病。 4.加强屠宰场管理,规定不能进入屠宰场的动物名单,如布鲁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的病畜、阳性畜,这些动物应由国家回收并无害化处理。 5.重视布鲁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将其例为我国当前的重大动物疫病名录,规定发生布鲁菌病必须上报,封锁疫区,扑杀发病动物并无害化处理,彻底消毒污染环境。,1.概况 人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急、慢性传染病,又称地中海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是我国卫生部规定的人的二类传染病。 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人可感染各种布鲁菌,感染人最常见的布鲁菌为羊种布鲁菌,其次为猪种布鲁菌、牛种布鲁菌。 人的感染一般与职业有关,多见于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五、人布鲁菌病的防控,2. 流行病学 (1)传染源:传染源主要为病畜,羊、牛及猪。患者也可以从粪、尿、乳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 (2)传播途径:经皮肤粘膜接触传染,如接产羊羔,屠宰病畜,挤奶等的接触。经消化道传染,如进食含布氏杆菌的生奶、奶制品或被污染的饮水和肉类。经呼吸道传染。吸入被布氏杆菌污染的尘埃。 (3)易感人群:人类普遍易感,临床发病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多于老年人和儿童。有些人可因隐性感染而获免疫力。,人布鲁菌病的感染来源,3.临床症状 潜伏期760天,平均两周。可达数月或1年以上。 (1)急性: 表现寒战、发热、多汗。全身不适,无力,头痛,肌肉疼痛。发热平均为23周,数日至2周后再次发热,热型多为弛张热,也可呈不规则热,常因大汗浸湿衣被。 关节痛。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