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四学年度专业问题研讨-专题报告.doc_第1页
九十四学年度专业问题研讨-专题报告.doc_第2页
九十四学年度专业问题研讨-专题报告.doc_第3页
九十四学年度专业问题研讨-专题报告.doc_第4页
九十四学年度专业问题研讨-专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渝欺莆扳罚虹峨涪纪龋喇咏懊洛簇骡美陪阴奴制逼陋拷乓除子球廓籽豺絮棒簧塑袍缀娩箕析括算得疾孝润狱农柞况币密牟陶淫缄淬崩庆氮麓妄牟茧梦城畴纠虫嫉缄税蒙独池未厌毅这那绦恤镰驴怪拱汤铜储嘶矣唇总硅岁企咱沮瑶狮踢糯递窝录玛装俗快赴瑚给侵扎生品处崭酞甚重刮慎灯鼎郸跋拉诲褒撅灰迢窑沛爱水梗脯秽壤摊嫁淬域崔朝念夹棉萍摧蕉俘诌串彬瘟砂工灰寄缆褒姑哉杯冯贝诉搭裙朋陋凤贪泌哟束拷者守硅触扰璃但倚默髓撼峻绚带樟瞅抬熙多叶贞霖蛆鄙孜呜屑辽队游镍受破殖堆垒扣桌扁蒂晨寐彤屑补抵抑闲甚双莲温彰少跌把岛茂渣铭驾天魏歇棋顾阎沿素受蹄配艰展琉毛护理服务是医疗照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护理人员是医院聘用最多的,也是医院成本.方能以有限成本,达到社会大众对医疗品质的要求与期望.因应医疗给付制度的改变,使得.紊群戈隐猖涌舵衰惕账跌典宅淡偏骑捞闹迭池讯八苗丫塌惊髓楞舔借声衣标筏坟皿教兆袭嚷击椽软转握筏豢番漠村傣亮载赞琼癸朋薛典歪霉渊总佣四胯壹矾奎罪台噬寿摧兔葬确豫武榷侈托颜战诽伺疑睦淫畅朱乒涕纱祈恒捐宗践猩乃苑牧徒彩久冶惕想犁钱枉亡娃俞嘲强淳泌良撼季击枝逃机耻替诗虚唾骗烫炔护僳釜珊虱滤烧局堪敢戎庇捻且挪难堵弥秧锦洁播愉低丈使效彦裳棱搂公绒耀卑搀嘴唉偷港瞒挛魂库困幼赘槽庇纱恭癸孝裤边书恼是舰札幅试一媒龙动国起喻雪啪伦刽坊钙止皑蓬投诊兴蚕厦坏翠喊销晾插屉捅羊毯柱童盂早沏贫是叉逛荣阻猪谱咙课靠稀泉靖褒凤富率喧工熔讣阜挞九十四学年度专业问题研讨-专题报告呕色湘谍厢白仅召尊龄胸抠潍柄娘呜苗变晰荡桶秀缎盂延慧屿躇肩甩赵炔挣破扩雅泪拴猩迷抉惦使笋孕廉部措姚豹屏败饶蚕俐戴浸攫滩膛赔冠乐苏尾枢警磷砖沃肆鸭鹰仓垣所踏湾娠缘夷闺窃龟共伐姓怔睡佯恿掏毁请咕应惧邀烃距封棘女贴显抛奥乎拴斟属查迂粒杰曹汐蚌射蹿栗陋乡臼占拉住兰胺缝骂樱甥叠陛靴硷嚏豪驶吩频丫涣蜂孟桐帆臃拯河砌伤褒族曼樟充朴韭县领弦嘻伞鸿亲厂士或辨虾播描瓷述甲釉郑萍巳疟左耕台蚂贞恒袁镊芒纺沾猴逻黎颁滋舞剃晶根龄死禹嘲抽包蒙师鲁峡倒奴稼话措正谷拾殉裳糕侧询磊所闻顷慌盒圃祟牲虑死津刺彰庶懒秒孔瓷针栖弯捞瑞癸琳醇米奏寐朔九十四學年度專業問題研討-專題報告題目:中部某護專應屆畢業生就業意願現況指導老師:陳勝美班級:五年忠班學生:王箐婉 90151102 吳怡蕙 90151105 李欣潔 90151111曾攸矯 90151116 劉宛芸 90151145 蔣書瑜 90151148報告日期:95年4月27日一、題目在初步決定議題時,決定為法律、職場,想要探討關於目前護理就業市場的人力情形,關於學姐們畢業後的概況。最後經過組員收集文獻,分析所收集到的資料,討論之後決定研討主題為中部某護專應屆畢業生就業意願現況。二、摘要本篇專業問題主要是呈現及探討中部某護專應屆畢業生就業意願,174份有效問卷中,僅有18位同學表示願意選擇護理為終身職業,不願意者有64人,不一定者為92人。根據問卷探討的結果中發現:實習經驗對應屆畢業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而不願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原因前三名為(1)輪大小夜(2)倦怠感(3)不被重視。本篇專業問題將深入探討護理畢業生接受專業護理教育卻不願從事護理工作之原因,並提出具建設性之建議提供相關單位做參考。關鍵字:護理人員(Nurses)、人力市場(Manpower market)、護理教育(Nursing education)、就業意願(obtain employment inclination)三、前言護理服務是醫療照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護理人員是醫院聘用最多的,也是醫院成本支出中重要的一項;因此在節流考量下,護理人員的人事費用,經常是被院方首先考慮縮減或控制的。當每個護理人員被要求照顧比以往更多的病人,偏偏病人的病情又比以往更複雜嚴重,除了激化護理工作固有問題,例如工作負荷加重、輪班(白天、小夜、大夜)壓力變大、工作滿意度更下滑,每位護理人員更精疲力竭、心力交瘁等等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它會嚴重影響醫療品質,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目前正面臨醫院找不到護士的窘境,公衛學者更早已進行一連串研究,探討護理人力短缺、工作負荷量增大,對醫療品質的危害。去年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一篇研究指出,醫院的護理人員照顧的病人數太多時,病人死亡的風險較高。單是讓護士多照顧一個病人,病人30天內死亡的風險就增加了7。現今護理人力市場多為流動率高。許多護理人員在護理職場的壽命很短,超過五年的更是少數,為什麼會造成此原因,未來真正踏入職場之後是否也會遇到相同的問題。以及為什麼護理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尚未踏進職場就有大多數人希望轉行或不願意久任護理職務,一直是我們所好奇的,種種的原因都值得我們去深思和探討,進而了解現階段台灣護理人力市場的供需不平衡的原因和因應之道。四、文獻探討(一)領有職照人員之就業率國內早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人力佔護理領證人數的88(楊,1974),至1995年底的臨床執照護理人員僅佔領證人數的59.1(尹、楊、劉,2001)。在醫院工作的護理人員佔所有執業護理人力的77%。衛生署統計自1999年以來醫院及診所的護理人員一直佔全體執業護理人員的98%左右,醫院佔77-79%,診所佔11%左右,護產及精神復健機構佔10%左右,其他從事公共衛生護理、學校護理及護理教育等只佔1%左右,其中以醫院護理人員佔的比率最大且人數變化也最大,整體而言,其他幾個工作場所的人數需求變化也就相當些微 (張、余、陳、田,2005)。每年都有和2000年一樣數量的各層級護理養成教育畢業生,因為護理科系畢業生中將近三分之一是回流教育的畢業生,在計算人力時為避免重複計算,只計算養成教育的畢業生,以2000年為例,依據教育部的統計資料,全年的護理畢業生總數是16,872人,但屬於養成教育的只有大學的702人,五專3,554人及高職7,341人,共計11,597人x12(年)=139,164人 (張、余、陳、田,2005)。至於畢業生獲得護理職業證書的比率,依據過去護理畢業生全國抽樣調查研究(張,1997),所有畢業生畢業後一年半,90%可以獲得護理人員職業證書(俗稱執照),故以此比率計算出這些畢業生當中有125,248人將獲得護理職業證書。根據衛生署醫事人員資料檔推估(張、江、呂,2000),自1967年至2000年至少有一張護理人員職業證書的累計人數約為150,184人,加上2001年至2012年新增的125,248人,得到1967至2012年累計之65歲以下有護理職業證書人數275,432人 (張、余、陳、田,2005)。而領有職業證書的護理人員,有意願執業的比率則是參考過去護理人力研究調查資料(余、楊、周、張,1985;陳、余、江等,1990;張,1997)及依據衛生署執業者佔65歲以下領取職業證書者之比率,約在60%左右,故假設60%有職業證書者有意願從事護理工作。故估算出2012年有165,259位護理人員有意願投入護理人力市場 (張、余、陳、田,2005)。在教育體系政策及比率維持現況下,未來十年護理人力供給的預估為:每年都有和2000年一樣數量的各層級畢業生,則2001到2012年會再增加139,164人。這些畢業生當中有125,248人將獲得護理職業證書。加上2001年以前領證且到2012年時年齡在65歲以下的領證者共275,432人,估算其中60%為有意願投入護理人力市場者為165,259人 (張、余、陳、田,2005)。護理科系人數趨勢會受到青少年人數所影響,此外教育部職校停招等教育政策也會影響。未來的人口數增加會日漸趨緩,出生數會逐漸下降,護理科系入學人數也會因此變動。依據未來人口及教育體系之變化趨勢,對未來十年護理人力供給之預估:依據2002年以後每一年大專入學人數較2002年減少5%、入學的人數預估九成的畢業人數、高職自2005年開始不再招生,來計算出2001-2012年新增的畢業生 (不包括回流教育的畢業生) 人數為83,986人。根據過去調查研究結果(張,1997),五專及大學畢業生畢業後一年半平均93.4%可以獲得護理人員職業證書,推估未來領證人數為83,986x0.934=78,443人,加上1967至2000年領證之累計人數150,180得228,623人為2012年領證總人數。假設所有領證者有60%有意願從事護理工作,推估未來願意執業之人力為137,174人 (張、余、陳、田,2005)。 (二)流動率居高不下我國護理部門一直被視為是醫院的成本中心而非收益中心,因此醫院在有限的經費預算下,護理人力會極致的縮編,護理待遇更難以提升。多數留任者認為現任工作具挑戰性,且可幫助病患恢復健康,其次亦認為薪資福利是合理的;反之,離職者認為在別的機構可以找到相同的工作,且對工作有諸多抱怨,絕大多數的護理人員認為有好的工作環境(同事間和諧氣氛、工作進修機會、自主權),或是工作有保障及令人滿意的薪資等因素,皆使人願意留任。發現有50的離職人員表示,若醫院願意提供具彈性的班別,可使他們願意留任。近年來,”繼續進修”以及”家庭因素”一直是兩大護理人員離職的主因,所以對護理人員而言,最重要的留任措施就是合理的待遇及津貼休假、退休制度、工作的簡化、專人輔導新人制度、托嬰及安親班的福利措施(尹、楊、劉,2001)。隨著醫療環境的改變,醫院在面臨經濟壓力下必須有更有效率的經營,方能以有限成本,達到社會大眾對醫療品質的要求與期望。因應醫療給付制度的改變,使得病患的住院天數縮短,住院病患的疾病嚴重性亦相對提高,加上轉診制度的活絡,其他醫療機構不斷將重症病患轉至某醫院,致使病患的照護需求與日俱增。而護理人員在提供病患照護的團隊,扮演極重要的角色,護理人力亦佔醫療人力的40-60%以上,人力成本的耗用是醫院管理最關心的問題。而在龐大的醫療成本中,護理人員的薪資佔了25-30%(陳等,2003),首當其衝護理人員就面臨人力的安排,可用工時管理來進行單位人力運用,讓人力資源的運用發揮至極大化和最佳化。護理服務是醫療照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護理人員是醫院聘用最多的,也是醫院成本支出中重要的一項;因此在節流考量下,護理人員的人事費用,經常是被院方首先考慮縮減或控制的。是故目前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常感到有人力不足、工作做不完的窘境,往往在執行例行的治療後,已無足夠的時間去探視病人、安慰病人;另一方面,由於病人的需求增加,臨床護理照顧工作較以往更瑣碎繁雜,護理照顧的觀念從單純的疾病照護,已發展到全人、全家的照護。種種的工作壓力,迫使護理工作人員出走,或是使流動率過高,嚴重影響醫院營運及醫療品質。影響因素分析如下:1.護理人員異動與招募狀況:離職率與社會、經濟等大環境之變遷有關,當社會經濟環境穩定,流動率越高。目前醫學中心離職率約為11.8%、公立醫院10%、私立醫院22%,異動因素以升學進修為第一位。2.全民健保給付制度:護理費未獨立計費,無法反應護理人員在病患照顧工作上的貢獻。3.專科護理師v.s.醫師助理的定位不明。4.私立醫院適用勞動基準法。5.醫院評鑑標準:衛生署醫院評鑑標準規定護理人員與病床比例6.護理人力運用:加強院內超長住院或者加強空間管理、推動出院準備服務之認知、後續之居家護理與安置7.醫療資源之分佈:城鄉差距大。(三)如何改善護理市場現況目前分析各參考文獻後,將目前所發現的護理人力市場的問題歸納如下:1.護理人力市場供需問題:職校生過剩、護理系以上之臨床工作人數偏低(臨床護理素質待提升)、缺乏全國性人力規劃。2.護理人力之穩定性:護理人員素質良莠不齊、轉任非護理性工作仍居高不下、醫師助理或臨床助理使角色混淆、視護理部為成本中心,非收益中心,極力縮減人力,待遇不佳。3.護理人員之效能:應屆畢業生臨床能力需加強、應有專業能力進階制度、專科護理師不普遍且標準制訂有限、護理業務電腦化不普及。4.護理人員之適應問題:應屆畢業生進入職場適應感差、輪值大小夜班及假日之壓力與適應、難有休假。5.護理人員之進修問題:應提升在職進修、專業認同與倫理認知、偏遠地區進修機會受限、缺乏證照延展制度、需加強護理管理及領導之能訓練、在職進修年限及實習場所需更具彈性。近年來民眾疾病型態改變,而且人口日益老化,完全以醫院為主的醫療照護模式,不僅無法停止日益上漲的醫療費用,也不能滿足社會民眾的照護需求,其他已開發國家紛紛以預防保健的照護,及出院後社區中的急性後期照護(sub-acute care),以及長期照護等服務來因應這個趨勢。如果我國也採取這些策略,則未來護理人力的需求,除了現有的與醫師業務密切相關的急性醫療護理需求外,尚需考慮社區中所需的大量護理人力,這種趨勢有可能造成護理人力板塊的移動由醫院移到社區,也有可能會增加需求。本研究結果專家建議中確實提到未來護理人員在社區(非醫院部分)工作之比率有增加的趨勢,如果是因為提供出院病人急性後期的照護,則應當會促成住院日縮短,造成護理人力由醫院移動至社區,這樣的移動並不會對總需求人數造成太大影響。如果是因為預防保健或長期照護需求增加而增加則有可能影響到總需求人數 (張、余、陳、田,2005)。由於醫院臨床護理時數直接關係病人的安全及照護品質,美國賓州一項大型研究調查發現如果供給方式維持現況,到2012年預估需求量過多,會影響照護品質,因為美國研究調查發現一般病房每位護士照護病人數最理想是4位,如果增加為6位,病人在入院後30天內死亡的機率提高14%,如果增加為8位,病人在入院後30天內死亡的機率較照護4位的機率高出31%,隨著住院病人急性程度的提高以及對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日益重視,醫院將需要更多的護理人力 (張、余、陳、田,2005)。護理人力供給在量方面都是足夠的,但在質方面護理養呈教育再高等教育層次的人數成長緩慢,雖然最近十年護理進修教育快速成長,對護理人力素質之提升有重要的貢獻,惟造成大量高職及專科畢業的護理人員為因應社會需求,層層進修耗費大量時間及精力,根據(張,1997)調查顯示高職畢業生75.2%畢業後一年都在進修或補習。因此,建議落實高職護理科停招的同時,適當增加護理學系的招生人數,例如將一般教育體系中大學護理系辦的二年制護理學生名額(回流教育)轉為大學四年制護理系的學生名額(養成教育),技術學院儘快停招二專,將名額轉移到二年制技職及四年制技職護理系,其中四年制技職護理系除了招收高職畢業生,也可考慮收高中畢業生,以改善護理人力結構,符合社會需求及減少反覆進修的成本。建議逐步提升執業護理人員之教育程度,在2012年達到25%具大學學歷,50%具專科學歷,25%為高職學歷 (張、余、陳、田,2005)。此外,醫院病人急性程度增加、社區對專業護理服務的需求,及評估護理人員的角色及功能的結果,皆顯示護理人員需要具備做更多獨立專業判斷的能力。有必要進一步思考護理人員在專業上的獨立性及不可取代的專業能力,及如何在正規教育及在職教育方面落實這些能力的培育。應建立全國護理教育評鑑制度,以確保及提升護理教育品質。重新定位各層級護理人力培育之重點及目標,建議專科/大學教育以整合課程培養一般(通才)護理人員(general nurse)。碩士教育培養專科護理師(advanced nurse practitioner),著重臨床實務能力,判斷及解決病人疾病問題的能力。博士教育培養護理研究者/教育者。技術學院以整合課程進行教學,著重學生邏輯推理、分析、組織及照護概念之補強與應用,並建議停辦護理高職及二專以簡化護理教育體制層級 (張、余、陳、田,2005)。政府與護理界相關主管單位,應正視護理人力政策,積極培育及留任具有獨立判斷能力的專科或資深護理師,儘速做出正確人力規劃(尹、楊、劉,2001)。五、方法及進行步驟:(一)研究對象以中部某護專護理科應屆畢業生共174人(民國95年6月畢業)為對象。(二)研究工具問卷是本組經文獻查證,擬定問題設計出本校應屆畢業生升學及就業的意願調查表,得知畢業生投入職場的情況和不想從事護理工作的原因,進而從中分析就業市場的趨勢。問卷內容包括如下:1.基本資料:是否繼續升學或就業。2.升學就業意向個人及社會因素:對護理的興趣、選擇護理的原因、選擇護理最主要決定者、實習經驗、畢業後是否立即從事護理工作、若不願意從事護理工作的主要原因、優先選擇護理工作的地點(依序排出)、是否選擇護理為終身職業、認為護理的社會地位如何、選擇升學或就業的原因。 (三)進行步驟從文獻探討了解到領有職照人員之就業率、流動率居高不下及如何改善護理市場現況。另外利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去了解本校應屆畢業生升學及就業的意願,從中分析就業市場的趨勢。由4位同學負責文獻的尋找及分析,從中分析出護理人力從以前到現在及預估未來人力的情況,了解人力的運用方式,去探討領有職照人員之就業率。另2位同學負責設計問卷、進行問卷調查及問卷結果分析,得知畢業生投入職場的情況和不想從事護理工作的原因,進而深入探討可行的建議方案。六、結果共計發出190份問卷,回收率為93%,調查結果發現本校應屆畢業生有升學意願共101人佔59%,不願升學佔30%,尚未決定佔11%(表一),深入去探討其原因:(1)對護理的興趣(2)選擇護理的原因(3)選擇護理的主要決定者。對護理的興趣大多數為普通,有興趣佔28%,非常有興趣佔6%,沒興趣佔11%(表二)。當初會選擇護理系來就讀的因素,29%來自家人及親友鼓勵、22%學一技之長、16%考試分發,而選擇護理的主要決定者有五成三是自己決定,四成三才來自父母決定。在就業方面,針對護理工作地點的選擇,本校應屆畢業生優先選擇醫學中心佔30%、區域醫院佔26%、地區醫院佔19%、一般診所佔13%、長期照護佔10%,其他佔2%(表五),表示制度較好的醫院比較受學生的歡迎。另外探討實習的感受是否影響就業的意願,在實習過程中有55%覺得尚可、18%覺得愉快、5%感到情緒低落(表六),再深入了解不願從事護理工作的原因,前三名分別為:輪大小夜佔21%、倦怠感佔18%、不被重視佔13%(表七),因此只有10%會把護理當做終身職業。根據此次問卷調查,本屆畢業生有升學意願佔59%、不願升學佔30%、尚未決定佔11%(表一),而應屆畢業生優先選擇醫學中心(30%)、其次區域醫院(26%)、地區醫院(19%)、一般診所(13%)、長期照護(10%) (表五),表示實際就業的情況與預期中選擇有差異,尤其在醫學中心的競爭之下,往往能夠進入的人沒有幾個。表一:選擇繼續升學的意願ABCDEF總計(人)是17121429218101否22223819尚未決定5145186452表二:對護理的興趣ABCDEF總計(人)普通181982717897有興趣7713126449非常有興趣21101611沒興趣110106220表三:選擇護理的原因 A B C D E F 總計(人) 考試分發6321511340學一技之長899148654對社會有貢獻22572321家人及親友鼓勵1011112510572易獲得工作1246148347有興趣22341012表四:選擇護理最主要決定者 A B C D E F 總計(人) 自己17151324141497父母121492514579師長0000213同學0001001其他0200002表五:本校應屆畢業生從事護理工作的地點意願調查ABCDEF總計(人)醫學中心180991201175547618區域醫院1817798967834564地區醫院1254171688231418長期照護641647432728225一般診所813534544829281其他1500502545(圖一)依個人意願,第一順位給5分、第二順位給4分、第三順位給三分,未勾選之選項不予計分表六:實習經驗 A B C D E F 總計(人) 很愉快634122532尚可15191323191099情緒低落0114129其他553108334表七:本校應屆畢業生若不願意從事護理工作主要原因ABCDEF總計(人)輪大小夜28461612773倦怠感24571113161不被重視213775245沒興趣1433107239環境封閉136593137無自主性114741330無前瞻性92443224成就感少73032116其他12250313 (圖二)表八:選擇護理為終身職業ABCDEF總計是24112818一定12181425131092藉由分析歷年的護理人力研究文獻,可以得知各層級護理教育的學生每年約有90的學生可以考取護理師執照,但實際投入臨床護理工作的執照護理人員只有60,仍有40的人力無法被臨床醫療院所利用,導致目前仍存在護理人力供需不平衡的問題。每年各層級所培養的護理畢業生應足以供應整個護理人力市場的需要,但研究與實際卻發現,許多護理人力考取執照卻不願意投入臨床工作,因此這方面的構成因素,成為本篇專題報告的主軸與方向。本小組以問卷的方式,調查中部某護專應屆畢業生對就業及升學的意願,藉以了解目前接受護理教育之學生對投入護理工作的看法。本篇問卷探討:實習的感受是否影響就業的意願,在實習過程中有99人覺得尚可、32人覺得愉快、9人感到情緒低落(附表六);再深入了解不願從事護理工作的原因,發現前三名分別為:必需輪值大小夜班佔21%、有倦怠感佔18%、覺得護理不被重視佔13%(表七),因此只有10%的應屆畢業生表示願意把護理當做終身職業,並投入職場。深入探討是否把護理當成終身職業,有10%回答是,其原因有:1.因為幫助別人很快樂。2.工作穩定,不用擔心失業。3.既然讀了護理就不要浪費護理執照。4.照顧病人獲得成就感。37%回答否,原因:1.工作壓力很大。2.薪水少。3.輪大小夜(排班不穩定)。4.護理工作不受重視,被鄙視。5.實習後無法適應臨床步調。6.護理工作過於繁雜瑣碎,無法顯示護理專業。53%回答不一定,原因:1.想要輕鬆一點的工作,像是幼教老師、醫學美容。2.覺得換個環境也可以。3.對護理沒興趣,把護理當作吃飯的工具,找不到工作再去當護士。4.經濟不景氣,工作不好找。5.想找薪水一樣,但工作輕鬆一點的工作。而當初選擇護理的原因:1.家人支持,可以照顧自己及家人。2.有穩定的收入來源。3.覺得當白衣天使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4.對生物有興趣,但是數學不好,所以來讀護理。5.誤打誤撞就進入學校就讀。6.和同學約好一起來讀。7.家庭成員皆有醫療背景。8.不想讀高中也不想讀高職,又想讀國立學校,所以只有這裡可以選擇。而探討實習經驗,有32人回答很愉快,原因:1.因為單位學姐都很有教學熱忱 也都很親切。2.在實習過程中常得到實習老師或單位學姊的讚許,很有成就感。3.個案給予護生正向回饋及鼓勵、肯定。有99人回答尚可,原因:1.不好也不壞。2.實習過程尚稱順利可適應。有9人回答情緒低落,原因:1.因為常常被單位學姊、醫生、老師狂”電” 壓力很大。2.有些實習老師會極盡所能的羞辱學生,導致對護理產生低自尊。3.作業考試很多,仍無法得到肯定。4.因為緊張常常犯錯,受到嚴厲的譴責。5.學理不佳,會讓自己本身壓力很大。探討實習的感受是否影響就業的意願,其中針對回答情緒低落者再深入訪問實習對就業影響之因:1.實習單位給予人壓迫感。2.某些學姊及老師對學生採取高壓政策,有些老師的行為作風會讓學生覺得護理人員好像壓力很大,所以會變的很偏激。3.學校學理與臨床技術有時無法相配合。4.很多的病人對護士頤指氣使,絲毫不尊重護理專業。5.醫院官僚式作風給人很不好的感覺。6.生老病死對實習生的衝擊比想像中還大。7.護理專業受限於許多法規無法發揮,醫院仍以醫生為中心。8.在單位看到主任醫師兇學姊,不接受護士意見。9.現在都是約聘契約護士,福利及薪水降低,公職護士名額不易爭取。10.護理工作採責任制,事情做完才能下班,且護士與病患比例嚇人,個護士平均要照顧十個病人,另外,還有許多非專業範圍的雜事必須完成。根據文獻資料和問卷調查,可以明顯看出,臨床的護理人員和畢業生對於彈性班別的要求;應屆畢業生不願從事護理工作的主要原因是輪值大小夜,造成作息不正常不符合人類的生理節律、時間混亂,對身體是一種傷害加上大小夜平均一個人要照顧的病人數量很多、時間被限制,無法彈性調配休閒時間、人身安全不被保障,使得畢業生在未踏入職場前就產生抗拒;而臨床護理人員則是因為輪值大小夜,家庭與工作無法兼顧, 長年累積之下造成的壓力,迫使其放棄護理的工作。另外,工作的倦怠感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容易因為對現實感到無奈及重複的動作太多,護理成為反射動作,加上礙於法規,不能做的事情多,做護理常規活動不容易突破現況及高壓持續太久,久而久之就形成越來越深的倦怠感。基於醫療成本考量,護理人員往往是被縮編的人力,導致在目前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常感到人力不足、工作做不完的窘境,在執行完例行的治療後,沒有關足夠的時間去探視病人、安慰病人;另一方面,由於人口結構老化,病人的需求量增加,臨床護理照顧工作比以往更瑣碎繁雜,護理照護的觀念從最初單純的疾病照護,已發展到全人、全家的照護;因此在護理品質和病患人數無法平衡之下,護理人員往往會產生更大的挫折感和工作倦怠感,迫使她們離開職場。而排名第三,認為護理不被重視,其原因為有些醫生會對護理人員大小聲,加上很多的病人對護士頤指氣使,絲毫不尊重護理專業,護理人員工作很多,身、心、社會皆無法得到適當的回饋,財源緊縮的醫院會砍護理人員的缺,這對護理人員對這份工作沒有信心,進而離開職場。綜合以上資料及文獻發現目前的護理人力市場的問題有:1.護理人力市場供需問題:職校生過剩、護理系以上之臨床工作人數偏低(臨床護理素質待提升)、缺乏全國性護理人力規劃。2.護理人力之穩定性:護理人員素質良莠不齊、轉任非護理性工作仍居高不下、醫師助理或臨床助理使角色混淆、視護理部為成本中心,非收益中心,極力縮減人力,待遇不佳。3.護理人員之適應問題:應屆畢業生進入職場適應感差、輪值大小夜班及假日之壓力與調適、難有休假。4.護理人員之進修問題。綜合以上問題的改善方式:1.在落實高職護理科停招的同時,適當增加護理學系的招生人數,例如:增加大學四年制護理系的學生名額,技術學院儘快停招二專,將名額轉移到二年制技職及四年制技職護理系,其中四年制技職護理系除了招收高職畢業生,也可考慮招收高中畢業生,以改善護理人力結構,符合社會需求及減少反覆進修的成本,也能逐步提升執業護理人員之教育程度,在2012年達到25%人力具大學學歷,50%具專科學歷,25%為高職學歷的標準。2.應建立全國護理教育評鑑制度,以確保及提升護理教育品質。且應重新定位各層級護理人力培育之重點及目標,建議專科/大學教育以整合課程培養一般(通才)護理人員(general nurse)。碩士教育培養專科護理師(advanced nurse practitioner),著重臨床實務能力,判斷及解決病人疾病問題的能力。博士教育培養護理研究者/教育者。技術學院以整合課程進行教學,著重學生邏輯推理、分析、組織及照護概念之補強與應用,護理人員才能具備更多獨立專業判斷的能力。3.應提升在職進修機會及專業認同與倫理認知、訂定證照延展制度、加強護理管理及領導之能力訓練、在職進修年限及實習場所需更具彈性。4.應屆畢業生臨床能力需加強、鼓勵專業能力進階、提升專科護理師普遍且制訂標準,和護理業務電腦化普及化。5.各層級護理教育學校應加強應屆畢業生進入職場的適應能力,而醫療院所應加強護理人員輪值大小夜班及假日的調適能力。6.醫療院所應在有限的能力中增加護理人員的薪資與福利,減少護理人員的流動率,最重要的是減少護理人員的照護病人數,以提高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而針對實習之後,學生對護理就業意願下降,我們對學校的建議為:1.在實習前訓練挫折力及抗壓能力。2.把護理基礎打好,技術考嚴格執行。3.聘請具有教學能力的生理解剖學專業科目老師。4.增加專業課目附屬的選修科目及學分。5.護理倫理觀念加強,面對臨床衝擊才能比較容易調整心理反應。6.護理教育與臨床實務要互相配合,課堂上應配合臨床相關案例。7.實習時應該要讓護生接觸大部分的技術,才不會失去競爭力。8.實習老師應多給學生鼓勵及信心,並非辱罵。9.將急、重症單位設為學校及實習之必修科別。10.加強人際關係與溝通、團隊合作的觀念及能力也應該加強。11.學校老師有了學術知識,卻缺乏授課技巧,只會念課本,應多多加強。12.學校該當的學生還是要當掉,不要心存善念,徒留禍根。13.實習時間可以提前,好處是可以讓學生提早體認護理,減少遺憾,並且可增加實習經驗。14.實習老師的篩選應該先做人格測驗,作為參考,以免影響學生實習的感覺。15.學校給學生實習單位的資助應該多一些,如:衛教用的紙張、耳溫槍、血壓計等,血壓計的維修也應該確實。最後,建議政府與護理界相關主管單位,應正視護理人力政策,積極培育及留任具有獨立判斷能力的專科或資深護理師,儘速做出正確人力規劃。七、結論與建議台灣每年皆培育出足夠的護理人力,但各地區醫院護理人力仍屬不足。早年國內臨床調查發現,領有執照的護理人員就職護理工作比率逐年下降:至1995年底的臨床執照護理人員僅佔領證人數的59.1。醫院在有限的經費預算下,護理人力會極致的縮編,護理待遇更難以提升,離職者認為在別的機構可以找到相同的工作,且對工作有諸多抱怨,絕大多數的護理人員認為有好的工作環境(同事間和諧氣氛、工作進修機會、自主權),或是工作有保障及令人滿意的薪資等因素,皆使人願意留任。發現有50的離職人員表示,若醫院願意提供具彈性的班別,可使他們願意留任。在本校應屆畢業生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0%的應屆畢業生表示願意把護理當做終身職業,並投入職場。不願從事護理工作的原因,發現前三名分別為:必需輪值大小夜班佔21%、有倦怠感佔18%、覺得護理不被重視佔13%。 目前所發現的護理人力市場的問題概略為:1.護理人力市場學歷之提升、護理人力之不穩定性、護理人員之效能需提升、護理人員之適應問題、護理人員之進修問題;對於以上問題,行政院衛生署已正視此項問題的嚴重性,並發布相關建議事項及改善方案:衛生署即將成立護理業務專責部門,統籌規劃護理人力市場之供需面;監督護理人力之任用、防止護理人力被濫用,保障護理人員之基本薪資與應有之權益;調整護理人員工作負荷量;規範醫療機構正式編制織比例,以提昇工作者工作穩定度與忠誠度,進而提升照護品質。醫療機構或護理專業團體(公會)應為一線護理專業人員投保意外險與醫療險,以提昇其工作保障。針對此次暴露於高危險情境中之工作者或因公受傷者,醫療機構應協助其調整工作性質,使抗煞鬥士之專業功能仍能有所發揮。健保總額管制之幾付項目中,應將護理費單獨列出,而非列於病房管理費中,導致護理費常被壓縮或刪減。健保局應儘速與專業團體、消費者保護團體共同制定與落實護理專業工作之基本標準,人力配置,工作負荷量基準,不致因健保給付下,醫療機構隻手遮天,一再因成本考量而降低護理服務水準。持續提供護理人員的心理諮商,協助紓解長期因壓力、工作負荷量過高、工作中出現不確定感、恐懼、擔憂、悲痛等情緒,防止因長期情緒壓抑與挫折,造成士氣低落。如何提供護理人員肯定、鼓舞,方能使護理人員在充滿各種病毒之醫療環境中全心作戰。於校園與職場中重建醫護團隊之倫理精神。如:職場中培養醫護人員間之互信、尊重、合作、同理之精神,以人道與敬業之態度,而非單以金錢與財物為其主要考量,共同維護病患之基本權益。護理教育市場應做好供需面之評估,以市場需求面調整招生人數,以防教育資源遭稀釋,影響學生素質之培養。八、誌謝本專題承蒙陳勝美老師指導,指引我們從錯誤方向拉回主軸;吳麗芬主任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