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素及物理因素性职业病课件_第1页
物理因素及物理因素性职业病课件_第2页
物理因素及物理因素性职业病课件_第3页
物理因素及物理因素性职业病课件_第4页
物理因素及物理因素性职业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因素及物理因素性职业病 Physical Agents & Physical Agents Induced Occupational Diseases,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高温、高湿、通风不良 噪声、振动 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设备维修过程中电焊工接触紫外辐射,可导致电光性眼炎,煤田物理勘探中放射测井,如伽玛测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等国策很难工种可受到射线和中子流的辐射危害,物理因素的特点,1.大部分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是人体生理活动或从事生产劳动所必须的。 2.每一种物理因素都具有特定的物理参数。 3.当产生物理因素的装置停止工作,则相应的物理因素便消失。 4.物理因素的强度一般是不均匀的,多以发生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随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关系衰减。 5.在许多情况下,物理因素对人体的损害效应与物理参数之间不呈直线相关关系。 6.绝大多数物理因素在脱离接触后,体内不再残留。,防护上应注意: 1.设法将这些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不是消除。 2. 根据物理因素的特点,在对作业场所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时要对有关参数进行全面测量。 3.达不到卫生标准的,可采用缩短接触时间的办法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第一节 高温作业与中暑 Work in Hot Environment and Heat stroke,一、煤矿生产环境气象条件及其特点,1.气温(The atomospheric temperature) 气温是指空气被加热的程度,常用摄氏(Centigrade)或华氏(Fahrenheit)温度表示 。 t=(tF-32)5/9 tF= t 1.8+32 地面工作适宜的温度:夏季24-28, 冬季19-22;井下适宜温度:12-20,生产环境中的气温决定于: 大气温度 相对热源 生产中的热源: 绝对热源 人体散热等,高温岩层 热水散热,机电设备 化学反应 空气压缩,与温差有关,受气温影响较小,2.气湿(Humidity) 指加入到空气中水蒸气的量,以相对湿度来表示。 相对湿度(%)= 实际水蒸气量/饱和水蒸气量100 80%为高气湿 30%为低气湿 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0%-60%,3.气流(air flow,m/s) 形成气流的原因:温差 风压 生产环境中的气流 动力来自于外界风力和 生产场所中的热源。,一、生产环境气象条件及其特点,4.热辐射(heat radiation) 热辐射主要指红外线和一部分可视线而言。 太阳 各种熔炉 生产环境 开放的火焰 熔化的金属等 红外线不直接加热空气,但可使周围物体加热。,一、生产环境气象条件及其特点,4.热辐射(heat radiation) 1)正辐射:当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时,物体向人体传递热辐射而使人体受热,称为正辐射。 2)负辐射: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时,人体向周围物体辐射散热,称为负辐射。,二、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高温作业(heat stress):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WBGT指数(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 index)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数。单位为。,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 (),本地区室外通风设计温度30 的地区,表中规定的WBGT指数应增加1 ,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分级,二、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干热型) 特点:高气温、强热辐射。 接触作业:炼钢炼铁的炉前工、锅炉间的锅炉工,2.高温、高湿作业(湿热型) 特点:高气温、高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 接触作业: 潮湿的深矿井,3.夏季露天作业 特点:受太阳的直接辐射以及加热地面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形成高温与热辐射的联合作业环境。 接触机会: 夏季露天作业的工人、地质勘探、 建筑工人、洗煤厂工作等,三、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1. 对体温调节的影响,热蓄积,蒸发散热,辐射散热或获热,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平衡公式: S=M-ERC1C2,对流散热或获热,传导散热或获热,代谢产热,三、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1. 对体温调节的影响,机体散热方式: 传导对流 (conduction and convection) 辐射(radiation) 蒸发(evaporation):,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较冷的物质的一种散热方式。,取决于周围物体表面的温度,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机体就不断地以长波红外线的方式传热给周围的物质表面。,人体通过蒸发将热传给水分子,风 (气流)大可加强对流和蒸发。 皮肤在34时每蒸发1g汗液,可以散热0.58 kcal。,三、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1. 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高温对机体热平衡的影响(散热反应): 皮肤血管扩张,大量血液 (可高达2.6L/min.m2)携带热由内脏流向体表,热在皮肤经对流和蒸发散掉。 汗液分泌增强, 皮肤出汗, 加强散热。 通过散热反应使中心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 (37.5)。,三、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1.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中心体温(core temperature) 也称深部温度,严格指下丘脑灌流血液的温度,一般以直肠温度表示。38是高温作业工人生理应激范围的上限。,三、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2对水盐代谢的影响 高温作业时排汗量明显增加,并与劳动强度呈正相关,因此,汗量是高温作业工人受热程度和劳动强度的综合指标,一个工作日出汗量6L为最高限度,失水不应超过体重的1.5%。 如水分丧失量达到体重的5-8%而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就会出现工作效率降低,疲乏无力、口渴、尿少、脉搏增快体温增高等临床表现。,三、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2对水盐代谢的影响 汗液水分占99.2-99.7%,其余大部分为氯化钠,每100ml汗液含盐量450-500mg,以一个工作日出汗量5L计算,经汗排出盐达20-25g,故大量出汗可致水盐代谢障碍。 细胞内Na浓度降低,影响水分在体内储留,使摄入的水分迅速经肾脏排除,血液浓缩,从而加重心、肾负担。 此外,汗液中还含有K,K排除增加,使工作效率降低。,三、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3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对心血管的影响: 血液再分配,皮肤血管扩张,以便有效地散热,以保证工作肌的活动。 内脏血管收缩,心肌收缩的频率和强度、每博输出量都增加,pulse可达120-150次/分。 高温作业时大量出汗血液浓缩,故长期在高温下劳动,循环系统经常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久而久之出现心脏代偿性肥大,也可转为病理状态。,三、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3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对血压(blood pressure)的影响: 多数认为,高温作用于机体,引起周围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使回心血流减少,引起血压下降。也有人认为,机体受到热的作用产生一种降压物质,引起血压下降。在高温与重体力相结合的情况下,血压也可以增高。,表 高温作业组与对照组血压(kPa)比较,与对照组男工比,*P0.05;与对照组女工比, P0.05,P0.01,三、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4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食欲减退 2)消化不良 3)胃肠道疾患增多,三、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5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高温作业时CNS出现抑制,肌肉工作能力低下,机体产热量因肌肉活动减少而下降,负荷得以减轻保护性反应。 CNS受抑制,导致注意力、肌肉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与协调性及反应速度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三、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6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高温作业时,大量水份经汗腺排出,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有时达85%90%。如不及时补充水分,最终可致肾功能不全,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四、热适应,热习服(heat acclimatization): 是指人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热适应的形成一般需1-2周时间,可分为3个阶段: 1.不适应期:需1-4天,刚进入热环境,体温明显升高,皮肤温度升高,心率加快。 2.稳定期:第4-8天,体温升高不明显,皮温有所下降,出汗均匀。 3.适应期:第8-10天,进入适应期。,四、热适应,适应期: 1)体温调解能力提高,出汗能力增强,从事同等强度的劳动: 汗量可增加30%甚至1倍 汗液中无机盐含量减少1/10 皮温和中心体温先后降低 心率明显下降。,四、热适应,适应期: 2)醛固酮分泌增加,使Na+重吸收增加,Cl-随Na+被动重吸收增加。汗液中NaCl的含量由正常的0.3-0.5%降至0.1%,每日随汗丧失的盐量由20-25g降至3-5g。 3)心血管紧张性下降,血压稳定性增强,每博输出量增加,心率减慢。 4)对热的耐受性增强,作业能力提高。,热适应状态不稳定,停止接触热1周左右返回到适应前状态,即脱适应。病愈及重返工作岗位者应注意重新适应。,五、中暑(heat stroke),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acute heat-induced illness)。,五、中暑(heat stroke),1致病因素: (1)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风速小; (2)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 诱发因素: (1)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体弱、肥胖; (2)尚未产生热适应都易诱发中暑。,五、中暑(heat stroke),2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 热射病(heat stroke) 人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其临床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可高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五、中暑(heat stroke),高温作业工人突然发生热射病高热昏迷,五、中暑(heat stroke),3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 热痉挛(heat cramp) 由于高温过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其临床特点是骨骼肌突然痉挛,并伴有收缩痛。痉挛以腓肠肌等四肢肌肉和腹肌为多见。痉挛发作多对称性,自行缓解,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五、中暑(heat stroke),西安高温持续导致多人发生热痉挛,五、中暑(heat stroke),3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 热衰竭(heat exhaustion) 发病机制不明确。多数认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的相应增加,导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发病一般迅速,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休息片刻即可清醒,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五、中暑(heat stroke),夏季作业工人突然发生热衰竭进行救治,六、中暑的诊断与治疗,1.中暑的诊断原则 (1)高温作业的职业史 (2)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 (3)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六、中暑的诊断与治疗,2.中暑的分型及诊断 按临床症状的轻重分为: 先兆中暑 轻症 热射病 重症中暑 热痉挛 热衰竭,六、中暑的诊断与治疗,2.中暑的分型及诊断 先兆中暑 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六、中暑的诊断与治疗,2.中暑的分型及诊断 轻症中暑: 出现先兆中暑的症状,且具备下列情况之一者,诊断为轻症中暑。 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 有呼吸与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大量出汗、 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 肛温升高达38以上。,六、中暑的诊断与治疗,2.中暑的分型及诊断 重症中暑 凡出现前述热射病、热痉挛或热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者,可诊断为重症中暑。,六、中暑的诊断与治疗,3中暑的治疗原则 (1)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者,应迅速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仁丹、解暑片、霍香正气水。 (2)对热痉挛者,及时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点滴。 (3)对重症中暑者,应迅速送入医院进行抢救。,七、高温的预防,1.制定高温作业卫生标准 车间内工作地点夏季空气温度规定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高温作业场所总和温度容许限值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GBZ 2-2002),综合温度相当于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空调车间室内空气至适温度,2.加强高温的测量与监测,测量仪器: 1)液体温度计 普通干湿球温度计 通风干湿球温度计 黑球温度计 2)数字显示式温度计 热电偶温度计 半导体温度计 WGBT指数仪,测量方法,1)现场调查 了解每年或工作其内最热月分温度变化幅度和规律 工作场所面积、空间、作业和休息区域划分和隔热设施、热源分布和作业方式等,绘制简图 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路线、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频度及持续时间等,2)测量前准备 仪器校正 湿球储水槽加蒸馏水 检查及更换电池 仪器稳定性检查,3)测点选择 无热源的场所,选3个测点,取均值;有热源的场所,选3-5个点,取均值。 工作场所被隔离为不同热环境或通风环境,每个区域内设2个测点,取均值。 4)测点位置 应包括温度最高和通风最差的地点。 工人工作地点不固定时,对工作地点分别进行测量,计算时间加权WGBT指数。,5)测量高度 立姿作业 1.5m 坐姿作业 1.1m 作业人员实际受热不均匀,应分别测量头部、腹部、踝部;立姿作业为1.7m、1.1m、0.1m;坐姿作业分别为1.1m、0.6m、0.1m。 WGBT=(WGBT头+2WGBT腹+WGBT踝)/4,6)测量时间 长年从事高温作业,在夏季最热月测量;不定期接触,在工期内最热月测量;从事室外作业,在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测量。 作业环境热源稳定时,每天测3次(工作班开始后及结束前0.5h分别测1次,工中测1次),取均值。如规定时间内停产,测量时间可提前或推后。 作业环境热源不稳定,生产工艺周期性变化较大时,分别测量并计算时间加权平均WGBT指数。 测量时间取决于所使用的WGBT测定仪的反应时间。,7)测量条件 测量应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 测量期间避免受到人为气流影响。 WGBT指数测定仪固定在三脚架上,同时避免物体阻挡辐辐射热或者人为气流,测量时不要站立在靠近设备的地方。 环境温度超过60,可使用遥测方式,将主机与温度传感器分离。 WGBT计算 WGBT1t1+WGBT2t2+WGBTntn t1+t2+tn,WGBT=,8)测量记录 测量日期 测量时间 气象条件 测量地点 被测仪器设备型号和参数 测量仪器型号 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 注:现场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3. 高温的控制措施,1)组织措施 (1)加强领导,改善管理,严格遵照国家有关标准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2)根据气候特点,适当调节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2)防暑降温的技术措施 (1)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合理布置热源) 改进设备和作作方法,尽量实现机械化作业,降低劳动强度。 (2)通风降温措施 增加风量法:减少风阻、防止漏风、加大扇风机能力、合理分风与辅助风路通风、用低温预冷井下入风风流、加强通风管理等,采用合理的开拓方式降温-分区式开拓 采用充填式采矿法降温 减少热源法降温 局部热害严重的工作面采用移动式制冷机组局部降温 空调降温 高温的控制措施,3)卫生保健措施 (1)营养保健 合理供给饮料和加强营养 (2)加强医疗防护工作 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格检查,检出职业禁忌症 (3)加强个人防护:防护服、工作帽、眼镜、面罩、手套等。,隔热面罩,隔热披肩面罩,隔热手套,隔热服,个人防护用品,复习思考题,1.高温作业的概念及类型。 2.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 3.中暑的概念、类型、机制及临床特点。 4.中暑的防制原则。,谢谢大家!,生产性噪声及其危害 Coal mine industrial noise and its harm to workers,第二节,噪声( noise) 卫生学概念: 凡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 物理学概念: 频率和强度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声音。,生产性噪声(Industrial noise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的声音,亦称为工业噪声。,1. 声音(sound) 物体振动后,振动能在弹性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传到人耳引起的音响感觉。 频率(frequency): 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声波(sound wave): 人耳能够感受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这一频率范围的振动波称为声波。,一、基本概念,2.声压与声压级 声压(sound Pressure) :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引起介质质点振动,使空气产生疏密变化,这种由于声波振动而对介质 (空气)产生的压力称声压,以P表示,单位为帕 (Pa)或牛顿/米2(N/m2)。1Pa=1 N/m2。 听阈声压或听阈(threshold Of hearing): 为2OPa或210-5N/m2 痛阈声压或痛阈(threshold Of pain): 为20Pa或20 N/m2。,一、基本概念,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SPL) 用对数量(级)来表示声压的大小,即声压级,单位为分贝 (dB)。 以1000Hz纯音的听阈声压为基准声压,定为0dB,与被测声压的比值,取对数后即为被测声压的声压级。 Lp=20logP/P0 Lp :声压级(dB) P:被测声压( N/m2) P0:基准声压(210-5N/m2),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5.声级 使用频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称为声级。 A声级:通过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强度 B声级:通过B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强度 C声级:通过C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强度 D声级:通过D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强度,一、基本概念,A计权网络: 模拟人耳对40方纯音的响应,对低频段 (小于50Hz)有较大幅度的衰减,对高频不衰减,这与人耳对高频敏感,对低频不敏感的感音特性相似 。 B计权网络: 模拟人耳对70方纯音的响应曲线,对低频音有一定程度的衰减。,一、基本概念,C计权网络: 模拟人耳对100方纯音的响应特点,对所有频率的声音几乎都同等程度地通过, 故C声级可视作总声级。 D计权网络: 是为测量飞机噪声而设计的,突出高频部分(3k-6kHz)的响应特点,可以用它直接测量飞机噪声的感觉噪声级。,二、生产性噪声的来源及分类,(一)噪声的来源 1.露天煤矿的噪声源及暴露工种 来源:钻机、斗容电铲、载重自卸车、推土机、破碎机、胶带运输中的转载站和驱动站的运转。 特点:强度较低,以中低频为主。 暴露工种:穿孔机操作工;挖掘机、推土机、矿用重型汽车及翻车机司机;把钩工、橄榄皮带操作工、转载站及驱动站看护工、露天坑下普工,霍林河露天矿噪声源及噪声强度,露天矿山各工序噪声来源,2.井工矿的噪声源及暴露工种 来源:风动凿岩机、风镐、风扇、煤电钻、乳化液机、采煤机、掘进机、皮带运输机等运转;局部通风机、空气压缩机、提升机、水泵、刮板运输机、装岩机等。 特点:强度大、声级高、声源多、干扰时间长、反射能力强、衰减慢等。 工种:掘进工、采煤工、辅助工、锚喷工、注浆注水工、维修工、水泵工等,地下开采的噪声源,煤矿不同噪声源的噪声强度,3.选煤厂的噪声源及暴露工种 噪声源:提升机、皮带运输机、通风机、空气压缩机、破碎机、振动筛、洗煤机、拖税机、真空泵、溜槽、鼓风机、运输机械等。 特点:强度大、声级高、连续噪声多、频带宽等。 暴露工种:选煤技术检查工、选矿集中控制操作工、选煤干燥工、选矿工料工等。,选煤厂噪声源与噪声强度,选煤厂主要设备噪声强度,选煤厂设备噪声强度及频谱特征,1按照来源分为: (1)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如破碎、跳汰、打眼、凿岩等所产生的噪声, (2)流体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如空气压缩或释放所产生的声音。 (3)电磁性噪声:交变电流入变压器所发出的声音。,(二)煤矿生产性噪声的来源及分类,二、生产性噪声的来源及分类,2.按存在状态 (1)连续声: 稳态噪声:随着时间的变化,声压波动5dB 非稳态噪声: 随着时间的变化,声压波动5dB (2)间断声(脉冲噪声):声音持续时间小于0.5秒,间隔时间大于1秒,声压有效值变化大于40dB的噪声。,二、生产性噪声的来源及分类,3.按频率 低频噪声:主频率在300Hz以下,如压风泵、真空泵、离心脱水机等产生的声音。 中频噪声:主频率在300-800Hz,如精煤分机筛、循环泵等产生的声音。 高频噪声 :主频率在800 Hz以上,电锯、电钻、风钻等产生的声音。 煤矿生产中产生的噪声以中高频多见,但选煤厂噪声以中低频为主。,特异作用-听觉系统损害 非特异作用其他系统等损害,三、噪声对机体的影响,声波,外耳道,颅骨,鼓膜 振动,听骨链 振动,前庭膜,外淋巴 振荡,内淋巴 振荡,听毛细 胞兴奋,中枢,音响感觉,颅骨壁 振动,声音的传播途径,三、噪声对机体的影响特异作用,1.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暂时性听阈位移 (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TTS) 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三、噪声对机体的影响特异作用,1.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TTS (1)听觉适应(auditory adaptation) 指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脱离接触后对外界的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听力检查听阈可提高10dB(A)15dB(A),离开噪声环境1分钟之内可以恢复。,三、噪声对机体的影响特异作用,1.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TTS (2)听觉疲劳(auditory fatigue) : 较长时间停留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引起听力明显下降,离开噪声环境听阈提高超过15dB-30dB,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称为听觉疲劳 。,三、噪声对机体的影响特异作用,1.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永久性听阈位移 (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 PTS) 是指噪声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根据损伤的程度,永久性听阈位移又分为听力损伤及噪声性耳聋。,三、噪声对机体的影响特异作用,1.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PTS (1)听力损伤(hearing impairment) 听力曲线在3000Hz6000Hz出现“V”型下陷。此时患者主观无耳聋感觉,交谈和社交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噪声听力损伤的高频段凹陷,三、噪声对机体的影响特异作用,1.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PTS (2)噪声聋(noise-induced deafness) 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 噪声聋是噪声对听觉器官长期作用的结果,是法定的职业病。,三、噪声对机体的影响特异作用,1.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3)爆震性耳聋(explosive deafness) 在某些生产条件下,如进行爆破,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可因强烈爆炸所产生的振动波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严重外伤,引起听力丧失,称为爆震性耳聋。,三、噪声对机体的影响非特异作用,2.对听觉外系统的影响 1)神经系统损害 表现类神经征,有的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易激怒等。 脑电图节律减少极慢波增加;视觉运动反应时延长;闪烁融合频率降低;皮肤划痕试验反应迟钝。,三、噪声对机体的影响非特异作用,2.心血管系统损害 心率:加快或减慢; ECG:ST段或T波出现缺血型改变; 血压:早期不稳定,长期接触强噪声可持续升高。 脑血流图:波幅降低、流入时间延长,提示血管紧 张度增加,弹性降低。,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胃的紧张度降低、蠕动减慢等胃肠功能变化的症状。,三、噪声对机体的影响非特异作用,三、噪声对机体的影响非特异作用,4.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研究表明:中等强度噪声(70-80dB)作用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而受大强度(100dB)噪声作用,功能减弱。接触较强噪声的工人或动物可出现免疫功能降低,接触时间越长,变化愈显著。,三、噪声对机体的影响非特异作用,5. 对生殖机能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接触噪声的女工有月经不调现象,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及痛经等。接触高强度噪声的女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有增高趋势。 男工可出现精子数量减少、活动能力下降。,三、噪声对机体的影响非特异作用,6. 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噪声对日常谈话、听广播、打电话、阅读、上课都会带来影响,在噪声环境下,人们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 在车间或矿井等作业场所,由于噪声的影响,掩盖了异常的声音信号,容易发生各种事故,引起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四、噪声聋 noise-induced deafness,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久之则难以恢复,终致感音性聋。 常见于高度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如舰艇轮机兵,坦克驾驶员,飞机场地勤人员,常戴耳机的电话员及无线工作者、铆工、锻工、纺织工等。,1、病理变化 在长期噪声刺激影响下,耳蜗血管纹首先出现血循环障碍,螺旋器毛细胞损伤,脱落,严重者内毛细胞亦损伤,继之螺旋神经节发生退行性变,以耳蜗基底圈末段及第二圈病变最明显。,四、噪声聋 noise-induced deafness,四、噪声聋 noise-induced deafness,4、噪声性耳聋的诊断及分级 根据我国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GBZ49-2002) 正常:语频段和高频听力损失均25dB。 观察对象:听力损失级 噪声聋,四、噪声性耳聋 noise-induced deafness,4、噪声性耳聋的诊断及分级 语频听力损失25dB 25dB高频听力损失45dB 语频听力损失25dB, 65dB高频听力损失45dB 25dB语频听力损失45dB 25dB高频听力损失45dB,级,级,级,四、噪声性耳聋 noise-induced deafness,4、噪声性耳聋的诊断及分级 语频听力损失25dB 高频听力损失65dB 25dB65dB 语频听力损失65dB 高频听力损失45dB或高频听力损失65dB,级,级,级,级,四、噪声性耳聋 noise-induced deafness,4、噪声聋的诊断及分级 当任一耳的听力损失达级,需计算双耳平均听阈,评定听力损失或噪声性耳聋。 (1)单耳平均听阈 右耳平均听阈=(HL500HZ+HL1000HZ+HL2000HZ)/3 左耳平均听阈=(HL500HZ+HL1000HZ+HL2000HZ)/3 (2)双耳平均听阈(dB) =(较好平均听阈4 +较差耳平均听阈1)/5,四、噪声聋 noise-induced deafness,4、噪声聋的诊断及分级 若不具备条件,凡高频(3000、4000、6000Hz)任一听力下降30dB,也可直接计算双耳平均听阈,根据计算结果评定听力损失及噪声聋。 轻度听力损失:听力下降2640dB 中度听力损失:听力下降4155dB 重度听力损失:听力下降5670dB 噪声聋:听力下降7190dB,四、噪声聋 noise-induced deafness,4、噪声聋的诊断及分级 轻度聋:听力下降2640dB 中度聋:听力下降4155dB 重度聋:听力下降56dB,五、影响噪声对人体作用的因素,1噪声的强度和频谱特性 2接触时间和方式 3噪声的性质: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危害大 4其他有害因素同时存在 5机体健康状况和个体敏感性 6个体防护,六、噪声危害的控制措施,1贯彻执行工业噪声卫生标准 工人工作地点噪声容许值为85dB(A)(8h/d暴露),对暂时达不到这一标准的企业,可以放宽到90dB(A)。 根据等能量原则,如果接触时间减半,标准可放宽3dB(A),但最高不能高于115dB(A)。只适用于连续稳态噪声。,2.加强噪声测量与监测 1)噪声测量 (1)测量仪器的要求 声级计:2型或以上,具有A计权,“S”慢档。 积分声级计、个人噪声剂量计:2型或以上,具有A计权,“S”慢档和“peak”档。,(2)测量前准备 测量前对工作场所进行调查,内容包括: 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工艺划分、噪声设备布局等,绘制略图。 工作流程的划分、各生产程序的噪声特征、噪声变化的规律等。 预测量,判断噪声是否稳态、分布是否均匀。 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路线、工作方式、停留时间等。,测量仪器准备 测量仪器选择:固定的工作岗位选用声级计;流动工作岗位,优先选用个体噪声剂量计,或对不同的工作地点是用声级计分别测量,并计算等效声级。 测量前应根据仪器说明书对测量仪器进行校正。 积分声级计或个人噪声剂量计设置为A计权、“S”档,取值为声LPA等效声级LAeq 测量脉冲噪声时,使用“peak”档进行测量。,3)测点选择 工作场所生产分布均匀,即测量范围内A声级3dB(A),选3个测点,取均值。 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同一声级区声级差3dB(A)。每个区域内选择2个测点,取均值。 劳动者是流动的,在流动范围内,对工作地点分别测量,计算等效声级。,4)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的抽样方法 抽样对象的选择:在现场调查基础上,根据监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研究对象。 凡接触噪声危害的劳动者都列为抽样对象范围。 抽样对象中应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噪声危害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抽样对象随机选择。,抽样对象的确定:,(3)测量方法 1)测量位置 传声器应防置在劳动者工作时耳部的位置,站姿为1.5m,坐姿为1.1m。 传声器指向声源的方向。 测量仪器固定在三脚架上,置于测点;若现场不适于放三脚架,可手持声级计,应保持测试者与传声器的距离0.5m.,2)测量次数 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均值。 非稳态噪声的场所,根据声级变化(声级波动3dB(A)确定时间段,测量各时间段的等效声级,并记录各时间段的持续时间。 脉冲噪声测量时,应测量其峰值和工作日内的脉冲次数。,3)注意事项 测量应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 工作场所风速3m/s时,传声器应戴风罩。 尽量避免电磁场的干扰。,(4)测量声级的计算 非稳态噪声,按声级相近的原则把一天的工作时间分为若干时间段,用积分声级计测量每个时间段的等效声级LAeq,Ti LAeq,T=10 lg( )dB(A),8h等效声级(LEX,8h)计算 根据等能量原理将一天实际工作时间内接触噪声强度规格化到8h的等效声级。 LEX,8h= LAeq,Te +10 lg(Te/T0)dB(A) LAeq,Te:实际工作时间的等效声级 Te:工作日实际工作时间 T0:标准工作日时间,40h等效声级 通过LEX,8h计算规格化每周5天(40h)的等效连续A计权声级LEX,w 。 LEX,w=10 lg( )dB(A),(5)测量记录 测量日期 测量时间 气象条件 测量地点 被测仪器设备型号和参数 测量仪器型号 测量数据 测量人员(测量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3.噪声控制措施的技术措施 原则 控制噪声源 控制噪声的传播 采用吸声、隔声、消声、减振的材料和装置,阻止噪声的传播。 个人防护,1)通风系统噪声的控制 (1)电机噪声控制 安装全封闭固定式隔声罩 安装局部固定式罩 安装固定式隔声屏 安装组合式隔声屏 电机房隔声处理,(2)风机噪声控制 风机及扩散筒安装软质可折叠式隔声罩 风机房与扩散筒分别设置隔声间 风机房设置空间吸声体,(3)风道空气动力性噪声控制 使用防火、抗潮湿性能好的微孔型和共振型的陶粒吸声砖砌筑阻抗复合式效声片。,2)巷道掘进噪声的控制 (1)降低气动凿岩机本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