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武术教学的三要素.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武术教学的三要素.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武术教学的三要素.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武术教学的三要素.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武术教学的三要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武术教学的三要素摘要: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理论分析等方法.论述了在武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武术兴趣的三个主要因素.文章认为,学生在体育课上不接受武术是因为对武术不感兴趣,要在体育课上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和兴趣应当从意识,攻防含义,保健作用三要素下手.关键字:武术教学;要素;意识;攻防;保健;引言武术教学改革虽然在广大体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问题依然严重.本人于2004年对渭南师院及其附中共计200人进行调查表明,仅有15%的学生把武术作为课余锻炼的项目之一,其中没有一个是中学生,有65%的学生不喜欢上武术课,从中可以看出多数学生不愿意接受这项运动.产生这种结果并非是武术本身的过错,而是我们的教学手段,方法存在着不合理因素,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如何在武术课上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中国武术事业蓬勃发展是我们体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难题.1.武术教学对武术的影响1.1武术与武术教学武术又称国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武术教学便是师生共同努力,传承武术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武术技术,掌握武术知识,养成武德精神和行为.武术有着与其它体育项目的共性,都是强身健体.又有着与其它项目相区别的鲜明个性,动作素材具有攻防属性,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和.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我们不能让跆拳道,空手道这些外来货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所取代,我们有义务将她发扬光大.广大体育工作者更当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1.2武术教学对武术的影响好的武术教学手段,方法会让学生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会受到中华精神的熏陶,培养自己自强不息的精神,逐步养成不屈服于恶劣的环境和竟者对手,见恶不畏,见强不惧,勇于拼搏,夺取胜利.明白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作为一个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有义务将中国的武术发扬光大,将它推向世界.使的中国武术后继有人,最终走向世界.2武术教学提高学生兴趣的三要素2.1让学生对中国武术有一个正确意识2.1.1从中国武术的起源和发展上了解武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与野兽作战,这使的人们自然的掌握了徒手和简单的武器攻防格斗技能.这是武术的萌芽.中国武术自奴隶社会产生后,经过漫长的历程,直到明代才逐步露出近代武术运动的雏形,明以后首先出现了练功,单舞,对博并重的练习.其次出现了武术为主体,十八种兵器为锻炼器械的技术体系,其三总结出较为系统的武术理论,其四出现了广泛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来促进武术的发展,其五武术的健身价值受到重视.进入清朝,民间武术不断发展,完成了武术体育化进程的过度.辛亥革命后,以武术能强身健体,自卫卫国而形成各种武术会.1928年成立了中央国术馆,规定各地成立下属馆社,1923年,在上海举行了首次中华全国武术运动大会,1949年后,武术沿着体育途径迅速发展.进入八十年代,出现了空前规模的武术大发展.1988年亚奥理事会决定采纳武术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我国武术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而形成现在的规模.现在面临着外来货将取代我国传统文化,使我国武术发展得到抑制.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应当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述我国武术的发展史,使学生了解我国武术的以前和现状.学生对武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懂得作为一名有志青年就应该了解武术,学习武术,让武术在中国得到发展,国粹得以延续.2.1.2从武术的运动特点上了解武术运动有着与其他体育项目相同的共性,都是强身健体,也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首先武术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国武术萌生于中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着它的成形,养育它成长,促进它的不断发展,完善.例如运动讲究刚柔相济,搏斗崇尚攻中寓防,防中寓攻,这些就是我国古代阴阳学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理论在武术技法中的运用.其次,具有攻防再现性和表现性兼蓄的本质特点,武术的动作素材以攻防性能为本质,兼容攻防再现性和表现性.攻防再现指动作具有格杀价值,实战中能发挥攻防效用.表现性指动作体现攻防意向,但不一定具有实战作用,它只表现独特的攻防艺术.其三,多样统一的运动形式特点.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俗称十八般武艺.其四,整体统一的运动观念特点,在技法上讲究内外合一,效果上讲究内壮外强.武术的运动特点可以让人们懂得学习武术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是爱国的一种体现.经常从事武术锻炼可以锻炼身体,达到内壮外强,防身自卫.并且可以修身养性,用辨证唯物主义看待事物.学生由于不了解武术才会排斥武术,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讲述武术的运动特点以便提高其积极性.2.2突出动作攻防含义的运用2.2.1攻防技击性学生的兴趣所在武术以攻防动作为主要内容而存在,攻防动作就是它生存发展的土壤.武术教学大部分是以套路为主,武术教学中,学生对于动作难易程度不在乎,更加关心的是武术的攻防作用,它是否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防身自卫.就象为什么朝鲜的跆拳道,日本的空手道能在我国广泛开展,甚至风靡全球,就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攻防技击性.人们对武术感兴趣是因为武术的攻防技击性,所以武术的攻防技击性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我们在武术教学中就应该将武术动作的攻防技击性讲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普及推广武术.2.2.2武术套路中攻防含义的体现武术套路是中华武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技击是其本质.武术套路是人们为了便于练习,记忆和传授攻防格斗的方法,把许多攻防动作按起势,发展,收势编排有规律,协调严谨的模范攻防组合动作.他以踢打摔拿等动作为基本素材,使武术攻防技术动作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其中许多动作可以在攻防实战中找到原形.在武术教学中,不应该只意味强调动作规格,使学生感到武术枯燥乏味.而应该在传授武术技法时,将其攻防含义渗透进去,使学生在熟悉动作攻防含义及方法技巧的前提下学习武术.使学生真正了解中华武术.例如在太极拳中白猿献果这一招,动作要求很枯燥,它要求练习者向左拧腰的同时右拳屈肘自右下向左上弧形冲出,并且右腿亦配合上提.学生在练习时会提不起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讲完要求后指出拧腰同时右拳向左上冲出是为了攻击对方下颚,配合的右腿是为了以膝顶撞对方的腰,腹部的.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甚至不用教师要求,自己都会去练习体会动作.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套路的积极性,又为学习攻防实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以看出攻防含义的传授对于武术教学必不可少,也只有这样武术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2.2.3武术对练攻防含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