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认识的宇宙及对宇宙的探索.ppt_第1页
人类认识的宇宙及对宇宙的探索.ppt_第2页
人类认识的宇宙及对宇宙的探索.ppt_第3页
人类认识的宇宙及对宇宙的探索.ppt_第4页
人类认识的宇宙及对宇宙的探索.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认识的宇宙及对宇宙的新探索,高考考点的分析,1、考核内容上:八大行星、太阳活动、太阳辐射能 及宇宙环境探测是命题的重点。 2、考核形式上: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且大多与时 事背景相结合。 3、命题趋势: A、以时事背景为切入点,考查宇宙资源、人类对宇宙现象的认识 B、直接以区域太阳辐射能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等知识。,主要 内容: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二、宇宙中的地球 三、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五、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1、天体类型:,恒星、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卫星和星际物质。,注意: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石之间的关系,又可分为:人造天体:冲出地球大气层之外的人造物质 自然天体,2、天体系统,总星系,河外星系 (星系),银河系,恒星世界,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八大行星及卫星系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地月系,其他七大行星,中心天体:地球,卫星:月球,二、宇宙中的地球,1、特点,普通性: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特殊性:是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2、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析行星公转轨道图:,a、公转轨道从北天极看呈逆时针,b、哈雷彗星轨道从北天极看呈顺时针,d、火星与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e、木星的质量和体积最大,f、土星的卫星最多,c、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同向性”、 “共面性”、“近圆性”,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大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而且绕日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公转周期适当,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促进了海洋的形成,液态水,(2007上海)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 A 、行星上有岩石与土壤 B 、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C 、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D 、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B,(2004上海)2004年3月,美国“机遇号”火星车找到火星可能有过适合生命栖居环境的依据,主要是在火星表面发现( ) A 、显示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化石 B、大量被流行体撞击的坑穴 C 、曾被水浸润过的迹象 D、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C,(2005广东)在20世纪末,多国天文学家通过国际性的合作研究,观测并测量出一遥远的旋涡星系,该星系与地球的距离为( ) A 、140多亿个天文单位 B、140多亿年 C、140多亿千米 D、140多亿光年,D,(2005江苏)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 A、地球 B、水星 C、金星 D、火星,B,三、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2、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3、太阳常数:8.24J/cmin,4、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水、大气、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5、中国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分布:a最丰富区青藏高原? b最贫乏区四川盆地?,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A、太阳高度角(最主要因素):纬度越低,越丰富 B、大气厚度、密度:地势越高,大气越稀薄,密度越小 C、大气的透明度:晴天,透明度高;污染少的地区,透明度高,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三层,2、太阳活动的类型: (1)黑子:出现在光球层,周期为11年,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2)耀斑:出现在色球层,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日珥:出现在色球层。,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 一定的相关性。,(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电离层,引起电离层的扰动。,(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极地地区可能会出现“极光”现象。,(2007上海)2007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象。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A,(2004上海春季)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9日14时13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抛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美国北部一些电网出现了电流急冲现象。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于(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珥 D、日冕层 2、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 A、英国、墨西哥 B、加拿大、挪威 C、意大利、西班牙 D、印度、巴基斯坦,D,B,1957年,原苏联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轨道,开创了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五、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1、宇宙探索的发展,古代幻想阶段 开创新时代-原苏联1957年10月发射卫星 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太空时代,加加林,1961年,苏联发射第一颗载人飞船,将宇航员加加林送入地球轨道,从而开辟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航天器从无人到有人的发展,1970年4月14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从此,我国跻身于世界航空科技的大国行列。,1971年,苏联发射第一个空间站。,1981年,美国第一次发射可以再次使用的航天飞机。,从1957年到1981年的24年中: 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已经从 空间探索阶段,逐步进入到了空间开发利用的新阶段。,利用空间资源,辽阔 高真空环境 强辐射环境 失重环境,2、开发宇宙,特点,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遥感和通信 太空育种 新材料的加工 “天药”研制,风云一号 气象卫星(中),国际通讯卫星,预警卫星(美),东方红三号 通讯卫星(中),欧洲地球资源卫星,生物试验卫星(苏),月面上的试验(美),艺术家绘出的太阳能飞船在星际间飞行时情景,利用太阳能资源,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a发展太空采矿业; b设想将小行星牵引到月球或陨落在地球上的指定地点进行冶炼。,空间开发日趋国际合作,美苏言和,所谓“太空垃圾” 是指那些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卫星;意外或有意爆炸的航天器产生的碎片;宇航员扔出舱外的垃圾等。,太空垃圾击穿美国航天器太阳帆板,3、宇宙环境的保护,清除办法:,1.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到其他轨道上 2.用航天飞机将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 3.对碎片进行低空处理,使其在大气层中燃烧 4.研究新型航天用品,减少太空垃圾的产生,课堂练习: 1、开发宇宙能源资源,主要开发的是 ( ) A重力能 B太阳能 C风能 D天体引力能 2、关于宇宙中太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空间垃圾就是指宇航员遗弃的生活垃圾 B由于空间垃圾与航天器之间的相对速度较小,不会对航天器构成威胁 C目前太空垃圾数目在增加,而体积在减小 D为了保持太空清洁,人们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到其他轨道 上,或把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B,D,3、有关人类宇宙探测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A虽然人类随着载人航天器进入宇宙,但还是无法对月球、大 行星进行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 B宇宙探测使人类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而且还影响和 改变人们的生活 C空间资源的开发无需走国际化道路 D人们利用卫星除军事侦察、寻找资源、为飞机导航外,其他 活动暂时还不行,4、人们幻想建立“空间城”,不是因为 ( ) A宇宙空间极其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