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式传感器(讲-简版).ppt_第1页
射线式传感器(讲-简版).ppt_第2页
射线式传感器(讲-简版).ppt_第3页
射线式传感器(讲-简版).ppt_第4页
射线式传感器(讲-简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1章 射线式传感器 3学时,传感器原理64学时,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测控系,2012年12月19日 续第18讲3学时,2,传感器原理64,第一节 核辐射的物理基础 一、原子核的基本性质与组成 二、原子核的衰变 2.1、 和衰变 2.2、放射性衰变定律 2.3、放射性强度 第二节 射线式传感器 1、射线源 2、探测器 第三节 核辐射检测的应用 1、核辐射测厚度 2、灰分测量系统 3、放射性辐射对人体的损害 4、辐射防护,射线,第11章 射线式传感器,3,射线式传感器,射线式传感器也称核辐射监测装置。 它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根据被测物质对放射线的吸收、反射、散射或射线对被测物质的电离激发作用而进行工作的。,4,射线式传感器,众所周知,各种物质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物质所组成。人们称这些最基本的物质为元素。 组成每种元素的最基本单元就是原子,每种元素的原子都不是只存在一种。 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Z而有不同的质量数A的原子所构成的元素称同位素。 假设某种同位素的原子核在没有外力作用下,自动发生衰变,衰变中释放出射线、射线、射线、X射线等,这种现象称为核辐射。 放出射线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又称放射源。,核辐射探测器又称核辐射接收器,它是核辐射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辐射探测器的作用是将核辐射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而探测出射线的强弱和变化。 由于射线的强弱和变化与测量参数有关,因此它可以探测出被测参数的大小及变化。 这种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或者是根据在核辐射作用下某些物质的发光效应,或者是根据当核辐射穿过它们时发生的气体电离效应。,5,第一节 核辐射的物理基础知识,一、原子核的基本性质与组成 1.1、原子核的组成与电荷 1、原子核的组成与电荷 2、同位素 二、原子核的衰变 2.1、 和衰变 1、衰变 2、衰变 3、衰变 2.2、放射性衰变定律 2.3、放射性强度,6,一、原子核的基本性质与组成 1.1、原子核的组成与电荷,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有与电子等量的正电荷,它的质量为电子质量的1836.12倍。中子不带电,质量为电子的1838.65倍。 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原子核中质子数目称为原子的原子序数,用 Z 表示。 中性原子中核外电子的数目等于原子序数。 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称为该原子核的质量数,用 A 表示。 通常用符号AZX 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 例:氢核用 11H 表示 氧核用 168O 表示,1、原子核的组成与电荷,7,2、同位素,例如: 自然界中氢有三种同位素 分别称为 氢核 11H 氘核 21H(21D、又称重氢) 氚核 31H(31T 、又称超重氢) 氘、氚可进行热核反应 人工方法合成的氢的同位素有:氢4、氢5、氢6、氢7,放射性同位素,原子如果不是由于外来原因,而自发的产生核结构变化称为核衰变,具有核衰变性质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原子物理中,取碳同位素 126C的原子核质量的1/12作为质量单位,称为“原子质量单位”,以amu或u表示:1u=1.66056610-27Kg,原子序数相同而质量数不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8,二、原子核的衰变 2.1、和衰变,有些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具有放射性,不稳定核通过释放某些粒子而趋于稳定,这一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粒子 氦核 42 He,它有两个质子,两个中子组成。 当一个氦原子核放出粒子时,它的原子序数 Z 减小2,质量数 A 减小4,该原子核变成另一种原子核,这就是衰变。 例:,一般情况下:,1、衰变,9,衰变产生的粒子来自原子核 粒子在核内受到很强的核力吸引(负势能) 但在核外将受核的库仑场的排斥,这样对粒子而言,在核表面就形成一个势垒。 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过程就是粒子穿过势垒从原子核放射出去的一个隧道效应过程。,伴随着 a 衰变有能量释放,释放的能量以 a 粒子的动能形式带走,这一过程已被实验观察到。释放的能量为:,E=(mx-my-ma)c2 =931.48(mx-my-ma)MeV,在自然界内大部份的重元素(原子序数为82或以上)都会在衰变时释放粒子,例如铀和镭。 由于粒子的体积比较大,又带两个正电荷,很容易就可以电离其他物质。因此,它的能量亦散失得较快,穿透能力在众多电离辐射中是最弱的,人类的皮肤或一张纸已能阻隔粒子。 然而,它们一旦被吸入或注入,那将是十分危险。它就能直接破坏人体的内脏细胞。,10,2、衰变, 粒子就是电子(正电子流或负电子流) 当一个原子核发出一个 b 粒子后,原子核的原子序数 Z 增加1,而质量数不变,这就是 b 衰变。,实验测定表明,同一种核在 b 衰变过程中放出电子的能量并不等于衰变前后原子核的能量差,而是从零到一个最大值,有一定的分布,不象 a 粒子那样具有确定的能量,如下图所示。,只有最大值的能量才恰好与衰变前后原子核的能量差相当。 另外,因为n,p,e的自旋都是1/2,b 衰变过程中的自旋角动量将不守恒。,1927年泡利(Wolfgang E.Pauli)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b 衰变时除放出电子外,还同时放出一个“不可检测的、很轻的、中性粒子”,它的自旋为1/2,,费米(E.Feimi)将其称为“中微子”。 衰变时释放的能量中,除被电子带走的以外,剩下的能量被中微子带走。,11,由于中微子的质量非常小几乎为零,也不带电,它对电磁场不起作用,所以它的穿透力极强, 能量为1MeV的中微子可以穿透1000光年厚的固体物质 观察它,是非常困难的,直到1956年核反应堆出现以后,才在实验中证实它的存在。,衰变是一种弱相互作用过程,它的强度只有电磁相互作用的10-12倍。,中微子,12,1eV=1.602189210-19 joule(焦耳) =1.602189210-12(尔格),是能量的单位。 一个电子电位改变(增加)一伏特(volt)时,所获得的动能量或所损失的电位能的量。,电子伏特(electron volt,eV),一个电子所带电量为:e = - 1.610-19 coulombs(库伦),13,3、衰变,当原子核发生、衰变时,往往衰变到核的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它要向低激发态或基态跃迁,同时放出光子,产生射线。 由于核的能级间隔为100KeV到1MeV,因此射线的光子能量非常大,其波长比X射线更短。,医学上常用射线治疗肿瘤,最常用的放射源是钴60Co, 钴60Co以衰变到镍 60Ni 的2.5MeV 激发态, 60Ni 的激发态寿命极短,它很快跃迁到基态并放出能量分别为1.17MeV 和1.33MeV 的两种射线。,原子核放出光子的过程称为衰变。,14,2.2、放射性衰变定律,实验分析指出,单位时间内因衰变而减少的核数-dN/dt,与衰变前的核数 N 成正比,即,设 t = 0时,原子核的数为N0,对上式积分得(衰变后核数 N 为),N=N0e-t,这就是放射性衰变定律,它是按指数衰减的。,式中: 衰变常数, 是一个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概率,从衰变定律,可以得到放射性的两个重要参数: 半衰期 平均寿命,放射性物质进行衰变并不是立即转变成新的元素,在任何放射性的样品中,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随着一些核的衰变而逐渐减少。核数减少的速率与核的种类有关。,15,例: 钙 Ca 发生衰变的半衰期是164d(天) 钋 212Po 发生衰变的半衰期是310-7s(秒) 钍 232Th 衰变的半衰期是1.41 1010y(年) 镭 226Ra 衰变的半衰期是1600y(年) 铅 214Pb 衰变的半衰期是1608s(秒) 碳 14C 衰变的半衰期为5730y(年) 可见不同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相差很大,T1/2 = ln2/=0.693/,是指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数目由于衰变减少到原有的一半所经历的时间,用T1/2表示半衰期,即有,半衰期 T1/2,16,原子核衰变,对某个原子核是随机的;对于整个样品中的原子核来说,有的早衰变,有的晚衰变;在这种情况下,原子核寿命一般用平均寿命来表征衰变。,平均寿命,设: 在 t t+dt 时间内衰变了(dN)个核 每个核的寿命为 t 应用统计平均方法,可求得所有核的平均寿命为:,17,2.3、放射性强度 A,放射性物质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目称为放射性强度A,即,A的单位是居里(Ci),因纪念居里夫妇而得名。,1居里等于 当一秒钟有3.71010次核衰变时,其放射性强度为1Ci,即: 1Ci=3.71010s-1 较小的单位有毫居里和微居里。,现在放射性强度单位常用Bq(贝克勒尔),1Bq就是单位时间的衰变一个核。放射性元素每秒有一个原子发生衰变时,其放射性活度即为1Bq。因此 1Ci=3.71010Bq,18,一些辐射源的放射性强度,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玻璃、玻璃杯、眼镜等含有钾40K 它的半衰期为1.3109s,相应的衰变常数l十分微小, 它的放射性强度A就很弱,不会影响我们的健康。,19,第二节 射线式传感器,射线式传感器的组成 放射源 探测器,射线源是将射线向一定的方向发射射线的装置,探测器是核辐射的接收装置,20,1、射线源,利用射线式传感器进行测量时 都要有可发射出、和粒子的辐射源 射线源是将射线向一定的方向发射射线的装置,射线源选择原则:,同位素有较长的半衰期 合适的放射强度,目的是为了 安全 避免经常更换 提高检测灵敏度 减少测量误差,放射性同位素种类很多,能用于测量的有20种左右 最常用的有: 钴-80(80Co)、铯-137(137Cs)、镅-241(241Am)、锶-90(90Sr),21,放射线源的结构,放射源容器用于成放放射源,其结构要求射线从测量方向射出,其它方向必须使射线的剂量尽可能小,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和环境的污染。,辐射源一般为圆盘状,射线辐射源一般为丝状、圆柱状、元片状,射线出口处装有辐射薄膜,以防止灰尘侵入,同时防止放射源受到意外损伤而造成污染 铅罩防止辐射源向其它方向辐射,下图为厚度计辐射源容器,22,2、探测器,探测器是核辐射的接收装置 常用的有 电离室 闪烁计数器 盖革计数管 半导体探测器,23,(1)电离室,电离室主要用来探测、粒子 利用电离室测量、粒子时,其效率可以接近100%,电离室用来测量射线时,则效率很低。 这是因为 射线没有直接电离的本领,它是靠从电离室的壁上打出二次电子,而二次电子起电离作用,因此,射线的电离室必须密闭。一般电离室的效率只有1%2%。,电离室主要用于探测、粒子,优点:成本低、寿命长,缺点:输出电流小 探测、粒子和射线的电离室互不通用,电离室是利用射线对气体的电离作用而进行测量的一种辐射探测器,24,电离室工作原理,当有粒子或射线射向两个极板之间的气体时,其中的气体分子产生电离。,测量电阻压降就能得到核辐射的强度。,电离室的形状有圆柱体和方盒状 电离室空腔中设置一对平行极板(类似电容器极板),加有几百伏的极化电压,在电离室内的极板间形成强电场 电离室中充满某些惰性气体或空气,电离室的组成,在电场的作用下,正离子趋向极板的负极,电子趋向极板的正极,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离电流,并在外接电阻上形成电压。 电阻的电压间接反映核辐射的强度。,当没有射线射时,两个极板间无导电物质,外电路中无电流。,25,一般电离室工作在特性曲线的饱和段,其输出电流正比于射到电离室上的核辐射强度。,电流 I 与两个电极间所加的电压 U 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曲线i1、i2和I3分别代表不同的辐射强度下的特性曲线),图中线段OU1称为线性段 在这一线段上,当电压不大时,电离室中的离子的移动速度亦不大,有部分离子在移动时就重新复合,而只有余下的部分离子能够到达电极上。电极上电压愈高,离子移动速度越快,离子复合就愈为减少,电流就会增加。,图中线段U1U2称为饱和段 在这段上的工作电压很大,所以实际上全部生成的离子都能到达电极上。此时电流与所加电压无关,电流仅与射线强度有关。,26,电离室内 充气体的压力 (惰性气体或空气密度) 极板的大小 两极间的距离 对电离电流都有较大的影响,例如: 增大气体压力(提高气体的密度) 增大电极面积 减小两极板的距离 都会使电离电流增大,电离室的特性曲线也将向增大电离电流的方向移动,27,在核辐射检测仪表中,有时用两个电离室,构成差分结构。 差分电离室,如下图所示。,两个电离室的特性一样,测量时 一个电离室接受射线及其它干扰量 一个电离室接受干扰量 在电阻R上流过的电流为两个电离室收集的电流之差 这样可以避免电阻、放大器、环境温度等变化而引起的测量误差,28,(2)闪烁计数器,闪烁计数器组成 闪烁体 光电倍增管,闪烁计数器 先将辐射能变为光能,然后再将光能变为电信号而进行探测。,29,闪烁体,闪烁体是一种辐射受激发光物质 其形态有三种:固态、液态、气态 分为两类:有机和无机,无机闪烁体的特点 对入射粒子的阻力强,发光率高,探测效率高 例如:铊Tl激活的碘化钠NaI用来探测射线的效率高达 20%30%,有机闪烁体的特点 发光时间很短,只有配用分辨性能较高的光电倍增管才能获得10-10s的分辨时间,制成的体积较大,常用于探测粒子。,闪烁现象 荧光物质受放射线的辐射作用其原子被激发到受激态,受激态不稳定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中,发出荧光的现象称为闪烁现象。,闪烁体 以闪烁现象发光的物质称为闪烁体,30,光电倍增管的作用,光电倍增管的作用为接受闪烁体发射的光子将其变为电子并将这些电子倍增放大为可测量的脉冲。,光电倍增管可以分为电场聚焦型和无聚焦型两类。 在每一类中,按照次阴极的几何形状及排列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几种。 放射性同位素检测仪表中常用的GDB-19和GDB-10分别为直线聚焦型和百叶窗式无聚焦型。,光电倍增管的基本特性有 光特性、阳极的电流电压特性、光阴极的光谱响应等。,光谱响应是指光阴极发射光电子的效率随入射光波长而变化的关系。 在组合闪烁计数器时,光电倍增管的光谱灵敏度范围必须和闪烁晶体发出的光谱相配合。,光入射到阴极上的光通量F与阳极电流ia之间的关系称为此光电倍增管的光特性,一般光电倍增管的ia与光通量F成正比。 在一定的光通量F中,光电倍增管的阳极电流与工作电压的关系是电流随工作电压的增加而急剧上升,上升到某一值后达到饱和。,31,闪烁计数器工作原理,当核辐射射线进入闪烁体时,闪烁体内物质的原子受激发光,光透过闪烁体射到光电管中倍增,在阳极上形成电流,最后被电子记录仪记录下来。,32,(3)盖革计数管,盖革计数管的结构 密封玻璃管 阳极 钨丝(丝状),其结构与电离室板状电极不同 阴极 玻璃管内壁涂一层导电物质或放置一个金属圆筒,管内抽真空后,分别充入两类气体 (惰性气体)如:氩、氖等。 充进有机物叫有机物计数管 如:乙醚、乙醇等。 充入卤素的叫卤素计数管 卤素计数管,工作电压低,使用寿命长,应用广泛。,盖革计数管常用于探测粒子和射线,盖革(-弥勒)计数管是根据射线对气体的电离作用而设计的辐射探测器。,33,尖端放电 point discharge,导体尖端放电即带电导体尖端附近空气被电离而的放电现象。 导体在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的结果,在导体中会出现感应电荷,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情况,取决于导体表面的形状。 静电平衡时,带电导体外附近的场强与导体的面电荷密度成正比。,高压输电线,由于电压很高,在高压线路和设备附近会发生的尖端放电,结果会造成能量损耗和危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使高压输电线和设备表面光滑,以避免尖端放电。,在导体尖端的地方,由于电荷密集,其附近的电场强特别强,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致使周围的空气分子电离而形成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在这种情况下即可导致空气击穿,产生(尖端)放电现象。 尖端放电时,在它周围往往笼罩着一层光晕,叫做电晕。,导体表现凸出而尖锐的地方,即曲率较大的尖端,电荷密集,面电荷密度大;比较平坦的地方,电荷聚集的少,面电荷密度小。,避雷针则利用尖端放电,将集中(在高大建筑物及其它特殊场所)的高空(雷电)电荷通过接地装置泄入大地,以免建筑物等遭雷击。,34,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情况,决定于导体表面的形状。 导体表面弯曲越大的地方,所聚集的电荷就愈多,电荷的密度大; 比较平坦的地方,电荷聚集的较少,电荷密度低。,在导体尖端的地方,由于电荷密集,电场很强,周围气体分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电离而形成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在这种条件下可导致在其表面发生放电现象。,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规律,35,盖革计数管工作原理,阳极、阴极之间加外电源,在盖革计数管钨丝(正极)与金属圆筒(负极)之间形成内电场。,当射线进入盖革计数管,管内的气体被电离形成负离子。,当一个负离子被阳极所吸引而靠近阳极时, 因与其它的气体分子碰撞而产生多个次级电子,,当这些次级电子向阳极运动时,再次激发出次级电子,次级电子急剧倍增,,这样在阳极上产生负离子、电子数量在瞬间急剧增加的现象。,36,盖革计数管工作原理,阳极负离子、电子数量在瞬间急剧增加,由于阳极为丝状其电荷密度很高,电场很强,周围气体分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电离 马上引起沿着阳极整条线上的“雪崩”,即阳极马上发生放电。 接有外电路时,在外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此时若有电子进入此区,也不能产生“雪崩”而放电。 这种不能计数的一段时间成为计数管的“死区(不工作区)”。 在外电路中没有电流。,放电后阳极周围的空间由于“雪崩”所产生的电子都被中和,剩下的只是许多正离子包围着阳极。,这样的正离子称为正离子鞘。在正离子鞘和阳极间的电场因正离子的存在而减弱了许多。,37,盖革计数管工作原理,在射线的作用下,计数管内会不断产生负离子,负离子打到阳极时会打出气体中次级电子来,被打出来的电子经过电场的加速,这些电子首先中和阳极附近的正离子, 然后又会引起计数管放电,放电后又产生正离子鞘,这个过程将会循环出现。,最后在盖革计数器正负电极两端输出脉冲电流。,38,盖革计数管特性曲线,图中: U 计数管上的电压 i 入射核辐射强度 N 计数管计数率(单位时间输出的脉冲数),在曲线ab段 加在计数管上的电压较高 辐射强度 i 越大,则输出脉冲数N也越多; 图中,i1比i2大时,相应的输出脉冲数N1也比N2大。 此时,计数管脉冲数仅与射线强度有关。,下图为盖革计数管的特性曲线 在一定的核辐射照射下,当增加二极间的电压时,在一定范围内只能增加脉冲的幅度U,而计数率N只有微弱的增加。 图中ab段对应的曲线称为计数管的坪。,39,第三节 核辐射检测的应用,核辐射传感器可以测量 厚度 液位 物位 转速 材料密度 气体压力 流速 温度 湿度等参数 也可用于金属探伤,40,1、核辐射测厚度,核辐射厚度计测量原理框图如下。,放射源在容器内以一定的立体角放出射线,其强度在设计时已选定。,当射线穿过被测体后,辐射强度被探测器接收。,在辐射厚度计中,探测器常用于电离室,根据电离室的工作原理,这时电离室就输出一电流,其大小与进入电离室的辐射强度成正比。,41,探测器测得的核辐射的衰减规律为:,I=I0exp(-ph),根据探测器测得 I 值,就可获得被测体的厚度 h 的大小。,利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对金属探伤。,式中: I 探测器测到的辐射量 I0 放射源发射的辐射量 p 衰减系数(与被测材料性质有关) h 被测体的厚度,42,2、灰分测量系统-采用射线测量,灰分测量系统用于煤碳输送过程中,对原煤的灰分进行在线检测、计量和控制。 用来控制选煤和配煤,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优质煤源,满足质量规范要求,减少交货煤质的差异性,控制灰熔点,并提高选煤厂的效率。,煤矿和电厂对实时煤质数据要求很高 包括:定量装车站,螺旋采样和电厂煤仓上煤系统。 例如,在洗煤厂中的典型应用有: 火车装煤及电厂卸煤时快速测量煤的灰分 配煤监测和控制 监测灰分的变化 灰分测量系统具有在线、非接触、安装简单、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43,是指煤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剩下的固体残渣。 它是煤中的矿物质经过高温氧化、分解而来。,灰分,灰分对煤的加工利用极为不利。 灰分越高,热效率越低; 燃烧时,熔化的灰分还会在炉内结成炉渣,影响煤的气化和燃烧,同时造成排渣困难; 炼焦时,全部转入焦炭,降低了焦炭的强度,严重影响焦炭质量。,煤灰成分十分复杂,成分不同直接影响到灰分的熔点。 灰熔点低的煤,燃烧和气化时,会给生产操作带来许多困难。 为此,在评价煤的工业用途时,必须分析灰成分,测定灰熔点。,44,灰分测量仪-采用射线测量,煤的组成极为复杂,但根据其元素分析数据,煤可分为两部分 一是以碳126C为代表的低原子序数元素 一是以硅2814Si为代表的高原子序数元素 而煤灰主要由煤中高原子序数元素的氧化物组成(硫除外),采用双能透射法测量灰分 即利用两种可放射不同能量射线的放射源来构成“双透射通道”,来进行测量,测量原理,对低能射线,煤中各元素的质量衰减系数各不相同,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加(物质的原子序数越大,对其放射线的吸收越强),对中能射线,煤中各种元素的质量衰减系数基本相等(各物质对其放射线的吸收基本一样),45,第一透射通道:(测煤灰分) 镅241Am放射源发出的射线能量较低(59.5KeV), 物质的原子序数越大,对镅241Am放射的射线的吸收越强(穿透煤被探测器探测到的射线越少) 因此,穿过煤的镅241Am 射线的强弱与煤的灰分含量有关。,系统组成 2个带屏蔽的放射源(镅241Am和铯137Cs) 2个闪烁探测器 (分别与镅241Am和铯137Cs构成两路测量通道,结果输入主机),而煤中灰分部分的原子序数比煤本身要大,因此,煤中的灰分含量越高,穿过煤的(241Am)射线越少, 同时,对镅241Am放射的射线的衰减还与煤的厚度有关,不能单从低能(241Am)射线的衰减完全确定煤中灰分的含量。因此,采用了第二通道。,46,第二透射通道:(测煤的厚度) 中等能量射线的放射源铯137Cs ,其射线能量为661.7KeV 利用铯137Cs来进行透射测量 因为煤(126C)和灰分( 2814Si )对 铯137Cs放射的射线的吸收基本一样 因此,穿过煤的铯137Cs射线的强度还与煤的厚度有关,47,不同原子序数原子对镅241Am、铯137Cs射线的吸收记录数据(曲线图),48,因此,从中能量射线的强度变化可以反映出煤的厚度,以此可以修正煤的厚度变化引起的低能衰减的变化,而利用修正后的低能射线的衰减可求出煤中高原子序数元素的含量,从而求出煤灰分。 用低能和中能两种射线透射同一煤层,经理论推导可得:,Ca = A(lnI0-lnI) / (lnJ0-lnJ)+B,式中: Ca 为测量煤样的灰分值 I、I0 分别为有和无煤情况下低能量的强度 J、J0 分别为有和无煤情况下中能量的强度 A、B 是与煤炭组成有关的常数,在放射源活度和机械结构一定的情况下,I0 和J是可以预先确定的常数,由上式可知,只要测量出 I 和J,就可求出煤灰分。,49,放射式传感器现场安装情况,镅241Am探测器,铯137Cs探测器,镅241Am放射源,铯137Cs放射源,微波水分仪,50,3、放射性辐射对人体的损害,放射性辐射过度照射人体,能够引起人体多种放射性疾病 如:皮炎、白血球减少、破坏人体的干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 白血病 血癌)等。 因此,在辐射检测的应用中,要很好地解决放射线的防护问题。,物质在射线照射下发生反映(如照射人体所引起的生物反映)与吸收射线的能量有关,一般与吸收射线能量成正比。,剂量,确定射线对人体的生物效应的被吸收剂量,简称剂量。 它是指某个体积内物质最终(产生生物效应)吸收的能量。 当确定了吸收物质后,一定数量的剂量只取决于射线的强度及能量,因而是一个确定量,它可以反映(对)人体一定的伤害程度。,我国规定:安全剂量为0.05R/d(伦琴/日),0.3R/W(伦琴/周)。,在实际应用中要采取多种方式来减少射线的照射强度和照射时间。 防护措施:采用屏蔽、防护罩、利用辅助工具远离放射源等。,51,4、辐射防护,自然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