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语言中“mouth(口-嘴)”的转喻对比考察.doc_第1页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语言中“mouth(口-嘴)”的转喻对比考察.doc_第2页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语言中“mouth(口-嘴)”的转喻对比考察.doc_第3页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语言中“mouth(口-嘴)”的转喻对比考察.doc_第4页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语言中“mouth(口-嘴)”的转喻对比考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语言中“mouth(口/嘴)”的转喻对比考察-汉语言文学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语言中“mouth(口/嘴)”的转喻对比考察 陈盈盈 摘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英语中含有“mouth”和汉语中含有“口/嘴”的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用例主要取自英语国家语料库(BNC)和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CCL)。通过分析大量实例,旨在揭示研究“mouth(口/嘴)”在两种语言中的转喻的认知共性和个性及其缘由。 关键词:mouth 口/嘴 转喻 对比 一、引言 隐喻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成果颇丰。相较而言,转喻则在较长时间内处于次要地位。直到90年代,转喻才逐渐成为语言学家的关注对象,得到其应有的重视。Barcelona1(2000)认为,转喻是一种认知工具,其地位比隐喻更为基本。Taylor2(2001)指出,相较于隐喻,转喻是意义延伸最基本的过程,所起的作用更为基本。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研究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转喻比隐喻更具本原性。转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与感知体验密不可分,而感知体验基于人的身体构造。王文斌3(2007)指出,人们常采用“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认知方式去认知新事物和新概念。换句话说,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通常是从认识自身开始的,逐渐认知到周围熟悉的事物、较远的事物,最后才是认知抽象事物。人体部位是人类最为熟悉的事物,因此,它对于转喻意义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英汉语言中的“mouth(口/嘴)”,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在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身体部位词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却鲜有学者借用真实语料,对人体词“mouth(口/嘴)”的转喻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本文主要以BNC和CCL两个英汉语料库中的真实语料为例,深入探究并揭示英汉语言中“mouth(口/嘴)”的认知共性和个性。 二、英汉语中“mouth(口/嘴)”转喻研究 转喻作为最为重要的认知工具之一,在人类认知和感知外界事物中起着重要作用。早在1980年,Lakoff和Johnson4(1980)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指出,转喻在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中是一种强有力的认知工具。他们指出,转喻是通过事物之间的邻近关系实现的。董成如5(2004)认为,Lakoff和Langacker对转喻的研究互为补充,转喻的本质在于用凸显重要、易感知、易记忆、易辨认的部分,以之代替整体或整体的其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型的整体代替部分。通过研读以往文献,我们发现,鲜有学者涉及人体词“mouth(口/嘴)”的转喻研究。 (一)英汉语言中“mouth(口/嘴)”的转喻的认知共性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口/嘴”的定义为:“人和动物进饮食的器官。”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对“mouth”的定义为:“the opening in the face used for speaking and eating,etc.;the area inside the head behind this opening.”作为人类共同的饮食器官,英汉民族在认知该人体词中存在认知共性。 1.“mouth(口/嘴)”转喻“人或家庭成员” “mouth(口/嘴)”转喻“人或家庭成员”属于部分代整体的转喻。Lakoff和Johnson4(1980)曾指出:“整体的部分能够代替整体。哪一部分被选择代替整体,这取决于我们想要聚焦整体的哪一方面。”通常认为,身体部位能够代替整个人。“mouth(口/嘴)”作为最为重要的身体器官之一,也不例外。 (1)Now there would be another mouth to feed. (2)The world will not be able to support all these extra hungry mouths. (3)He is a useless mouth. (4)He is the mouth of house. (5)经突审,该犯罪嫌疑人承认了抢劫杀人灭口的犯罪事实。 (6)还有些人是特意从老远的外地拉家带口来看升旗的 (7)有一次,两口子外出忙生意,将儿子委托给她。 (8)每月48元薄薪和母亲可怜的工分收入,仅能喂饱他们兄弟姐妹五张小口。 可见,“mouth(口/嘴)”不仅指身体器官,还可转喻“人或家庭成员”。例(1)、(2)中“mouth”主要指“需要食物的人”;例(3)中指“只享受却不做事的人”;例(4)中指“在公开正式场所发表言论的人”。汉语中具有相同的用法。例(5)中,“口”指“能描述所经历场景或者不能够保守秘密的人”;例(6)中指“家庭成员”;例(7)中指“夫妻双方”;例(8)中指“家庭中的年轻人”。“mouth(口/嘴)”转喻“人或家庭成员”属于部分代整体转喻。 2.“mouth(口/嘴)”转喻“吃” “mouth(口/嘴)”这个人体部位能执行多项功能,“吃”是其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因此,语料库中有很多“mouth(口/嘴)”代“吃”的转喻。 (9)The girl mouthed down a piece of cake. (10)He mouthed a swallow of water,and spat it into the lavatory. (11)新技术还可能给爱吃生鱼片的人带来口福。 (12)要注意的是,汤一定要烧开再喝,以免病从口入。 例(9)、(10)中,“mouth”转指“吃”这一动作。汉语中,例(11)中“口福”义为“吃美食的福气”;例(12)中“口”同样指“吃”,整句义为“生病是因为吃了不健康的食物”。“吃”这一动作是嘴巴运动的结果。此处,“mouth(口/嘴)”转喻“吃”属于因果转喻。 3.“mouth(口/嘴)”转喻“生存” “吃”是“mouth(口/嘴)”所具有的功能之一。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若不摄取食物,人们就会挨饿而难以生存。因此,人们需要通过“mouth(口/嘴)”这一饮食器官摄取食物。所以,“mouth(口/嘴)”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能转喻“生存”。 (13)A few years ago ,Glen Robins was unemployed and living from hand to mouth. (14)我不知道这老头儿怎么养家糊口。 (15)为了顾嘴,他只好跟他娘舅,在中闾镇一个有顶子的财主家扛了小活。 短语“from hand to mouth”“养家糊口”“顾嘴”中的“mouth(口/嘴)”均指“生存”。短语意思均为“支撑自己或家庭以维持生存”。为了维持生存,人类需要很多必需品,如食物、衣物、住房等,其中食物是最为重要的。因此,“mouth(口/嘴)转喻生存”是部分代整体转喻。 4.“mouth(口/嘴)”转喻“说话” “说话”是”mouth(口/嘴)”所具有的另一功能。人们主要通过“说话”这一方式与他人沟通交流。 (16)Do not be afraid to mouth your words. And speak deliberately, not fast. (17)I dislike actors who mouth their speeches. (18)有人说口才是靠天份,这句话是不可信的。 (19)一向口讷的他执著地牵着我的手向昔日的牛棚走去,如同当年接我回家一样。 例(16)中“mouth”指“说话”;例(17)中指“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说”。汉语中,“口才”是指“说话的才能”;“口讷”是指“说话木讷”。如上所说,“说话”是人们的一项日常活动;因此,“mouth(口/嘴)”转喻“说话”在语料库中较为常见。此外,“mouth(口/嘴)”转喻“说话”属于因果转喻。 5.“mouth(口/嘴)”转喻“言语” “说话”是“mouth(口/嘴)”所执行的功能之一,“言语”是“说话”这一动作的结果。因此,“mouth(口/嘴)”能转喻言语。 (20)Dont give me any of your mouth. (21)“Youacute;d better watch your mouth, mate, or weacute;ll have you, too.”One of the policemen advised him. (22)并非发自内心的不说“忌语”,表现在行动上必然是口不应心、虚情假意。 (23)最后,她在众口铄金的舆论压力下含悲自尽。 例(20)中“mouth”指“不礼貌的言语、言论”;例(21)中的“mouth”指“言语、言论”。汉语中,“口不应心”指“心中所想的和言语所表达的有所差异”;“众口铄金”指“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其他词语如“恶口”“口诛笔伐”“心口不一”“口是心非”等中的“口”也转喻“言论”。此处,“mouth(口/嘴)”转喻“言语”属于因果转喻。 6.“mouth(口/嘴)”转喻“嘴唇” 发声器官包括“口/嘴,牙齿、嘴唇,舌”等,其中“mouth(口/嘴)”更具完型,能用其来指代“嘴唇”这一部分。 (24)He stopped and turned her towards him and tried to kiss her on the mouth. (25)He touched his mouth to her hair in a way that was clearly possessive. (26)朱唇未动,柳生已闻得口脂的艳香。 (27)这种拥抱亲嘴仅限于美国妇女,不论是少女或老妪,都一概可以。 例(24)、(25)中“mouth”主要指“嘴唇”,“嘴唇”作为“mouth(口/嘴)”的部分被凸显。“口红”中的“口”也指“嘴唇”;“亲嘴”主要指“亲吻嘴唇”;“口/嘴”在“口脂”和“抿嘴”中也是同样用法。此处,“mouth(口/嘴)”转喻“嘴唇”属于整体代部分转喻。 7.“mouth(口/嘴)”转喻“喻脸”或“脸颊” 此种转喻在语料库中很少见。“脸”包括“眼睛,鼻子,口/嘴”等。作为脸的一部分,“mouth(口/嘴)”能转喻“脸”或“脸颊”。 (28)He makes a mouth at his classmates. (29)Dont make a wry mouth at others. (30)小说以这一形象揭露了沙皇政府爪牙的丑恶嘴脸。 (31)你,你混账!你还不给我打嘴巴!你自己动手!” “mouth”在例(28)、(29)中指“脸”。汉语中“嘴脸”指“面貌”;“打嘴巴”指“打脸颊”。此处“mouth(口/嘴)”转“喻脸”或“脸颊”属于部分代整体转喻。 8.“mouth(口/嘴)执行的动作”转喻“动作所表达的情感” 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一些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心理状态。人们最常用“头”这一身体部位来表达情感。人们昂首挺胸,说明他们很自信;相反,人们低着头,表明他们很沮丧。因此,肢体动作能指代动作所表达的情感。 (32)Her mouth was screwed up, there was no pleasure in it. (33)He had never seen Karr looking so down in the mouth.“ Cheer up!”He said. (34)“那趴着一黑影,是不是?”冯小刚朝暗处一个方向努嘴。 (35)区长一席话,说得老贾直冒汗,也直撅嘴,心里有些不服气。 “mouth(口/嘴)”这一身体器官的动作能指代动作所引起的结果。例(32)中“screw up ones mouth”正是此用法,当某人撅起嘴时表明他很不开心;例(33)中短语表示某人精神状态不佳。汉语中如“努嘴”“撅嘴”意思分别为“向某人示意”“表示不开心”,此用法中“mouth(口/嘴)”前面的动词起关键作用,不同的前置动词使其表示不同的情绪。“mouth(口/嘴)执行的动作”转喻“动作所表达的情感”属于因果转喻。 9.“mouth(口/嘴)的动作”转喻“动作所造成的结果” 在此类用法中,“mouth(口/嘴)”前面通常带有一个动词,且这个动词常和“mouth(口/嘴)”的张合有关。“张嘴”指代“说话”,“闭嘴”指代“不说话,保守秘密”。如果动作真实发生,那此用法属于转喻用法。 (36)He looked from one to the other of their faces,but knew better than to open his mouth. (37)“No! No arguments.”Meredith closed her mouth,and accepted the new glass of wine. (38)“Oh,shut your mouth, boy. You donacute;t understand anything. You stupid boy!” (39)谁知没等我说话,其中一人就开口了:“如果你愿意给钱,东西立刻就可以带走。” (40)如果你发觉听众已经不耐烦了,最好赶快闭嘴。 (41)陈友仁和我回到客厅中,她们三人都闭口不言了。 在上述例子中,这些动作都是真实发生的。如果某人张开嘴,他很有可能有话说;反之,说明他不愿意说话。嘴巴“开”或“闭”能转喻“说话”或者“不说话”这一动作。因此,例(36)、(39)中动作的结果转喻“说话”;例(37)、(38)、(39)、(40)中动作的结果转喻“不说话”。此处,“mouth(口/嘴)的动作”转喻“动作所造成的结果”属于因果转喻。 (二)英汉语言中“mouth(口/嘴)”转喻的认知个性 相同的基本义使两者存在认知共性,但不同的思维视角会导致词义发生变化。对英汉语言中“mouth(口/嘴)”认知个性分析如下: 1.英语中“mouth”的认知个性 A.“mouth”转喻“控制马匹等的能力” 此种转喻只存在于英语中。马是通过嚼口和缰绳控制的。“控制马匹的能力”是“控制马匹嘴巴”这一动作的结果。 (42)The horse has a good (tender) mouth. (43)This is a horse with a bad (hard) mouth. 例(42)义为“这匹马很容易控制”;例(43)义为“这匹马很难控制”。“mouth(口/嘴)”转喻“控制马匹等的能力”属于因果转喻。 2.汉语中“口/嘴”的认知个性 A.“口/嘴”转喻“零食” 嘴巴是吃食物(饭、饮料、小吃等)的工具。当人们想要吃食物时,首先要把食物放进嘴巴里。可见,“口/嘴”是放食物的容器。 (44)颂莲在卓云那里嗑了半天瓜子,嗑得有点厌烦,她不喜欢这些零嘴,又不好表露出来。 (45)第三:“寿”,他一生总讲吃喝玩乐,从不忌嘴。 (46)她养过猫,猫整天偷嘴吃,我打跑了那个馋货。 (47)我当时想:其实孩子并不像大人认为的那么贪嘴。 例(44)中“嘴”指“食物,特指人们用来消磨时间的零食”;例(45)、(46)、(47)指“人们、动物等最爱的可口食物”。此处,“口/嘴”指“食物”属于容器代内容转喻。 B.“口/嘴”转喻“滋味” “口/嘴”与“吃”这一动作和其中的食物紧密相连。根据“容器转喻内容”,“口/嘴”能转喻“食物”。在此基础上,经过属性代实体的转喻,“口/嘴”可转喻“食物的滋味”。 (48)蜗牛不但肉质丰腴爽口,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 (49)每年从月下旬到月初均有鲜桃上市,产品个大、口甜、色艳。 (50)我口轻,盐是尽量少吃,否则容易得高血压。 (51)“欢迎品尝!如不合口,请提意见。如果好吃,欢迎购买!” (52)就说吃的,众口难调,有的人喜欢吃面条,有人喜欢吃面片。 “口/嘴”均转喻“食物的滋味”。”爽口”指“食物的滋味是清爽的”;“口甜”指“味道是甜的”;“口轻”指“菜或汤的味道是淡的”;“合口”指“味道符合个人喜好”;“众口难调”指“个人喜爱的滋味有所差异”。此外,“适口”“嘴甜”“良药苦口”等中的“口”在一定语境中都转指“滋味”。此处,“口/嘴”转喻“滋味”属于属性代实体转喻。 C.“口/嘴”转喻“咀嚼能力” “口”和“牙”构成词语“牙口”,义为“老年人牙齿的咀嚼能力”。 (53)“您的牙口好,正应当吃口硬的呀!”我郑重地说。 (54)周作人因牙口不好,一日三餐只能就着臭豆腐喝点玉米面糊糊。 “口/嘴”是口腔器官,“牙齿”是其一部分。“牙”和“口”构成“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牙口”和其目标域“咀嚼能力”属于因果转喻。 D.“口/嘴”转喻“牲口的年龄” 第一年牲口会长出两颗牙齿,以后每年增加两颗。因此,牙齿的数目能表明牲口的年龄。牙齿少即年龄小,反之亦然。 (55)他叹一口气,对人说道:“咱十四岁放马,哪像这猴儿崽子,口大口小也不懂?” (56)“这牛快齐口了,正好套羁头,用于耕整棉行没有问题。” 例(55)中指“马、驴等年龄小”;例(56)中指“马,驴等有一定年龄”。“口轻”“口齿”“牙口”等在一定语境中也有相同用法。“口/嘴”转喻“牲口的年龄”属于因果转喻。 三、结语 英语中“mouth”和汉语中“口/嘴”既有认知共性(转喻“人或者家庭成员”;转喻“吃”;转喻“生存”;转喻“说话”;转喻“言语”;转喻“嘴唇”;转喻“脸”或“脸颊”;“mouth(口/嘴)所执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