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司#石场露天开采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报告书编号:#-XP-2015013#有限公司二一六年一月声 明#有限公司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露天开采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过程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并对出具的#露天开采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承担法律责任。#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姓 名职称/专业资质证书编号签 名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制人报告审核人报告签发人地 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露天开采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法律责任承诺书一、在本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编制过程中,我单位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二、在本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编制过程中,我单位作为第三方,未受到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预和影响,依法独立开展工作,保证了技术服务活动的客观公正性。三、在本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编制过程中,我单位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所依据的技术资料、出具的检测数据均真实有效,评价报告书中对本项目所提出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四、我单位对本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中结论性内容承担法律责任。#有限公司(公章) 法人代表: 2016年1月13日目录目 录第1章 总 论11.1 评价目的11.2 评价依据11.2.1 法律、法规与规章11.2.2 技术规范与标准21.2.3 基本技术资料31.3 评价范围31.4 评价内容31.5 评价单元31.6 评价方法41.6.1 职业卫生调查41.6.2 职业卫生检测41.6.3 职业健康检查41.6.4 检查表法41.7 评价程序41.7.1 准备阶段41.7.2 实施阶段51.7.3 报告书编制61.7.4 评审阶段61.8 质量控制81.8.1 质量控制原则81.8.2 关键点控制8第2章 用人单位概况102.1 用人单位基本情况102.1.1 用人单位名称102.1.2 用人单位地址102.1.3 用人单位概况102.2 地理位置及主要自然环境概况112.2.1 地理位置112.2.2 主要自然环境概况122.2.3 社会环境122.3 原、辅材料及产品122.3.1 原、辅材料122.3.2 产品132.4 岗位定员及工作制度13第3章 总体布局143.1 总体布局调查143.2 总体布局评价15第4章 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174.1 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调查174.2 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评价18第5章 建筑卫生学205.1 建筑卫生学调查情况205.1.1 建筑结构205.1.2 采暖与通风205.1.3 采光与照明205.2 建筑卫生学评价21第6章 职业病危害因素226.1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别226.1.1 生产工艺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226.1.2 生产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226.1.3 劳动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236.2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236.3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246.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276.4.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276.4.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评价32第7章 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347.1 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调查347.1.1 职业病防护设施347.1.2 应急救援设施347.2 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及措施评价347.2.1 职业病防护设施347.2.2 应急救援设施及措施35第8章 职业健康监护388.1 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调查388.1.1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情况388.1.2 职业健康检查情况388.1.3 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病人的处置情况398.2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39第9章 个人防护用品419.1 防护用品配置种类、数量及参数调查419.2 个体防护装备使用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调查419.3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评价41第10章 辅助用室4410.1 辅助用室调查4410.2 辅助用室评价4410.2.1 车间卫生特征等级4410.2.2 辅助用室的符合性评价45第11章 职业卫生管理4811.1 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4811.2 职业病防治计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4811.3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4911.4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5011.5 职业病危害告知情况5011.6 职业卫生培训情况5111.7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情况5211.8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5411.9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及管理情况5411.10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情况5411.11 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5511.12 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5511.13 既往职业卫生评价建议落实情况56第12章 结论5712.1 分项结论5712.2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57第13章 建议5913.1 组织管理5913.2 工程技术6013.2.1 粉尘防护6013.2.2 噪声防护6113.2.3 高温防护6213.3 个体防护6213.4 下一阶段的建议62附表64附件1 营业执照65附件2 采矿许可证66附件3部分员工的职业健康检查表67附件4 职业卫生评价员证75附件5职业健康检查内容、周期77附件6 急救箱配置参考清单84附件7现场评价照片85第 页 共 页#露天开采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报告书编号:#-XP-2015013第1章 总 论1.1 评价目的(1) 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健康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控制、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预防职业病,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2) 明确用人单位作业场所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结合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水平和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产生的原因,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做出综合评价,并对可能造成劳动者职业健康损害的环节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建议。(3) 为用人单位做好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和职业病危害防治提供依据。(4) 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2 评价依据1.2.1 法律、法规与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2011第52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主席令2007第65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防治条例(国发1987第105号)(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24号)(5)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6)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8号)(7)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9号)(8)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51号)(9)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安监总安健201273号)(10)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201289号)(1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12)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13)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620号)(14)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9号)(15)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6号)(16)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17)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1.2.2 技术规范与标准(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8)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9)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 50087-2013)(10)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11)护听器的选择指南(GB/T23466-2009)(12)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13)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1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15)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AQ/T 4270-2015)1.2.3 基本技术资料(1)技术服务协议书(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补充方案(河池市地质勘察设计院)(3)项目提供的与评价工作有关的其他资料。1.3 评价范围本次评价范围主要针对用人单位正常生产所涉及的内容、场所以及过程等进行评价。根据企业委托,本次评价范围包括以下内容:(1)生产过程:钻孔、爆破、排险、装载、运输、破碎、排废方。(2)辅助生产生活设施:供电、供水。1.4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分布,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分布、作业方式及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运行情况、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职业健康监护、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其落实情况等。1.5 评价单元根据项目的工艺和功能特点划分评价单元,将石场划分为三个评价单元:矿区开采与运输、矿石破碎与皮带运输、辅助设施。1.6 评价方法通过对作业现场进行职业卫生调查,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收集有关数据和资料,对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运用检查表等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全面评价。1.6.1 职业卫生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概况及运行情况、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及分布、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应急救援设施及演练情况等。1.6.2 职业卫生检测根据现行检测规范和标准,对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1.6.3 职业健康检查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9号)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的相关要求,结合采石场以往的相关健康检查资料,对项目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进行调查。1.6.4 检查表法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等,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对项目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查,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并对相关内容进行评价。1.7 评价程序1.7.1 准备阶段接受生产经营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和研读相关技术设计资料以及安全、环保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等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现状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要点等。1.7.2 实施阶段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职业卫生调查、工作日写实、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核实等工作,并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1.7.3 报告书编制对实施阶段调查所得的资料和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整理,给出评价结论,并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可行性建议,完成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与资料性附件的编制。1.7.4 评审阶段报告书编制完成后,按程序进行内部评审。根据内部评审意见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完善现状评价报告书。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1。图1-1 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程序第 21 页 共 99 页#有限公司1.8 质量控制1.8.1 质量控制原则(1)评价机构#有限公司已取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职业卫生乙级资质证书(证书编号:(桂)安职技字(2015)第B-0010号)。(2)评价人员均具有相关专业的技术职称和工作经验,并已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报告的编制人员经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相关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资格证书见签名表)。(3)检测过程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4)评价过程按照#有限公司质量手册进行。1.8.2 关键点控制(1)评价使用的依据资料通过各种有效方式获得;使用的技术标准为最新的现行有效版本;(2)使用的计量仪器经过计量检定和期间核查,并处于有效的可用状态;(3)质量监督员实行全过程监督和跟踪;(4)评价方案经技术评审后实施;(5)评价报告书内部审核实行三审制,即第一级审核、第二级审核、第三级审核;(6)评价报告书最后由授权签字人签发,加盖评价机构报告专用章。职业病危害评价质量保证体系见图1-2。检测评价人员技术保证需要质量控制体系合格编制评价报告法人代表或其委托人签发提交正式报告按计划进行培训与评价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书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按现状评价程序进行评价按预评价程序进行评价按控制效果评价程序进行评价内部、外部审核评价报告修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组织评审合格不合格发技术合格证上岗不合格考核、考试图1-2 职业病危害评价质量控制体系第2章 用人单位概况2.1 用人单位基本情况2.1.1 用人单位名称#(以下简称石场)。2.1.2 用人单位地址#市区310方向直距约18公里,甘东村以东的八仙岩。2.1.3 用人单位概况#成立于2013年10月(营业执照注册号:451300000138184),于2014年7月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证号:C4513002009027120005023)。采石场为小规模的露天矿,开采矿种为石灰岩,设计规模年产20万吨/年,共有1条生产线,矿山开采部位有两个采区,为一采区和二采区,一采区位于矿区中东部35号剖面之间,采掘方向由东南向西北;二采区位于矿区西北部12号剖面之间,采掘方向由西北向东南,目前只有一采区生产,二采区处于停产状态,一采区正常生产,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运行正常。2.2 地理位置及主要自然环境概况2.2.1 地理位置 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90624,北纬234937。矿区有约2Km的简易公路联通#至七洞柏油公路,交通条件较便利。矿区属喀斯特峰丛谷地地貌,地形切割明显,峰丛崖坎发育,缓坡及谷地受浮土层覆盖,地表植被不发育。矿区及周边的地形标高245.795m,相对高差150.7m,一般为11590m。附近耕地多为水田和旱地,矿区内无河流及其他地表水体,矿体虽有溶蚀特性,但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部分均不易形成富水条件,峰丛山地的集雨面积小,大气降水及层间裂隙水极易排向低洼处,无形成洪水条件,该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详见项目地理位置图2-1。矿区位置图2-1项目地理位置2.2.2 主要自然环境概况#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21.2,年平均降水量1225-1942毫米。四月下旬八月下旬为雨季, 是洪涝多发季节; 年平均气温18.1121.2。#市位于桂中平原,湘桂走廊尾部,是明显的季风地区,受地形的影响,境内盛行风向与山势走向一致,年主导风向是北北东(NNE),多年平均风速2.3m/s,其风向玫瑰图如下图2-2。图2-2#市风向玫瑰图2.2.3 社会环境该矿区300m内周边无其它矿权设置。矿区周边500m范围内无居民区、自然保护区和名胜古迹,也无高压输电线路铺设及公路干线经过,开采环境较好。2.3 原、辅材料及产品2.3.1 原、辅材料石场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石灰石。石场所使用的辅助材料为炸药、导火线、雷管、柴油(车用)等。2.3.2 产品产品是建筑石料用灰岩,其成分是石灰石。2.4 岗位定员及工作制度石场工作制度:白班8小时,全年工作日约250天。岗位定员见表2-1。表2-1岗位定员序号工种人数其中女工人数工作区域备注1管理人员20办公室/巡检1人为专职职业卫生管理员2凿岩20凿岩点3挖掘机司机20采掘点4铲车司机20采掘点、装车点5矿车司机40采掘点6破碎30破碎机控制室合计15第3章 总体布局3.1 总体布局调查3.1.1 总平面布置生产的采掘面布置在矿区的东南侧,办公室(兼休息室)布置在矿区的西侧,采掘面与办公室距离超出400m。加工场及产品堆场位于矿区的中部偏北侧。矿区总平面布置图见图3-1。1#采掘面 N矿区道路破碎点装车点办公室(兼休息室)矿区道路矿区道路图3-1 总平面布置图3.2 总体布局评价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相关要求,对采石场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进行检查,检查的依据、内容、结果及结论见表3-1表3-1总体布局检查表序号检查依据卫生要求检查结果结论1GBZ1-20105.2.1.1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应明确功能分区,可分为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其工程用地应根据卫生要求,结合工业企业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场地自然条件,技术经济等合理布局。 项目功能分区明确,简单的分为非生产区、生产区。各生产装置、区域满足生产工艺和物料运输、流向的需要。符合2GBZ1-20105.2.1.3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原则应遵循:分期建设项目宜一次整体规划,使各单体建筑均在其功能区内有序合理,避免分期建设时破坏原功能分区;行政办公用房应设置在非生产区;生产车间及与生产有关的辅助用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内;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筑(部位)与环境质量较高要求的有较高洁净要求的建筑(部位)应有适当的间隔或分隔。 厂区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明确。办公用房设置在非生产区,采掘、破碎、筛分、装车布置在生产区内。符合3GBZ1-20105.2.1.4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 项目生产区布置在非生产区的东南部,非生产区布置在矿区的西侧边缘地带。符合4GBZ1-20106.1.4 工作场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或进风口的下风侧;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设施布置同一建筑物内时,使用或产生高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与其他工作场所隔离。 凿岩位于矿山上,自然通风良好。破碎、皮带运输系统设在矿区中部,利用自然通风散尘。无有毒物质生产。符合5GBZ1-20106.3.1.2 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应分开布置。 破碎车间、空压机安装点、生活办公区分开布置。符合6GBZ1-20106.3.1.4 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 石场运行中产生高噪声的破碎机、空压机分开布置。破碎机露天布置,并采取减震措施。空压机安装在独立区域。符合7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9号第12条 相邻的采石场开采范围之间最小距离应当大于300米。对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双方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指定专门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项目周围300米范围内无其他采石场。符合石场总体布局结合建设地点条件,在满足工艺布置合理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场地。石场生产区内未设置非生产用房。石场的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明确、生产区布局及物料流向合理,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第4章 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4.1 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调查4.1.1 生产工艺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进行开采,中深孔爆破,大块矿石采用液压锤破碎,机械装车,自卸汽车运输的台阶式采矿工艺。工艺流程简图见图4-1。大石破碎凿岩、爆破装 车破 碎筛分成品外运图4-1工艺流程简图4.1.2 设备布局石场主要生产工段为:凿岩、运输、破碎。各生产工段的主要设备的数量、规格型号及安装位置见表4-1。表4-1石场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名称型号及规格数量单位安装、使用位置备注1汽车自卸车10t3辆破碎场、采掘面良好2空压机6m3/min2套破碎场良好3空压机3.5m3/min2套破碎场良好4潜孔钻机ZQX-100K3台矿山良好5鄂式破碎机PEF-4006003台破碎场良好6反击式破碎机PE2504004台破碎场良好7铲运机ZL-504台破碎场良好8挖掘机220型4台采掘面良好9整体振动筛1200*50004台破碎场良好10输送带自制9条破碎场良好4.2 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评价按照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相关要求,对项目设备布局进行检查,检查的依据、内容、结果及结论见表4-2。表4-2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情况检查表序号检查依据卫生要求检查结果结论1GBZ1-20104.2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的设计应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艺、技术、材料;对于生产过程中尚不能完全消除的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毒物、生产性噪声以及高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应采取综合控制措施,使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防止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损害。项目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进行开采,中深孔爆破,大块矿石采用液压锤破碎,机械装车,自卸汽车外运的台阶式采矿工艺属于行业常用工艺,成熟可靠。符合2GBZ1-2010 6.1.1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害)或低毒(害)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参照GBZT194的规定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使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GBZ2.1要求;如预期劳动者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参考GBZT l95、GBT l8664的要求同时设计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石场生产过程设置有相应的防尘、防噪声的措施,并根据实际接触情况,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符合3GBZ1-20106.2.1.1应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原材料,工艺流程的设计宜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同时根据其具体条件采取必要的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消除高温职业危害。石场生产工艺自动化程度较高,破碎控制室设有风扇,但没有设置空调,不利于高温季节的降温。基本符合4GBZ1-20106.1.4工作场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或进风口的下风侧;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设施布置同一建筑物内时,使用或产生高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与其他工作场所隔离。石场设备露天布置,充分利用场地空旷、自然通风,进行降尘,同时采取皮带运输、设置自制简易水管喷淋装置、破碎控制室等措施。符合5GBZ1-20106.3.1.2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应分开布置。破碎站、空压机、办公室分开布置。符合6GB5083-19996.7.1凡工艺过程中能产生粉尘、有害气体和其他毒物的生产设备,应尽量采用自动加料,自动卸料和密闭装置,并必须设置吸收、净化、排放装置或能与净化、排放系统联接的借口,以保证工作场所和排放的有害物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规定。项目在破碎站设置了自制简易水管喷淋装置,皮带廊采用开放式,整个矿石运输过程自动化、机械化较高。符合7GB/T12801-20085.7.2(c)对振动、爆炸敏感的设备,应进行隔离或设置弊、防护栏、防护墙、减振设施等。破碎机设有减震设施。空压机独立设置在机房内。符合石场工艺过程主要采用机械化作业,辅以人工操作;采用的设备相对不够先进,导致粉尘和噪声的产生较大(较强);各产生粉尘、噪声的作业场所,有害与无害作业区适当隔离。石场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基本符合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相关要求。第5章 建筑卫生学5.1 建筑卫生学调查情况5.1.1 建筑结构石场的建筑主要分布在破碎场、生活区、办公区,具体建筑物结构及分布见表5-1。表5-1石场主要建筑结构及分布序号建筑物名称数量建筑物结构建筑物分布备注1空压机房1砖混破碎场南面半敞开式2材料库1砖混破碎场西北面3破碎机操作室1砖混破碎场4运输皮带廊9钢结构破碎场5配电室1砖混破碎场南面6办公室1砖混破碎场西北面边缘地带7休息室1砖混破碎场西北面办公室旁兼更衣室、存衣室8食堂1砖混9卫生间1砖混蹲位2男1女10浴室2砖混5.1.2 采暖与通风石场所在地为非采暖区,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不需要考虑防寒措施和采暖设计。矿区露天开采,设备露天布置,破碎生产区域以自然通风为主,破碎控制室设置有风扇,办公室、休息室、食堂均设置有风扇和空调。5.1.3 采光与照明石场生产区建筑为自然采光。石场为小型露天矿山,夜间不作业,生产用电负荷主要是潜孔钻机、空压机、破碎设备、胶带输送机、矿石筛分机、抽水泵及采场生活照明。矿区用电从矿区附近10KV电网线引入,经1台400KVA变压器变压后供各用电点使用,供电系统满足要求。输电线路采用矿用橡胶电缆,所有用电设备均采用接地保护。5.2 建筑卫生学评价建筑卫生学调查检测情况采用检查表法评价,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评价,结果见表5-2。表5-2 建筑卫生学检查表序号检查依据卫生要求检查结果结论1GBZ1-2010 5.3.1厂房建筑方位应能使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相邻两建筑物的间距一般不宜小于二者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破碎生产线露天布置,无高建筑物,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效果较好。符合2GBZ1-2010 6.2.2.1凡近十年每年最冷月平均气温8的月数3个月的地区应设集中采暖设施,2个月的地区应设局部采暖设施。当工作地点不固定,需要持续低温作业时,应在工作场所附近设置取暖室。石场所在地区为非采暖区,不设置取暖设施。符合3GBZ1-2010 6.5.4应根据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选用适宜的符合现行节能标准的灯具。石场夜间不作业,生活、道路照明采用了节能LED灯。符合第6章 职业病危害因素6.1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别6.1.1 生产工艺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石灰石粉尘、高温和氮氧化物。石灰石粉尘危害是该采石场开采作业中最大的危害之一。开采时,凿岩、爆破、破碎、装卸和运输过程都能产生大量的粉尘。石场中噪声主要来源于爆破声及挖掘机、装载机、空压机等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高温主要存在于石场的露天作业环境,炎热季节操作人员直接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氮氧化物主要存在于石灰岩爆破后一定区域的工作场所中、运输汽车排放的废气。6.1.2 生产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石场作业人员均在室外露天环境下作业,作业人员在炎热的夏季会接触到高温,对作业人员有一定的不良影响。6.1.3 劳动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石场的岗位作业人员采取站立或者半蹲等工作姿态,长时间的站立、半蹲作业可诱发腰部疾病、腿部静脉曲张等。长期从事相同的工作,由于工作内容相同,缺乏新意,容易感觉工作枯燥,造成倦怠、情绪不佳等不良心理影响。6.2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石场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见表6-1。表6-1石场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评价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接触工种接触人数接触时间(h/d)接触方式矿区开采与运输石灰石粉尘、噪声、高温凿岩工25呼吸道吸入、耳道传入、热辐射矿区开采与运输石灰石粉尘、噪声、高温、氮氧化物爆破工工作由外包爆破公司完成-呼吸道吸入、耳道传入、热辐射石灰石粉尘、噪声、高温挖掘机司机27呼吸道吸入、耳道传入、热辐射石灰石粉尘、噪声、高温矿车司机47呼吸道吸入、耳道传入、热辐射石灰石粉尘、噪声、高温铲车司机27呼吸道吸入、耳道传入、热辐射矿石破碎及皮带运输石灰石粉尘、噪声、高温破碎工37呼吸道吸入、耳道传入、热辐射6.3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的产生,取决于三个因素: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作用条件,三者同时存在方能引发职业危害(职业病、工伤、与工作有关疾病)。作用条件主要有:接触机会,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机会,如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但作业人员不在该环境中工作,亦即无接触机会,也就不会产生职业病危害;接触量,取决于职业病危害因素强度(浓度)与接触时间,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越高(强),接触时间越长,累积接触量越大,危害也随之增大。工作环境与劳动强度,工作环境不符合卫生标准、布局不合理、管理不善、缺乏卫生技术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等,都可增加劳动者接触危害因素的机会和接触水平。根据石场的工艺特点、卫生防护现状及文献资料,石场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有:其他尘肺、噪声聋、爆震聋、氮氧化合物中毒、中暑等。石场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见表6-2。#公司露天开采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报告书编号:#-XP-2015013表6-2石场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职业病危害因素传入途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职业禁忌证可导致的职业病应急救援措施粉尘呼吸道吸入粉尘可刺激眼睛、皮肤、呼吸道,使皮肤干燥、眼睛不适,吸入可有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引起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炎等,长期反复吸入可引起尘肺等。(1)活动性肺结核病(2)慢性阻塞性肺病(3)慢性间质性肺病(4)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矽肺、其他尘肺、电焊工尘肺噪声耳道传入噪声主要伤害耳朵感声器官(耳蜗),长期接触高强度的噪声可造成耳聋;还可以引起头痛、头晕、烦燥、失眠、多梦、易疲倦、注意力减退、抑郁、血压升高等。还可能出现显着的平衡失调,引起眩晕。(1)除噪声外各种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Hz、1000Hz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 dB);(2)任一耳传导性耳聋,平均语频听力损失41 dB;(3)噪声敏感者(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纯音听力检查各频率听力损失均25 dB,但噪声作业1年之内,高频段3000Hz、4000Hz、6000Hz中任一耳,任一频率听闻65 dB)职业性噪声聋高温热辐射长期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主要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会导致中暑或一些并发症,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1)未控制的高血压;(2)慢性肾炎;(3)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未控制的糖尿病;(5)全身瘢痕面积20%以上(工伤标准的八级);(6)癫痫。中暑中暑先兆和轻症中暑:迅速脱离高温现场,移阴凉处,饮含盐饮料及对症处理;重症中暑:迅速予以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及时送医院救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等。氮氧化物呼吸道吸入属高毒类。主要作用于深呼吸道,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使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肺水肿。毒物吸收在血中逐步转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前者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管扩张等,出现紫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及中枢神经损害。(1)支气管哮喘;(2)慢性间质性肺病氮氧化物中毒迅速、安全脱离现场,保暖、静卧休息,保持呼吸畅通,避免活动,立即吸氧,并给予对症治疗。及时送医院救治。第 23 页 共 99 页#有限公司#露天开采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报告书编号:#-XP-20150136.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6.4.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6.4.1.1 检测项目通过对生产工艺及工作现场进行调查分析,根据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性质状态、危害大小、工人的实际接触情况,国家是否制定有职业接触现状以及现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确定检测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石灰石粉尘、噪声。因爆破人员远离爆破区,爆破时产生的氮氧化物及噪声危害不会影响到爆破人员;挖掘机、装载机、矿车等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尾气(有氮氧化物产生)能够较快稀释扩散到空气中,其对在密闭的驾驶室操作的驾驶人员的影响也较小;员工基本在有遮阳的地方操作,且破碎生产线无高温产生的设备,故氮氧化物、高温不列入检测项目。6.4.1.2检测依据及检测要求在正常生产状态和环境下,化学有害因素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进行采样。使用的采样仪器和空气收集器的性能和规格符合GB/T17061的规定,采样时同步进行温度、气压等气象条件测定;物理因素的检测按相应标准进行。各检测项目均在正常生产状况和工作环境下进行检测。具体检测依据及方法见表6-3。表6-3检测依据、方法及使用仪器分析一览表项目检测依据、方法及使用仪器游离二氧化硅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4-2007)检测方法:焦磷酸法仪器及编号:采样仪器:扫集新鲜沉降尘检测仪器:AUW120D分析天平:SB109;SX4-10箱式电阻炉:SB097定点总粉尘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检测方法:称重法仪器及编号:采样仪器:FCC-25防爆型粉尘采样器:SB042、SB043、SB044检测仪器:AUW120D分析天平:SB109个体总粉尘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检测方法:称重法仪器及编号:采样仪器:GFC-5B个体粉尘采样器:SB062、SB063、SB064、SB065、SB066检测仪器:AUW120D分析天平:SB109个体呼吸性粉尘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07)检测方法:称重法仪器及编号:采样仪器:QCD-5个体粉尘采样器:SB057、SB058、SB059、SB060、SB061检测仪器:AUW120D分析天平:SB109定点噪声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噪声(GBZ/T 189.8-2007)检测方法:仪器直读法仪器及编号:检测仪器:HS6298B噪声频谱分析仪:SB075个体噪声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噪声(GBZ/T 189.8-2007)检测方法:仪器直读法仪器及编号:检测仪器:FS5628B个人声暴露计:SB070、SB071、SB072、SB0736.4.1.3 检测时间2015年05月16日2015年05月18日,#有限公司对石场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6.4.1.4 检测点的设置化学有害因素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的要求进行采样点的选择,采样点的选择遵循以下四大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施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检测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采样过程中,采样点设在工作地点下风向,应尽量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噪声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在工人作业的地点选择工作时耳部高度测定。6.4.1.5 检测频率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的相关要求进行。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毒物的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最高接触浓度的检测采用定点短时间采样,在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岗位,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毒物浓度最高的工作时段,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化学毒物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检测则根据工时调查,利用每日短时间接触浓度,计算其接触化学毒物的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噪声强度的测定,选择定点噪声检测点,每个检测点每日测定2次,连续3天。采样结束后,采样记录由记录人和校核人分别签名后,交由厂方陪同人员签字。6.4.1.6 检测结果石场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见表6-4表6-10。(1)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表6-4粉尘中游离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苏海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招聘高级管理人员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福建福州长乐机场海关驾驶员招聘1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辽宁沈阳市政府国资委市属国有企业外部董事人才库拟入库人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版的铝合金窗户安装合同书
- 2025北方工业大学社区卫生服务站招聘1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55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四川省内江市五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英语 含答案
- 酒厂包装考试题库及答案
- 高级电工调试考试题库及答案
- 餐饮考试题库及答案搜索
- 规范书写汉字(实用硬笔)课件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2章-货币课件
- 管理核心五任务版权课程课件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讲述课件
- 七年级数学学习·探究·诊断上册
- 实验室内质控记录表格完整
- 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 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PPT课件(PPT 30页)
- 10kV架空线路设计PPT课件(PPT 69页)
- Q∕GDW 12174-2021 智能量测开关技术规范
- 幼儿园绘本:《小宣传员》 红色故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