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镇镇区生活污水主干系统、青同路污水管及路面黑化市政及配套工程勘察报告.doc_第1页
青龙镇镇区生活污水主干系统、青同路污水管及路面黑化市政及配套工程勘察报告.doc_第2页
青龙镇镇区生活污水主干系统、青同路污水管及路面黑化市政及配套工程勘察报告.doc_第3页
青龙镇镇区生活污水主干系统、青同路污水管及路面黑化市政及配套工程勘察报告.doc_第4页
青龙镇镇区生活污水主干系统、青同路污水管及路面黑化市政及配套工程勘察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蜀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Chongqing Shutong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Ltd 青龙镇镇区生活污水主干系统、青同路污水管及路面黑化市政及配套工程勘察报告 目录1 前言31.1 工程概况31.2 勘察目的与任务31.2.1 勘察目的31.2.2 勘察任务31.3 勘察技术标准41.3.1 勘察执行的主要规范规程及标准41.3.2 主要参考文献41.4 勘察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41.4.1 勘察工作布置原则41.4.2 勘察方法41.4.3 完成工作量51.5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62 工程地质条件72.1 区域地质构造72.2 地理位置及交通82.3 地形地貌82.4 气象水文82.4.1 气象82.4.2 水文92.5 地层结构92.6 地下水102.7 不良地质作用102.8人类工程活动103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113.1 岩土物理力学特征113.1.1 原位测试113.1.2 颗粒分析113.1.3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室内试验123.2 水和土腐蚀性143.2.1 水的腐蚀性评价143.2.2 土的腐蚀性评价143.3 岩土参数设计建议值153.3.1 土石分级153.3.2 管沟开挖坡度值153.4 地震效应分析与评价153.4.1场地类别153.4.2 特征周期值163.4.3 液化判别163.5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174 管道线路地基方案分析评价184.1 管道地基选择184.2施工注意事项184.3 施工条件195 结论与建议205.1 结论205.2 建议20附图平面图、剖面图图例管道线路平面图(共6页)管道线路剖面图(共6页)1 前言1.1 工程概况青龙镇镇区生活污水主干系统、青同路污水管及路面黑化市政及配套工程位于眉山市彭山区青龙镇,受青龙镇人民政府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本次工程勘察任务。本次污水管网线路位于青龙镇集镇区,主要修建上西横街、交通横街、望江路、交通街、青同路这5条街道。其中青同路既要修建污水管,又要改造路面。拟建管道全长(平距)1383.14m。排污管径为DN400DN600,材质为混泥土构造。详见下表。表1-1 管网街道一览表管道长度(m)路宽(m)走向上西横街326.809.3-9.9南东105交通横街454.023.9-5.8南西187望江路159.826.7南东101交通街280.647.0南东97青同路161.852.7-5.6南东东98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3.0.1节规定,拟建管道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地形地貌简单,地质环境完整,场地等级为三级;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2 勘察目的与任务1.2.1 勘察目的通过搜集资料、钻探与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对拟建管道的岩土工程条件作出评价;为管道线路的设计、施工提供所需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1.2.2 勘察任务1、查明管道沿线的地貌类型、地层结构和地下水埋藏条件等。2、查明管道工程埋深及其影响范围内的地层,各层岩土的类别及物理力学性质; 3、对勘察区环境水、岩土对管道的腐蚀性进行评价;4、提出对管道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方案的建议;5、分析评价场地地震效应,对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提供地震动参数,进行地震液化判别;6、提出管道铺设方案及施工注意事项建议。1.3 勘察技术标准1.3.1 勘察执行的主要规范规程及标准1、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3、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2012);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5、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 50269-97);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8、动力触探技术规定(JBJ1897);9、岩土工程勘察制图标准(SY/T 0051-2003)。1.3.2 主要参考文献1、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2、水文地质手册;1.4 勘察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1.4.1 勘察工作布置原则按照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8.4.2条,根据设计方提供的管道布设平面图,本次勘察在管道路线上布置22个勘探点,勘探点孔距67.59-93.54m,勘探点深度6.87.5m。1.4.2 勘察方法为详细查明管道铺设路线的岩土工程特性,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和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中的相关规定,本勘察采取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钻探、岩土测试等综合勘察手段。(1)工程测量根据该管道工程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在图上量出勘探点坐标后,采用南方全站仪NTS362R放样,并测量勘探点孔口位置和高程。技术人员对勘探点位置现场核实,对钻机无法到位的钻孔,孔位挪动尽量控制在0.5m内,并对挪动后的孔位进行孔口坐标、高程再实测。(2)工程地质测绘本次测绘主要内容为1:1000比例尺路线工程地质调查及测绘。采用线路穿梭法和追踪法进行路线的面状控制和地质现象的追踪,测绘范围为管道轴线两侧50m,以查明管线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作用。(3)工程地质钻探采用SH-30进行钻孔取芯观察描述、岩性定名及确定层面埋深。施工同时按要求及时编录与整理钻孔原始资料和综合成果资料。(4)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为判别粉质黏土、粉土和细砂的承载力等进行原位标准贯入试验。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为评价勘察区内卵石层承载力,对卵石进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5)室内试验本次勘察采取土样22件、水样2件,土工试验及水质分析试验由四川省兴冶岩土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完成。1.4.3 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的外业工作于2015年9月23日开始,于2015年10月9日结束。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统计详见表1-6。表1-4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工作项目单位工作量备注工程测量控制点个2纵断面图(1:1000)km1.38测放钻孔孔22工程地质钻探m155.8原位测试标贯次21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m/孔67.5/22水位观测次22取样土样件22水样件2室内试验土样常规分析件22腐蚀性件2水样水质简分析件21.5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本次勘察严格按照勘察大纲和现行规程、规范开展工作。采用了钻探、动力触探、简易水文观测、室内试验等多种勘察手段和方法,完成的实物工作量满足规程、规范要求,达到了详细勘察的目的,可作为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的依据。2 工程地质条件2.1 区域地质构造拟建场地场地在大地构造造上属新华夏系熊坡盐井沟雁形构造带彭(山)眉(山)大向斜。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紫红色、棕红色砂质泥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岩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46,产状平缓。晚第三纪前,喜山运动一幕,本区隆升,经历漫长的剥蚀阶段;晚第三纪以后,大规模喜山运动二幕发生,造成本区凹陷;之后呈缓慢的间歇性上升、下降接受第四系沉积。但上升和下降的幅度逐渐减小,其显著特征是岷江河谷地质结构呈内迭式,沉积物从老到新厚度由大到小,河床相对升降速率0.1mm/年,表明中更新世以来,新构造运动活动十分微弱,且具有阶段性。区内无深大断裂和活动断裂通过。2.1 区域地质图2.2 地理位置及交通青龙镇位于眉山市彭山区北部,彭山与成都新津县交界处,西边接公义镇,东边紧挨岷江。国道103线从镇中心通过,距彭山县城12.05公里,距新津县城13.34公里,拟建各街道与主干道路相通,交通条件好。场地位置2.2 交通示意图2.3 地形地貌青龙镇地貌单元属岷江河谷级阶地。沿岷江河道西侧呈条带状分布,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砂卵石和黏性土类组成。阶面平坦,微向河床倾斜。2.4 气象水文2.4.1 气象青龙镇属于平坝丘陵区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四季分明,雨势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少霜雪;日照少。1、气温:由于受地形、地势影响,年平均气温呈东高西低趋势。最热月为7、8月份,平均气温17.2,极端最高气温38.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26.8,极端最低气温-3.5。全年无霜期318天。 2、降水:雨量丰沛,降雨量的时空分布不均匀。降雨量随地域的不同而呈东北向西南递增,年均降雨量1200mm。59月为降雨集中时段,其降雨量占年总降雨量的85%左右。3、日照:年日照时数1193.8小时,为可照时数的2428%,比同纬度的地方偏少,属全国低日照区域之一。 表2-1 勘察区主要气象要素统计表气象要素单位地名彭山区青龙镇平均气压KPa0.95气温年平均15.7极端最高35.8极端最低-3.5年平均降水量mm960年最少降水量mm581.4年最多降水量mm1326.3日照时数h1026.6雷暴日数d35.1最大积雪深度cm0.7无霜期d3182.4.2 水文青龙镇属岷江水系,境内河流呈树枝状分布,主要有一江。岷江:境内长度约10km,宽500650m,水域面积23km2,境内水资源丰富。场地位于岷江I级阶地上,阶地地层具二元结构。上部以粉质黏土、粉土为主,为相对隔水层;下部由卵石组成,为主要含水层;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灌口组粉砂质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含水层厚6m10m,水量中等丰富。地下径流较强,总体由北向南径流,水力坡度1.1左右。2.5 地层结构根据本次工程地质测绘以及勘探结果,勘察区内岩土可分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和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现场勘探揭露,并结合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层岩性自上而下描述如下:杂填土(Q4ml):杂色,稍湿,以原有道路结构层及回填卵石为主,含少量粉质黏土。厚度约0.81.2m;回填年限约10年,分布于整个场地,该层于城镇道路和居民楼修建时回填成。粉质黏土(Q4 al+pl): 灰褐色,可塑,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标贯击数5.05.5击之间,厚度0.92.1m,分布于整个场地。粉土(Q4 al+pl):褐色,湿,稍密,以粉粒为主,含少量粘粒,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中等,标贯击数3.03.5击之间,厚度0.92.3m,分布于整个场地。细砂(Q4 al+pl):青灰色,饱和,松散,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片,标贯击数3.0击,厚度0.61.3m,该层分布于交通横街、交通街和望江路。卵石(Q4al+pl):杂色,饱和,卵石成份以花岗岩为主,次为石英砂岩和石英岩,磨圆度较好,呈圆形次圆形,分选性较好。一般粒径2080mm,个别达100mm以上,卵石含量80%,颗粒级配较好,充填物为中粗砂。局部含漂石,卵石呈中微风化状。根据超重型N120动力触探测试成果,按规范GB50021-2001第3.3.8条和规范GB50007-2011附录B的规定,将本场地揭露的卵石层按密实度划分稍密、中密两个亚层。1稍密卵石层:卵石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卵石含量5560%。呈层状状分布于中密卵石层上部,层厚1.02.2m。N120平均值为5.2击/10。2中密卵石层:卵石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卵石含量6070%。呈层状分布于密实层上部,层厚0.603.0m。N120平均值为8.0击/10。2.6 地下水场区地下水主要以分布于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为主。第四系粉质黏土层的渗透系数较小,而卵石层充填物主要为砂,故透水性较强,富水性较好,但水位埋深大,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流径补给,补给充足。本次勘察期为平水期,钻孔揭示地下水埋深2.14.0m,相对假设高程439.49439.68。根据当地水文资料,地下水丰、枯水期年变化幅度为1.002.00m。根据彭山地区经验,建议卵石层的渗透系数为23m/d。 2.7 不良地质作用勘察区两侧范围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构造裂缝和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2.8人类工程活动管道线路两侧,人类工程活动频繁。沿途两侧为街道和多层建筑(2F-4F)。3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3.1 岩土物理力学特征3.1.1 原位测试1、标准贯入(N)本次勘察对粉质黏土、粉土和细砂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测试结果见表3-1。表3-1 标准贯入成果统计表指 标土 名频数击数(范围值)(击)平均值(击)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标准值(击)承载力标准值fk(kPa)粉质黏土95.0-5.55.30.1850.0240.9855.2120粉土83.0-3.53.20.2360.0730.953.080细砂63.0-3.43.10.2580.0840.932.975注:变异系数= f/m ;统计修正系数s=1- ; 修正值f=s2、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本次勘察对卵石层进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N120)。测试结果见表3-1-2。表3-3 超重型(N120)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指 标土 名频数区间值平均值(击)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标准值(击)承载力标准值fk(kPa)稍密卵石3482.4-6.85.20.6720.8030.9274.8320中密卵石3226.1-9.68.00.780.0910.9147.3550备注: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进行统计,通过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查表求得承载力标准值。3.1.2 颗粒分析本次勘察在钻孔ZK01、ZK04中取粉土样2件,在ZK06、ZK11中取细砂2件,颗粒分析统计见表3-3、3-4。表3-3 粉土颗粒分析统计表孔号取样深度(m)颗 粒 组 成 百 分 比 (%)备注砂粉 粒粘 粒粒径大小d(mm)20.50.50.250.250.0750.0750.050.050.010.010.0050.005ZK013.5-3.74.0 7.320.635.815.1 17.2 ZK043.2-3.42.7 5.0 7.326.428.0 15.315.3表3-4 细砂颗粒分析统计表孔号取样深度(m)颗 粒 组 成 百 分 比 (%)备注砂粉 粒粘 粒粒径大小d(mm)20.50.50.250.250.0750.0750.050.050.010.010.0050.005ZK063.3-3.515.5 25.8 45.8 12.9 ZK113.1-3.311.8 23.0 55.6 9.6 3.1.3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室内试验本次勘察取粉质黏土和粉土各8件进行物理学指标试验,统计结果见表3-5、3-6。第 12 页 共21 页 表3-5 粉质黏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含水率湿密度孔隙比饱和度土粒比重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快剪试验固结试验凝聚力内摩擦角压缩模量压缩系数eSrGsLpIpILCEsav%g/cm3%kPa(o)MPaMPa-1频数8888888888888最大值24.002.0142.0092.02.7332.119.913.00.3832.517.57.190.29最小值21.801.9640.0089.02.7230.418.210.50.2825.115.05.860.23平均值22.941.9840.8090.802.7231.0019.0811.920.3229.1016.266.560.26标准差0.810.020.750.980.000.620.550.910.042.450.990.500.02变异系数0.0350.0080.0180.0110.0020.0200.0290.0760.1110.0840.0610.0750.085修正系数0.940.96标准值27.415.6表3-6 粉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含水率湿密度孔隙比饱和度土粒比重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快剪试验固结试验凝聚力内摩擦角压缩模量压缩系数eSrGsLpIpILCEsav%g/cm3%kPa(o)MPaMPa-1频数8888888888888最大值25.501.750.9771.02.7130.121.29.80.5514.521.15.170.49最小值23.801.720.9070.02.6928.620.17.80.329.514.54.060.37平均值24.521.740.9470.802.7029.3620.648.720.4411.6018.044.570.43标准差0.630.010.020.400.010.610.450.700.091.932.400.370.04变异系数0.0260.0070.0260.0060.0030.0210.0220.0810.2080.1660.1330.0820.092修正系数0.890.91标准值10.316.43.2 水和土腐蚀性3.2.1 水的腐蚀性评价在勘察区采集地表水2件做水质简分析。依据成果分析,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修订)的有关规定进行判定,详见表3-7。表3-7 地表水腐蚀性评价结果表项 目实测值评价标准腐蚀等级结论备注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按环境类 型SO42-(mg/L)134.5-141.0300微微环境类型类Mg2+(mg/L)15.07-24.312000微NH4+ (mg/L)500微总矿化度(mg/L)357.6-376.220000微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按地层渗透性pH值7.18-7.246.5微微强透水层侵蚀性CO2(mg/L)0.0015微微HCO3-(mmol/L)2.5-3.001.0微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按C1-含量C1-(mg/L)25.52-29.07100微微干湿交替试验结果表明: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3.2.2 土的腐蚀性评价1、土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取粉质黏土和粉土2件,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并按环境类别类进行判定,判定结果见表3-8。表3-8 土的腐蚀性评价结果表建筑材料评价条件腐蚀介质范围值评价标准腐蚀等级结论备注混凝土结土按环境类 型SO42-(mg/kg)134.0-138.5 450微微环境类型为类450-2250弱2250-4500中 4500强Mg2+(mg/kg)29.35-44.93 3000微微3000-4500弱4500-6000中 6000强按地层渗透性pH值7.50-7.57 5微微弱透水层5.0-4.5弱4-3.5中3.5强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AC1- (mg/kg)71.77-81.62 400微微/400-750弱750-75000中 75000强据上述两表试验结果表明:土对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3.3 岩土参数设计建议值3.3.1 管沟开挖坡度值管道沿线开挖5m内的边坡建议坡度值(高宽比)可按以下值考虑:表3-9 开挖各地层坡度建议值岩土层高宽比(H5m)粉质黏土1:1.001:1.25粉土和细砂1:1.251:1.5稍密卵石1:0.751:1.00中密卵石1:0.501:0.75临时弃土堆放距管沟开挖边缘应有一定距离,建议距管沟边缘距离至少不小于管沟深度,以免引起沟壁垮塌。3.4 地震效应分析与评价3.4.1场地类别(1)土的类型场地分布有素填土、粉质黏土、粉土、细砂和卵石。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素填土为软弱土,粉质黏土、粉土和细砂为中软土,稍密中密卵石为中硬土。(2)土层等效剪切波速根据钻孔资料,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1条及地区经验,选择ZK07、ZK12钻孔计算土层等效剪切波速。见表3-10。表3-10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估算表孔号层位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di(m)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层的剪切波速vsi(m/s)(实测或估算)ti=di/vsi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t(s)计算深度d0(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的较小值)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d0/t(m/s)(d0)ZK07素填土0.8800.01粉质黏土0.91700.0052941粉土1.52000.0075细砂0.62000.003稍密卵石1.83500.0051429中密卵石3.43000.01133330.04227030.0422703012283.88721ZK12素填土0.8800.01粉质黏土0.81700.0047059粉土1.12000.0055细砂1.12000.0055稍密卵石1.53500.0042857中密卵石3.43000.01133330.04132490.0413249312290.381624、场地类别由表3-4可得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283.91-290.38m/s,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1.6,可判定场地类别为类。3.4.2 特征周期值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确定,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45s。3.4.3 液化判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P的相关规定,场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对饱和粉土和砂土进行液化判别。据土工试验报告,粉土中粘粒含量平均值不小于10%,因此,粉土可判为不液化土。拟建场地地面下存在饱和细砂,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3节,应进行液化判别。孔号土名液 化 判 别液化指数计算和液化等级划分测点深ds(m)水位埋深dw(m)粘粒含量c(%)基准值No(击)实测击数N(击)临界击数Ncr(击)液化否层厚di(m)权函数值Wi(m-1)液化指数IlE液化等级ZK12细砂3.650.73.073.011.74 是1.1108.19 中等ZK15细砂3.751.73.03.010.94 是0.6104.35 轻微ZK17细砂3.451.73.03.010.47 是1.1107.85 中等1、 液化判别:,当NNcr时液化;GB500112010(4.3.1-1);2、 液化指数计算:IlE=,当0IlE6时轻微液化;当6IlE18时中等液化;当18IlE时严重液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3.5)。3、 dw:计算时按近年最高水位考虑取441.2m。表3-12 饱和细砂液化判别及液化等级划分表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35可判断该场地20m深度以内的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液化。综上所述,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3.5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彭山青龙镇位处扬子准地台四川台拗川西凹陷成都断凹西南部眉山普兴凹陷内,构造以褶皱为主。地貌单元属岷江河谷级阶地。岷江河道两侧呈条带状分布,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砂卵石和粘性土类组成,阶面平坦,微向河床倾斜。场地地势较平缓,且附近亦无断层、断裂带通过,为稳定区。场地中细砂层为中等液化土,抗震地段为不利地段,经适当的抗液化处理后,基本适宜管道建设。4 管道线路地基方案分析评价4.1 管道地基选择根据钻探揭露,拟建线路地层为素填土、粉质黏土、粉土、细砂和卵石。各土层力学性能评价如下:素填土:结构松散,物理力学性质差,层厚薄,埋深浅,不能作为管道线路的布设层。粉质黏土:分布均匀,层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土石等级,可作为管道基础持力层。粉土和细砂:分布均匀,层厚薄,处于地下水以下,饱和状,不宜直接作为管道线路的布设层。卵石:层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土石等级,可作为管道基础持力层。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特点,建议采取大开挖敷设方式铺设污水管道,选用粉质黏土层作为管道持力层,但应对下部粉土和细砂层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以满足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4.2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时应注意查明线路地下设施的埋置情况。大概情况见表4-1。街道名称道路北侧道路南侧备注上西横街距路边0.5m有入户天然气管路边有移动检查井,深0.8m路边有一条自来水管(封闭)距路边1.3m有污水检查井街牌号16号处有一条污水暗沟横穿公路,宽1.3m,深0.8m。交通横街路边有入户天然气管距路边1.2m有污水管,埋深0.6m路边有移动检查井,深0.8m路边有入户天然气管距路边1.5m有污水暗沟,宽1m,深0.7m与交通街交叉处有雨水井,深1.3m望江路距路边1m处有暗沟有移动检查井,深0.5m与103线交接处有污水暗沟,深0.7m交通街路边有入户天然气管有污水暗沟,距路边1.7m路边有入户天然气管有污水暗沟,距路边2.0m青同路路边0.5m有入户天然气管有给水管道和检查井有污水管道和检查井,深1.2m路边到路中间1.5m有污水管2、采用天然地基以粉质黏土为基础持力层时,基础施工中应注意基础验槽工作,在雨季施工时应采取截、排水措施并对基槽及时封闭,以免雨水浸泡导致承载力降低。3、基槽开挖时,应采取合理的放坡或支护措施,保持侧壁稳定,注意施工安全。4、由于场地内存在的松散土层孔隙潜水,而粉质黏土富含亲水矿物,该层受水影响明显,因此基坑开挖时,应对坑内地下水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如孔内明排等),并严禁基底土质受水浸泡和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