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表达调控》doc版.doc_第1页
《基因表达调控》doc版.doc_第2页
《基因表达调控》doc版.doc_第3页
《基因表达调控》doc版.doc_第4页
《基因表达调控》doc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肇芁螃羃腿蒆虿羂芁艿薅羂羁蒅蒁肁肃芇蝿肀膆蒃蚅聿芈芆薁肈肈蒁薇蚅膀莄蒃蚄节蕿螂蚃羂莂蚈蚂肄薈薄蚁膆莀蒀螀艿膃螈蝿羈荿蚄蝿膁膂蚀螈芃蒇薆螇羃芀蒂螆肅蒅螁螅膇芈蚇螄芀蒄薃袃罿芆葿袃肂蒂莅袂芄芅螃袁羄薀虿袀肆莃薅衿膈蕿蒁袈芀莁螀羇羀膄蚆羇肂莀薂羆膅膂蒈羅袄莈蒄羄肇芁螃羃腿蒆虿羂芁艿薅羂羁蒅蒁肁肃芇蝿肀膆蒃蚅聿芈芆薁肈肈蒁薇蚅膀莄蒃蚄节蕿螂蚃羂莂蚈蚂肄薈薄蚁膆莀蒀螀艿膃螈蝿羈荿蚄蝿膁膂蚀螈芃蒇薆螇羃芀蒂螆肅蒅螁螅膇芈蚇螄芀蒄薃袃罿芆葿袃肂蒂莅袂芄芅螃袁羄薀虿袀肆莃薅衿膈蕿蒁袈芀莁螀羇羀膄蚆羇肂莀薂羆膅膂蒈羅袄莈蒄羄肇芁螃羃腿蒆虿羂芁艿薅羂羁蒅蒁肁肃芇蝿肀膆蒃蚅聿芈芆薁肈肈蒁薇蚅膀莄蒃蚄节蕿螂蚃羂莂蚈蚂肄薈薄蚁膆莀蒀螀艿膃螈蝿羈荿蚄蝿膁膂蚀螈芃蒇薆螇羃芀蒂螆肅蒅螁螅膇芈蚇螄芀蒄薃袃罿芆葿袃肂蒂莅袂芄芅螃袁羄薀虿袀肆莃薅衿膈蕿蒁袈芀莁螀羇羀膄蚆羇肂莀薂羆膅膂蒈羅袄莈蒄羄肇芁螃羃腿蒆虿羂芁艿薅羂羁蒅蒁肁肃芇蝿肀膆蒃蚅聿芈芆薁肈肈蒁薇蚅膀莄蒃蚄节蕿螂蚃羂莂蚈蚂肄薈薄蚁膆莀蒀螀艿膃螈蝿羈荿蚄蝿膁膂蚀螈芃 第十六章基因表达调控一、选择题(一)A型题1. 真核基因调控中最重要的环节是()A. 基因重排B. 基因转录C. DNA的甲基化与去甲基化D. mRNA的衰减E. 翻译速度2. 大肠杆菌转录启动子-10区的核苷酸序列称为()A. TATA盒B. CAAT盒C. 增强子D. 调节子E. Pribnow盒3. 阻遏蛋白结合于乳糖操纵子的()A. O序列B. I基因C. Y基因D. P序列E. Z序列4. 大多数基因表达调控基本环节是发生在()A. 转录水平B. 复制水平C. 翻译水平D. 翻译后水平E. 转录起始5. 乳糖操纵子中的I基因编码产物是()A. 一种阻遏蛋白B. 一种激活蛋白C. 半乳糖苷酶D. 硫代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E. 渗透酶6. 顺式作用元件是指()A. 非编码序列B. TATA盒C. CAAT盒D. 具有调节功能的DNA序列E. 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7. 别乳糖对乳糖操纵子的作用是()A. 作为阻遏物结合于操纵基因B. 作为辅阻遏物结合于阻遏物C. 使阻遏物变构而不能结合DNAD. 抑制阻遏基因的转录E. 使RNA聚合酶变构而活化8. 有关操纵子学说的正确论述是()A. 操纵子调控系统是真核生物基因调控的主要方式B. 操纵子调控系统是原核生物基因调控的主要方式C. 操纵子调控系统由结构基因、启动子和操纵基因组成D. 诱导物与操纵基因结合启动转录E. 诱导物与启动子结合而启动转录9. 有关阻遏物的正确论述是()A. 是代谢的终产物B. 是阻遏基因的产物C. 与启动子结合而抑制转录D. 与RNA聚合酶结合而抑制转录E. 抑制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10. 对乳糖操纵子的错误论述是()A. 是第一个发现的操纵子B. 由三个结构基因及其上游的启动基因和操纵基因组成C. 调控因子有阻遏蛋白、cAMP和诱导物等D. 诱导物是半乳糖E. 诱导物是别乳糖11. 属于反式作用因子的是()A. 启动子B. 增强子C. 终止子D. RNA聚合酶E. 转录因子12. 识别启动子TATA盒的转录因子是()A. TFDB. TFBC. TFAD. TFEE. TFF13. 促进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的转录因子是()A. TFAB. TFBC. TFDD. TFEE. TFF14. 基因表达中的诱导现象是指()A. 阻遏物的生成B. 细菌利用葡萄糖作碳源C. 细菌不用乳糖作碳源D. 由底物的存在引起酶的合成E. 低等生物可以无限制地利用营养物15. 乳糖操纵子上Z、Y、A基因产物是()A. 脱氢酶、黄素酶、CoQB. -半乳糖苷酶、渗透酶、硫代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C. 乳糖还原酶、乳糖合成酶、别构酶D. 葡萄糖-6-磷酸酶、变位酶、醛缩酶E. 乳糖酶、乳糖磷酸化酶、激酶16. RNA聚合酶结合于操纵子的()A. 结构基因起始区B. 阻遏物基因C. 诱导物D. 阻遏物E. 启动子17. 诱导乳糖操纵子转录的物质是()A. 果糖B. 葡萄糖C. 阿拉伯糖D. 别乳糖E. AMP18. cAMP对转录的调控作用是通过()A. cAMP转变为CAPB. CAP转变为cAMPC. 形成cAMP-CAP复合物D. 葡萄糖分解活跃,使cAMP增加,促进乳糖利用来扩充能源E. cAMP是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与转录无关19. 原核生物与DNA结合并阻止转录进行的蛋白质称为()A. 正调控蛋白B. 阻遏物C. 诱导物D. 反式作用因子E. 分解代谢基因激活蛋白20. 增强子()A. 是特异性高的转录调控因子B. 是真核生物细胞内的组蛋白C. 原核生物的启动子在真核生物中就称为增强子D. 是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的DNA序列E. 是在结构基因的5-端的DNA序列21. 下列哪些不是操纵子的组成部分()A. 阻遏物B. 启动子C. 操纵基因D. 结构基因E. Pribnow盒22. 转录前起始复合物是指()A. RNA聚合酶与TATAAT序列结合B. RNA聚合酶与TATA序列结合C. 各种转录因子与DNA模板、RNA聚合酶结合D. 因子与RNA聚合酶结合E. 阻遏物变构后脱离操纵基因复合物(二)B型题A. TATA盒B. 增强子结合蛋白质C. 操纵子D. 酪氨酸蛋白激酶E. RNA聚合酶23. 属于反式作用因子的是()24. 属于顺式作用元件的是()25. 可能是癌基因表达产物的是()A. TATA盒B. 增强子结合蛋白质C. 操纵子D. 酪氨酸蛋白激酶E. RNA聚合酶26. 属于一个转录单位的是()27. 能够启动mRNA转录的酶是()A. 辅阻遏蛋白B. TFBC. CAPD. 别乳糖E. 结构基因28. 参与可阻遏的负调控与操纵基因结合的成分是()29. 参与操纵子正调控的蛋白质因子是()30. 属于基本转录因子的是()A. 辅阻遏蛋白B. TFBC. CAPD. 别乳糖E. 结构基因31. 可以诱导操纵子表达上升的是()32. 含有可转录的编码序列的是()(三)D型题33. 直接参与乳糖操纵子调控的有()A. I基因编码蛋白B. Z基因编码蛋白C. Y基因编码蛋白D. CAPE. 别乳糖34. 反式作用因子是()A. 转录调节蛋白质B. 转录调节因子C. 包括RNA聚合酶D. 包括DNA聚合酶E. 包括DNA酶35. 参与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因子有()A. 转录激活因子B. 特异转录因子C. 激活蛋白D. 基本转录因子E. 阻遏蛋白36. 下列哪些是操纵子的组成部分()A. 阻遏物B. 启动基因C. 反式作用因子D. 结构基因E. 沉默子37. 属于顺式作用元件的是()A. 转录因子B. 结构基因C. 增强子D. 启动子E. 转录因子38. 属于反式作用因子的是()A. 特异转录因子B. 增强子C. 终止子D. 基本转录因子E. RNA聚合酶39. 关于启动子的正确叙述是()A. 是mRNA开始被翻译的序列B. 位于转录起始点和翻译起始点上游C. 开始结合RNA聚合酶的DNA序列D. 阻遏蛋白结合DNA的部位E. 产生阻遏物的基因40. 别乳糖对乳糖操纵子的作用是()A. 作为辅阻遏物与阻遏物结合B. 作为阻遏物与操纵区结合C. 使阻遏物变构而失去结合DNA的能力D. 结合该操纵子结构基因E. 作为诱导物41. 增强子()A. 是特异性高的转录调控因子B. 是真核生物细胞内的组蛋白C. 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D. 是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的DNA序列E. 位于结构基因的5-端42. 关于管家基因表达描述较为正确的是()A. 在生物个体的所有细胞中表达B. 在生物个体全生命过程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C. 在生物个体全生命过程的部分细胞中持续表达D. 在生命的全过程中是必需的或不可缺少的E. 在特定环境下的生物个体全生命过程的部分细胞中持续表达(四)X型题43. 以下关于cAMP对原核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葡萄糖与乳糖并存时,细菌优先利用乳糖B. cAMP-CAP复合物结合于启动子上游C. 葡萄糖充足时,cAMP水平不高D. cAMP可与CAP结合成复合物E. 葡萄糖和乳糖并存时,细菌优先利用葡萄糖44. 增强子()A. 作用无方向性B. 只在个别真核生物中存在,无普遍性C. 是顺式作用元件D. 决定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E. 无论在基因的上游或下游都对基因转录有增强作用45. 反式作用因子()A. 是调节基因转录的一类蛋白质因子B. 转录因子是反式作用因子C. 增强子结合蛋白是反式作用因子D. 阻遏蛋白是负调控反式作用因子E. RNA聚合酶是反式作用因子46. 顺式作用元件()A. 是一类调节基因转录的DNA元件B. 增强子是一类顺式作用元件C. 只对基因转录起增强作用D. 操纵基因是原核生物中的一类负调控顺式作用元件E. 启动子中的TATA盒和GC盒都是顺式作用元件47. 顺式作用元件包括()A. 所有非编码序列B. 具有调节功能的各种DNA序列C. 具有调节功能的5-侧翼序列D. 具有调节功能的3-侧翼序列E. TATA盒和CAAT盒48.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特点是()A. 负性调节占主导B. 正性调节占主导C. 转录与翻译分隔进行D. 伴有染色体结构变化E. 转录与翻译偶联进行49. 基因表达调控可以发生在()A. 转录水平B. 复制水平C. 转录起始D. 翻译水平E. 翻译后水平50. 基因表达产物可以是()A. 蛋白质B. mRNAC. tRNAD. rRNAE. DNA51. 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可表现为()A. 在不同组织同一基因表达相同B. 在同一组织不同基因表达相同C. 在不同组织同一基因表达不同D. 在同一组织不同基因表达不同E. 在不同组织不同基因表达不同52. 乳糖操纵子在()A. 有别乳糖存在时处于表达状态B. 有别乳糖存在时处于阻遏状态C. 没有别乳糖存在时处于阻遏状态D. 有高浓度别乳糖,低浓度葡萄糖存在时处于表达状态E. 没有别乳糖存在时处于表达状态53. 乳糖操纵子()A. 含有TATA盒B. 含有操纵序列OC. 含有启动序列PD. 含有Z、Y及A三个结构基因E. 含有调节基因I二、名词解释54. 操纵子55. 顺式作用元件56. 基因表达57. 启动子58. 增强子59. 反式作用元件60. 诱导表达61. 阻遏表达62. 协调表达63. 锌指结构64. 亮氨酸拉链65. 内含子66. 沉默子67. 回文序列三、填空题68. 基因表达是指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经过_及_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产物,进而发挥其特定生物学功能的全过程。69. 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要素是_、_和_。70. 根据功能将反式作用因子分为_、_和_。71. 真核结构基因两侧存在着不被转录的_序列,往往是基因表达的_区。72. 操纵子是由_、_和_在基因组中串联组成。73. 基因表达的方式有_、_、_。74. 原核生物基因调节蛋白分为_、_和_3类。75. 在可转录的基因序列内部有一些非编码序列称_,编码序列则称_。76. 乳糖操纵子的控制区启动序列上游有_结合位点,当此位点与_结合时,转录可增强1000倍左右。77. 乳糖操纵子的调节基因有_基因和_基因。78. 乳糖操纵子的诱导物是_,色氨酸操纵子的辅阻遏物是_。79. 基因表达的特异性包括_和_。80. 乳糖操纵子含Z、Y、A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_、_、和_。81. 同原核基因一样,_起始是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环节。82. 真核基因的转录特点包括_结构变化、_占主导、_分隔进行。四、问答题83. 何谓基因表达?84. 基因表达的特点是什么?85. 转录激活调节的基本要素有哪些?86. 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物学意义何在?87. 在有葡萄糖存在时,细菌是不利用乳糖的;当葡萄糖耗尽后,细菌才利用乳糖。试用乳糖操纵子解释其机制。88. 试述乳糖操纵子的调节机制。89. 试述色氨酸操纵子的调节机制。90. 阐述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91. 阐述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92. 阐述真核基因组的特点。93. 试举例说明基因表达时间特异性。94. 试举例说明基因表达空间特异性。95. 原核、真核基因表达调控有何不同?96. 如何理解基因表达的多级调控?97. 如何理解色氨酸操纵子诱导阻遏?答案一、选择题1.B2.E3.A4.E5.A6.D7.C8.B9.B10.D11.E12.A13.B14.D15.B16.E17.D18.C19.B20.D21.A22.C23.B24.A25.D26.C27.E28.A29.C30.B31.D32.E33.AD34.AB35.CE36.BD37.CD38.AD39.BC40.CE41.CD42.BD43.BCDE。参见87题。44.ACDE。增强子是远离转录起始点,决定基因的时间、空间特异性(即组织特异性)表达,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的DNA序列。其发挥作用的方式通常与方向、距离无关,绝大多数真核基因调控机制涉及编码基因两侧的顺式作用元件,所以增强子也是顺式作用元件的一种,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45.ABCD。反式作用因子是指作用于真核基因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并影响基因表达的调节蛋白,分为基本转录因子、转录调节因子和共调节因子。转录调节因子是指与上游激活序列和远端增强子元件识别并结合,通过特异的DNA-蛋白质作用影响转录的调节蛋白。其中激活转录的称为转录激活因子,阻遏转录的称为转录阻遏因子。所以增强子结合蛋白是属于转录激活因子,是反式作用因子的一种。RNA聚合酶不是反式作用因子,它是基因转录激活调节的基本要素。46.ABDE。顺式作用元件是指与结构基因的表达调控有关,能够被调控蛋白特异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它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启动子是与RNA聚合酶结合的DNA序列,决定了精确的转录起始和转录频率。启动子包括有TATA盒、CAAT盒和GC盒。增强子是能够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起正调控作用的DNA序列。沉默子是阻遏基因转录,起负调控作用的DNA序列。操纵基因是原核生物操纵子中的一个组成成分,它与阻遏蛋白相结合而阻遏转录,所以它是一类负调控因子。47.BCDE。真核基因非编码序列是指存在于结构基因两侧的不被转录的序列,及在结构基因内部的内含子序列。48.BCD。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特点包括:DNA、染色体水平的变化,如染色体相应区域发生某些结构和性质变化;RNA聚合酶、mRNA的转录激活及调节;正调节占主导;转录与翻译分开进行;转录后加工。49.ACDE。理论上,基因表达调控受到基因结构活化、转录起始、转录后加工及转运、mRNA降解、蛋白质翻译、翻译后加工修饰及蛋白质降解等环节的影响。目前研究表明,基因结构活化、转录起始、转录后加工及转运、蛋白质翻译及翻译后加工等均为基因表达调控的控制点。50.ABCD。基因表达是指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其产物包括转录体tRNA、rRNA、mRNA、蛋白质与多肽。51.CDE。在多细胞生物个体某一发育、生长阶段,不同的基因表达产物在不同的组织、器官分布不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基因,在不同的组织、器官表达产物多少也是不一样的。在个体生长全过程中,某种基因产物在个体按不同组织空间顺序出现,这就是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52.ACD。参见87题。53.BCDE。乳糖操纵子的模式图:TATA盒是真核基因的启动子,而非乳糖操纵子的成分。二、名词解释54. 通常由2个以上的编码序列与启动序列、操纵序列以及其他调节序列在基因组中串联组成,是原核生物的一个转录单位。55. 简称顺式元件,就是指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有关,能够被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简而言之,即凡能激活或阻遏基因转录的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56. 是指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及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RNA及蛋白质,进而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的全过程。57. 指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及其周围的DNA序列,至少包括一个转录起始点及一个以上的功能组件。58. 是决定基因表达的时间、空间特异性,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的特异DNA序列,其发挥作用的方式与方向、位置无关。59. 即反式作用因子,在真核基因中,凡能与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作用,影响基因表达的调节蛋白,统称为反式作用因子,简称反式因子。60. 在特定环境信号刺激下,有些基因表达开放或增强,基因表达产物增加,这种表达方式称为诱导表达。61. 环境信号使基因表达关闭或下降,基因表达产物水平降低,这种表达方式称为阻遏表达。62. 在一定机制控制下,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协调一致,共同表达,即为协调表达。63. 是指在结合DNA的蛋白质结构中含有较多的Cys和His的区域,借肽链的弯曲使2个Cys和2个His或4个Cys与1个锌离子螯合成的指状结构。64. 是真核调控蛋白与蛋白质及DNA结合的基序之一。两个蛋白质分子近C-端肽段各自形成碱性-螺旋,-螺旋的肽段每隔7个氨基酸残基出现1个亮氨酸残基,两个-螺旋的疏水面互相靠拢,两排亮氨酸残基疏水侧链排列成拉链状,形成疏水键,使蛋白质结合成二聚体。-螺旋的上游富含碱性氨基酸Arg、Lys的肽段借其侧链基团与DNA的碱基互相结合而实现蛋白质与DNA的特异结合。65. 结构基因内部有一些不编码蛋白质的插入序列,统称内含子。66. 某些基因含有负调节元件沉默子,当其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67. DNA分子中的一种特殊片段。该片段的两股DNA具有相同的碱基序列,因彼此反向互补而具有中心对称特征。三、填空题68. 转录;翻译。69. 特异DNA序列;RNA聚合酶;调节蛋白。70. 基本转录因子;转录调节因子;共调节因子。71. 非编码;调控。72. 编码序列;启动序列;操纵序列。73. 组成性表达;诱导和阻遏表达;协调表达。74. 特异因子;阻遏蛋白;激活蛋白。75. 内含子;外显子。76. CAP;CAP-cAMP复合物。77. 阻遏物;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78. 别乳糖;色氨酸。79. 时间特异性;空间特异性。80. -半乳糖苷酶;渗透酶;硫代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81. 转录。82. 活性染色体;正调节;转录与翻译。四、问答题83. 基因表达是指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及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RNA及蛋白质,进而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的全过程。84. 基因表达的特点是:组成性表达:任何一种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该生物的全套基因,但每一个细胞都不是全套基因同时表达,而是有规律地选择性、程序性、适度表达。诱导和阻遏表达:在特定环境信号刺激下,有些基因表达开放或增强,表达产物水平增高,这种表达方式称为诱导表达。相反,如果基因对环境信号应答时被抑制,基因表达关闭或下降,表达产物水平降低,这种表达方式称为阻遏表达。协调表达:在一定机制控制下,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协调一致,共同表达,即为协调表达,这种调节称为协调调节。85. 基因转录激活调节基本要素有:特异DNA序列: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是通过操纵子机制实现的。绝大多数真核基因调控机制涉及编码基因两侧的DNA序列顺式作用元件。调节蛋白:原核基因调节蛋白分为3类:特异因子、阻遏蛋白和激活蛋白。真核生物的调节蛋白大多数以反式作用调节基因转录。RNA聚合酶: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以DNA指导的RNA聚合酶催化合成RNA。而且DNA元件与调节蛋白对转录激活的调节作用最终是由RNA聚合酶的活性体现的。启动子的结构、调节蛋白的性质对RNA聚合酶活性影响很大。86. 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物学意义:适应环境;利于生长和增殖;维持个体发育与分化。87. 乳糖操纵子由1个调节基因I、1个启动序列P、1个操纵序列O和能编码3个酶的结构基因组成。在启动序列P上游还有1个CAP结合位点,与P序列、O序列共同组成调控区。I基因编码1种阻遏蛋白,后者与O序列结合,阻碍RNA聚合酶与P序列结合,抑制转录起动。CAP分子内有DNA结合区及cAMP结合位点。当有乳糖存在时,乳糖异构产生别乳糖,后者结合阻遏蛋白,使其构象改变,与O序列解离,在CAP作用下转录3种酶,促进对乳糖的利用。在有葡萄糖存在时,cAMP浓度降低,cAMP-CAP复合物减少,因此乳糖操纵子表达下降,即细菌中利用乳糖的酶减少;当葡萄糖耗尽后,cAMP浓度升高,cAMP与CAP结合形成cAMP-CAP复合物,结合于启动序列附近的CAP位点,可刺激RNA转录活性提高,细菌开始利用乳糖。88. 乳糖操纵子的结构中有3个结构基因Z、Y、A,分别编码-半乳糖苷酶、渗透酶、硫代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其上游还有1个启动序列P和1个操纵序列O及1个调节基因I。I基因能编码1种阻遏蛋白,该蛋白与O基因结合后,阻遏结构基因的转录。在启动序列上游还有CAP结合位点。由P序列、O序列和CAP结合位点共同构成lac操纵子的调控区,实现对lac三个酶的编码基因表达的调节。其有2种机制参与:对于lac操纵子来说CAP蛋白是正调节因素,lac阻遏蛋白是负调节因素。两种调节机制根据存在的碳源性质(葡萄糖/乳糖)及水平协同调节lac操纵子的表达。当lac阻遏蛋白抑制转录时,CAP蛋白不能对该系统发挥作用;但是如果没有CAP蛋白存在,即使阻遏蛋白从操纵序列上解聚,仍几乎没有转录活性。可见,两种机制相辅相成、互相协调。89. 以E. coli为例,其trp操纵子是一种阻遏型操纵子。当无色氨酸时,辅阻遏蛋白不能结合O序列,操纵基因开放,开始转录;当细胞内有较大量的色氨酸时,辅阻遏蛋白与色氨酸结合后,可结合O序列,阻遏基因转录。trp操纵子的另一个调控方式是衰减调节机制。在E. coli的trp操纵子的第一个结构基因与启动序列P之间有一衰减子区域。当细菌内色氨酸浓度很高时,trp操纵子表达关闭;当色氨酸缺乏,没有色氨酰-tRNA供给时,核蛋白体翻译停止在序列1中的2个色氨酸密码子前,序列2与序列3形成发夹,阻止了序列3、4形成衰减子结构,后面的基因转录继续进行。因此,转录衰减实质上是转录与一个前导肽翻译的偶联。转录衰减是原核生物特有的一种基因表达调控机制。90. DNA、染色体水平的变化特点:当基因被激活时,可观察到染色体DNA相应区域发生某些结构和性质变化:对核酸酶敏感;DNA拓扑结构变化;DNA甲基化;染色体结构的变化。RNA聚合酶、mRNA的转录激活及调节。真核生物RNA聚合酶有三种:RNA聚合酶、及,分别负责转录不同RNA,每种RNA聚合酶由大约10个亚基组成,其中有些亚基是相同的,有些为特有的。正调节占主导。91. 原核基因表达受多级调控环节的影响,如转录起始、转录终止、翻译调控、及RNA、蛋白质的稳定性等,但主要在转录水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因子特异性;操纵子模型的普遍性;操纵子调节的整体协调性多顺反子;阻遏蛋白与阻遏转录的普遍性。92. 基因组结构庞大;形成染色体结构;单顺反子;普遍存在大量重复序列;断裂基因;大多为非编码区。93. 例如病毒、噬菌体、细菌侵入宿主后,呈现一定的感染阶段。随着感染阶段发展、生长环境变化,有些基因开启,有些基因关闭。而在多细胞生物从受精卵到组织、器官形成的各个发育阶段,相应基因严格按一定时间顺序开启或关闭,这就是基因表达的时间特异性。同时,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这种时间特异性与分化、发育阶段相一致,又称阶段特异性。与生命周期其他阶段比较,早期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是较多的。94. 在多细胞生物个体某一发育、生长阶段,同一基因产物在不同的组织、器官表达水平的高低是不一样的;在同一生长阶段,不同的基因表达产物在不同的组织、器官分布也不完全相同。在个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