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复习专题1学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1页
2014高考复习专题1学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复习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纲要求1、理解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掌握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2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掌握自秦至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一、基础知识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夏朝: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中国出现早期国家。从启开始,实行 _ 制。(2)、商朝: 、中央:设有_、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_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3)、西周 分封制 实施 西周建立后开始分封 分封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 的统治分封对象 王族、_、先代贵族(古代帝王的后代) 诸侯的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_、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力 在自己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可进行再分封 主要诸侯国 齐、鲁、燕、卫、晋、楚 分封制的作用: 宗法制 含义:是用父系_ 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目的:为了巩固_ 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核心内容:_ 继承制。 特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是“家”和“国”的统一。作用:保证了各级_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专制主义制度的演变 秦朝:、皇帝制度秦王嬴政以“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从而确立了皇帝制度,其核心是_ 。 、三公九卿制三公: (掌行政)、 (掌奏章监察)、 (掌军事),丞相之下设九卿,分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汉朝:内外朝制度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担任_、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魏晋南北朝:逐渐形成了三省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隋唐:三省六部制(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负责执行政令,下设置 、 、 、 、 、 六部。宋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 、 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元朝:设 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元末相权膨胀,严重威胁皇权。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废丞相:1380年,明太祖裁撤_,废除丞相,由_负责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标志着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内阁的设置:明太祖设置_ 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正式确立。后来内阁地位提高,大学士有了 权。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机构。清朝:设立军机处。、清初,沿用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一定削弱。 、康熙帝设_参与机要事务。 、_时设置军机处,至此,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秦朝:郡县制。 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朝建立,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实行郡县制;地方机构分 、 两级,长官分别为 和 。这种垂直管理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效的维护了统一。 西汉:汉初推行 制,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颁布“_”,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朝:安史之乱后,唐在地方实行 制度,给与地方政治、经济、军事相当大的自主性,地方实力过大从而导致了唐后期藩镇割据。 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吸取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教训,采取措施削弱地方权力。、军事上:将兵权收归中央,并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编练 。、行政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_监督。、财政上:设 将地方大部分财税收入收归中央。 元朝:实行行省制,这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 司(即土司制度),进行管理。 (3)、选官制度的演变 、汉朝:汉武帝时实行 ,以德才(孝廉)为标准,自下而上举荐人才为官。东汉后变为看门第出身,从而衍生出地主阶级的特殊阶层 地主,形成了门阀士族。 、魏晋南北朝:实行 ,维护门阀士族的政治垄断。 、隋唐:确立 。形成标志:隋炀帝时设_科。完善:唐宋元时期。二、问题探究 1、分封制和宗法制有何关系?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2、与西周的分封建地相比,秦朝的郡县制在官吏与国君的关系以及职能方面有什么不同?郡县制的实施对秦朝及以后的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有什么特点?三、专题练习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3、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5、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7、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8、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人,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 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9、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10、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1、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先秦世官制度到科举制完善、僵化的历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的“品”是指 ()A、品评官的职位等级 B、品评世人的家世等级C、划分士人优劣的等级 D、授予士人官职的等级12、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伴随经济变革而来的是重大的政治变革,即封建分封制转变为中央集权制。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商品化为各封建国家的统治者提供了建立中央集权所必需的财政资源。其结果是,诸侯们能够把从前分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