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doc_第1页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doc_第2页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doc_第3页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doc_第4页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1 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棉田棉盲蝽发生程度分级指标、成虫灯光诱测、田间系统调查、大田普查、棉花生育状况调查、预报方法等内容。1.2本规范适用于棉田棉盲蝽田间调查和预报。2 术语与定义代次划分:以卵作为世代发育的起点虫态。以越冬后的卵作为当年的一代卵依次类推,划分为:一代卵、一代若虫、一代成虫;二代卵、二代若虫、二代成虫;三代卵、三代若虫、三代成虫;。各区域棉盲蝽代次划分参照附录D。3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以主害代发生盛期平均百株虫量(包括成虫和若虫)定发生程度,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指标见表1。表1棉盲蝽发生程度分级指标级 别一、二代平均百株虫量(头)三代平均百株虫量(头)四代平均百株虫量(头)1131511023.155.11010.12035.11010.11520.130410.11515.12030.1405152040注:此标准适用于单位面积每亩2000-3000株棉田应用。4 成虫灯光诱测4.1 诱测工具田间设置标准在常年适于成虫发生的场所,设置1台20w频振测报灯,要求其四周没有高大建筑物和树木遮挡。测报灯的灯管下端与地表面垂直距离为1.5m,需每一年更换一次新的灯管。4.2 诱测时间从4月下旬起至10月底为止。4.3 观察记载方法每日统计一次成虫发生数量,分别记载棉盲蝽种类,结果记入表2。表2 棉盲蝽灯光诱测记载表日期_盲蝽_盲蝽其他盲蝽合计累计(头/灯)(头/灯)5 系统调查5.1 春季棉田外基数调查5.1.1 调查时间春季棉盲蝽卵始孵化时开始调查(棉盲蝽不同发育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参照附录B.1),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调查两次。5.1.2 调查地点选择棉田的前茬作物田和棉田附近的沟边杂草,每类型查3块田。5.1.3 调查对象各棉区棉田棉盲蝽的优势种类,长江流域棉区以绿盲蝽、中黑盲蝽、苜蓿盲蝽为主;黄河流域棉区以绿盲蝽、中黑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为主;西北内陆棉区以牧草盲蝽、苜蓿盲蝽为主。5.1.4 调查方法采用目测法和拍打法,选当地主要寄主作物田2块,密植植物按平方米调查,稀植植物按株数调查。大田作物(早春主要寄主作物种类参照附录C ),每块田随机5点取样,每点1m2;杂草,调查2点,每点1m2。;果树,调查10株,每株选取10个未封顶的枝条。将查获虫体分类、分龄记载,各虫态识别参照附录D执行,统计平均虫量和各虫态虫量所占百分率,结果记入表3。表3 春季棉田外棉盲蝽基数调查记载表代次:日期地点寄主作物取样面积m2调查虫量(头)平均虫量(头/ 百株、m2)各虫态占该类棉盲蝽总虫量百分率(%)优势种比率(%) 盲蝽 盲蝽 盲蝽 盲蝽其他盲蝽 盲蝽 盲蝽其他盲蝽一龄二龄三龄四龄五龄成虫一龄二龄三龄四龄五龄成虫 盲蝽 盲蝽平均5.2 二代卵量调查5.2.1 调查时间5月上中旬即一代盲蝽成虫开始交配、产卵起(各区域棉盲蝽代次划分见附录E),每3天一次,连续查一个月。5.2.2 调查地点选择当地主要寄主作物1-2种,如紫花苜蓿、苕子、胡萝卜或棉花苗床留苗,每种作物选2块代表性田为系统调查田。有条件的地方可种植胡萝卜作为调查作物。5.2.3 调查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同5.1.3。棉苗查25株,紫花苜蓿、苕子等调查50个嫩头,胡萝卜查25个花盘(注意花盘老嫩的搭配),枣、桃、苹果等果树查25个嫩芽,其他作物参照相似的植物进行调查,计算百株卵量,结果记入表4。确定二代卵高峰日。表4 棉盲蝽二代卵量调查记载表日期地点寄主取样株(头、盘、芽)数有卵株(头、盘、芽)数有卵株(头、盘、芽)率%卵量(粒)百株(头、盘、芽)卵量(粒)备注*平均注:备注中注明调查植株种类及其单位,如棉苗,株;紫花苜蓿,头;胡萝卜,盘;苹果,芽;等。5.3 棉田内虫量调查5.3.1 调查时间棉花出苗至9月底,每5天调查一次。5.3.2 调查地点选择当地主栽品种一、二、三类棉田各一块。5.3.3 调查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同5.1.3。采用目测法,每块田单对角线5点取样,二代每块田每点查10株,共计50株;三、四代每点查5株,共计25株。晴天可选择早、晚调查,阴天全天可调查。检查棉株嫩头、花蕾、幼铃中的成、若虫)。统计百株虫数及各虫态虫量所占比率。结果记入表5。表5 棉盲蝽棉田虫量系统调查表日期地点类型代次调查株数新被害株率调查虫量(头)百株虫量(头)各虫态虫量(头)及占该类棉盲蝽总虫量比率(%)各虫态虫量(头)及占该类棉盲蝽总虫量比率(%)优势种比率(%) 盲蝽 盲蝽 盲蝽 盲蝽其他盲蝽 盲蝽 盲蝽其他盲蝽一龄二龄三龄四龄五龄成虫一龄二龄三龄四龄五龄成虫 盲蝽 盲蝽头%头%头%头%头%头%头%头%头%头%头%头%平均6 大田普查61 普查时间根据系统调查情况,在各代主要优势种处于2、3龄若虫高峰期时普查,全年共普查45次。6.2 普查方法采用目测法或拍打法,棉田每块田5点取样,每点5株,查25株棉花;其他寄主作物田(棉盲蝽主要寄主范围和种类见附录C),每块田5点随机取样,每点调查5株或1m2,计算平均百株虫量和每平方米虫量。6.3 普查内容6.3.1 虫量普查调查各代主要寄主田,其中二代普查兼顾棉田内外。每次普查田块不少于10块。调查结果记入表6。表6 棉盲蝽虫量大田普查记载表日期地点代别寄主作物调查田块数有虫田块数虫田率()棉田其他作物田调查株数调查虫量(头)平均百株虫量(头)调查面积(m2)调查虫量(头)平均每平方米虫量(头)平均6.3.2 寄主作物面积普查调查棉盲蝽各代主要寄主作物名称、面积和及其比率,结果记入表7。表7 棉盲蝽主要寄主植物面积普查表日期地点代别寄主作物名称寄主作物面积寄主作物面积比率注:寄主植物面积比率指棉盲蝽寄主作物面积占当地作物种植总面积的比率。6.3.3 棉田受害情况普查调查记载各类棉田棉花嫩头、蕾和小铃的被害株数,计算被害株率,将其加权平均为当地平均被害株率。结果记入表8和表9。同时6.3.1和6.3.2调查情况,按附录A及时上报各代模式报表。表8 棉花受害情况普查表日期地点代别棉田类型调查株数嫩头棉蕾小铃被害株数被害株率平均被害株率被害蕾数蕾害率平均蕾害率被害小铃数小铃被害率平均小铃被害率7 预测预报方法7.1 发生期预测7.1.1 发育历期法通过对田间不同世代、不同虫龄发生量的系统调查结果,确定其发生百分率达始盛期(16%)、高峰期(50%)和盛末期(84%)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分别加上当时气温下各虫态的平均历期(参照附录B.2),推算出以后一个或几个虫态、虫龄的相应发生日期。如根据上一代四龄以上若虫占约50%的日期,预测下一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其预测值为:式中,D n为下一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D4 为当代四龄若虫高峰期,T4、T5、Tp、Te、T1和T2分别为四龄若虫历期、五龄若虫历期、成虫产卵前期、卵期、一龄若虫历期和二龄若虫历期。7.1.2 期距预测法期距预测法是根据当地积累的多年历史资料,总结出当地某种害虫两个世代之间或同一世代各虫态之间间隔期的经验值,即期距,再将田间害虫发育进度调查结果,加上一个期距或世代期距,推算出下一个虫态或下一个世代发生期。如根据二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的日期,预测三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其预测式为:式中,Dn为三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D2、3为二代二、三龄若虫历期,d2、3为二、三代期距,Sd为标准差。7.2 发生量和发生程度预测根据残留虫量和各寄主作物面积比率、结合气象预报情况,参照历史资料,应用多种预测方法,做出发生量和发生程度预测。7.2.1 有效虫口基数预测法即根据当时调查田间的正常生长发育的害虫数量(即基数),以及多年研究出来的该种害虫的繁殖系数,预测该害虫下一代的发生数量。如可通过调查盲蝽的越冬卵量,与历史资料对比,做出一代盲蝽发生趋势的测报。亦可通过对当代盲蝽的发生数量,结合历史资料来预测下一代发生程度。7.2.2 综合分析预测 可根据当地棉盲蝽发生历史资料,结合气象、天敌和棉花种植等因素综合分析,做出盲蝽发生程度预测。附录A 棉盲蝽模式报表(规范性附录)附录A1 一代棉盲蝽模式报表 填报日期: 5 月 20 日序号查 报 内 容查报结果1一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月/日)2一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比常年早晚(天)3一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比上年早晚(天)4一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平均虫量(头/m2)5一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虫量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比率(%)6一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虫量比上年增减比率(%)7截至5月20日单灯累计诱虫量(头)8单灯累计诱虫量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比率(%)9单灯累计诱虫量比上年增减比率(%)10一代成虫发生盛期(月/日月/日)11一代成虫发生盛期比常年早晚(天)12一代成虫发生盛期比常年早晚(天)13棉田外寄主作物面积比率(%)14棉田外寄主作物面积比率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比率(%)15棉田外寄主作物面积比率比上年增减比率(%)16预计二代发生程度(级)17预计二代二、三龄若虫发生盛期(月/日月/日)18预计二代棉田药剂防治面积占棉田总面积比率(%)19预计二代棉田平均用药次数(次)20优势种类21汇报单位附录A2 二代棉盲蝽模式报表填报日期:7月10日序号查 报 内 容查报结果1二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月/日)2二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比常年早晚(天)3二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比上年早晚(天)4二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棉田平均百株虫量(头)5棉田平均百株虫量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比率(%)6棉田平均百株虫量比上年增减比率(%)7二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其他作物田平均每平方米虫量(头)8其他作物田平均每平方米虫量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比率(%)9其他作物田平均每平方米虫量比上年值增减比率(%)10截至7月8日当代单灯累计诱虫量(头)11单灯累计诱虫量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比率(%)12单灯累计诱虫量比上年增减比率(%)13二代成虫发生盛期(月/日月/日)14二代成虫发生盛期比常年早晚(天)15二代成虫发生盛期比常年早晚(天)16二代棉田药剂防治面积占棉田总面积比率(%)17二代棉田平均用药次数(次)18棉花嫩头被害率(%)19棉蕾被害率(%)20棉小铃被害率(%)21寄主作物面积比率(%)22寄主作物面积比率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比率(%)23寄主作物面积比率比上年增减比率(%)24预计三代发生程度(级)25预计三代二、三龄若虫发生盛期(月/日月/日)26预计三代棉田药剂防治面积占棉田总面积比率(%)27预计三代棉田平均用药次数(次)28优势种类29汇报单位附录A3 三代棉盲蝽模式报表填报日期:8月15日序号查 报 内 容查报结果1三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月/日)2三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比常年早晚(天)3三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比上年早晚(天)4三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棉田平均百株虫量(头)5棉田平均百株虫量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比率(%)6棉田平均百株虫量比上年增减比率(%)7三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其他作物田平均每平方米虫量(头)8其他作物田平均每平方米虫量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比率(%)9其他作物田平均每平方米虫量比上年值增减比率(%)10截至8月15日当代单灯累计诱虫量(头)11单灯累计诱虫量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比率(%)12单灯累计诱虫量比上年增减比率(%)13三代成虫发生盛期(月/日月/日)14三代成虫发生盛期比常年早晚(天)15三代成虫发生盛期比常年早晚(天)16三代棉田药剂防治面积占棉田总面积比率(%)17三代棉田平均用药次数(次)18棉蕾被害率(%)19棉小铃被害率(%)20寄主作物面积比率(%)21寄主作物面积比率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比率(%)22寄主作物面积比率比上年增减比率(%)23预计四代发生程度(级)24预计四代二、三龄若虫发生盛期(月/日月/日)25预计四代棉田药剂防治面积占棉田总面积比率(%)26预计四代棉田平均用药次数(次)27优势种类28汇报单位附录A4 四代棉盲蝽模式报表填报日期:11月10日序号查 报 内 容查报结果1四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月/日)2四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棉田平均百株虫量(头)3四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其他作物田平均每平方米虫量(头)4四代单灯累计诱虫量(头)5四代棉田药剂防治面积占棉田总面积比率(%)6四代棉田平均用药次数(次)7四代期间棉蕾被害率(%)8四代期间棉小铃被害率(%)9最终棉蕾被害率(%)10最终棉小铃被害率(%)11末代棉田平均百株虫量(头)12末代棉田平均百株虫量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比率(%)13末代棉田平均百株虫量比上年增减比率(%)14末代其他作物田平均每平方米虫量15其他作物田平均每平方米虫量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比率(%)16其他作物田平均每平方米虫量比上年值增减比率(%)17寄主作物面积比率(%)18寄主作物面积比率比历年平均值增减比率(%)19寄主作物面积比率比上年增减比率(%)20优势种类21预计翌年一代发生程度22汇报单位附录B 棉田5种主要盲蝽不同虫态发育历期 和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资料性附录)附录B1 棉盲蝽不同发育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张圭松,1964;陆宴辉和吴孔明,2008)盲蝽种类卵期若虫期发育起始温度(C)有效积温(日度)发育起始温度(C)有效积温(日度)绿盲蝽3.2179.33.7302.0中黑盲蝽5.6189.95.0308.8三点盲蝽6.3188.83.0366.7苜蓿盲蝽5.6231.76.2291.6牧草盲蝽10.4126.08.5199.0附录B2 不同温度下棉盲蝽卵和若虫的发育历期 (陆宴辉和吴孔明,2008)盲蝽种类温度(C)发育历期卵一龄若虫二龄若虫三龄若虫四龄若虫五龄若虫整个若虫期绿盲蝽1514.9 0.3 5.6 0.24.0 0.24.4 0.24.5 0.27.7 0.226.2 0.22011.0 0.23.6 0.12.8 0.22.4 0.12.6 0.14.1 0.115.5 0.2258.2 0.13.0 0.11.6 0.12.2 0.11.8 0.13.2 0.111.8 0.2306.7 0.12.0 0.11.6 0.11.5 0.11.9 0.13.0 0.110.2 0.2356.3 0.12.6 0.22.3 0.41.7 0.32.1 0.32.4 0.311.1 0.6中黑盲蝽1520.0 0.38.8 0.46.8 0.25.3 0.27.7 0.212.3 0.241.0 0.42013.8 0.15.3 0.13.1 0.13.0 0.13.2 0.14.3 0.119.0 0.2259.8 0.14.0 0.12.1 0.12.5 0.12.6 0.13.8 0.114.9 0.1307.9 0.13.1 0.12.0 0.21.8 0.12.3 0.13.1 0.112.3 0.2358.4 0.34.0 0.43.3 0.21.7 0.21.7 0.23.3 0.214.0 0.6三点盲蝽1520.1 0.46.4 0.24.9 0.24.7 0.28.5 0.37.7 0.232.2 0.32014.5 0.24.3 0.23.8 0.14.1 0.14.5 0.16.2 0.122.9 0.2259.8 0.13.9 0.32.4 0.12.8 0.12.9 0.14.5 0.116.5 0.4307.8 0.13.0 0.22.2 0.22.2 0.22.5 0.23.7 0.113.6 0.4358.5 0.12.5 0.22.6 0.21.7 0.12.7 0.13.6 0.213.0 0.1苜蓿盲蝽1524.5 0.310.3 0.38.6 0.37.2 0.39.4 0.310.3 0.345.8 0.42015.8 0.14.3 0.13.1 0.13.3 0.14.0 0.15.6 0.220.3 0.22512.3 0.13.0 0.12.3 0.12.5 0.13.1 0.14.4 0.115.3 0.1309.4 0.12.4 0.11.7 0.12.0 0.12.3 0.13.5 0.112.0 0.2359.1 0.12.2 0.12.1 0.12.0 0.22.6 0.23.9 0.312.8 0.4附录B3 绿盲蝽各代卵和若虫发育历期表观察地点代别卵历期(天)日均温()若虫历期(天)产卵前期(天)备注一龄二龄三龄四龄五龄全若虫期江苏大丰一2.014.788.705.607.7028.7910.11室内观察二5.9024.93.902.472.473.004.1616.0012.66三5.6830.73.002.902.643.303.5715.4112.45四2.953.003.441.903.2513.49五3.001.882.442.754.7014.77江苏东台二10.3323.62.601.991.542.324.2012.65三6.8226.21.881.811.541.792.839.93四5.8428.72.251.201.371.752.679.19五9.354.002.173.003.835.4218.40江苏通州一5.506.455.304.824.4526.42二7.963.372.572.442.272.0512.70三12.233.952.702.752.202.1513.75四12.173.252.392.081.922.1711.81五8.60附录B4 中黑盲蝽各代卵和若虫发育历期表观察地点代别卵历期(天)日均温()若虫历期(天)日均温()产卵前期一龄二龄三龄四龄五龄全若虫期江苏东台一5.705.305.095.687.2729.0420.4610.53二11.8422.903.543.033.103.734.8818.2824.6410.36三8.3627.702.343.322.502.763.7328.8028.8010.67四8.6727.603.012.572.833.234.5516.1925.98江苏如臬一4.403.504.404.907.2024.40二14.8023.043.102.803.003.706.6019.1024.70三11.7425.213.002.602.702.403.5014.1028.90四8.7725.222.802.302.102.403.5013.1028.30附录C 棉盲蝽主要寄主范围和种类统计表(资料性附录)盲蝽种类寄主范围主要寄主种类*早春寄主种类绿盲蝽38科147种棉花、苜蓿、葎草、大麻、蓖麻、艾蒿、白蒿、苕子、胡萝卜、绿豆、蚕豆、茼蒿、枣、播娘蒿、石榴、苹果、桃、木槿、海棠、向日葵等芜荽、胡萝卜、野胡萝卜、旱芹、芫荽、荠菜、播娘蒿、马铃薯、小藜、茼蒿、泥胡菜、向日葵、红花、马兰、黄花草、聚合草、荔枝草、山麻秆、豌豆、蚕豆、紫花苜蓿、苕子、绛车轴草、葡萄、漆树、苹果、桃、梨、杞柳、红皮柳等30余种中黑盲蝽32科116种棉花、苜蓿、小麦、蚕豆、野胡萝卜、金叶马兰、加拿大蓬、艾蒿、女菀、蓖麻、大豆、地肤、繁缕、向日葵等胡萝卜、野胡萝卜、芹菜、芜荽、马铃薯、小藜、菠菜、莴苣、加拿大蓬、苦荬菜、刺儿菜、紫花地丁、荞菜、繁缕、婆婆纳、聚合草、留兰香、小麦、大麦、蚕豆、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天南苜蓿、小苜蓿、紫云英、草木樨、绛车轴草、紫穗槐、红皮柳等30余种三点盲蝽13科30种棉花、马铃薯、豌豆、扁豆、向日葵、芝麻、葎草、大麻等葎草、蚕豆、紫花苜蓿、苦荬菜等数种牧草盲蝽18科52种棉花、苜蓿、香甘草、苦豆子、地肤、碱草、尖叶落藜、独行菜、黄蒿、艾蒿、青蒿、膜果多子草等菠菜、甘蓝、萝卜及藜科和十字花科的杂草等10余种苜蓿盲蝽29科125种苜蓿、棉花、粟、马铃薯、豌豆、扁豆、枸杞、灰菜、芝麻、草木樨、扫帚苗、向日葵等野胡萝卜、芹菜、芫荽、荠菜、牛繁缕、朝天萎陵菜、苦荬菜、加拿大蓬、紫花地丁、葎草、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小苜蓿、草木樨、小麦等近20种注:是指对盲蝽世代发生与种群消长有着重要影响寄主。附录D 棉盲蝽虫态特征(资料性附录)种类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Dr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三点盲蝽Adelphocoris fasciaticollis Reuter牧草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成虫长宽5.005.50mm2.5 mm7.00mm2.5mm6.507.00mm2.002.20 mm5.506.00mm2.202.50mm,8.008.50mm2.50mm,体色绿色草黄带褐色绒毛体褐色,被细绒毛体绿色或黄绿色,越冬前后为黄褐色。黄褐色,被细绒毛其他特征头宽短。眼黑色,位于头侧。触角比身体短。前胸背板绿色。颈片显著,浅绿色。小盾片、前翅革片,爪片均绿色,革片端部与楔片相接处略呈灰褐色。楔片绿色。膜区暗褐色。翅室脉纹绿色。足绿色。爪黑色。头小,红褐色,三角形,唇基红褐色。眼长圆形,黑色。前胸背板,颈片浅绿色;胝深绿色;后绿褐色,弧形;背板中央有黑色圆斑2 个;小盾片、爪片内缘与端部、楔片内方、革片与膜区相接处均为黑褐色。停歇时这些部分相连接,在背上形成一条黑色纵带。革片前缘黄绿色,楔片黄色,膜区暗褐色。足绿色,散布黑点。头小,三角形,略突出。眼长圆形,深褐色。触角褐色。前胸背板绿色,颈片黄褐色,胝黑色,致使背板前缘显两黑斑。后缘中线两侧各有黑色横斑1个,有时此两斑合而为一,形成一黑色横带。小盾片黄色,两基角褐色,使黄色部分呈菱形。前翅爪区褐色,革区前缘部分黄褐色,中央部分深褐色。楔片黄色,膜区深褐色。足黄绿色。头宽而短,复眼呈椭圆形,褐色。触角第4节鲜红色或赤褐色。前胸背板有桔皮状刻点,侧缘黑色,后缘有黑纹,中部有四条纵纹,小盾片黄色,中央成心脏形。前翅具刻点及细茸毛,翅膜区透明,微带灰褐色。足黄褐色。头小,三角形,端部略突出。眼黑色,长圆形。触角褐色,丝状,比体长。前胸背板绿色,略隆起。后缘褐色,前方有两个明显的黑斑。小盾片三角形,黄色,沿中线两侧各有纵行黑纹1 条,基前端并向左右延伸。半翅鞘革片前缘、后缘黄褐色,中央三角区褐色;足基节长,斜生。卵长宽1.00mm 0.26mm1.14mm0.35mm1.201.40mm0.33mm0.9mm0.22mm1.201.50mm0.38mm特征长形,端部钝圆,中部略弯曲,颈部较细,卵盖黄白色,前、后端高起,中央稍微凹陷。淡黄色,长形,稍弯曲。卵盖长椭圆形,中央向下凹入、平坦,卵盖上有一指状突起。颈短,微曲。淡黄色。卵盖椭圆形,暗绿色,中央下陷,卵盖上有一指状突起,周围棕色。苍白色或淡黄色。卵盖很短,口长椭圆形。卵中部弯曲,端部钝园。卵壳边缘有一向内弯曲的柄状物,卵壳中央稍下陷。长形,乳白色,颈部略弯曲。卵盖倾斜,棕色,很厚,且比颈部为宽,在卵盖的一边有一突起,卵盖椭圆形,周缘隆起中央凹入。卵产于植物组织中,卵盖外露。若虫一龄体长1.04mm,宽0.50mm。头大。唇基突出。眼小,黑色。触角灰色被细毛,第一、第二节粗短,第三节较细,端节最长且膨大。喙末端达腹部第二节。胸部环节宽度一致,第一节较长,第三节最短。背片骨化部分深绿色,周围及背中线绿色,腹背中央有暗色圆斑。头胸部之长大于腹部。体长1.04mm,宽0.69mm,全体深红褐色。头前端突出。眼黑红色。触角比体长。胸部环节第一节较窄,第三节最宽。背中央有纵走凹沟。足红色。后腿节末端及胫节上有黑点。体长1.12mm,宽0.57mm。胸部三节宽度相同,前胸长,后胸短。背中线色浅,两侧骨化部分黄褐色,周围橙黄色。无翅芽,头胸部之长大于腹部。 体长0.721.20mm,淡黄绿色。头淡黄色,较大,呈三角形;复眼红色或红褐色;触角第4节鲜红色或赤褐色,较2、3节较粗。胸部2对黑点尚不明显,腹部第3节腺囊开口处黑点尚很小,不易看见,紧靠其上有一个较大的橙黄色圆斑。足淡黄褐色。 体长1.28mm,宽0.38mm。头大,突出。 眼小,黑色。触角浅褐色,比体长。胸部前胸最长,后胸最短,宽度几乎一致。中央有明显的背中线。足灰色。腿节端部有一白环,胫节端部色较深。若虫二龄体长1.36mm,宽0.68mm。 眼小,黑色。触角灰色,被细毛,第四节长而膨大,细毛密集。头部,前、中胸背中央有纵凹陷。胸背骨化部分深绿色,边缘及中线浅绿色,中、后胸和后缘凹入,侧边具极微小的翅芽。头胸部之长小于腹部。 体长2.04mm,宽0.82mm,体暗红色被稀疏刚毛。触角被细绒毛。胸部浅红褐色,第一节窄而长,第三节宽而短,第二节后缘凹入。背中线成凹沟。腹部膨大,后半部深红褐色,第三节臭腺开口呈横缝状,周围与体同色。头胸之长小于腹部。足浅红褐色,略有暗点。 体长1.872.00mm,宽0.931.03mm。前胸窄长,后胸宽短。胸部骨化颜色加深部分消失。中胸后缘凹入,中、后胸微显翅芽痕迹。体长1.271.39mm,淡绿色。头淡黄色,复眼红褐色,触角第4节淡红色,比第3节稍粗。翅芽不明显。前胸和中胸2对黑点不明显,腹部第3节腺囊开口处的黑点和其上的橙黄色圆斑均明显。体长1.87mm,宽0.82mm。体上黑色刚毛较前显著。头三角形,唇基显著。前胸长而窄, 后胸宽而短; 胸部背板缘中线两侧有方形骨化区域,深绿色;边缘浅绿色。从头到胸中线浅绿色, 中胸后缘凹入,中后胸有翅芽微迹,臭腺开口较为明显。三龄体长1.63mm,宽0.88mm。眼红褐色。触角基两节绿色,端两节褐色,第一节粗短,第四节略膨大。前胸背板梯形,背中线凹陷。翅芽与中胸分界清晰,中胸翅芽盖于后胸翅上,后胸翅芽末端达于腹部第一节中部。腹部比胸部宽,第一、二节每节有一排黑色刚毛,第三到第十节每节有两排黑色刚毛。体长2.89mm,宽1.47mm。体色比前两龄稍浅。头黑红色。眼与头同色。触角略带红色,第四节略膨大,被细绒毛。胸部第一、二节颜色较深,第三节较浅,前胸前缘及线为红色,余为绿色。翅芽向侧后突出,中胸翅芽达后胸翅芽之中部,后胸翅芽达第一腹节中部。腹部第一至第三节色较浅,第三节以后深褐色,以中部为甚。足与体同色,被稀疏黑点与黑色刚毛。胫节上有黑色刚毛列。 体长2.25mm,宽1.19mm。翅芽显著,末端抵达腹部第一节中部。翅芽基部与胸部有明晰分界。体长1.9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